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现性评价”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实践探索——以《红楼梦》林黛玉专题研讨为例
1
作者 欧阳荣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8-32,F0003,共6页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与评价改革的重要课题。作为能够评估高阶思维、合作沟通等多方面素养,并与教学和学习有着密切关系的表现性评价,近年来成为促进素养发展与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评价方式。该文以高二《红楼梦...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与评价改革的重要课题。作为能够评估高阶思维、合作沟通等多方面素养,并与教学和学习有着密切关系的表现性评价,近年来成为促进素养发展与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评价方式。该文以高二《红楼梦》专题研讨教学为例,从表现性评价的目标依据、表现任务进阶以及评价规则制定等方面,探讨课堂教学运用表现性评价的具体教学实施样态与可行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性评价 教学评一致 素养进阶 《红楼梦》林黛玉专题研讨
下载PDF
论毕飞宇小说《雨天的棉花糖》的创伤叙事
2
作者 余梦成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6-29,34,共5页
书写创伤并非只是描绘一种疼痛体验,而是对于民族文化记忆、人类生存现状、文明发展阶段的反思和自省。《雨天的棉花糖》通过对人物内心的伤痛、情感的破裂、人生的无奈、命运的琐碎等创伤事件的书写,将命运创伤、战争创伤和文化创伤联... 书写创伤并非只是描绘一种疼痛体验,而是对于民族文化记忆、人类生存现状、文明发展阶段的反思和自省。《雨天的棉花糖》通过对人物内心的伤痛、情感的破裂、人生的无奈、命运的琐碎等创伤事件的书写,将命运创伤、战争创伤和文化创伤联结在一起,叙说日常生活中不被注意的边缘现象,烛照出通往历史现场的幽秘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飞宇 《雨天的棉花糖》 创伤叙事 命运创伤 战争创伤 文化创伤
下载PDF
独立与叛逆——简·爱与林黛玉之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许绮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136,共6页
身世相近命运迥异的人物———简·爱和林黛玉 ,她们从小父母双亡 ,都住在舅父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相似的身世造就了她们独立与叛逆的性格 ,但这一品格并未给她们带来相同的命运结局。
关键词 简·爱 林黛玉 独立 叛逆 比较
下载PDF
“鬼魂书写”的后死亡叙述及其精神限度——论余华新作《第七天》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丽军 计昀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46,共6页
余华的新作《第七天》发表后遇到较大的质疑。这与他"迄今为止最为满意的作品"的自我评价形成强烈反差。因此,对《第七天》进行合理的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首先通过《第七天》的"鬼魂书写"阐释了余华在后现代... 余华的新作《第七天》发表后遇到较大的质疑。这与他"迄今为止最为满意的作品"的自我评价形成强烈反差。因此,对《第七天》进行合理的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首先通过《第七天》的"鬼魂书写"阐释了余华在后现代语境下进行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的野心。其次,从余华的创作历程分析了其创作转型,即从死亡叙述到后死亡叙述的"鬼魂书写"。"后死亡叙述"的新维度反映了作者对灵魂自我救赎主题的关注。最后,探讨《第七天》文学野心实现的程度及其内在的精神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七天》 余华 鬼魂书写 灵魂救赎 精神限度
下载PDF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晴雯论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希凡 李萌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9,19,共10页
晴雯在大观园里是公认的最俏丽的丫头,也是曹雪芹所塑造的奴婢群体中最少奴颜媚骨、最不乖觉或说最不守本分的女奴。但在贾宝玉心目中,她却是怡红院中最可信赖的“第一等人”。晴雯的屈枉被逐与惨死,是宝玉心中难以释怀的伤痛,为哀悼她... 晴雯在大观园里是公认的最俏丽的丫头,也是曹雪芹所塑造的奴婢群体中最少奴颜媚骨、最不乖觉或说最不守本分的女奴。但在贾宝玉心目中,她却是怡红院中最可信赖的“第一等人”。晴雯的屈枉被逐与惨死,是宝玉心中难以释怀的伤痛,为哀悼她而作的《芙蓉诔》,则寄托着贾宝玉对她的深深地哀思与赞美,更抒发着对摧毁这一美丽生命的横暴之手的愤慨和谴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晴雯 贾宝玉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天多因诽谤生 晴有林风
下载PDF
虚构与非虚构:论余华的《第七天》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31,共6页
继续了在《活着》中展现得非常充分的才华,余华《第七天》成功的地方在于,尝试着以新的方式处理新的现实,并再次率先表现了对小说和现实之间关系的特殊敏感;失败的地方在于,余华还没真正找到支配社会新闻这种新材料的恰切技艺。在虚构... 继续了在《活着》中展现得非常充分的才华,余华《第七天》成功的地方在于,尝试着以新的方式处理新的现实,并再次率先表现了对小说和现实之间关系的特殊敏感;失败的地方在于,余华还没真正找到支配社会新闻这种新材料的恰切技艺。在虚构和非虚构之间,余华尝试着跨界写作以追求现实与艺术之真,但最后还是不幸滑落到了虚构一边。如何艺术地把捉两者之间的关系,依然是余华以及所有当代中国小说家面临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着》 《第七天》 余华 虚构 非虚构 现实
下载PDF
异域别壤中的两朵孤独之花——林黛玉与简·爱的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彭红卫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8-70,85,共4页
林黛玉与简·爱在身世、对爱情的执著、对社会环境的叛逆诸方面颇有相似之处;但她们在对待平等的态度上、人物形象的内涵深度上有很大的区别。前人的研究零散地涉及到一些,本文力图对此作一个较系统深入的探讨,并着重比较二者的差... 林黛玉与简·爱在身世、对爱情的执著、对社会环境的叛逆诸方面颇有相似之处;但她们在对待平等的态度上、人物形象的内涵深度上有很大的区别。前人的研究零散地涉及到一些,本文力图对此作一个较系统深入的探讨,并着重比较二者的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黛玉 简·爱 人物形象 曹雪芹 夏洛蒂·勃朗特 小说 比较研究 爱情
下载PDF
戴裕光教授治疗月经不调经验 被引量:7
8
作者 晋献春 谢德娟 罗海鸥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第2期136-138,共3页
戴裕光教授是全国第二、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方面积累了确切的疗效与宝贵的经验。本文作者跟随戴老侍诊多年,深刻体会到戴老治疗本病的奇效。现拟从以肝为先天,脾肾为本、气血为用两个方面... 戴裕光教授是全国第二、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方面积累了确切的疗效与宝贵的经验。本文作者跟随戴老侍诊多年,深刻体会到戴老治疗本病的奇效。现拟从以肝为先天,脾肾为本、气血为用两个方面对戴老的临床经验进行整理,同时结合戴老自拟验方——茜草三物汤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与更多的同道分享戴老经验真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经失调 中医 戴裕光
下载PDF
王岱舆批评张中一说之质疑——兼论《证主默解》与《克里默解》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季芳桐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86-91,共6页
《证主默解》和《克里默解》是明末清初出版于江南的两部伊斯兰教著作,前者因王岱舆批评而出名,后者因译者是张中而受重视。有学者却将它们看成是一本书,认为王岱舆批评《证主默解》即是批评《克里默解》、批评张中。并推断明清之际伊... 《证主默解》和《克里默解》是明末清初出版于江南的两部伊斯兰教著作,前者因王岱舆批评而出名,后者因译者是张中而受重视。有学者却将它们看成是一本书,认为王岱舆批评《证主默解》即是批评《克里默解》、批评张中。并推断明清之际伊斯兰教江南学派内部,包括王岱舆与张中之间存在分歧或纷争。比较两部著作的思想和文句,此观点难以成立。《证主默解》与《克里默解》是两书而非一书两名,作者亦是两人而非一人;至于推断明清之际江南学派内部纷争等实属个人想象,并无实际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教真诠》 《证主默解》 《克里默解》 王岱舆 张中
下载PDF
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潇湘意象群之建构与拓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晓明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54-159,共6页
在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潇湘一词由地理走进了文学,从先秦到东晋完成了包含舜帝、二妃、屈原、渔父、桃源等众多元素的潇湘意象群的建构,成为文人"潇湘情结"的情感寄托,用以抒发其怀才不遇的幽怨和向往隐逸的情怀。"... 在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潇湘一词由地理走进了文学,从先秦到东晋完成了包含舜帝、二妃、屈原、渔父、桃源等众多元素的潇湘意象群的建构,成为文人"潇湘情结"的情感寄托,用以抒发其怀才不遇的幽怨和向往隐逸的情怀。"潇湘妃子"林黛玉的出现对潇湘意象群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继二妃之后她再度演绎了永恒的爱情传奇,与之前的文学作品共同表现出潇湘意象群所包含的贬谪、归隐、爱恋三大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 潇湘意象群 林黛玉
下载PDF
20世纪林黛玉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董晔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9-56,共8页
20世纪红学界对林黛玉形象的研究异彩纷呈。纵观上个世纪,林黛玉评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现实的道德伦理评判;2.文学的典型评论;3.文化与美学探索。这个时期,对黛玉的原型和曹雪芹佚稿中的黛玉之死也作了深入探讨。虽然评论的视角、... 20世纪红学界对林黛玉形象的研究异彩纷呈。纵观上个世纪,林黛玉评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现实的道德伦理评判;2.文学的典型评论;3.文化与美学探索。这个时期,对黛玉的原型和曹雪芹佚稿中的黛玉之死也作了深入探讨。虽然评论的视角、评论的方法几经变化,但至今仍无定论,其原因在于这一典型形象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模糊性及其永恒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林黛玉研究 综述 林黛玉形象 文学研究 《红楼梦》 伦理道德 文学典型 文化 美学 原型 曹雪芹
下载PDF
对爱情真谛的本质诠释——论《红楼梦》宝玉黛玉的爱情观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乃为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5-69,共5页
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没有生物学意义上天经地义的占有色彩;没有社会学意义上地义天经的功利色彩。他们所追求的是真心相许,纯情相依。这种爱情观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几可称之空前绝后,在古今社会生活实际中亦属理想境界。然而,这却符... 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没有生物学意义上天经地义的占有色彩;没有社会学意义上地义天经的功利色彩。他们所追求的是真心相许,纯情相依。这种爱情观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几可称之空前绝后,在古今社会生活实际中亦属理想境界。然而,这却符合人类本性的发展方向,是对爱情真谛的本质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贾宝玉 林黛玉 爱情真谛 本质诠释
下载PDF
各极其妙 双峰并立——重评宝钗与黛玉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子俊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24,共6页
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红楼梦》中的宝黛形象 ,是“红学”研究的焦点之一。长期以来见仁见智 ,厚此薄彼 ,甚至势同冰炭。而近几十年间看法渐趋一致 ,褒林贬薛 ,几成定论。但笔者认为 ,评价仍欠公允。本文从小说文本的实际描写出发 ,并参... 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红楼梦》中的宝黛形象 ,是“红学”研究的焦点之一。长期以来见仁见智 ,厚此薄彼 ,甚至势同冰炭。而近几十年间看法渐趋一致 ,褒林贬薛 ,几成定论。但笔者认为 ,评价仍欠公允。本文从小说文本的实际描写出发 ,并参照曹氏之论和前人评语 ,认为作者原意只是“如实描写 ,并无讳饰” (鲁迅语 )。书中的钗、黛堪称各极其妙 ,无所轩轾 ,所谓双峰并立 ,两水分流。这是《红楼梦》写实特色和现实主义成就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黛形象 红学 评论
下载PDF
氤氲中的那抹红——红楼丫鬟小红探寻 被引量:2
14
作者 邹自振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6期40-43,共4页
林红玉(即小红),怡红院的一个三等丫鬟,与林黛玉这个"大人物"的名字仅一字之差,这是作者的无心之举,还是故意设之?宜从其一斑,窥其全貌。可以说,全书刻画的丰富的人格内涵使她成为《红楼梦》众多丫鬟中重要的"这一个&qu... 林红玉(即小红),怡红院的一个三等丫鬟,与林黛玉这个"大人物"的名字仅一字之差,这是作者的无心之举,还是故意设之?宜从其一斑,窥其全貌。可以说,全书刻画的丰富的人格内涵使她成为《红楼梦》众多丫鬟中重要的"这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红 黛玉 比较 探寻
下载PDF
论戊戌百日维新忽起忽落的原因及教训 被引量:3
15
作者 竺柏松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5-53,共9页
戊戌百日维新之所以会“忽起忽落”,是因为康有为不恰当地介入了光绪和慈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康有为的扶光绪抑慈禧之策,迎合了光绪的某种需要,故戊戌百日维新“忽起”;而所谓的“尊帝讨逆”、救光绪,康有为、谭嗣同谋诛荣禄、兵... 戊戌百日维新之所以会“忽起忽落”,是因为康有为不恰当地介入了光绪和慈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康有为的扶光绪抑慈禧之策,迎合了光绪的某种需要,故戊戌百日维新“忽起”;而所谓的“尊帝讨逆”、救光绪,康有为、谭嗣同谋诛荣禄、兵围颐和园,直接威胁了慈禧的地位,致使戊戌百日维新“忽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 清代 康有为 光绪 慈禧
下载PDF
严羽和戴复古身世行迹诸问题考——对《严羽评传》的几点商榷性意见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继定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5-99,121,共6页
严羽和戴复古订交的时间在绍定五年 (12 32 )而非嘉定十四年 (12 2 1) ;严羽避乱返乡时间在绍定四年而非元年 ;严羽的《平寇颂》写于端平元年 (12 34 )五月之后而非绍定三年间 ;戴复古布衣一生 。
关键词 严羽 戴复古 《严羽评传》 生平 诗人 南宋 交游 《平寇颂》
下载PDF
浅析《红楼梦》中诗化手法对塑造黛玉形象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鹏云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生的悲剧性已为众所公认,在这一个悲剧人生的叙写中,作者充分运用了诗意化的写作手法,不仅在人物容貌、住所的描写中体现了其诗意化,而且生活事件的描写也诗意化了,黛玉自己所作的诗词又进一步诗意化了其形象,最终... 《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生的悲剧性已为众所公认,在这一个悲剧人生的叙写中,作者充分运用了诗意化的写作手法,不仅在人物容貌、住所的描写中体现了其诗意化,而且生活事件的描写也诗意化了,黛玉自己所作的诗词又进一步诗意化了其形象,最终使其人生悲剧的审美空间向着纵深度拓展了一大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林黛玉 诗意化 悲剧
下载PDF
也谈林黛玉悲剧的缘由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卫全 王传高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2期7-9,共3页
林黛玉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用饱蘸心血之笔塑造的悲剧典型。林黛玉身在贾府,却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在贾母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因而不能自觉、及时地把握机遇,争取幸福,只是一味地等待命运的恩赐,从而失去了应有的幸福,酿成无法挽回的悲... 林黛玉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用饱蘸心血之笔塑造的悲剧典型。林黛玉身在贾府,却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在贾母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因而不能自觉、及时地把握机遇,争取幸福,只是一味地等待命运的恩赐,从而失去了应有的幸福,酿成无法挽回的悲惨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黛玉 特殊地位 机遇 悲剧
下载PDF
黛影钗副 各领风骚——论晴雯、袭人的悲剧形象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山河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4-57,共4页
晴雯是黛玉的影子,她的模样的娇好,心灵的聪慧,心性的高洁,结局的悲惨,同黛玉相似。袭人是宝钗的影子,她的“似桂如兰”的品性,得不到宝玉的爱的结局都似宝钗。晴雯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社会的悲剧,袭人的悲剧则揭示出封建文化的荒谬和... 晴雯是黛玉的影子,她的模样的娇好,心灵的聪慧,心性的高洁,结局的悲惨,同黛玉相似。袭人是宝钗的影子,她的“似桂如兰”的品性,得不到宝玉的爱的结局都似宝钗。晴雯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社会的悲剧,袭人的悲剧则揭示出封建文化的荒谬和罪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黛影 钗副 悲剧
下载PDF
由两个文学形象谈女性解放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宁涛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55-57,共3页
女性解放必须把个人追求同社会进步相联系;女性要解放必须增强独立自主意识,划清与落后思想的界线。文章以《安娜·卡列尼娜》与《红楼梦》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追求爱情自主终致殒命的命运为材料.较细致地阐述和论证了以上观点。
关键词 文学形象 女性解放 林黛玉 《红楼梦》 《安娜卡列尼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