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uorogenic Detection of Duck Tembusu Virus( DTMUV ) by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
1
作者 Zhang Lin Wang Bin +1 位作者 Zhang Wei Zhang Xiumei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4年第5期225-228,234,共5页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n efficient and simpl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duck Tembusu virus( DTMUV) by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 Six pairs of LAMP primer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conse...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n efficient and simpl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duck Tembusu virus( DTMUV) by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 Six pairs of LAMP primer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conserved region of the DTMUV E gene sequence in Gen Bank,which were then used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various reaction components and reaction system of specific LAMP for DTMUV. Further the fluorescent reagent SYBR Green I and a certain proportion of calcium and manganese ion were used to determin the color development of products for visible analysis instead of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nsitivity SYBR Green I as the fluorescent reagent was 10 copies viruses per μL,which is 100 times higher than normal PCR method,while the detection limit of combined use of calcium and manganese ion was 1 000 copies viruses per μL. Although the sensitivity of mixture of calcium and manganese ion is lower than SYBR Green I,it can avoid the aerosol contamination. The fluorogenic analysis-based LAMP system established in our study has a high sensitivity and avoid the cross contamination,which is of huge potential in research institutions,grass-roots laboratories and field testing and can provide effective means to completely curb the occurrence and spreading of DTMU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K dtmuv LAMP Fluorogenic analysis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
作者 陈平平 嵇辛勤 +5 位作者 阮涌 王晗晗 罗晓宇 安而立 龙丹丹 段志强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5-80,共6页
为了建立一种有效、快速、准确的鸭坦布苏病毒(DTMUV)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本试验针对NCBI发布的DTMUV 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qPCR反应体系。通过制备的标准质粒建立标准曲线,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 为了建立一种有效、快速、准确的鸭坦布苏病毒(DTMUV)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本试验针对NCBI发布的DTMUV 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qPCR反应体系。通过制备的标准质粒建立标准曲线,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并使用该方法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 5,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可特异检测DTMUV;对标准质粒的最低检测限为2.72×10^(2) copies/μL,是普通PCR的100倍;CT值组内变异系数为0.97%~1.32%,组间变异系数为1.24%~1.79%;人工感染DTMUV的20份鸭胚成纤维细胞样本以及12份人工攻毒2 d的雏鸭脾脏组织样本和12份泄殖腔棉拭子样本阳性率为100%(44/44);疑似感染的12份活鸭泄殖腔棉拭子阳性率为25.00%(3/12),14份病死鸭脾脏组织样本阳性率为28.57%(4/14)。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TaqMan探针qPCR方法有良好的敏感性、准确性和重复性,能特异检测DTMUV,适用于临床快速检测,为DTMU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dtmuv) TAQMAN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病病原学及其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淑英 赵光平 +1 位作者 肖发沂 朱绍辉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7期69-74,共6页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引起的一种以病毒性脑炎(雏鸭、育成鸭)及产蛋下降(产蛋鸭)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DTMUV所包含的3个结构蛋白和7个非结构蛋白,各有其重要功能,对于DTMUV致病机制和疫苗研究...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引起的一种以病毒性脑炎(雏鸭、育成鸭)及产蛋下降(产蛋鸭)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DTMUV所包含的3个结构蛋白和7个非结构蛋白,各有其重要功能,对于DTMUV致病机制和疫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多种用于鸭坦布苏病毒病临床诊断或实验室检测的方法,如检测病毒颗粒的病毒分离鉴定和免疫组化,检测特异性蛋白或抗体的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以及检测病毒核酸的常规RT-PCR和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本文就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病原学和诊断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深入研究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病原学 诊断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Capsid蛋白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1
4
作者 焦琳琳 成玉婷 +4 位作者 吴庆国 吴双 吴植 朱善元 钱莺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95-2402,共8页
【目的】本研究选择原核表达系统表达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核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DTMUV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DTMUV-201909株基因序列,运用一步克隆技术将Capsid基因克隆至... 【目的】本研究选择原核表达系统表达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核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DTMUV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DTMUV-201909株基因序列,运用一步克隆技术将Capsid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0a(+)中,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利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重组蛋白;使用ISA206佐剂与纯化后的重组蛋白混合乳化后免疫BALB/c小鼠,以获得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方法测定获得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并对多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验证。【结果】试验成功构建pET-30a-Capsid重组质粒,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大小约为18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该蛋白能与抗His标签鼠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反应原性。间接ELISA结果显示,制备的鼠抗Capisd蛋白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256000;Western blotting和IFA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DTMUV感染细胞样品的Capsid蛋白。【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小鼠抗Capsid蛋白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DTMUV Capsid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试验材料,为进一步阐明DTMUV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dtmuv) 核衣壳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检测方法及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吉敏 李辉煌 +3 位作者 赖连杰 杨银华 杨悦 林瑞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9-1339,共11页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是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的一种新发蚊媒病毒,其引起的疫病在临床上以蛋鸭产蛋量下降和雏鸭神经系统损伤为特征,给国内养鸭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DTMUV感染自2010年在...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是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的一种新发蚊媒病毒,其引起的疫病在临床上以蛋鸭产蛋量下降和雏鸭神经系统损伤为特征,给国内养鸭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DTMUV感染自2010年在上海市暴发后,逐渐向中国东部、东南部和北部主要鸭养殖场扩散。目前国内已建立了多种用于DTMUV临床诊断或实验室检测方法。DTMUV的分离鉴定和免疫组化用于检测病毒颗粒的存在;DTMUV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间接ELISA、竞争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条等,可检测DTMUV的特异性蛋白或抗体,广泛应用于DTMUV的现场检测;以常规PCR、多重PCR及CRISPR技术为主的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实现了DTMUV的快速临床诊断,促进了鸭坦布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致病机制研究。随着部分疫苗的开发和商业化,中国DTMUV感染的流行强度也由暴发逐渐转变为零星散发。但DTMUV的宿主范围较广,传播途径多样且具有潜在的人畜共患性,为及早发现并控制DTMUV的传播,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和安全有效的疫苗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DTMUV的检测方法和疫苗研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DTMUV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dtmuv) 检测方法 疫苗
下载PDF
抗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的中草药筛选及其作用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晗晗 嵇辛勤 +4 位作者 阮涌 罗晓宇 龙丹丹 段志强 安而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8-365,395,共9页
为筛选抗鸭坦布苏病毒(DTMUV)的中草药并探究其抗病毒作用效果,本研究通过检测12种中草药对DTMUV感染鸭胚成纤维细胞细胞(DEF)形态学与病毒抑制率的影响,以及对DTMUV病毒滴度与病毒载量的影响,筛选在DEF中抗DTMUV效果较明显的中草药;采... 为筛选抗鸭坦布苏病毒(DTMUV)的中草药并探究其抗病毒作用效果,本研究通过检测12种中草药对DTMUV感染鸭胚成纤维细胞细胞(DEF)形态学与病毒抑制率的影响,以及对DTMUV病毒滴度与病毒载量的影响,筛选在DEF中抗DTMUV效果较明显的中草药;采用鸭胚接种法测定筛选出的3种药物(板蓝根、醋五味子、酒黄芩)对DTMUV感染鸭胚死亡率的影响;并选择效果最好的酒黄芩验证其对DTMUV感染雏鸭死亡率、临床症状、体重及组织(心脏、脾脏)中病毒载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鱼腥草、淫羊藿、金银花、板蓝根、绵马贯众、黄芪、酒黄芩、茵陈、甘草、连翘、醋五味子、白芍水提物在最佳作用浓度时均能减轻DTMUV感染DEF的CPE,并对DTMUV具有不同的抑制率,其中酒黄芩效果最佳;淫羊藿、白芍、板蓝根、黄芪、酒黄芩、茵陈、甘草、醋五味子、连翘能显著降低DEF中DTMUV的病毒滴度(P<0.05);板蓝根、醋五味子、酒黄芩能显著降低DEF中DTMUV的病毒载量(P<0.05);板蓝根、酒黄芩能起到治疗效果,且显著降低鸭胚死亡率(P<0.05),而酒黄芩、醋五味子还能预防病毒感染,且显著降低鸭胚死亡率(P<0.05);酒黄芩能够减轻病鸭临床症状,显著提高病鸭体重(P<0.05),显著降低病鸭死亡率及组织中病毒载量(P<0.05)。综上结果证明板蓝根、酒黄芩、醋五味子在细胞和鸭胚内具有一定抗DTMUV的作用,其中酒黄芩效果最佳,且酒黄芩对DTMUV感染的雏鸭具有治疗作用,可以成为抗DTMUV的潜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鸭胚成纤维细胞 鸭坦布苏病毒 抗病毒效果 鸭胚 雏鸭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可视化RT-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吴植 夏文龙 +3 位作者 蔡树东 郭长明 袁维峰 王永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334-3339,共6页
为实现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的快速检测,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DTMUV E蛋白基因的高度保守序列设计了1套引物,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各组分的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建立了一种灵敏、便捷的RT-LAMP扩增方法。结果显示,... 为实现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的快速检测,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DTMUV E蛋白基因的高度保守序列设计了1套引物,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各组分的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建立了一种灵敏、便捷的RT-LAMP扩增方法。结果显示,在最佳条件下甜菜碱对反应体系影响不明显;该方法灵敏度是常规RT-PCR的100倍;只能特异性扩增坦布苏病毒,对于其他常见的禽源病毒无特异性扩增;检测结果可直接通过肉眼观察来判断;对临床74份疑似病料,可检出65份。本试验建立的方法灵敏性高、特异性强,可用于鸭坦布苏病毒病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dtmuv) 环介导等温扩增 可视化 快速检测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中和性单克隆杭体的制备 被引量:8
8
作者 姬希文 李雪松 +6 位作者 李国新 肖亚莉 颜丕熙 徐大伟 范钊 张七斤 李泽君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28,32,共5页
本试验利用纯化的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 , DTMUV)奉贤株(FX2010)免疫BALB/c小鼠,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筛选获得3株能够稳定分泌杭DTMUV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J1-E5-E4, 7B5和1E5-B6,3株杂交瘤细胞诱导同品系刁、鼠的... 本试验利用纯化的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 , DTMUV)奉贤株(FX2010)免疫BALB/c小鼠,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筛选获得3株能够稳定分泌杭DTMUV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J1-E5-E4, 7B5和1E5-B6,3株杂交瘤细胞诱导同品系刁、鼠的杭体效价为1:12 800,1:6 400和1:25 600。间接ELISA和IFA结果显示,3株单杭均可以与DTMUV发生特异性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J1-E5-E4可以与DTMUV-E蛋白结合,使得表达E蛋白的293T细胞显现出特异性的绿色荧光;在病毒中和试验中,J1-E5-E4可以中和DTMUV,使其失去致死鸡胚的能力。这些结果表明,J1-E5-E4是一株针对DTMUV-E蛋白中和表位的单杭,该单杭将在DTMUV诊断和杭原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muv E蛋白 中和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鸭抗病毒蛋白(viperin)在转染的BHK-21细胞表达并抑制鸭坦布苏病毒出芽 被引量:4
9
作者 周祺 顾香雪 +5 位作者 许泽军 黄荣 殷冬冬 萨达娅 吕炫 王桂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2-418,共7页
目的探索鸭抗病毒白(viperin)对鸭坦布苏病毒(DTMUV)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生物学信息学方法分析鸭viperin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6P-viperin和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viperin,分别转化Rosseta感受态细胞和转染BHK-2... 目的探索鸭抗病毒白(viperin)对鸭坦布苏病毒(DTMUV)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生物学信息学方法分析鸭viperin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6P-viperin和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viperin,分别转化Rosseta感受态细胞和转染BHK-21细胞。用DTMUV分别感染真核表达质粒和空载体质粒的BHK-21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沉淀和上清中DTMUV的含量,利用质谱的方法鉴定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单克隆抗体捕获的结合蛋白。结果鸭viperin基因与其他种属viperin基因有显著差异。鸭viperin蛋白能成功在BHK-21细胞表达,鸭viperin抑制DTMUV在BHK-21细胞中的出芽。质谱分析结果显示转染真核表达质粒的细胞中可能存在6种影响抑制DTMUV增殖、出芽的蛋白。结论鸭viperin蛋白可在BHK-21细胞表达,且能抑制鸭坦布苏病毒出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perin蛋白 鸭坦布苏病毒(dtmuv) 质谱分析法
下载PDF
鸭特异性CpG ODN体外抑制鸭坦布苏病毒复制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海燕 于森 +5 位作者 刘伟杰 林冬梅 黄艳艳 杨少华 张琳 吴家强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7-21,共5页
为明确鸭特异性寡聚脱氧核苷酸(Cp G ODN)体外对鸭坦布苏病毒(DTMUV)复制的抑制作用,研究在Cp G ODN最佳活性分子筛选的基础上,与DTMUV感染后的细胞进行共孵育,分别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MTT法)和实时荧光定... 为明确鸭特异性寡聚脱氧核苷酸(Cp G ODN)体外对鸭坦布苏病毒(DTMUV)复制的抑制作用,研究在Cp G ODN最佳活性分子筛选的基础上,与DTMUV感染后的细胞进行共孵育,分别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MT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不同浓度Cp G ODN-D2对DTMUV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对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来说,Cp G ODN-D2浓度在300μg/m L以内均为安全浓度;MTT法和q RT-PCR检测结果均表明,各浓度Cp G ODN-D2对DTMUV的复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随浓度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30μg/m L的浓度效果最佳,达到84.74%。结果证实了Cp G ODN-D2作为新型免疫调节剂可有效抑制DTMUV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ODN dtmuv 抑制
下载PDF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的免疫原性及保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善辉 李云龙 +1 位作者 强成魁 成子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61-965,共5页
鸭坦布苏病毒(DTMUV)为新出现的病毒,主要引起鸭的产蛋量急剧下降。为评价真核表达DTMUV的E蛋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利用杆状病毒表面展示技术,构建表面展示DTMUV JSXZ株E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r BV-DTMUV-E),将其感染昆虫细胞,从而将E蛋白... 鸭坦布苏病毒(DTMUV)为新出现的病毒,主要引起鸭的产蛋量急剧下降。为评价真核表达DTMUV的E蛋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利用杆状病毒表面展示技术,构建表面展示DTMUV JSXZ株E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r BV-DTMUV-E),将其感染昆虫细胞,从而将E蛋白展示在杆状病毒的表面,并对表达的重组E蛋白(r E)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进行研究。经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r E能够在Sf9细胞中有效表达;并且呈可溶性表达。重组蛋白经镍柱纯化,并采用氢氧化铝乳化(0.1μg/m L),分别以0.2 m L、0.4 m L和0.6 m L的剂量免疫雏鸭,通过ELISA抗体检测结果证明,r E可以诱导产生高水平的Ig G血清抗体;MTT试验结果表明,r E能够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其0.2 m L组免疫保护率为80%,0.4 m L和0.6 m L组保护率均为100%,而对照组雏鸭均表现为典型的DTMUV感染症状,其中4只死亡。以上研究结果为DTMUV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muv E蛋白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技术 免疫原性 保护效果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对雏鸭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保国 贺冬梅 +5 位作者 林哲敏 杨少雄 邢漫萍 顾丽红 林大捷 曹宗喜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9-182,共4页
为了解鸭坦布苏病毒(DTMUV)的致病性,试验以1×10~4 EID_(50) DTMUV剂量肌肉注射5日龄樱桃谷雏鸭,采用生化指标检测试剂盒对血清样品进行生化指标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排毒情况、组织载毒量和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为了解鸭坦布苏病毒(DTMUV)的致病性,试验以1×10~4 EID_(50) DTMUV剂量肌肉注射5日龄樱桃谷雏鸭,采用生化指标检测试剂盒对血清样品进行生化指标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排毒情况、组织载毒量和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DTMUV对肝脏、肾脏、心脏和肌肉组织都有严重损伤;DTMUV可以在肝脏、脾脏、肺脏、脑中增殖,并于攻毒后第5天在肝脏和脑中达到高峰,于攻毒后第9天后在肺脏和脾脏中达到高峰,且脑、肝脏、脾脏中病毒含量最高;攻毒后第1天DTMUV就可引起脾脏中γ干扰素(IFNγ)、α干扰素(IFNα)、白细胞介素6(IL-6)、β干扰素(IFNβ)、白细胞介素1β(IL-1β)、Toll样受体7(TLR-7)、白细胞介素2(IL-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型(MHC-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型(MHC-Ⅱ)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在脑中第1,2,3天均引起促炎性细胞因子IL-6、IL-2的过度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dtmuv) 生化指标 病毒载量 细胞因子 致病性
下载PDF
鸭IFN-β启动子及其NF-κB结合位点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的构建与活性检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蓉蓉 卢琴 +5 位作者 王红琳 张腾飞 温国元 罗青平 汪最 邵华斌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S01期207-209,212,共4页
通过PCR方法,扩增得到鸭I型干扰素β(IFN-β)基因启动子功能区域的DNA片段和其4个重复NF-κB结合位点的DNA片段,亚克隆到含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4.2-basic载体上,构建了包含鸭IFN-β启动子及其NF-κB结合位点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du... 通过PCR方法,扩增得到鸭I型干扰素β(IFN-β)基因启动子功能区域的DNA片段和其4个重复NF-κB结合位点的DNA片段,亚克隆到含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4.2-basic载体上,构建了包含鸭IFN-β启动子及其NF-κB结合位点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duIFN-β-luc和4×NF-κB-luc;分别将构建的两个报告质粒与海肾荧光素酶内参质粒pRL-TK用JetPEITM转染试剂共转染至鸭胚成纤维细胞系DEF,在转染24 h后,用poly(I∶C)刺激转染细胞,结果表明,与未刺激组相比,刺激组的荧光素酶活性均显著增加。为进一步研究鸭天然免疫信号通路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干扰素β 启动子 荧光素酶报告质粒 Poly(I∶C) dtmuv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E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分泌表达及免疫原性与保护性研究
14
作者 王善辉 谢金文 +1 位作者 吕颜枝 李云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580-2586,共7页
鸭坦布苏病毒(DTMUV)为新出现的病毒,主要引起鸭产蛋量急剧下降。本研究通过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利用蜂素信号肽(honeybee melittin signal peptide,Mels)构建分泌表达DTMUV JSXZ株E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将其感染Sf9昆虫细胞,从而分泌表达D... 鸭坦布苏病毒(DTMUV)为新出现的病毒,主要引起鸭产蛋量急剧下降。本研究通过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利用蜂素信号肽(honeybee melittin signal peptide,Mels)构建分泌表达DTMUV JSXZ株E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将其感染Sf9昆虫细胞,从而分泌表达DTMUV E蛋白,并对该表达E蛋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进行了研究。经Western blotting、IFA试验证明E蛋白可以在Sf9昆虫细胞培养上清中分泌表达;通过免疫雏鸭试验、间接ELISA结果证明E蛋白可以诱导产生高水平的IgG血清抗体;MTT试验结果显示E蛋白能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0.3mL组免疫保护率为80%,0.6mL组和0.8mL组保护率均为100%,而PBS对照组雏鸭均表现为典型的DTMUV感染症状,其中3只死亡。上述研究结果为DTMUV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dtmuv) E蛋白 杆状病毒 分泌表达 免疫原性 保护效果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帆帆 曾艳兵 +6 位作者 方绍培 李海琴 康昭风 谭美芳 谭佳 杨群 韦启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89-1497,共9页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引起的一种新发的病毒性传染病,以产蛋鸭产蛋量严重下降和雏鸭或育成鸭出现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自从2010年首次暴发以来,鸭坦布苏病毒给我国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引起的一种新发的病毒性传染病,以产蛋鸭产蛋量严重下降和雏鸭或育成鸭出现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自从2010年首次暴发以来,鸭坦布苏病毒给我国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天然免疫应答以及病毒的诊断与防控等方面对DTMUV进行综述,为今后该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dtmuv) 流行病学 天然免疫应答 诊断与防控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分离鉴定及其囊膜蛋白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阴雅洁 梁瑞英 +8 位作者 崔欢 孟利佳 倪维玲 乔思娜 郭康康 张博 李松励 侯绍华 董世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97-1506,共10页
【目的】了解并掌握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流行特点及病毒生物学特性,为DTMUV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通过细胞及鸡胚接毒试验对河北某鸭场10只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发病鸭进行病毒分离,用RT-PCR、透射电... 【目的】了解并掌握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流行特点及病毒生物学特性,为DTMUV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通过细胞及鸡胚接毒试验对河北某鸭场10只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发病鸭进行病毒分离,用RT-PCR、透射电镜观察、Western blotting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方法鉴定,进行动物回归试验测定病毒毒力并对其进行囊膜蛋白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分离到的病毒可在DF-1细胞上稳定增殖产生典型细胞病变效应(CPE)并致死鸡胚;病毒纯化后经电镜观察可见直径30~60 nm的病毒粒子;RT-PCR结果显示,在约270 bp处可见单一条带,与DTMUV预期大小一致;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60 ku处有特异性条带,与E蛋白大小一致;IFA结果表明,接种病毒的DF-1细胞胞质中可见明亮的特异性荧光,以上结果均表明分离的病毒为DTMUV。将分离到的病毒命名为AX2020株,AX2020株经肌内注射感染北京鸭后感染率高达100%,发病鸭产生神经症状及腹泻等典型临床症状;经序列比对发现AX2020株和GA株(MK907880.1)相似性最高,与SD14毒株(MH748542.1)亲缘关系较远。与商品灭活疫苗毒株HB2010株(MN649262.1)和活疫苗毒株FX2010株(MH414568.1)相比,AX2020株第93、277和487位氨基酸发生了的突变。【结论】成功分离得到1株DTMUV AX2020株,分离毒株对北京鸭具有较强的致病性,AX2020株的囊膜蛋白与国内疫苗毒株相比,已经发生了氨基酸位点的突变,结果为鸭坦布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及后续疫苗相关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dtmuv) 分离鉴定 囊膜蛋白 遗传进化分析
下载PDF
2019-2021年鸭坦布苏病毒广西流行毒株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熊陈勇 尹彦文 +11 位作者 施开创 李军 郑敏 韦显凯 冯淑萍 龙凤 屈素洁 陆文俊 周洪槿 黄海莲 谢守玉 黎宗强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099-3111,共13页
【目的】研究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广西毒株分子遗传特征,以期了解、掌握DTMUV广西毒株流行新特点,为及时调整、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集2019-2021年广西各地的鸭组织病料,采用已建立的实时荧光定... 【目的】研究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广西毒株分子遗传特征,以期了解、掌握DTMUV广西毒株流行新特点,为及时调整、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集2019-2021年广西各地的鸭组织病料,采用已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DTMUV,根据毒株检测年限和来源地选取部分阳性样品进行DTMUV全序列扩增及测序,并进行序列相似性、重要蛋白关键氨基酸位点、系统发育、全序列重组及遗传进化速率分析。【结果】共获得8株DTMUV全序列,基因组全长为10992 bp,为广西毒株。广西毒株之间开放阅读框(ORF)及E、NS5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7.9%~99.8%、97.0%~99.9%和97.8%~99.9%,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1%~99.9%、99.0%~100%和99.3%~99.9%;与国内外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6.4%~99.3%、85.8%~99.5%和87.1%~99.2%,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6.0%~99.8%、94.8%~100%和97.5%~99.9%,且与水禽源TMUV相似性高于其他宿主源。与疫苗株FX2010相比,DTMUV广西毒株E蛋白共有11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其中第43、150、153、326、403、464及487位为广西毒株独特的氨基酸突变。ORF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广西毒株均分布于2.1亚群,而源自广西的GX2011和GX2015株隶属于2.2亚群,表明DTMUV广西流行毒株进化趋势不完全一致;E、NS5基因系统发育趋势与ORF相似。重组分析结果表明,GXBH01-2019、GXZS02-2020、ziYY150901及HB2016株检测有重组信号。E、NS5基因的遗传进化速率估算分别为1.31×10^(-3)和1.30×10^(-3)替换/(位点·年),表明二者进化较为同步。【结论】当前DTMUV广西流行毒株表现为与主要流行毒株亲缘性较近,E蛋白发生特有氨基酸突变,进化趋势不一致,存在重组现象等分子特征,结果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dtmuv) 开放阅读框(ORF) E基因 NS5基因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囊膜糖蛋白结构域3(ED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中和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淼 吕炫 +13 位作者 张冲 阚莹 王若洁 于胜祖 卢奇 祝萌 方天 刘丹 朱英奇 曹守林 王蓓 殷冬冬 王晴 王桂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31-938,共8页
目的以纯化的重组鸭坦布苏病毒(DTMUV)囊膜糖蛋白结构域3(ED3)蛋白作为免疫原,制备ED3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中和活性。方法利用反转录PCR扩增DTMUV AH-F10株ED3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ED3并转化至表达菌株Rosetta,诱导表达后... 目的以纯化的重组鸭坦布苏病毒(DTMUV)囊膜糖蛋白结构域3(ED3)蛋白作为免疫原,制备ED3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中和活性。方法利用反转录PCR扩增DTMUV AH-F10株ED3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ED3并转化至表达菌株Rosetta,诱导表达后利用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以纯化的目的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后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细胞融合,采取有限稀释法筛选杂交瘤细胞并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利用Western blot法、间接免疫荧光法、ELISA及分型试剂盒对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并通过病毒中和试验检测抗体中和效价。结果成功表达DTMUV ED3蛋白,并制备3株ED3蛋白的鼠源单克隆抗体B9D10C7、B9D7B8G10、B9D7B8F11,其亚型分别为IgG1、IgG2a、IgG2b,腹水间接ELISA检测抗体效价均达到1∶51200,且能够识别DTMUV的E蛋白,具有一定的中和活性。结论获得3株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DTMUV ED3的单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dtmuv) 囊膜糖蛋白结构域3(ED3)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抗鸭坦布苏病毒非结构蛋白1(NS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5
19
作者 顾香雪 周祺 +3 位作者 曹昳 夏宇航 张冲 王桂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5-459,共5页
目的应用制备纯化的鸭坦布苏病毒(DTMUV)非结构蛋白1(NS1),制备其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抗体的特异性。方法将纯化的NS1蛋白免疫BALB/c小鼠,聚乙二醇(PEG)处理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ELISA筛选和亚克隆得2株NS1单克隆抗体细胞株,... 目的应用制备纯化的鸭坦布苏病毒(DTMUV)非结构蛋白1(NS1),制备其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抗体的特异性。方法将纯化的NS1蛋白免疫BALB/c小鼠,聚乙二醇(PEG)处理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ELISA筛选和亚克隆得2株NS1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命名为NS1B、NS1E。利用ELISA测定NS1 mAb效价,Western blot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鉴定NS1 mAb特异性,试剂盒测定NS1mAb亚类。最后,用NS1 mAb对感染DTMUV后6、12、24、36 h的BHK-21细胞进行IFA检测,观察NS1蛋白的表达。结果NS1 mAb的亚型为IgG1,效价达到1∶1.28×10^(4);表明制备的NS1 mAb能识别天然NS1蛋白;DTMUV感染BHK-21细胞12 h后NS1蛋白开始表达。结论获得2株具有反应性、特异性且效价高的NS1 mAb,可用于DTMUV感染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dtmuv) 非结构蛋白1(NS1) 单克隆抗体(mAb)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允真 孙敏华 廖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1期182-190,共9页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病自2010年开始在我国流行,该病能引起蛋鸭产蛋率骤降、肉鸭发育迟缓甚至死亡,给我国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自该病暴发以来,DTMUV迅速蔓延至我国大部分鸭养殖地区以及临近的东南亚地区。D...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病自2010年开始在我国流行,该病能引起蛋鸭产蛋率骤降、肉鸭发育迟缓甚至死亡,给我国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自该病暴发以来,DTMUV迅速蔓延至我国大部分鸭养殖地区以及临近的东南亚地区。DTMUV宿主范围广泛,除了感染鸭、鹅等水禽和鸡、麻雀等其他禽类外,也可以感染哺乳动物,具有潜在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近年来研究人员在DTMUV相关的流行病学、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疫苗研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综述了DTMUV病原学、流行特点、病毒感染引起的天然免疫反应以及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DTMUV的深入研究及该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dtmuv) 病原学 流行特点 天然免疫反应 疫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