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以大邑地区为例 被引量:48
1
作者 罗文军 彭军 +5 位作者 杜敬安 杜垒 韩海臣 刘焕 李剑波 唐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7-295,301,共10页
低渗透气藏产气量在我国天然气总产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由于其气藏分布复杂、预测难度大等因素,阻碍了该类气藏的勘探开发进程。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以储层特征与成岩作用... 低渗透气藏产气量在我国天然气总产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由于其气藏分布复杂、预测难度大等因素,阻碍了该类气藏的勘探开发进程。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以储层特征与成岩作用研究为基础,结合大量镜下薄片鉴定成果,确定了胶结物充填的序次及各期胶结物相对含量;并在各期胶结物中找出特征包裹体进行温度检测,结合储层埋藏史、热史等资料,确定了各期胶结物的形成时间与油气充注的时间及次序;此外,描述了储层孔隙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率与变化原因,从而再现了储层的形成历史,确定了储层致密化时间。最后,结合油气充注史,提出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为进一步油气勘探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流体包裹体 须家河组 大邑地区 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东石炭系大型岩性地层气藏形成条件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24
2
作者 邹才能 徐春春 +4 位作者 李伟 张志杰 沈平 党录瑞 杨金利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4,共7页
四川盆地东部石炭系经过30多年以构造圈闭为目的的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已经成为了四川盆地重要的产气层系。近来以岩性地层气藏为目标进行了新一轮的地层、沉积微相、储层、烃源岩、构造、成藏与圈闭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川东石炭系发育... 四川盆地东部石炭系经过30多年以构造圈闭为目的的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已经成为了四川盆地重要的产气层系。近来以岩性地层气藏为目标进行了新一轮的地层、沉积微相、储层、烃源岩、构造、成藏与圈闭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川东石炭系发育构造与岩性地层两类目标。石炭系内幕因粒屑滩微相控制与埋藏白云化不均一影响,储层具有不连续性,存在岩性圈闭;石炭系大范围尖灭与大面积残留,在尖灭带与残留区发育大型地层圈闭。川东石炭系具备岩性地层气藏形成条件,目前发现4个有利区带和12个有利目标,展示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石炭系 粒屑滩 储层非均质性 地层尖灭带 岩性地层气藏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大邑地区须家河组裂缝成因探讨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志萍 秦启荣 +2 位作者 王保全 曾乙 李宇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3期33-38,共6页
根据野外调查、岩心、薄片和测井等资料,在构造应力场分析的基础上,对四川盆地大邑地区须家河组裂缝类型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印支运动晚期,在北西向水平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了近南北向和北西向的平面"X"型剪切缝及... 根据野外调查、岩心、薄片和测井等资料,在构造应力场分析的基础上,对四川盆地大邑地区须家河组裂缝类型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印支运动晚期,在北西向水平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了近南北向和北西向的平面"X"型剪切缝及少量的北东向构造伴生缝,由于岩层非均质性,北西向裂缝发育程度较高;喜山运动中晚期,东西向水平挤压应力对早期裂缝进行改造,北西向高角度剪切缝继续发育,而少量近南北向高角度裂缝发育为具左旋走滑性质的近南北向逆断层,同时,在北东向局部应力场的作用下,研究区北东部发育近东西向裂缝。在现今北西向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北西向裂缝张开度增大,为有效缝,而近南北向、北东向裂缝闭合。区域构造缝叠加局部构造伴生缝的分布与局部构造密切相关,多类裂缝交织发育的地区为裂缝发育区。北西向和近东西向有效裂缝发育区域可作为大邑地区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成因 须家河组 大邑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东北YB地区陆相地层超压特征及压力预测 被引量:6
4
作者 孙琦 李天义 +4 位作者 周雁 杨军 陶泽 杨甘生 樊德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1-616,622,共7页
川东北YB地区存在多套压力系统,上三叠统—侏罗系陆相地层普遍发育超压及强超压。根据钻杆测试和测井资料,分析了YB地区现今压力特征和3口典型井泥岩超压段的测井响应特征,结果表明,YB地区陆相地层上三叠统—侏罗系压力系数分布在1.3~... 川东北YB地区存在多套压力系统,上三叠统—侏罗系陆相地层普遍发育超压及强超压。根据钻杆测试和测井资料,分析了YB地区现今压力特征和3口典型井泥岩超压段的测井响应特征,结果表明,YB地区陆相地层上三叠统—侏罗系压力系数分布在1.3~2.2之间,该区普遍发育超压至强超压,超压的顶界面约在3 600~4 000 m左右;超压段泥岩测井响应特征显示,声波时差和泥岩密度变化相对较小,泥岩电阻率变化较大,这可能与超压段古埋深与现今埋深差别较大、地层含气饱和度较高有关。采用Eaton公式利用泥岩声波时差换算出的地层压力与实测结果接近。研究认为,利用实测压力校正泥岩声波测井的压力预测模型,有可能取得更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 压力预测 陆相地层 上三叠统 侏罗系 YB地区 川东北
下载PDF
川东涪陵地区大安寨段裂缝控制因素及期次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何龙 郑荣才 +1 位作者 梁西文 徐文礼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4期88-96,共9页
川东涪陵地区大安寨段为典型的超低孔、低渗储层,其非均质性较强,裂缝可作为主要的油气赋存空间。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岩心、薄片镜下鉴定、扫描电镜分析、成像测井等资料,以及对百余件样品进行了分析实验,认为大安寨段裂缝按成因可划分... 川东涪陵地区大安寨段为典型的超低孔、低渗储层,其非均质性较强,裂缝可作为主要的油气赋存空间。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岩心、薄片镜下鉴定、扫描电镜分析、成像测井等资料,以及对百余件样品进行了分析实验,认为大安寨段裂缝按成因可划分为构造缝、成岩缝与溶蚀缝等3种类型,并详细描述了其主要参数,包括倾角、长度、密度和有效性等。针对各类型裂缝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得出基质岩性、构造作用和沉积-成岩作用对裂缝的影响均较为明显。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之上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与声发射实验等多种手段对裂缝形成期次做出初步的判断,认为至少存在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和喜山晚期3期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裂缝型储层 储集空间 控制因素 成因期次 大安寨段 川东涪陵地区
下载PDF
高分辨率地震解释预测礁滩相储集层 被引量:8
6
作者 吕其彪 吴清杰 毕有益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7-559,共3页
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礁滩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埋深平均为7 000 m,厚度小,非均质性强,储集层与非储集层纵波阻抗叠置,叠后地震纵波阻抗反演不能满足目前该地区勘探开发一体化需要。为充分利用地震信息进行高精度储集层预测及降低预测的不... 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礁滩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埋深平均为7 000 m,厚度小,非均质性强,储集层与非储集层纵波阻抗叠置,叠后地震纵波阻抗反演不能满足目前该地区勘探开发一体化需要。为充分利用地震信息进行高精度储集层预测及降低预测的不确定性和钻井风险,开展了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研究。该方法综合地震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AVO)信息、测井及地质认识,运用岩石物理建模,在地质格架模型约束下,以地震数据为硬约束,进行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得到岩性反演剖面。反演结果纵向和横向分辨率高,平面预测规律可靠,可有效地实现薄储集层的反演和预测,提高了储集层预测精度,降低了钻井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元坝地区 礁滩储集层 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 地质格架 岩性反演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施肥制度对夏玉米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况福虹 朱波 +2 位作者 徐泰平 汪涛 武永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90-95,共6页
通过川中丘陵区不同施肥制度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不同施肥制度对夏玉米生物性状和产量有明显影响。农家肥与化肥配施的处理在株高上表现最优,拔节期、抽雄期和成熟期分别比CK高49.73%、38.90%、26.96%,氮磷配... 通过川中丘陵区不同施肥制度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不同施肥制度对夏玉米生物性状和产量有明显影响。农家肥与化肥配施的处理在株高上表现最优,拔节期、抽雄期和成熟期分别比CK高49.73%、38.90%、26.96%,氮磷配施的处理叶面积、分节数、雌雄蕊长等指标与氮磷钾配施的处理差异不明显,说明紫色土施钾效应不明显。氮素是玉米的养分限制因子,施氮肥后最高产量达到CK的13.57倍。秸秆还田与氮磷配施可有效供应作物养分,是一种养分资源节约型的施肥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 施肥制度 生物性状 产量
下载PDF
大邑地区须二段物源及沉积相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葛忠伟 魏力民 +1 位作者 樊莉 张庄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3年第1期72-78,共7页
大邑地区须二段沉积时期物源体系较四川盆地其他地区简单,且川西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厚度也较盆地其他地区薄。针对现有研究成果有关物源方向存在众多争议的现状,本文从区域沉积背景分析、须家河组野外露头岩性组合特征识别、钻井岩心精... 大邑地区须二段沉积时期物源体系较四川盆地其他地区简单,且川西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厚度也较盆地其他地区薄。针对现有研究成果有关物源方向存在众多争议的现状,本文从区域沉积背景分析、须家河组野外露头岩性组合特征识别、钻井岩心精细描述、测井相分析、地震反射特征、岩石矿物成分变化等方面入手,认为:①大邑地区及周边区块物源主要来自于盆地西南方,物源区可能为康滇古陆及其周边的古隆起;②研究区须二段处于辫状三角洲前缘环境,有利的储集砂体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③受沉积物供应、构造升降运动、以及分流河道频繁迁移的影响,在构造西南翼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构造主体部位为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叠置区;④纵向上,两种成因类型的砂体反复叠置,形成了须二段上部连续发育且厚度巨大的砂岩。通过对大邑地区须二段物源及沉积体系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气藏砂体展布的认识,对今后该区块进一步的勘探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二段 康滇古陆 辫状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流河道 河口坝 四川盆地大邑地区
下载PDF
川中丘陵地区近55年来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动态研究--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 被引量:43
9
作者 罗怀良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1-258,共8页
通过农田样方观测与实验分析获得主要农作物的含碳率、经济系数、果实水分系数,再根据盐亭县近55年来(1949~2004年)农作物产量与耕地面积的相关数据,估算了该区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与碳密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55年来该区... 通过农田样方观测与实验分析获得主要农作物的含碳率、经济系数、果实水分系数,再根据盐亭县近55年来(1949~2004年)农作物产量与耕地面积的相关数据,估算了该区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与碳密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55年来该区农田植被碳储量和植被碳密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具有碳汇效应;但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很不稳定。植被碳储量以大春作物为主(占总碳储量的70.80%);近期大春作物的比重略有下降,而小春作物所占比重则略有上升。今后该区应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维持农业生产和农田植被碳储量的稳定;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作物单产、农田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适度扩大水稻、马铃薯和油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稳定小麦播种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碳储量 农田生态系统 碳密度 川中丘陵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