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uctural analysis of DMD gene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Chinese.Ⅰ. Bgl Ⅱ exon-containing fragment,RFLP and carrier detection
1
作者 YU LONG NING WANG +3 位作者 YU DENG YUMEIYANG SHENXING MURONG SHOUYUAN ZHAO(Institute of Genetics,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Genetic Engineering,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China)(Department of Neurology, Fujian Medical College,Fuzhou, China)(Correspon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2期201-215,共15页
This article is one of the serial studies ol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for dystrophin gene in Chinese. By using the entire dystrophin cDNA (14 kb) as a probe- the number and RFLPs of Bgl Ⅱ exon-... This article is one of the serial studies ol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for dystrophin gene in Chinese. By using the entire dystrophin cDNA (14 kb) as a probe- the number and RFLPs of Bgl Ⅱ exon-containing fragments of the dystrophin gene were analysed. Four new Bgl Ⅱ fragments were found, two of them (3.7 and 6.2 kb) detected by comparing the hybridization patterns with cDNA1-2a. 1a and 2a, one (9.3 kb) from the hybridization pattern with cDNA 9 by lengthening migrating distance of DNA fragments in electrophoresis. and another one (4.0 kb) by comparing the patterns with cDNA 11-14,11a- 11b’ 11c-12a and 14.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number of Bgl Ⅱ exon-containing fragments should be 59 rather than 55 reported previously,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of the Bgl Ⅱ partial restriction map for dystrophin gene. Three of the four RFLPs found in Caucacian appear in the hybridization patterns of three subclones, i.e.cDNA 2b-3. cDNA 4-5, and cDNA 5b-7.’ The values of expected heterozygote frequency (EHF) were 0.33, 0.33and 0.40 and the observed heterozygote frequency (OHF)were 0.40. 0.40 and 0.48 respectively. Meanwhile, two new rare allelic fragments (15 kb) were found in RFLPs from Bgl Ⅱ/2b-3 and Bgl Ⅱ/4-5a patterns respectively. These Bgl Ⅱ RFLPs and four XbaI RFLPs documented in our laboratory, have been used to detect the carrier in 7 DMDfamilies and 1 BMD family. Of the 69 individuals from the 8 families- 11 females were diagnosed as the carriers with DMD mutation, 4 females as the doubtful carriers, 12 females were defined as normal genotype and 2 females as probably normal.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arrier testing method based on dosage intensity analysis and genotype analysis by using dystrophin cDNA as a probe will be more sensitive and accu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gl RFLP dmd基因 结构分析 中国人 临床意义 肌营养不良 含exon片断 检测
下载PDF
DMD基因突变及突变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朱海燕 邬玲仟 +1 位作者 梁德生 夏家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75-981,共7页
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BMD)是一类发病率较高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DMD基因庞大,突变机制复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对DMD基因及其所编码dystrophin蛋白的认识不断深入,探索更简便、准确、经济的基因突变检测技术成为目前对DM... 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BMD)是一类发病率较高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DMD基因庞大,突变机制复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对DMD基因及其所编码dystrophin蛋白的认识不断深入,探索更简便、准确、经济的基因突变检测技术成为目前对DMD研究的热点,本文着重对DMD基因、突变与表型关系的研究进展,以及突变检测技术的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d DYSTROPHIN蛋白 基因突变 基因诊断
下载PDF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DMD基因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樊绮诗 崔杰峰 +4 位作者 夏玉卿 黄陶 孟渊 潘瑞福 李建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6-338,共3页
目的 在更广泛的区域内寻找DMD基因的缺失范围。方法 用 2 5对引物以多重PCR技术对 17例DMD或BMD患者进行DMD基因检测。结果  8例患者 (47.1% )被检出DMD基因片段性缺失 ,其中 7例患者的缺失部位集中在 44~ 5 1号外显子 ,另 1例患... 目的 在更广泛的区域内寻找DMD基因的缺失范围。方法 用 2 5对引物以多重PCR技术对 17例DMD或BMD患者进行DMD基因检测。结果  8例患者 (47.1% )被检出DMD基因片段性缺失 ,其中 7例患者的缺失部位集中在 44~ 5 1号外显子 ,另 1例患者的缺失部位处于DMD基因的 5′端。结论 我国DMD或BMD患者DMD基因的缺失热点主要位于该基因的中央部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dmd/BMD 基因缺失 肌营养不良症
下载PDF
DMD基因内含子的重复序列与内含子不稳定性和基因缺失的关联 被引量:2
4
作者 盛文利 陈江瑛 +1 位作者 朱良付 刘焯霖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为了研究DMD基因内含子的重复序列与内含子不稳定性和基因缺失的关联,我们分析了缺失型DMD病人的连接片段的断裂点并研究了DMD基因内含子结构与内含子不稳定性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方法】多重引物PCR法鉴定缺失型DMD患者,分别克... 【目的】为了研究DMD基因内含子的重复序列与内含子不稳定性和基因缺失的关联,我们分析了缺失型DMD病人的连接片段的断裂点并研究了DMD基因内含子结构与内含子不稳定性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方法】多重引物PCR法鉴定缺失型DMD患者,分别克隆46和51号外显子缺失后形成的连接片段,测定连接片段的序列;并用计算机分析DMD基因可以获得的全部内含子的结构特点。【结果】对46号和51号外显子缺失后形成的连接片段的序列分析表明,5’和3’端的断裂点均位于重复顺序,断裂点附近无小插入、小缺失或点突变。对连接片段的二级结构分析表明,所有的断裂点均位于单链发夹结构的非匹配区。对DMD基因可以获得的全部内含子的结构分析表明,在DMD基因全长内含子中重复序列占大约34.8%。大量重复序列的存在是许多内含子的重要结构特征。【结论】重复序列是DMD基因多数内含子的关键结构,与内含子的不稳定性相关。在原有DNA序列的基础上,单链发夹结构的形成增加了DMD基因的不稳定性,形成了基因断裂的基础,单链发夹结构的形成导致两个断裂点的靠近,最终导致了基因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d 基因缺失 断裂点 内含子 单链 外显子 不稳定性 发夹结构 重复序列 片段
下载PDF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被引量:4
5
作者 钟昌高 李麓芸 +6 位作者 陆长富 林戈 龚斐 张瞻 廖宏庆 张红 卢光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588-2592,共5页
目的对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阻断DMD患儿的出生。方法针对患者的DMD基因的48号外显子缺失位点采用巢式PCR分别对患者和携带者的单个淋巴... 目的对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阻断DMD患儿的出生。方法针对患者的DMD基因的48号外显子缺失位点采用巢式PCR分别对患者和携带者的单个淋巴细胞、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治疗的健康志愿捐献者的单个卵裂球细胞进行扩增,建立稳定的经单细胞基因诊断DMD的方法。再对在该中心进行超排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治疗的DMD携带者的胚胎活检后完成PGD,根据诊断结果选择健康的优质的胚胎移植入子宫。结果携带者的单个淋巴细胞的PCR扩增成功率为90.5%(95/105),健康志愿捐献者的单个卵裂球细胞PCR扩增成功率为85.7%(54/63),假阳性率为0(0/28)。分别对3例DMD携带者施行了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病例1移植了2枚未受累的优质胚胎,且成功妊娠单胎并已于2005年4月分娩了1个健康的女婴;病例2移植了2枚优良胚胎,不幸的是未能妊娠。病例3诊断为未受累的仅有的2枚胚胎因胚胎质量差而未能移植。结论该组采用的方案可对DMD基因的48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的DMD家庭进行PGD,达到了阻断DMD患儿出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单细胞巢式PCR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dmd基因48号外显子缺失
下载PDF
人基因组YAC分子克隆库的构建及DMD基因YAC克隆的筛选 被引量:6
6
作者 柴建华 顾杨洪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85-289,共5页
以pYAC4为载体,以正常人白细胞和含4条X染色体的细胞株GM1414为DNA源构建成人基因组YAC(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酵母人工染色体)分子克隆库,已得到原始克隆近2万个,插入DNA片段长度在400—1000kb,从其中选出一组YAC克隆,它们含有... 以pYAC4为载体,以正常人白细胞和含4条X染色体的细胞株GM1414为DNA源构建成人基因组YAC(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酵母人工染色体)分子克隆库,已得到原始克隆近2万个,插入DNA片段长度在400—1000kb,从其中选出一组YAC克隆,它们含有DMD基因全部DNA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人工染色体 人类 基因组
下载PDF
利用光学基因组图谱技术诊断杜氏肌营养不良1例报告
7
作者 梁欢 张惠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 初步探讨光学基因组图谱技术(OGM)在杜氏肌营养不良(DM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例疑似DMD的患儿进行OGM分析,以期发现致病的分子基础。结果 1例男性患儿,7月龄时发现肌酸激酶显著升高,临床疑诊DMD。经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分析(... 目的 初步探讨光学基因组图谱技术(OGM)在杜氏肌营养不良(DM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例疑似DMD的患儿进行OGM分析,以期发现致病的分子基础。结果 1例男性患儿,7月龄时发现肌酸激酶显著升高,临床疑诊DMD。经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分析(MLPA)和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均未发现致病性基因变异。21月龄独走不稳,易摔跤,查体发现双侧腓肠肌肥大、肌力低下。2岁时通过OGM识别出DMD基因内一个长约711kb的臂内倒位,涉及该基因44~55号区段的12个外显子,实现了该患儿的分子诊断。结论 OGM技术能够成功识别出DMD基因的倒位突变,有望成为该病的补充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基因组图谱技术 杜氏肌营养不良 dmd基因 儿童
下载PDF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一个核心家系DMD基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高志杰 姜茜 +1 位作者 陈倩 许克铭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8期139-142,共4页
目的对临床诊断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1例患儿进行基因诊断,同时进行携带者筛查。方法采用目标区序列捕获及第2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儿进行检测,同时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患者及其父母的基因型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患儿... 目的对临床诊断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1例患儿进行基因诊断,同时进行携带者筛查。方法采用目标区序列捕获及第2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儿进行检测,同时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患者及其父母的基因型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患儿DMD基因第45外显子存在1个纯合无义突变c.6589A>T(P.Lys2197X),患儿母亲为杂合突变携带者。结论本研究发现了一个尚未报道的致病性基因突变位点,同时发现第2代测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检测出DMD基因的点突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为遗传咨询提供准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dmd基因 基因诊断 第2代测序
下载PDF
运用多重连接探针检测DMD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小竹 姚凤霞 +1 位作者 卢天兰 Nanbert Zhong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8期98-100,共3页
目的杜氏肌营养不良是是由于抗肌萎缩蛋白的缺失、重复及点突变所致的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目前运用多重PCR检测此基因热点区可以检测大部分病人的缺失突变,然而多重PCR不能检测非热点区及重复突变,且不能定量分析拷贝数。... 目的杜氏肌营养不良是是由于抗肌萎缩蛋白的缺失、重复及点突变所致的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目前运用多重PCR检测此基因热点区可以检测大部分病人的缺失突变,然而多重PCR不能检测非热点区及重复突变,且不能定量分析拷贝数。运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ligation-dependentprobeamplification,MLPA)检测DMD可为临床诊断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采用的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能快速、准确、半定量地分析患者及携带者缺失与重复突变的拷贝数,且检测范围涉及整个基因。结果15例DMD患者9例是由于缺失突变所致,6例未检测到缺失突变及重复突变。其中7例缺失突变病人经“一步到位法”多重PCR验证,2例缺失突变病人经多重PCR未检测到的缺失突变。结论MLPA是一种快速、准确、简便检测缺失及重复突变的方法。利用MLPA能检测所有DMD患者及携带者的缺失和重复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d 基因缺失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
下载PDF
DMD/BMD缺失基因的检测及其表达产物的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艳红 吕佩源 +2 位作者 魏慈 王贺波 赵宝华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3-456,共4页
目的:检测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患者基因缺失及其表达产物———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在肌细胞中的变化,探讨其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9对引物多重PCR技术对42例DMD/BMD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并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技术... 目的:检测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患者基因缺失及其表达产物———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在肌细胞中的变化,探讨其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9对引物多重PCR技术对42例DMD/BMD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并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技术对5例DMD,2例BMD肌细胞膜上抗肌营养不良蛋白的表达观察分析,以2例正常人的肌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共发现21例外显子缺失,缺失片段长度各异,其中16例(76.2%)累及中央缺失热区,5例(23.8%)位于5′端缺失热区,尤以48号外显子缺失频率最高。5例DMD患者胞膜抗肌营养不良蛋白染色阴性,其中1例未检出基因缺失,但抗肌营养不良蛋白无表达。2例BMD患者染色弱阳性,可见间断斑片状荧光带。结论:DMD/BMD病情轻重可能与基因缺失的数量和片段大小不呈平行关系,而是与外显子的缺失类型有密切关系;基因的表达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呈高度的遗传异质性。抗肌营养不良蛋白缺乏或表达异常是造成DMD/BMD表型的病理基础,其临床后果不仅取决于缺失程度,还取决于缺失区域的功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d BMD 基因 外显子 多重PCR 抗肌营养不良蛋白 免疫荧光技术
下载PDF
DMD/BMD基因缺失的检测及其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艳红 吕佩源 +2 位作者 魏慈 胡爱祥 李玲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了解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致病基因缺失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9对引物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技术对42例DMD/BMD患者进行致病基因检测。结果:21例患者(50.0%)被检出外显子缺失,缺失片段长度各异... 目的:了解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致病基因缺失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9对引物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技术对42例DMD/BMD患者进行致病基因检测。结果:21例患者(50.0%)被检出外显子缺失,缺失片段长度各异,其中16例(76.2%)累及中央缺失热区,5例(23.8%)位于5端缺失热区,尤以48号外显子缺失频率最高。结论:多重PCR技术是检测DMD/BMD致病基因缺失的有效方法,该病病情轻重可能与外显子缺失的数量和长度不呈平行关系,而是与缺失类型有关,并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d BMD 基因缺失 多重PCR
下载PDF
应用多重PCR检测DMD/BMD患者的基因缺失 被引量:4
12
作者 杜文津 万琪 吴保仁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了解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患者基因缺失的分布规律,并探讨检测技术。方法:应用18对引物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分两组对40例DMD/BMD患者和5例健康者进行Dys-trophin基因缺失检测分析。结果:27例(67.... 目的:了解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患者基因缺失的分布规律,并探讨检测技术。方法:应用18对引物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分两组对40例DMD/BMD患者和5例健康者进行Dys-trophin基因缺失检测分析。结果:27例(67.5%)存在外显子缺失,13例(32.5%)未检测到缺失;16例缺失片段集中于44~52号外显子,6例集中于2~20号外显子,5例在以上两个区域均有缺失;45、48、51号外显子缺失频率最高。结论:基因缺失为主要突变类型,缺失片段主要分布于44~52、2~20号外显子两个缺失热区;mPCR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Duchenne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 基因缺失
下载PDF
应用PCR技术对DMD患者进行缺失检测与产前基因诊断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海燕 邹永华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46-349,共4页
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对3个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家系中的患者进行dystrophin基因内9个外显子缺失检测,在2个家系中检测到外显子45、48、51缺失,同时运用PCR技术扩增位于dystrophin基因内内含子... 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对3个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家系中的患者进行dystrophin基因内9个外显子缺失检测,在2个家系中检测到外显子45、48、51缺失,同时运用PCR技术扩增位于dystrophin基因内内含子短串联重复序列,对非缺失型DMD家系进行了产前诊断,胎儿为正常女性.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缺失检测方法快速、敏感、准确,可在临床推广中应用;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多态性分析方法可用于DMD家系的产前基因诊断和携带者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d 基因诊断 产前诊断
下载PDF
应用DNA微阵列技术检测缺失型DMD/BMD患者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文津 万琪 +1 位作者 陈晋文 张改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年第4期7-8,4,共3页
目的研究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患者基因缺失检测的可行技术。方法应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扩增DMD基因18个常见易缺失外显子片段,以此作为探针制备出简易DNA微阵列,对30例DMD/BMD患者和5例健康对照的基因进行... 目的研究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患者基因缺失检测的可行技术。方法应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扩增DMD基因18个常见易缺失外显子片段,以此作为探针制备出简易DNA微阵列,对30例DMD/BMD患者和5例健康对照的基因进行检测分析。部分结果与PCR方法比较结果一致性。结果应用简易DNA微阵列检测出21例DMD/BMD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外显子缺失,10例经PCR检测得到了完全验证。结论DNA微阵列技术检测缺失型DMD/BMD患者简便、准确、灵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微阵列 Duchenne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 基因缺失
下载PDF
应用Bayes方法进行DMD携带者风险估计
15
作者 鲁凤民 张贵寅 +2 位作者 曹德良 刘霜 段玉琴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2年第6期420-422,共3页
本文通过RFLP连锁分析和血清CPK测定对两个DMD家系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Bayes方法在DMD家系风险计算中的应用。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基因 概率
下载PDF
DNA微阵列对DMD基因缺失检测的分析
16
作者 杜文津 万琪 +1 位作者 吴保仁 闫小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制备简易DNA微阵列检测DMD基因常见外显子缺失,作为一项新技术的方法学摸索,为开发更完善的DMD基因诊断芯片作准备。方法:应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扩增DMD基因18个常见易缺失外显子片段,以此作为探针制备出简易DNA微阵列,对DMD患者和健... 目的:制备简易DNA微阵列检测DMD基因常见外显子缺失,作为一项新技术的方法学摸索,为开发更完善的DMD基因诊断芯片作准备。方法:应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扩增DMD基因18个常见易缺失外显子片段,以此作为探针制备出简易DNA微阵列,对DMD患者和健康对照的基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应用简易DNA微阵列检测出4例DMD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外显子缺失,其结果与PCR验证相符。对照满意。结论:DNA微阵列技术适用于DMD基因缺失检测,具有简便、高通量、灵敏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微阵列 dmd 基因缺失 检测 肌营养不良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HEK293T细胞DMD基因第51号外显子的靶向敲除
17
作者 李双 马珊珊 +4 位作者 崔思颖 屈素真 蔡奥捷 关方霞 孔祥东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8年第3期375-380,共6页
目的应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完成HEK293T细胞中DMD基因第51号外显子(exon51)高效的靶向敲除。方法设计靶向人DMD基因exon51 5'端及3'端的sgRNA并克隆至CRISPR/Cas9载体质粒PX459中,转染至HEK293T细胞后,提取基因组DNA并使... 目的应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完成HEK293T细胞中DMD基因第51号外显子(exon51)高效的靶向敲除。方法设计靶向人DMD基因exon51 5'端及3'端的sgRNA并克隆至CRISPR/Cas9载体质粒PX459中,转染至HEK293T细胞后,提取基因组DNA并使用Surveyor法检测切割活性;使用目标外显子两端切割活性最高的sgRNA构建PX459-2sgRNA质粒,转染至HEK293T细胞后用PCR及T载体测序检测靶向外显子切除情况。结果50%的HEK293T细胞中DMD基因exon51被定向切除,编辑效率较高。结论建立使用CRISPR/Cas9单质粒敲除人DMD基因exon51的平台,为DMD及其他遗传病的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dmd基因 单载体质粒 HEK293T细胞 外显子敲除
下载PDF
用多重PCR快速检测DMD基因缺失
18
作者 郑梅玲 化爱玲 丁琰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20-21,共2页
应用两步多重PCR,对20例无亲缘关系的患者进行基因缺失检测,检出9例患者为基因缺失型,占受检患者的45%。该方法简便、快速。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诊断
下载PDF
135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基因缺失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闫杨 杨晓凤 +1 位作者 尹富华 黄胜男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72-874,共3页
目的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患者基因缺失检测。方法应用12对引物、PCR多重反应体系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135个患者进行基因分析研究,设正常和空白对照,检测结果再以二重PCR进行验证。结果54例患者有不同区域的缺失,基因缺失检出率为40%... 目的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患者基因缺失检测。方法应用12对引物、PCR多重反应体系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135个患者进行基因分析研究,设正常和空白对照,检测结果再以二重PCR进行验证。结果54例患者有不同区域的缺失,基因缺失检出率为40%。结论其缺失区域集中在45~53号外显子,最高峰在48号外显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肌营养不良 基因诊断 PCR
下载PDF
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2个核心家系DMD基因分析
20
作者 李美蓉 路卯 毋晋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278-280,326,327,共5页
目的对临床疑诊Duchenne/Becker肌营养不良患儿进行基因诊断,同时进行携带者筛查。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方法对患儿及其母亲的DMD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确诊2例患儿均为DMD基因的缺... 目的对临床疑诊Duchenne/Becker肌营养不良患儿进行基因诊断,同时进行携带者筛查。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方法对患儿及其母亲的DMD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确诊2例患儿均为DMD基因的缺失突变,母亲为携带者。先证者1为DMD基因45-47号外显子缺失,其母亲为45-47号外显子的杂合缺失突变;先证者2为DMD基因20-34号外显子缺失,其母亲为20-34号外显子的杂合缺失突变。结论MLPA进行DMD基因检测是确诊Duchenne/Becker肌营养不良的快速方法,同时可进行携带者筛查,为遗传咨询提供准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 BMD dmd基因 基因缺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