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流溪河水库盔型溞(Daphnia galeata)休眠种群与现生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被引量:3
1
作者 黄琦 徐少林 +1 位作者 徐磊 韩博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09-1216,共8页
休眠卵库作为淡水枝角类生物与遗传信息的储藏库,从沉积物休眠卵库中萌发的枝角类对现生种群的数量与种群遗传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分别采集流溪河水库盔型溞的现生种群和沉积物表层(0~10 cm)的休眠卵,扩增现生种群与休眠卵的线粒体细胞... 休眠卵库作为淡水枝角类生物与遗传信息的储藏库,从沉积物休眠卵库中萌发的枝角类对现生种群的数量与种群遗传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分别采集流溪河水库盔型溞的现生种群和沉积物表层(0~10 cm)的休眠卵,扩增现生种群与休眠卵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基因,构建了单倍型网络.休眠种群相比现生种群有着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酸多样性,初期现生种群分别为0.562、0.00104,末期现生种群分别为0.726、0.00331,休眠种群分别为0.815、0.00761.流溪河盔型溞现生种群与休眠种群存在双向基因流,现生种群到休眠种群的有效迁移率为490.9,休眠种群到现生种群的有效迁移率为527.5.通过构建贝叶斯系统树验证了休眠种群和现有种群中并不存在隐种或者亚种的分化,休眠种群与现生种群之间没有出现较大的遗传分化,现生种群遗传多样性来自于休眠种群,水库的休眠种群更能反映种群真实的遗传多样性.休眠种群与现生种群之间的基因流与休眠卵库大小无关,与休眠卵的萌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溪河水库 休眠卵库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基因 基因流 盔型溞
下载PDF
盔型溞(Daphnia galeata)四个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及分化的RADP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谢理丽 徐磊 +2 位作者 任晶晶 徐少林 韩博平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2期9-15,共7页
利用RAPD技术对采自云南和广东省的盔形溞的四个不同地理种群(拉市海、程海、洱海和流溪河水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20条寡聚核苷酸中筛选出了12条扩增产物稳定的随机引物。在4个群体18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72个可重复位点,其中多态位... 利用RAPD技术对采自云南和广东省的盔形溞的四个不同地理种群(拉市海、程海、洱海和流溪河水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20条寡聚核苷酸中筛选出了12条扩增产物稳定的随机引物。在4个群体18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72个可重复位点,其中多态位点65个,多态率超过90%。四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介于0.405—0.440之间,其中以流溪河水库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拉市海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四个不同地理的盔形溞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3。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四个地理种群内的分子变异为71%,种群之间为29%,说明4个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高;云南三个种群内变异为70%,种群之间的变异为30%,说明距离较近云南省内的3个湖泊种群内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以上分子方差分析中P值为0.001,表明差异极显著(P<0.01)。Jaccard距离和Nei’s无偏遗传距离分析显示,地理距离最近的程海种群(CH)与拉市海种群(LS)并未首先聚在一起,而是与洱海种群(EH)聚在一起,之后与地理距离最远的流溪河种群(LX)相聚;种群分化与距离之间的弱相关性支持资源垄断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盔形溞 遗传多样性 种群分化 RAPD分析
下载PDF
Screening of morphology-related genes based on predatorinduced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and the functional analysis of Dagcut gene in Daphnia galeata
3
作者 Ya-Qin Cao Ya-Jie Zhao +4 位作者 Hui-Ying Qi Jin-Fei Huang Fu-Cheng Zhu Wen-Ping Wang Dao-Gui Deng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40-452,共13页
High fish predation pressure can trigger"induced defense"in Daphnia species,resulting in phenotypic plasticity in morphology,behavior,or life-history traits.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defense morphogenesis(... High fish predation pressure can trigger"induced defense"in Daphnia species,resulting in phenotypic plasticity in morphology,behavior,or life-history traits.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defense morphogenesis(e.g.,the tail spine and helmet)in Daphnia remain unclear.In the pres-ent study,the tail spine,helmet,and body of Daphnia galeata under fish and non-fish kairomones conditions were collected for transcriptome analysis.A total of 24 candidate genes related to the morphological defense of D.galeata were identified,including 2 trypsin,one cuticle protein,1 C1qDC protein,and 2 ferritin genes.The function of the Dagcut gene(D.galeata cuticle protein gene)in relation to tail spine morphology was assessed using RNA interference(RNAi).Compared with the EGFP(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treatment,after RNAi,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 Dagcut gene(D.galeata cuticle protein gene)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Correspondingly,the tail spines of the offspring pro-duced by D.galeata after RNAi of the Dagcut gene appeared curved during the experiment.In whole-mount in situ hybridization,a clear signal site was detected on the tail spine of D.galeata before RNAi which disappeared after RNAi.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agcut gene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ail spine formation of D.galeata,and will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tudy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he morpho-logical plasticityin cladocera inthe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gcut daphnia galeata fish kairomones RNAI tail spine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原文传递
发病盔形溞沃氏葡萄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曹雅芹 戚惠颖 +4 位作者 徐大勇 赵雅洁 顾东萍 黄金飞 邓道贵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52,共7页
自然水体中溞属种类壳刺断裂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其发生机理尚不清楚。为揭示溞属种类壳刺断裂的发生机理,本研究以盔形溞(Daphnia galeata)的病理壳刺为材料,以胶体几丁质为唯一碳源,分离出了产几丁质酶细菌,同时结合菌株的菌落形态、... 自然水体中溞属种类壳刺断裂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其发生机理尚不清楚。为揭示溞属种类壳刺断裂的发生机理,本研究以盔形溞(Daphnia galeata)的病理壳刺为材料,以胶体几丁质为唯一碳源,分离出了产几丁质酶细菌,同时结合菌株的菌落形态、细菌形状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构建其菌株的系统进化树,鉴定出该细菌为沃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warneri)。根据科赫法则,用沃氏葡萄球菌侵染壳刺完好的盔形溞,发现一些盔形溞个体的壳刺也出现了断裂的病症。再利用平板法分离病理壳刺表面的细菌,经16S rDNA序列检测,鉴定该细菌仍为沃氏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盔形溞(daphnia galeata) 壳刺 沃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warneri) 菌种鉴定 16S rDNA
下载PDF
两种提取枝角类休眠卵基因组DNA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徐磊 李思嘉 +2 位作者 王晟 韩小玉 韩博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2-636,共5页
休眠卵是枝角类在环境胁迫条件下通过有性生殖形成的,休眠卵的孵化对种群补充与恢复有着重要作用.沉积于底泥中的休眠卵保存了不同阶段的种群遗传信息,有效地提取枝角类休眠卵基因组DNA是进一步研究水体枝角类遗传多样性的关键环节.采... 休眠卵是枝角类在环境胁迫条件下通过有性生殖形成的,休眠卵的孵化对种群补充与恢复有着重要作用.沉积于底泥中的休眠卵保存了不同阶段的种群遗传信息,有效地提取枝角类休眠卵基因组DNA是进一步研究水体枝角类遗传多样性的关键环节.采用目前国际上使用的氯仿异戊醇提取法和玻璃乳提取法分别对流溪河水库底泥中表层和底层的盔型溞(Daphnia galeata)休眠卵进行基因组DNA提取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氯仿异戊醇提取法成功率为27.5%,平均浓度为14.25±1.84 ng/μl;玻璃乳提取法成功率为65.0%,平均浓度为28.37±2.56 ng/μl.无论是提取成功率还是提取浓度玻璃乳提取法都显著高于氯仿异戊醇提取法,且玻璃乳提取法所用试剂少,不涉及有毒试剂,操作步骤简单,整个提取过程所用时间短,玻璃乳提取法提取枝角类休眠卵基因组DNA是一种快捷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眠卵 DNA提取 盔型溞 氯仿异戊醇提取法 玻璃乳提取法
下载PDF
南亚热带水库中盔形溞牧食对浮游植物群落影响的围隔试验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晓玲 程丹 +2 位作者 李慧明 胡韧 韩博平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26,共7页
为了解热带-亚热带地区大型枝角类对浮游植物的控制作用,2010年3-4月在广东省流溪河水库进行了围隔试验研究。围隔尺寸4m×4m×6m,用孔径2mm的网过滤库水。设置4个试验组,包括1个对照组(C)和低、中、高密度(L、M、H)的3个梯度... 为了解热带-亚热带地区大型枝角类对浮游植物的控制作用,2010年3-4月在广东省流溪河水库进行了围隔试验研究。围隔尺寸4m×4m×6m,用孔径2mm的网过滤库水。设置4个试验组,包括1个对照组(C)和低、中、高密度(L、M、H)的3个梯度处理组,添加的盔形溞(Daphnia galeata)分别为0、0.3、0.6、1.0个/L;每个试验组设3个平行,持续6周。由于盔形溞以孤雌生殖为主,在无鱼条件下,盔形溞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建立了较高密度的种群,对照组与处理组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在试验进行至21d,所有围隔中的盔形溞种群达到最大密度,随后出现了明显下降;4个试验组的总浮游植物生物量差异不显著,所有处理中浮游植物和叶绿素a在试验初期出现快速下降。在浮游植物密度下降的同时,其群落组成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卵囊藻(Oocystis lacustris)等细胞直径<30μm的浮游植物种类前期生物量降低后期稳定,而转板藻(Mougeotia)等粒径>30μm的种类后期生物量呈增加趋势。试验结果表明,在热带-亚热带深水贫营养水库中,当盔形溞等大型枝角类种群存在时,通过对鱼类的合理调控,存在有效调控浮游植物密度与结构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盔形溞 围隔试验 水库
下载PDF
淮北南湖盔形溞形态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军 金齐德 +5 位作者 王业平 曹惠娟 戚惠颖 张坤 杨威 邓道贵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50-55,共6页
为了解淮北南湖盔形溞形态的季节变化原因,自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对淮北南湖盔形溞形态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样期间,盔形溞的头盔长、壳刺长和体长的平均值分别为0.129±0.023 mm、0.353±0.04 mm和0.733±0.12... 为了解淮北南湖盔形溞形态的季节变化原因,自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对淮北南湖盔形溞形态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样期间,盔形溞的头盔长、壳刺长和体长的平均值分别为0.129±0.023 mm、0.353±0.04 mm和0.733±0.125 mm,其最小值均出现在10月.盔形溞的体长与头盔长、壳刺长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盔形溞的相对头盔长平均值为0.183±0.024,相对壳刺长平均值为0.515±0.053.盔形溞的相对头盔长和相对壳刺长的最小值分别出现在2月和5月.此外,盔形溞的头盔长与水体透明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果暗示,渔业养殖和水体透明度是影响南湖盔形溞形态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盔形溞 形态 季节变化 塌陷湖泊
下载PDF
无鱼和贫营养条件下盔形溞对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
8
作者 程丹 李惠明 +1 位作者 陈晓玲 韩博平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6-84,共9页
为了解无鱼条件下贫营养水体中大型枝角类盔形溞(Daphnia galeata)的种群动态及其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0年3月5日至4月18日在流溪河水库进行围隔试验,设置1个对照组和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有3个重复。对照组(C)为用孔径约2 mm... 为了解无鱼条件下贫营养水体中大型枝角类盔形溞(Daphnia galeata)的种群动态及其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0年3月5日至4月18日在流溪河水库进行围隔试验,设置1个对照组和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有3个重复。对照组(C)为用孔径约2 mm的网过滤后的水库水抽入围隔,试验组抽入过滤后的水库水后添加高、中、低密度(H,M,L)的盔形溞,对照组和试验组添加的盔形溞密度梯度分别为0、0.3、0.6、1.0个/L。无鱼条件下盔形溞种群快速形成高峰,但随后由于食物限制又快速下降。盔形溞高密度种群的建立对轮虫种群产生了显著影响,试验开始后轮虫受到盔形溞抑制而密度下降。在试验后期,食物数量下降,盔形溞密度下降并维持在较低的密度,而大型桡足类中的舌状叶镖水蚤(Pyllodiaptomus tunguidus)密度增加,显示了竞争优势。由于大型围隔试验对浮游动物操作的可重复性较差,个别围隔中出现了透明薄皮溞(Leptodora kindti),也对盔形溞种群及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盔形溞 浮游动物群落 围隔 贫营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