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BAS开发工具PowerBuilder及其应用
1
作者 李赫男 王杰文 李都 《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1年第1期86-88,共3页
基于PowerBuilder(简称PB)是一个大型开发工具并已有许多专著对其进行了介绍 ,但是 ,这些专著虽然系统、详尽 ,但却让人有“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之感 .在总结几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试图从DBAS的组织结构入手 。
关键词 dbas 数据库 软件工具 POWERBUILDER
下载PDF
中西文dBASⅢ打印缺陷的补救
2
作者 朱祖根 《岳阳大学学报》 CAS 1992年第2期33-34,共2页
中西文dBASEⅢ是第四代计算机语言,它的功能极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在打印方面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实际使用中,打印较长的文件和较大的报表时,常出现打印机莫名其妙“跑纸”的现象,须中止打印退出dBASE系统后再重新进入,方... 中西文dBASEⅢ是第四代计算机语言,它的功能极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在打印方面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实际使用中,打印较长的文件和较大的报表时,常出现打印机莫名其妙“跑纸”的现象,须中止打印退出dBASE系统后再重新进入,方能继续打印,有时甚至“锁死”主机,不接受任何外来信息,只能关机重新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代计算机 跑纸 外来信息 dbas 坐标值 清零 打印输出 行输出 换行 换页
下载PDF
C程序对dBAS巨Ⅲ应用软件的数据保护
3
作者 吉鹤 《微处理机》 1989年第2期55-60,共6页
dBASEⅢ是深受程序设计人员欢迎的关系式数据库管理系统。但是,由于该系统未对 DBF 文件进行保护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作者在利用调试程序 debug 对 dB-ASEⅢDBF 文件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用 C 语言与 dBASEⅢ混合编程,实现了在应用软... dBASEⅢ是深受程序设计人员欢迎的关系式数据库管理系统。但是,由于该系统未对 DBF 文件进行保护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作者在利用调试程序 debug 对 dB-ASEⅢDBF 文件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用 C 语言与 dBASEⅢ混合编程,实现了在应用软件执行过程中对 DBF 文件的解密与加密。使 DBF 文件除了应用软件正在运行的时刻以外都处在密文状态。经过这种处理的应用程序可应用在要求数据高度保密的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程序 应用软件 dbas 数据保护 混合编程 数据库管理系统 文件结构 二进制码 二进制数据 主函数
下载PDF
增强APPLE机汉字dBASEⅡ的打印功能
4
作者 侯济恭 《苹果园》 1989年第5期18-19,7,共3页
关键词 汉字dbas 微机 打印 汉字
下载PDF
Morphological disruption and visual tuning alterations in the primary visual cortex in glaucoma(DBA/2J)mice 被引量:1
5
作者 Yin Yang Zhaoxi Yang +9 位作者 Maoxia Lv Ang Jia Junjun Li Baitao Liao Jing’an Chen Zhengzheng Wu Yi Shi Yang Xia Dezhong Yao Ke Che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20-225,共6页
Glaucoma is a leading cause of irreve rsible blindness wo rldwide,and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in addition to affecting the eyes,it also causes abnormalities in the brain.However,it is not yet clear how the pr... Glaucoma is a leading cause of irreve rsible blindness wo rldwide,and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in addition to affecting the eyes,it also causes abnormalities in the brain.However,it is not yet clear how the primary visual cortex(V1)is altered in glaucoma.This study used DBA/2J mice as a model for spontaneous secondary glaucoma.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histomorphological chara cteristics of neurons in the V1between 9-month-old DBA/2J mice and age-matched C57BL/6J mice.We conducted single-unit recordings in the V1 of light-anesthetized mice to measure the visually induced responses,including single-unit spiking and gamma band oscillations.The morphology of layerⅡ/Ⅲneurons was determined by neuronal nuclear antigen staining and Nissl staining of brain tissue sections.Eighty-seven neurons from eight DBA/2J mice and eighty-one neurons from eight C57BL/6J mice were examined.Compared with the C57BL/6J group,V1 neurons in the DBA/2J group exhibited weaker visual tuning and impaired spatial summation.Moreove r,fewer neuro ns were observed in the V1 of DBA/2J mice compared with C57BL/6J mice.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DBA/2J mice have fewer neurons in the VI compared with C57BL/6J mice,and that these neurons have impaired visual tuning.Our findings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that occur in V1 neuron function and morphology in the DBA/2J mouse model.This study might offer some innovative perspectives regarding the treatment of glauc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A/2J DEGENERATION gamma band oscillations GLAUCOMA primary visual cortex(V1) RETINA single-unit recording tuning curve
下载PDF
电喷雾萃取电离-串联质谱测定鲜竹沥中的二苯并[a,h]蒽
6
作者 幸慧玉 周亮 +4 位作者 朱腾高 康斯坦丁 刘九梅 陈焕文 方小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80-1286,共7页
采用电喷雾萃取电离-串联质谱(EESI-MS/MS)技术,在优化条件下建立了鲜竹沥中二苯并[a,h]蒽(DBA)的快速检测方法。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对离子传输管温度、喷雾电压、电喷雾溶剂流速、样品流速进行优化。以硝酸银的甲醇溶液为电喷雾溶剂,... 采用电喷雾萃取电离-串联质谱(EESI-MS/MS)技术,在优化条件下建立了鲜竹沥中二苯并[a,h]蒽(DBA)的快速检测方法。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对离子传输管温度、喷雾电压、电喷雾溶剂流速、样品流速进行优化。以硝酸银的甲醇溶液为电喷雾溶剂,诱导DBA和Ag+形成[DBA+Ag]+、[2DBA+Ag]+等特征离子,再结合碰撞诱导解离技术,最终实现了鲜竹沥中DBA的快速定性定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DBA在0.1~1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8 0,方法检出限(LOD)为0.054μg/L,定量下限(LOQ)为0.179μg/L。该方法对鲜竹沥中DBA的加标回收率为81.5%~87.1%,相对标准偏差为1.9%~3.9%。所建方法具有无需复杂样品预处理、准确度高、可直接快速检测等优点,适用于鲜竹沥中DBA的快速筛查与直接分析,同时也为其他PAHs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雾萃取电离-串联质谱(EESI-MS/MS) 鲜竹沥 二苯并[a h]蒽(DBA) 直接分析
下载PDF
Populational change of CD4^(+)CD25^(+)Treg cells is responsible for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RAMP2 with baicalin in treating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mouse models
7
作者 Cong Chen Zhuo-Lan Li +2 位作者 Jing-Tian Guo Wen-Yao Xue Wei Guo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2024年第8期59-66,共8页
Background: The absence of a safe and effective therapy for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due to a maternofetal failure in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remains an intractable clinical obstacle for surgeons. Recently, trad... Background: The absence of a safe and effective therapy for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due to a maternofetal failure in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remains an intractable clinical obstacle for surgeons. Recentl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become a feasible alternative for certain diseases, including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However, because of the complex composi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its action mechanism remains unclear. Methods: We selected two isolated active ingredients (RAMP and baicalin)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and used an abortion-prone CBA/J × DBA/2 model to simulate human RSA and compared the changes in fetal resorption rate, Treg cell percentage, and relevant cytokines before and after combination therapy. In addition, The mechanisms were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using in vitro differentiation models. Results: In CBA/J × DBA/2 abortion-prone mice,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resulted in a lower embryo resorption rate compared to that obtained with individual delivery of either RAMP or baicalin, thereby playing an embryo-protective role through the increase in Treg cell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maternal-fetal immune tolerance. In in vitro primary cell differentiation experiments, the concentration of Treg cell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11% to 17.9% after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single administration group. Conclusion: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RAMP and baicalin were responsible for Treg differentiation.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a solid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s in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CBA/J×DBA/2 regulatory T cells
下载PDF
DBA生成量和系统中含量的控制及回收工艺研究
8
作者 贾万福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113-115,共3页
主要介绍了控制己二酸生产中二元酸副产物(简称DBA)的生成量及系统中DBA含量的原理及需要采取的措施,同时通过对比传统及新型回收DBA工艺可知新型工艺更具优势。
关键词 控制DBA 生成量 系统 含量 回收工艺
下载PDF
致死型约氏疟原虫感染DBA/2小鼠保护性免疫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郑伟 刘军 +2 位作者 孟冬娅 胡晓芳 曹雅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观察约氏疟原虫(P·yoelii) 17XL感染DBA/2小鼠的免疫应答机制及免疫效应的动态变化。方法 1×106P·yoelii17XL感染的红细胞经腹腔接种DBA/2小鼠, 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2 (IL-12)、干扰素-γ( IFN-γ)、IL-4和IL... 目的观察约氏疟原虫(P·yoelii) 17XL感染DBA/2小鼠的免疫应答机制及免疫效应的动态变化。方法 1×106P·yoelii17XL感染的红细胞经腹腔接种DBA/2小鼠, 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2 (IL-12)、干扰素-γ( IFN-γ)、IL-4和IL-10的水平以及特异性抗体IgG水平。Griess反应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检测小鼠原虫血症、单核细胞百分率,观测其吞噬疟原虫现象。结果感染小鼠第9天原虫血症高达46·9%,多数小鼠于感染后第20天左右自愈。感染后第6至16天,外周血查见有吞噬作用的单核细胞。感染后第1天起, IL-12水平开始升高; IFN-γ于第6天达最高水平, IL-4和IL-10分别于第9天和第15天达最高水平。脾细胞培养上清NO含量,分别于第6天和第20天显著升高。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G水平呈增高趋势,至第70天达最高水平。结论 Th1细胞的有效活化对遏制原虫血症和最终清除疟原虫具有重要意义。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单核-巨噬细胞对原虫血症的遏制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疟原虫 DBA/2小鼠 免疫机制
下载PDF
新固体酸催化合成己二酸二丁酯绿色新工艺 被引量:11
10
作者 何节玉 毛立新 +1 位作者 钟明 廖德仲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4-26,共3页
研究了应用自制“T 40 0”催化合成己二酸二丁酯的绿色新工艺。“T 40 0”是某一无机盐经 40 0℃焙烧制得一种水不溶的新型固体酸催化剂 ,吸附吡啶的红外光谱表明 :催化剂表面形成了新的Br nsted酸中心。此催化剂对己二酸和正丁醇的酯... 研究了应用自制“T 40 0”催化合成己二酸二丁酯的绿色新工艺。“T 40 0”是某一无机盐经 40 0℃焙烧制得一种水不溶的新型固体酸催化剂 ,吸附吡啶的红外光谱表明 :催化剂表面形成了新的Br nsted酸中心。此催化剂对己二酸和正丁醇的酯化活性高、无副反应、沉降较快、易与产物分离等特点 ,并得到合成己二酸二丁酯的绿色新工艺条件如下 :己二酸 0 .1mol,正丁醇 0 .35mol,催化剂 0 .6g ,反应温度 15 0℃ ,反应时间 10 0min ,在此条件下收率可达 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已二酸二丁酯 催化酯化 固体酸催化剂 DBA 绿色化学
下载PDF
月腺大戟水提物诱导P_(388)白血病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杜娟 徐瑞军 +1 位作者 崔晞 居学海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4-458,共5页
目的:研究月腺大戟水提物抗P388白血病及对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以一级清洁DBA/2型小鼠为实验对象,腹腔接种P388白血病细胞,胃饲10,2.5g.L-1的月腺大戟溶液0.3mL,连续6d,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腹腔瘤细胞总数,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 目的:研究月腺大戟水提物抗P388白血病及对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以一级清洁DBA/2型小鼠为实验对象,腹腔接种P388白血病细胞,胃饲10,2.5g.L-1的月腺大戟溶液0.3mL,连续6d,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腹腔瘤细胞总数,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观察瘤细胞及凋亡特征,计算细胞凋亡率,并检测bcl-2和bax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月腺大戟高剂量组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月腺大戟低剂量组外周血白细胞虽低于模型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剂量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两剂量组间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显著(P<0.01)。凋亡细胞中可见核质浓缩、数个圆形凋亡小体位于胞浆,或呈半月形、块状靠近胞膜边缘,还可见核质松散呈网状,细胞膜不完整的退化淋巴细胞,表明高剂量明显诱导细胞凋亡(P<0.01),低剂量虽能诱导细胞凋亡,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剂量月腺大戟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明显抑制P388白血病瘤细胞的恶性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腺大戟 P388白血病 DBA/2小鼠 细胞凋亡
下载PDF
CL-20与树形分子键合剂的粘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潘碧峰 罗运军 谭惠民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99-202,共4页
通过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来研究树形分子键合剂(DBA)对CL 20晶体的粘附性能及其界面相互作用机理。实验表明了树形分子键合剂可以在CL 20表面形成一层吸附层,具有良好的粘附性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化学位移也表... 通过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来研究树形分子键合剂(DBA)对CL 20晶体的粘附性能及其界面相互作用机理。实验表明了树形分子键合剂可以在CL 20表面形成一层吸附层,具有良好的粘附性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化学位移也表明了键合剂与CL 20的N元素发生诱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学 树形分子键合剂(DBA) CL-20 粘附性能
下载PDF
青光眼动物模型DBA/2J小鼠的眼部特征及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帆 吴玲玲 +4 位作者 郭秀娟 杨丽萍 李颖 吴乐萌 王冬梅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评价不同月龄DBA/2J小鼠的眼压、眼部特征及组织学变化。方法清洁级DBA/2J小鼠36只,3、5、7、9、11、14月龄各6只,3、9、14月龄的C57BL/6J小鼠各6只为对照。分别对实验鼠行眼前节照相,前房微管法眼压测量。用尼氏染色法对鼠视网膜... 目的评价不同月龄DBA/2J小鼠的眼压、眼部特征及组织学变化。方法清洁级DBA/2J小鼠36只,3、5、7、9、11、14月龄各6只,3、9、14月龄的C57BL/6J小鼠各6只为对照。分别对实验鼠行眼前节照相,前房微管法眼压测量。用尼氏染色法对鼠视网膜切片进行染色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计数,光学显微镜下对视网膜冰冻切片行视盘的形态学观察。结果鼠眼前节检查表明,DBA/2J小鼠从5月龄始逐渐发生虹膜色素播散、虹膜萎缩,虹膜透照可见瞳孔变形。眼压从7月龄开始升高,9月龄眼压升至高峰,14月龄降至对照组水平。各月龄DBA/2J小鼠眼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600,P<0.05),各月龄C57BL/6J小鼠眼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49,P=0.781)。DBA/2J鼠RGCs数量从7月龄开始减少,9~11月龄减少明显,各月龄DBA/2J鼠RGCs计数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594,P=0.000),各月龄C57BL/6J小鼠RGCs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16,P=0.211)。DBA/2J小鼠视盘凹陷于9~14月龄开始逐渐加深,而各月龄C57BL/6J小鼠的视盘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随月龄的增长,DBA/2J小鼠眼前节病变逐渐加重,表现出继发性青光眼的相关形态学改变。DBA/2J小鼠是研究青光眼发病机制和视神经保护较好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A/2J 青光眼动物模型 高眼压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下载PDF
青光安颗粒剂对自发性青光眼模型小鼠的降眼压作用及房水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龙达 周亚莎 +4 位作者 李萍 刘家琪 彭俊 谭涵宇 彭清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79-1084,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青光眼的眼压增高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促进小梁网细胞外基质的堆积以及黏附分子CD44导致房水排出阻力增加有关。传统中药青光安颗粒剂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降跟压药物,其是否通过小梁网通路发挥作用尚不清楚。目的... 背景研究表明青光眼的眼压增高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促进小梁网细胞外基质的堆积以及黏附分子CD44导致房水排出阻力增加有关。传统中药青光安颗粒剂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降跟压药物,其是否通过小梁网通路发挥作用尚不清楚。目的研究青光安颗粒剂对自发性青光眼模型DBA/2J小鼠房水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lO只眼压正常的3月龄雌性DBA/2J小鼠作为对照组,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分配法将20只9月龄自发性眼压升高的DBA/2J小鼠随机分为高眼压组和青光安组,青光安组小鼠采用2.5g/kg复方青光安颗粒剂灌胃,每天2次,连续15d,对照组和高眼压组小鼠以相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采用经前房注入/抽吸系统进行眼压测量,分别以2.5、5.0μl/min的速率继续灌注,计算房水流畅系数(c)值和房水流出阻力(R)值。将3月龄DBA/2J小鼠60只按计算机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高剂量青光安组、中剂量青光安组、低剂量青光安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15只,分别用25.00、12.50和6.25g/kg青光安颗粒剂灌胃,空白对照组用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后7d麻醉条件下提取各组小鼠含青光安药物血清和空白对照动物血清,然后收集各组小鼠含小梁网巩膜组织进行培养,采用纤连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小梁网细胞。终质量浓度为0、5、10、20、50和100ng/ml的TGF-β处理小梁网细胞24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用不同质量浓度含药血清培养经20ng/mlTGF-β处理的小梁细胞,分别于培养后24、48和72h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GF-β2受体质量浓度,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小梁网细胞中CD44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对照组、高眼压组和青光安组小鼠在2.5td/min和5.0μl/min灌注速率下眼压明显不同,高眼压组小鼠眼压值明显高于青光安组和对照组,青光安组小鼠c值较高眼压组明显降低(1.08±O.36%2.35±1.34),R值明显增加(1.05±O.47 vs 0.64±0.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原代培养的细胞呈长梭形,FN、LN和NSE均呈阳性表达。5、10和20ng/mlTGF.p处理组细胞活力值明显低于0ng/mlTGF-β处理组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GF.母组小梁网细胞上清液中TGF-β2受体质量浓度和细胞中CD44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细胞培养后24、48和72hTGF-β高剂量含药血清组细胞上清液中TGF-β2受体质量浓度和细胞中CD44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TGF-β组和TGF-B+低剂量含药血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青光安颗粒剂通过影响房水动力学因素达到降低青光眼眼压的作用。青光安含药血清能明显降低体外培养的鼠小梁网细胞中TGF-β2受体和CD44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药物治疗 中草药 小梁网 细胞培养 转化生长因子-β 黏附分子 DBA 2J小 青光安
下载PDF
Pd_2(dba)_3/BINAP催化合成1,4-双-(4′-苯胺基苯酰基)苯 被引量:7
15
作者 常冠军 罗炫 +1 位作者 张林 林润雄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88-90,共3页
以Pd2(dba)3/BINAP催化1,4-双-(4′-溴苯酰基)苯和苯胺反应,合成了1,4-双-(4′-苯胺基苯酰基)苯,其结构经UV,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表征。
关键词 苯胺 Pd2(dba)3/BINAP 双氨基苯酰基苯 催化 合成
下载PDF
表达绿荧光蛋白的多药耐药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的小鼠模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许小平 费新红 +5 位作者 陈莉 吕书晴 高磊 倪雄 许晓巍 贾新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14-1017,共4页
为了方便研究多药耐药微小残留白血病的病理生理和治疗,采用携带绿荧光蛋白(EGFP)基因标记的小鼠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系P388/VCRG和DBA小鼠建立一个检测多药耐药微小残留白血病的动物模型。结果显示,P388/VCRG细胞腹腔接种DBA小鼠,白血... 为了方便研究多药耐药微小残留白血病的病理生理和治疗,采用携带绿荧光蛋白(EGFP)基因标记的小鼠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系P388/VCRG和DBA小鼠建立一个检测多药耐药微小残留白血病的动物模型。结果显示,P388/VCRG细胞腹腔接种DBA小鼠,白血病的发病率为100%,无自发缓解。P388/VCRG白血病模型小鼠对环磷酰胺(Cy)敏感,有较好的药物剂量生存时间关系,接种细胞的对数与Cy剂量间有良好回归相关关系。白血病诱导缓解后残留白血病细胞在肝、脾、胸腺及骨髓等脏器呈不均匀分布。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细胞是检测小鼠体内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最敏感的方法。结论:采用P388/VCRG细胞和DBA小鼠可建立表达EGFP的多药耐药小鼠微小残留白血病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荧光蛋白 微小残留白血病 多药耐药 DBA小鼠 白血病细胞 P388/VCR-G细胞
下载PDF
含笑内酯对类风湿关节炎小鼠模型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许华 王建 +8 位作者 王迟鹃 张丽媛 常国强 蔺亚妮 张洪菊 张玉娟 张海瑞 李庆华 庞天翔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含笑内酯对类风湿关节炎DBA/1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只6周龄雄性DBA/1小鼠随机分为4组:未处理的空白对照组(Nor组)、诱导发病并注射甲氨蝶呤药物的甲氨蝶呤治疗组(MTX组)、诱导发病并注射含笑内酯的实验组(MCL组)和诱导... 目的探讨含笑内酯对类风湿关节炎DBA/1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只6周龄雄性DBA/1小鼠随机分为4组:未处理的空白对照组(Nor组)、诱导发病并注射甲氨蝶呤药物的甲氨蝶呤治疗组(MTX组)、诱导发病并注射含笑内酯的实验组(MCL组)和诱导发病并注射DMSO的模型对照组(Con组),用牛Ⅱ型胶原法诱导MTX、Con和MCL组小鼠发病建立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在二次免疫注射24 h后开始隔天腹腔注射给药并对小鼠体重和关节炎发病情况进行隔天观察,给药28次后停止用药,眼球取血、蛋白芯片测血清中细胞因子,处死小鼠取爪子及膝盖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成功构建了DBA/1小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各组小鼠之间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炎评价显示MCL组低于Con组(P<0.01),高于MTX组(P<0.01);病理结果显示Nor组小鼠组织正常,Con组受累关节出现炎症细胞浸润、滑膜增生、炎性肉芽组织形成、坏死组织等症状,MCL组与MTX组受累关节仅出现轻于Con组的炎症细胞侵润、滑膜增生等症状;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结果共显示出6种细胞因子:C5/C5a、TIMP-1、M-CSF、sICAM-1、IFN-γ和BLC;Con组的类风湿关节炎小鼠中C5/C5a、TIMP-1和M-CSF表达量降低,经含笑内酯治疗的MCL组中这些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P<0.01),仅仅在MCL组中检测到BLC表达。结论含笑内酯对小鼠DBA/1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C5/C5a、TIMP-1、M-CSF和BLC等因子在这一过程发挥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笑内酯 类风湿关节炎模型 DBA 1 甲氨蝶呤
下载PDF
树形分子键合剂在PET试片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潘碧峰 罗运军 +1 位作者 姚维尚 谭惠民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77-281,共5页
在PET体系中加入0.4%的树形分子键合剂(DBA),分别考察了DBA对HMX、RDX、AP的键合效果,证实树形分子键合剂提高了PET试片、PET DBP HMX试片、PET DBP RDX试片和PET DBP AP试片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 有机高分子材料 树形分子键合剂(DBA) PET HMX RDX AP 力学性能
下载PDF
DBA/2小鼠感染不同疟原虫Th应答特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光 刘军 +4 位作者 冯辉 郑丽 李冬梅 刘英杰 曹雅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疟原虫感染DBA/2小鼠的免疫应答特点。方法:DBA/2小鼠经腹腔注射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和夏氏疟原虫(P.c AS)感染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感染率;ELISA动态检测感染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采用RT-PCR动态... 目的:探讨不同疟原虫感染DBA/2小鼠的免疫应答特点。方法:DBA/2小鼠经腹腔注射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和夏氏疟原虫(P.c AS)感染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感染率;ELISA动态检测感染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采用RT-PCR动态检测脾细胞中Th1和Th2型转录因子T-bet和GATA3 mRNA表达量。结果:两种疟原虫感染小鼠在感染早期T-bet mRNA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升高幅度明显高于GATA3,T-bet/GATA3比值明显高于感染前水平;IFNγ-明显升高后伴随IL-4分泌水平增加。但是,P.c AS感染小鼠IFNγ-水平明显高于P.y17XL感染小鼠,且随后的IL-4水平仅出现短暂升高,感染后前8天T-bet/GATA3比值未有明显下降趋势,原虫血症逐渐升高至小鼠全部死亡。相比,P.y17XL感染小鼠T-bet/GA-TA3比值在感染后第3天达峰值,随后缓慢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原虫血症得到控制至小鼠自愈。结论:抗疟保护性免疫不仅依赖于Th1和Th2型免疫应答的有效建立和协调过渡,而且Th1/Th2型免疫应答的发生时相和效应强度可能影响着疟疾感染的最终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A/2小鼠 约氏疟原虫 夏氏疟原虫 Th应答
下载PDF
围排卵期单次小剂量米非司酮对人类植入期子宫内膜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武捷 王龙生 +1 位作者 王介东 程捷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6-350,T003,共6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理论基础。方法:11名具正常生育能力的健康妇女随机分为两组:LH—2组(n=5)和LH+2组(n=6),于对照周期和实验周期分别在LH—2或LH+2一次性口服安慰剂和米非司酮10mg,在两个周期的LH+7各取一次子宫内...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理论基础。方法:11名具正常生育能力的健康妇女随机分为两组:LH—2组(n=5)和LH+2组(n=6),于对照周期和实验周期分别在LH—2或LH+2一次性口服安慰剂和米非司酮10mg,在两个周期的LH+7各取一次子宫内膜,利用形态学、免疫组化、凝集素组化等手段,研究用药前后子宫内膜发育、孕酮受体(PR)着色及双花扁豆凝集素(DBA)结合的改变。结果:服用米非司酮未扰乱正常的月经节律,但明显抑制了子宫内膜的发育。腺上皮PR的着色于服药后显著加强,而DBA的结合则明显减弱。结论:单次小剂量来非司酮可影响子宫内膜的发育及分泌活性,这可能正是其有紧急避孕效果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子宫内膜 植入期 PR DB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