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77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存储技术:挑战与未来 被引量:1
1
作者 褚利康 何磊 韩达 《集成技术》 2024年第3期116-127,共12页
随着全球数据呈现指数级增长,当前的信息存储技术面临维护成本高昂、存储寿命有限等多个缺陷,逐渐无法满足日益凸显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引入新的信息存储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DNA作为一种天然的遗传信息载体,具备高存储密度、潜在低... 随着全球数据呈现指数级增长,当前的信息存储技术面临维护成本高昂、存储寿命有限等多个缺陷,逐渐无法满足日益凸显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引入新的信息存储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DNA作为一种天然的遗传信息载体,具备高存储密度、潜在低维护成本和长寿命等优势,因此被视为一种有潜力的新型信息存储介质。该文对DNA数据存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进行了概述,并回顾了其历史发展。同时,对当前基于DNA存储的领域仍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如缓慢的数据写入和读取速度等,以及应对这些挑战的一些潜在策略。最后,为了满足全球对新存储方法的需求,该文指出了DNA数据存储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数据存储 dna序列 dna纳米技术 信息加密
下载PDF
Taq DNA聚合酶的分子改造及其在探针法qPCR直扩体系中的应用
2
作者 胡松青 袁家惠 +1 位作者 刘光毅 侯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6,共9页
Taq DNA聚合酶作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技术的核心组分,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qPC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然而,野生型Taq DNA聚合酶的耐抑制剂性能差、延伸性能不足。为获得具有高性能的Taq DNA聚合酶,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双链DN... Taq DNA聚合酶作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技术的核心组分,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qPC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然而,野生型Taq DNA聚合酶的耐抑制剂性能差、延伸性能不足。为获得具有高性能的Taq DNA聚合酶,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双链DNA结合蛋白Sso7d或Sto7d融合在野生型Taq DNA聚合酶的N端或C端,构建了4个均可溶表达的改造体,再经过耐受性测试筛选较优的改造体,结果显示:改造体Taq-Sto的耐受性最高,其热稳定性不受影响,且在1 s/kbp的延伸条件下能成功扩增靶标,表明Taq-Sto具有增强的延伸性能,在TaqMan探针法qPCR体系中对腐殖酸、单宁酸、全血等抑制剂同样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EMSA实验发现:Taq-Sto对DNA模板的结合亲和力有所提高,有利于增强Taq-Sto对模板的竞争力;将Taq-Sto应用于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TaqMan探针法qPCR检测,与商品化试剂相比,Taq-Sto具有更低的ASFV检出限,且在体积分数为2%~6%的猪粪便样本或猪肉样本中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00.0%和85.4%,说明Taq-Sto在直扩qPCR检测领域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q dna聚合酶 双链dna结合蛋白 耐受性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DNA损伤修复相关通路的合成致死靶点研究及其在卵巢癌中的应用和前景
3
作者 程洪艳 栾文庆 昌晓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0-748,共9页
DNA损伤引发细胞启动一系列DNA损伤应答(DNA damage response,DDR),包括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检查点激活、细胞周期阻滞、各种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活化和细胞凋亡等。DNA损伤修复(DNA damage repair)是细胞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机制... DNA损伤引发细胞启动一系列DNA损伤应答(DNA damage response,DDR),包括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检查点激活、细胞周期阻滞、各种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活化和细胞凋亡等。DNA损伤修复(DNA damage repair)是细胞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机制,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DNA损伤修复途径主要包括:碱基切除修复(base-excision repair,BER)、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等,分别在DNA单链断裂(single-strand break,SSB)或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DSB)等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DNA损伤修复缺陷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DNA损伤修复通路的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与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 1/2等存在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作用,使PARP抑制剂(PARP inhibitor,PARPi)成为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上市的肿瘤治疗合成致死靶药。PARPi在卵巢癌及多种实体瘤治疗中疗效良好,使DNA损伤修复及相关DDR通路的合成致死靶药研发成为热点,其他在研靶点主要包括: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蛋白(ataxia telangiectasia-mutated protein,ATM)、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与RAD3相关蛋白(ataxia telangiectasia and Rad3 related protein,ATR)、DNA依赖性蛋白质激酶催化亚单位(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talytic subunit,DNA-PKcs)、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heckpoint kinase1,CHK1)、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2(checkpoint kinase 2,CHK2)、阻止有丝分裂的蛋白质激酶WEE1等。PARPi与其他DDR靶药、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用,有可能成为克服PARPi耐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和发展前景。本文针对DNA损伤修复及相关DDR通路的关键分子和潜在肿瘤治疗靶点进行综述,阐述了DNA损伤修复相关通路的合成致死靶点研究及在卵巢癌的应用和前景,为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dna损伤应答 dna损伤修复 PARP抑制剂 合成致死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基于中医证候与精液质量相关参数构建精子DNA碎片预测模型与验证
4
作者 周超 庾广聿 +4 位作者 阳绍华 高磊磊 金珍 蒋月园 李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661-2668,共8页
背景:中医证候与精液质量相关参数相结合,共同预测精子DNA碎片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异常增高的发生并绘制列线图,能显著提高临床的实操性与应用效能,为临床全面评估精液质量,采取积极干预措施以改善临床结局及制定个体化... 背景:中医证候与精液质量相关参数相结合,共同预测精子DNA碎片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异常增高的发生并绘制列线图,能显著提高临床的实操性与应用效能,为临床全面评估精液质量,采取积极干预措施以改善临床结局及制定个体化医疗方案提供依据。目的:探讨基于中医证候与精液质量相关参数构建精子DNA碎片的预测模型与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中医男科接受中医证候诊断及精子DNA碎片率检查的不育患者共420例,据《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6版),将其中137例精子DFI>30%患者纳入精子DFI异常增高组,将283例精子DFI≤30%作为对照组;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精子DFI异常增高的影响因素,然后采用套索算法(LASSO)校正因子共线性问题并筛选出最佳匹配因子后,将其纳入多因素向前逐步Logistic回归找出其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列线图,最后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临床影响曲线对该预测模型进行区分度与准确度及临床应用效能验证。结果与结论: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前向运动率、精子总活率、精子浓度、精子形态学、肾阳虚衰证、湿热下注证、肾精不足证为引发精子DFI异常增高的影响因子(P<0.05);②通过LASSO回归进一步筛选出的最佳匹配因素为年龄、体质量指数、精子总活率、精子浓度、精子形态学、肾阳虚衰证、湿热下注证、肾精不足证(P<0.05);③多因素向前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精子浓度、精子总活率、湿热下注证、肾阳虚衰证共6项为引发精子DFI异常增高的独立影响因素;④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模型组曲线下面积为0.760(0.713,0.806),验证组曲线下面积为0.745(0.714,0.776),说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⑤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0.040,Hosmer-Lemeshow检验P>0.05,表明该模型预测发生精子DFI异常增高的概率与实际发生精子DFI异常增高的概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证实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⑥临床决策曲线与临床影响曲线显示,模型组与验证组分别在阈概率值为0.08-0.84与0.09-0.78时具有临床最大净获益,且在该阈概率范围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能;⑦结果表明,年龄、体质量指数、精子浓度、精子总活率、湿热下注证、肾阳虚衰证为引发精子DFI异常增高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其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列线图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与临床应用效能,可为临床全面评估精液质量、预后与干预及个体化医疗服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dna碎片 精子dna完整性 中医证候 精子dna碎片指数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不同DNA条形码在微口线虫属形态相近物种分类上的应用
5
作者 周仁桂 郭玉清 +1 位作者 朱慧兰 施宜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62,共11页
为建立和完善海洋线虫相近物种的DNA条形码鉴定方法,本研究以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自由生活的海洋线虫优势属微口线虫属(Terschellingia)为研究对象,在形态分类鉴定基础上,将DNA条形码技术引入海洋线虫形态相似物种的鉴定,研究线粒体细胞... 为建立和完善海洋线虫相近物种的DNA条形码鉴定方法,本研究以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自由生活的海洋线虫优势属微口线虫属(Terschellingia)为研究对象,在形态分类鉴定基础上,将DNA条形码技术引入海洋线虫形态相似物种的鉴定,研究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第一亚基(COⅠ)基因、18S核糖体RNA基因(18S rDNA)和28S rDNA三种基因序列片段的物种分类效果。研究共鉴定出微口线虫属4个不同的形态学种,获得其中3个种的DNA序列。18S rDNA及28S rDNA两种条形码所构建的发育树支持将本属划分成6个类群;Kimura 2 parameter(K2P)种内和种间阈值分别为18S rDNA的0%~2.5%和0.4%~13.7%,28S rDNA的0%和20.5%~84.6%。18S rDNA的MN18F-Nem_18S_R引物对所扩增的序列最适合作为微口线虫属种类鉴定的DNA条形码,并可用于区分物种复合体。28S rDNA序列虽然能成功扩增,但扩增效率相对较低;COⅠ基因片段无法在所有物种中成功扩增,推测现有引物可能不适合用于本属序列的提取。研究结果表明,DNA条形码可以用于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形态相似物种的识别,但不同的单基因片段对相同物种的鉴定结果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线虫 微口线虫属 dna条形码 18S rdna 28S rdna
下载PDF
“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设计与改进
6
作者 张晓娟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2,共3页
对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进行优化,探究植物组织的多种破碎方法对DNA粗提取的影响,并用氯仿等有机物对DNA粗提取物进一步纯化,分析DNA未纯化与纯化后的纯度差异。结果显示,相较于破壁机破碎、加液氮研钵研磨以及玻璃匀浆器研磨,不添加液... 对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进行优化,探究植物组织的多种破碎方法对DNA粗提取的影响,并用氯仿等有机物对DNA粗提取物进一步纯化,分析DNA未纯化与纯化后的纯度差异。结果显示,相较于破壁机破碎、加液氮研钵研磨以及玻璃匀浆器研磨,不添加液氮用研钵研磨效果更好。DNA粗提液经纯化后纯度显著提高,蛋白质及盐类等污染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的粗提取 实验改进 dna纯化 高中生物学
下载PDF
利用基于Python/RGB模块的DNA电泳图像分析方法检测绵羊血浆中羊源性成分
7
作者 曹诗林 张春鸿 +12 位作者 赖昕珏 袁志涛 郝锦亨 陈慧 马俊炜 李鑫尧 余洁婷 罗佳伟 陈胤熹 郑少鹏 郑焜文 林小茹 陈宛涓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2-259,共8页
该文探究了运用Python处理食品中DNA分子量与含量测定的新方法,建立了DNA凝胶图像分析方法。将不同分子量的DNA Marker与DNA标准样品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并拍照,利用自行开发Python程序分析凝胶图,对图像进行灰度图转换、高斯模糊、图像... 该文探究了运用Python处理食品中DNA分子量与含量测定的新方法,建立了DNA凝胶图像分析方法。将不同分子量的DNA Marker与DNA标准样品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并拍照,利用自行开发Python程序分析凝胶图,对图像进行灰度图转换、高斯模糊、图像阈值化、轮廓检测的图像优化步骤,探究了轮廓平均值法、轮廓中线法、全局数据平均法、全局数据积分法反映出DNA浓度与RGB数值间的线性关系,选取最优处理方法,通过读取像素迁移距离、RGB-灰度、RGB-向量、RGB-亮度进行DNA分子量与含量的测定实验,建立一种基于Python/RGB色彩体系的DNA凝胶电泳中分子量与含量的分析方法。检测结果误差较小,证明了Python/RGB的DNA分子量与含量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将该文所构建的凝胶图像分析方法应用于绵羊血浆中羊源性成分检测,结果显示所得目的蛋白为296 bp,而用DNA检测法得出样品中片段大小为294 bp,误差为0.99%,有望构建一种肉类源性成分检测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凝胶电泳 dna分子量 dna含量 PYTHON
下载PDF
DNA聚合酶θ的合成致死作用研究
8
作者 朱雨龙 李婷 龚国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93-0197,共5页
利用合成致死(SL)作用治疗癌症可能会成为一种有效且对患者安全的方案。在诱导合成致死效应的众多因素中,参与DNA修复的因素是最密切相关的。当一个经典的DNA双链断裂(DSB)修复途径发生突变时,替代途径可能是消除肿瘤细胞的靶标。目前,... 利用合成致死(SL)作用治疗癌症可能会成为一种有效且对患者安全的方案。在诱导合成致死效应的众多因素中,参与DNA修复的因素是最密切相关的。当一个经典的DNA双链断裂(DSB)修复途径发生突变时,替代途径可能是消除肿瘤细胞的靶标。目前,抑制缺乏经典修复途径肿瘤细胞中的RAD52和/或PARP1一直是诱导合成致死作用的潜在靶标,但是,常用的PARP1抑制剂(PARPi)的耐药性是制定治疗方案的最大障碍。由POLQ基因编码的DNA聚合酶θ(Polθ)介导的末端连接(TMEJ)在另一种DSB修复途径起关键作用。因此,它是治疗具有同源重组修复(HRR)缺陷肿瘤的潜在靶点,抑制其活性可以诱导SL。在本综述中,主要讨论了基于靶点Polθ合成致死性的抗癌疗法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 dna修复 dna聚合酶θ 合成致死
下载PDF
水生生物环境DNA监测技术的发展、应用与标准化 被引量:2
9
作者 谷思雨 陈凯 +13 位作者 金小伟 李文攀 陈晓飞 熊晶 汤敏喆 姜传奇 熊杰 李涛 张琪 崔永德 曾宏辉 何舜平 王业耀 缪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43-1458,共16页
水生态系统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水生生物在水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是研究水体演变的重要依据,是维护水生态健康的关键。传统水生生物调查和监测通常采用形态学方法,但其存在专业知识要求高、难以标准化和自动化及费时... 水生态系统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水生生物在水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是研究水体演变的重要依据,是维护水生态健康的关键。传统水生生物调查和监测通常采用形态学方法,但其存在专业知识要求高、难以标准化和自动化及费时耗力等缺陷。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简称eDNA)技术是一种通过监测环境中存在的DNA片段来识别特定生物物种的方法,可以实现基于水体中DNA分子进行水生生物的鉴定和监测,为水生生物的常态化监测提供了一个准确、便捷、可标准化和自动化实施的方案。文章介绍了eDNA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回顾了eDNA技术从萌芽到广泛科研应用的发展历史和过程,介绍了基于eDNA的宏条形码和宏基因组等各类水生生物鉴定监测技术;阐述了eDNA技术在保护种、入侵种及生物类群监测和水生态评估等各领域的应用;分析了eDNA技术当前面临的物种参考序列数据库不完善等各类挑战;提出了通过优化完善数据库、样品采集方法、评价指标和参数、样品保藏、数据分析和存储等来推动eDNA技术标准化和自动化,以解决当前面临的挑战。同时,基于eDNA技术当前的发展阶段,提出了在我国水体结合专业形态分类鉴定开展水生生物eDNA技术标准化监测的实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技术 标准化 水生生物监测 宏条形码测序技术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 edna数据库
下载PDF
DNA甲基化对急性髓系白血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敏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8期869-877,共9页
研究证实,在基因的表观遗传调控中DNA甲基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DNA甲基转移酶(DNMT)催化DNA甲基化,这是DNA甲基化模式形成和保持的必要条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有三种关键的DNMT负责着不同的任务。首先是DNMT1,负责维持DNA的甲基化... 研究证实,在基因的表观遗传调控中DNA甲基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DNA甲基转移酶(DNMT)催化DNA甲基化,这是DNA甲基化模式形成和保持的必要条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有三种关键的DNMT负责着不同的任务。首先是DNMT1,负责维持DNA的甲基化状态,保持细胞功能正常运转。而另外两种则是DNMT3a和DNMT3b,它们则负责推动DNA从头开始的甲基化过程。目前,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病因仍无法完全阐明。通过研究发现,异常的表观遗传学变化与AML的发病密切相关。深入探讨DNA甲基化与AML之间的联系,将为治疗这种疾病和开发新药物提供关键的分子靶点。这一领域的突破将为医学界带来新的希望,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Research has confirmed that DNA methyl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genes. DNA methyltransferase (DNMT) catalyzes DNA methylation, which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DNA methylation patterns. In mammalian cells, there are three key DNMTs responsible for different tasks. Firstly, DNMT1 is responsible for maintaining the methylation status of DNA and ensuring the normal functioning of cells. The other two are DNMT3a and DNMT3b,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driving the DNA methylation process from scratch. At present, the etiology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cannot be fully elucidated. Through research, it has been found that abnormal epigenetic chang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nset of AML.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NA methylation and AML in depth will provide key molecular targets for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Breakthroughs in this field will bring new hope to the medical community and provide more effective treatment options for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急性髓系白血病 dna甲基转移酶 表观遗传学
下载PDF
DNA聚合酶θ:易错的多功能DNA末端修复分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瑶 陈国江 +3 位作者 冯健男 石艳春 王晶 郑源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3-503,共11页
DNA聚合酶θ(DNA polymerase theta,Pol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的DNA修复酶。它在选择性末端连接(alternative end-joining,Alt-EJ)途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常参与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损伤修复。在正常生理状... DNA聚合酶θ(DNA polymerase theta,Pol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的DNA修复酶。它在选择性末端连接(alternative end-joining,Alt-EJ)途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常参与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损伤修复。在正常生理状态下,Polθ主要调控基因组稳定性。然而,在恶性肿瘤发生时,Polθ表现出异常高表达水平,并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变过程。研究表明,抑制Polθ活性可导致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缺陷的肿瘤细胞发生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SL)。因此,已经开发出多种针对Polθ的小分子抑制剂,可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以抑制恶性肿瘤的发展。此外,敲除或抑制Polθ活性还能增加HR修复效率,从而提高外源基因靶向整合效果。本文综述了Polθ及其介导的Alt-EJ修复机制在生物学功能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靶向Polθ在肿瘤治疗和基因编辑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聚合酶θ dna双链断裂修复 基因组稳定性 肿瘤抑制 靶向整合
下载PDF
基于DNA折纸订书钉链折叠的信息加密策略
12
作者 侯晓玲 田卓立 +4 位作者 王建榜 王丽华 李江 张继超 柳华杰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71-3776,共6页
DNA折纸结构是蕴含复杂序列折叠信息的纳米结构,为发展具有超大密钥空间的信息加密技术提供了新思路。该文设计了一种能够充分发挥DNA折纸结构信息特征的信息加密策略,与先前利用DNA折纸骨架链折叠的思路不同,该文基于订书钉链集合的非... DNA折纸结构是蕴含复杂序列折叠信息的纳米结构,为发展具有超大密钥空间的信息加密技术提供了新思路。该文设计了一种能够充分发挥DNA折纸结构信息特征的信息加密策略,与先前利用DNA折纸骨架链折叠的思路不同,该文基于订书钉链集合的非线性组合特征,提出通过探索其更为广阔的折叠多样性来实现更大的密钥空间。该策略的密钥空间计算模型分解为订书钉链的结合域模式、协同折叠以及独立性3个因素,分别考虑了订书钉链的链内区段分布性、链间排布多样性以及序列特异性。以上3种因素的组合,使单位几何空间内DNA折纸的折叠多样性更有效地转化为密钥空间。该策略是一种基于生物分子热力学的加密方式,为扩展信息安全的应用场景提供了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折纸 dna纳米结构 信息加密 密钥空间 自组装
下载PDF
DNA甲基转移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13
作者 刘国芳 郑连生 +1 位作者 汤泊夫 邵国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对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DNMT1、DNMT3A及DNM...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对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DNMT1、DNMT3A及DNMT3B的m RNA和蛋白水平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DNMT1、DNMT3A、DNMT3B在结直肠癌中m 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A甲基转移酶的过表达促进了结直肠癌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dna甲基转移酶1 dna甲基转移酶3A dna甲基转移酶酶3B
下载PDF
HBsAg ELISA+/HBV DNA NAT-献血者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景媛媛 范云 +3 位作者 郭燕 张文娟 段勇 冯娜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 ELISA检测结果与HBV DNA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相关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22年11月1日—2023年4月30日陕西省血液中心HBsAg ELISA+/HBV DNA NAT-(ELISA+/NAT-)标本共计71份,对其采用...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 ELISA检测结果与HBV DNA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相关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22年11月1日—2023年4月30日陕西省血液中心HBsAg ELISA+/HBV DNA NAT-(ELISA+/NAT-)标本共计71份,对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同时复检巢式PCR扩增HBV S区和C区基因片段。结果 双ELISA+/NAT-标本(n=30)巢式PCR检测阳性率远高于单ELISA+/NAT-标本(n=41)(60%vs 24.40%,P<0.05)。前者献血者100%为初次献血者,血清抗-HBc阳性率100%,血清学模式以1、4、5此3项阳性(80%)为主;后者献血者中31.7%为重复献血者,血清抗-HBc阳性率仅为19.51%,血清学模式以单2项阳性(43.90%)和全阴(36.58%)为主。结论 单ELISA+结果存在较多假阳性,导致不必要的血液报废;而NAT-标本可能存在低水平的HBV DNA,产生漏检风险。建议针对单HBsAg ELISA+/NAT-献血者,采用多套系统多种方法追溯检测,提高献血者HBV筛查的准确度,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无偿献血者 巢式PCR HBV dna
下载PDF
中年男性精子DNA碎片率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平 王静 +1 位作者 陈先兵 陈曦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探讨中年男性精子DNA碎片率(DFI)与精液质量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共收集180例接受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且男性年龄>38岁的精液标本。根据DFI的阈值分成(<30%和≥30%)两组。主要测量指标包括:常规精... 目的探讨中年男性精子DNA碎片率(DFI)与精液质量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共收集180例接受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且男性年龄>38岁的精液标本。根据DFI的阈值分成(<30%和≥30%)两组。主要测量指标包括:常规精液参数、激素水平、DFI、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等。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发现,DFI与男性卵泡刺激素(FSH)、精子活力、精子形态密切相关,且精子活力随着DFI水平的升高而下降(P<0.05);当DFI≥30%时,优质胚胎率下降(P<0.05),但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DFI可以作为中年男性精液常规分析的重要参考指标,虽然DFI影响优质胚胎率,但与辅助生殖治疗的临床妊娠结局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dna碎片率 精子活力 精子染色质扩散 形态学观察
下载PDF
完带汤防治脾虚湿盛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及对DNA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月 沈甦 +1 位作者 傅捷 任青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5,共6页
目的探讨完带汤治疗脾虚湿盛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临床疗效及对DNA损伤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脾虚湿盛VVC患者随机分为完带汤组和氟康唑组各35例,治疗期间2组各脱落5例。氟康唑组采用150... 目的探讨完带汤治疗脾虚湿盛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临床疗效及对DNA损伤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脾虚湿盛VVC患者随机分为完带汤组和氟康唑组各35例,治疗期间2组各脱落5例。氟康唑组采用150 mg氟康唑口服一次;完带汤组采用完带汤口服14 d。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评估2组患者临床治愈(Test of cure,TOC)率及临床缓解(Clinical improvement,CI)率;比色法检测阴道灌洗液中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deoxyguanosine,8-OHDG)水平变化以评估DNA损伤情况;治疗后3月评估患者访视临床完全缓解(Follow up,FU)、真菌学转阴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呈现不同程度改善(P<0.05,P<0.01);完带汤组优于氟康唑组(P<0.05,P<0.01);完带汤组TOC、CI、真菌学转阴率与氟康唑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完带汤组FU及复发率均显著优于氟康唑组(P<0.05,P<0.01)。治疗后,氟康唑组阴道灌洗液中8-OHDG表达显著增加(P<0.001),完带汤组未见明显变化,显著低于氟康唑组(P<0.001)。结论完带汤总体临床疗效与氟康唑相当,但在改善中医证候、防止复发方面优于氟康唑,同时具有不加剧阴道细胞DNA损伤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带汤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dna损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不同运动方式对人体DNA损伤、DNA甲基化和端粒长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2,共6页
背景:运动不仅是改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还对代谢性和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其原因与表观遗传因素有关。目的:总结不同运动方式对人体DNA损伤、DNA甲基化和端粒长度的影响,并分析运动调控表观遗传... 背景:运动不仅是改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还对代谢性和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其原因与表观遗传因素有关。目的:总结不同运动方式对人体DNA损伤、DNA甲基化和端粒长度的影响,并分析运动调控表观遗传修饰的可能机制,以期为运动改善机体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以“运动,有氧训练,急性运动,无氧训练,抗阻训练,DNA损伤,DNA甲基化,端粒”为中文检索词,以“exercise,sport,aerobic exercise,anaerobic exercise,resistance training,acute exercise,DNA methylation,DNA damage,telomere”为英文检索词。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并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终纳入70篇文献。结果与结论:①长期有氧、抗阻和无氧运动均能改善DNA损伤,其原因与运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而急性运动则会通过上调活性氧和活性氮氧化物的表达进而加剧DNA损伤程度;②急性运动、长期抗阻运动和无氧运动在降低DNA甲基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其关键机制可能是运动诱导的活性氧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型谷胱甘肽比值和DNA甲基化转移酶、10-11易位酶的表达发生了改变,进而对DNA甲基化产生调控作用;③与其他运动形式相比,长时间有氧运动可能更具有增加端粒长度的潜在价值,其中的生物学机制涉及炎症、氧化应激、DNA甲基化和微小RNA的表达调控;④基于当前文献可知,有氧运动持续2年以上可以增加端粒长度,未来的研究也应进一步明确最佳的运动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表观遗传 dna损伤 甲基化 端粒
下载PDF
基于混沌理论与DNA动态编码的卫星图像加密算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嵩 陈哲 +2 位作者 杨亚涛 马英杰 杨腾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8-1137,共10页
针对卫星图像在传输、存储过程中涉及的信息安全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混沌理论与DNA动态编码的卫星图像加密算法。首先,提出一种改进型无限折叠混沌映射,拓宽了原有无限折叠混沌映射的混沌区间。之后,结合改进型Chebyshev混沌映... 针对卫星图像在传输、存储过程中涉及的信息安全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混沌理论与DNA动态编码的卫星图像加密算法。首先,提出一种改进型无限折叠混沌映射,拓宽了原有无限折叠混沌映射的混沌区间。之后,结合改进型Chebyshev混沌映射与SHA-256哈希算法,生成加密算法的密钥流,提升算法的明文敏感性。然后,利用混沌系统的状态值对Hilbert局部置乱后的像素进行DNA编码,实现DNA动态编码,解决了DNA编码规则较少所带来的容易受到暴力攻击的弱点。最后,使用混沌序列完成进一步混沌加密,从而彻底混淆原始像素信息,增加加密算法的随机性与复杂性,得到密文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加密效果和应对各种攻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图像加密 混沌理论 dna动态编码 哈希算法
下载PDF
放射治疗对宫颈癌DNA甲基转移酶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徐晗 高扬 +2 位作者 白静 蔡志平 邵国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12,20,共6页
目的:研究放射治疗对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IN)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1、3A和3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放射治疗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选用12例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前、中、后三个时期的组织,应用qPCR检测宫颈... 目的:研究放射治疗对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IN)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1、3A和3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放射治疗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选用12例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前、中、后三个时期的组织,应用qPCR检测宫颈癌组织在放射治疗前期、中期和后期的DNMT1、DNMT3A和DNMT3B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宫颈癌放射治疗前、中、后三个时期DNMT1对β-act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0.1229±0.0217)、(0.5696±0.0217)和(0.1620±0.0352);放射治疗期间和放射治疗之前宫颈癌组织中DNMT1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期间和放射治疗之后宫颈癌组织中DNMT1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之前和放射治疗之后宫颈癌组织中DNMT1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MT3A对β-act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0.0012±0.0001)、(0.0021±0.0001)和(0.0014±0.0001),放射治疗期间和放射治疗之前宫颈癌组织中DNMT3A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期间和放射治疗之后宫颈癌组织中DNMT3A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之前和放射治疗之后宫颈癌组织中DNMT3A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MT3B对β-act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0.6627±0.0348)、(0.8104±0.0845)和(0.2391±0.0470),放射治疗期间和放射治疗之前宫颈癌组织中DNMT3B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期间和放射治疗之后宫颈癌组织中DNMT3B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之前和放射治疗之后宫颈癌组织中DNMT3B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治疗使宫颈癌组织中DNMT1,DNMT3A和DNMT3B表达发生变化,其可能在放射耐受中起到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射治疗 dna甲基转移酶 dna甲基化
下载PDF
DNA甲基化/去甲基化调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亚楠 韩非原 +2 位作者 王文 伍昊文(综述) 孙宏巍(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卒中是我国首位的致死致残原因,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约占全部卒中的80%,是一种具有遗传背景的复杂疾病。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甲基化/去甲基化是表观遗传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研究发现其在IS的发... 卒中是我国首位的致死致残原因,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约占全部卒中的80%,是一种具有遗传背景的复杂疾病。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甲基化/去甲基化是表观遗传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研究发现其在IS的发病和复发中发挥重要作用,预示着DNA甲基化/去甲基化分子有望成为IS新的诊断标志物和药物治疗靶点。现将DNA甲基化/去甲基化在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dna去甲基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