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表现性评价”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实践探索——以《红楼梦》林黛玉专题研讨为例 |
欧阳荣华
|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论毕飞宇小说《雨天的棉花糖》的创伤叙事 |
余梦成
|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3 |
0 |
|
3
|
独立与叛逆——简·爱与林黛玉之比较 |
许绮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7
|
|
4
|
“鬼魂书写”的后死亡叙述及其精神限度——论余华新作《第七天》 |
张丽军
计昀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5
|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晴雯论 |
李希凡
李萌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7
|
|
6
|
虚构与非虚构:论余华的《第七天》 |
王毅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7
|
异域别壤中的两朵孤独之花——林黛玉与简·爱的比较 |
彭红卫
|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
5
|
|
8
|
戴裕光教授治疗月经不调经验 |
晋献春
谢德娟
罗海鸥
|
《中国疗养医学》
|
2012 |
7
|
|
9
|
王岱舆批评张中一说之质疑——兼论《证主默解》与《克里默解》的关系 |
季芳桐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9 |
3
|
|
10
|
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潇湘意象群之建构与拓展 |
王晓明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
5
|
|
11
|
20世纪林黛玉研究综述 |
董晔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3
|
|
12
|
对爱情真谛的本质诠释——论《红楼梦》宝玉黛玉的爱情观 |
徐乃为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3
|
|
13
|
各极其妙 双峰并立——重评宝钗与黛玉 |
宋子俊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4
|
氤氲中的那抹红——红楼丫鬟小红探寻 |
邹自振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07 |
2
|
|
15
|
论戊戌百日维新忽起忽落的原因及教训 |
竺柏松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3
|
|
16
|
严羽和戴复古身世行迹诸问题考——对《严羽评传》的几点商榷性意见 |
张继定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17
|
浅析《红楼梦》中诗化手法对塑造黛玉形象的作用 |
崔鹏云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18
|
也谈林黛玉悲剧的缘由 |
许卫全
王传高
|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1 |
1
|
|
19
|
黛影钗副 各领风骚——论晴雯、袭人的悲剧形象 |
许山河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4
|
|
20
|
由两个文学形象谈女性解放的两个问题 |
丁宁涛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200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