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岛夷志略》的版本与校勘问题
1
作者 杨晓春 张平凤 《海交史研究》 2024年第1期1-21,共21页
《岛夷志略》现存诸本,以清乾隆间彭氏知圣道斋抄本内容完整、文字比较准确,特别是保留了更早时期版本的面貌,最为可贵,也最适合作为底本。近四十年来最为通行的整理本苏继庼《岛夷志略校释》,以文津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而未将彭氏知圣... 《岛夷志略》现存诸本,以清乾隆间彭氏知圣道斋抄本内容完整、文字比较准确,特别是保留了更早时期版本的面貌,最为可贵,也最适合作为底本。近四十年来最为通行的整理本苏继庼《岛夷志略校释》,以文津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而未将彭氏知圣道斋抄本作为底本,是其失误。文津阁四库全书本臆补了不少原本的阙字,且序跋多有缺失,并不适合作为底本。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虽有大量的阙字,但正反映了所根据的本子的本来面貌;加之文字比较准确,适合作为主要的参校本。藤田丰八《岛夷志略校注》虽是百年前的著作,其校勘的意见至今仍有其价值,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夷志略》 版本 校勘
下载PDF
马祖洪州禅与中国禅茶文化析论
2
作者 陈金凤 谢晓芳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5-172,共8页
以唐朝禅宗高僧马祖道一为代表的洪州宗人,积极践行“平常心是道”的佛禅理念,创新发展六朝以来尤其是北宗禅的禅茶文化,引导禅茶从注重物理功能转化为注重物理、精神合一且以精神为上。由此大大提升了禅茶文化的内涵与境界,“吃茶”日... 以唐朝禅宗高僧马祖道一为代表的洪州宗人,积极践行“平常心是道”的佛禅理念,创新发展六朝以来尤其是北宗禅的禅茶文化,引导禅茶从注重物理功能转化为注重物理、精神合一且以精神为上。由此大大提升了禅茶文化的内涵与境界,“吃茶”日渐成为丛林流行的一大禅语和禅法作略。马祖洪州宗有力地促成了丛林禅茶的正式确立与普遍推广,成为践行佛教中国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影响可谓至深至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茶 马祖道一 洪州禅 平常心是道 “吃茶去”
下载PDF
汪大渊出洋史实与《岛夷志》的成书及初刊问题再研究
3
作者 杨晓春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291-302,共12页
因为史料有限,有关汪大渊出洋的史事和《岛夷志》(《岛夷志略》)成书以及刊刻的研究众说纷纭。由张翥《序》和汪大渊《〈岛夷志〉后序》可以明确汪大渊两次出洋都是在他的“冠年”/“少年”。由“大佛山”条可以确定至顺元年(1330)是汪... 因为史料有限,有关汪大渊出洋的史事和《岛夷志》(《岛夷志略》)成书以及刊刻的研究众说纷纭。由张翥《序》和汪大渊《〈岛夷志〉后序》可以明确汪大渊两次出洋都是在他的“冠年”/“少年”。由“大佛山”条可以确定至顺元年(1330)是汪大渊两次出洋中的一次。“暹”条出现至正九年(1349)的记事,但是不能认为这是另外一次出洋的时间,因为这一时间相去至顺元年达20年之久,此时的汪大渊不再是“冠年”/“少年”;更何况至正九年只是汪大渊到达泉州的时间,并不能肯定是他从海外到达泉州的时间。汪大渊《岛夷志》的成书非常迅速,至正九年的冬天开始动笔,十二月的时候已经完成。旅行过程中的记录和前人文献资料(例如《诸蕃志》)的利用,是保证此书迅速写成的有利条件。《岛夷志》的初刊在汪大渊返回江西之后,大概是在至正十年二月之后不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大渊 海外活动 《岛夷志》 《岛夷志略》 成书 刊刻
下载PDF
宗教的救赎与文化的复兴——柳宗悦与张道一民艺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青 黄本亮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108,212,共5页
柳宗悦与张道一两位学者的民艺理论体系在搭建伊始就已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趋向。柳宗悦以宗教的视角审视民艺的内涵。张道一在传统文化的回望中搭建了民艺研究的文化平台。在民艺的功能归旨、审美旨趣、经济指向及研究方法中,柳宗悦不仅... 柳宗悦与张道一两位学者的民艺理论体系在搭建伊始就已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趋向。柳宗悦以宗教的视角审视民艺的内涵。张道一在传统文化的回望中搭建了民艺研究的文化平台。在民艺的功能归旨、审美旨趣、经济指向及研究方法中,柳宗悦不仅将民艺纳入宗教审美体系,而且以宗教的精神救赎功能引领民艺皈依于社会意义。张道一则植根于中国传统造物观的诠释与民间艺术的复兴征程,浸染出有文化复兴色彩的民艺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悦 张道一 民艺思想 宗教救赎 文化复兴
下载PDF
文化理想的复兴——论张道一先生的民艺学思想 被引量:2
5
作者 邵陆芸 韩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2-118,I0003,共8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于中华文化的复兴,而民艺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张道一先生早在20世纪后半叶就已然开始了民艺学的深入研究,他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重塑了民间文化的地位,为厘清民间艺术的边界与范畴,以及在现代化语境下进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于中华文化的复兴,而民艺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张道一先生早在20世纪后半叶就已然开始了民艺学的深入研究,他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重塑了民间文化的地位,为厘清民间艺术的边界与范畴,以及在现代化语境下进一步发展民艺及其学科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理想 复兴 张道一 民艺学
下载PDF
“岛夷卉服”、“织绩木皮”的民族考古新证 被引量:8
6
作者 吴春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7,93,共8页
在汉文史籍中屡见的"岛夷卉服"、"织绩木皮"等奇特的服饰现象,反映了古代华夏、汉人话语中的"南蛮"或越、濮系土著的树皮布文化,与中原华夏的"衣冠"文化截然不同。在民族志上,台湾阿美族、云... 在汉文史籍中屡见的"岛夷卉服"、"织绩木皮"等奇特的服饰现象,反映了古代华夏、汉人话语中的"南蛮"或越、濮系土著的树皮布文化,与中原华夏的"衣冠"文化截然不同。在民族志上,台湾阿美族、云南傣族、海南黎族、越南Bru-Van Kieu人及太平洋西萨摩亚岛南岛语族中"残存"的树皮布制作工艺,再现了这一土著文化的内涵形态。在考古学上,树皮打布石拍的发现与编年研究,反映了树皮布文化从华南起源、向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传播扩散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夷卉服 织绩木皮 树皮布文化
下载PDF
论满族说部中旗人的中华民族认同——以报刊小说《消闲演义》为中心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玉宝 刘永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3-79,共7页
《消闲演义》是清末民国旗人报刊小说家程道一创作的一部以清代历史为题材的满族说部,该说部"以摄政王(多尔衮)始,以摄政王(载沣)终",全著约150余万字。文章通过对小说中旗人的忠孝观念、语言认同、文化认同等的梳理,指出了... 《消闲演义》是清末民国旗人报刊小说家程道一创作的一部以清代历史为题材的满族说部,该说部"以摄政王(多尔衮)始,以摄政王(载沣)终",全著约150余万字。文章通过对小说中旗人的忠孝观念、语言认同、文化认同等的梳理,指出了旗人在形成本民族族群认同的同时,也伴随着中华民族这一更大范围的族群认同;同时文章就旗人大中华视域下五味杂陈的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作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国 程道一 报刊小说 消闲演义 满族说部
下载PDF
“物以致用”的睿智——由张道一先生的设计伦理观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韩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89,共4页
"物以致用"本为设计的原则之一,但"致用"到何种程度则关乎设计伦理。张道一先生曾对此有着自己的认识和见解,从他的观点中我们不难发现,节制观有益于规范设计主体的行为,并能从形式和功能两方面理解设计行为的相对... "物以致用"本为设计的原则之一,但"致用"到何种程度则关乎设计伦理。张道一先生曾对此有着自己的认识和见解,从他的观点中我们不难发现,节制观有益于规范设计主体的行为,并能从形式和功能两方面理解设计行为的相对性;"良心"与"名誉"则是设计在道德上的评价,有利于人们评判设计行为及其结果的"善""恶";而设计的责任是整个设计界都应肩负的历史使命,能在伦理意义上有效地保障设计正确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以致用 张道一 设计伦理
下载PDF
唐代“捣衣”风俗考略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晖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48-54,共7页
“捣衣”是缝衣之前的一个劳作过程,即制衣前的一道工序。“捣衣”风俗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捣衣”诗赋,六朝时期已初盛于文坛,大唐中晚期此风更加炽烈。“捣衣”不过是生活中的普遍风俗,但它的兴盛,与政局动荡、战争频... “捣衣”是缝衣之前的一个劳作过程,即制衣前的一道工序。“捣衣”风俗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捣衣”诗赋,六朝时期已初盛于文坛,大唐中晚期此风更加炽烈。“捣衣”不过是生活中的普遍风俗,但它的兴盛,与政局动荡、战争频繁息息相关,从它在文坛的地位变化可窥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之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捣衣"风俗 "捣衣文化"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的校园设计——沈阳航空工业学院道义校区总体规划创作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艳丽 李文驹 黄黎明 《华中建筑》 2006年第2期99-102,共4页
该文分析了沈阳航空工业学院道义校区总体规划设计的创作思路,重点论述了校园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时现代大学的规划和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道义 校区总体规划 可持续发展 弹性发展
下载PDF
月下谁家砧 一声肠一绝——捣衣诗原型意象探微 被引量:5
11
作者 岑玲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8-30,41,共4页
捣衣诗是闺怨诗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那月下捣衣的凄凉哀怨的砧杵之声,是古代文学许多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捣衣诗的原型意象始于汉代班婕妤的《捣素赋》,她的这篇工于体物言情的小赋,直接开创了捣衣一类题材的创作。而在文学的发展... 捣衣诗是闺怨诗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那月下捣衣的凄凉哀怨的砧杵之声,是古代文学许多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捣衣诗的原型意象始于汉代班婕妤的《捣素赋》,她的这篇工于体物言情的小赋,直接开创了捣衣一类题材的创作。而在文学的发展流变中,以《捣素赋》为原型意象的捣衣诗也在经历着由艳丽而到迢渐切近现实人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捣衣诗 原型意象 哀怨 闺怨诗 小赋 言情 古代文学 题材 开创 变化
下载PDF
轮转导医岗位对新入职护士综合能力培养的效果及其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姜永梅 赵宝春 +2 位作者 陈强 路明惠 张洁 《实用医药杂志》 2018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轮转导医岗位对新入职护士综合能力培养的效果及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三院区新入职护士轮转导医岗位182名为试验组,按照导医岗位标准与要求实施培训;选取同期新入职护士102名为对照组,未轮转导医岗位... 目的探讨轮转导医岗位对新入职护士综合能力培养的效果及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三院区新入职护士轮转导医岗位182名为试验组,按照导医岗位标准与要求实施培训;选取同期新入职护士102名为对照组,未轮转导医岗位,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实施培训;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综合能力培养效果。结果试验组轮转导医6个月,第1、3、6月度间理论、操作及服务培训考核成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转完毕导医岗位回临床科室后考核行为礼仪规范优良率、护患沟通满意率、医护配合协调率、应急事件处置合格率、年度理论操作优良率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转导医岗位对新入职护士综合能力培养有积极促进作用,对指导老师的带教也可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医岗位 轮转 新入职护士 综合能力
下载PDF
丝绸工艺中的“捣练”与唐诗中的“捣衣”——兼论非物质文化传承中的文化意象及其转换 被引量:3
13
作者 曾艳红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38-41,共4页
"捣衣"是唐诗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美丽意象。它是古代对丝绸进行处理的一个重要工序,此工序的存在是由丝绸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从丝绸文化的角度出发,能够对唐人"捣衣"的目的、唐代中何以有"万户捣衣"的场... "捣衣"是唐诗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美丽意象。它是古代对丝绸进行处理的一个重要工序,此工序的存在是由丝绸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从丝绸文化的角度出发,能够对唐人"捣衣"的目的、唐代中何以有"万户捣衣"的场面及这一文学意象在文学史上的兴衰流变进行释疑。非物质文化中文化意象的传承及转换是文学创作中的普遍现象。在文学研究时,从物质文化的角度出发,追本溯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一些文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捣衣 捣练 丝绸文化 文化意象
下载PDF
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理论学科总纲——张道一先生《艺术原理述要》学习札记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晓刚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5-127,共13页
张道一先生早在20世纪90年代即从学科"预流"的高度,力倡建立中国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现出中国艺术学人敢于"亮剑"的文化自信。在《艺术原理述要》一文中,他对困扰艺术学理论学科已久的三大核心问题——艺术学从何而来... 张道一先生早在20世纪90年代即从学科"预流"的高度,力倡建立中国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现出中国艺术学人敢于"亮剑"的文化自信。在《艺术原理述要》一文中,他对困扰艺术学理论学科已久的三大核心问题——艺术学从何而来?艺术学研究什么?怎样进行艺术学研究?——依次进行了原创性的探索和解答,力求从根本上解决艺术学研究的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问题。《艺术原理述要》一文阐述了张先生建设中国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总体性纲领,初步勾勒出这门学科的整体轮廓,为后来者的深入研究指明了方向。该文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想在艺术学理论这一新兴人文学科领域有所作为,必须像张先生那样走富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理论研究之路:在学术立场上既要以中国艺术为立足点,又要有全球性的世界眼光来洞察审视;在致思路径上要能"由博返约",致广大而精深;在研究方法上既广纳博收,广泛借鉴人文社会科学和乃至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又要以艺为本,正确处理好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艺术的整体研究和局部研究、共性研究和个性研究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道一 艺术原理述要 中国特色 艺术学理论 学科建构
下载PDF
施肩吾的奇幻漂流——从“施真人”到“民间开发澎湖第一人”的形象建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遂新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8,共9页
唐代诗人施肩吾以"民间开发澎湖第一人"著称,但这一形象是历经长期建构而形成的。两宋之际,施肩吾的形象首先为道家所利用,被塑造成了"得道真人"。随后他一首想象"岛夷"风土的小诗被收录于地理志书中,经... 唐代诗人施肩吾以"民间开发澎湖第一人"著称,但这一形象是历经长期建构而形成的。两宋之际,施肩吾的形象首先为道家所利用,被塑造成了"得道真人"。随后他一首想象"岛夷"风土的小诗被收录于地理志书中,经过辗转传抄,被误解为描写澎湖风光的作品,人们开始认为施肩吾曾经到过澎湖。近代连横在《台湾通史》中更发挥想象,提出施肩吾曾经举族迁居澎湖的说法,经过后人不断演绎和诠释,施肩吾开发澎湖的故事逐渐丰满起来。事实上,澎湖的开发是南宋时期泉州海上航运发展的产物,福建沿海先民才是真正的"民间开发澎湖第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肩吾 澎湖 华阳真人 《岛夷行》 三十六岛
下载PDF
僧安道壹的“在场”方式与书刊风格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强 《泰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6-22,共7页
“大空王佛”是僧安道壹在河北遗迹中的“在场”方式。在山东泰山经石峪发现了“一之”的署名,另外在中皇山刻经之中,也分别发现了“一之”、“一”的书刊遗迹,成为僧安道壹的“在场”的第二种方式。通过分析山东泰山地区相关联的僧安... “大空王佛”是僧安道壹在河北遗迹中的“在场”方式。在山东泰山经石峪发现了“一之”的署名,另外在中皇山刻经之中,也分别发现了“一之”、“一”的书刊遗迹,成为僧安道壹的“在场”的第二种方式。通过分析山东泰山地区相关联的僧安道壹的书刊手法,并与河北邯郸地区僧安道壹刻经进行笔画刀法与文字结体的比较,可见二者之间的必然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安道壹 邺城 泰山 中皇山 南北响堂山 刻经 洪顶山
下载PDF
僧安道壹入隋后书刊风格分析——以《曹植庙碑》为起点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强 《泰山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在《清何以变凊——僧安道壹后期书刊系列研究之一》基础上,从清代以来金石学家的评论以及《曹植庙碑》(593)、《章仇氏造像碑》(589)、《白佛山造像题记》之间的地理关系上,揭示了三者均为僧安道壹所为的证据。
关键词 曹植庙碑 僧安道壹 书刊风格
下载PDF
普请与参禅——论马祖洪州禅“作用即性”的生活实践
18
作者 周裕锴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66,共6页
中唐马祖道一为代表的洪州禅提倡的“作用即性”的思想,一方面因其将“弹指动目”等行为视为“佛性”的体现而受到石头禅系的批评;另一方面在肯定日用生活的神圣性之时,解释了洪州禅乃至整个南宗禅劳动实践的佛学意义。百丈怀海建立禅... 中唐马祖道一为代表的洪州禅提倡的“作用即性”的思想,一方面因其将“弹指动目”等行为视为“佛性”的体现而受到石头禅系的批评;另一方面在肯定日用生活的神圣性之时,解释了洪州禅乃至整个南宗禅劳动实践的佛学意义。百丈怀海建立禅门规式,其中的“普请法”便是“作用即性”思想的产物。在普请的劳动实践中完成禅理的参究,是洪州禅的一大特色,并影响到禅门其他宗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祖道一 百丈怀海 作用即性 平常心是道 禅门规式 普请
下载PDF
唐五代马祖禅系的弥勒信仰
19
作者 张子开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7,共7页
本文以《祖堂集》、《古尊宿语录》等文献为依托,考查了唐五代时期马祖道一禅系的弥勒信仰。文章认为,马祖门下僧侣相当普遍地涉及弥勒信仰,表明弥勒信仰在唐五代禅宗中有一定地位;马祖一系对待弥勒的观念,直承道信、惠能和净众保唐禅... 本文以《祖堂集》、《古尊宿语录》等文献为依托,考查了唐五代时期马祖道一禅系的弥勒信仰。文章认为,马祖门下僧侣相当普遍地涉及弥勒信仰,表明弥勒信仰在唐五代禅宗中有一定地位;马祖一系对待弥勒的观念,直承道信、惠能和净众保唐禅派而来,但又有了崇奉他力念佛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 禅宗 马祖 道一 净土 弥勒信仰
下载PDF
论马祖道一禅师的心性解脱思想及其“庄学”特色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凯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8-21,共4页
马祖道一心性思想的最终归结点主要是围绕着众生的自我解脱而发的,所谓的"成佛作祖"、得解脱,只须在一种无执取、无造作、自自然然、平平常常的"随顺自然"的生活中即可实现,而所谓的"非心非佛""道... 马祖道一心性思想的最终归结点主要是围绕着众生的自我解脱而发的,所谓的"成佛作祖"、得解脱,只须在一种无执取、无造作、自自然然、平平常常的"随顺自然"的生活中即可实现,而所谓的"非心非佛""道不属修""平常心是道"的心性论阐发,也可视为对"随顺自然"之解脱境界的一种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祖道一 心性论 解脱思想 “庄学”特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