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脂噬介导的mTOR/TFEB信号通路探讨当归红芪超滤物干预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
1
作者 高婷 李荣科 +3 位作者 万生芳 张磊 张小琳 徐庆全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66-72,共7页
目的以当归红芪超滤物干预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脂噬的效应机制。方法5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选取7只为空白组,其余43只采用一次性大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制备糖尿病肾病模型。将成模大鼠... 目的以当归红芪超滤物干预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脂噬的效应机制。方法5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选取7只为空白组,其余43只采用一次性大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制备糖尿病肾病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17.9 mg/kg)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1.5、3、6g/kg),分别灌胃相应溶液,连续12周。检测大鼠随机血糖、体质量及24h尿蛋白含量,生化检测糖化血清蛋白(GS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含量,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纤维化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RT-qPCR检测肾组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肾组织mTOR、转录因子EB(TFEB)、p-TFEB、LC3B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随机血糖显著升高(P<0.01),体质量显著减少(P<0.01),24h尿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1),GSP、SCr、BUN、TG、TC、LDL-C、FFA含量显著升高(P<0.01),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胞质空泡化、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多且分布杂乱,脂滴数量增加,自噬体数量减少;肾组织mTOR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LC3B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mTOR、p-TFE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TFEB、LC3B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给药12周随机血糖、24h尿蛋白含量降低,体质量增加,GSP、SCr、BUN、TG、TC、LDL-C、FFA含量降低,HDL-C含量升高;肾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纤维化、脂滴沉积有不同程度缓解,肾组织mTORmRNA表达降低,LC3BmRNA表达升高,mTOR、p-TFEB蛋白表达降低,TFEB、LC3BⅡ蛋白表达升高,其中厄贝沙坦组和中药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当归红芪超滤物能改善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糖脂代谢紊乱、拮抗肾脏异位脂质沉积、促进脂噬、延缓糖尿病肾病进程,其机制可能与mTOR/TFE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当归红芪超滤物 脂噬 mTOR/TFEB信号通路 大鼠
下载PDF
丹桂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2
作者 李彩霞 赵丽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8期153-155,共3页
目的 通过对酒钢医院自制纯中药制剂丹桂口服液的薄层色谱方法研究,确定其内控质量标准。方法 针对丹桂口服液中主要成分丹参、白芍、甘草,研究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的实验方法。结果 研究的丹桂口服液中,丹参、白芍、甘草的薄层鉴别方法结... 目的 通过对酒钢医院自制纯中药制剂丹桂口服液的薄层色谱方法研究,确定其内控质量标准。方法 针对丹桂口服液中主要成分丹参、白芍、甘草,研究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的实验方法。结果 研究的丹桂口服液中,丹参、白芍、甘草的薄层鉴别方法结果斑点清楚,比移值适中,阴性无干扰。结论 本研究方法简单易行、专属、准确,可用于丹桂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桂口服液 薄层色谱法 质量标准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赵瑞华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侯睿捷 时光 赵瑞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018-1025,共8页
[目的]挖掘赵瑞华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经验。[方法]筛选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赵瑞华教授门诊,且治疗有效的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的处方数据,应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 [目的]挖掘赵瑞华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经验。[方法]筛选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赵瑞华教授门诊,且治疗有效的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的处方数据,应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数据进行挖掘,包括一般资料、中药频次、性味功效、药物组合、核心处方等内容。[结果]共纳入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122例,802个诊次处方,患者平均年龄(38.30±0.51)岁。患者痛经平均病程(78.15±8.42)月,明显高于患者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平均病程(32.55±3.23)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频率大于50%的药物有茯苓、桂枝、鸡内金、白芍、薏苡仁、炒白术、三七粉、生甘草、党参、胡芦巴、生姜、丹参、姜黄和醋柴胡。温性药、平性药,辛、甘、苦味药物使用频次较高,药物归经主要涉及到脾经、肝经、肺经、胃经和肾经。常用的药物组合为桂枝-白芍、鸡内金-薏苡仁、茯苓-炒白术等。药物聚类分析显示,高频使用的中药主要聚为3类,结合数据挖掘及专家访谈结果,最终总结出赵瑞华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核心处方。[结论]赵瑞华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组方精简、用药平和,处方用药充分体现了其重视阳气、重视脾胃、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学术思想,临床疗效显著,可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痛经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丹桂消癥饮 赵瑞华
下载PDF
不同焙火程度对武夷岩茶丹桂内含物与感官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马春华 卢福 +2 位作者 吴志锋 詹宝珍 程世龙 《食品工程》 2023年第3期22-26,共5页
为研究焙火工艺对武夷岩茶丹桂内含物与感官品质的影响,采用传统焙火方法,分别用轻火(110℃)、中火(120℃)、足火(130℃)对丹桂焙火3 h、6 h、9 h、12 h、15 h,分析其内含物含量并进行感官评审。结果表明,随着焙火温度的升高,丹桂毛茶... 为研究焙火工艺对武夷岩茶丹桂内含物与感官品质的影响,采用传统焙火方法,分别用轻火(110℃)、中火(120℃)、足火(130℃)对丹桂焙火3 h、6 h、9 h、12 h、15 h,分析其内含物含量并进行感官评审。结果表明,随着焙火温度的升高,丹桂毛茶茶多酚、黄酮、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以及表型儿茶素含量逐渐下降,非酯型儿茶素含量提高;随着焙火时间的延长,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茶多酚、儿茶素类、黄酮则是呈现波动性变化。感官评审结果表明,轻火焙火12 h、中火焙火6 h茶样得分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火 武夷岩茶丹桂 内含物 感官品质
下载PDF
内乡县衙丹桂树开花时间与气温的关系浅析
5
作者 张丽梅 王宇翔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2期204-206,共3页
内乡县衙有两棵丹桂树,有七百多年的树龄。根据部分年份内乡县衙丹桂树开花记录与内乡县气象站气象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内乡县衙丹桂树开花与日最高气温的关系。结果显示:(1)内乡县气象站日最高气温≤23.5℃低温过程的开始日期后2~11... 内乡县衙有两棵丹桂树,有七百多年的树龄。根据部分年份内乡县衙丹桂树开花记录与内乡县气象站气象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内乡县衙丹桂树开花与日最高气温的关系。结果显示:(1)内乡县气象站日最高气温≤23.5℃低温过程的开始日期后2~11 d,内乡县衙丹桂树开花,开花时间Y与日最高气温≤23.5℃低温过程的开始日期X为极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回归关系式为Y=10.369+0.9295X。(2)内乡县气象站日最高气温≤23.5℃负有效积温≤48.9℃·d,其后内乡县衙丹桂开花为非最后一批次;日最高气温≤23.5℃负有效积温≥101.1℃·d,其后内乡县衙丹桂开花为最后一批次;内乡县气象站日最高气温≤23.5℃低温过程每年有2~4个,内乡县衙丹桂每年开花2~4批次的记录占比极高,两者相关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乡县衙 丹桂树 开花 日最高气温 负有效积温
下载PDF
丹桂与名优乌龙茶品种香气特征比较 被引量:41
6
作者 陈荣冰 张方舟 +1 位作者 黄福平 游小妹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用GC/MS法分析了丹桂与名优乌龙茶品种的香气组成。结果表明,丹桂等5个名优乌龙茶品种的主要香气成分如下:丹桂茶是橙花叔醇、α-法呢烯、香叶醇、(Z)-3-己烯基苯甲酸酯、β-紫罗酮+(Z)茉莉酮;肉桂茶是橙花叔醇、... 用GC/MS法分析了丹桂与名优乌龙茶品种的香气组成。结果表明,丹桂等5个名优乌龙茶品种的主要香气成分如下:丹桂茶是橙花叔醇、α-法呢烯、香叶醇、(Z)-3-己烯基苯甲酸酯、β-紫罗酮+(Z)茉莉酮;肉桂茶是橙花叔醇、α-法呢烯、吲哚、香叶醇、芳樟醇;黄旦是橙花叔醇、香叶醇、α-法呢烯、(Z)-3-己烯基苯甲酸酯、β-紫罗酮+(Z)茉莉酮;铁观音是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甲醛、β-紫罗酮+(Z)茉莉酮;毛蟹是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甲醛、2-苯乙醇。丹桂与其他4个名优乌龙茶品种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都是橙花叔醇,说明橙花叔醇是构成福建乌龙茶品种最主要的香气成分。尤其是丹桂与其母本肉桂的橙花叔醇含量均很高,分别达69%和61%。但是,不同品种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及组成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构成了不同品种的香型特征,这与感官审评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桂 乌龙茶 品种 香气成分
下载PDF
丹桂白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24
7
作者 游小妹 陈常颂 +2 位作者 钟秋生 王贵芳 陈荣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9-643,共5页
研究了茶树品种丹桂鲜叶在加工白茶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丹桂在加工白茶的萎凋过程中,水浸出物含量和茶多酚总量逐渐减少;氨基酸总量先增加后减少,但成品毛茶的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鲜叶;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值减小;黄酮含... 研究了茶树品种丹桂鲜叶在加工白茶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丹桂在加工白茶的萎凋过程中,水浸出物含量和茶多酚总量逐渐减少;氨基酸总量先增加后减少,但成品毛茶的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鲜叶;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值减小;黄酮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总体上变化幅度不大;儿茶素总量先增加后减少,且在萎凋32 h至成品茶的加工过程中减幅较大;儿茶素组分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减少最多,其次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D,L型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丹桂加工的白茶香气清鲜,滋味醇爽,汤色橙黄明亮,叶底柔软,总体品质较好,且春茶品质比秋茶好.可见,丹桂较适宜加工白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桂 白茶 加工 生化成分
下载PDF
不同做青环境对丹桂秋季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钟秋生 陈常颂 +3 位作者 游小妹 陶湘辉 张应根 陈荣冰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468-474,共7页
为了探讨丹桂品种制乌龙茶做青调控工艺,以丹桂小至中开面鲜叶为原料,分别在空调和自然环境下,采用轻发酵做青方式制作乌龙茶,并对其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桂乌龙茶香气的主要成分有橙花叔醇、α-法尼烯、苯甲醛、苯乙醛、β-... 为了探讨丹桂品种制乌龙茶做青调控工艺,以丹桂小至中开面鲜叶为原料,分别在空调和自然环境下,采用轻发酵做青方式制作乌龙茶,并对其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桂乌龙茶香气的主要成分有橙花叔醇、α-法尼烯、苯甲醛、苯乙醛、β-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己酸-3-己烯酯、β-异戊酸苯乙酯、3,4-二甲基环己醇、苯乙腈、吲哚等;空调环境下做青的乌龙茶香气种类比自然环境下做青的丰富;自然环境下做青丹桂乌龙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醛类、烯类为主,而空调环境做青丹桂乌龙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醛类和酯类为主(含量均大于10%)。感官审评表明,空调环境下做青所制毛茶样香气得分高于自然环境做青的,内质也较优。做青过程中采用空调设备控制适当的温、湿度有利于乌龙茶香气品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做青环境 丹桂 乌龙茶 香气 品质
下载PDF
SDE-GC/MS分析丹桂品种乌龙茶香气成分 被引量:23
9
作者 钟秋生 陈常颂 +5 位作者 张应根 游小妹 林郑和 陈志辉 王贵芳 陈荣冰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98-506,共9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法(SDE-GC/MS)分析丹桂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并比较利用同一品种鲜叶原料制成的绿茶、红茶和白茶的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丹桂乌龙茶以醇类(44.27%)、碳氢化合物(22.15%)、酯类组分(12.29%)为主,其余组分含...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法(SDE-GC/MS)分析丹桂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并比较利用同一品种鲜叶原料制成的绿茶、红茶和白茶的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丹桂乌龙茶以醇类(44.27%)、碳氢化合物(22.15%)、酯类组分(12.29%)为主,其余组分含量较低,醛类、酮类、含氮化合物含量分别为8.19%、3.98%、3.28%。丹桂绿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54.62%)、酯类(18.92%)和碳氢化合物(18.11%)为主,丹桂红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47.78%)、醛类(26.08%)和酯类(11.07%)为主,丹桂白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49.64%)、醛类(17.25%)和酯类(11.12%)为主。丹桂乌龙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橙花叔醇(27.1%)、芳樟醇及其氧化物(10.94%)、香叶醇(4.04%)、苯甲醛(0.81%)、苯乙醛(6.01%)、β-紫罗酮(2.78%)、顺-茉莉酮(0.57%)、顺-己酸-3-己烯酯(1.25%)、3-甲基丁酸-2-苯乙酯(2.47%)、顺-苯甲酸-3-己烯-1-酯(1.56%)、法呢烯(15.63%)、吲哚(1.64%)、十四烷(2.02%)等。经对比发现,加工工艺上的差异造成了丹桂制不同茶类在香型和香气成分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蒸馏萃取法 丹桂 乌龙茶 香气
下载PDF
丹桂品种红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16
10
作者 游小妹 陈常颂 +3 位作者 钟秋生 陶湘辉 王贵芳 陈荣冰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67-71,共5页
研究了茶树新品种丹桂鲜叶在加工红茶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丹桂在加工红茶的过程中,水浸出物含量和茶多酚总量逐渐减少;氨基酸总量先增加后减少;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值变小;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和"茶三素&qu... 研究了茶树新品种丹桂鲜叶在加工红茶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丹桂在加工红茶的过程中,水浸出物含量和茶多酚总量逐渐减少;氨基酸总量先增加后减少;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值变小;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和"茶三素"总量逐渐增加;儿茶素总量在加工过程中大幅度减少,毛茶中的儿茶素总量仅为鲜叶的1/10,儿茶素各组分含量也都减少,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减幅最大,其次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和D,L型儿茶素。感官审评表明,丹桂加工的红茶有甜香,滋味醇厚,汤色红艳明亮,品质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桂 红茶 加工 生化成分
下载PDF
变温烘焙技术对丹桂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孙君 朱留刚 +1 位作者 林志坤 张文锦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6-272,共7页
采用L_(16)(4~5)正交设计探讨变温烘焙技术对丹桂乌龙茶香气感官品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3(A_4B_1C_4D_2E_3)丹桂乌龙茶香气品质最佳,变温烘焙较佳参数为120℃、20 min,90℃、130 min,120℃、30 min。烘焙后,丹桂乌龙茶中... 采用L_(16)(4~5)正交设计探讨变温烘焙技术对丹桂乌龙茶香气感官品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3(A_4B_1C_4D_2E_3)丹桂乌龙茶香气品质最佳,变温烘焙较佳参数为120℃、20 min,90℃、130 min,120℃、30 min。烘焙后,丹桂乌龙茶中的醇类、醛类、碳氢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量相对较高;共检出香气成分64种,主要为反-橙花叔醇、α-合金欢烯、苯乙醛、吲哚、苯乙醇、2-甲基丁酸-2-苯乙酯、苯乙腈、二氢芳樟醇、苯甲醇、芳樟醇、苯乙烯等,约占香气总量的90%。极差分析表明,香气品质影响因子的主次顺序为:烘焙Ⅲ阶段温度、Ⅲ阶段时间>Ⅰ阶段温度、Ⅰ阶段时间>Ⅱ阶段温度,即3个烘焙阶段的影响顺序为Ⅲ>Ⅰ>Ⅱ,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丹桂乌龙茶的烘焙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桂 乌龙茶 烘焙 变温 香气 GC-MS
下载PDF
生发酊联合当归苦参丸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杨顶权 刘云贞 +1 位作者 鞠海 白彦萍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4期327-329,332,共4页
目的观察生发酊联合当归苦参丸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疗效、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生发酊组(A组)62例和生发酊联合当归苦参丸组(B组)63例。A组外用生发酊,每日2次,用药后局部按摩10 m in。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口... 目的观察生发酊联合当归苦参丸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疗效、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生发酊组(A组)62例和生发酊联合当归苦参丸组(B组)63例。A组外用生发酊,每日2次,用药后局部按摩10 m in。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当归苦参丸,每日2次,每次6 g。观察两组患者的秃发区治疗前后毛发的数量、伴随症状的改善程度与不良反应情况,治疗12个月后根据毛发再生数量判断疗效,根据综合评分的改善程度评价满意度,根据不良事件发生率评判安全性。结果治疗6个月后,B组疗效与A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B组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A组(P<0.05);B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发酊联合当归苦参丸是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有效、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发酊 当归苦参丸 雄激素源性脱发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不同烘焙温度对丹桂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君 朱留刚 +1 位作者 林志坤 张文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1-14,19,共5页
以丹桂乌龙茶(闽南)毛茶为材料,研究不同烘焙温度(60、80、100℃)对丹桂乌龙茶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80℃烘焙处理感官品质较佳,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含量、儿茶素品质指数、CG含量较高;EGC、EC含量较低。... 以丹桂乌龙茶(闽南)毛茶为材料,研究不同烘焙温度(60、80、100℃)对丹桂乌龙茶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80℃烘焙处理感官品质较佳,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含量、儿茶素品质指数、CG含量较高;EGC、EC含量较低。香气品质表现为花香清长;醇类、醛类为其主要的香气成分;反式-橙花叔醇、苯乙醛相对含量较高,α-金合欢烯、苯乙睛、二氢芳樟醇、苯乙醇相对较低。烘焙后,丹桂乌龙茶中水浸出物、多糖、咖啡碱含量、儿茶素总量均增加,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乌龙茶的烘焙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桂乌龙茶 烘焙 温度 品质
下载PDF
烘焙工艺对丹桂乌龙茶感官品质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君 朱留刚 +1 位作者 林志坤 张文锦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44-1247,共4页
以丹桂乌龙茶(闽南)毛茶为研究对象,采用5因素4水平正交设计,探讨丹桂乌龙茶精制过程中变温烘焙工艺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4B1C4D2E3及A3B2C4D3E1处理茶品质最佳,具有清香稍带甜香、滋味醇爽、汤色金黄明亮或花香显、滋味浓醇、汤... 以丹桂乌龙茶(闽南)毛茶为研究对象,采用5因素4水平正交设计,探讨丹桂乌龙茶精制过程中变温烘焙工艺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4B1C4D2E3及A3B2C4D3E1处理茶品质最佳,具有清香稍带甜香、滋味醇爽、汤色金黄明亮或花香显、滋味浓醇、汤色金黄的品质特点。丹桂乌龙茶变温烘焙包括3个阶段,即高温去杂、低温慢焙、高温提香阶段,较佳参数为120℃、20 min,90℃、130 min,120℃、30 min或110℃、30 min,90℃、140 min,130℃、10min。烘焙对丹桂乌龙茶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焙可显著增加其水浸出物及咖啡碱含量。极差分析表明,影响因子的主次顺序为:D>E>A>B>C;第三烘焙阶段中的烘焙温度、时间为烘焙的主效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丹桂 烘焙 正交试验 温度 时间
下载PDF
乌龙茶新品种丹桂区域试验 被引量:5
15
作者 游小妹 陈志辉 +3 位作者 林郑和 钟秋生 陈常颂 陈荣冰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478-482,共5页
以黄旦为对照,在广东、广西、湖南3个区试点对丹桂的种植成活率、生长势、物候期、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方面进行6年(2003~2009)的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丹桂种植成活率高、生长势好、物候期早、产量高、制茶品质优良... 以黄旦为对照,在广东、广西、湖南3个区试点对丹桂的种植成活率、生长势、物候期、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方面进行6年(2003~2009)的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丹桂种植成活率高、生长势好、物候期早、产量高、制茶品质优良、抗逆性强,是一个早生、优质、高产的乌龙茶新品种,适宜在广东、广西、湖南及相似地区种植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桂 新品种 适应性
下载PDF
‘丹桂’乌龙茶不同做青环境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13
16
作者 游小妹 钟秋生 陈常颂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0-73,共4页
为了解丹桂乌龙茶在不同做青环境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以‘丹桂’品种为鲜叶原料,采用自然环境和空调环境2种做青方式,按铁观音的加工工艺进行制作,研究‘丹桂’乌龙茶在不同做青环境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干物质含量自然环... 为了解丹桂乌龙茶在不同做青环境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以‘丹桂’品种为鲜叶原料,采用自然环境和空调环境2种做青方式,按铁观音的加工工艺进行制作,研究‘丹桂’乌龙茶在不同做青环境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干物质含量自然环境下为94.72%~97.04%,空调环境下为94.84%~96.80%,成品茶中干物质含量比鲜叶中略低;茶多酚总量空调环境做青低于自然环境做青,自然环境下为29.27%~31.56%,空调环境下为27.92%~31.3%,且成品茶比鲜叶含量低;氨基酸含量自然环境下为1.90%~2.24%,空调环境下为1.95%~2.32%,成品茶比鲜叶高;咖啡碱含量空调环境下为2.23%~2.37%,自然环境下较空调环境下大,其含量为2.32%~2.66%。自然环境下和空调环境下做青的乌龙茶咖啡碱、氨基酸含量差别不明显;茶多酚总量差别较明显,空调环境下做青的乌龙茶茶多酚总量和酚氨值比自然环境下的低。感官审评表明,空调环境做青所制毛茶样香气得分高于自然环境做青的,内质也较优。做青过程中采用空调设备控制适当的温、湿度有利于乌龙茶香气品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桂 乌龙茶 做青环境 生化成分
下载PDF
当归芍药散精简方对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改善作用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鹏 余伯阳 +2 位作者 林志宏 朱丹妮 严永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8-21,共4页
目的 :筛选当归芍药散精简方 (FBD)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部位 ;方法 :(1)氢溴酸东莨菪碱与脑部反复缺血再灌注诱导小鼠记忆障碍 ,水迷宫实验和避暗实验检测小鼠游泳时间、避暗潜伏期与错误次数 ;(2 )连二亚硫酸钠和谷氨酸钠诱导PC12细胞损... 目的 :筛选当归芍药散精简方 (FBD)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部位 ;方法 :(1)氢溴酸东莨菪碱与脑部反复缺血再灌注诱导小鼠记忆障碍 ,水迷宫实验和避暗实验检测小鼠游泳时间、避暗潜伏期与错误次数 ;(2 )连二亚硫酸钠和谷氨酸钠诱导PC12细胞损伤 ,MTT法测定细胞活力 ;结果 :(1)等生物剂量下 ,3个FBD化学部位组合 [多糖 +挥发油 ]、[多糖 +挥发油 +正丁醇部位 ]、[多糖 +挥发油 +水部位 ]可显著缩短小鼠游泳时间 (P <0 0 5 ) ,显著延长避暗潜伏期并减少 5min内的错误次数 (P <0 0 5~ 0 0 1) ;(2 ) 10 %浓度的 3个部位组合含药血清均可改善PC12细胞损伤 (P <0 1~ 0 0 5 ) ,[多糖 +挥发油 ]对小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与抗PC12细胞损伤作用表现一致 ,均有显著性 (P <0 0 5~ 0 0 1) ;结论 :[多糖 +挥发油 ]可能为FBD的防治血管性痴呆的有效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芍药散精简方 血管性痴呆 有效部位 记忆障碍 血清药理学方法
下载PDF
金桂绿茶与金桂花的挥发性成分和香气特征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丽 胡晓俊 +5 位作者 胡文娇 张悦 朱荫 戴伟东 胡善树 林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6-283,共8页
为探明金桂绿茶(JGT)与金桂花(JG)的香气化学特征差异,采用感官审评法和GC-MS法分析金桂花和丹桂花(DG)的香气品质及挥发性成分,再以金桂花窨制茶叶,开展金桂绿茶的香气品质化学研究(金桂花与原料绿茶为对照)。结果表明金桂花香气品质... 为探明金桂绿茶(JGT)与金桂花(JG)的香气化学特征差异,采用感官审评法和GC-MS法分析金桂花和丹桂花(DG)的香气品质及挥发性成分,再以金桂花窨制茶叶,开展金桂绿茶的香气品质化学研究(金桂花与原料绿茶为对照)。结果表明金桂花香气品质优于丹桂花,挥发性成分总量较丹桂花高22.7%,较适于窨制桂花茶。金桂绿茶的清香、花香特征略逊金桂花,优于原料绿茶(GT);窨制中吸附了金桂花的芳樟醇、α-衣兰烯、1,1,5-三甲基-6-亚丁烯基-4-环己烯、(Z)-吡喃型芳樟醇氧化物1、α-紫罗酮、二氢-β-紫罗兰醇、γ-癸内酯和4-羟基-β-紫罗酮等8个成分以及3,4-二甲基苯胺、红没药烯环氧化物、异戊酸香叶酯、紫罗烯、二氢-β-紫罗兰酮和乙酸植醇酯等6个新成分,保留了原料绿茶的10个挥发性成分,但挥发性成分总量仍较金桂花低60.4%。综合可见,金桂绿茶不仅保留了原料绿茶和金桂花的部分香气成分,还吸附了窨制过程中产生的新成分,故本研究结果可为花茶工艺优化及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金桂 丹桂 绿茶 金桂绿茶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当归补血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兔内皮祖细胞及血清VEGF、SDF-1的影响 被引量:44
19
作者 秦臻 黄水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1-215,共5页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表...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25只,免疫损伤结合高脂饮食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模型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辛伐他汀组灌胃辛伐他汀水悬液1.7 mg/kg,当归补血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当归补血汤6 g/kg、3 g/kg、1.5 g/kg,每天1次,2周后取兔血检测VEGF和SDF-1水平,培养并鉴定兔外周血EPCs,MTT法检测增殖能力,黏附实验检测黏附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迁移能力,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检测形成小管能力。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及当归补血汤高、中剂量组家兔血清VEGF和SDF-1水平增高(P<0.05),且EPCs的增殖、黏附、迁移和形成小管能力均有增强(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可能通过提高循环VEGF和SDF-1水平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EPCs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补血汤 内皮祖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细胞源性因子1
下载PDF
制备中药复方当归补血微丸的2种方法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红霞 贾晓斌 +2 位作者 范晨怡 施亚芳 魏惠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2908-2910,共3页
目的:比较挤出滚圆法和流化床包衣法制备中药微丸的特点。方法:对挤出滚圆法和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微丸的原理、制备流程进行比较,并对2种方法所制备的当归补血微丸进行粉体学、收率和体外溶出等考察。结果: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当归补血微... 目的:比较挤出滚圆法和流化床包衣法制备中药微丸的特点。方法:对挤出滚圆法和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微丸的原理、制备流程进行比较,并对2种方法所制备的当归补血微丸进行粉体学、收率和体外溶出等考察。结果: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当归补血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收率高,体外溶出快。结论:2种方法均能制备当归补血微丸,但挤出滚圆法优于流化床包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出滚圆法 流化床包衣法 微丸 当归补血方 粉体学性质 体外溶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