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言语”还是“行动”——论《美国野牛》与《拜金一族》中的戏剧语言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艳卉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0年第1期127-139,共13页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剧作家马梅特的两部剧作《美国野牛》和《拜金一族》中的"言语",认为马梅特有意识选择方便人物"言说"的情节,有意识地让人物的"言语"和"行动"具备一致性。当"言语"...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剧作家马梅特的两部剧作《美国野牛》和《拜金一族》中的"言语",认为马梅特有意识选择方便人物"言说"的情节,有意识地让人物的"言语"和"行动"具备一致性。当"言语"用于辩论、说服、威胁交流对象,使之接受和屈服于自己的观点时,"言语"也就成为"行动"。作为"言语"的行动强调语言的攻击性,让对话双方的意志冲突通过语言来表现,并运用人物语言中的视角、聚焦和潜台词来增加戏剧张力,以弥补过于依赖"言语"而导致情节单调直白的弊端。马梅特"言语即行动"的艺术选择简化了情节,便于主题的集中表达和灵活安插大段议论,更能体现话剧与影视剧相比"说"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马梅特 言语 行动 戏剧张力 情节
下载PDF
《奥利安娜》的诱惑
2
作者 梁超群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6-123,171,共8页
生产话语的霸权让我们产生许多认知误区,造成了我们的意识矛盾和分裂。既有研究都不自觉地局限在生产之镜中解读马梅特的戏剧《奥利安娜》,形成逃避性解读。基于诱惑的合法性,可以在波德里亚意义上的生产与诱惑的张力中解读这部戏剧,详... 生产话语的霸权让我们产生许多认知误区,造成了我们的意识矛盾和分裂。既有研究都不自觉地局限在生产之镜中解读马梅特的戏剧《奥利安娜》,形成逃避性解读。基于诱惑的合法性,可以在波德里亚意义上的生产与诱惑的张力中解读这部戏剧,详解剧中的诱惑表演,为戏中的被告与戏外的被告(剧作家)辩护脱罪。《奥利安娜》的重大意义,不在于它对女性主义的表面攻击,而在于它启示我们打破生产之镜对我们意识的垄断性控制,直面自己的(可)诱惑性,诱导我们重建诱惑之镜与生产之镜之间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利安娜》 马梅特 戏剧 诱惑 女性主义
下载PDF
商业伦理与“美国优先”——马梅特的戏剧带给人们的警示
3
作者 周钰婷 陈一雷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34-38,共5页
美国戏剧家大卫马梅特早在上世纪70—90年代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美国商界活动的戏剧,这些戏剧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美国商界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你死我活斗争的场面,淋漓尽致地揭穿了资本主义一切为了追逐利益,肆意践踏商业伦理的实质。这也是当... 美国戏剧家大卫马梅特早在上世纪70—90年代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美国商界活动的戏剧,这些戏剧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美国商界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你死我活斗争的场面,淋漓尽致地揭穿了资本主义一切为了追逐利益,肆意践踏商业伦理的实质。这也是当今美国总统特朗普"美国优先"口号的最好注脚。今天再读马梅特的这些商业戏剧,不难发现其警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伦理 美国优先 大卫·马梅特 商业戏剧
下载PDF
反向歧视:大卫·马麦特《奥利安娜》和《种族》评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吾文泉 徐文雅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69,共7页
美国实施"肯定性行动"计划后看似进入了"后种族"和多元文化时代,事实上造成了"反向歧视"的现象。著名戏剧家马麦特抓住这一敏感主题,揭示美国社会的现实矛盾和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马麦特《奥利安娜》... 美国实施"肯定性行动"计划后看似进入了"后种族"和多元文化时代,事实上造成了"反向歧视"的现象。著名戏剧家马麦特抓住这一敏感主题,揭示美国社会的现实矛盾和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马麦特《奥利安娜》和《种族》中性骚扰和黑人女性被强暴等事件,以及两剧不确定性戏剧构架和模糊性语言,旨在揭示剧作对传统思维的颠覆和剧中隐含的"反向歧视"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种族时代 反向歧视 马麦特 《奥利安娜》 《种族》
原文传递
商业竞争与适者生存--大卫·马梅特《拜金一族》的伦理批评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羽青 陈爱敏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19,共8页
大卫·马梅特的戏剧《拜金一族》体现了作者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商界中伦理缺失的焦虑。剧中的推销员在利益驱使下为赢得竞争不择手段,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个体伦理的缺失,实质上却揭示了资本主义商业运作过程中权力的滥用与动物界"... 大卫·马梅特的戏剧《拜金一族》体现了作者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商界中伦理缺失的焦虑。剧中的推销员在利益驱使下为赢得竞争不择手段,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个体伦理的缺失,实质上却揭示了资本主义商业运作过程中权力的滥用与动物界"适者生存"法则在社会中的体现。本文从伦理批评视角出发,通过对剧中人物的分析,旨在揭示:协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人类既要适度竞争又要彼此肩负责任,同时要遵循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公平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马梅特 《拜金一族》 伦理批评
原文传递
马梅特剧作《奥利安娜》的三重游戏空间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岩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127,共9页
人类的许多文化活动都具有游戏的特质,尤以戏剧最为典型。戏剧这一文类从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仪式演变而来,也是进入"此在"的重要方式。在由对话构成的戏剧文本中,剧作家将其创作意图符码化为语言标记和表征策略;在剧院上演该剧... 人类的许多文化活动都具有游戏的特质,尤以戏剧最为典型。戏剧这一文类从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仪式演变而来,也是进入"此在"的重要方式。在由对话构成的戏剧文本中,剧作家将其创作意图符码化为语言标记和表征策略;在剧院上演该剧时,导演和演员则在戏剧空间与观众的互动中完成意义的传递。阅读和观赏是重要的阐释行为,也是决定文本最终意义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读者/观众不可避免地把自己的"前见"介入到了文本意义的重构,以"同戏"的方式与文本形成"共在",致使同一作品引发出不同的阐释维度。美国剧作家大卫·马梅特的三幕剧《奥利安娜》在主要人物的言语行为、戏剧文本的多重阐释以及演出过程中与观众的互动等方面构建了前文勾勒的游戏空间,传达出意图与意义之间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马梅特 《奥利安娜》 游戏 意图 意义
原文传递
《美国野牛》的商业伦理思想
7
作者 蔡隽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4-90,共7页
本文依据大卫.马梅特以伦理为"第一原则"的创作思想,从伦理的角度解读其成名剧《美国野牛》,试图揭示其中蕴涵的伦理关怀。马梅特是一位极富道德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作家,在《美国野牛》中,他通过表面简单的抢劫情节... 本文依据大卫.马梅特以伦理为"第一原则"的创作思想,从伦理的角度解读其成名剧《美国野牛》,试图揭示其中蕴涵的伦理关怀。马梅特是一位极富道德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作家,在《美国野牛》中,他通过表面简单的抢劫情节生动地展现了剧中人物将商业与道德分离的伦理思想,质疑其对个人生活及人际交往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又通过剧中人物看似随意的对话巧妙地揭示出个体内心深处潜藏的对与他人结成积极联系的渴求,肯定友谊与诚信的伦理价值。马梅特借助"简单"的情节与"随意"的对话糅合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伦理理想的表现,表达自己的商业伦理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马梅特 《美国野牛》 商业 伦理
原文传递
在撒旦的磨坊与上帝的礼物之间——《美国野牛》中的生意、友谊和国家认同
8
作者 陈旭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21,共8页
《美国野牛》中围绕"美国野牛"币所发生的交易和友情分别从利己的市场和利他的礼物的角度,展现了剧作家对社会联系纽带的思索。野牛币的交易过程隐喻性地展开了对市场经济的伦理辩难,即自足市场所昭示的个人自由与平等也有可... 《美国野牛》中围绕"美国野牛"币所发生的交易和友情分别从利己的市场和利他的礼物的角度,展现了剧作家对社会联系纽带的思索。野牛币的交易过程隐喻性地展开了对市场经济的伦理辩难,即自足市场所昭示的个人自由与平等也有可能形成对个人尊严的制度性羞辱。野牛币体现的友情则提出以礼物关系矫正冰冷的市场逻辑,但马梅特亦警示以理想化的友谊圈定社会可能在幻灭中生成犬儒人格的危险。剧作家细察个体交往的幽微目光最终探进美国自信精神之下的怀疑深处。"美国野牛"币以美国历史为隐喻,混融市场与礼物精神,并置历史聚焦下市场开拓进取的光明与其所掩隐的灰暗,以一种作为礼物的内省愧疚去面对历史的尴尬之处,这种近似宗教的情怀能够触发当时危机中美国精神的自我更新,强化社会内聚机制,《美国野牛》因而成为美国民族神话的复魅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马梅特 《美国野牛》 市场 礼物
原文传递
文化创伤与“想象的受害者”:马梅特的犹太身份书写
9
作者 徐砚锋 冯伟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2-129,共8页
大卫·马梅特是当今美国剧坛最具影响力的犹太裔剧作家。自20世纪90年代,他的戏剧、小说、电影和散文开始有了明显的"犹太转向",其中《杀人拼图》《犹太人的消失》《逾越节》最具代表性。马梅特从不直接描写犹太人大屠杀... 大卫·马梅特是当今美国剧坛最具影响力的犹太裔剧作家。自20世纪90年代,他的戏剧、小说、电影和散文开始有了明显的"犹太转向",其中《杀人拼图》《犹太人的消失》《逾越节》最具代表性。马梅特从不直接描写犹太人大屠杀,但他积极地把以大屠杀为代表的犹太文化创伤融入了他的犹太写作中,通过文化创伤建构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的犹太身份认同,操演了当代美国犹太人的"想象的受害者"身份。本文以马梅特的三部犹太代表作品为例,基于操演性理论探讨了马梅特的犹太身份书写和犹太文化创伤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马梅特 文化创伤 犹太身份 操演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