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构式化视域下汉语“是……的”分裂句的形成
1
作者 陈光 龙国富 李文琦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0-409,共10页
文章在构式化视角下研究汉语“是……的”分裂句的形成。其构式化的形成过程为:晚唐五代,“是”与“的”的前身“底”同现,用于“是……底+名词”和“是……底”两种结构。到宋代,“是……底+名词”结构大量出现,同时“是……底”结构... 文章在构式化视角下研究汉语“是……的”分裂句的形成。其构式化的形成过程为:晚唐五代,“是”与“的”的前身“底”同现,用于“是……底+名词”和“是……底”两种结构。到宋代,“是……底+名词”结构大量出现,同时“是……底”结构广泛发展。到元代中期,一些“是……的+名词”结构句尾作为受事宾语的名词脱落,拷贝到句首充当话题,形成话题句“话题+是……的”。到明代,“是……的”分裂句正式形成。在此过程中,“是”由指示代词演变为表判断的系词,并最终演变为表强调义的分裂标记。而“的”由表修饰功能的结构助词演变为与“是”一起表强调义的分裂标记。“是……的”分裂句形成的最根本的特征是“是”“的”的语义要素及句法组合变化与构式吸收,最重要的机制是重新分析,最基本的动因是效率诱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的”分裂句 构式化 特征 机制 动因
下载PDF
“大X(的)”构式研究
2
作者 李梦迪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5-51,共7页
“大X(的)”构式的构式义为说话人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用“大”和“的”凸显“X”的语义特征,表达对某一事件应该或不应该出现的主观评价。在构式演变上,“大X(的)”构式来源于“大+身份名词”,随后“大+时间词”的用法出现。“隐喻认... “大X(的)”构式的构式义为说话人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用“大”和“的”凸显“X”的语义特征,表达对某一事件应该或不应该出现的主观评价。在构式演变上,“大X(的)”构式来源于“大+身份名词”,随后“大+时间词”的用法出现。“隐喻认知观”是“大”的意义由具体到抽象的动因,也是构式义由“大+身份名词”隐喻到“大+时间词”的动因。语境吸收是促使构式义凝固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X的 构式化 动因 机制 语音
下载PDF
试论近30年中国学术翻译的形态嬗变 被引量:6
3
作者 相华利 侯晶晶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1-155,共5页
1980年代末开始,述评性学术翻译应运而生,以弥补移植性翻译的三种局限:难以应对文化背景的未及性,移植性翻译与学术研究之间的某种内在紧张,移植性译者缺乏消极自由。如果从解构主义路径突破这些局限,容易否定平等对话和重叠共识,导致... 1980年代末开始,述评性学术翻译应运而生,以弥补移植性翻译的三种局限:难以应对文化背景的未及性,移植性翻译与学术研究之间的某种内在紧张,移植性译者缺乏消极自由。如果从解构主义路径突破这些局限,容易否定平等对话和重叠共识,导致话语霸权。基于构述法的述评性翻译有助于厘清翻译内容的文化语境,赋予翻译者更大的、合法的言说自由,发挥研究与翻译的双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翻译 移植性翻译 述评性翻译 解构主义 构述法
下载PDF
技能评价构式“V+得+一M+NP”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刚 陈昌来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130-135,共6页
"V+得+一M+NP"构式的基本构式义为"技能评价",主要表示积极的技能评价。M主要由具有[+人体器官]、[+能发出动作]特征的词语充当,V具有[+明显的动作义]、[+及物性]的特征,V+NP具有[+水平高低区分]的特征。构式中常... "V+得+一M+NP"构式的基本构式义为"技能评价",主要表示积极的技能评价。M主要由具有[+人体器官]、[+能发出动作]特征的词语充当,V具有[+明显的动作义]、[+及物性]的特征,V+NP具有[+水平高低区分]的特征。构式中常出现的"好"语义指向其中的动词,可以起到凸显构式义的作用,但并非构式的必有构件。"得"及相关"得"字结构的演变是该构式得以产生的重要条件,在构式化过程中,原型例句的高频使用和类推机制起到关键作用。语用推理和语境义的规约化、"得"的能性义遗留以及构式中相关构件的语义贡献都是构式义得以形成的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得+一M+NP” 构式 构式义 构件 构式化
下载PDF
“……可能……假(的)N”句式的多维考察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景元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10-117,共8页
伴随着一系列表情包的来袭,"……可能……假(的)N"句式从表达"真的可能遇到假事物"演化为"并非真的可能遇到假事物,只是一种语用策略",从主要表达概念功能演化为主要表达人际功能,语义逐渐泛化和功能不... 伴随着一系列表情包的来袭,"……可能……假(的)N"句式从表达"真的可能遇到假事物"演化为"并非真的可能遇到假事物,只是一种语用策略",从主要表达概念功能演化为主要表达人际功能,语义逐渐泛化和功能不断扩展,主观化和构式化程度不断加深,已经成为当代汉语中一个富有表现力的网络流行构式。该句式具有提醒注意、委婉吐槽、调侃娱乐、间接赞美等话语功能。在语用策略上主要表现为句式的对话扩展策略、会话含义的产生策略和标题的"吸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能……假(的)N” 构式化 认知理据 语用策略
下载PDF
语用否定与拒绝义习语“美得+X” 被引量:6
6
作者 代丽丽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39,95,共10页
汉语口语中出现了一类新兴构式"美得+X"(如"美得你、美得他"),这类构式具有元语否定义,并在语用推理的作用下进一步衍生出拒绝功能。"美得+X"构式的形成受到重新分析、语境吸收等机制的影响,经历了从表... 汉语口语中出现了一类新兴构式"美得+X"(如"美得你、美得他"),这类构式具有元语否定义,并在语用推理的作用下进一步衍生出拒绝功能。"美得+X"构式的形成受到重新分析、语境吸收等机制的影响,经历了从表情貌义到元语否定义的构式化历程,最终演变为一个表拒绝功能义的构式。"美得+X"属于间接拒绝类习用语,语义上带有较强的主观性。这类构式的产生反映了汉语演变与发展中一条重要的语用原则——"辞达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得+X” 元语否定 拒绝语 构式化
下载PDF
主观认知度视角下“人间X”格式的构式化分析
7
作者 刘梁强 罗堃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93-100,共8页
在“人间X”结构的发展定型过程中,言者的主观认知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主观认知度的差异,“人间X”结构有三种解读意义,即低主观认知度下的基本义、中等主观认知度下的延伸扩展义、高主观认知度下的变式义,不同层级的主观认知度对应... 在“人间X”结构的发展定型过程中,言者的主观认知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主观认知度的差异,“人间X”结构有三种解读意义,即低主观认知度下的基本义、中等主观认知度下的延伸扩展义、高主观认知度下的变式义,不同层级的主观认知度对应于不同的语义透明度。与此同时,伴随着“人间”一词词义的变化,“人间X”结构从偏正格式变为定型构式,其表达意义由时空范畴变为程度限定范畴。就变化动因来看,定型构式“人间X”是言者求新求异的表达需要,也是其降低个人主观性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化 构式化 主观认知度 去主观化 “人间X”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