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易传》对天地人三才之道的认识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赟 《周易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41-51,76,共12页
天、地、人三才各有其道的思想乃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的共识,但只有《易传》对此作了深入而一贯的探讨,从而影响深远。在《易传》那里,天、地既有其体,又有其德。天之体为阴阳之气,地之体为刚柔之质。阴阳之气实质上是能量与信息所... 天、地、人三才各有其道的思想乃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的共识,但只有《易传》对此作了深入而一贯的探讨,从而影响深远。在《易传》那里,天、地既有其体,又有其德。天之体为阴阳之气,地之体为刚柔之质。阴阳之气实质上是能量与信息所构成之"场",而刚柔之质则是气的能量密集化的存在形式;另一方面,天之德为乾,而地之德为坤。乾是健动不息的创生品格,而坤则是厚德载物的接纳性品格。天地各有其能,各具其德,但只有人能够会通天地之能、合和天地之德。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的智能能够代替天地,因为人总是有其自身的限制,但人的存在也同样不是天地的重复,而是以其不同于天地的品格,与天地并列为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天道 地道 人道
下载PDF
论俞琰理不外象、援易入丹的易学诠释取向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秋丽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47,共12页
俞琰的易学思想包括对易学理论本身的探讨和援易入丹两个方面。在易学理论本身的探讨方面,他本着"辞必本于画,理不外于象"的原则,以经传文本为根据,择取自汉至宋的象学体例,对卦爻取象进行了阐发,并探讨了天地之数和大衍之数... 俞琰的易学思想包括对易学理论本身的探讨和援易入丹两个方面。在易学理论本身的探讨方面,他本着"辞必本于画,理不外于象"的原则,以经传文本为根据,择取自汉至宋的象学体例,对卦爻取象进行了阐发,并探讨了天地之数和大衍之数,提出太极之数是大衍之数形成的先天理据;在援易入丹方面,他以易学服务于内丹修炼学,引入太极之道,为内丹修炼学找到了先天的根据,借助易象、易数、易图阐发了内丹学理论,揭示了道教内丹学与易学在义理上的相通无碍。他的易学思想不仅有功于易学,还推动了道教内丹学理论的发展,对后世道教易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象 易数 天地之道 丹道
下载PDF
还原设计本色——“绿色”视野中的设计困惑与超越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鼎 何辉 《包装学报》 2010年第3期78-84,共7页
当代设计常喜欢冠以"绿色"之名,流行观念中这种绿色设计的困惑在于其设计本色多"彩"而"相"殊,或"白"而轻"技"、"赤"而重"用"、"黄"而嗜"肉"... 当代设计常喜欢冠以"绿色"之名,流行观念中这种绿色设计的困惑在于其设计本色多"彩"而"相"殊,或"白"而轻"技"、"赤"而重"用"、"黄"而嗜"肉"、"黑"而失"义"或"绿"而悯"天"。当前绿色设计的超越只有奠基于"道-天-地-人"共域之上才能真正走出天、人两分的窠臼,筑就彼此共生、共荣的世界,这对国家低碳经济战略的实施也不无启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本色 多“彩”殊“相” 绿色设计 道-地-天-人 共域
下载PDF
老子哲学视野中的“道”“天地”与“人”
4
作者 罗翔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5-19,共5页
"道"是老子的核心话语,老子通过"道""天地"与"人"的比较来完成对人类社会政治的建议与批判。老子在《道德经》里给我们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在层次上极为清晰的三种秩序与价值,在它们之间互相的张... "道"是老子的核心话语,老子通过"道""天地"与"人"的比较来完成对人类社会政治的建议与批判。老子在《道德经》里给我们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在层次上极为清晰的三种秩序与价值,在它们之间互相的张力之中实现了某种平衡,从而游刃有余地出入其间,体现出道家在出世、入世之间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
下载PDF
天地无私与为政公正——黄老之学的政治哲学解读
5
作者 宋宽锋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5-21,共7页
像《老子》一样,黄老之学的政治思考也是以其“道论”为基础的。《老子》和黄老之学的“道论”都关涉“本根之道”和“天地之道”,而且两种“道”也都具有规范性和非规范性的双重意义。非规范性的“天地之道”是黄老之学政治思考的主要... 像《老子》一样,黄老之学的政治思考也是以其“道论”为基础的。《老子》和黄老之学的“道论”都关涉“本根之道”和“天地之道”,而且两种“道”也都具有规范性和非规范性的双重意义。非规范性的“天地之道”是黄老之学政治思考的主要根据,与此相一致,黄老之学的政治思考关注最多的也是对“天地之道”的逆顺,以及政治生活中的祸福成败,而不是政治正当性的问题。规范性的“天地之道”是黄老之学政治哲学思考的“道论”基础,其理论核心就是“天地无私”,而其政治指向则是为政的公正和公平。为政的公正和公平通过“案法而治”和形式正义得到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之学 本根之道 天地之道 天地无私 为政公正
下载PDF
易学建构的生态文明之维——兼论易学生态文明与十九大报告精神的会通逻辑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长明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2,共8页
易学本于天地之道,中达社会人际,直抵内心世界;而后由心及人,由人及天,效法天道。在易学建构逻辑视野下,易道呈圆,天人一如。可见,这种本于天而归于天的易学建构,具有天然的生态文明向度。在易学建构所彰显的生态文明维度上,乾始坤凝,... 易学本于天地之道,中达社会人际,直抵内心世界;而后由心及人,由人及天,效法天道。在易学建构逻辑视野下,易道呈圆,天人一如。可见,这种本于天而归于天的易学建构,具有天然的生态文明向度。在易学建构所彰显的生态文明维度上,乾始坤凝,刚柔兼济,阴阳大化,和谐天成。易学内蕴的三才之道,父天母地,人为天地之子。大德曰生,大宝曰位,守位曰仁。易学关于天地之子的定位,是法天象地、生生不息的人类生存法则的理论基石。易学建构的生态文明之维,是会通易学与十九大报告精神的内在逻辑,也是今天建设生态文明的哲学要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建构 天地之道 法天象地 生态文明 十九大报告精神
原文传递
邵雍三才之道视域下的易学思想建构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新春 丁巧玲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4,共10页
邵雍顺着《易传》追溯三才由来的理路,揭示了造化视域下的三才,重建了易学。他认为,天地来自终极宇宙本原太极,人来自天地,由太极根源性造化力发用,造化之道层层落实为天道、地道、万物之道、人道。人道是天地万物之道充分实现的表征,... 邵雍顺着《易传》追溯三才由来的理路,揭示了造化视域下的三才,重建了易学。他认为,天地来自终极宇宙本原太极,人来自天地,由太极根源性造化力发用,造化之道层层落实为天道、地道、万物之道、人道。人道是天地万物之道充分实现的表征,进而成为道之为道最终实现的表征。圣人法天道立人道,期许人之为人的充分实现。人们应当以三才通贯一身的人之一才的浩然认同承当,期我以圣贤,创拓圣贤事业,为易之谓易增添新的精彩心性生命注脚。这一圣贤追求反映了时代精神的最强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才之道 太极 天地万物之道 人道 圣贤追求
原文传递
Natural Philosophy of Zhouyiand Life Practice 被引量:1
8
作者 LI Shuhua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2年第2期179-190,共12页
The natural philosophy which is implied in Zhouyi is a philosophy of generation. This is a metaphor for life and the unity of cosmology, ontology and axiology, based on a practice of life which is a unity of moral and... The natural philosophy which is implied in Zhouyi is a philosophy of generation. This is a metaphor for life and the unity of cosmology, ontology and axiology, based on a practice of life which is a unity of moral and cognitive practice.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based 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original classic text of Zhouyi and its commentari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aning of Chinese natural philosophy can be understood through the cosmology of morality, the ontology of unity of heaven, earth and humanity, the theory of practice that integrates knowing with action, and the methodology of wholly generating. I argue that this unique natural philosophy is not only the origin of the transcendental values of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the metaphysical foundation of ancient science in China. In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of history and dialogue between East and West in 21 st century, it creates a unity of different cultures of human beings from different ways which are harmonious but not uni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o VIRTUE practice unity of heaven earth and human beings integration of knowing with action wholly generating system of images andnumber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