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山集》案与清代士人的心路历程——以戴名世、方苞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关爱和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2-26,共5页
清入主中原后,针对激烈的反清情绪,对士人采取严密的钳束政策,康熙五十年,戴名世因其《南山集》的锋芒而致大狱,与戴氏有文字交的方苞也因作序而罹罪,虽幸免于死,但精神受到重创,为文风格遂变得迂回盘折。此案前后文风的转变,体现了清... 清入主中原后,针对激烈的反清情绪,对士人采取严密的钳束政策,康熙五十年,戴名世因其《南山集》的锋芒而致大狱,与戴氏有文字交的方苞也因作序而罹罪,虽幸免于死,但精神受到重创,为文风格遂变得迂回盘折。此案前后文风的转变,体现了清初士人由狂悖不驯到敛性皈依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山集》案 戴名世 方苞
下载PDF
论戴名世序跋与科举 被引量:9
2
作者 程嫩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4-160,共7页
在清代桐城派作家中,戴名世不可忽视。他生活坎坷,最后命丧于文字狱中,一生充满了浓厚的悲剧色彩。戴名世虽不喜好时文,但没有放弃对科举的追求。他曾多次参加乡试和会试,在科举上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由于在科举上屡试不售,加之家境贫... 在清代桐城派作家中,戴名世不可忽视。他生活坎坷,最后命丧于文字狱中,一生充满了浓厚的悲剧色彩。戴名世虽不喜好时文,但没有放弃对科举的追求。他曾多次参加乡试和会试,在科举上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由于在科举上屡试不售,加之家境贫寒,因此戴名世只得授徒卖文,过着困顿而无奈的羁旅生活,备尝人生的酸楚和艰辛。从戴名世所作的一些序跋来看,尽管他对科举不得真才愤愤不平,对科举中的一些恶劣现象强烈批判,但他并没有否定科举,而是对司教者、衡文者以及应举者提出建议,寄予希望。戴名世与科举有着不解之缘,他的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人生与科举有着紧密联系。可以说,是科举贫困了戴名世,成就了戴名世,并最终毁灭了戴名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名世 序跋 科举
下载PDF
戴名世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霍省瑞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82-87,共6页
戴名世虽曾誉满清初文林,却因《南山集》案而为后人所鲜于提及,学界的研究亦较为薄弱。在相关研究中,学者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戴名世生平考证与作品整理、《南山集》案、史学思想、文学成就以及戴名世与桐城派的关系五个方面。戴名世... 戴名世虽曾誉满清初文林,却因《南山集》案而为后人所鲜于提及,学界的研究亦较为薄弱。在相关研究中,学者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戴名世生平考证与作品整理、《南山集》案、史学思想、文学成就以及戴名世与桐城派的关系五个方面。戴名世原始资料的整理、文学研究等方面还显得较为薄弱。无论资料发掘、研究内容抑或研究理路与方法等方面,仍值得予以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名世 研究回顾 薄弱 展望
下载PDF
桐城派形成原因之我见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辉 朱正西 《怀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4-66,共3页
关于桐城派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从客观的政治背景和现实环境谈起,兼及桐城先辈的历史贡献为积淀,促其产生的历史事件为契机,以一贯之的理论体系为精神支柱,核心作家的天才创造为动因,外围作家的主动汇聚为条件等几个方面来论述,以说... 关于桐城派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从客观的政治背景和现实环境谈起,兼及桐城先辈的历史贡献为积淀,促其产生的历史事件为契机,以一贯之的理论体系为精神支柱,核心作家的天才创造为动因,外围作家的主动汇聚为条件等几个方面来论述,以说明桐城派的诞生绝非单纯的某个原因所致,而是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各种因素交织而成的动态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起源 戴名世 方苞
下载PDF
略论戴名世的史学思想 被引量:3
5
作者 候虎虎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6-89,共4页
戴名世是清初“《南山集》案”的主角 ,文字狱的牺牲品 ,其作品赖时人之保存得以流传至今。戴氏长于文学 ,尤擅古文 ,故有些学者将他与方苞并列为桐城派之祖。其史传文章虽少 ,但对史学工作者应具备的史德、史才、史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 戴名世是清初“《南山集》案”的主角 ,文字狱的牺牲品 ,其作品赖时人之保存得以流传至今。戴氏长于文学 ,尤擅古文 ,故有些学者将他与方苞并列为桐城派之祖。其史传文章虽少 ,但对史学工作者应具备的史德、史才、史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阐明了其史学思想。文章涉猎广博 ,议论精彩 ,其中不乏灼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名世 《南山集》 史学思想 史学研究 伦理道德
下载PDF
戴名世的史学关怀与特色 被引量:3
6
作者 徐丽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44-46,55,共4页
戴名世是清代卓越的史学家,其史识、史才堪与万斯同、章学诚等大家齐名。戴名世有着至为深刻的史学关怀,表现在:他不仅有明确的存史意识,而且有足够的胆识,能够积极地将之付诸实践,而可贵的"平民史观"又是其史学关怀的突出特色。
关键词 戴名世 存史意识 “平民史观”
下载PDF
戴名世与方苞交往考
7
作者 宋豪飞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87-91,共5页
戴名世于桐城派的地位,学界至今尚无定论,但他与方苞的关系极其亲密则是实情。两人既是同籍,且戴名世曾祖父、父亲又与桂林方氏联姻,二人为表兄弟,理应自幼熟悉。但事实上,戴名世三十九岁时才得与方苞于京师太学相识,方苞时年二十四岁... 戴名世于桐城派的地位,学界至今尚无定论,但他与方苞的关系极其亲密则是实情。两人既是同籍,且戴名世曾祖父、父亲又与桂林方氏联姻,二人为表兄弟,理应自幼熟悉。但事实上,戴名世三十九岁时才得与方苞于京师太学相识,方苞时年二十四岁。个中原因在于方苞自曾祖既已迁居金陵,其父方仲舒后来入赘吴氏,居住江宁六合留稼村,方苞即出生成长于此。相识后,两人过从甚密。一年后分别,此后聚少离多。戴名世还与方苞父亲方仲舒、兄方舟交好。探讨戴名世与方苞的交往,或有助于梳理桐城派初期发展概况,对评价戴氏于桐城派的地位及影响抑或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名世 方苞 交往
下载PDF
场域-惯习视域下毛如升英译戴名世散文研究
8
作者 操萍 《皖西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77-79,88,共4页
抗日战争时期,毛如升译介了清代学者戴名世的九篇散文并发表于《天下月刊》。这九篇散文虽分属人物传记、山水游记、讽喻文或生活小品文,但都或隐或显地表达出戴名世不满现实、追求理想的情感。在特殊社会环境中,毛如升选择译介戴名世... 抗日战争时期,毛如升译介了清代学者戴名世的九篇散文并发表于《天下月刊》。这九篇散文虽分属人物传记、山水游记、讽喻文或生活小品文,但都或隐或显地表达出戴名世不满现实、追求理想的情感。在特殊社会环境中,毛如升选择译介戴名世的这九篇散文,有其历史意义,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借助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分析社会环境与个人惯习对毛如升译介戴名世散文的影响和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 惯习 毛如升 戴名世 散文 英译
下载PDF
《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新识五则 被引量:2
9
作者 乔治忠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6,共8页
《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四卷本出版后,虽得学界诸多好评,但仍然留下一些尚须梳理的问题。作为该书的作者之一,本人有五点新的认识:《宋书》、《魏书》皆属于官修史;《资治通鉴纲目》的编纂中,赵师渊的贡献其实不大;明代《咸宾录》... 《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四卷本出版后,虽得学界诸多好评,但仍然留下一些尚须梳理的问题。作为该书的作者之一,本人有五点新的认识:《宋书》、《魏书》皆属于官修史;《资治通鉴纲目》的编纂中,赵师渊的贡献其实不大;明代《咸宾录》一书之刘一焜《序》内的星岁纪年,是依据汉代刘歆的《三统历》,这通过民间学者刘坦的著述可以破解;而清入关前纂修的太祖实录,书名有过几次变化;康熙年间之戴名世文字狱,促使王鸿绪匆忙地进呈《明史列传稿》。这些关于中国史学史方面的认识,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修史 《资治通鉴纲目》 刘坦 戴名世
原文传递
王源(昆绳)年谱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明达 《暨南史学》 2007年第1期87-165,共79页
王源是清初'颜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身遗民家族,幼年受梁以樟、魏禧等遗民的影响,对明清革代感慨良深。平生喜经世之学,擅长古文,好议论古今兴亡之道,批评宋明理学,主张文武兼长。曾参与《明史》修纂,是《明史·兵... 王源是清初'颜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身遗民家族,幼年受梁以樟、魏禧等遗民的影响,对明清革代感慨良深。平生喜经世之学,擅长古文,好议论古今兴亡之道,批评宋明理学,主张文武兼长。曾参与《明史》修纂,是《明史·兵志》的主要执笔人。后参加科考,但一生穷困,恃才傲物,特立独行,与刘献廷、梁份、戴名世、方苞等人为性命交,死后受戴名世案的牵连。晚年入颜习斋门下,对颜李学派多有贡献。王源是清初一大批同类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人物,他的学行、交游、著述很能反映当时一批学人彷徨矛盾的复杂心理和基于亡国之痛的学术追求,可以看到清朝前期整个学界的一个侧面。本文以传统的'年谱'形式,广泛搜求有关资料,努力勾画出王源一生的学行、交游等状况,以补清史研究之缺和加深对颜李学派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源 遗民 戴名世 方苞 李塨 颜李学派
原文传递
桐城派起源之浅见
11
作者 陈辉 朱正西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0-44,共5页
关于桐城派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从客观的政治背景和现实环境谈起,兼及桐城先辈的历史贡献为积淀,促其产生的历史事件为契机,以一贯之的理论体系为精神支柱,核心作家的天才创造为动因,外围作家群的主动汇聚为条件等几个方面来论述... 关于桐城派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从客观的政治背景和现实环境谈起,兼及桐城先辈的历史贡献为积淀,促其产生的历史事件为契机,以一贯之的理论体系为精神支柱,核心作家的天才创造为动因,外围作家群的主动汇聚为条件等几个方面来论述,以说明桐城派的诞生绝非单纯的某个原因所致,而是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各种因素交织而成的动态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起源 戴名世 方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