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6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PIVKA-Ⅱ、AFP与HBV-DNA联合检测对HBV所致肝癌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
1
作者 万强 赵波 王瑶瑶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685-691,共7页
目的探究血清异常凝血酶原Ⅱ(PIVKA-Ⅱ)、甲胎蛋白(AFP)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联合检测对HBV所致肝癌(HCC)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8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肝癌组),另取同期95... 目的探究血清异常凝血酶原Ⅱ(PIVKA-Ⅱ)、甲胎蛋白(AFP)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联合检测对HBV所致肝癌(HCC)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8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肝癌组),另取同期95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健康组,95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观察3组受试者血清PIVKA-Ⅱ、AFP与HBV-DNA表达水平和一般资料差异。根据肝癌组3年内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57例)和死亡组(41例)。比较肝癌组一般资料和血清PIVKA-Ⅱ、AFP与HBV-DNA水平关系;多因素Logistic和COX回归分析分别分析影响受试者患肝癌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四格表法计算血清PIVKA-Ⅱ、AFP与HBV-DNA水平对HCC的预测价值;ROC曲线分析评估血清PIVKA-Ⅱ、AFP与HBV-DNA水平对H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肝癌组患者血清PIVKA-Ⅱ、AFP与HBV-DN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和肝硬化组(P<0.05);HCC发病与血清PIVKA-Ⅱ、AFP与HBV-DNA水平有关,且是危险因素(P<0.05)。HCC患者预后不良与血清PIVKA-Ⅱ、AFP与HBV-DNA水平以及肿瘤数量有关(P<0.05),且是危险因素。血清PIVKA-Ⅱ、AFP与HBV-DNA水平以及3项联合诊断HCC发病的准确度分别为77.43%、72.57%、77.43%和84.72%。血清PIVKA-Ⅱ、AFP与HBV-DNA水平以及3项联合诊断HCC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23、0.841、0.824和0.958,3项联合诊断效能优于单一诊断(P<0.05)。结论血清PIVKA-Ⅱ、AFP与HBV-DNA水平在HCC患者和预后不良患者中呈高表达,且3项联合可有效预测HCC发病和HCC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补肾益精方药对老年大鼠不同组织DNA TOPOⅡ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崔成德 张杰 +1 位作者 李溳 徐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7-49,共3页
目的 :研究补肾益精方药对老龄大鼠肝、肾、睾丸、脾DNATOPOⅡ活性的影响 ,初步探讨补肾益精方药抗衰老的机理。方法 :用雄性老年大鼠为肾虚模型 ,观察左归饮、益肾宝对TOPOⅡ活性的影响。结果 :老年大鼠TOPOⅡ的活性明显低于青年大鼠 ... 目的 :研究补肾益精方药对老龄大鼠肝、肾、睾丸、脾DNATOPOⅡ活性的影响 ,初步探讨补肾益精方药抗衰老的机理。方法 :用雄性老年大鼠为肾虚模型 ,观察左归饮、益肾宝对TOPOⅡ活性的影响。结果 :老年大鼠TOPOⅡ的活性明显低于青年大鼠 ,经灌喂左归饮、益肾宝后 ,老年大鼠TOPOⅡ的活性显著提高。结论 :补肾益精方药能提高老年大鼠TOPOⅡ的活性 ,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益精方药 老年人 大鼠 dna topo 中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DNA TOPOⅡα、p53的表达与化疗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吕正梅 王保太 吴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检测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p53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 ,并探讨其与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91例未经抗肿瘤治疗的原发乳腺癌和 1 8例术后经化疗复治的乳腺癌组织中TOPOⅡα、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TOP... 目的 检测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p53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 ,并探讨其与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91例未经抗肿瘤治疗的原发乳腺癌和 1 8例术后经化疗复治的乳腺癌组织中TOPOⅡα、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TOPOⅡα在原发乳腺癌中阳性率为42 % ,阳性率与肿瘤类型、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关 (P <0 0 5 ,其中组织分级P <0 0 1 ) ;术后经化疗复治乳腺癌中阳性率为 1 7% ,与原发癌相比显著降低 (P <0 0 5) ;突变型p53在原发乳腺癌与化疗复治乳腺癌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53蛋白表达与TOPOⅡα无相关性 (P >0 0 5)。结论 TOPOⅡα表达可作为反映肿瘤增殖和恶性度的指标。TOPOⅡα参与化疗耐药性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dnaTOP0α P53 表达 化疗 耐药 dna拓扑异构酶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TopoⅡα和DNA-PKcs的表达与多药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殊 侯柯佐 +3 位作者 刘云鹏 冯丹 郝杰 于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1268-1271,共4页
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和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PKcs)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AL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TopoⅡα和DNA-PKcs的表达。结果:1)TopoⅡα在... 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和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PKcs)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AL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TopoⅡα和DNA-PKcs的表达。结果:1)TopoⅡα在耐药组和敏感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和69.0%,耐药组TopoⅡα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敏感组(P<0.01)。2)DNA-PKcs在耐药组和敏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5%和20.7%,耐药组DNA-PKcs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敏感组(P<0.05)。3)在TopoⅡα阳性表达的患者中,DNA-PKcs阳性表达组耐药率(61.5%)明显高于DNA-PKcs阴性表达组(16.7%)(P<0.05)。在DNA-PKcs阴性表达的患者中,TopoⅡα阴性表达组耐药率(61.9%)明显高于TopoⅡα阳性表达组(16.7%)(P<0.01)。TopoⅡα阳性表达DNA-PKcs阴性表达组耐药率最低(16.7%),而TopoⅡα阴性表达DNA-PKcs阳性表达组耐药率最高(90.0%)(P<0.001)。TopoⅡα和DNA-PKcs两者表达之间无相关性。结论:AL患者TopoⅡα表达水平下降,DNA-PKcs表达水平升高与临床耐药密切相关,联合检测TopoⅡα和DNA-PKcs对临床耐药和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拓扑异构酶α 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 抗药性 多药
下载PDF
聚维酮和阿霉素灌注后膀胱癌的P170、DNA TOPOⅡ异构酶的表达
5
作者 吴秀玲 陈必成 +1 位作者 王群姬 李澄棣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386-387,共2页
目的 :探讨聚维酮 (PVP)和阿霉素 (ADM)对膀胱癌细胞的抗耐药机制。方法 :选择T0 T1期膀胱癌 38例 ,其中 2 5例术前灌注PVP和ADM(PVP组 ) ,另 13例灌注生理盐水 (NS)和ADM(NS组 )。对所有的手术标本进行P170和DNATOPOⅡ异构酶的免疫组... 目的 :探讨聚维酮 (PVP)和阿霉素 (ADM)对膀胱癌细胞的抗耐药机制。方法 :选择T0 T1期膀胱癌 38例 ,其中 2 5例术前灌注PVP和ADM(PVP组 ) ,另 13例灌注生理盐水 (NS)和ADM(NS组 )。对所有的手术标本进行P170和DNATOPOⅡ异构酶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38例术前P170表达率为 16 .4 % ,PVP组表达率为 2 9.5 % ,NS组为 6 2 .8% ,PVP组的表达率与术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但明显低于NS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术前组、PVP组和NS组的DNATOPO异构酶的表达率分别为 4 .2 %、6 .8%和 8.3% ,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170的表达增高可能是肿瘤对ADM类药物产生耐药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维酮 阿霉素 P170 topo异构酶
下载PDF
3-甲基吡啶悬臂Cu(Ⅱ)-Zn(Ⅱ)异双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与CT-DNA的结合活性
6
作者 王洋 李铭 +4 位作者 关金涛 张智勇 闫俊涛 熊兰 毛佳伟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58-1866,共9页
本文通过3,3′-((乙基-1,2-二基双((吡啶-2-甲基)杂氮二基))双亚甲基)二(2-羟基-5-甲基苯甲醛)(H2L)和丙二胺在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的缩合反应,得到了一个新型3-甲基吡啶悬臂Cu(Ⅱ)-Zn(Ⅱ)异双核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电喷... 本文通过3,3′-((乙基-1,2-二基双((吡啶-2-甲基)杂氮二基))双亚甲基)二(2-羟基-5-甲基苯甲醛)(H2L)和丙二胺在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的缩合反应,得到了一个新型3-甲基吡啶悬臂Cu(Ⅱ)-Zn(Ⅱ)异双核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电喷雾质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六方晶系,P63/m空间群,a=1.982 18(17) nm,b=1.982 18(17) nm,c=1.839 4(2) nm,分子式为C37H41CuN6O4Zn。金属中心Cu(Ⅱ)和Zn(Ⅱ)由两个酚氧原子和一个醋酸根桥联,它们的配位环境都可以近似地看作为四方锥结构,Cu(Ⅱ)和Zn(Ⅱ)之间的距离是0.289 7 nm。本文还利用循环伏安实验和黏度实验的方法对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与CT-DNA的结合方式为弱的插入模式,其相应的结合活性为6.92×103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基吡啶悬臂 Cu()-Zn()异双核配合物 单晶衍射 配位环境 CT-dna结合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 tRNA^(leu)-COⅡ序列分析阿坝中蜂遗传多样性
7
作者 王遂林 赖康 +7 位作者 任明显 舒长斌 水碧波 黄枳腱 李为常 黄伦 王斌 杨明显 《中国蜂业》 2023年第4期64-68,共5页
为了解阿坝中蜂遗传多样性,对21个样点的347群阿坝中蜂样本进行线粒体DNA tRNA^(leu)-COⅡ序列扩增、测序,获得347条长度为335bp多序列片段包括36bp的非编码序列和299bp的COII基因编码序列,两个序列A+T碱基含量分别是99.8%、84.6%,分析... 为了解阿坝中蜂遗传多样性,对21个样点的347群阿坝中蜂样本进行线粒体DNA tRNA^(leu)-COⅡ序列扩增、测序,获得347条长度为335bp多序列片段包括36bp的非编码序列和299bp的COII基因编码序列,两个序列A+T碱基含量分别是99.8%、84.6%,分析出14个碱基变异位点,占总测定位点4.18%;划分出18个单倍型(Hap_1~Hap_18),单倍型Hap_1在所有样点均有分布且数量最多,有231个样本,达到总样本的66.6%。总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536,核苷酸多样度为0.00200,平均核苷酸差异数0.666,汶川县威州镇万村样本单倍体多样度最低,黑水县芦花镇昌德村样本单倍体多样度最高;单倍型系统发育树构建显示18个单倍型聚为2个大类群,不存在单独聚类一起单倍型;说明阿坝中蜂种群内部存在不同程度分化,研究结果可为阿坝中蜂遗传多样性研究、保护与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坝中蜂 线粒体dna tRNA^(leu)-CO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铜(Ⅱ)邻菲咯啉蛋氨酸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2
8
作者 李红 乐学义 +5 位作者 吴建中 刘捷 计亮年 a蒋雄 李伟善 徐政和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5-250,共6页
在pH =6 86磷酸盐缓冲溶液中 ,采用电化学 (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和交流阻抗及数据拟合技术 )、粘度测定、电子吸收光谱和溴化乙锭 (EB)荧光分析法研究了 [Cu(phen) (H2 O) (L Met) ] + (phen =1,10 邻菲咯啉 ,L Met =L 蛋氨酸 ... 在pH =6 86磷酸盐缓冲溶液中 ,采用电化学 (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和交流阻抗及数据拟合技术 )、粘度测定、电子吸收光谱和溴化乙锭 (EB)荧光分析法研究了 [Cu(phen) (H2 O) (L Met) ] + (phen =1,10 邻菲咯啉 ,L Met =L 蛋氨酸 )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 .结果发现中心铜离子在循环伏安图上呈现 1对明显的准可逆氧化还原波 .当加入一定量的DNA时 ,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降低 ,扩散系数减小 ,电化学反应电阻增大 ,电子光谱的最大吸收峰明显红移 ,产生明显的减色效应 ,同时 ,配合物也能较大程度地猝灭EB DNA体系的荧光 ,说明 [Cu(phen) (H2 O) (L Met) ] + 与DNA的作用较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 邻菲咯啉蛋氨酸 配合物 相互作用 插入作用 小牛胸腺dna 药物化学
下载PDF
中国境内不同地理型东方蜜蜂线粒体DNA tRNA^(leu)~COⅡ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姜玉锁 赵慧婷 +4 位作者 姜俊兵 曹果清 张桂贤 朱文进 郭传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35-1542,共8页
【目的】从线粒体水平上探讨中国境内不同地理型东方蜜蜂的系统发育关系,为东方蜜蜂亚种分化的研究及我国境内东方蜜蜂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公开的E2、H2引物对11个不同地理型东方蜜蜂线粒体DNA tRNAleu... 【目的】从线粒体水平上探讨中国境内不同地理型东方蜜蜂的系统发育关系,为东方蜜蜂亚种分化的研究及我国境内东方蜜蜂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公开的E2、H2引物对11个不同地理型东方蜜蜂线粒体DNA tRNAleu~COⅡ基因进行了PCR扩增、测序,并利用相关软件和网站进行了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该序列长度为471bp;序列中共有9个位点发生变异;序列相似性均在99%以上;限制性酶切分析表明:云南保山东方蜜蜂缺少一个SwaⅠ酶切位点;部分编码蛋白序列比对表明,海南海口和吉林安图东方蜜蜂各有一个氨基酸发生变异。与GeneBank上公开登录的国内外有关东方蜜蜂相关序列的比较表明,单纯利用非编码区序列对比,不能把日本蜜蜂同中国大陆的东方蜜蜂区别开来;COⅡ基因部分序列对比显示,东方蜜蜂的线粒体类型包括:日本-韩国型、中国大陆型、中国台湾型、马来西亚沙巴州-印度黑色蜜蜂型、中国海南型、印度黄色蜜蜂型、泰国南部型和印度黑色蜜蜂型。【结论】中国境内不同地理型东方蜜蜂存在着较明显的遗传分化,其中海南东方蜜蜂由于长期的海岛隔离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类群,支持了通过形态学认定的海南东方蜜蜂为东方蜜蜂的一个新亚种的观点。本研究部分测序结果已在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网站GeneBank上登录,登录号为:DQ385854,DQ388602~DQ3886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蜜蜂 线粒体dna 非编码区 细胞色素氧化酶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手性双核钌(Ⅱ)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袁益娴 陈禹 +3 位作者 王贻灿 梁思敏 巢晖 计亮年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65-1271,共7页
本文合成了1对手性双核钌(Ⅱ)配合物ΔΔ-和ΛΛ-[(bpy)2Ru(mbpibH2)Ru(bpy)2](ClO4)4(bpy=2,2′-联吡啶,mbpibH2=1,3-二(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苯)。通过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CD光谱对这两个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 本文合成了1对手性双核钌(Ⅱ)配合物ΔΔ-和ΛΛ-[(bpy)2Ru(mbpibH2)Ru(bpy)2](ClO4)4(bpy=2,2′-联吡啶,mbpibH2=1,3-二(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苯)。通过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CD光谱对这两个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对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滴定、荧光光谱滴定、稳态荧光淬灭和粘度实验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这2个配合物都能以插入的方式与DNA键合,而且ΔΔ配合物的DNA结合强度稍强于ΛΛ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配合物 手性配合物 dna键合
下载PDF
乳腺癌中耐药蛋白P-gp、GST-π、Topo-Ⅱ的表达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孙丽梅 王鲁建 +1 位作者 宋敏 宋继谒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明确乳腺癌中是否存在P-gp、GST-π、TopoⅡ三种原发耐药蛋白;三种耐药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类型、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否相关;是否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60例乳腺癌患者中P-gp、TopoⅡ、GST... 目的明确乳腺癌中是否存在P-gp、GST-π、TopoⅡ三种原发耐药蛋白;三种耐药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类型、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否相关;是否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60例乳腺癌患者中P-gp、TopoⅡ、GST-π的表达情况,同时取10例乳腺病及10例癌旁乳腺组织作对照。结果乳腺癌中三种耐药蛋白呈异质性表达。P-gp、GST-π和TopoⅡ在良性病变中弱表达,在伴有早期浸润的乳腺导管内癌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同样明显高于乳腺导管内癌;其中P-gp和GST-π表达和预后相关,差异显著(P<0.01,P<0.05)。结论乳腺癌在发生早期浸润的同时就伴随着耐药的发生;P-gp和GST-π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综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GP GST-Π topo 预后
下载PDF
骆驼蓬种子提取物及其β咔保啉生物碱对DNA拓扑异构酶Ⅱ活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长虹 程雪梅 +4 位作者 刘忠渊 孙殿甲 马正海 张富春 王峥涛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2-425,共4页
目的探讨去氢骆驼蓬碱、骆驼蓬碱、骆驼蓬总碱及哈尔满碱(止咳药用植物)对DNA拓扑异构酶Ⅱ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从体外培养的Q3肝癌细胞中,提取分离DNA拓扑异构酶Ⅱ;以阿霉素为阳性对照,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药物对DNA拓扑异构酶Ⅱ的... 目的探讨去氢骆驼蓬碱、骆驼蓬碱、骆驼蓬总碱及哈尔满碱(止咳药用植物)对DNA拓扑异构酶Ⅱ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从体外培养的Q3肝癌细胞中,提取分离DNA拓扑异构酶Ⅱ;以阿霉素为阳性对照,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药物对DNA拓扑异构酶Ⅱ的作用。结果骆驼蓬总碱、去氢骆驼蓬碱、骆驼蓬碱及哈尔满碱对DNA拓扑异构酶Ⅱ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对DNA拓扑异构酶Ⅱ活性的抑制作用是骆驼蓬总碱、去氢骆驼蓬碱、骆驼蓬碱等生物碱抗癌作用和细胞毒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拓扑异构酶 骆驼蓬总碱 去氢骆驼蓬碱 骆驼蓬碱 哈尔满
下载PDF
一种含吲哚咪唑基Ru(Ⅱ)配合物的酸碱性质和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赵琳 吴宝燕 +1 位作者 高丽华 王科志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402-1406,共5页
合成了一个新的Ru(II)配合物[Ru(bpy)2(H2iip)](ClO4)2?5H2O[bpy=2,2'-联吡啶,H2iip=2-吲哚基-咪唑并[4,5-?][1,10]-邻菲罗啉].通过酸碱滴定发射光谱测定了该配合物的表观电离常数;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稳态荧光淬灭、溴化乙... 合成了一个新的Ru(II)配合物[Ru(bpy)2(H2iip)](ClO4)2?5H2O[bpy=2,2'-联吡啶,H2iip=2-吲哚基-咪唑并[4,5-?][1,10]-邻菲罗啉].通过酸碱滴定发射光谱测定了该配合物的表观电离常数;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稳态荧光淬灭、溴化乙锭竞争键合、粘度测量和DNA裂解实验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以经典的插入模式与DNA键合,键合常数Kb=(5.97±0.27)×105mol-1?L(50mmol/LNa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配合物 dna 插入作用
下载PDF
配体的空间构型及疏水性对钌(Ⅱ)多吡啶配合物与DNA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8
14
作者 邓洪 李红 +1 位作者 徐宏 计亮年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159-2166,共8页
合成了 4 氰基苯基咪唑并[5,6 f]邻菲咯啉(CYIP)和 2 羧基苯基咪唑并[5,6 f]邻菲咯啉(COIP)两种新配体及它们的钌混配配合物[Ru(bpy)2 CYIP](ClO4 )2 ·2H2 O(Ru1)(bpy =2,2′ 联吡啶),[Ru(phen)2 CYIP](ClO4 )2 ·H2 O(Ru2 )(... 合成了 4 氰基苯基咪唑并[5,6 f]邻菲咯啉(CYIP)和 2 羧基苯基咪唑并[5,6 f]邻菲咯啉(COIP)两种新配体及它们的钌混配配合物[Ru(bpy)2 CYIP](ClO4 )2 ·2H2 O(Ru1)(bpy =2,2′ 联吡啶),[Ru(phen)2 CYIP](ClO4 )2 ·H2 O(Ru2 )(phen =1,10 邻菲咯啉),[Ru(bpy)2 COIP](ClO4 )2 ·3H2 O(Ru3 )和 [Ru(phen)2 COIP](ClO4 )2 ·H2 O(Ru4),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和质谱对它们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采用电子吸收光谱、稳态荧光、圆二色谱和粘度测定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Ru1和Ru2通过CYIP配体以插入的方式与DNA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构型 疏水性 合成 多吡啶配体 钌()配合物 dna 相互作用 分子探针 分子识别
下载PDF
铜(Ⅱ)-苏氨酸-邻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DNA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张芳 张前前 +1 位作者 祝陈坚 王修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39-1442,共4页
合成了一种未见报道的铜(Ⅱ)苏氨酸邻菲咯啉配合物。根据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对其进行表征;并以电子吸收光谱法及溴化乙锭(EB)荧光分析法研究了此种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此种配合物与DNA作用时,其电子吸收光谱的... 合成了一种未见报道的铜(Ⅱ)苏氨酸邻菲咯啉配合物。根据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对其进行表征;并以电子吸收光谱法及溴化乙锭(EB)荧光分析法研究了此种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此种配合物与DNA作用时,其电子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明显红移,并产生明显的减色效应,同时,配合物也能较大程度地猝灭EBDNA体系的荧光,表明此种配合物与DNA存在很明显的插入结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苏氨酸-邻菲咯啉配合物 鱼精dna 插入结合
下载PDF
钌(Ⅱ)多吡啶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巢晖 高峰 计亮年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44-1851,共8页
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基因表达的物质基础,金属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已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生物无机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简要评述了钌(Ⅱ)多吡啶配合物在DNA识别、断裂及拓扑异构酶抑制方面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 钌()多吡啶配合物 dna识别 dna断裂 拓扑异构酶抑制
下载PDF
Ru(Ⅲ)、Rh(Ⅲ)、Pd(Ⅱ)离子与ct-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徐宏娟 于俊生 +1 位作者 王树玲 陈洪渊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5-360,共6页
本文以中药小檗碱作为分子探针,在0.01mol·L-1醋酸-醋酸钠缓冲体系中,用紫外-可见吸收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Ru?、Rh?、Pd?三种贵金属离子与DNA的键合相互作用。实验发现Ru?离子对小檗碱-DNA二元体系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而Rh?、Pd... 本文以中药小檗碱作为分子探针,在0.01mol·L-1醋酸-醋酸钠缓冲体系中,用紫外-可见吸收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Ru?、Rh?、Pd?三种贵金属离子与DNA的键合相互作用。实验发现Ru?离子对小檗碱-DNA二元体系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而Rh?、Pd?两种离子则对该二元体系产生显著的荧光敏化作用。考察了EDTA对贵金属离子、小檗碱及DNA三元混合体系的荧光光谱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贵金属离子与DNA可能的键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相互作用 抗癌药物 作用机理 Ru(Ⅲ) Rh(Ⅲ) Pd() dna 钌(Ⅲ) 铑(Ⅲ) 钯()
下载PDF
P-gp、GST-л、Topo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何松 龚振夏 +3 位作者 杨书云 张建兵 章建国 韩枋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探讨P gp、GST л、Topo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P gp、GST л、Topo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P gp、GST л、Topo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5 9.74 %、6 7.5 3%、83.12 %。... 目的 探讨P gp、GST л、Topo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P gp、GST л、Topo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P gp、GST л、Topo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5 9.74 %、6 7.5 3%、83.12 %。除TopoⅡ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关外 (P <0 .0 0 1) ,其余与各项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 (P >0 .0 5 )。结论 胃癌组织中存在着P gp、GST л、TopoⅡ表达水平的变化 ,临床检测P gp、GST л、TopoⅡ对胃癌化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P GST-л topo 胃癌 表达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新型三齿多吡啶钴(Ⅱ)、钌(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浩 陈文涛 +3 位作者 邱东方 包晓玉 行文茹 刘珊珊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2959-2964,共6页
合成了两种新型三齿多吡啶钴(Ⅱ)和钌(Ⅱ)的混配配合物[Co(TolylTPy)(H2Bzimpy)]Cl2[TolylTPy=4'-对甲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H2Bzimpy=2,6-二(苯并咪唑-2)吡啶](A)和Ru(TolylTPy)(Bzimpy)(B).用元素分析,IR,... 合成了两种新型三齿多吡啶钴(Ⅱ)和钌(Ⅱ)的混配配合物[Co(TolylTPy)(H2Bzimpy)]Cl2[TolylTPy=4'-对甲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H2Bzimpy=2,6-二(苯并咪唑-2)吡啶](A)和Ru(TolylTPy)(Bzimpy)(B).用元素分析,IR,1HNMR等对它们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B的晶体结构,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及其对pBR322DNA的断裂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A和B与CTDNA的作用属静电结合,凝胶电泳实验说明配合物A在310nm光辐射15min,可使超螺旋pBR322DNA断裂为开环缺口型和线型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齿多吡啶配体 钴() 钌()配合物 dna 电子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下载PDF
铜(Ⅱ)-天冬氨酸-咪唑类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DNA作用的光谱研究与比较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芳 张前前 +2 位作者 陆小兰 江涛 王修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2-305,共4页
合成了两种新的铜(Ⅱ)-天冬氨酸-咪唑类混配配合物([Cu(HAsp)ImH2O]SO4.4H2O与[Cu(Asp)Im(OH)].4H2O,HAsp代表天冬氨酸分子,Asp代表天冬氨酸离子,Im代表咪唑)。以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热重-差热分析对其进行表征;以电子吸收光谱法及荧... 合成了两种新的铜(Ⅱ)-天冬氨酸-咪唑类混配配合物([Cu(HAsp)ImH2O]SO4.4H2O与[Cu(Asp)Im(OH)].4H2O,HAsp代表天冬氨酸分子,Asp代表天冬氨酸离子,Im代表咪唑)。以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热重-差热分析对其进行表征;以电子吸收光谱法及荧光分析法研究了这两种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两种铜(Ⅱ)-天冬氨酸-咪唑类混配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明显不同[Cu(HAsp)ImH2O]SO4.4H2O为伴随着静电作用的插入结合;而[Cu(Asp)Im(OH)].4H2O主要与DNA的碱基N发生配位作用,造成了DNA双螺旋的破坏。分析了两种配合物因结构不同而导致的与DNA作用方式不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天冬氨酸-咪唑类混配配合物 鱼精dna 作用模式 结构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