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拉善地块南缘龙首山东段“龙首山岩群”的再厘定——来自碎屑锆石U-Pb定年的证据 被引量:25
1
作者 宫江华 张建新 于胜尧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共22页
龙首山东段滑石口井地区存在一套浅变质的沉积岩系,原被认为属于古元古代“龙首山岩群”。本文取自这套变沉积岩系的2件样品的碎屑锆石年龄范围介于0.52~3.56Ga之间,与相邻的寒武系大黄山群碎屑锆石年龄谱相似,其时代可能为中、... 龙首山东段滑石口井地区存在一套浅变质的沉积岩系,原被认为属于古元古代“龙首山岩群”。本文取自这套变沉积岩系的2件样品的碎屑锆石年龄范围介于0.52~3.56Ga之间,与相邻的寒武系大黄山群碎屑锆石年龄谱相似,其时代可能为中、晚寒武世。取自原“龙首山岩群”和寒武系大黄山群的3件变沉积岩样品中,共获得129个谐和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分布在0.7~1.2Ga(约占47%,峰值~0.8、~0.94、~1.0C-a)和2.5~2.8Ga(约占31%,峰值~2.5、~2.7Ga),相对较小的年龄群集中在0.5~0.6Ga(约占7%,峰值~0.56Ga)和1.4~1.8渤(约占10%,峰值~1.5Ga),其余年龄零星分布于1.8~2.4Ga,少量锆石年龄〉3.0Ga。碎屑物源分析认为,大黄山群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祁连地块,其中新元古代末一早古生代初期的碎屑物质来自北祁连造山带相关的火成岩,新元古代碎屑物质来自祁连地块广泛分布的新元古代岩浆岩,而中元古代一太古宙碎屑物质可能来自祁连地块再循环的变质基底岩石。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龙首山东段的浅变质沉积岩系和寒武系大黄山群可能沉积于祁连地块北侧的大陆边缘,在构造背景上属于祁连造山带,而不属于阿拉善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C-ICP—MS UPb定年 碎屑锆石 龙首山岩群 大黄山群 阿拉善地块
下载PDF
新疆喀拉昆仑山大黄山稀土-铌-铁钛多金属矿化带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辉 范玉海 +4 位作者 廖友运 张少鹏 杨晨 许将 陈瑞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88-1000,共13页
对喀喇昆仑山大黄山稀土-铌-铁钛多金属矿化带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研究,为该区找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依据。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在总结大黄山稀土-铌-铁钛多金属矿化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配合镜下鉴定、矿床地球化学分析,探讨矿床... 对喀喇昆仑山大黄山稀土-铌-铁钛多金属矿化带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研究,为该区找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依据。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在总结大黄山稀土-铌-铁钛多金属矿化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配合镜下鉴定、矿床地球化学分析,探讨矿床成因类型与成矿作用,分析成矿期后的构造变形,预测矿化体的空间就位,提出找矿方向和找矿思路。大黄山稀土-铌-铁钛多金属矿化带含矿建造沉积环境为近陆滨-浅海碳酸盐岩台地相。矿化带处于石炭系帕斯群灰岩组(a组)上段(含矿泥质灰岩段)上部,区内延伸大于30km,西段发现2条矿化体(Ⅰ-1、Ⅰ-1),东段发现7条矿化体(Ⅱ-1~Ⅱ-7)。单矿化体一般长170~2000m,厚度10~32 m,矿化体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层控特征明显。矿石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矿化体内含Fe、Al、Ti、LREE、Nb、Ta等多种金属成矿元素。矿床成因类型为近陆滨海相沉积型。矿源为古陆源区红土型风化壳,以沉积物重力流和胶体溶液混合流体形式快速搬运,并在近陆滨岸地带以事件沉积作用快速卸载堆积而成。成矿期后,含矿建造遭受了强烈的构造改造,形成了总体呈NWW向展布的断褶带,带内发育的复式-叠加反"S"型褶皱构造构成了区内最特征的控矿构造样式。该带找矿前景好,找矿潜力大,通过进一步的矿产地质工作,有望在该带实现Fe、Al、Ti,尤其是稀有、稀土元素的重要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铌-铁-钛多金属矿化带 石炭系 帕斯群 浅海碳酸盐建造 大黄山 喀喇昆仑山 沉积型矿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