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西大别山区水土流失特征及其综合防治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史志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42,共4页
皖西大别山区是我国典型的集山区、库区、多省交界区、水土流失严重区、贫困区于一体的革命老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严重的水土流失给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危害。提出了要抓住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和集中连片贫... 皖西大别山区是我国典型的集山区、库区、多省交界区、水土流失严重区、贫困区于一体的革命老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严重的水土流失给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危害。提出了要抓住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扶持开发工作的机遇,编制高水准的皖西大别山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规划,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整合资金,加快大别山区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同时,要依法防治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积极开展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防治技术研究,提高水土保持科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大别山区 水土流失特征 综合防治
下载PDF
皖西大别山区近55年来最高最低气温突变和概率分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远平 包训成 《皖西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1-15,46,共6页
六安市位于大别山脉北麓,其境内植被覆盖率高,人口稀疏,气温变化受城市化影响很小。利用六安市(皖西)6个气象站1958~2012年逐日平均、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析气温变化的趋势、突变特征,以及夏季最高气温、冬季最低气温的概率分... 六安市位于大别山脉北麓,其境内植被覆盖率高,人口稀疏,气温变化受城市化影响很小。利用六安市(皖西)6个气象站1958~2012年逐日平均、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析气温变化的趋势、突变特征,以及夏季最高气温、冬季最低气温的概率分布与变化。结果表明,年均最低气温对年均温升高的贡献大于年均最高气温,并导致年均日较差呈减小趋势。年均气温、年均最高气温除夏季外,其余各季为升温趋势。四季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趋势中,冬季升温幅度最大。夏季日较差的减小趋势在各季中最突出。年均气温、年均最高、最低气温20世纪60~80年代为相对冷期,90年代以来持续升温。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暖突变早于其他季节,年均温、年均最高气温的增暖突变发生在1997年,年均最低气温先于两者在1988年发生暖突变。夏季最高气温、冬季最低气温发生突变前后,概率分布均发生明显变化。冬季极端气温(事件)的敏感率比夏季大,夏季最高气温超过33.5℃,冬季最低气温低于0℃的概率受标准差的影响大于均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突变 概率 皖西大别山区
下载PDF
皖西大别山区野生食果资源及其开发应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闵运江 郉世海 陈科 《中国林副特产》 2007年第1期50-56,共7页
首次报道了该地区有野生食果资源植物46科、96属、201种(含1亚种、17变种、1变型),并对每种野果分布、数量、食用方法及其综合利用价值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提供借鉴。
关键词 野果 资源调查 皖西大别山区
下载PDF
皖西大别山区人地关系综合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秉根 薛洪武 +5 位作者 王胜长 吴莉淳 贾宏俊 万荣荣 柯良农 张小梦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3期257-260,共4页
为了协调皖西大别山区人地关系,在建立区内人地关系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区内人地关系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值为59.7.根据评价因子的匹配系数(Cc),发现区域开发中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较好,但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比较... 为了协调皖西大别山区人地关系,在建立区内人地关系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区内人地关系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值为59.7.根据评价因子的匹配系数(Cc),发现区域开发中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较好,但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比较突出,对此提出稳定和持续发展区内人地关系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区 人地关系 匹配系数 综合评价 安徽
下载PDF
皖西丘陵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文海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999年第4期20-23,共4页
皖西丘陵山区是安徽省老、边、穷地区 ,农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该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的分析 ,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以期能对皖西丘陵山区农业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皖西 丘陵山区 农业 可持续发展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