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cundity and egg hatchability of Dastarcus helophoroides adults fed on different types of artificial diets 被引量:3
1
作者 Xiao-juan Li Guang-ping Dong +1 位作者 Li Yang Wan-lin Guo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219-224,共6页
Both fecundities and egg hatchabilities were compared among three populations of 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 adults(Coleoptera: Bothrideridae) fed on three types of artificial diets(Diet of formula 1 compose... Both fecundities and egg hatchabilities were compared among three populations of 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 adults(Coleoptera: Bothrideridae) fed on three types of artificial diets(Diet of formula 1 composed of silkworm pupa powder, dried yeast powder,sucrose, peptone, egg yolk powder and poplar branch powder. Diet of formula 2 composed of silkworm pupa powder, dried yeast powder, sucrose, egg yolk powder,poplar branch powder, cricket powder, benzoic acid and distilled water. Diet of formula 3 composed of pine bark powder and Monochamus alternatus larva powder). for90 days. The three die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garding the average number of eggs deposited by all D. helophoroides females(16622.3–23874.7); the average number of eggs per female(1278.6–1836.5);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eggs per female per day(14.2–20.4).The number of eggs one cluster contained mainly(82.06–82.66 %) lied in 1–100 eggs,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eggs per cluster ranged from 61.7 to 63.1. In the first 10-day period, the number of eggs deposited by all females fed on formula 1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on formula 3. The eggs deposited in the last four 10-day periods were more than in the former five 10-day periods,on formula 3.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atchability of total eggs among the three artificial diets,and the average corrected egg hatchability ranged from82.85 to 84.78 %.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dult mortality and mean weight gain of D. helophoroides were found after feeding on three artificial diet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D. helophoroides adults were not specialized on the diet, and the diet types might have little effect on fecundity and egg hatchability in D. helophoroides, as long as sufficient nutrition was suppl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ecundity Egg hatchability Artificial diet
下载PDF
成虫体型大小对花绒寄甲生殖及后代发育的影响
2
作者 郭舟 王欽召 +5 位作者 彭观地 钟辉辉 张江涛 罗致迪 陈元生 刘兴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3,共11页
为了明确成虫体型大小对花绒寄甲生殖适合度和后代发育的影响,本文将室内培育的花绒寄甲松墨天牛生物型雌、雄成虫依体质量差异划分为大、中、小3个水平,并在室内恒温条件下进行两两配对,分析比较了9个不同体质量处理中花绒寄甲亲代生... 为了明确成虫体型大小对花绒寄甲生殖适合度和后代发育的影响,本文将室内培育的花绒寄甲松墨天牛生物型雌、雄成虫依体质量差异划分为大、中、小3个水平,并在室内恒温条件下进行两两配对,分析比较了9个不同体质量处理中花绒寄甲亲代生殖指标和子代发育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成虫生殖适合度方面,相同体型大小的雌、雄个体配对后,其产卵成功率(>60%)高于体型不相称的配对处理(<50%),且小个体的雌、雄虫分别与大、中、小个体的配偶配对时其产卵成功率存在显著差异。雌虫的产卵前期在9个不同处理间均无差异,而产卵量随自身体质量的减轻下降了41.20%,随配偶体质量的减轻上升了69.92%,但不受两性的综合影响。2)在子代发育方面,来自亲代不同体质量配对处理下的卵孵化前期在10.80~11.36 d,平均孵化期均在2.57~3.08 d,平均孵化率在64.36%~75.45%,统计分析表明这些测定的指标在不同处理间均差异不显著。然而,子代幼虫对替代寄主的寄生率随亲代雌虫体质量的下降从96.77%显著降低至86.5%。子代幼虫的化蛹率和羽化率随亲代雌、雄成虫体质量的递减而显著降低,其中化蛹率从76.47%下降至56.55%,羽化率从75.33%下降至56.55%,但不受两性的综合影响。幼虫-蛹历期随亲代雌、雄虫体质量的下降从45.69 d延长至47 d且受两性综合作用的影响。雌性子代的体质量、体长和体宽等形态参数均不受亲代成虫体质量的影响,但雄性子代的体质量受亲代雌虫的影响,体长受亲代雄虫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花绒寄甲成虫存在明显的选型交配现象,且亲代体型大小明显影响该虫的生殖适合度和子代发育。因此在大规模室内饲养时,我们应当考虑种源的体型差异带来的负作用,并尽量使用较大的个体用于后代繁衍以提高后代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体型大小 生殖适合度 生长发育 形态发育
下载PDF
花绒寄甲对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效果研究
3
作者 谭昀 李萍 +3 位作者 吴宗仁 肖斌 吴远来 温德才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4期52-56,共5页
为研究花绒寄甲对不同程度松材线虫病疫情的防控效果,在江西省轻、中、重度疫区选择6个试验点,连续3 a在松褐天牛羽化前释放花绒寄甲成虫,通过调查林间花绒寄甲寄生情况、诱捕松褐天牛数量、试验点秋季马尾松病死树数量,统计分析花绒寄... 为研究花绒寄甲对不同程度松材线虫病疫情的防控效果,在江西省轻、中、重度疫区选择6个试验点,连续3 a在松褐天牛羽化前释放花绒寄甲成虫,通过调查林间花绒寄甲寄生情况、诱捕松褐天牛数量、试验点秋季马尾松病死树数量,统计分析花绒寄甲对不同程度松材线虫病疫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各试验点在持续释放花绒寄甲后,林间松褐天牛成虫数量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重度发生区(永丰县)、中度发生区(广丰区和遂川县)、轻度发生区(昌江区、井冈山市、永新县)各试验组马尾松病死树数量年最高校正减退率分别为36.75%、81.00%、68.54%、72.13%、68.38%、68.61%。花绒寄甲可有效减少林间松褐天牛数量,降低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几率,在轻、中度疫区能间接达到减少林间因松材线虫病致死松树数量的效果,在轻度疫区防效显著,在重度疫区防效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松材线虫病疫区 疫情防控
下载PDF
林间花斑花绒寄甲幼虫种群动态及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元生 周嘉颖 +2 位作者 肖小华 罗致迪 彭小文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8-694,共7页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以幼虫寄生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等天牛类害虫,掌握其幼虫时空动态和空间分布格局,有助于制定花绒寄甲的生物防治利用策略。通过对江西马尾松林花绒寄甲幼虫种群数量的调查,应用聚...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以幼虫寄生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等天牛类害虫,掌握其幼虫时空动态和空间分布格局,有助于制定花绒寄甲的生物防治利用策略。通过对江西马尾松林花绒寄甲幼虫种群数量的调查,应用聚集度指标和回归分析等,对林间花绒寄甲幼虫种群动态、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间花绒寄甲幼虫种群动态呈现极明显的波动性,全年数量动态有2个高峰期,其中主高峰期是4月份,占全年幼虫总数量的30%左右,是幼虫的主要寄生期,次高峰期是8月份。花绒寄甲幼虫水平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的原因可能是花绒寄甲自身习性或与寄主天牛、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不同时间段,花绒寄甲幼虫的垂直分布情况不同,3-7月,花绒寄甲幼虫主要分布在枯死木的中上部,其中上段幼虫数占总数的50%以上,而在8-12月,花绒寄甲幼虫主要分布在枯死木的中段,占总数的50%左右。另外,调查显示,花绒寄甲幼虫寄生数量在释放过该天敌的松林要远高于未释放过的松林,特别是在马尾松纯林,其幼虫种群数量更高,这说明通过人工释放(江西在3月释放成虫),能增加林间天敌花绒寄甲种群数量、降低松褐天牛种群数量,有助于松材线虫病的控制。花绒寄甲幼虫种群时空、水平、垂直三维空间分布结果可为该天敌的保护、人工释放和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幼虫 种群动态 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 空间分布型
下载PDF
花绒寄甲与松褐天牛及松材线虫病三者间长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元生 黄名广 +4 位作者 罗致迪 曾凡玉 温德才 吴艳 魏钦钦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69,共7页
利用天敌昆虫开展生物防治是一条优良的、长效的措施,花绒寄甲是控制松褐天牛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重要优势天敌。为评价花绒寄甲林间应用效果,于2020—2022年在江西部分疫区开展了“疫木不砍伐或不清除,只释放花绒寄甲”试验,通过对林间松... 利用天敌昆虫开展生物防治是一条优良的、长效的措施,花绒寄甲是控制松褐天牛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重要优势天敌。为评价花绒寄甲林间应用效果,于2020—2022年在江西部分疫区开展了“疫木不砍伐或不清除,只释放花绒寄甲”试验,通过对林间松褐天牛种群密度监测、花绒寄甲寄生率及病死树下降率调查,研究了花绒寄甲林间种群增加量、松褐天牛种群下降率与病死树减退率的关系。结果显示: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最高寄生率达94.19%,平均寄生率由2020年的13.19%增加到2022年的72.44%,提高5.49倍;病死株数量在前2 a下降不明显,直至第3 a之后,病死树数量才急剧下降,病死树校正减退率平均为68.00%,其中马尾松纯林的校正减退率为72.37%,显著高于松阔混交林的校正减退率(59.26%);松材线虫病的病株率随松褐天牛种群密度降低而降低,呈显著正相关;与防治前(2019年)相比,2022年的松褐天牛种群密度下降58.43%~98.67%,平均下降了89.43%,而花绒寄甲的种群数量却呈现急剧增加,3 a平均上升221.03%,这说明,在疫木不清除条件下,通过3 a的天敌释放,能大幅度提高林间自然花绒寄甲虫口密度,同时显著降低害虫天牛的虫口密度,显著降低松材线虫病的病死树数量,从而达到持续控制松材线虫病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松褐天牛 松材线虫病 种群密度 病株率 减退率 寄生率
下载PDF
不同饲料对花绒寄甲生长发育、繁殖和成虫肠道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郭佳丽 张岑钰 +2 位作者 张猛 唐光辉 张正青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67-1481,共15页
【目的】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目前已实现室内人工饲养扩繁,然而,不同配方饲料对花绒寄甲成虫及后代生长发育影响显著。根据花绒寄甲成虫在野外条件下食物来源配制的人工饲料,是否适用于现阶段长期室内饲养种群生长发育有待... 【目的】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目前已实现室内人工饲养扩繁,然而,不同配方饲料对花绒寄甲成虫及后代生长发育影响显著。根据花绒寄甲成虫在野外条件下食物来源配制的人工饲料,是否适用于现阶段长期室内饲养种群生长发育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饲料对花绒寄甲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成虫肠道细菌群落的影响,为优化饲料配方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配制6种不同配方饲料[干酵母10 g+蔗糖3 g+琼脂3 g+冻干蛋黄粉9 g+纯净水40 mL(Ⅰ)、木粉5 g+干酵母10 g+蔗糖3 g+琼脂3 g+冻干蛋黄粉9 g+纯净水35 mL(Ⅱ)、蚕蛹粉10 g+干酵母10 g+蔗糖3 g+琼脂3 g+冻干蛋黄粉9 g+纯净水30 mL(Ⅲ)、大麦虫Zophobas atratus干粉10 g+干酵母10 g+蔗糖3 g+琼脂3 g+冻干蛋黄粉9 g+纯净水30 mL(Ⅳ)、木粉5 g+蚕蛹粉10 g+干酵母10 g+蔗糖3 g+琼脂3 g+冻干蛋黄粉9 g+纯净水25 mL(Ⅴ)和木粉5 g+大麦虫干粉10 g+干酵母10 g+蔗糖3 g+琼脂3 g+冻干蛋黄粉9 g+纯净水25 mL(Ⅵ)]饲喂花绒寄甲新羽化成虫,以未取食饲料的新羽化成虫作为对照组,统计花绒寄甲亲代成虫体重、体长、体宽、64 d内累计死亡率、产卵前期、单雌日均产卵量和64 d内单雌总产卵量,并统计花绒寄甲子一代孵化率、幼虫寄生率、结茧率、幼虫历期、茧期和羽化率;同时,利用Illumina NovaSeq对取食不同饲料花绒寄甲新羽化成虫肠道细菌16S rDNA的V4-V5变异区进行测序,分析肠道细菌多样性、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差异,进行细菌基因功能预测;对核心肠道细菌丰度与各项生理指标进行关联分析,解析与花绒寄甲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关联性较高的肠道细菌。【结果】取食饲料Ⅵ的花绒寄甲成虫体重最大,为0.0287 g;64 d内单雌总产卵量最高,可达1199.03粒,取食饲料Ⅳ的次之,为1068.19粒,取食饲料Ⅰ和Ⅲ的最低,分别为756.11和732.61粒。取食饲料Ⅲ的成虫体长最长,为8.1319 cm;取食饲料Ⅱ的成虫64 d内累计死亡率最高,为18.05%。同时,取食饲料Ⅳ-Ⅵ的花绒寄甲成虫产卵前期最短,平均为(21.44±0.20)d。取食饲料Ⅵ的花绒寄甲成虫的子一代孵化率和羽化率最高,显著高于取食饲料Ⅰ和Ⅱ的。取食饲料Ⅱ的成虫子一代幼虫寄生率最高,为85.36%;取食饲料Ⅲ的结茧率最高,为97.34%。测序获得花绒寄甲新羽化成虫肠道细菌16S rDNA优化序列4781552条,聚类得到758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注释到11个门22个纲40个目63个科90个属。在门水平,肠道细菌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bacteria);在属水平,取食饲料的成虫肠道优势菌属乳球菌Lactococcus较对照组的丰度显著增加,取食饲料Ⅳ-Ⅵ成虫肠道内乳球菌属相对丰度随着饲喂时间增加逐渐增高。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的肠道细菌多样性最高,取食不同饲料导致肠道细菌多样性降低;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与取食不同饲料后成虫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但取食不同饲料成虫间肠道细菌群落结构相似。KEGG分析结果表明取食不同饲料不同时间点成虫肠道细菌基因参与代谢通路与对照组的相似,差异不显著。核心肠道细菌丰度与成虫生长繁殖和子代幼虫适应性具有一定相关性,相对丰度较高的片球菌属Pediococcus可能会降低子一代孵化率,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可能缩短亲代成虫产卵前期、降低子一代幼虫寄生率和增加羽化率;肠球菌属分别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在产卵前期以及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在羽化率方面影响相反。【结论】取食不同饲料对花绒寄甲成虫生长发育、繁殖、肠道微生物及子代适合度均有显著影响,取食添加了大麦虫干粉和木粉的人工饲料Ⅵ的花绒寄甲成虫繁殖力最强、子代适合度最高,更适合于长期室内饲养的花绒寄甲种群。同时,取食饲料导致花绒寄甲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肠道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但乳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乳球菌属可能在花绒寄甲成虫繁殖和幼虫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改善花绒寄甲室内繁育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人工饲料 肠道微生物 16S rDNA 生长发育 繁殖
下载PDF
不同人工饲料对花绒寄甲种群扩大繁育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宫淑芳 龚仁舟 +4 位作者 郝才豪 周晓辉 钟云怀 黄长武 洪承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139-143,共5页
为了研究花绒寄甲的种群扩繁技术和林间应用技术,在室内开展了花绒寄甲人工饲养、成虫产卵量测定、幼虫和成虫的低温储存试验。结果表明,4种成虫饲料配方均可饲养花绒寄甲,其中以配方1饲喂的松墨天牛幼虫繁育的花绒寄甲成虫的单雌月均... 为了研究花绒寄甲的种群扩繁技术和林间应用技术,在室内开展了花绒寄甲人工饲养、成虫产卵量测定、幼虫和成虫的低温储存试验。结果表明,4种成虫饲料配方均可饲养花绒寄甲,其中以配方1饲喂的松墨天牛幼虫繁育的花绒寄甲成虫的单雌月均产卵量最高,达261粒。4种繁育寄主均可用于繁育花绒寄甲,其中以松墨天牛蛹繁育效果最好。储藏试验结果表明,5℃条件下,储存花绒寄甲卵超过60 d后孵化率低于90%;15℃条件下,成虫可以储藏90 d。该研究结果为花绒寄甲的大规模繁育和储藏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料 花绒寄甲 种群 繁育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投放天敌昆虫花绒寄甲的生物防治技术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尹华阳 李晓娟 +2 位作者 董广平 郭婉琳 汪青桐 《安徽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10-13,共4页
本研究探索了无人机技术在生物防治领域的应用,通过设计开发适用于多旋翼无人机的天敌昆虫花绒寄甲投放装置,实现了花绒寄甲成虫的精准、均匀投放。林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无人机投放花绒寄甲成虫对松褐天牛的平均防治效果达49.48%,有效... 本研究探索了无人机技术在生物防治领域的应用,通过设计开发适用于多旋翼无人机的天敌昆虫花绒寄甲投放装置,实现了花绒寄甲成虫的精准、均匀投放。林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无人机投放花绒寄甲成虫对松褐天牛的平均防治效果达49.48%,有效降低了松褐天牛的虫口密度,具有较好的生物防治效果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花绒寄甲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油茶蓝翅天牛的生物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9
作者 雷艳红 蓝应亮 +1 位作者 陈元生 罗致迪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4期79-82,共4页
为有效防控蓝翅天牛在江西油茶主产区的发生,开展了管氏肿腿蜂和花绒寄甲寄主适用性的筛选试验,研究了适宜防治油茶蓝翅天牛的天敌释放技术,并在江西油茶基地开展了室内及林间油茶蓝翅天牛生物调控技术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花绒寄甲不... 为有效防控蓝翅天牛在江西油茶主产区的发生,开展了管氏肿腿蜂和花绒寄甲寄主适用性的筛选试验,研究了适宜防治油茶蓝翅天牛的天敌释放技术,并在江西油茶基地开展了室内及林间油茶蓝翅天牛生物调控技术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花绒寄甲不适合用于林间防治油茶蓝翅天牛,管氏肿腿蜂种群对油茶蓝翅天牛的寄生率高,管氏肿腿蜂对油茶蓝翅天牛幼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管氏肿腿蜂对蓝翅天牛的防治效果与蜂虫比成正相关关系,考虑到防治投入成本问题,蜂虫比以2∶1为最佳释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蓝翅天牛 花绒寄甲 管氏肿腿蜂 生物防治 释放量
下载PDF
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杨树云斑天牛的研究 被引量:65
10
作者 李建庆 杨忠岐 +3 位作者 张雅林 梅增霞 张玉荣 王小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4-100,共7页
在湖南和湖北省选取9个云斑天牛危害的杨树林作为试验林,释放云斑天牛的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开展生物防治云斑天牛试验。通过调查天敌释放前后被害株数和株虫口数2个指标对花绒寄甲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林间释放这种寄... 在湖南和湖北省选取9个云斑天牛危害的杨树林作为试验林,释放云斑天牛的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开展生物防治云斑天牛试验。通过调查天敌释放前后被害株数和株虫口数2个指标对花绒寄甲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林间释放这种寄生性天敌的卵和成虫均对云斑天牛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在释放花绒寄甲卵的3个试验林中,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83.27%;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74.33%;在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6个试验林中,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84.23%;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75.65%。通过对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后当年和第2年调查的防治结果进行比较,表明释放天敌成虫的防治效果略好于释放卵的林分,但二者差异不显著。由于人工繁殖花绒寄甲成虫的成本远高于卵,因此,在生产中大面积防治云斑天牛时,采用释放花绒寄甲卵的方法比较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斑天牛 寄生性天敌 花绒寄甲 林间防治效果 杨树
下载PDF
花绒寄甲成虫的行为观察 被引量:52
11
作者 魏建荣 杨忠岐 +2 位作者 唐桦 马建海 杜家纬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0-55,共6页
用自行设计的昆虫行为观测箱,研究花绒寄甲成虫的日活动节律、趋光性、交配行为以及黑暗对成虫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成虫多在黄昏至第2天上午活动,其活动节律可被连续的黑暗处理所打破,交尾形式呈"—"字形,有较弱的趋弱红光性... 用自行设计的昆虫行为观测箱,研究花绒寄甲成虫的日活动节律、趋光性、交配行为以及黑暗对成虫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成虫多在黄昏至第2天上午活动,其活动节律可被连续的黑暗处理所打破,交尾形式呈"—"字形,有较弱的趋弱红光性;并应用石蜡包埋的方法,研究花绒寄甲成虫的视觉在寻找寄主幼虫时的作用,发现在弱红光的条件下,其视觉对寻找寄主幼虫作用不大;同时,在成虫的活动高峰期,采用模拟自然界其生活习性释放成虫的方法,研究花绒寄甲成虫的活动能力,发现成虫的活动、飞翔能力较强。研究结果为在室内繁殖及野外释放防治天牛类害虫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行为 趋光性
下载PDF
利用花绒寄甲防治越冬后松褐天牛试验 被引量:48
12
作者 张彦龙 杨忠岐 +4 位作者 张翌楠 王小艺 吴成进 马生福 陆之贵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2-98,共7页
为研究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越冬后幼虫或蛹的控制作用以及在林间大规模防治的技术和方法,分别在室内和林间进行试验和验证。在室内试验中,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分别被释放在含有越冬后松褐天牛的木段上,而林间验证试验包括直立死树释放花绒... 为研究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越冬后幼虫或蛹的控制作用以及在林间大规模防治的技术和方法,分别在室内和林间进行试验和验证。在室内试验中,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分别被释放在含有越冬后松褐天牛的木段上,而林间验证试验包括直立死树释放花绒寄甲成虫、伐倒死树释放花绒寄甲成虫、林间均匀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伐倒死树释放花绒寄甲卵4种处理。结果显示:在室内试验中,释放花绒寄甲成虫数量与侵入孔数量比例为1∶1时,天敌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为91.23%;释放花绒寄甲卵数量与侵入孔数量比例为16∶1时,其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为91.18%。在林间试验中,当成虫的释放量与侵入孔比例为1∶1时,直立死树上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处理的控制效果为66.02%,伐倒死树上释放成虫处理控制效果为91.16%。林间均匀释放成虫处理中,1年后释放量为3 750头·hm-2的样地内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控制效果为83.68%,最佳释放比例为0.547 5∶1(释放量∶侵入孔数);伐倒死树释放卵处理中,释放花绒寄甲卵数量与侵入孔数量比例为16∶1时,其对松褐天牛的控制效果为91.48%。花绒寄甲是松褐天牛老熟幼虫和蛹期的高效天敌,林间伐倒死树释放卵是最适合的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生物防治 松褐天牛 越冬代 幼虫
下载PDF
花绒坚甲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40
13
作者 王小东 黄焕华 +5 位作者 许再福 杨忠岐 范军祥 特拉康 陈驹坚 钱明惠 《昆虫天敌》 CSCD 2004年第2期60-65,共6页
花绒坚甲是松褐天牛的重要天敌。本文报道了广东地区寄生在松褐天牛上的花绒坚甲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并提出了关于保护利用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花绒坚甲 生物学特性 生态学特性 松褐天牛 天敌 松材线虫病
下载PDF
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防治栗山天牛 被引量:33
14
作者 唐艳龙 杨忠岐 +4 位作者 王小艺 唐桦 姜静 魏可 吕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6-191,共6页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鞘翅目Coleoptera寄甲科Bothrideridae)是迄今发现的寄生天牛类害虫最主要的寄生性天敌昆虫。经研究,虽然寄生不同天牛种类的花绒寄甲根据形态特征目前认为是同一种,但在生物学特性上表现为很强...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鞘翅目Coleoptera寄甲科Bothrideridae)是迄今发现的寄生天牛类害虫最主要的寄生性天敌昆虫。经研究,虽然寄生不同天牛种类的花绒寄甲根据形态特征目前认为是同一种,但在生物学特性上表现为很强的寄主专化性,即形成了不同天牛种的花绒寄甲生物型(biotypes)(Weietal.,2009)。因此,在利用其开展天牛生物防治时,必须在自然界找到自然寄生该种天牛的花绒寄甲生物型,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山天牛 花绒寄甲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应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 被引量:58
15
作者 杨远亮 杨忠岐 +2 位作者 王小艺 喻锦秀 颜学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3-109,171,共7页
选取6个松褐天牛危害的马尾松林样地,释放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的卵和成虫。通过调查天敌释放前后被害株数和单株虫口数2个指标对花绒寄甲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室内和林间罩网寄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幼虫的... 选取6个松褐天牛危害的马尾松林样地,释放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的卵和成虫。通过调查天敌释放前后被害株数和单株虫口数2个指标对花绒寄甲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室内和林间罩网寄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情况。在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后对当年松褐天牛的寄生防治效果显示:在释放花绒寄甲卵的3个试验林中,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48.54%,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63.07%;在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3个试验林中,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47.00%,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68.00%,二者差异不显著。说明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均对松褐天牛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室内试验中,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后,不同胸径受害木段中松褐天牛幼虫被寄生的数量比例变化较大,5~8cm胸径的木段中寄生率最高,达72.41%,显著高于10~15cm和>18cm胸径木段的49.52%和49.06%;分别在5,7和9月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寄生率分别为68.50%,21.63%和30.29%,5月份的寄生率显著高于7月和9月。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以5月份释放天敌效果最好,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 花绒寄甲 林间防治效果 生物防治 马尾松
下载PDF
天牛主要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活体雌雄性成虫的无损伤鉴别 被引量:21
16
作者 唐桦 杨忠岐 +1 位作者 张翌楠 李广武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49-654,共6页
对花绒寄甲活体雌雄性成虫进行无损伤鉴别,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仔细观察研究,从中选取几个主要特征(肛板顶角角度及其长宽比,鞘翅端角区等)作为观测对象,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所得结论作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这些特征来鉴别,不仅能有效可... 对花绒寄甲活体雌雄性成虫进行无损伤鉴别,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仔细观察研究,从中选取几个主要特征(肛板顶角角度及其长宽比,鞘翅端角区等)作为观测对象,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所得结论作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这些特征来鉴别,不仅能有效可靠地区别其雌雄性、而且不造成伤害,可在人工繁殖及释放花绒寄甲进行生物防治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成虫 形态特征 雌雄鉴别 天牛 寄生性天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释放花绒寄甲防治危害白蜡的云斑天牛 被引量:46
17
作者 杨忠岐 李建庆 +3 位作者 梅增霞 王小艺 景志高 孟向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8-84,共7页
在地处黄河三角洲的山东省东营市和滨州市,选取8个受害严重的白蜡林作为试验样地,在云斑天牛幼虫期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然后调查和统计天敌释放前后白蜡树的被害株率、天牛的株虫口数,计算出花绒寄甲对云斑天牛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在地处黄河三角洲的山东省东营市和滨州市,选取8个受害严重的白蜡林作为试验样地,在云斑天牛幼虫期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然后调查和统计天敌释放前后白蜡树的被害株率、天牛的株虫口数,计算出花绒寄甲对云斑天牛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对云斑天牛均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在释放花绒寄甲卵的5个试验林中,释放后第2年的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73.16%,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72.36%;在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3个试验林中,释放后第2年的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77.20%,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69.68%。对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的防治效果进行比较表明,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防治效果略高于释放卵的林分,但二者差异不显著,说明在云斑天牛生物防治中,释放花绒寄甲2种虫态的天敌均不失为有效和良好的技术,而卵的成本低,值得在生产防治中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白蜡 云斑天牛 生物防治 寄生性天敌 花绒寄甲
下载PDF
释放花绒寄甲和设置诱木防治松褐天牛对松材线虫病的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62
18
作者 杨忠岐 王小艺 +3 位作者 张翌楠 司徒春南 王健 付甫永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0-495,共6页
松材线虫是我国林业重大外来有害生物,松褐天牛是传播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本研究通过在松材线虫病疫区布设诱木引诱松褐天牛成虫集中产卵,翌年在下一代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出孔前清理林中诱木和枯死木,以及在诱木布设区同时释放寄... 松材线虫是我国林业重大外来有害生物,松褐天牛是传播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本研究通过在松材线虫病疫区布设诱木引诱松褐天牛成虫集中产卵,翌年在下一代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出孔前清理林中诱木和枯死木,以及在诱木布设区同时释放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等措施,探讨对松材线虫病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林间设置诱木和释放天敌的样地内枯死木和衰弱木数量较对照显著下降,防治效果分别为71.27%和90.25%。防治后诱木处理区和释放天敌的样地内携带松材线虫的病木数量以及松褐天牛的虫口密度也显著降低。释放天敌的样地和未释放天敌的样地内松褐天牛的寄生率分别为38.34%和3.92%,二者差异明显。室内人工接种天敌的测定结果表明,天敌与害虫数量比例为1:1~4:1的寄生率为12.5%~40%,不同比例的处理寄生率无显著差异。每根木段释放10头花绒寄甲成虫比释放4头成虫的处理松褐天牛的寄生率明显要高,分别为19.45%和4.11%。表明天敌在林间对松褐天牛种群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从而阻止天牛对松材线虫病的扩散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松褐天牛 诱木 花绒寄甲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利用花绒寄甲防治锈色粒肩天牛 被引量:46
19
作者 卢希平 杨忠岐 +3 位作者 孙绪艮 乔鲁芹 王晓红 魏建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6-121,共6页
室内在器皿内和半自然条件下,利用花绒寄甲对锈色粒肩天牛进行寄生性试验,最佳效果分别达80%和86.67%。林间在山东泰安、聊城等地选取5处被锈色粒肩天牛危害的国槐行道树作为试验地,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卵块对锈色粒肩天牛幼虫进行生物... 室内在器皿内和半自然条件下,利用花绒寄甲对锈色粒肩天牛进行寄生性试验,最佳效果分别达80%和86.67%。林间在山东泰安、聊城等地选取5处被锈色粒肩天牛危害的国槐行道树作为试验地,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卵块对锈色粒肩天牛幼虫进行生物防治试验。以天敌释放前后被害株虫口数为依据,对花绒寄甲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林间各处理最佳防治效果为:单纯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卵块后,株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2.23%和71.67%,同时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及卵块时,其株虫口减退率为82.64%。但3者间差异不显著。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块,对锈色粒肩天牛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色粒肩天牛 花绒寄甲 寄生性天敌昆虫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广东地区花绒寄甲替代寄主的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熊琳娜 钱明惠 +3 位作者 范军祥 黄焕华 李奕震 黄咏槐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9-224,共6页
将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幼虫接于替代寄主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吉丁虫Buprestidaesp和大麦虫Zophobas morio,结果表明,黄粉甲幼虫、蛹和成虫均能繁育出花绒寄甲成虫,平均羽化率能达到20%以上,是较好的替代寄... 将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幼虫接于替代寄主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吉丁虫Buprestidaesp和大麦虫Zophobas morio,结果表明,黄粉甲幼虫、蛹和成虫均能繁育出花绒寄甲成虫,平均羽化率能达到20%以上,是较好的替代寄主。用黄粉甲繁育的花绒寄甲成虫存活情况良好,且能正常产卵;用吉丁虫幼虫繁育的花绒寄甲幼虫自相残杀的现象很严重,平均羽化率仅为7.8%;用大麦虫幼虫无法繁育出花绒寄甲成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替代寄主 黄粉甲 吉丁虫 大麦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