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皱纹盘鲍防御素hd-def的cDNA序列分析、基因组克隆及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洪旭光 孙修勤 +3 位作者 郑明刚 昝金东 曲凌云 张进兴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9-305,共7页
从构建的皱纹盘鲍肝肾 cDNA 文库中筛选到了鲍防御素基因 EST。通过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的全长 cDNA 序列编码66个氨基酸残基,其前体由信号肽、前导肽和成熟肽组成。该前体的成熟肽含42个氨基酸(6个 Cys),推测分子量为4323Da,等电点为8.0... 从构建的皱纹盘鲍肝肾 cDNA 文库中筛选到了鲍防御素基因 EST。通过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的全长 cDNA 序列编码66个氨基酸残基,其前体由信号肽、前导肽和成熟肽组成。该前体的成熟肽含42个氨基酸(6个 Cys),推测分子量为4323Da,等电点为8.0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多肽与昆虫防御素的相似性较高,最高可达70%。因成熟肽二级结构具有典型的昆虫防御素结构特征,该多肽应属于抗菌肽中的昆虫防御素亚家族,是一种新型抗菌肽,将其命名为鲍防御素 hd-def。采用基因组步移法获得了全长4032bp 的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由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编码组成;3个内含子大小分别为497bp、2357bp 和528bp,其中两个内含子存在于编码信号肽的序列中。用鳗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皱纹盘鲍,能诱导 hd-def 的表达。实验检测了5种组织,发现 hd-def 基因仅在肝胰腺中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其表达属于诱导型表达,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皱纹盘鲍的抗细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鲍防御素 CDNA 基因组 基因表达 抗菌肽 免疫
下载PDF
利用SSR标记对家蚕耐氟基因进行连锁定位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白会钗 徐安英 +7 位作者 李木旺 赵云坡 郭秋红 钱荷英 张月华 赵远 黄勇平 郭锡杰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1-196,共6页
采用家蚕耐氟品系T6和敏感品系733新组配正反交群体(733新×T6)×733新和733新×(733新×T6),分别记作BC1F和BC1M。基于雌性家蚕染色体不发生交换,用已构建的家蚕SSR连锁图上的标记对耐氟基因(dominant endurangce to f... 采用家蚕耐氟品系T6和敏感品系733新组配正反交群体(733新×T6)×733新和733新×(733新×T6),分别记作BC1F和BC1M。基于雌性家蚕染色体不发生交换,用已构建的家蚕SSR连锁图上的标记对耐氟基因(dominant endurangce to fluoride,Def)进行了定位及连锁分析。在28个连锁群上都找到了多态标记,其中只有3个位于12连锁群上的SSR标记与耐氟基因连锁。根据第12连锁群上已有的微卫星序列,寻找其所在的Scaffold上的其它SSR位点,并设计引物,找到一个新的多态性SSR标记。BC1F群中的所有耐氟个体均表现出与(733新×T6)F1相同的杂合型带型,而所有敏感个体带型与亲本733新一致,均为纯合型,说明家蚕耐氟性状是由位于第12连锁群上单个显性主效基因控制的。利用另一个群体BCM构建了耐氟基因的遗传连锁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耐氟基因 连锁 定位 微卫星标记
下载PDF
家蚕耐氟近等基因系SSH文库的构建及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小强 徐安英 +4 位作者 李刚 张月华 钱荷英 孙平江 郭锡杰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51,共7页
为了获取与家蚕耐氟性状相关的基因信息,利用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3新建立耐氟近等基因系,以回交11代的家蚕耐氟近等基因系群体中的耐氟个体和敏感个体的中肠为材料,构建家蚕耐氟近等基因系抑制消减杂交(SSH)cDNA文库。通... 为了获取与家蚕耐氟性状相关的基因信息,利用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3新建立耐氟近等基因系,以回交11代的家蚕耐氟近等基因系群体中的耐氟个体和敏感个体的中肠为材料,构建家蚕耐氟近等基因系抑制消减杂交(SSH)cDNA文库。通过对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中随机挑选的153个阳性克隆测序和聚类拼接,得到19个重叠群(con-tig)、47个已知功能基因(un igene)和28个未知功能基因。获得的表达序列标签(EST)经BLASTx比对和同源性分析,初步发现这些基因参与家蚕体内物质转运、能量代谢、基因转录、蛋白质合成与降解、蛋白质加工、信号转导、机体免疫防御、细胞结构形成等诸多生物学过程。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部分基因在家蚕耐氟近等基因系群体中的耐氟个体和敏感个体的不同组织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磷酸根离子转运蛋白基因、三磷酸腺苷(ATP)合成酶基因、液胞型H+-ATP酶基因、脂肪酶基因以及主要过敏原蛋白基因在耐氟个体的中肠、马氏管、脂肪体组织中的表达量有较明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耐氟性状基因 抑制性消减杂交 同源性分析 实时定量RT-PCR
下载PDF
冠心病血瘀证相关基因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阶 杨保林 姜燕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5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筛查冠心病血瘀证病证结合相关基因。方法:区组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血瘀证、冠心病非血瘀证、非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和正常健康者共40例,运用外周血mRNA差异显示获得差异条带、反向Northern法阳性验证、克隆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 目的:筛查冠心病血瘀证病证结合相关基因。方法:区组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血瘀证、冠心病非血瘀证、非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和正常健康者共40例,运用外周血mRNA差异显示获得差异条带、反向Northern法阳性验证、克隆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得到了28条真实差异基因片段序列,于NCBI human genomic数据库中比对分析,获得了与人类基因100%同源的3条(b13、49b、23b),99%同源的2条(b12、36a),98%同源(25b、57d)2条。其中的b13为淋巴细胞活化信号分子家族成员1,表达于T、B细胞表面,参与多系统的炎症反应,促进Th2类细胞因子的分泌,在冠心病血瘀证组呈高表达。23b系BCL2相关转录因子1,参与凋亡调控基因BCL2的转录过程,明显表达于冠心病血瘀证组。结论:差异基因中b13、23b从不同途径,导致或参与了脂代谢、血液高粘高聚高凝状态的形成,并通过分泌炎性细胞因子,调控细胞凋亡,参与了内皮损伤和动脉硬化的形成。与冠心痛血瘀证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冠心病 相关基因 BCL2 差异基因 表达 分泌 NCBI 人类基因 转录
下载PDF
基于软件基因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与分类 被引量:9
5
作者 韩金 单征 +1 位作者 赵炳麟 孙文杰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13-1818,共6页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针对Android平台的恶意代码呈现急剧增长。而现有的Android恶意代码分析方法多聚焦于基于特征对恶意代码的检测,缺少统一的系统化分析方法,且少有对恶意代码进行分类的研究。基于这种现状,提出了恶意软件基因的概...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针对Android平台的恶意代码呈现急剧增长。而现有的Android恶意代码分析方法多聚焦于基于特征对恶意代码的检测,缺少统一的系统化分析方法,且少有对恶意代码进行分类的研究。基于这种现状,提出了恶意软件基因的概念,以包含功能信息的片段对恶意代码进行分析;根据Android平台软件的特点,通过代码段和资源段分别提取了软件基因,其中代码段基因基于use-def链(使用—定义链)进行形式化。此外,分别提出了基于恶意软件基因的检测框架和分类框架,通过机器学习中的支持向量机对恶意软件基因进行学习,具有较高的检测率和分类正确率,其中检测召回率达到了98.37%,验证了恶意软件基因在分析同源性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roid安全 恶意软件基因 use-def 检测 分类
下载PDF
鸭肠炎病毒感染诱导鸭胚成纤维细胞γ干扰素上调表达及初步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思琪 尹海畅 +3 位作者 赵丽丽 王怡平 金建丽 陈洪岩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鸭肠炎病毒(DEV)诱导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中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情况及初步机制。方法分别提取感染DEV后24h、36h、48h、60h的DEF总RNA,反转录成cDNA,使用特异性引物,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IFNγ及几个相关干扰素刺激基因... 目的探讨鸭肠炎病毒(DEV)诱导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中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情况及初步机制。方法分别提取感染DEV后24h、36h、48h、60h的DEF总RNA,反转录成cDNA,使用特异性引物,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IFNγ及几个相关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感染DEV的细胞相对于未感染的细胞,IFNγ的mRNA在24 h、36 h、48 h、60 h均显著上调,且相关ISGs包括抗黏液病毒基因(Mx)、DEAD框蛋白50(DDX50,是一种ATP依赖的RNA解旋酶)、2'-5'寡腺苷酸合成酶L(OASL)等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也均显著上调。结论 DEV感染DEF能够诱导IFNγ产生及相关ISGs表达的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肠炎病毒(DEV) 鸭胚成纤维细胞(def) γ干扰素(IFNγ) 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 上调表达
下载PDF
兰花花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向林 李伯钧 +3 位作者 秦德辉 郭方其 吴超 孙崇波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54-563,共10页
兰科植物是开花植物中最大的家族之一,其花高度进化,具有花瓣状的萼片,特化的唇瓣和雌雄蕊合生的蕊柱,是单子叶植物花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理想材料。近年来有关兰花花发育基因调控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从兰花开花转换和兰花花器官... 兰科植物是开花植物中最大的家族之一,其花高度进化,具有花瓣状的萼片,特化的唇瓣和雌雄蕊合生的蕊柱,是单子叶植物花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理想材料。近年来有关兰花花发育基因调控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从兰花开花转换和兰花花器官的形成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兰花花发育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文心兰、蝴蝶兰和石斛兰的花发育相关基因,并推测了兰花花被的进化发育过程,认为兰花的DEFICIENS(DEF)类基因在早期经过两轮复制,形成了四类DEF基因,从而促进了花萼与花瓣的分离、侧瓣与唇瓣的分离。该文最后对今后兰花花发育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 花发育 花器官 def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