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达“中国定理”源流考
1
作者 石路遥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7-319,共13页
本文考察了周达赴日前的数学背景和学术活动,分析了周达定理的问题来源及周达对推广形式的证明。详细梳理了此论题在日本、欧洲和中国的流传过程及其引发的学术讨论。文章通过对既有学术观点进行考辨和分析,肯定了周达的贡献,呈现了晚... 本文考察了周达赴日前的数学背景和学术活动,分析了周达定理的问题来源及周达对推广形式的证明。详细梳理了此论题在日本、欧洲和中国的流传过程及其引发的学术讨论。文章通过对既有学术观点进行考辨和分析,肯定了周达的贡献,呈现了晚清中国学者将中国学术研究融入世界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学 中国定理 数学交流
下载PDF
概称语“达人”词源考及英译研究
2
作者 张凌 《语言与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文本基于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使用历时研究法,考证了“达人”一词从先秦到当今的词义沿革。发现流行语“达人”一词并非大众认识的外来语,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本土语汇。“达人”既可以用作名词,属于定中结构,也可以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 文本基于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使用历时研究法,考证了“达人”一词从先秦到当今的词义沿革。发现流行语“达人”一词并非大众认识的外来语,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本土语汇。“达人”既可以用作名词,属于定中结构,也可以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所指内容历经嬗变,可表达丰富多样的语义,是典型的概称语。“达人”一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据其所指语义,可以翻译为不同的英语表达式,在语境转换中体现其概称性。研究结果一方面有利于增强语言教师教育教学中的考证意识,避免人云亦云,提高师生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验证了人类语言文字的概称属性,激励学界同仁观察语言现象,提出新的语言观,构建新的语言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称 考证 语言观 语言教育
下载PDF
“达”字“针”义的文字学解释——从一个实例看古文字字形对于词义训诂研究的特殊重要性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平安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2-65,共4页
《左传·成公十年》有"攻之不可,达之不及"一句,杜预把"达"解释为"针"。后世大型训诂资料集未予收录,字典辞书不设这一义项。通过系统梳理达的古文字字形,参考达的直接引申义,证明达确实有"针&q... 《左传·成公十年》有"攻之不可,达之不及"一句,杜预把"达"解释为"针"。后世大型训诂资料集未予收录,字典辞书不设这一义项。通过系统梳理达的古文字字形,参考达的直接引申义,证明达确实有"针"义,而且是它的本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下载PDF
“诗无达诂”的批评方法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光波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1-74,共4页
“诗无达诂”说虽产生于西汉,但与先秦哲学思维方式、先秦人对诗的引用解释和汉初今文经学的学术方法有关,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同时和诗歌之中意、象、境的复杂性分不开。从古代诗论对此问题的探讨,可见构建中国文学解释学的... “诗无达诂”说虽产生于西汉,但与先秦哲学思维方式、先秦人对诗的引用解释和汉初今文经学的学术方法有关,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同时和诗歌之中意、象、境的复杂性分不开。从古代诗论对此问题的探讨,可见构建中国文学解释学的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诗无 批评方法
下载PDF
“信、达、雅”的藏译实践--关于藏译名著《水浒全传》中的人物绰号翻译
5
作者 落桑旺秋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92,共5页
《水浒全传》藏译本是汉藏翻译领域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译著,在汉藏翻译史上有很大的影响。人物绰号作为《水浒全传》原著中颇具特点的元素,在《水浒全传》藏译本中得到了恰如其分的翻译,可以说是严复“信达雅”翻译原则在汉藏翻译工... 《水浒全传》藏译本是汉藏翻译领域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译著,在汉藏翻译史上有很大的影响。人物绰号作为《水浒全传》原著中颇具特点的元素,在《水浒全传》藏译本中得到了恰如其分的翻译,可以说是严复“信达雅”翻译原则在汉藏翻译工作中的一次优秀实践。结合该原则对译本进行解读,有助于汉藏翻译理论的进一步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全传 藏译 绰号
下载PDF
以类相动——《乐道——中国古典音乐哲学论稿》之一 被引量:4
6
作者 陇菲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9,共6页
中国古典乐道,基于中国古典哲学“道、形、器”与“达、类、私”之基本范畴,揭示了“以类相动”、“比类成行”的音乐以其“形”之层面的、“法式”性质的“乐式”同行、同态于万事万物,“中”长宙大宇行运之“节”之行象艺术的本质... 中国古典乐道,基于中国古典哲学“道、形、器”与“达、类、私”之基本范畴,揭示了“以类相动”、“比类成行”的音乐以其“形”之层面的、“法式”性质的“乐式”同行、同态于万事万物,“中”长宙大宇行运之“节”之行象艺术的本质属性。墨子所谓“达而类私”,正是通过特殊的具象之私,上升到一般的抽象之达;正是通过一般的抽象之达,类归特殊的具象之私;正是通过特殊的具象之器,上升到一般的抽象之道;正是通过一般的抽象之道,形范特殊的具象之器。在这里,达是以类私的面目显现的,私是以达同的属类显现的;共相是以殊相的面目显现的,殊相是以共相的例案显现的;形而上之道是以形而下之器的面目显现的,形而下之器是以形而上之道的象征显现的。而在此种种界面之中,“形”乃是其“法式”性质的中介。就音乐艺术而言,形而上的乐道是以形而下的乐象之行态显现的,形而下的乐象是以形而上的乐道之象征显现的。而在此界面之中,形之层面的“乐式”,乃是“道”、“器”之间“法式”性质的中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类相动 比类成行 乐道 音乐哲学 中国古典音乐哲学 乐式 行象 中节 道、形、器 、类、私
下载PDF
从丝绸之路语言接触的角度看先秦部分医学词语的来源——以“扁鹊”、“痹”、“达”等词语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叶晓锋 陈永霖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8-85,共8页
通过与西域医学词语的语言学比较,作者认为“扁鹊”与印度-伊朗语的bhishag“医生”对应。而中医“风”病概念最早出现是用“痹”来表示,见于《荀子》,与印度-伊朗语中的vat-“风”对应。“达”在《左传》中可以表示“针”,与印度... 通过与西域医学词语的语言学比较,作者认为“扁鹊”与印度-伊朗语的bhishag“医生”对应。而中医“风”病概念最早出现是用“痹”来表示,见于《荀子》,与印度-伊朗语中的vat-“风”对应。“达”在《左传》中可以表示“针”,与印度雅利安语的dar、dal“针”对应。根据比较,可以看出上古时期中国医学曾受到以印度医学为代表的西域医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鹊 风病 丝绸之路 语言接触
原文传递
试说战国齐、楚两系文字中的“达”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刚 李瑶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125,共4页
战国"齐"、"楚"两系文字中的"达"与西周金文中的"达"在形体上存在着一些差异,二者应是异体关系。"齐"、"楚"两系文字中的"达"右下部所从为"舌"字,&qu... 战国"齐"、"楚"两系文字中的"达"与西周金文中的"达"在形体上存在着一些差异,二者应是异体关系。"齐"、"楚"两系文字中的"达"右下部所从为"舌"字,"舌"在该形体中具有表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文字 舌声
原文传递
回族“经堂语”的特殊语言现象(一)——“上”和“打”
9
作者 敏春芳 丁桃源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119,共8页
经堂语是一种宗教场所的特殊用语。指的是明清时期,经师们用当时的汉语("蒙式汉语")翻译阿拉伯语或波斯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汉语变体。其面貌特征、性质、形成过程与历史上的"汉儿言语",今天的临夏话、西宁话等西北... 经堂语是一种宗教场所的特殊用语。指的是明清时期,经师们用当时的汉语("蒙式汉语")翻译阿拉伯语或波斯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汉语变体。其面貌特征、性质、形成过程与历史上的"汉儿言语",今天的临夏话、西宁话等西北民族地区接触方言十分相近。我们的研究初步表明:经堂语的译文风格与元、明时期直译体译文风格接近,存在元白话里的"格"标记成分:如方位名词"上"是"位格""宾格"等标记形式,介词"打(达)"是离格标记形式等现象,属于蒙古语等语言的"格"范畴。我们认为这是蒙古语在经堂语里的干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堂语 “格”范畴 蒙式汉语 “上” “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