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郭店儒家竹书思想新论——以孔子为中心
1
作者 丁四新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1-117,共7页
在《尊德义》篇中,孔子提出了“尊德明伦”的道德主义的政治和伦理主张。在《六德》篇中,孔子提出了六位说和三大法说,系统地总结和建构了中国古代的位分伦理学说。在《成之闻之》篇中,孔子提出了求己反本的修身哲学,并将天常与六位贯... 在《尊德义》篇中,孔子提出了“尊德明伦”的道德主义的政治和伦理主张。在《六德》篇中,孔子提出了六位说和三大法说,系统地总结和建构了中国古代的位分伦理学说。在《成之闻之》篇中,孔子提出了求己反本的修身哲学,并将天常与六位贯通起来,意义重大。在《性自命出》篇中,孔子提出了“性自命出,命自天降”的重大命题,贯通了生性和天命两者,构建了性命论学说,为儒学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石。在《穷达以时》篇中,孔子对时命与德行作了分判,高度肯定了德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唐虞之道》篇中,孔子提出了“禅而不传”“利天下而弗利”的尧舜王道的政治理想。总之,孔子思想在郭店儒家竹书中得到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简 孔子 位分伦理学 性命论 王道
下载PDF
文章·性·天道--《论语》“性与天道”说的历史诠释与思想新论
2
作者 任蜜林 《齐鲁学刊》 2023年第4期5-14,共10页
“性与天道”学说是研究孔子人性论思想的重要材料。这一学说本身并无难解之处,但其背后之义理却颇难索解。其主要涉及了文章与性、天道以及性与天道的关系问题。历代对于文章与性、天道的关系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认为二者之间是有区别... “性与天道”学说是研究孔子人性论思想的重要材料。这一学说本身并无难解之处,但其背后之义理却颇难索解。其主要涉及了文章与性、天道以及性与天道的关系问题。历代对于文章与性、天道的关系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认为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并非完全对应关系,此说以何晏、朱熹等为代表;一种认为二者之间有着对应关系,前者是后者的表现,后者是前者的本体,此说以皇侃、谢良佐、杨时等为代表。对于性与天道的关系也可分为两种:一种认为二者之间没有关系,如郑玄、何晏等;一种认为二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历代多数注解者持此种看法。结合《论语》及其他相关材料,“性与天道”学说处理的实际是“下学”与“上达”的关系问题。在孔子看来,文章与天道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天道是文章之形上根据,文章是天道实现之表现。孔子还把天命与每个个体都联系起来,从而使得天命对于每个个体来说都具有了普遍性。非但如此,每个个体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上达天命。这种努力的途径就是其所强调的“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文章 天道 下学上达
下载PDF
程颐人性论研究
3
作者 伊雷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0-68,115,共10页
程颐言“性”有着“本体”与“工夫”上的双重维度:在“本体”层面言“性”,其主要关注的是人之善恶本原的认识问题;在“工夫”层面言“性”,其关注的则是人之如何成圣的实践问题。从“本体”高度言“性”,将“理性命”与“心性情”问... 程颐言“性”有着“本体”与“工夫”上的双重维度:在“本体”层面言“性”,其主要关注的是人之善恶本原的认识问题;在“工夫”层面言“性”,其关注的则是人之如何成圣的实践问题。从“本体”高度言“性”,将“理性命”与“心性情”问题并重,主张“尽心”是“尽性”的前提,强调“穷理”与“尽性”的统一,在“工夫”上重视“存养”,是程颐人性论的最大特色。而其人性论之所以能够成为北宋中晚期诸儒言“性”之巅峰,离不开其对先秦儒家人性论的系统化总结,更离不开其对汉唐北宋诸儒言“性”成果之消化与吸收。从实质上来说,程颐的人性论既是对孟子、韩愈、李翱、程颢等人言性观点之继承与超越,又是对荀、扬之批判,更是对《中庸》与《易传》言“性”思想之综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命 心性情 善恶本体 人之成圣 穷理尽性
下载PDF
论自然科学家命运观
4
作者 高岸起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2-69,共8页
自然科学家是能够展现出其特有的魅力的.自然科学家是能够呈现出命运的本质的.自然科学家命运观体现在决定论与自由意志、科学与社会、科学与历史、科学与现实、连续与进步方面.深刻认识和理解自然科学家命运观,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 自然科学家是能够展现出其特有的魅力的.自然科学家是能够呈现出命运的本质的.自然科学家命运观体现在决定论与自由意志、科学与社会、科学与历史、科学与现实、连续与进步方面.深刻认识和理解自然科学家命运观,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家 命运观 意义
下载PDF
董仲舒论“情”
5
作者 邓红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14,38,共7页
董仲舒将“情”定义为“情者人之欲也”,将“情”从先天的“性”中分离出来,认为“情”是后天的、受外物“动”而“变”发出来的精神状态。他将阴阳和“情性”联系在一起,为“情”寻找自然哲学根据。他提出“情非度制不节”,强调社会规... 董仲舒将“情”定义为“情者人之欲也”,将“情”从先天的“性”中分离出来,认为“情”是后天的、受外物“动”而“变”发出来的精神状态。他将阴阳和“情性”联系在一起,为“情”寻找自然哲学根据。他提出“情非度制不节”,强调社会规范、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倡通过制作礼乐、宣传教化、加强“君子”的示范作用,以改变民风、优化民俗、体恤民情,使情安定,走上正道。这些都有助于政权的巩固、社会的稳定和民情的安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下载PDF
论道家自然养生体育思想对现代体育教学的若干启示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瑞林 邵桂华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0-32,共3页
辨析了道家的自然养生体育理念,并基于此提出学校体育教学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内在体育品质,学校体育教学评价应更加强调人文精神,着眼于终身体育。
关键词 道家 自然养生体育思想 体育教学 体育品质 教学评价 人文精神 终身体育
下载PDF
论先秦道家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被引量:30
7
作者 杨启亮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0-57,共8页
潜隐的道家教育思想 ,也负载着中国教育的一脉传统 ,这是与我们的主流文化不同的传统 ,是崇尚自然的、主张自然人本主义的传统。它以自然主义哲学引导的教育目的论 ,超越了以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界定的狭隘范畴 ,张扬着人与自然相和谐的... 潜隐的道家教育思想 ,也负载着中国教育的一脉传统 ,这是与我们的主流文化不同的传统 ,是崇尚自然的、主张自然人本主义的传统。它以自然主义哲学引导的教育目的论 ,超越了以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界定的狭隘范畴 ,张扬着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命精神。道家教育以自然养生的体育为根本 ,把完满性人格目标中的真善美一以贯之地融入自然生命之体的“生”的流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目的 体育 智育 德育 美育 先秦时期 道家 教育思想 自然主义
下载PDF
从“天人合一”看当代生态旅游发展路向 被引量:5
8
作者 孙吉信 郭飒飒 王丽娜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生态旅游兴起与发展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人与自然协调一致正是生态旅游开展的理论基础。生态旅游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和谐。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人与自然关系做了精辟的论述和总结,其... 生态旅游兴起与发展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人与自然协调一致正是生态旅游开展的理论基础。生态旅游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和谐。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人与自然关系做了精辟的论述和总结,其中的生态智慧对于当今生态旅游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而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蕴含在儒家和道家的生态伦理观中。这些生态伦理思想与现代生态伦理理念一脉相承。所以,通过分析儒道两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论述,可以探寻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向——以生态伦理为指引,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天人合一 儒家 道家 生态伦理
下载PDF
论五斗米道的“官僚性”特质 被引量:7
9
作者 冯渝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6-134,共9页
对五斗米道"师君"、"祭酒"、"鬼卒"等教内称号以及"义舍"、"三原"、"行刑"等教内组织制度的深度剖析,可以明确五斗米道大范围效仿汉制的"官僚性"特质。据此可判... 对五斗米道"师君"、"祭酒"、"鬼卒"等教内称号以及"义舍"、"三原"、"行刑"等教内组织制度的深度剖析,可以明确五斗米道大范围效仿汉制的"官僚性"特质。据此可判断,五斗米道立教之纲或当脱胎于"汉家"之制,因而具有明显的在世"官僚性"特质;与此同时,出于宗教立教之考量,五斗米道又对这层"官僚性"赋予独特的宗教内涵,故也呈现出一定的出世特性。五斗米道刻意汲取汉制的现象,不仅具体反映出五斗米道的宗教乌托邦追求,更从实证层面揭示"汉家神学"对原始道教的内在形塑作用,以及原始道教从精神角度保存"汉家"秩序的宏阔愿景。这一点正是原始道教发起汉末宗教-政治运动,重建"太平"理想秩序的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斗米道 官僚性 宗教乌托邦 “汉家”解体 太平
下载PDF
王充道家思想探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雪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36-40,共5页
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立论宗旨 ,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 ,以“气”为核心范畴 ,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 ,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 ,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 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立论宗旨 ,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 ,以“气”为核心范畴 ,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 ,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 ,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 ,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因此 ,王充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自然
下载PDF
论道家道教健康模式 被引量:6
11
作者 程雅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3-112,共10页
中国古典文献一般用"康健"表达现代医学意义的"健康",在包括道家道教在内的很多古籍中有着广泛运用。道家道教健康的基本精神是"中和",主要元素为形(身体)、神(心理)、德(道德)、世(社会)、天(自然),道... 中国古典文献一般用"康健"表达现代医学意义的"健康",在包括道家道教在内的很多古籍中有着广泛运用。道家道教健康的基本精神是"中和",主要元素为形(身体)、神(心理)、德(道德)、世(社会)、天(自然),道家道教健康模式是"形神德世天"五位一体。提出道家道教健康模式的意义在于:以道融摄、汇通中西医健康理论,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在健康中的重要地位,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的健康理念,修复现当代医学模式中割裂的人和自然,召唤健康理念向"道法自然"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道教 健康 中和 形神德世天 五位一体 医学模式
下载PDF
《易传》道家说质疑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锐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33,53,共7页
本文从陈鼓应先生论证“《易传》道家说”的重点文章《〈彖传〉与老庄》、《〈彖传〉的道家思维方式》出发,不仅指出其论据方面的不足,而且指出其论证方法是使用“丐辞”、“默证”。因此,《彖传》不能成立。甚至陈先生所用的“道家”... 本文从陈鼓应先生论证“《易传》道家说”的重点文章《〈彖传〉与老庄》、《〈彖传〉的道家思维方式》出发,不仅指出其论据方面的不足,而且指出其论证方法是使用“丐辞”、“默证”。因此,《彖传》不能成立。甚至陈先生所用的“道家”这一名目,也不适当。从而说明“《易传》道家说”不能成立,其“道家主干说”也因此缺少重要文献材料,难以服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彖传 道家 性命
下载PDF
中国古琴艺术的基本范畴及其美学内涵 被引量:5
13
作者 楚小庆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0-16,共7页
探讨中国古琴的艺术特征,首要的是要将其纳入中国传统的哲学范畴体系中关照考察。任何单纯从西方科学的或哲学的视角对中国古琴艺术形式的审视,都必然存在着先天的局限性。中国传统古代文献中提供的大量的有关古琴艺术的特征、概念,有... 探讨中国古琴的艺术特征,首要的是要将其纳入中国传统的哲学范畴体系中关照考察。任何单纯从西方科学的或哲学的视角对中国古琴艺术形式的审视,都必然存在着先天的局限性。中国传统古代文献中提供的大量的有关古琴艺术的特征、概念,有助于我们归纳总结出中国古琴的若干审美范畴。本文基于这些概念范畴,进一步阐释了相关的思想体系,以期对中国古琴艺术特征形成的本源作一由内而外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 艺术特征 范畴
下载PDF
文化哲学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邹广文 刘文嘉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12期21-27,共7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走向世界的中国围绕事关人类前途命运重大问题所提出的中国方案。从文化哲学角度看,这一重大理念是人类普遍交往形成的价值共识,是依托中国文化、面向世界文明的文化哲学,也是具有自律性和非强制性的价值范导。它一方面...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走向世界的中国围绕事关人类前途命运重大问题所提出的中国方案。从文化哲学角度看,这一重大理念是人类普遍交往形成的价值共识,是依托中国文化、面向世界文明的文化哲学,也是具有自律性和非强制性的价值范导。它一方面在"共同体"视野下提炼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原则,另一方面也正将中国故事升华为"共同体"层面的人类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普遍交往 中国道路 民族性 时代性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复杂性与全球治理——一种新全球治理理念的构建 被引量:7
15
作者 叶险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3-44,共12页
人类对新的全球治理理念的呼唤,缘于当代全球化提出的挑战和当代全球治理的制度困境。这种新的全球治理理念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重视对这一意识的复杂性与全球治理间关系的系统研究,才能构建新的全球治理理念。这项研究包含三个逻... 人类对新的全球治理理念的呼唤,缘于当代全球化提出的挑战和当代全球治理的制度困境。这种新的全球治理理念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重视对这一意识的复杂性与全球治理间关系的系统研究,才能构建新的全球治理理念。这项研究包含三个逻辑环节:一是提出“人的特质”与“人的存在”的矛盾运动及其演变规律的论说,以确立全面认识和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复杂性与全球治理间关系的历史观基础;二是据此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分为“三个层级”,即精神文化层级、全球治理机制规则层级、全球治理机制与地区或区域治理机制和民族国家治理机制关系层级,并探询三个层级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全球治理机制中作用的复杂性;三是科学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全球治理转型时期的权力分散和分享过程中的复杂性,以及在民族国家之间、民族国家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之间关系中的复杂性,阐释正确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复杂性与超越目前全球治理制度困境的关系,从而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全球治理中确立与贯彻的规律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全球治理 人的特质 人的存在 复杂性
下载PDF
中晚唐道教转型时期的心性修仙观 被引量:2
16
作者 霍明琨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36,共7页
中晚唐道教转型时期,狂热炼丹的技术环节失败、注重心性的致仙理论形成。这种心性修仙观是唐宋之际道教由外丹过渡到内丹及神仙思想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在道教转型时期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中晚唐以来的宗教、哲学、文... 中晚唐道教转型时期,狂热炼丹的技术环节失败、注重心性的致仙理论形成。这种心性修仙观是唐宋之际道教由外丹过渡到内丹及神仙思想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在道教转型时期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中晚唐以来的宗教、哲学、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 道教 心性 修仙观 《太平广记》
下载PDF
易学诠释学模式下的北宋理学 被引量:2
17
作者 谷继明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42,共6页
中国传统哲学是在经典的诠释中发展的,《周易》诠释学的转变直接促成了北宋理学的发生发展。中国古代的经典诠释学的结构可以分为经典的诠释对象、经典诠释的主体和经典诠释三方面,而经典的诠释又可以分析为诠释模式、诠释内涵和诠释风... 中国传统哲学是在经典的诠释中发展的,《周易》诠释学的转变直接促成了北宋理学的发生发展。中国古代的经典诠释学的结构可以分为经典的诠释对象、经典诠释的主体和经典诠释三方面,而经典的诠释又可以分析为诠释模式、诠释内涵和诠释风格。对于北宋理学的易学诠释来说,其话语系统是重视义理,其内在理路是坚持"体用一源"的本体与现象的圆融,同时又开出独具特色的修养论与功夫论,其诠释内涵则坚持天道性命的贯通,而赋予本体以价值意义。北宋理学家正是由易学诠释学,从玄学中转出来,而能与佛、道抗衡。理学家对《周易》的解释也解决了会通《孟子》与《中庸》、《易传》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象数 义理 本体 性命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心理学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孟维杰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87,共6页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人类命运的大考,随即人类进入了"后疫情时代"。"后疫情时代"使人类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难题,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动诠释、检验和践行。从文化心理的层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须以人类命...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人类命运的大考,随即人类进入了"后疫情时代"。"后疫情时代"使人类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难题,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动诠释、检验和践行。从文化心理的层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和形成为前提,这是一种文化自觉和意识自省。从心理学的视野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发生机制,既可深化和拓展对其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是以更加开放、包容和多元的视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同体意识 类本性 公民身份 共同价值
下载PDF
陈献章实现“自然之乐”境界的修持途径对道家思想的认同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运华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2-14,51,共4页
境界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显著特质和特点,陈白沙在建构其心学基本体系的过程中,提出了“自然之乐”的境界之学。为了实现明朗澄彻的“自然之乐”境界,白沙提出了致虚、守静、自得的主要修持途径。这些途径体现了白沙对道家思想的认同。
关键词 陈白沙 自然之乐 道家
下载PDF
中国美学中的规避人工秩序的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良志 《文化艺术研究》 2010年第2期1-14,共14页
在道禅哲学影响下,中国美学出现了在师法造化原则下规避人工秩序的重要理论,这是决定中国美学特色、并对艺术和中国人的审美生活发生深刻影响的思想。本文尝试剖析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大致内涵,对其中的规避人工机巧、超越美丑分别和摆脱... 在道禅哲学影响下,中国美学出现了在师法造化原则下规避人工秩序的重要理论,这是决定中国美学特色、并对艺术和中国人的审美生活发生深刻影响的思想。本文尝试剖析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大致内涵,对其中的规避人工机巧、超越美丑分别和摆脱情感束缚等思想进行了分析,认为崇尚天趣、排斥人工的理论要义,在对真实意义世界的追求,其落脚点在人的生命的安顿。这一思想虽然有其偏颇之处,却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秩序 问题 China 理论要义 思想 哲学影响 意义世界 美学特色 理论价值 中国人 化原则 艺术 束缚 生命 生活 审美 情感 剖析 内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