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对脑卒中痉挛大鼠模型大脑皮质DRD1mRNA、DRD2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岳增辉 陈乐乐 +3 位作者 朱小姗 薛晓 肖硕实 关闯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51-54,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脑卒中痉挛状态大鼠大脑皮质多巴胺受体亚型(DRD1、DRD2)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缓解脑卒中痉挛状态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脑卒中痉挛状态模型,常规手法针刺组(模型+常规手法针刺阳陵泉、曲...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脑卒中痉挛状态大鼠大脑皮质多巴胺受体亚型(DRD1、DRD2)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缓解脑卒中痉挛状态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脑卒中痉挛状态模型,常规手法针刺组(模型+常规手法针刺阳陵泉、曲池)及电针组(模型+电针阳陵泉、曲池)。以神经系统损伤症状、肌张力评分评价模型和针刺疗效,RT-PCR法观察大鼠大脑皮质DRD1mRNA、DRD2mRNA的表达。结果 (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可降低大鼠神经系统损伤评分及痉挛大鼠的肌张力,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常规手法针刺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大脑皮质DRD1mRNA、DRD2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常规手法针刺组与电针组表达均明显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常规手法针刺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脑卒中痉挛性瘫痪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质DRD1mRNA、DRD2mRNA的表达有关;但常规手法针刺与电针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痉挛状态 常规手法针刺 电针 多巴胺D1受体信使核糖核酸 多巴胺D2受体信使核糖核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