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例DMD/BMD外显子缺失与临床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吕佩源 杨康女 +3 位作者 郭宗成 郝玉宾 张微娜 朱俊真 《临床荟萃》 CAS 2000年第10期436-437,共2页
目的 :探讨Duchenne/Becker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DMD/BMD)致病基因外显子缺失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利用 9对引物以多重PCR技术 ,对临床诊断的DMD/BMD患者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共发现 15例患者外显... 目的 :探讨Duchenne/Becker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DMD/BMD)致病基因外显子缺失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利用 9对引物以多重PCR技术 ,对临床诊断的DMD/BMD患者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共发现 15例患者外显子缺失 ,主要分布在中央缺失热区和 5′端缺失热区 ,其中以 45、48号外显子缺失最多见 ,且缺失片段长度各异。结论 :①外显子缺失的表达也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呈高度的遗传异质性。②该病病情轻重可能与外显子缺失的数量及片段大小不呈平行关系 ,而与某些外显子缺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聚合酶链反应 dmd/bmd外显子缺失
下载PDF
抗肌萎缩蛋白疏水结构与DMD/BMD的关系
2
作者 张成 柴建华 +1 位作者 刘焯霖 梁秀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60-160,共1页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神经肌肉系统最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患者表现为骨骼肌进行性无力与萎缩,小腿腓腑肌假性肥大.通常于20岁左右因呼吸衰竭死亡.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现知该病是由于...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神经肌肉系统最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患者表现为骨骼肌进行性无力与萎缩,小腿腓腑肌假性肥大.通常于20岁左右因呼吸衰竭死亡.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现知该病是由于缺少编码细胞骨架蛋白-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肌萎缩蛋白 细胞骨架蛋白 X连锁隐性遗传病 常见 假性 进行性 dmd/bmd
下载PDF
DMD/BMD缺失基因的检测及其表达产物的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董艳红 吕佩源 +2 位作者 魏慈 王贺波 赵宝华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3-456,共4页
目的:检测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患者基因缺失及其表达产物———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在肌细胞中的变化,探讨其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9对引物多重PCR技术对42例DMD/BMD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并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技术... 目的:检测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患者基因缺失及其表达产物———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在肌细胞中的变化,探讨其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9对引物多重PCR技术对42例DMD/BMD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并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技术对5例DMD,2例BMD肌细胞膜上抗肌营养不良蛋白的表达观察分析,以2例正常人的肌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共发现21例外显子缺失,缺失片段长度各异,其中16例(76.2%)累及中央缺失热区,5例(23.8%)位于5′端缺失热区,尤以48号外显子缺失频率最高。5例DMD患者胞膜抗肌营养不良蛋白染色阴性,其中1例未检出基因缺失,但抗肌营养不良蛋白无表达。2例BMD患者染色弱阳性,可见间断斑片状荧光带。结论:DMD/BMD病情轻重可能与基因缺失的数量和片段大小不呈平行关系,而是与外显子的缺失类型有密切关系;基因的表达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呈高度的遗传异质性。抗肌营养不良蛋白缺乏或表达异常是造成DMD/BMD表型的病理基础,其临床后果不仅取决于缺失程度,还取决于缺失区域的功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d bmd 基因 外显子 多重PCR 抗肌营养不良蛋白 免疫荧光技术
下载PDF
DMD/BMD基因缺失的检测及其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董艳红 吕佩源 +2 位作者 魏慈 胡爱祥 李玲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了解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致病基因缺失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9对引物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技术对42例DMD/BMD患者进行致病基因检测。结果:21例患者(50.0%)被检出外显子缺失,缺失片段长度各异... 目的:了解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致病基因缺失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9对引物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技术对42例DMD/BMD患者进行致病基因检测。结果:21例患者(50.0%)被检出外显子缺失,缺失片段长度各异,其中16例(76.2%)累及中央缺失热区,5例(23.8%)位于5端缺失热区,尤以48号外显子缺失频率最高。结论:多重PCR技术是检测DMD/BMD致病基因缺失的有效方法,该病病情轻重可能与外显子缺失的数量和长度不呈平行关系,而是与缺失类型有关,并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d bmd 基因缺失 多重PCR
下载PDF
应用多重PCR检测DMD/BMD患者的基因缺失 被引量:4
5
作者 杜文津 万琪 吴保仁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了解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患者基因缺失的分布规律,并探讨检测技术。方法:应用18对引物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分两组对40例DMD/BMD患者和5例健康者进行Dys-trophin基因缺失检测分析。结果:27例(67.... 目的:了解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患者基因缺失的分布规律,并探讨检测技术。方法:应用18对引物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分两组对40例DMD/BMD患者和5例健康者进行Dys-trophin基因缺失检测分析。结果:27例(67.5%)存在外显子缺失,13例(32.5%)未检测到缺失;16例缺失片段集中于44~52号外显子,6例集中于2~20号外显子,5例在以上两个区域均有缺失;45、48、51号外显子缺失频率最高。结论:基因缺失为主要突变类型,缺失片段主要分布于44~52、2~20号外显子两个缺失热区;mPCR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Duchenne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 基因缺失
下载PDF
DMD/BMD基因诊断及其临床分析(附33例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吕佩源 郝玉宾 +3 位作者 赵宝华 胡爱祥 郭文潮 朱俊真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0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目的:研究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患者致病基因外显子缺失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利用9对引物以多重PCR技术对33例DMD/BMD患者进行致病基因诊断。结果:9对引物外显子缺失总检出率为45.5%,主要分布在中... 目的:研究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患者致病基因外显子缺失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利用9对引物以多重PCR技术对33例DMD/BMD患者进行致病基因诊断。结果:9对引物外显子缺失总检出率为45.5%,主要分布在中央缺失热区和5′端缺失热区,其中以45、48号外显子缺失最多见。且缺失片段长度各异。结论:(1)该病病情轻重可能与基因缺失的外显子数量及片段大小不呈平行关系,而与某些外显子缺失有关。(2)致病基因的表达也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呈高度的遗传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抗肌营养不良蛋白 基因诊断
下载PDF
DMD/BMD产前基因诊断的临床研究进展
7
作者 涂泽蓉 常青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9期985-987,共3页
关键词 dmd/bmd 产前基因诊断 临床进展
下载PDF
DMD/BMD肌细胞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免疫荧光组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吕佩源 李玲 +4 位作者 董艳红 魏慈 崔文柱 赵宝华 王贺波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4期320-322,共3页
目的:研究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患者肌细胞中抗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技术对5例DMD,2例BMD肌细胞中抗肌营养不良蛋白进行检测,以2例正常人的肌细胞作为以照。结果... 目的:研究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患者肌细胞中抗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技术对5例DMD,2例BMD肌细胞中抗肌营养不良蛋白进行检测,以2例正常人的肌细胞作为以照。结果:对照组肌细胞膜上染色阳性,胞核及胞浆呈阴性;DMD患者肌膜完全无显色;BMD患者染色弱阳性,可见沿肌细胞膜分布的间断斑片状荧光带。结论:抗肌营养不良蛋白缺乏或表达异常是DMD/BMD基本病理基础。应用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法检测抗肌营养不良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d bmd 抗肌营养不良蛋白 免疫荧光技术
下载PDF
应用DNA微阵列技术检测缺失型DMD/BMD患者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杜文津 万琪 +1 位作者 陈晋文 张改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年第4期7-8,4,共3页
目的研究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患者基因缺失检测的可行技术。方法应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扩增DMD基因18个常见易缺失外显子片段,以此作为探针制备出简易DNA微阵列,对30例DMD/BMD患者和5例健康对照的基因进行... 目的研究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患者基因缺失检测的可行技术。方法应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扩增DMD基因18个常见易缺失外显子片段,以此作为探针制备出简易DNA微阵列,对30例DMD/BMD患者和5例健康对照的基因进行检测分析。部分结果与PCR方法比较结果一致性。结果应用简易DNA微阵列检测出21例DMD/BMD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外显子缺失,10例经PCR检测得到了完全验证。结论DNA微阵列技术检测缺失型DMD/BMD患者简便、准确、灵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微阵列 Duchenne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 基因缺失
下载PDF
Using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to Identify DMD/BMD Deletion Carriers
10
作者 Ren-li WANG, Yan-ping XIAO, Xiu-rong JIANGDepartment of Medical Genetics, Shanghai Institute of Planned Parenthood Research, Shanghai 200032, China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Contraception》 CAS 2003年第2期87-98,共12页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deletions in 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DMD/ BMD) by using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Methods The exon-specific cosmid DNA probes (representing 18 exons) were used to p...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deletions in 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DMD/ BMD) by using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Methods The exon-specific cosmid DNA probes (representing 18 exons) were used to perform one-color FISH on metaphase and interphase preparations. The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from 9 normal people (4 males and 5 females) and 5 females from independent deletion DMD/BMD families, as well as 2 amniotic fluid specimens and 2 chorionic villus samples (CVS) from normal pregnant femal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72%-100% of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metaphases or interphases, 60% -70% of amniocyte interphases, and 95 - 99% of chorionic villus cell interphases showed expected signals. One suspected female was identified as deletion carriers and two were excluded.Conclusion FISH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available techniques allows efficient screening of DMD/BMD deletion carriers, which also lay the ground work for prenatal diagnosis for potential fetal carri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 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 deletion carrier prenatal diagnosis
下载PDF
DMD/BMD基因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晓雪 张朝东 李嘉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6,共3页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DMD/BMD)是X-连锁隐性遗传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大多为男性.发病率分别为活产男婴的1/3500和1/30000。
关键词 dmd/bmd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 基因诊断 X-连锁隐性遗传 神经肌肉疾病 发病率
下载PDF
DMD/BMD基因诊断与治疗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晶晶 杨继青 贺静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11期1793-1796,共4页
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又称duchenne/becker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ophy,DMD/BMD,OMIM 310200/300376),是最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也是多种肌营养不良中最常见的类型。DMD发病率为1/3 500活产男婴,BMD发病率... 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又称duchenne/becker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ophy,DMD/BMD,OMIM 310200/300376),是最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也是多种肌营养不良中最常见的类型。DMD发病率为1/3 500活产男婴,BMD发病率为1/30 000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DYSTROPHIN 基因诊断 muscular 隐性遗传病 dmd/bmd基因 肥大型 OMIM 基因突变 活产
原文传递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DMD/BMD患者的基因缺失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永安 席卫平 +5 位作者 夏丽 武坚锐 郭跃贞 周岩 李玉军 孙夏瑜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年第9期18-19,共2页
目的了解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患者基因缺失的分布规律,并探索检测技术。方法应用28对引物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分4组对20例DMD/BMD患者进行Dysophin基因缺失检测分析。结果12例(60%)存在外显子缺失,8例... 目的了解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患者基因缺失的分布规律,并探索检测技术。方法应用28对引物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分4组对20例DMD/BMD患者进行Dysophin基因缺失检测分析。结果12例(60%)存在外显子缺失,8例(40%)未检测到缺失;8例缺失片段集中于44~52号外显子,4例集中于5′端外显子。结论基因缺失为主要突变类型,缺失片段主要分布于44~52、2~20号外显子两个缺失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dmd/bmd 基因缺失
原文传递
应用DMD基因内含子49上STR-PCR分析进行DMD/BMD杂合子携带者的诊断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冬贵 华小云 +1 位作者 林群娣 杜传书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5年第4期6-7,14,共3页
DMD基因内含子49上的STR-PCR产物经8%中性PAGE电泳银染显色,我们获得满意的DMD/BMD杂合子携带者的诊断,这样不但避免了同位素的应用,而且摆脱了变性PAGE中脲素对银染显色的影响,从而使DMD基因的S... DMD基因内含子49上的STR-PCR产物经8%中性PAGE电泳银染显色,我们获得满意的DMD/BMD杂合子携带者的诊断,这样不但避免了同位素的应用,而且摆脱了变性PAGE中脲素对银染显色的影响,从而使DMD基因的STR-PCR技术更加简便易行,结果易于分析,利于通过STR-PCR风险单体型的分析达到快速诊断DMD/BMD患者和携带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携带者 杂合子 基因 dmd/bmd STR 患者 内含子 银染 PCR产物
下载PDF
DMD、BMD患者骨骼肌、皮肤立毛肌肌营养不良蛋白同时欠损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亚玲 胡静 +4 位作者 袁军辉 李娜 梅丽 张祥宏 刘彦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2-326,共5页
目的研究、对比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在杜兴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和贝克型肌营养不良(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患者活检骨骼肌、皮肤立毛肌中的表达。方法用肌营养不良蛋白三个不同区域的单克隆... 目的研究、对比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在杜兴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和贝克型肌营养不良(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患者活检骨骼肌、皮肤立毛肌中的表达。方法用肌营养不良蛋白三个不同区域的单克隆抗体(Dystrophin-N、-C、-R)对11例DMD患者,5例BMD患者和3例其他神经肌病患者同时行活检骨骼肌、皮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与对照例相比,11例DMD患者抗Dystro-phin-N、-C、-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骨骼肌肌纤维膜Dystrophin-N、-C、-R呈完全欠损;皮肤立毛肌Dystrophin-N、-R完全欠损,Dystrophin-C轻微表达。5例BMD患者抗Dystrophin-N、-C、-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肌营养不良蛋白在骨骼肌肌纤维膜和皮肤均呈不完全欠损。结论DMD和BMD患者肌营养不良蛋白在骨骼肌肌纤维膜、皮肤立毛肌呈完全/不完全欠损,与骨骼肌活检相同,皮肤活检也是分子病理学诊断DMD、BMD简便、易行、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兴型肌营养不良 贝克型肌营养不良 肌营养不良蛋白 立毛肌 肌纤维膜
下载PDF
视网膜眼电图对DMD/BMD携带者的检测价值探讨
16
作者 杨渝 张成 +2 位作者 钟月桂 吴德正 江福钿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163-1165,1168,共4页
目的研究杜氏/贝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BMD)携带者视网膜眼电图(ERG)的改变,探讨ERG对DMD/BMD携带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22个基因突变类型明确的DMD/BMD家系,用定量PCR法结合系谱分析将家系中女性成员分成肯定携带者和非携带者,对患者... 目的研究杜氏/贝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BMD)携带者视网膜眼电图(ERG)的改变,探讨ERG对DMD/BMD携带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22个基因突变类型明确的DMD/BMD家系,用定量PCR法结合系谱分析将家系中女性成员分成肯定携带者和非携带者,对患者和家系女性成员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和ERG检测,并用ERG国际测量标准记录结果。结果22名患者中17名出现异常ERG改变;11名肯定携带者中5名出现ERG异常,14名非携带者无ERG改变,两组无重叠。结论ERG是一项对DMD/BMD诊断非常敏感和特异的检查,而ERG对携带者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贝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视网膜眼电图 DYSTROPHIN
原文传递
联合应用MLPA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单基因遗传病DMD/BMD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杨 王红梅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0年第6期659-661,665,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来诊断单基因遗传病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对150例(120例DMD... 目的分析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来诊断单基因遗传病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对150例(120例DMD,30例BMD)患者的dystrophin基因的缺失或是重复突变进行筛查,同时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150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肌组织中抗肌营养不良蛋白表达,同时关注蛋白定位情况,以2例正常人的肌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检测150例患者中92例患者有外显子缺失,9例有外显子重复,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证实了对照组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定位在肌细胞膜上,且染色阳性,DMD患者肌膜完全无显色,BMD患者染色弱阳性,荧光显微镜下见沿着肌细胞膜分布的间断的且呈斑片状分布的荧光带。结论150例DMD/BMD患儿经MLPA技术分析,101例由缺失或是重复突变所致,也能推断抗肌营养不良蛋白缺乏或表达异常是DMD/BMD基本病理基础,因此运用此两种方法综合诊断有助于DMD和BMD的临床诊断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 dmd/bmd
原文传递
基于MLPA技术对单基因遗传病DMD/BMD、SMA基因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闫杨 王红梅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7年第9期8-10,共3页
目的建立单基因遗传病DMD/BMD与SMA的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平台,提高患者诊断率和携带者检出率,并指导再生育。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3年在解放军四六三医院就诊的50例DMD患者,5例BMD患者和7例SMA患者,运用MLPA技术对患者... 目的建立单基因遗传病DMD/BMD与SMA的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平台,提高患者诊断率和携带者检出率,并指导再生育。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3年在解放军四六三医院就诊的50例DMD患者,5例BMD患者和7例SMA患者,运用MLPA技术对患者的DMD基因、SMN1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进行突变筛查,同时对有基因缺失的DMD、SMA先症者的姐妹或母亲进行DMD、SMN1基因携带者筛查。结果 DMD:55例患者中30例患者有外显子缺失,3例有外显子重复,其中20例外显子缺失的患者中8例其姐妹或母亲为缺失携带者。SMA:7例患者中5例SMN1第7+8号外显子纯合缺失和1例7外显子纯合缺失,1例没有缺失,5例患儿的父母亲中4例为SMN1外显子7+8部分缺失携带者。结论 MLPA是一种高效、灵敏、准确、性价比较高的DMD/BMD、SMA分子诊断新方法。MLPA的应用不依赖患者信息,可有效对DMD/BMD、SMA致病基因拷贝数进行相对定量,检出遗传缺陷携带者和提高患者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 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脊髓性肌营养不良症 基因诊断
原文传递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DMD基因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樊绮诗 崔杰峰 +4 位作者 夏玉卿 黄陶 孟渊 潘瑞福 李建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6-338,共3页
目的 在更广泛的区域内寻找DMD基因的缺失范围。方法 用 2 5对引物以多重PCR技术对 17例DMD或BMD患者进行DMD基因检测。结果  8例患者 (47.1% )被检出DMD基因片段性缺失 ,其中 7例患者的缺失部位集中在 44~ 5 1号外显子 ,另 1例患... 目的 在更广泛的区域内寻找DMD基因的缺失范围。方法 用 2 5对引物以多重PCR技术对 17例DMD或BMD患者进行DMD基因检测。结果  8例患者 (47.1% )被检出DMD基因片段性缺失 ,其中 7例患者的缺失部位集中在 44~ 5 1号外显子 ,另 1例患者的缺失部位处于DMD基因的 5′端。结论 我国DMD或BMD患者DMD基因的缺失热点主要位于该基因的中央部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dmd/bmd 基因缺失 肌营养不良症
下载PDF
定量多重PCR在筛查DMD携带者和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仁礼 沈卫英 +4 位作者 蒋秀蓉 袁瑶 冯缵冲 张忠恕 仇效坤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15-222,共8页
基于抗肌萎缩蛋白基因(DMD)多个外显子进行对数增长期多重PCR(多聚酶链反应)产物定量分析的原理,本研究在改进Ioannou等方法基础上建立了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定量多重PCR(QM-PCR)技术,应用于携带者筛查和产前诊断.运用多重... 基于抗肌萎缩蛋白基因(DMD)多个外显子进行对数增长期多重PCR(多聚酶链反应)产物定量分析的原理,本研究在改进Ioannou等方法基础上建立了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定量多重PCR(QM-PCR)技术,应用于携带者筛查和产前诊断.运用多重PCR技术对12个DMD/BMD家系先证者的检测表明缺失一个或一个以上外显子的家系有7个(58.3%).QM-PCR证实7名缺失型患者中6名母亲是与缺失型患者相同的携带者(86.7%).1例检测出外显子缺失的DMD患者,其母亲及外祖母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未发现任何DMD基因缺失,可以排除为携带者(13.3%).对一名肯定携带者妊娠9周的胎儿进行了性别测定和DMD检测,确诊胎儿为男性DMD患者.一例可能携带者在排除携带者基础上,进一步对妊娠胎儿产前诊断确诊为正常女婴.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技术筛查DMD携带者的可靠性.将本技术与其它技术相结合可明显改进DMD家系中携带者诊断的准确性,并可应用于谱系及多态性信息不详家系的携带者诊断.该技术对防止缺失型DMD患儿和携带者的出生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肥大型 肌营养不良 定量多重 PCR 产前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