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chemistry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Early Cretaceous granites in Highland 1248 of Daxing'anling 被引量:1
1
作者 YANG Naifeng YANG Liting WANG Chunguang 《Global Geology》 2014年第2期86-98,共13页
The Early Cretaceous granitic complex in Highland 1248 of Daxing'anling successively consists of intruded granodiorite,monzonite granite and syenite granite. Through test analysis on the major,trace and rare earth... The Early Cretaceous granitic complex in Highland 1248 of Daxing'anling successively consists of intruded granodiorite,monzonite granite and syenite granite. Through test analysis on the major,trace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of the intrusive complex,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source 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 environment of the original magma of intrusive complex.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rusive rocks in Highland 1248 are meta-aluminous-peraluminous rocks in calc-alkaline series with homologous characteristics in δEu negative anomalies; the complex is enriched in LILE( Rb,Cs and K) and depleted in HFSE( lanthanide,Sc,Y,U,Nb and Ta),displaying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type granites in active continental-margin subduction zones. The complex also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nites after the collision of plate with rich aluminum and high potassium,but significantly depleted Nb,Ta,Ti,P and other elements,i. e. in the orogenic evolutionary stage. The zircon U-Pb SHRIMP isotopic apparent age of the complex in Highland 1248 is 140. 0--141. 0Ma,and the formation time is in Early Cretace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rock mass GEOCHEMISTRY tectonic setting daxing'anling
下载PDF
Classification,metallogenesis and exploration of silver deposits in Daxing’anling of Inner Mongolia and its adjacent areas
2
作者 Biao Jiang Deng-hong Wang +12 位作者 Yu-chuan Chen Tong Zhang Xiu-lang Pu Wen-wen Ma Yan Wang Guang Wu Li-wen Wu Tong Zhang Xue-jiao Li Jie Yan Yu-shan Zuo Hong-jun Sun Zhi-yuan Li 《China Geology》 CAS 2022年第4期595-613,共19页
By the end of 2020,83 silver deposits(or ore occurrences),including four super-large-scale deposits,nine large-scale deposits,33 medium-scale deposits and 37 small-scale deposits or ore occurrences,have been proved.Th... By the end of 2020,83 silver deposits(or ore occurrences),including four super-large-scale deposits,nine large-scale deposits,33 medium-scale deposits and 37 small-scale deposits or ore occurrences,have been proved.The amount of silver metal exceeds 86000 t with average grade of 100 g/t,which makes Daxing’anling region one of the the most important silver ore belt in China.However,the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esis need to be clarified.The silver deposits in the study area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main types,which are magmatic hydrothermal vein type,continental volcano-subvolcanic type and skarn type,respectively.The supergiant deposits include the Shuangjianzishan deposit(silver metal amount of 15214 t with average grade of 138 g/t),the Baiyinchagandongshan deposit(silver metal amount of 9446 t with average grade of 187 g/t),the Huaobaote deposit(silver metal amount of 6852 t with average grade of 170 g/t),and the Fuxingtun deposit(silver metal amount of 5240 t with average grade of 196 g/t).The silver deposit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 of the Daxing’anling area,and mainly formed in the Yanshanian period.The silv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the Daxinganling area are significantly controlled by regional faults and the junction zone of volcanic rock basins and their margins.The north-east trending deep faul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s in this area.The distribution of silv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along the main faults is obvious,and the intersection area of multiple groups of faults often form important mine catchments.The Permian is the most important ore-bearing formation in this area,but some important silv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occur in Mesozoic volcanic basins or pre-Mesozoic strata.The magmatic rocks related to mineralization are mainly intermediate acidic or acidic intrusions,intermediate acidic lavas,pyroclastic rocks,and small intrusions of ultra-shallow or shallow facies of the Yanshanian Period.The mineralization element combination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elemental geochemical background of surrounding rocks or source layers.In addition,the type of deposit,the distance from the mineralization center,and the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of ore-forming rock mass are also important influence factors.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specting prospects of each silver deposit type in the study area,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eralization center and deep prospecting,and proposes that porphyry silver deposit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In the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of silver deposits,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multi-target prospecting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because silver can coexist or be associated with a variety of met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ver deposit Deposit type Porphyry silver deposit Supergiant silver deposit METALLOGENESIS Mineral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Prospecting direction daxinganling Inner Mongolia
下载PDF
Daxing'anling Prefecture:unspoiled Land and a Green Source
3
《China Today》 2001年第4期72-77,共6页
关键词 daxinganling Prefecture:unspoiled Land and a Green Source
下载PDF
大兴安岭沿麓黑土区翻耕农田微立垡覆盖阻风减蚀技术创新与应用
4
作者 张向前 师晶晶 +6 位作者 戎美仁 路战远 任永峰 程玉臣 张德健 孟天天 郝楠森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2期107-114,共8页
大兴安岭沿麓是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由于长期过度耕作和单一翻耕等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加速了该地区农田风蚀退化、质量下降和产能降低,因此,减少土壤风蚀、提升农田地力和作物产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综述了不... 大兴安岭沿麓是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由于长期过度耕作和单一翻耕等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加速了该地区农田风蚀退化、质量下降和产能降低,因此,减少土壤风蚀、提升农田地力和作物产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综述了不同类型生态区传统翻耕、长期免耕、合理轮耕技术及其应用效果,论述了翻耕地微立垡覆盖阻风减蚀核心技术的内容及其对土壤风蚀、蓄水保墒、作物生长与产量等方面的影响,明确了微立垡覆盖是大兴安岭沿麓黑土区翻耕地冬春季风蚀防控的关键技术和途径。翻耕地微立垡覆盖阻风减蚀技术大面积应用效果显著,破解了长期以来翻耕农田裸露风蚀重、水土流失损失大导致农田逐步退化的科技难题,为大兴安岭沿麓及其生态类型相似区翻耕农田风蚀防控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沿麓 黑土区 翻耕农田 微立垡覆盖 阻风减蚀技术
下载PDF
呼中林业局乔木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研究
5
作者 刘会锋 兰岚 +4 位作者 王恩久 邓长贺 李海臣 齐亮亮 王立中 《林业勘查设计》 2024年第4期65-70,共6页
依据呼中林业局201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在分树种、起源、龄组的基础上,采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对呼中林业局乔木林碳储量、碳密度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显示,呼中林业局乔木林资源总碳储量为29371948.3 t,平均碳密度为39.98 t/hm^(2)... 依据呼中林业局201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在分树种、起源、龄组的基础上,采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对呼中林业局乔木林碳储量、碳密度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显示,呼中林业局乔木林资源总碳储量为29371948.3 t,平均碳密度为39.98 t/hm^(2);天然林碳储量占乔木林碳储量的99.4%,处于绝对优势;兴安落叶松和白桦碳储量占乔木林总碳储量的96.6%,中龄组碳储量最大,占比接近乔木林碳储量的1/2;樟子松林平均碳密度远高于其他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林碳储量 碳密度 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
下载PDF
Zircon SHRIMP U-Pb Dating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te Variscan Granites of the Daitongshan Copper Deposit and Lamahanshan Polymetallic-Silver Deposit, Southern Daxing'anling, China 被引量:9
6
作者 周振华 李泊洋 +3 位作者 王挨顺 武新丽 欧阳荷根 冯佳睿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5期772-795,共24页
Daxing'anling (大兴安岭) area is one of the regions that Phanerozoic granites are extremely developed in NW China. At present, the Hercynian granitoid research lags behind the Mesozoic granitoid research. In this a... Daxing'anling (大兴安岭) area is one of the regions that Phanerozoic granites are extremely developed in NW China. At present, the Hercynian granitoid research lags behind the Mesozoic granitoid research. In this article, we have taken systematic petrochemistry and geochronology researches on the Hercynian granitoids in Daitongshan (代铜山) copper deposit and Lamahanshan (喇嘛罕山) silver poly- metallic deposit, which were located at southern section of Daxing'anling metallogenic belt. Zircon SHRIMP U-Pb dat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nite aplites in Daitongshan and the gneissic granites inLamahanshan were formed at (265±5)-(268±9) Ma and (252±2)-(252.6±3.4) Ma,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both the products of late Herynian tectonic-magmatic events. Samples from Lama- hanshan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SiO2 (69.72 wt.%-74.65 wt.%), high potassium (3.53 wt.%-4.55 wt.%) and low P205 (0.03 wt.%0.12 wt.%), aluminum saturation index (A/CNK) range from 0.95 to 0.98, Rb, Nd and K are en- riched, whereas the elements such as Nb, Ta, P and Ti are depleted, which belong to I-type grani- toids. Characteristics of samples from Daitong- shan are similar to H-type granitoids. The magmasource may be mostly originated from the lithospheric mantle component which were transformated or affected by the subduction components, and its formation may b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subduction and orogenesis of the Paleo-Asian Oc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 U-Pb dating geochemistry VARISCAN Daitongshan copper deposit Lamahan-shan silver polymetallic deposit daxing'anling.
原文传递
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森林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48
7
作者 李月辉 胡远满 +4 位作者 常禹 徐崇刚 李秀珍 布仁仓 贺红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347-3357,共11页
以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为研究区,利用TM数据、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采伐统计资料,结合野外调查,以GIS为技术手段,剖析研究区1989~2000年景观变化,结果表明该区主要景观类型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这3种类型面积总比例达90%以上,其... 以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为研究区,利用TM数据、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采伐统计资料,结合野外调查,以GIS为技术手段,剖析研究区1989~2000年景观变化,结果表明该区主要景观类型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这3种类型面积总比例达90%以上,其他景观类型面积比例小于10%,主要有荒草地、火烧迹地、采伐迹地、沼泽、居民点和道路.10a间景观由原有的大面积连续的针叶林为基质、小面积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斑块散布其中的格局,转变成大面积针阔混交林为基质的格局.研究区1989年是成过熟林、高公顷蓄积量、高郁闭度占优势的景观,2000年中幼龄林、低公顷蓄积量和低郁闭度森林面积增大,并趋于连续,形成低质量的相对均质化的景观.最后,结合历史资料,通过比较分析火烧、人工更新、土地利用和人为采伐活动这几种主要驱动力的特征,论证了采伐活动在该地区景观变化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 格局 大兴安岭 驱动力 采伐 道路
下载PDF
大兴安岭森林凋落物含水率的季节动态与预测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恒 金森 邸雪颖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3-688,共6页
通过对2010年春、2010年和2011年两个秋季大兴安岭地区盘古林场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白桦林分下凋落物含水率的连续观测,研究了其含水率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凋落物含水率与湿度和降水有着密切的关系,特... 通过对2010年春、2010年和2011年两个秋季大兴安岭地区盘古林场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白桦林分下凋落物含水率的连续观测,研究了其含水率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凋落物含水率与湿度和降水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和前两天的空气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关系最密切,呈现明显的滞后现象,而与温度和风速的关系不密切。春季3种林分凋落物含水率与空气相对湿度具有指数性的关系,与前两日降水量呈现具有渐近线的函数关系;秋季的含水率与两者都呈线性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本文所揭示的可燃物含水率与湿度和降水的非线性关系形式与现有的一些研究和常用的简单线性回归方程不同,采用非线性形式的春季含水率预测模型要比线性模型精度高,这将有助于改进气象要素回归法预测可燃物含水率的准确性以及提高火险预报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可燃物含水率 降水 季节 气象
下载PDF
大兴安岭天然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 被引量:21
9
作者 牟长城 王彪 +2 位作者 卢慧翠 包旭 崔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4956-4965,共10页
采用碳/氮分析仪测定法与标准木解析法,研究大兴安岭5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草丛沼泽、灌丛沼泽、毛赤杨沼泽、白桦沼泽和落叶松沼泽)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和土壤)、净初级生产力、植被年净固碳量及其沿沼泽至森林方向过渡带水分环境梯... 采用碳/氮分析仪测定法与标准木解析法,研究大兴安岭5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草丛沼泽、灌丛沼泽、毛赤杨沼泽、白桦沼泽和落叶松沼泽)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和土壤)、净初级生产力、植被年净固碳量及其沿沼泽至森林方向过渡带水分环境梯度的分布格局,揭示其空间变异规律性,并定量评价寒温带5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的碳储量与固碳能力及其长期碳汇作用。结果表明:①5种天然沼泽湿地的植被碳储量分布在(0.48±0.08)—(8.33±0.66)kgC/m2之间,沿过渡带环境梯度呈递增趋势;②土壤碳储量分布在(19.21±6.17)—(38.28±4.86)kgC/m2之间,沿过渡带环境梯度却呈递减趋势;③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布在(27.54±7.16)—(38.76±4.58)kgC/m2之间,沿过渡带环境梯度基本呈恒定分布规律性,且以湿地土壤碳储量占优势地位(69.8%—98.8%);④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分布在(0.68±0.10)—(1.08±0.12)kg.m-.2a-1之间,毛赤杨沼泽最高,草丛沼泽、灌丛沼泽、白桦沼泽居中,落叶松沼泽最低,且总体上低于温带森林湿地而高于寒温带天然落叶松林;⑤植被年净固碳量分布在(0.32±0.09)—(0.51±0.06)kgC.m-.2a-1,毛赤杨沼泽最高(高于全球植被平均年净固碳量)、灌丛沼泽和白桦沼泽居中(达到或接近全球平均值)、草丛沼泽和落叶松沼泽最低(略低于全球平均值),故这5种沼泽湿地均属于碳汇功能相对较强的湿地植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沼泽湿地 生态系统碳储量 净初级生产力 固碳速率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植被蓄水潜力与价值的评估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吴波 石培礼 +1 位作者 井学辉 李晓松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6-712,共7页
以中国植被1∶100万植被图为基础,收集了各种植被类型冠层降水截留量、枯落物现存量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数据和资料,将大兴安岭东部林区主要植被类型归并为9类,对这些主要植被类型对降水的分配和贮存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研究了大兴安岭... 以中国植被1∶100万植被图为基础,收集了各种植被类型冠层降水截留量、枯落物现存量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数据和资料,将大兴安岭东部林区主要植被类型归并为9类,对这些主要植被类型对降水的分配和贮存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研究了大兴安岭地区植被蓄水潜力及其价值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原生植被中,以蒙古栎为优势种的落叶阔叶林、云冷杉林和兴安落叶松林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兴安落叶松林分布面积广,蓄水潜力占全区水源涵养价值的58.4%。从区域分布来看,水源涵养能力强的植被主要分布在该区的东南部。为了防止本区植被水源涵养能力的衰退,需要控制采伐,加强天然林保护,同时要加强护林防火工作,防止森林向山地杨桦林、疏林和低效林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水源涵养 枯落物 生态服务功能
下载PDF
黑龙江大兴安岭雷击火概率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朱沛林 史明昌 +3 位作者 Mike Wotton 方艳霞 刘思林 孙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2-85,共4页
结合黑龙江大兴安岭雷击火发生特点及该地区的气象条件,引用加拿大天气指标(FWI)系统,使用2005年至2010年每日的闪电定位数据、天气数据、雷击引发的火灾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全部进入法建立回归模型,最后检验分析显示:... 结合黑龙江大兴安岭雷击火发生特点及该地区的气象条件,引用加拿大天气指标(FWI)系统,使用2005年至2010年每日的闪电定位数据、天气数据、雷击引发的火灾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全部进入法建立回归模型,最后检验分析显示:模型拟合效果较为理想,为预测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发生概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区雷击火 雷击火概率预测 预测模型 大兴安岭林区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秋良 边玉明 +3 位作者 代海燕 王冰 冯丽红 王美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09-1916,共8页
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个气象站1971~2014年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线性趋势、Morlet小波分析、克里金插值法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极端气温的年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极端高温天气和生物生长季天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呈显著增多趋... 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个气象站1971~2014年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线性趋势、Morlet小波分析、克里金插值法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极端气温的年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极端高温天气和生物生长季天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呈显著增多趋势,极端低温天气呈显著减少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所有站点极端高温天气和生物生长季天数呈上升趋势,极端低温天气呈下降趋势,但空间差异明显。极端低温天气主要受27、18、11、7 a时间尺度周期影响。极端高温天气28 a左右周期振荡最为强烈,视为第一主周期,对极端高温天气影响最为显著,在2018年以后的大约8 a间(2019~2026年)极端高温天气可能会更加频繁。生物生长季受28 a时间尺度周期影响,且在2015~2022年生物生长季天数增长处于偏大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MORLET小波 年际变化 大兴安岭林区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负地闪电荷源的反演 被引量:6
13
作者 武智君 郄秀书 +3 位作者 王东方 宣越健 刘明远 王志超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3-796,共14页
在中国东北大兴安岭林区进行了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时间同步的闪电地面电场变化多站观测。利用2010年7月14日一次过境雷暴多站同步的闪电电场变化资料,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对雷暴成熟阶段的15次负地闪(包含57次回击和8次连续电... 在中国东北大兴安岭林区进行了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时间同步的闪电地面电场变化多站观测。利用2010年7月14日一次过境雷暴多站同步的闪电电场变化资料,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对雷暴成熟阶段的15次负地闪(包含57次回击和8次连续电流过程)中和的电荷源进行了拟合。大兴安岭林区负地闪单次回击中和的电荷量平均为1.0 C(范围为0.1-5.0 C),20%的继后回击中和电荷量大于首次回击,继后回击与首次回击中和电荷量的比为0.1-6.1,平均为0.8±1.0。单次连续电流中和的电荷量平均为3.8 C(范围为0.4-7.3 C),连续电流期间通道中的平均电流估计为25.3 A(范围4.9-50.8 A),一次负地闪中和的总电荷量平均为6.4 C(范围为1.4-12.4 C)。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电荷源的高度分布与雷暴云的发展有关,对应的环境温度为-10—-25℃。在雷暴成熟阶段前期,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电荷源距地面的高度从5.0 km缓慢上升至10.5 km;在雷暴成熟阶段后期,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电荷源距地面的平均高度从9.0 km下降到6.0 km,单次回击中和的电荷量也较前期减小约一个量级。与雷达回波的叠加显示,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的电荷源主要位于大于40 dBz的强对流中心区,部分位于30—40 dBz的强回波区边缘或较弱的回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电荷源 负地闪 大兴安岭林区
下载PDF
采伐干扰对大兴安岭落叶松-苔草沼泽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牟长城 卢慧翠 +2 位作者 包旭 王彪 崔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5286-5298,共13页
运用采伐干扰试验与树干解析法,对比分析了大兴安岭不同采伐强度(未采伐———对照、轻度择伐———25%、中度择伐———35%、强度择伐———50%)下落叶松-苔草沼泽的植被生物量、碳含量、碳储量、净初级生产力及年净固碳量的变化,揭示... 运用采伐干扰试验与树干解析法,对比分析了大兴安岭不同采伐强度(未采伐———对照、轻度择伐———25%、中度择伐———35%、强度择伐———50%)下落叶松-苔草沼泽的植被生物量、碳含量、碳储量、净初级生产力及年净固碳量的变化,揭示采伐干扰(5a后)对落叶松-苔草沼泽植被碳储量及固碳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不同采伐强度样地植被生物量为(135.03±7.72)—(204.71±1.71)t/hm2,择伐使其降低了8.7%—34.0%(P<0.05),且呈现出随择伐强度增大而递减的变化规律;②择伐使群落建群种兴安落叶松和白桦(两树种各组分碳含量为(439.05±9.70)—(508.41±27.09)g/kg的树干和树叶碳含量降低了4.1%—11.7%(P<0.05),轻度和强度择伐使灌木层(444.87±5.40)—(472.52±9.44)g/kg与凋落物层(433.64±16.23)—(468.82±21.27)g/kg的碳含量降低了3.8%—5.9%和6.0%—7.5%(P<0.05),但择伐对草本层碳含量(399.34±83.65)—(419.20±23.75)g/kg无显著影响;③不同采伐强度样地植被碳储量为(61.16±0.67)—(99.61±1.47)t·C/hm2,择伐使其降低了15.5%—38.6%(P<0.05),且呈现随择伐强度增大而递减的变化规律;④不同采伐强度样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量在(6.48±0.28)—(11.87±0.92)t·hm-2·a-1和(3.52±0.21)—(6.29±0.92)t·C·hm-2·a-1之间,轻度和中度择伐使两者提高了69.1%—83.2%和52.0%—78.7%(P<0.05)。因此,轻度择伐和中度择伐能够提高落叶松-苔草沼泽净初级生产力与碳吸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落叶松-苔草沼泽 生物量 碳储量 净初级生产力 采伐干扰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典型地区近300 a气候资料反演 被引量:4
15
作者 曲辉辉 赵慧颖 宫丽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9-444,共6页
根据树木年轮宽度反演历史气候资料,是气候变化研究及气候资源利用工作的重要基础。基于安格林和新青林场树木年轮宽度,利用其与临近站点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之间的相关性,建立显著性水平高于0.25、平均相对误差小于30%的气候重建模型... 根据树木年轮宽度反演历史气候资料,是气候变化研究及气候资源利用工作的重要基础。基于安格林和新青林场树木年轮宽度,利用其与临近站点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之间的相关性,建立显著性水平高于0.25、平均相对误差小于30%的气候重建模型。结果表明:在选定研究因子范围内,大兴安岭北部典型地区树木年轮宽度受气温影响最大,受日照影响最小;重建方程中,气温类因子重建方程显著性水平较高,日照类因子重建方程显著性水平均较低;日照类因子模拟结果平均相对误差普遍低于10%,气温和降水类因子大部分模拟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低于30%;在设定条件范围内,针对大兴安岭北部典型地区气温、降水和日照分别建立11、9和11个重建方程,可重建1707(1706)—1959年或1866(1865)—1959年资料,大兴安岭北部典型地区的可用气候资料延长至300(或150)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部典型地区 树木年轮 气象资料 相关性 重建方程
下载PDF
大兴安岭生态环境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权重设计 被引量:7
16
作者 于桂娥 王玉昭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3-74,85,共3页
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战略发展区之一,建立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其环境竞争力的大小进行评价进而推动生态战略发展的前提。笔者本着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将其影响要素归纳为生态要素、经济要素和科技要素,并应用德尔菲法... 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战略发展区之一,建立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其环境竞争力的大小进行评价进而推动生态战略发展的前提。笔者本着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将其影响要素归纳为生态要素、经济要素和科技要素,并应用德尔菲法和AHP法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确定了各具体指标的权重。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各指标的权重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生态竞争力 指标体系 AHP方法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典型林分地表死可燃物燃烧性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恒 候晓佳 张秋良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6-491,共6页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5种典型林分(兴安落叶松、白桦、蒙古栎、山杨和黑桦)下地表(凋落物层、半腐殖质层和腐殖质层)死可燃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理化性质(含水率、粗脂肪含量、灰分含量、燃点、热值),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分地表各层...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5种典型林分(兴安落叶松、白桦、蒙古栎、山杨和黑桦)下地表(凋落物层、半腐殖质层和腐殖质层)死可燃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理化性质(含水率、粗脂肪含量、灰分含量、燃点、热值),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分地表各层死可燃物燃烧性进行了分析,并评价了各林分地表死可燃物的综合燃烧性.结果表明,5种典型林分地表死可燃物综合燃烧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蒙古栎、白桦、黑桦、兴安落叶松和山杨.其中,蒙古栎林下凋落物层的燃烧性最强,山杨林下凋落物层的燃烧性最弱;白桦林下半腐殖质层的燃烧性最强,兴安落叶松林下半腐殖质层的燃烧性最弱;山杨林下腐殖质层的燃烧性最强,蒙古栎林下腐殖质层的燃烧性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内蒙古 地表死可燃物 燃烧性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内蒙古边家大院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怀金 杨永强 +3 位作者 孙引强 辛江 温海成 李浩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45-252,共8页
边家大院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为大兴安岭中南段新发现的一个典型的热液脉型矿床,矿体呈脉群状产出。文章通过对矿区5个钻孔岩心进行系统采样和光谱测试分析,运用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和数理统计方法(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对矿区A—... 边家大院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为大兴安岭中南段新发现的一个典型的热液脉型矿床,矿体呈脉群状产出。文章通过对矿区5个钻孔岩心进行系统采样和光谱测试分析,运用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和数理统计方法(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对矿区A—A′勘探线矿脉群的原生晕特征进行了详细系统的研究。认为矿脉群原生晕分带明显,前缘晕元素为Sb、Hg、As,尾晕元素为Mo、W、Sn、Bi,近矿晕元素为Pb、Zn、Ag、Cd、Cu、Au;垂向分带序列为Sb-Co-Zn-As-Mo-W-Bi-CdPb-Hg-Sn-Ag-Cu-Ni-Au,出现了Mo、W、Bi的"反向分带"现象,具有两个阶段成矿作用;成矿元素(Pb、Zn、Ag)和前缘晕元素(Hg、As)在矿脉群下部异常值较高,且异常向深部延伸,推测矿区深部可能存在隐伏矿脉群。综合上述特征,初步建立了矿区的成矿成晕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晕 深部矿产预测 边家大院 大兴安岭中南段 内蒙古
下载PDF
小尺度乡村景观生态评价及重构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肖禾 李良涛 +2 位作者 张茜 刘美娜 宇振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54-1564,共11页
本文旨在小尺度上对乡村景观进行生态化评价,辨识乡村景观建设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在北京市大兴区、河北省曲周县和江苏省常熟市各选取1个研究区,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实地野外调查建立小尺度景观数据库。从景观空间结构和属性两... 本文旨在小尺度上对乡村景观进行生态化评价,辨识乡村景观建设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在北京市大兴区、河北省曲周县和江苏省常熟市各选取1个研究区,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实地野外调查建立小尺度景观数据库。从景观空间结构和属性两方面进行评价,采用情景分析研究乡村景观植被建设潜力。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研究区整体上形成高度相似的网格化景观格局。线状景观组成在3个区域间差异显著,注重田埂、田间路、防护林和沟渠的建设以维持农田景观多样性。农田防护林普遍存在主林带间隔过大的问题。农田基础设施地表过度硬化成为当前建设模式突出的生态问题,在大兴区和常熟市分别达到28.46%和56.19%。防护林在林木覆盖率与绿量评价上显示出不弱于面状林地的重要性,但面临结构简单、树种多样性低下、残缺断带率高达18%~38%的不足。情景评价显示线状植被具备较大的建设潜力,合理规划能有效提升乡村林木覆盖率0.58%~1.16%、增加绿量2.22%~19.59%。本研究表明,小尺度评价能辨识出乡村景观建设所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生态景观建设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生态评价 情景模拟 小尺度景观 大兴区 曲周县 常熟市
下载PDF
近20年城乡交错带土壤养分时间空间变异特征分析——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被引量:31
20
作者 孔祥斌 张凤荣 王茹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6-643,共8页
以北京市大兴区为城乡交错带的分析样区,通过对1982年、2000年2期土壤养分变化情况进行时间空间变异特征分析,结果发现:1982~2000年近20年间大兴土壤养分除土壤速效K含量略有下降外,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尤以速效P含量增长最... 以北京市大兴区为城乡交错带的分析样区,通过对1982年、2000年2期土壤养分变化情况进行时间空间变异特征分析,结果发现:1982~2000年近20年间大兴土壤养分除土壤速效K含量略有下降外,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尤以速效P含量增长最多。各项养分增加值分别为有机质31.02%、全N 50 %、碱解N 37.89%、速效P 177%,而速效K则减少6.97%。1982年的5种土壤养分中,速效P的变异系数最高,为0.50;全N次之,为0.4;有机质、速效K、碱解N的变异系数较小,在0.28~0.32之间。2000年的5种土壤养分中,变异系数最高的仍是速效P,为0.57;速效K次之,为0.36;有机质、全N和碱解N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小,在0.19~0.23之间。1982年有机质的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为45.32%,2000年的为26.54%,说明其在小尺度上的空间相关性增强。1982年速效K的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为36.96%,2000年的为29.82%。2000年全N、碱解N和速效P的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大于1982年的比值。2000年各项土壤养分的空间相关距离均比1982年增大,基本上趋向于以大块状变异为主,具有较强的渐变性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时空变化 城乡交错带 大兴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