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CA1 DNA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1
作者 安芳 李学文 +3 位作者 杨丽荣 李覃 丛洪良 赵季红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461-466,共6页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DNA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pACS)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武警特色医学中心心内科2019年5-12月住院的90例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pACS组,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的8...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DNA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pACS)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武警特色医学中心心内科2019年5-12月住院的90例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pACS组,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的88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使用焦磷酸测序法测定两组外周血ABCA1 DNA甲基化水平,比较两组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及血清炎症标记物的浓度,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ACS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pACS组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腰围、平均ABCA1 DNA甲基化水平以及炎症标记物白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和中性粒细胞胞外核酸网循环标志物(cfDNA/NETs)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及ABCA1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BCA1 DNA甲基化水平(OR=7.413,95%CI:2.070~26.554)、HbA1c(OR=3.646,95%CI:1.008~13.182)、LDL(OR=15.690,95%CI:1.123~69.233)、cfDNA/NETs(OR=1.892,95%CI:1.374~2.604)及IL-1β(OR=1.177,95%CI:1.011~1.370)是pA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DL-C(OR=0.107,95%CI:0.025~0.398)是pACS的保护性因素。此外,研究表明ABCA1 DNA甲基化水平与pACS患者冠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48,P<0.001)。结论ABCA1 DNA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是pA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因此,血清ABCA1-A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或许可以作为预测pACS发生风险的生物标志物而被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 dna甲基化 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GENSINI评分
下载PDF
Superexchange interaction enhancement of the quantum transport in a DNA-type molecule
2
作者 王瑞 张存喜 +1 位作者 周运清 孔令民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427-432,共6页
We use the transfer matrix method and the Green function technique to theoretically study the quantum tunnelling through a DNA-type molecule. Ferromagnetic electrodes are used to produce the spin-polarized transmissio... We use the transfer matrix method and the Green function technique to theoretically study the quantum tunnelling through a DNA-type molecule. Ferromagnetic electrodes are used to produce the spin-polarized transmission probability and therefore the spin current. The distance-dependent crossover comes from the topological variation from the one- dimensional to the two-dimensional model transform as we switch on the interstrand coupling; a new base pair will present N - 1 extrachannels for the charge and spin as N being the total base pairs. This will restrain the decay of the transmission and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quantum transport. The spin and charge transfer through the DNA-type molecul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quantum tunneling barri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um transport dna SUPEREXCHANGE
下载PDF
Phosphatidylglycerol-containing ER-transport vesicles built and restore out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and deliver nuclear DNA translation products to generate cardiolipin in the inn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被引量:7
3
作者 Amalia Slomiany Bronislaw L. Slomiany 《Advances in Biological Chemistry》 2012年第2期132-145,共14页
Phosphatidylglycerol (PG) an important membrane phospholipid required for the synthesis of diphos-phatidylglycerol (DPG) commonly known as cardiolipin (CL) was identified in the fraction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Phosphatidylglycerol (PG) an important membrane phospholipid required for the synthesis of diphos-phatidylglycerol (DPG) commonly known as cardiolipin (CL) was identified in the fraction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 (ER)-derived transport vesicles which had no affinity for Golgi. The vesicles were produced in the presence of Brefeldin A (BFA), the agent known to inhibit ER-Golgi transport, and found to display affinity to mitochondria. Th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ir cargo was not containing proteins that are transported to Golgi, and that their membrane was free of phosphatidylinositol (PI) and ceramides (Cer). The incubation of PG-containing transport vesicles with mitochondria afforded incorporation of their membrane into the Out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OMM) and formation of lyso-phosphatidylglycerol (LPG). In turn, upon further incubation with fresh transport active cytosol, the mitochondrial LPG was converted to PG.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of the OMM, Inn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IMM) and Inner Mitochondrial Space Components (IMSC) strongly suggest that PG-containing transport vesicles deliver nuclear DNA translation products to the IMSC and thus facilitate CL synthesis in the IMM. In summary, our studies provide evidence that ER-generated PG-enriched transport vesicles represent the general pathway for restitution of mitochondrial membranes and the delivery of nuclear DNA translation products that generate CL, and thus sustain the mitochondrial matrix CL-dependent metabolic re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transport Vesicles Mitochondrial Membranes Biogenesis transport of Nuclear dna TRANSLATION PRODUCTS CARDIOLIPIN Synthase Cell Organelles Repair
下载PDF
Distance-dependent coherent charge transport in DNA: crossover from tunneling to free propagation
4
作者 Natallia V. Grib Dmitry A. Ryndyk +1 位作者 Rafael Gutiérrez Gianaurelio Cuniberti 《Journal of Biophysical Chemistry》 2010年第2期77-85,共9页
Using a tight-binding model, we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intra- and interstand coupling parameters on the charge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a G-(T)j-GGG DNA sequence and its (G:C)-(T:A)j-(G:C)3 duplex attached to fou... Using a tight-binding model, we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intra- and interstand coupling parameters on the charge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a G-(T)j-GGG DNA sequence and its (G:C)-(T:A)j-(G:C)3 duplex attached to four electrodes. Dependences of the transmission function and of the corresponding conductance of the system on the number of bridging sites were obtained. Simulation results of a recently proposed two-strand superexchange (tunneling) model were reproduced and extended.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rossover from strong to weak distance-dependent charge transport is elucidated by a transition from under-barrier tunneling mechanism to free over-barrier propagation in the coherent regime, controlled by temperature and coupling parameters. The role of DNA- electrode coupling has been also considered. It was found that an asymmetry in the DNA-electrode coupling has a drastic effect on the con-ductance leading to an increase in delocaliza-tion of the electronic states in the DNA dupl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ELECTRON transport Modeling of dna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dna
下载PDF
Using Nuclear Transport Theory to Study Nonlinear Effects Between the Different Strands in DNA
5
作者 Yang, Xianjun Yang, Huijie +1 位作者 Wu, Xizhen Zhuo, Yizhong 《Chinese journal of nuclear physics》 EI 1996年第3期165-170,共6页
A dynamic model of DNA molecules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the interaction of the nearestbase pairs between the different strands is presented.The nonlinear effect and phase transition aresimulated by the nuclear trans... A dynamic model of DNA molecules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the interaction of the nearestbase pairs between the different strands is presented.The nonlinear effect and phase transition aresimulated by the nuclear transport theory and the method of fractorial moment in high energy physics,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nlinear interaction of the nearest base pairs between the differentstrands may play a rule in DNA molecu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clear transport THEORY Nonlinear effect dna MOLECULE
下载PDF
参与农杆菌侵染及T-DNA转运过程植物蛋白的研究进展和思考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佩 王轲 +2 位作者 张伟 杜丽璞 叶兴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504-2518,共15页
农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土壤病原细菌,携带具有天然转基因功能的Ti质粒或Ri质粒,能将一部分遗传物质插入到寄主植物的染色体上,使其稳定遗传和表达,赋予植物新的性状。所以农杆菌作为最有效的转化媒介,已被广泛应用于多数双子叶植物和... 农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土壤病原细菌,携带具有天然转基因功能的Ti质粒或Ri质粒,能将一部分遗传物质插入到寄主植物的染色体上,使其稳定遗传和表达,赋予植物新的性状。所以农杆菌作为最有效的转化媒介,已被广泛应用于多数双子叶植物和部分单子叶植物转基因研究。虽然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转基因沉默几率小,插入基因拷贝数少等优点,但农杆菌介导植物遗传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需要一系列农杆菌蛋白和植物蛋白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外源基因的转入和整合。植物相关蛋白在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AGP)、植物根钙粘附蛋白和类玻连蛋白等参与农杆菌附着于植物细胞表面的过程;鸟苷三磷酸腺苷酶(GTPase)和BTI蛋白协助T-DNA和Vir效应蛋白进入植物细胞;actin、GIP、VIP等蛋白参与T-DNA复合体在细胞质中的运输的过程;与Vir效应蛋白互作的VIP1、VIP2、KAPa、PP2C、Roc等蛋白协助T-DNA定位于植物细胞核;组蛋白、VIP1和VIP2等引导T-DNA在植物基因组上的整合。由于植物种类间存在巨大差异,上述一些植物蛋白基因的过表达虽能提高农杆菌转化某些植物的转化效率,但不能提高另一些植物的转化效率。在容易被农杆菌遗传转化的植物如拟南芥、水稻中的研究表明,VIP1、VIP2、AGP、H2A等蛋白与农杆菌转化关系密切,但这些蛋白在利用农杆菌转化较难的作物如小麦、玉米中的功能还不明确,因而需要在不同植物中继续筛选和鉴定与T-DNA转化相关重要蛋白的编码基因。目前,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有2个显著特点,一是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拟南芥、水稻等模式植物的技术日渐成熟,二是农杆菌介导转化小麦、玉米、大豆等重要作物的技术仍然没有本质突破,植物相关蛋白在T-DNA转运、整合等过程中的作用还需要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明确。文章主要对参与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植物整个过程中相关植物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提高农杆菌转化顽拗型作物的转化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质 农杆菌转化 T-dna转运 基因整合
下载PDF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从外周血获取DNA标本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7
作者 韩喜荣 孙莉莉 胡永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7-350,共4页
目的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从外周血获取DNA标本的主要影响因素 ,提供适合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时血液标本运输保存方式、血液标本类型、DNA提取方法。方法 采集 40位健康志愿者静脉血 ,各自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 (全血、血凝块、白细胞 ... 目的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从外周血获取DNA标本的主要影响因素 ,提供适合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时血液标本运输保存方式、血液标本类型、DNA提取方法。方法 采集 40位健康志愿者静脉血 ,各自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 (全血、血凝块、白细胞 ) ,并随机将其分为四种方法进行保存 ,用四种常用方法提取DNA。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血液标本类型、DNA提取方法的优劣。结果 评价三种血液标本类型 ,血凝块提取DNA的综合评分最高 ,其次为全血和WBC ;评价四种DNA提取方法 ,综合评分排列顺序为盐析法、TKM法、KI法、酚氯仿法。结论 各类样品应以低温运输与低温保存。如果开展较大规模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综合各种因素 ,建议选取血凝块或全血样品 ,采用盐析法提取DNA。如特别要考虑DNA纯度可使用酚 /氯仿法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价法 外周血 dna标本 影响因素
下载PDF
P450酶和转运体的DNA甲基化调控:提示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杰 谭洁 +2 位作者 邹建军 周俊山 谢海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1294-1299,共6页
细胞色素P450酶和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已被公认是导致临床上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但个体间某些代谢酶、转运体的基因型和表型不一致的现象不能完全用基因多态性来解释。表观遗传药理学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来研究遗传因素与药物治... 细胞色素P450酶和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已被公认是导致临床上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但个体间某些代谢酶、转运体的基因型和表型不一致的现象不能完全用基因多态性来解释。表观遗传药理学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来研究遗传因素与药物治疗的关系,为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提供了新的解释。P450酶和转运体都受表观遗传因素控制。最常见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是DNA甲基化,它不会改变基因的遗传代码,而影响基因的表达。由于它对基因组序列的维护,DNA甲基化可用来解释某些基因多态性与表型的不一致现象。本综述总结了DNA甲基化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对P450酶和转运体的基因表达影响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转运体 dna甲基化 个体差异
下载PDF
ABCA1 DNA甲基化水平与AS及血脂的关系 被引量:9
9
作者 韩学波 张慧萍 +5 位作者 马胜超 曹成建 杨程 王艳华 孙炜炜 姜怡邓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6-429,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运转体A1(ABCA1)DNA甲基化水平与AS的发生、发展及血脂变化的关系。方法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对患者检查、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脂水平,以确诊AS患者;收集AS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运转体A1(ABCA1)DNA甲基化水平与AS的发生、发展及血脂变化的关系。方法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对患者检查、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脂水平,以确诊AS患者;收集AS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标本各30例,以荧光定量PCR检测2组的ABCA1 mRNA表达,采用巢式降落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CR)法检测其ABCA1 DNA甲基化水平,并分析其与血脂水平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AS组甘油三酯(TG)含量升高2.17倍(P<0.01),胆固醇(CHOL)含量升高1.21倍(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0.83倍,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1.18倍(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S组患者ABCA1 mRNA水平降低了63.3%(P<0.01),ABCA1 DNA甲基化水平,AS组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了1.38倍(P<0.01);血脂水平与ABCA1 DNA甲基化水平呈正相关(r=0.489 8,P<0.01)。结论外周血中ABCA1 DNA高甲基化与A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运转体 dna甲基化 血脂 MRNA表达量
下载PDF
GLUT-1和DNA-PKcs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蔡昱 邵淑丽 +3 位作者 王全红 闫丽隽 王晓燕 王丽霞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88-1193,共6页
背景与目的:已知肿瘤细胞生长所需能量是通过葡萄糖转运体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protein1,GLUT-1)完成的葡萄糖代谢来提供的。另外,参与基因损伤修复的催化亚单位——DNA蛋白激酶(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talytic subunit,... 背景与目的:已知肿瘤细胞生长所需能量是通过葡萄糖转运体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protein1,GLUT-1)完成的葡萄糖代谢来提供的。另外,参与基因损伤修复的催化亚单位——DNA蛋白激酶(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talytic subunit,DNA-PKcs)在肿瘤形成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GLUT-1和DNA-PKcs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GLUT-1、DNA-PKcs的表达,分析其异常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以正常卵巢组织20例为对照。结果:正常卵巢组织GLUT-1表达全阴性,DNA-PKcs表达全阳性。GLUT-1在良性、交界性、恶性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呈增高的趋势,与卵巢浆液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rs=0.943,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免疫组化 葡萄糖转运体1 依赖dna蛋白激酶的催化亚单位
下载PDF
DNA碱基与电极的耦合强度对横向电输运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霞 董瑞新 +4 位作者 崔守鑫 班戈 李珂 韩洪文 李书锋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34-738,共5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研究了以Au(111)面为电极、DNA的单个碱基(包括主链上的糖基和磷酸基)置于其间的两电极体系的电输运特性.在电极距离固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碱基与电极的接触距离,分别计算了零偏压下DNA碱基...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研究了以Au(111)面为电极、DNA的单个碱基(包括主链上的糖基和磷酸基)置于其间的两电极体系的电输运特性.在电极距离固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碱基与电极的接触距离,分别计算了零偏压下DNA碱基处于不同耦合强度时的横向电导和传输谱.结果表明碱基的横向电输运性质受耦合强度的影响较大;除了鸟嘌呤G的氢键靠近电极时电导比腺嘌呤A小之外,碱基的电导排序符合G>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衡态Green函数方法 横向电输运 传输谱 dna
下载PDF
非编码DNA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春锦 谭立扬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41-846,共6页
根据生物体长期进化所产生的“fail-safe”效应,着重讨论了占基因组98%以上的非编码DNA序列的生物学功能;分析了密码子-氨基酸矩阵、密码子-反密码子矩阵在DNA复制、转录过程中防止基因突变的摇摆(Wobble)现象;阐明了基因结构中非编码... 根据生物体长期进化所产生的“fail-safe”效应,着重讨论了占基因组98%以上的非编码DNA序列的生物学功能;分析了密码子-氨基酸矩阵、密码子-反密码子矩阵在DNA复制、转录过程中防止基因突变的摇摆(Wobble)现象;阐明了基因结构中非编码“内含子”提高转录过程的可靠性;揭示了基因组中全部非编码DNA,特别是重复序列中的“转座子”在基因组中散在插入特性,构成了基因组的骨架——基因载体,对DNA分子的结构稳定性起了关键作用,从而可以减轻,乃至“屏蔽”恶劣的细胞环境对基因的干扰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dna 外显子 内含子 转座子 可靠性 稳定
下载PDF
稻曲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B1464插入位点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亚会 刘永锋 +5 位作者 陆凡 俞咪娜 黄磊 郑梦婷 于俊杰 尹小乐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1-318,共8页
以稻曲病菌致病力丧失的突变菌株B1464为材料,对其生物学形态和分子遗传变异进行分析。B1464田间接种表现为不致病,与野生型菌株相比,在营养贫瘠的MM培养基上生长速率没有显著差异,而在PSA和TB3培养基中生长速率较慢,并且在PS液体培养... 以稻曲病菌致病力丧失的突变菌株B1464为材料,对其生物学形态和分子遗传变异进行分析。B1464田间接种表现为不致病,与野生型菌株相比,在营养贫瘠的MM培养基上生长速率没有显著差异,而在PSA和TB3培养基中生长速率较慢,并且在PS液体培养基中产孢能力下降,同时突变菌株的分生孢子与野生型相比形态和大小均发生变化。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T-DNA在突变菌株B1464中以单拷贝形式插入,利用TAIL-PCR技术扩增得到的紧邻T-DNA两侧的侧翼序列在野生型中不相邻,与野生型菌株基因组比对发现突变菌株插入位点处丢失约20kb的DNA片段。RT-PCR结果表明突变菌株中T-DNA插入位点两侧基因表达量均下调。推断突变菌株B1464的致病能力丧失可能是由于T-DNA的插入导致了染色体重排及破坏了某些基因的正常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菌 T-dna 插入突变 致病力 苹果酸合成酶 铜转运蛋白
下载PDF
DNA分子电荷输运的大极化机制探讨
14
作者 陈小波 张莉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41-45,共5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与生命体密切相关的DNA损伤与修复过程伴随着DNA链内电荷的转移.在DNA中,极化子是重要的元激发,是DNA中电荷传递可能的载流子.为了更好的理解DNA的电荷输运的极化子机制,给出了能够准确估计电声耦合常数α数值的理论方法... 近年来研究发现,与生命体密切相关的DNA损伤与修复过程伴随着DNA链内电荷的转移.在DNA中,极化子是重要的元激发,是DNA中电荷传递可能的载流子.为了更好的理解DNA的电荷输运的极化子机制,给出了能够准确估计电声耦合常数α数值的理论方法.利用确定的电声耦合常数α,计算了极化子宽度和极化子束缚能.计算结果显示,DNA中的电荷输运是通过大极化子的相干运动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输运 紧束缚模型 极化子
下载PDF
环境无序对Fibonacci型DNA分子电子结构的影响
15
作者 刘小良 梁亮文 徐慧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19-123,共5页
借助紧束缚模型,数值研究了环境无序效应对基于鱼骨模型的合成Fibonacci型DNA分子的电子态密度和输运系数的电子结构的影响。数据表明,随着环境无序度的增大,电子态的分布范围变广,且有向高能区移动的趋势,能带有一定程度的展宽,能带间... 借助紧束缚模型,数值研究了环境无序效应对基于鱼骨模型的合成Fibonacci型DNA分子的电子态密度和输运系数的电子结构的影响。数据表明,随着环境无序度的增大,电子态的分布范围变广,且有向高能区移动的趋势,能带有一定程度的展宽,能带间隙变窄,体现出无序系统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环境无序 电子结构 输运性质
下载PDF
Ag-DNA的I-V特性及导电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班戈 董瑞新 +2 位作者 李珂 韩洪文 苏伟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1期39-41,67,共4页
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模式下观测了单根Ag-DNA的细部形貌,发现单根Ag-DNA出现解链并伴有部分碱基呈现混沌现象.测量了梳直在金薄膜电极表面的Ag-DNA及小牛胸腺DNA的电流-电压(I-V)特性曲线,结果表明Ag-DNA束的横向导电能力比纯DNA弱.
关键词 Ag-dna I-V特性曲线 STM 电子输运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对L_(1210)细胞补救通路DNA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建华 李常春 黄自强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281-285,共5页
用[~3 H]TdR参入法发现雷公藤内酯对L_(1210)细胞TdR转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TdR磷酸化的影响较弱。通过分析药物对DNA溶液粘滞性的影响、药物对DNA平衡透析及药物与DNA作用后的紫外光谱与荧光光谱变化等,均未发现药物与DNA之间存在... 用[~3 H]TdR参入法发现雷公藤内酯对L_(1210)细胞TdR转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TdR磷酸化的影响较弱。通过分析药物对DNA溶液粘滞性的影响、药物对DNA平衡透析及药物与DNA作用后的紫外光谱与荧光光谱变化等,均未发现药物与DNA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从药物对无细胞体系DNA合成无明显影响可进一步证实该药对DNA模板功能及DNA聚合酶α均无明显影响。因此对补救通路DNA合成的抑制,主要缘于该药对细胞核苷转运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脂 核苷磷酸化 dna聚合酶
下载PDF
ABCA1、ACAT1 DNA甲基化在Hcy致THP-1单核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中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安宁 王磊 +8 位作者 周龙霞 赵丽 王艳华 蔡欣 曹成建 杨程 陈久凯 马文斌 姜怡邓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ABCA1、ACAT1 DNA甲基化在同型半胱氨酸(Hcy)致THP-1单核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中的作用。方法复制泡沫细胞模型,用50、100、200、500μmol·L-1Hcy和100μmol·L-1Hcy+叶酸+维生素B12(100+F+V)干预,并设对照组(0μmol... 目的探讨ABCA1、ACAT1 DNA甲基化在同型半胱氨酸(Hcy)致THP-1单核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中的作用。方法复制泡沫细胞模型,用50、100、200、500μmol·L-1Hcy和100μmol·L-1Hcy+叶酸+维生素B12(100+F+V)干预,并设对照组(0μmol·L-1Hcy)。油红O染色观察泡沫细胞形成,巢式降落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CR)检测ABCA1、ACAT1 DNA甲基化水平,并分析两者比值变化;ELISA-like法检测DNA甲基转移酶(DNMTs)活性;化学比色法分析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结果成功复制了泡沫细胞模型;给予不同浓度Hcy刺激后,ABCA1 DNA甲基化改变呈上升趋势,ACAT1 DNA甲基化改变呈下降趋势,给予100+F+V干预后可逆转上述变化,其中ABCA1 DNA甲基化改变更明显;同时,不同浓度Hcy可使泡沫细胞内DNMTs活性和胆固醇含量增加。结论 ABCA1和ACAT1 DNA甲基化的改变参与了Hcy致THP-1单核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DNMTs可能起关键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泡沫细胞 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子A1 酰基辅酶A 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 dna甲基化 胆固醇流出
下载PDF
肌氨酰胺亚硝脲在荷神经元外单胺递质载体和DNA修复基因表达的人肺癌裸鼠中的抗肿瘤作用
19
作者 陈忠平 Lawrence C.Panasci +1 位作者 Christopher A.Carter Michael C.Alley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359-362,共4页
目的 探讨抗癌新药肌氨酰胺亚硝脲 (2 chloroethyl 3 sarcosinamide 1 nitrosourea ,SarCNU)在体内对DNA修复基因表达阳性肿瘤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将人肺癌细胞株NCI H5 2 2接种于裸鼠皮下 ,制作肿瘤模型 ,观察SarCNU的抗肿瘤作用。... 目的 探讨抗癌新药肌氨酰胺亚硝脲 (2 chloroethyl 3 sarcosinamide 1 nitrosourea ,SarCNU)在体内对DNA修复基因表达阳性肿瘤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将人肺癌细胞株NCI H5 2 2接种于裸鼠皮下 ,制作肿瘤模型 ,观察SarCNU的抗肿瘤作用。同时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 tion ,RT PCR)测定肿瘤标本的神经元外单胺递质载体 (extraneuronalmonoaminetransporter ,EMT)和DNA修复基因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O6 methylguanine DNAmethyltransferase ,MGMT)、核苷酸剪切修复基因ER CC1 6 (excisionrepaircross complementingrodentrepairdeficiencygene 1 6 )的表达。结果 荷瘤鼠接受SarCNU治疗后肿瘤均明显缩小 ,实验组肿瘤与对照组肿瘤大小变化 (T/C % )最佳比值为 2 3 ,肿瘤生长延缓达 5 5天 ,显示了良好的抗肿瘤作用。肿瘤细胞的EMT和DNA修复基因MGMT以及ERCC1 6的表达均为阳性。结论 在EMT阳性的肿瘤 ,即使具有DNA修复基因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肌氨酰胺亚硝脲 dna修复 人肿瘤动物模型
下载PDF
平行四面体纳米孔道中DNA超结构的组装和离子输运特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亚楠 康倩 +1 位作者 郭维 江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43-1245,共3页
受生物膜离子通道结构和功能的启发,人工制备固体纳米孔道门控开关器件一直备受关注.基于仿生纳米孔道的非对称离子传输性质制备的离子二极管和场效应管装置对于构建离子电路和能量转换的纳米器件至关重要.然而,仿生制备的固体纳米孔道... 受生物膜离子通道结构和功能的启发,人工制备固体纳米孔道门控开关器件一直备受关注.基于仿生纳米孔道的非对称离子传输性质制备的离子二极管和场效应管装置对于构建离子电路和能量转换的纳米器件至关重要.然而,仿生制备的固体纳米孔道在离子传输过程中有漏电流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固体纳米孔道应用的灵敏度和信噪比.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利用DNA分子的特殊识别和自组装的功能特性,相继构筑了基于DNA和纳米孔道的智能响应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纳米孔道 dna组装体 离子输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