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ogeochemical and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elated to heavy metal attenuation in a stream polluted by acid mine drainage:A case study in Dabaoshan Mine,China 被引量:9
1
作者 Huarong Zhao Beicheng Xia +1 位作者 Jianqiao Qin Jiaying Zh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6期979-989,共11页
Dabaoshan Mine,the largest mine in south China,has been developed since the 1970s.Acid mine drainage (AMD) discharged from the mine has caused sever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human health problems.In this article... Dabaoshan Mine,the largest mine in south China,has been developed since the 1970s.Acid mine drainage (AMD) discharged from the mine has caused sever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human health problems.In this article,chemical characteristics,mineralogy of ocher precipitations and heavy metal attenuation in the AMD are discussed based on physicochemical analysis,mineral analysis,sequential extraction experiments and hydrogeochemistry.The AM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determined from the initial water composition,water-rock interactions and dissolved sulfide minerals in the mine tailings.The waters,affected and unaffected by AMD,were Ca-SO4 and Ca-HCO3 types,respectively.The affected water had a low pH,high SO42 and high heavy metal content and oxidation as determined by the Fe^2+ /Fe^3+ couple.Heavy metal and SO4^2- contents of Hengshi River water decreased,while pH increased,downstream.Schwertmannite was the major mineral at the waste dump,while goethite and quartz were dominant at the tailings dam and streambed.Schwertmannite was transformed into goethite at the tailings dam and streambed.The sulfate ions of the secondary minerals changed from bidentate-to monodentate-complexes downstream.Fe-Mn oxide phases of Zn,Cd and Pb in sediments increased downstream.However,organic matter complexes of Cu in sediments increased further away from the tailings.Fe^3+ mineral precipitates and transformations controlled the AMD water chemi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id mine drainage dabaoshan Mine heavy metal attenuation hydrogeochemical PHREEQC
原文传递
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population integration and cultural interaction during the Eastern Zhou Period in central-south, Inner Mongolia: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of human bones from the Dabaoshan cemetery, Helingee 被引量:1
2
作者 ZHANG XinYu ZHANG Xu +2 位作者 SUO MingJie WEI Dong HU YaoW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Central-south Inner Mongolia, China, is highly sensitive to the cultural interactions between sedentary agriculturalists and nomadic pastoralists during the Eastern Zhou Period(770–256 BC). The previous pattern of mu... Central-south Inner Mongolia, China, is highly sensitive to the cultural interactions between sedentary agriculturalists and nomadic pastoralists during the Eastern Zhou Period(770–256 BC). The previous pattern of multiple cultures and diverse ethnic groups has been transformed to the increasingly dominated cultural system of Central Plain since the middle and late Warring States Period, when the states of Zhao and Qin have conquered the most parts of central-south Inner Mongolia.However, the variation of subsistence strategies during this historical process has never been evaluated. Particularly, a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Central Plain cultures, the effect of intensive millet agriculture is still unknown in the process of population integration and culture interaction. Thus, to explore the shift of subsistence pattern,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of bone collagen from Dabaoshan site(410–180 BC) have been performed. The isotopic result indicates a large amount of C_4-based animal protein consumed by Dabaoshan humans. According to the archaeological backgrounds, we propose the Dabaoshan persons intensively relied on the millet agriculture and developed the agro-pastoral economy, which hinted the comprehensive influences from Central plain civilizations in late Warring States Period. Further compared with other published isotopic data in the same region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we suggest the millet agriculture has played the positiv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population integration and culture fusion in central-south Inner Mongolia during the Eastern Zhou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分析 文化系统 相互作用 中央 南方 农业 蒙古 集成
原文传递
论南岭成矿带大宝山斑岩型铜矿的特殊性及其勘查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如意 刘丰毅 +7 位作者 王登红 张熊 秦锦华 李凯旋 蒋金昌 刘武生 李挺杰 林雁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6-733,共18页
广东省大宝山矿床是南岭成矿带唯一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床,此次研究在矿区中南部发现了细脉浸染状铜矿的新类型。为确定其是否为斑岩型铜矿的成因类型,本文在梳理南岭成矿带铜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查明了矿区中南部英安斑岩的蚀变... 广东省大宝山矿床是南岭成矿带唯一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床,此次研究在矿区中南部发现了细脉浸染状铜矿的新类型。为确定其是否为斑岩型铜矿的成因类型,本文在梳理南岭成矿带铜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查明了矿区中南部英安斑岩的蚀变和铜矿化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南岭成矿带早侏罗世中酸性斑岩的小岩体较多,叠加多期断裂构造和碳酸盐岩建造,非常有利于铜多金属成矿物质的运移、富集。大宝山英安斑岩发育黑云母化、钾长石化、青磐岩化、绢英岩化、泥化等蚀变类型,铜矿化与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关系密切。大宝山铜矿中的英安斑岩沿逆冲推覆构造侵位并呈岩墙状产出,冷却过程中受区域构造应力产生了一组平行裂隙,岩浆房去气作用排出的热液沿裂隙蚀变围岩并充填成矿。大宝山斑岩型铜矿取得的找矿勘查成果表明,“全位成矿,缺位找矿”理念可以有效指导靶区圈定和老矿山外围(深部)找矿勘查,早侏罗世的南岭具有形成较大规模斑岩型铜矿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矿 细脉浸染状 成矿条件 大宝山 南岭成矿带
下载PDF
环境感知对农户亲环境行为意愿的影响——以大宝山尾矿区生态修复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夏燕 江海燕 李世杰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5-506,共12页
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背景下,矿山周边的农户作为环境破坏的受害者和生态修复的主要参与者,其参与意愿的高低关系到政府环境治理政策能否发挥良好作用。以大宝山尾矿区为例,构建包括价值感知、政策感知和禀赋感知对... 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背景下,矿山周边的农户作为环境破坏的受害者和生态修复的主要参与者,其参与意愿的高低关系到政府环境治理政策能否发挥良好作用。以大宝山尾矿区为例,构建包括价值感知、政策感知和禀赋感知对亲环境行为意愿的影响模型,探讨环境感知对农户亲环境行为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价值感知包括经济和生态2个维度,且均会对农户的亲环境行为意愿产生直接正向影响;禀赋感知包括精力和能力2个维度,且均会对其亲环境行为意愿产生影响;政策感知包括感知政府、感知矿企和邻居朋友态度3个维度,对其亲环境行为意愿不产生直接影响,但可通过价值感知和禀赋感知对其亲环境行为意愿产生间接影响。2)收入的提高、感知矿企的态度以及精力和能力的感知是农户亲环境行为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需将传统手段与新型网络平台结合,加强环境治理多渠道宣传、就业能力培养和邻里示范等,以提升农户亲环境行为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感知 亲环境行为意愿 生态修复 农户 大宝山尾矿区
下载PDF
四川三星堆遗址蛇纹石质玉石器的石料来源
5
作者 肖倩 刘建成 +2 位作者 向芳 王运生 王奖臻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91,共13页
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玉石器,为了确定三星堆遗址中蛇纹石质玉石器的原料来源,在研究成都平原周缘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三星堆遗址蛇纹石质玉石器和大玉料、湔江河道蛇纹岩样品及龙门山构造带的彭州大宝山地区蛇纹岩样品的宏... 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玉石器,为了确定三星堆遗址中蛇纹石质玉石器的原料来源,在研究成都平原周缘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三星堆遗址蛇纹石质玉石器和大玉料、湔江河道蛇纹岩样品及龙门山构造带的彭州大宝山地区蛇纹岩样品的宏观特征、显微特征、矿物及岩石组合特征进行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大玉料和彭州大宝山地区代表性蛇纹岩样品的化学成分测定,并与前人公布的三星堆蛇纹石质玉石器、彭州蛇纹岩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星堆蛇纹石质玉石器、大玉料、湔江河道和大宝山地区蛇纹岩样品在颜色、结构、构造、硬度、主要矿物组分和含量、化学成分特征等方面相同或相近。在综合分析蛇纹岩矿产资源、代表性岩石样品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古代史料,认为三星堆遗址蛇纹石质玉石器的石料应该主要来源于彭州大宝山地区的蛇纹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遗址 玉石器 蛇纹岩 彭州大宝山
下载PDF
粤北大宝山矿区中南部斑岩型铜矿成矿热液特征
6
作者 李挺杰 张熊 +8 位作者 赵如意 秦锦华 蒋金昌 王成辉 刘武生 李凯旋 刘士岩 林雁 梁通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351-367,共17页
粤北大宝山矿床是南岭成矿带独具特色的铜多金属矿床之一,矿区中南部斑岩型铜矿的找矿突破表明南岭成矿带具有斑岩型铜矿的成矿条件。英安斑岩中硫化物石英脉类型有A脉、B脉、D脉、H脉、闪锌矿石英脉(S脉)和含少量硫化物的石英脉(Q脉)... 粤北大宝山矿床是南岭成矿带独具特色的铜多金属矿床之一,矿区中南部斑岩型铜矿的找矿突破表明南岭成矿带具有斑岩型铜矿的成矿条件。英安斑岩中硫化物石英脉类型有A脉、B脉、D脉、H脉、闪锌矿石英脉(S脉)和含少量硫化物的石英脉(Q脉)。为解析大宝山斑岩型铜矿的热液形成过程,开展了流体包裹体、温度测试以及蚀变围岩地球化学组分平衡计算等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脉中发育的流体包裹体以富液相为主,少量为富气相,个别包裹体中含有子晶。包裹体长为3~25μm,宽为2~14μm,长宽比多数为1.0~1.5。斑岩型铜矿成矿初始热液是富含K^(+)、Cu^(2+)、Zn^(2+)、Pb^(2+)、SiO_(4)^(2-)的氧化性流体,其进入容矿空间时为高温(平均371℃)、低盐(平均7.55%NaCl_(eqv))、低密度(平均0.67 g/cm^(3))流体。该流体与矿区辉钼矿成矿流体特征迥异,这表明其与花岗闪长斑岩之间没有成因联系,而与英安斑岩相关。水岩反应是粤北大宝山矿区中南部斑岩型铜矿热液的主要沉淀机制,而辉钼矿的成矿作用受水岩反应和流体混合双重机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矿 流体包裹体 热液特征 矿床成因 沉淀机制 南岭地区 大宝山矿床
下载PDF
矿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遥感监测研究--以广东省大宝山矿区为例
7
作者 徐尚昭 陈斌 +1 位作者 周阳阳 王晨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46-50,共5页
以广东省大宝山矿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区2005—2019年Landsat TM/ETM/OLI多时相遥感数据,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算法和地统计空间分析方法,对研究区2005—2019年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大宝山矿区不同等级... 以广东省大宝山矿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区2005—2019年Landsat TM/ETM/OLI多时相遥感数据,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算法和地统计空间分析方法,对研究区2005—2019年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大宝山矿区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变化时空差异显著,其中2005年总体植被覆盖度最高,中等及以上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为24.84 km^(2),占比为78.13%;2019年中等及以上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达到最小值,仅为20.77 km^(2),占比65.34%。整体来看,中等以下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呈现增加态势,中等及以上植被覆盖度面积逐渐减小,一定程度上表明矿区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多时相 遥感监测 大宝山矿区
下载PDF
云南维西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望香台矿段矿石组合特征及成矿机制
8
作者 付桥林 杜蔺 +6 位作者 勾明明 蔡国盛 黄威虎 曾凡祥 罗勇军 娄经双 巩鑫 《矿产勘查》 2023年第5期718-729,共12页
云南维西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之三江成矿带昌都-兰坪-思茅地块中。矿床由南向北划分为望香台、滑石板、青龙山及二溪沟矿段。望香台矿段位于矿床东南侧,该矿段矿石种类繁多,矿石组合类型由地表向深部分别为孔雀石+蓝铜... 云南维西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之三江成矿带昌都-兰坪-思茅地块中。矿床由南向北划分为望香台、滑石板、青龙山及二溪沟矿段。望香台矿段位于矿床东南侧,该矿段矿石种类繁多,矿石组合类型由地表向深部分别为孔雀石+蓝铜矿+褐铁矿、辉铜矿+石英+褐铁矿、辉铜矿+白云石(铁白云石)组合,埋深深度分别为<100 m、100~200 m、>200 m。依据矿石组合类型及蚀变特征,将矿体划分为氧化矿带型(O型)、混合矿带型(M型)、原生矿带型(S型)。矿体组合样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矿石中伴生有Ag、Pb、Zn、Bi、Au、Cd、In、Re等多种有益组分,且均与Cu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分析认为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望香台矿段为浅成低温热液成矿,其成矿机制为含矿热液沿断裂构造向上运移,随着温度、压力及氧逸度等环境变化,热液中成矿元素在成矿有利部位富集成矿,形成原生矿石,地表及浅部铜矿石经历了较强的氧化作用及次生富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石 矿石组合特征 成矿机制 大宝山望香台矿段 维西 云南
下载PDF
浅谈大宝山英安斑岩中铜多金属矿成矿模式
9
作者 梁通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第11期61-63,共3页
大宝山矿区斑岩型铜矿的成矿热液和成矿物质都起源于英安斑岩,形成于地幔作用下的下地壳重熔,流体中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和钾代钠能力。矿区“先铜后钨”两阶段斑岩成矿的“双推双控双层”成因模式决定了在英安斑岩体内、英安斑岩体内碳酸... 大宝山矿区斑岩型铜矿的成矿热液和成矿物质都起源于英安斑岩,形成于地幔作用下的下地壳重熔,流体中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和钾代钠能力。矿区“先铜后钨”两阶段斑岩成矿的“双推双控双层”成因模式决定了在英安斑岩体内、英安斑岩体内碳酸盐岩捕掳体、逆冲推覆构造、远端湿矽卡岩、远端大理岩、上部英安斑岩、英安斑岩上部围岩和沿断裂延伸的远端等部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的勘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宝山 斑岩型 铜多金属 成矿模式
下载PDF
大宝山矿区污染水体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迁移转化 被引量:100
10
作者 周建民 党志 +2 位作者 蔡美芳 司徒粤 刘丛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0,共6页
对受广东大宝山矿区矿山废水排放污染的横石河水体中的过滤水、悬浮物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分布特征及其迁移转化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该水体的环境污染是以Cu,Zn,Cd和Pb则为主的多金属复合污染,综合污染指数(PI)为2 23~18 11... 对受广东大宝山矿区矿山废水排放污染的横石河水体中的过滤水、悬浮物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分布特征及其迁移转化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该水体的环境污染是以Cu,Zn,Cd和Pb则为主的多金属复合污染,综合污染指数(PI)为2 23~18 11,重金属Cu,Zn,Cd和Pb的溶解态质量浓度分别达13 82,50 83,0 103和2 91mg L;Cu,Zn,Cd和Pb的溶解态、悬浮态及总量沿河流断面呈相似的空间分布规律,而As则略有不同,但都是沿水流方向逐渐降低的;由于受低pH的影响,水体中As主要以细微颗粒物悬浮态为迁移载体,而Cu,Zn,Cd和Pb则以水溶态为主要迁移方式;沉积物中5种重金属元素都以残渣态为主要存在形态,Cd和Pb的可交换态及Cu和Zn的有机态含量很高,说明这4种元素对环境都有一定的潜在威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宝山矿区 水体重金属污染 形态分布 生物有效性 迁移转化
下载PDF
广东大宝山铁多金属矿废水对河流沿岸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被引量:94
11
作者 付善明 周永章 +10 位作者 赵宇鴳 曾锋 高全洲 彭先芝 党志 张澄博 杨小强 杨志军 窦磊 仇荣亮 丁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05-812,共8页
粤北大宝山铁多金属矿开发活动产生的选冶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横石河水中,给横石河流域沿岸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对沿岸土壤剖面重金属总量和形态的分析表明,Pb、Zn、Cd、Cu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以Cd污染最为严重,Pb、Zn也... 粤北大宝山铁多金属矿开发活动产生的选冶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横石河水中,给横石河流域沿岸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对沿岸土壤剖面重金属总量和形态的分析表明,Pb、Zn、Cd、Cu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以Cd污染最为严重,Pb、Zn也达到中度污染至强污染.河流水体和土壤的pH值对金属总量和可交换态离子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土壤中金属总量、金属可交换态含量随着土壤酸度的变化出现相应的变化.在地处下游地势低平污染严重的上坝村,农田表层土Pb、Zn、Cd、Cu的总量分别达到257.762,350.235,5.083和186.901 mg.kg-1,分别超出国家标准的1.03倍、1.75倍、16.9倍和3.7倍,且污染渗透至土壤的深层,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潜在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形态 地累积系数 大宝山矿区
下载PDF
广东大宝山地区重金属污染水田土壤的Cu Pb Zn Cd全量与DTPA浸提态含量的相互关系研究 被引量:60
12
作者 李永涛 刘科学 +5 位作者 张池 Thierry Becquer Cécile Quantin MarcB enedtti Patrick Lavelle 戴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10-1114,共5页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分析了广东大宝山地区酸性金属矿长期污染水稻田的土壤特性,研究了重金属Cu、Pb、Zn、Cd的全量与DTPA浸提态含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除Pb外,Cu、Zn和Cd的全量不同程度超标,而4种重金属的DTPA浸提态含量均较高...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分析了广东大宝山地区酸性金属矿长期污染水稻田的土壤特性,研究了重金属Cu、Pb、Zn、Cd的全量与DTPA浸提态含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除Pb外,Cu、Zn和Cd的全量不同程度超标,而4种重金属的DTPA浸提态含量均较高,Pb和Cu的DTPA浸提率高于Zn和Cd。金属全量及其DTPA浸提量之间极显著相关。土壤酸性和有机质对金属Pb、Zn、Cd的DTPA浸出率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与Cu的浸出率相关不显著。DTPA态金属可以作为测定该类水稻土壤金属有效态含量的简便指标。金属的全量、种类,土壤pH、有机质等属性,以及农业耕作等因素影响金属的DTPA态含量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 水稻土 DTPA 浸提率 大宝山
下载PDF
广东大宝山矿山下游地区稻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46
13
作者 许超 夏北成 +3 位作者 秦建桥 何石媚 李海骞 林小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549-553,共5页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分析了广东大宝山地区稻田土壤的Cd、Zn、Pb和Cu的含量,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和多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对大宝山矿山下游地区稻田土壤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宝山矿山下游地区稻田土壤污染是以Cd和C...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分析了广东大宝山地区稻田土壤的Cd、Zn、Pb和Cu的含量,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和多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对大宝山矿山下游地区稻田土壤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宝山矿山下游地区稻田土壤污染是以Cd和Cu为主的多金属复合污染,稻田土壤Cd、Zn、Pb和Cu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19、244.94、179.93 mg.kg-1和287.91 mg.kg-1,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20.33、2.59、2.84和11.32。Cd、Zn、Pb和Cu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5.07、2.03、2.07和8.98。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d、Zn、Pb和Cu主要来自酸性灌溉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评价 水稻土 大宝山
下载PDF
大宝山尾矿库区及其周边地区地下水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张越男 李忠武 +5 位作者 陈志良 彭晓春 冯浩林 雷国建 丁琮 赵述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7-594,共8页
对大宝山槽对坑尾矿库区及其周边地区地下水18个采样点水体中的重金属(Pb、Cu、Mn、As、Cd)含量进行研究,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域的地下水重金属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地下水的... 对大宝山槽对坑尾矿库区及其周边地区地下水18个采样点水体中的重金属(Pb、Cu、Mn、As、Cd)含量进行研究,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域的地下水重金属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地下水的重金属致癌风险较高,化学致癌物(As、Cd)的健康风险值超出化学非致癌物质(Cu、Pb、Mn)3~5个数量级,致癌重金属As的风险值数量级在10-5的比例约为16.7%;该区域化学非致癌物健康风险平均值排序是Cu>Pb>Mn,其中大部分(比例大于94%)Mn和Pb的非致癌风险值低于最大可接受风险值(5.05×10-5a-1)。该研究区域重金属污染物的优先控制顺序为:Cd>As>Cu>Pb>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宝山尾矿库区 地下水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北江流域横石河-翁江沿岸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30
15
作者 朱爱萍 陈建耀 +3 位作者 江涛 高磊 陈怡东 钟金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6-515,共10页
采集了北江流域翁源县境内受大宝山矿区影响的横石河-翁江沿岸13个土壤剖面共49个土样,分析了河流沿岸土壤中重金属As、Cd、Cr、Cu、Fe、Mn、Ni、Pb和Zn的含量,讨论了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化特征、污染程度以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 采集了北江流域翁源县境内受大宝山矿区影响的横石河-翁江沿岸13个土壤剖面共49个土样,分析了河流沿岸土壤中重金属As、Cd、Cr、Cu、Fe、Mn、Ni、Pb和Zn的含量,讨论了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化特征、污染程度以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横石河沿岸(I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较翁江沿岸(II区)严重,I区As、Cd、Cu、Zn的含量分别为26.6~430,1.99~11.9,31.7~765,63.5~646mg/kg;II区As、Cd、Cu、Zn的含量分别为4.16~51.3,0.830~4.67,3.99~103,17.6~83.7mg/kg;重金属含量差异分析显示,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污染源类型(大宝山矿山开采、农业、交通污染、生活垃圾等)、河水-地下水交互作用以及土壤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微粒组分)有关;As、Cu、Cd是研究区内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尤其以Cd污染最为严重,I区、II区Cd的地累积系数分别为6.13和4.84,属于极度污染和强-极度污染水平;土壤毒性单位评价结果显示,I区土壤(S23除外)剖面毒性单位(∑TU)均大于4,属于中毒性;II区土壤剖面∑TU普遍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江 土壤 重金属污染 地累积系数 毒性单位 大宝山
下载PDF
大宝山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植物累积特征 被引量:43
16
作者 张晗 靳青文 +3 位作者 黄仁龙 林宁 贾珍珍 舒月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149,共9页
对金属矿山选冶活动影响的农田土壤,不同灌溉水源会影响重金属的分布累积特征。根据实际情况将大宝山矿区农田土壤分为污水灌溉区、清水灌溉区、自然修复区和对照区,并进行土壤和植物样品采集,调查研究了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Cd、Pb、Cu... 对金属矿山选冶活动影响的农田土壤,不同灌溉水源会影响重金属的分布累积特征。根据实际情况将大宝山矿区农田土壤分为污水灌溉区、清水灌溉区、自然修复区和对照区,并进行土壤和植物样品采集,调查研究了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Cd、Pb、Cu、Zn、Mn 5种重金属的含量和化学形态分布,以及不同区域植物中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污灌区Cd、Pb、Cu、Zn的含量最高,是自然修复区和清水灌溉区的1.75倍~10.51倍,对照区最低;Mn在各采样点的含量无显著差别。土壤Cd、Cu、Zn、Pb含量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Mn与Cu、Zn、Cd、Pb呈负相关关系;土壤pH与重金属环境有效态关系密切。残渣态是5种重金属的主要存在形态,有机态含量也较高;Cd的环境有效态含量占总量的比例是其他4种重金属的2倍左右。稻米中5种重金属在清水灌溉区的含量均比污水灌溉区低,其中Cu和Zn的含量在两区域均未超标(NY861-2004),而Pb和Cd的含量严重超标。重金属在自然修复区和清水灌溉区呈现较低的土壤污染和人体健康风险,该研究数据可为金属矿区土壤污染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宝山 土壤重金属 形态 植物
下载PDF
大宝山矿周边污染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评估 被引量:16
17
作者 黄穗虹 田甜 +3 位作者 邹晓锦 周小勇 PALANINAICKER Senthilkumar 仇荣亮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5-129,136,共6页
分析了6种单一提取剂HCl、DTPA、CaCl2、NH4NO3、MgCl2、去离子水对大宝山矿周边上坝村受污染菜地(生菜、芥菜、蕹菜)土壤中Pb、Zn、Cu和Cd生物可利用性的指示能力。结果表明:3种菜地的HCl、DTPA提取态的Pb,CaCl2、NH4NO3和MgCl2提取态... 分析了6种单一提取剂HCl、DTPA、CaCl2、NH4NO3、MgCl2、去离子水对大宝山矿周边上坝村受污染菜地(生菜、芥菜、蕹菜)土壤中Pb、Zn、Cu和Cd生物可利用性的指示能力。结果表明:3种菜地的HCl、DTPA提取态的Pb,CaCl2、NH4NO3和MgCl2提取态的Zn,CaCl2提取态的Cd可以比较好地反映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而3种蔬菜中的Cu与土壤6种提取态的Cu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样品中铁锰氧化物对Pb、Zn、Cu和Cd的固定作用直接影响该4种重金属的析出,并且Cu、Cd和Pb所受的影响要强于Zn。结果还表明,与地上部分相比蔬菜地下部分的重金属含量能更准确地反映重金属从土壤向植物中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生物有效性 提取剂 大宝山
下载PDF
大宝山矿山下游地区稻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 被引量:25
18
作者 许超 夏北成 +3 位作者 何石媚 秦建桥 李海骞 林小方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2-127,共6页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研究了广东大宝山矿山下游地区稻田土壤重金属Cd、Zn、Pb、Cu的总量及有效态含量。结果表明,该地区稻田土壤污染是Cd和Cu为主的多金属复合污染,稻田土壤Cd、Zn、Pb和Cu总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19、244.94、179.93和...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研究了广东大宝山矿山下游地区稻田土壤重金属Cd、Zn、Pb、Cu的总量及有效态含量。结果表明,该地区稻田土壤污染是Cd和Cu为主的多金属复合污染,稻田土壤Cd、Zn、Pb和Cu总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19、244.94、179.93和287.91 mg.kg-1。4种重金属的有效性系数均较高,Pb有效性系数最高,Zn的有效性系数最低。Cd、Zn、Pb、Cu总量与其有效态含量之间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pH值对Cd、Zn、Pb、Cu的总量及有效态含量影响不大,相关性不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与Zn和Cu总量和有效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污染 有效性 大宝山矿区
下载PDF
华南地区含硫化物金属矿山生态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迁移模型--重点对粤北大宝山铁铜多金属矿山的观察 被引量:31
19
作者 周永章 付善明 +8 位作者 张澄博 杨志军 杨小强 党志 陈炳辉 李文 赵宇端 龙云凤 赵宇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48-255,共8页
粤北大宝山是华南金属成矿带的大型铁铜、铅、锌、钼等多金属综合性矿床,富含硫化物,位于北江支流横石河的上游分水岭,流域封闭性很好。矿山开发引起横石河下游的上坝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癌症"村,部分村民出现"痛痛病"... 粤北大宝山是华南金属成矿带的大型铁铜、铅、锌、钼等多金属综合性矿床,富含硫化物,位于北江支流横石河的上游分水岭,流域封闭性很好。矿山开发引起横石河下游的上坝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癌症"村,部分村民出现"痛痛病"疑似症状。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对下游引发的严重污染,该矿山成为研究湿热地区含硫化物金属矿山重金属元素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迁移的理想场所。以Zn为例,该矿山重金属元素从矿体中向生物体迁移过程经过尾砂/水反应界面、水/沉积物反应界面、土壤/间隙水溶液界面和土壤/植物界面4个重要的反应界面。其中,尾砂/水反应界面控制重金属从源头尾砂中的释放;水/沉积物反应界面控制重金属在水体中与河流沉积物的沉淀与释放的平衡;土壤/间隙水溶液界面控制土壤生物有效性;土壤/植物界面控制生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利用。4个界面的介质间相互作用较好地刻画大宝山矿山因为开采,重金属元素从内生环境中曝露出来,然后在表生环境中释放、迁移、转化、归宿的迁移模式。上述认识对矿山重金属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改变重金属迁移反应界面的条件,可以阻断矿山元素的迁移,达到污染治理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污染 重金属 环境地球化学 迁移模型 矿山生态环境系统 大宝山铁铜多金属矿山
下载PDF
广东大宝山矿区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被引量:26
20
作者 陈三雄 陈家栋 +3 位作者 谢莉 廖建文 张金池 杨群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6-220,共5页
对大宝山矿区自然定居和人工种植的13种优势植物根际土壤污染状况及其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宝山矿区土壤受重金属Cd、Pb、Zn、Cu污染,其中以Cd、Cu的污染最为严重。在调查的13种优势植物中,铺地黍地上部分的Pb含量达... 对大宝山矿区自然定居和人工种植的13种优势植物根际土壤污染状况及其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宝山矿区土壤受重金属Cd、Pb、Zn、Cu污染,其中以Cd、Cu的污染最为严重。在调查的13种优势植物中,铺地黍地上部分的Pb含量达到1 214.00mg/kg,泡桐叶中Cu含量达到1 024.80mg/kg,超过了Pb和Cu超富集植物含量的临界值(1 000mg/kg);其运转系数分别为1.77,13.74,都大于1.0,符合超富集植物的标准,表明铺地黍可能是Pb的超富集植物,泡桐可能是Cu的超富集植物。除铺地黍、泡桐外,其他11种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吸收能力没有达到超富集植物的标准,但它们能在此区域定居,表现出对重金属有较强的耐性,其中象草、纤毛鸭嘴草、芒萁、五节芒、马尾松对重金属复合污染胁迫的耐性较强,可作为大宝山矿植被重建的先锋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 优势植物 富集特征 大宝山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