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ghm rum,ud on the Death-Themed Poems of Emily Dickinson
1
作者 朱慧文 《海外英语》 2013年第9X期224-225,共2页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analytical explanation of Dickinson's death-themed poems with her life experience of religion and death experience to reveal her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ife and death.
关键词 EMILY DICKINSON death-themed poemS RELIGION death
下载PDF
清代诗人生卒年丛考——以湖北梅钺、李中黄等七位诗人为中心
2
作者 朱则杰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中国古典诗歌按照加速度的原理发展,至清代而达到极度繁荣。迄今仍有作品传世的清代诗人,少说也在十万人以上,超过此前历代诗人总和的若干倍。但他们的生卒年,目前能够现成查到的,仅仅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日后像编纂《全清诗》以及其他... 中国古典诗歌按照加速度的原理发展,至清代而达到极度繁荣。迄今仍有作品传世的清代诗人,少说也在十万人以上,超过此前历代诗人总和的若干倍。但他们的生卒年,目前能够现成查到的,仅仅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日后像编纂《全清诗》以及其他诸多诗歌文献,这都会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因此,在学术界既有的相关工具书之外,从各种原始资料不断补充考察清代诗人生卒年,的确很有必要。这里就湖北梅钺、李中黄,浙江张懋忠、钟氏(海宁徐濬妻),河南郜献珂,山东刘士聪,云南李凤彩,以及江苏易震吉等诗人,对他们的生卒年做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诗 诗人 生卒年 湖北 梅钺 李中黄
下载PDF
On Swift's Satiric Vision in Verses on the Death of Dr. Swift
3
作者 杨士杰 《海外英语》 2011年第5X期243-245,共3页
Up till now only a few papers have been found to analyze the poem Verses on the Death of Dr.Swift.It is really rare seen the author himself has the poetic commentary on his own death.Some information about Swift and s... Up till now only a few papers have been found to analyze the poem Verses on the Death of Dr.Swift.It is really rare seen the author himself has the poetic commentary on his own death.Some information about Swift and some brilliant passages and the language specific in the poem Verses on the Death of Dr.Swift are expounded.Some scholarly researches of the poem in the world are also conc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IFT Verses on the death of Dr.Swift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em COMMENTS on the poem
下载PDF
The Feminine Complex in Edgar Allan Poe's Short Poems
4
作者 高嵘 《魅力中国》 2010年第6期247-247,246,共2页
下载PDF
现实与信仰——对狄金森有关死亡诗歌的探索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礼龙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9-31,共3页
本文从宗教信仰的角度将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狄金森生有关死亡的诗歌分为五类:死亡过程的描述;对死后世界的想象;从死亡看人与上帝的关系;通过死亡看现实人生;以及对死者既感到悲伤而又羡慕的情感。并讨论了这些诗歌产生的根源及其... 本文从宗教信仰的角度将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狄金森生有关死亡的诗歌分为五类:死亡过程的描述;对死后世界的想象;从死亡看人与上帝的关系;通过死亡看现实人生;以及对死者既感到悲伤而又羡慕的情感。并讨论了这些诗歌产生的根源及其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金森 诗歌 死亡 上帝 人生
下载PDF
论劳伦斯诗歌创作中的象征意象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颖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40-142,共3页
劳伦斯诗歌的一个最鲜明突出的特征及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在于诗中的意象往往通过象征的手法表达出来,并生动形象地把这一手法贯穿于早、中、晚期的作品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 意象 象征手法 爱情诗 自然诗 死亡诗
下载PDF
从认知隐喻的角度解读狄金森“死亡”诗中的张力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振华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44-46,共3页
以认知隐喻学中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解读诗歌张力的成因,即通过突显、忽略和遮蔽的方式达到目标域和源域间子集的映射。以狄金森的三首"死亡"诗歌为例,分析了她诗歌中无穷的隐喻张力。
关键词 认知 隐喻 狄金森 “死亡”诗 张力
下载PDF
死亡的子宫——穆旦《诗八首》解读 被引量:3
8
作者 胡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77-83,共7页
穆旦的《诗八首》是一组“爱情之诗”。通过对“无题”这一特定的诗歌形式的再书写,穆旦建构了一种人与天地准、返本归一的爱情哲学。
关键词 死亡 子宫 诗八首
下载PDF
菲利普·拉金诗歌死亡主题的张力 被引量:3
9
作者 姜伟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61-65,共5页
英国诗人拉金是一位专注于死亡的诗人。死亡与宿命论是他诗作中一再出现的主题。这一主题在他的主要诗作《为何昨夜又梦见你》、《救护车》、《哀伤的脚步》、《大楼》、《下一个,请》、《阿兰德尔墓》、《割草机》、《树》、《继续活... 英国诗人拉金是一位专注于死亡的诗人。死亡与宿命论是他诗作中一再出现的主题。这一主题在他的主要诗作《为何昨夜又梦见你》、《救护车》、《哀伤的脚步》、《大楼》、《下一个,请》、《阿兰德尔墓》、《割草机》、《树》、《继续活下去》中均有体现。用新批评的手法对这些诗进行细读,可以发现这一主题已被日常生活融入口语化的琐屑叙述之中。诗歌的抒情性与对生命的不安奇异地融合到一起,使诗歌充满了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力普·拉金 死亡 张力
下载PDF
对死亡的矛盾心理——艾米莉·狄金森之死亡诗解读 被引量:3
10
作者 侯斌 丁亚丽 《宜宾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8-22,共5页
英美现代派诗歌先驱艾米莉.狄金森对死亡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留下了600多首关于这一主题的诗篇。这些诗深刻地反映了她本人对死亡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她认为死亡给人带来了恐惧、焦虑与绝望,死亡的体验和感受也是冰冷痛苦的,因此她否定... 英美现代派诗歌先驱艾米莉.狄金森对死亡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留下了600多首关于这一主题的诗篇。这些诗深刻地反映了她本人对死亡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她认为死亡给人带来了恐惧、焦虑与绝望,死亡的体验和感受也是冰冷痛苦的,因此她否定了死亡;另一方面,由于受基督教教义和爱默生超验主义的影响,她又认为死亡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命,并坚信人死后可以得到永生,因此她又肯定了死亡,并渴望死亡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狄金森 死亡诗 矛盾心理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新诗的死亡意识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保昌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7-151,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分别以孔子、老庄、杨朱、佛教为代表的四种死亡意识 ,它们以潜在的方式作用于中国现代新诗写作 ;西方诗潮中的唯美主义、存在主义对于中国现代新诗的死亡书写产生了重大影响 ;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新诗 死亡意识 多义性 综合性
下载PDF
论弗罗斯特诗歌中象征死亡的意象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保安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47-50,共4页
弗罗斯特的诗歌中使用了许多象征死亡的意象,主要包括以冬节、白雪、风雨、黑夜、黄昏、黑色、坟墓等象征死亡的意象作为诗的题目,以天国、坟墓、尸骨、鬼魂、乌鸦等象征死亡,以黑色和白色等色彩意象象征死亡。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死亡意... 弗罗斯特的诗歌中使用了许多象征死亡的意象,主要包括以冬节、白雪、风雨、黑夜、黄昏、黑色、坟墓等象征死亡的意象作为诗的题目,以天国、坟墓、尸骨、鬼魂、乌鸦等象征死亡,以黑色和白色等色彩意象象征死亡。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死亡意象使其诗作呈现出一种死寂的诗歌氛围。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这些意象有效地表达了他对黑暗和死亡的向往,弗罗斯特以死亡意象展现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罗斯特 诗歌 意象 象征 死亡
下载PDF
死亡:自我的出场——“五四”新诗死亡意识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百容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91-96,共6页
“五四”新诗的死亡主题非常丰富。这是由于现代自我意识的产生导致生命悲剧意识的觉醒,以及自由意识与生存状态的冲突。书写死亡张扬了个性,体现了诗人的精神自由,但同时又表现了自我的脆弱和偏至。
关键词 “五四”新诗 死亡 自我 个性意识
下载PDF
活着的意义——艾米莉·狄金森死亡诗的解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健翔 《红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在一系列的诗歌中描写了死亡及其感受,这其实与她的宗教观及封闭、独孤的生活状态有很大的关系。其努力在这种生活状态中寻找活着的意义,死亡诗歌正是其与死亡对抗而寻找活着的意义的努力,向死而生的... 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在一系列的诗歌中描写了死亡及其感受,这其实与她的宗教观及封闭、独孤的生活状态有很大的关系。其努力在这种生活状态中寻找活着的意义,死亡诗歌正是其与死亡对抗而寻找活着的意义的努力,向死而生的人生态度使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永生。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带领学生体验和感受其死亡诗歌会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的意义 艾米莉·狄金森 死亡诗歌 向死而生
下载PDF
赵师秀考论三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增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5-88,共4页
赵师秀居"永嘉四灵"之冠。本文考定,赵卒年在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终年51岁。对赵师秀的两句论诗名言,从历史背景和四灵派诗学宗旨加以解读,阐发其深层含蕴,澄清曲解误解。赵师秀于当时极得诗家推崇,有"五字专城&qu... 赵师秀居"永嘉四灵"之冠。本文考定,赵卒年在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终年51岁。对赵师秀的两句论诗名言,从历史背景和四灵派诗学宗旨加以解读,阐发其深层含蕴,澄清曲解误解。赵师秀于当时极得诗家推崇,有"五字专城"之誉,他在五律和七律、七绝的创作上取得出色成绩,而今人所编《中国文学史》大都评价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永嘉四灵 赵师秀 卒年 诗论
下载PDF
玩味“死亡”的女诗人——艾米莉·狄更生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蓉蓉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70-72,99,共4页
艾米莉·狄更生在索居生活中反复玩味着人生、死亡和永生。本文分析了狄更生"死亡主题"诗歌的意义,并从她的经历和社会影响方面探究她的创作根源。
关键词 艾米莉·狄更生 死亡 永生 诗歌
下载PDF
爱伦坡与狄金森诗歌哥特风格比鉴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锦丽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8-70,共3页
该文通过对爱伦坡和艾米丽.狄金森诗歌作品中哥特元素的比较和相关作品的鉴赏,探讨了他们诗作不同的哥特风格。
关键词 诗歌 哥特风格 死亡
下载PDF
解读狄金森的死亡诗 被引量:2
18
作者 耿卫玲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3期67-68,共2页
森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十九世纪与沃尔特·惠特曼齐名的女诗人,她的死亡主题的诗歌长期以来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也出现了从多个角度进行的评论和阐释,本文也拟对其死亡诗歌中独特的意象、诗歌中反映出的作者对待上帝的态度... 森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十九世纪与沃尔特·惠特曼齐名的女诗人,她的死亡主题的诗歌长期以来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也出现了从多个角度进行的评论和阐释,本文也拟对其死亡诗歌中独特的意象、诗歌中反映出的作者对待上帝的态度、以及作者对永生的认识等角度进行解读,以期对这位神秘的美国女诗人对待死亡的复杂的思想和矛盾的宗教态度有一个更为清楚和全面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狄金森 死亡诗歌 意象 永生
下载PDF
19世纪美国海洋诗歌主题述略 被引量:4
19
作者 段波 张泉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7-21,共5页
19世纪初到内战前后这段美国海洋历史上的"黄金时期",美国诗人惠特曼、朗费罗、洛厄尔等著名诗人以及其他无名诗人创作了大量关于海洋和航海题材的诗歌,使美国海洋诗歌创作达到高峰。这些海洋诗歌的主题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 19世纪初到内战前后这段美国海洋历史上的"黄金时期",美国诗人惠特曼、朗费罗、洛厄尔等著名诗人以及其他无名诗人创作了大量关于海洋和航海题材的诗歌,使美国海洋诗歌创作达到高峰。这些海洋诗歌的主题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带领读者进入神奇而迷幻的海洋世界,海洋成为奇幻之境和浪漫想象的源泉;二是通过描绘海上船难来凸显大海令人惊恐的不可抗拒的破坏力量;三是透过潮涨潮落来反思生命和创造力的循环规律;四是关注美国之舟的前途和命运。从本质上讲,这些诗歌植根于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也反映了诗人们对国家命运和个人生命的深层忧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诗歌 主题 浪漫 死亡 创造力 命运
下载PDF
救赎与献祭——对朱湘死亡意识的解读与反思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邦卫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96-100,共5页
作为文化现象的“朱湘之死”的现象学阐释可能有多种 ,但主要与四个方面紧密相关 :融注了边缘、焦虑、精美、悲剧的文化身份 ;诗与人的清醒悖逆 ;“救赎诗”的自觉营构与乌托邦话语 ;“诗的救赎”的自为献祭。“朱湘之死”是一种“理性... 作为文化现象的“朱湘之死”的现象学阐释可能有多种 ,但主要与四个方面紧密相关 :融注了边缘、焦虑、精美、悲剧的文化身份 ;诗与人的清醒悖逆 ;“救赎诗”的自觉营构与乌托邦话语 ;“诗的救赎”的自为献祭。“朱湘之死”是一种“理性死亡” ,也是一种“意向死亡” ,最终完成了诗人朱湘从“救赎诗”到“诗的救赎”的诗学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湘 “救赎诗” “诗的救赎” 献祭 死亡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