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Ar Dating on the Metallogenesis of the Dongchuang Gold Deposit in the Xiaoqinling Area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强之 陈衍景 +4 位作者 钟增球 李文良 李绍如 郭晓东 金宝义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88-493,共6页
The Dongchuang gold deposit in the Xiaoqinling area is an orogenic-type lodegold deposit. It is one of the few superlarge (>100 t Au) deposits in China. Although it has beenargued that it was formed in the Mesozoic... The Dongchuang gold deposit in the Xiaoqinling area is an orogenic-type lodegold deposit. It is one of the few superlarge (>100 t Au) deposits in China. Although it has beenargued that it was formed in the Mesozoic, related isotopic age data have not been reported inprevious studies. Based on detailed geological study, the authors have carried out isotopic datingon various metallogenic generations. The ore-forming process of the Dongchuang gold deposit consistsof four stages: coarse-grained pyrite-bearing quartz veins (stage I), fine-grained pyrite-quartzveinlets (stage II), multi-sulfides (stage III) and carbonate-quartz veinlets (stage IV). Ar-Ardating on mineral separates of stages I, II and III yields plateau ages of 142.9 +- 2.9 Ma, 132.2 +-2.6 Ma and 128.3 +- 6.2 Ma, respectively. Sericite separates from stage II assemblage also yield anAr-Ar isochron age of 132.6 +- 2.7 Ma, similar to the Ar-Ar plateau ag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the Dongchuang gold deposit was mainly formed during 143-128 Ma, coinciding with the authors'geological observations and previous hypothesis. This ore formation is coeval with theregional-tectonic transition from collisional compression to extension, strongly showing that thedecompression-geothermal increase regime during compression-to-extension transition is the mostconducive geodynamic environment to orogenic-type gold miner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gchuang gold deposit xiaoqinling area Ar-Ar plateau age decompression-geothermal increase transition from compression to extension
下载PDF
Mechanism of inversion metallogeny of quartz vein type gold deposits in the Xiaoqinling region 被引量:2
2
作者 Liangwei Xue Quanzeng Shi +2 位作者 Xiangdong Yu Yadong Zheng Jinjiang Zh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8年第10期848-850,共3页
There are a lot of important gold_bearing quartz veins in the Xiaoqinling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The quartz veins are strictly controlled by shear zones. Stress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metallizing process of th... There are a lot of important gold_bearing quartz veins in the Xiaoqinling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The quartz veins are strictly controlled by shear zones. Stress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metallizing process of the Xiaoqinling gold deposits of quartz vein typ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At the first stage, the shear zones were formed in an extens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temperature was higher and the buried depth was greater; at the second stage, the brittle thrusts were superimposed in ductile shear zones after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turned from the extension to compression. The ore_bearing fluids were concentrated in these weak positions, and the gold deposits of quartz vein type were develo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INVERSION shear zone quartz VEIN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xiaoqinling gold deposits.
全文增补中
^(40)Ar-^(39)Ar dating and geological implication of auriferous altered rocks from the middle-deep section of Q875 gold-quartz vein in Xiaoqinling area, Henan,China 被引量:38
3
作者 WANG Yitian, MAO Jingwen, LU Xinxiang & YE Anwang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ciences,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53, China Lingbao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2年第20期1750-1755,共6页
The 40Ar-39Ar age method is employed in this work to analyze the auriferous altered rocks from the middle-deep section of the Q875 gold-quartz vein in the Xiao-qinling area,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gold dep... The 40Ar-39Ar age method is employed in this work to analyze the auriferous altered rocks from the middle-deep section of the Q875 gold-quartz vein in the Xiao-qinling area,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gold deposition of the Q875 occurred in ca. 128-126 Ma. As a typical gold-bearing quartz vein in this gold-rich area, the ag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Q875 also constrain on the metallogenic time of the lode gold deposits developed in the same geological settings. This geochronological study supplies new evidence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timing of gold mineralization, the genesis of gold deposits and the geodynamic settings in Xiaoqinling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 DATING auriferous altered rock Q875 gold-quartz vein lode GOLD deposit METALLOGENIC time xiaoqinling.
原文传递
豫西小秦岭地区大湖金(钼)矿床Re–Os和Ar–Ar同位素定年:对成矿期次的限定
4
作者 谢亘 喻光明 +4 位作者 施光海 杨国强 王玉往 王建 石连武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1-1421,共11页
【研究目的】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东秦岭钼矿带是全球第二大钼矿带,其北缘蕴含有著名的小秦岭造山型金矿田。近年来通过地质调查工程的实施,在小秦岭大湖金(钼)矿区深部发现具有工业意义的钼矿化,并已开始开采钼矿,限定其成矿期次,有... 【研究目的】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东秦岭钼矿带是全球第二大钼矿带,其北缘蕴含有著名的小秦岭造山型金矿田。近年来通过地质调查工程的实施,在小秦岭大湖金(钼)矿区深部发现具有工业意义的钼矿化,并已开始开采钼矿,限定其成矿期次,有助于研究金钼成矿规律。【研究方法】本文基于小秦岭地区危机矿山深部找矿工作,研究了金钼深部成矿模式,分析了辉钼矿Re–Os和钾长石^(40)Ar/^(39)Ar同位素定年在划分成矿期次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来自S35矿脉的6件辉钼矿样品Re–Os模式年龄介于(192.3±2.9)~(223.4±3.2)Ma,等时线年龄为(214.9±5.2)Ma(MSWD=0.77),来自F5矿脉中钾长石晶体^(40)Ar/^(39)Ar坪年龄为(95.22±1.16)Ma,其等时线年龄为(95.10±4.57)Ma。【结论】辉钼矿年龄代表了印支期钼矿化事件,钾长石年龄反映存在燕山中期新的构造-岩浆-热事件,这期热事件对于金钼矿床的成矿活动可能有积极意义,叠加改造了印支期的钼矿化事件。结合手标本和BSE图像分析结果,认为大湖金(钼)矿区与金钼矿化相关的热事件应不低于两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矿化 Re–Os同位素年龄 ^(40)Ar ^(39)Ar同位素年龄 印支期 燕山期 矿产勘查工程 大湖金(钼)矿床 小秦岭 豫西
下载PDF
小秦岭义寺山金矿S402矿脉找矿前景分析
5
作者 王彦龙 李岩松 +2 位作者 廉江波 南瑞丽 程龙龙 《中国锰业》 2024年第3期79-83,89,共6页
义寺山金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最东端,属典型的糜棱岩型金矿床。对矿床地质特征、主矿脉地质特征、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对矿体趋势进行了预测,认为矿脉深部及走向上仍有一定找矿前景,指出了有利的成矿区域:... 义寺山金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最东端,属典型的糜棱岩型金矿床。对矿床地质特征、主矿脉地质特征、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对矿体趋势进行了预测,认为矿脉深部及走向上仍有一定找矿前景,指出了有利的成矿区域:第0勘探线-100~-50 m标高、第4勘探线-100~100 m标高、第8勘探线-100~200 m标高、第12勘探线-100~550 m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秦岭 义寺山 金矿 找矿前景 趋势预测
下载PDF
小秦岭地区樊岔金矿基性岩脉年代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6
作者 郭晓 李重阳 +3 位作者 王红军 祖宗虎 李满军 裴海洋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4年第3期334-343,共10页
小秦岭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秦岭造山带的北部,是区域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的典型区域。该区自太古代以来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岩浆-构造演化过程,形成了多种基性岩脉。这些基性岩脉在时间上及空间上与区内花岗岩体及金矿脉表... 小秦岭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秦岭造山带的北部,是区域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的典型区域。该区自太古代以来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岩浆-构造演化过程,形成了多种基性岩脉。这些基性岩脉在时间上及空间上与区内花岗岩体及金矿脉表现出一定的穿插或伴生关系,这对于探讨区域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对小秦岭东部樊岔金矿区内的基性岩脉开展了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基性岩脉的锆石分为岩浆锆石与继承锆石两类,其中继承锆石的同位素年龄为2430 Ma—2029 Ma,与区内基底太华群的形成年代近于一致,指示其形成过程中捕获了部分太古代太华群的锆石;岩浆锆石同位素年龄集中在1866 Ma—1803 Ma,属中元古代,与区内广泛发育的熊耳群火山岩及部分花岗岩(桂家峪岩体、小河岩体)形成时代近于一致,是中元古代时期华北克拉通发生拉张、裂解等构造背景下的产物;区内发育的基性岩脉集中于元古代时期,而区内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在中生代,因此,在时间上基性岩脉与区内中生代成矿事件的成因联系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岔金矿 基性岩脉 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 河南小秦岭
下载PDF
构造叠加晕法在陕西小秦岭陈耳金矿床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以Q507号金矿脉为例
7
作者 文月贵 张欢欢 +4 位作者 郭宣讲 赵雷刚 郭龙 杨莉 崔国帅 《矿产勘查》 2024年第7期1224-1237,共14页
陈耳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块南缘,是陕西小秦岭金矿田最具代表性的石英脉型金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于太古宇太华群区域变质片麻岩中,矿床目前已探明金资源量累计达20 t以上,其中Q507号金矿脉是矿山主要开采的矿脉。本文在研究矿床地球化学... 陈耳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块南缘,是陕西小秦岭金矿田最具代表性的石英脉型金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于太古宇太华群区域变质片麻岩中,矿床目前已探明金资源量累计达20 t以上,其中Q507号金矿脉是矿山主要开采的矿脉。本文在研究矿床地球化学背景的基础上,对Q507号金矿脉开展了构造叠加晕研究,结果表明矿床存在明显的原生晕轴向分带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已有的构造叠加晕法找矿预测标志在深部圈定两处找矿靶区,经工程验证揭露到了工业矿体,初步证明“构造叠加晕法”在深部盲陈耳金矿床矿体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秦岭金矿 构造叠加晕 找矿预测 陈耳金矿
下载PDF
小秦岭金(钼)矿床辉钼矿铼-锇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0
8
作者 李厚民 叶会寿 +4 位作者 毛景文 王登红 陈毓川 屈文俊 杜安道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7-424,共8页
最近在河南灵宝小秦岭地区大湖金矿及其附近的泉家峪含金石英脉中发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钼矿化。为了研究小秦岭金矿集中区钼矿的成矿时代,笔者选取大湖金(钼)矿床及泉家峪石英脉型金钼矿体中的辉钼矿进行了Re-Os法同位素定年,在大湖钼... 最近在河南灵宝小秦岭地区大湖金矿及其附近的泉家峪含金石英脉中发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钼矿化。为了研究小秦岭金矿集中区钼矿的成矿时代,笔者选取大湖金(钼)矿床及泉家峪石英脉型金钼矿体中的辉钼矿进行了Re-Os法同位素定年,在大湖钼金矿石中获得3个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分别为(223.0±2.8)Ma、(223.7±2.6)Ma和(232.9±2.7)Ma;泉家峪钼金矿石中2个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分别为(129.1±1.6)Ma和(130.8±1.5)Ma。这些年龄数据表明,该区的成矿作用不仅发生于燕山期,而且还发生在印支期。与金堆城、黄龙铺等典型钼矿床不同,大湖和泉家峪矿床中辉钼矿含铼很低,可能表明它们的成矿物质来自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RE-OS同位素定年 辉钼矿 金矿床 大湖 泉家峪 小秦岭
下载PDF
小秦岭大湖金钼矿床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印支期成矿事件 被引量:90
9
作者 李诺 孙亚莉 +2 位作者 李晶 薛良伟 李文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0-816,共7页
东秦岭北部存在世界最大的钼矿带,并蕴涵著名的小秦岭造山型金矿田,金、钼矿床成矿时代和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河南小秦岭金矿田大湖金矿床深部新发现了石英脉型钼矿床,查明钼资源储量已达中型。6件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介于... 东秦岭北部存在世界最大的钼矿带,并蕴涵著名的小秦岭造山型金矿田,金、钼矿床成矿时代和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河南小秦岭金矿田大湖金矿床深部新发现了石英脉型钼矿床,查明钼资源储量已达中型。6件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介于215.4±5.4~255.6±9.6Ma,等时线年龄为218±41Ma(2σ误差,MSWD=38),加权平均年龄为234±18Ma(2σ误差,MSWD=23),表明钼矿化发生在印支期。结合对已有年龄资料的归纳和分析,认为秦岭造山带曾在印支期发生重要的岩浆-成矿事件,但被燕山期造山作用所改造或破坏,在秦岭造山带北缘尚有明显保留或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成矿作用 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 大湖金钼矿床 小秦岭金矿田 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河南大湖金钼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锶钕铅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23
10
作者 倪智勇 李诺 +1 位作者 张辉 薛良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823-2832,共10页
河南灵宝大湖金钼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北缘,属典型的断控脉状矿床。前人较好研究了矿床流体包裹体和成矿年代,但对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薄弱。本文对16件矿石硫化物及5件赋矿围岩样品进行了Sr-Nd-Pb同位素分析,金属硫化物I_(Sr)=0.70470~0... 河南灵宝大湖金钼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北缘,属典型的断控脉状矿床。前人较好研究了矿床流体包裹体和成矿年代,但对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薄弱。本文对16件矿石硫化物及5件赋矿围岩样品进行了Sr-Nd-Pb同位素分析,金属硫化物I_(Sr)=0.70470~0.71312,平均0.70854;(^(143)Nd/^(144)Nd)_i=0.51143-0.51215,平均0.51162;(^(206)Pb/^(204)Pb)_i=17.033~17.285,(^(207)Pb/^(204)Pb)_i=15.358~15.438,(^(208)Pb/^(204)Pb)_i=37.307-37.582,平均值分别是17.162,15.405,37.440。5件太华超群样品I_(Sr)=0.70947~0.73201,平均0.72294;(^(143)Nd/^(144)Nd)_i=0.51076~0.51133,平均0.51107;(^(206)Pb/^(204)Pb)_i=17.127~18.392,(^(207)Pb/^(204)Pb)_i=15.416~15.604,(^(208)Pb/^(204)Pb)_i=37.498~37.814,平均值分别是17.547,15.470,37.616。Sr-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物质来源具壳幔混合特征,初始成矿流体可能来源于亏损的残余洋壳,并通过成矿过程的水岩相互作用与太华超群混合;据此认为,在218Ma年左右,秦岭地区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并没有结束,而仍在进行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b-Pb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大湖金钼矿床 小秦岭金矿田 A型俯冲
下载PDF
豫陕小秦岭脉状金矿床三期流体运移成矿作用 被引量:101
11
作者 范宏瑞 谢奕汉 +1 位作者 翟明国 金成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60-266,共7页
位于豫陕交界处的小秦岭脉状金矿是我国第二大黄金产出集中地。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脉状金矿床石英及碳酸盐矿物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富CO_2包裹体、CO_2-H_2O包裹体和H_2O溶液包裹体等三种类型,各热液阶段形成的脉体内有不同的流体包裹... 位于豫陕交界处的小秦岭脉状金矿是我国第二大黄金产出集中地。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脉状金矿床石英及碳酸盐矿物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富CO_2包裹体、CO_2-H_2O包裹体和H_2O溶液包裹体等三种类型,各热液阶段形成的脉体内有不同的流体包裹体组合。脉状金矿体的形成经历了三期流体成矿作用,第一期形成乳白色石英大脉,它构成了矿脉的主体,流体的性质为富H_2O热液,但无金的成矿;第二期(成矿期)流体为中低盐度CO_2-H_2O-NaCl热液,它叠加在了石英大脉之上,形成(块状)黄铁矿-浅色石英矿体和(网脉状)多金属硫化物-烟灰色石英矿体,成矿期内热液的温度、压力及流体组成的变化是金沉淀成矿的原因;第三期热液又转成低盐度的富水流体,形成石英-碳酸盐脉体,金矿化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成矿作用 脉状金矿 小秦岭
下载PDF
小秦岭文峪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24
12
作者 周振菊 蒋少涌 +2 位作者 秦艳 赵海香 胡春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787-3799,共13页
文峪金矿位于小秦岭矿田南部,其产出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赋矿围岩为太华群变质杂岩。根据脉体穿切关系和矿物交代关系,可以将文峪金矿流体成矿过程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其热液石英中发育CO2-H2O型、纯CO2型和H2O溶液型三种类型流体... 文峪金矿位于小秦岭矿田南部,其产出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赋矿围岩为太华群变质杂岩。根据脉体穿切关系和矿物交代关系,可以将文峪金矿流体成矿过程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其热液石英中发育CO2-H2O型、纯CO2型和H2O溶液型三种类型流体包裹体。早阶段石英中原生包裹体主要是CO2-H2O型和纯CO2型,其成分为CO2+H2O±N2±CH4,均一温度集中在290~330℃,盐度为1.02%~9.59%NaCleqv;中阶段为主成矿阶段,该阶段石英中包含了所有3种类型的包裹体,其中以CO2-H2O型包裹体为主,获得CO2-H2O和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50~290℃,盐度为0.02%~12.81%NaCleqv;晚阶段石英仅发育水溶液型包裹体,具有较低的均一温度(114~239℃)和盐度(4.18%~8.95%NaCleqv)。根据CO2-H2O型包裹体计算早、中阶段压力分别为130~178MPa和85~150MPa,对应的成矿深度分别为4.7~6.5km和3.1~5.5km。总体而言,文峪金矿的初始流体具有中高温、富CO2、低盐度的变质流体特征,晚成矿阶段流体演化为低温、低盐度水溶液流体,流体的不混溶导致了主成矿期矿质的大量沉淀,文峪金矿为中浅成的造山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造山型金矿 成矿流体 文峪金矿 小秦岭
下载PDF
河南小秦岭金矿田大湖金-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40
13
作者 倪智勇 李诺 +2 位作者 管申进 张辉 薛良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058-2068,共11页
河南灵宝大湖金-钼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属典型的断控脉状矿床。成矿过程经历3个阶段:早阶段为黄铁矿—石英脉,遭受变形、破碎,应形成于挤压或压剪过程;中阶段为细粒的辉钼矿—黄铁矿—石英网脉,贯入到早阶段黄铁矿或石英矿物的裂隙(... 河南灵宝大湖金-钼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属典型的断控脉状矿床。成矿过程经历3个阶段:早阶段为黄铁矿—石英脉,遭受变形、破碎,应形成于挤压或压剪过程;中阶段为细粒的辉钼矿—黄铁矿—石英网脉,贯入到早阶段黄铁矿或石英矿物的裂隙(可呈共轭状),应形成于剪切环境;晚阶段石英—碳酸盐细脉具梳状构造,充填于张性或张扭性裂隙。即,流体成矿作用发生在赋矿断裂由挤压或压扭转向伸展或张扭性的过程中。早阶段只发育 CO_2-H_2O 型流体包裹体;中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复杂,有纯 CO_2型、CO_2-H_2O 型、H_2O-NaCl 型和含子晶包裹体,指示流体沸腾作用强烈;而晚阶段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早、中、晚3个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集中在400~500℃、290~470℃、220~260℃;估计的早、中阶段流体的最低捕获压力分别为138~331MPa和78~237MPa,对应于成矿深度分别为13.8km~11.0km和7.8km~8.0km。因此,成矿流体具中-高温、中-深成、低盐度、富 CO_2的特征,与中-深成造山型矿床一致。大湖金-钼矿床的成矿流体形成和演化及其成矿作用可利用 CMF 模式进行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造山型钼矿床 CMF模式 大湖金-钼矿床 小秦岭金矿田
下载PDF
小秦岭大湖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莉 毛景文 叶会寿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03-107,共5页
本文运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流体包裹体温度测试、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等方法,讨论了大湖金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和成矿机理。
关键词 小秦岭 大湖金矿 流体包裹体 成矿机理
下载PDF
小秦岭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模式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李惠 张国义 +6 位作者 王支农 张文华 陈军胜 高延龙 贺永利 赵宗勤 王志远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54,共4页
文章总结了小秦岭的文峪、秦岭和东桐峪 3个特大型典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共性 ,建立了小秦岭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的理想模式 ,确定了矿区深部盲矿预测标志 ,并取得了好的找矿效果。
关键词 金矿床 构造叠加晕模式 盲矿预测 小秦岭
下载PDF
小秦岭大湖金矿床的矿化分带规律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晓波 刘继顺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43-248,共6页
 大湖金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中段,最低见矿标高为-12m,为小秦岭之最。矿区石英脉型矿化和构造蚀变岩型矿化具有典型的分带规律,不同矿化阶段的垂向分带特征明显。对比小秦岭地区其他矿床的矿化特征和赋存的空间位置后发现,大湖...  大湖金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中段,最低见矿标高为-12m,为小秦岭之最。矿区石英脉型矿化和构造蚀变岩型矿化具有典型的分带规律,不同矿化阶段的垂向分带特征明显。对比小秦岭地区其他矿床的矿化特征和赋存的空间位置后发现,大湖金矿床的矿化分带规律在区域上具有普遍性意义,即由浅部到深部,矿化类型的变化趋势为 + + 阶段→ + 阶段→ 阶段→构造蚀变岩型矿化。金矿化的垂向分带规律对矿床的深部成矿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据此指出了不同矿化亚带矿床深部可能出现的矿化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湖金矿床 矿化垂向分带 小秦岭 河南 矿化特征 赋存状态
下载PDF
小秦岭东闯金矿成矿作用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强之 陈衍景 +4 位作者 钟增球 李文良 李绍儒 郭晓东 金宝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22-126,共5页
小秦岭地区的东闯金矿是中国的超大型金矿床之一,被认为是典型的造山带型金矿床,但其成矿时间有争议。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成矿作用可分为粗粒黄铁矿—石英、细粒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碳酸盐—石英四个阶段。笔者分别于两个... 小秦岭地区的东闯金矿是中国的超大型金矿床之一,被认为是典型的造山带型金矿床,但其成矿时间有争议。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成矿作用可分为粗粒黄铁矿—石英、细粒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碳酸盐—石英四个阶段。笔者分别于两个实验室测定了第Ⅰ、Ⅲ和Ⅱ阶段的氩氩年龄,测定结果表明,Ⅰ阶段石英氩氩坪年龄为142.9±2.9Ma;Ⅱ阶段绢云母氩氩坪年龄为132.2±2.6Ma,等时线年龄为132.6±2.7Ma;Ⅲ阶段石英氩氩坪年龄为128.3±6.2Ma,与地质实际吻合并可相互印证。本文结果表明成矿作用发生在143~128 Ma,侏罗纪—白垩纪之交的挤压—伸展转变期,显示挤压伸展转变期的减压增温环境是造山带型矿床最为有利的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闯金矿 小秦岭 氩氩坪年龄 造山带型金矿 挤压伸展转变期
下载PDF
胶东和小秦岭:两类不同构造环境中的造山型金矿省 被引量:109
18
作者 蒋少涌 戴宝章 +2 位作者 姜耀辉 赵海香 侯明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727-2738,共12页
胶东和小秦岭是我国排名前两位的金矿产地,根据对这两个地区的实地野外考察、室内研究及对已有大量研究成果的总结,我们认为胶东与小秦岭地区的金矿床均可归入造山型金矿的范畴,它们分别形成于增生型造山体制和碰撞型造山体制。胶东金... 胶东和小秦岭是我国排名前两位的金矿产地,根据对这两个地区的实地野外考察、室内研究及对已有大量研究成果的总结,我们认为胶东与小秦岭地区的金矿床均可归入造山型金矿的范畴,它们分别形成于增生型造山体制和碰撞型造山体制。胶东金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130~120Ma左右)与洋壳俯冲(增生)造山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矿床主要产于中生代花岗岩岩体中,严格受断裂带(NNE向或NE向为主)控制,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高CO_2含量的特征,He-Ar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过程有幔源物质的加入。综合金矿床及中生代岩浆岩(特别是与成矿近同时的早白垩世郭家岭花岗岩及基性岩脉)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岩成矿动力学,我们提出在俯冲的太平洋板块后退的背景下,胶东地区增厚地壳中的榴辉岩相下地壳及下伏岩石圈地幔发生两阶段拆沉,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早白垩世普遍的岩浆活动及金的爆发成矿的模式。小秦岭地区金矿床主要以大型含金石英脉的形式产出于太华群变质基底的脆性-韧性剪切带(EW向为主)中,而与区域内燕山期大型花岗岩岩基没有直接联系,矿床地质特征(如低盐度高CO_2,以变质流体为主的成矿热液)与造山型金矿吻合,He-Ar同位素特征表明金矿床形成时有幔源物质的加入。小秦岭地区脉状Au-Mo矿床印支期成矿年龄(215~256Ma,辉钼矿Re-Os)表明印支期是小秦岭地区金成矿的主要时期,小秦岭金矿属于陆陆(华北与扬子)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的造山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金矿省 小秦岭金矿省 俯冲增生造山 陆陆碰撞造山 造山型金矿
下载PDF
小秦岭大湖矿区钼、金矿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卫志 王振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1-680,共10页
本文针对小秦岭金矿田大湖钼金矿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矿区浅部为石英脉型金矿体,向深部延伸出现石英脉型钼矿体,F5断层是大湖矿区内金、钼矿主要的含矿构造,钼矿体与金矿体共生或独立存在。钼矿体顶板围岩主要发... 本文针对小秦岭金矿田大湖钼金矿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矿区浅部为石英脉型金矿体,向深部延伸出现石英脉型钼矿体,F5断层是大湖矿区内金、钼矿主要的含矿构造,钼矿体与金矿体共生或独立存在。钼矿体顶板围岩主要发育钾长石化,而金矿体顶底板围岩则发育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其中绢云母化和中细粒黄铁矿化与金矿体关系最为密切。含金石英脉流体包裹体气相组分以CO2、H2O为主,含有少量CH4、C2H2等还原性气体,液相组分主要为Na+、Ca2+、Cl-、F-等离子。钼矿体与金矿体的H、O同位素数据显示钼矿脉与金矿脉的成矿流体主要都是来自岩浆水,但是两种矿体的H、O同位素组成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辉钼矿化石英脉与金矿体中钾长石化和黄铁矿化石英脉中的稀土组成具有明显的不同,辉钼矿化石英脉具有较高的的∑REE和轻重稀土分馏,指示金矿体与钼矿体成矿流体来源不同,金、钼可能形成于不同的成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秦岭 矿化蚀变 HO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小秦岭金矿田中生代构造演化与矿床形成 被引量:61
20
作者 张进江 郑亚东 刘树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4-84,共11页
作为中国金矿主产地之一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经历两期不同性质的伸展。第一期为沿周缘拆离断层发育、方向与造山带平行的同造山伸展 ,上盘向WNW运动 ,活动时代为距今 1 35~ 1 2 3Ma,属燕山期陆内造山形成的地壳增厚和岩浆活动共同作用... 作为中国金矿主产地之一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经历两期不同性质的伸展。第一期为沿周缘拆离断层发育、方向与造山带平行的同造山伸展 ,上盘向WNW运动 ,活动时代为距今 1 35~ 1 2 3Ma,属燕山期陆内造山形成的地壳增厚和岩浆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期为退化变质糜棱岩带和正断层组成的变质核杂岩内部伸展构造 ,代表造山后进一步隆升导致的垮塌 ,时代为距今 1 2 0~ 1 0 6Ma。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内部发育与垮塌伸展同期的挤压性逆冲断层 ,由造山后残余挤压作用和构造剥蚀导致的伸展驱动力降低所致。小秦岭中蚀变千糜岩型金矿受退化变质糜棱岩带控制 ,成因为典型的伸展控矿机制 ,石英脉型金矿产于内部逆冲断层 ,成矿机制与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垮塌伸展过程中的构造反转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构造演化 伸展构造 挤压构造 金矿床 中生代 控矿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