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arly detec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by using classical linear techniques and time-frequency methods on electrocardiogram signals 被引量:2
1
作者 Elias Ebrahimzadeh Mohammad Pooyan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1年第11期699-706,共8页
Early detec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may be used for surviving the life of cardiac patients. In this paper we have investigated an algorithm to detect and predict sudden cardiac death, by processing of heart rate v... Early detec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may be used for surviving the life of cardiac patients. In this paper we have investigated an algorithm to detect and predict sudden cardiac death, by processing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signal through the classical and time-frequency methods. At first, one minute of ECG signals, just before the cardiac death event are extracted and used to compute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signal. Five features in time domain and four features in frequency domain are extracted from the HRV signal and used as classical linear features. Then the Wigner Ville transform is applied to the HRV signal, and 11 extra features in the time-frequency (TF) domain are obtain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classification,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is applied to the obtained features vector. Finally a neural network classifier is applied to the reduced features.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TF method can classify normal and SCD subjects, more efficiently than the classical methods. A MIT-BIH ECG databas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roposed method.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implemented using MLP classifier and had 74.36% and 99.16% correct detection rate (accuracy) for classical features and TF method, respectively. Also, the accuracy of the KNN classifier were 73.87% and 96.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DDEN CARDIAC death Heart Rate Variability time-FREQUENCY Transform ELECTROCARDIOGRAM Signal Linear Processing
下载PDF
从悬置到加速:近代上海城市殡葬中的用时制度及其伦理意涵
2
作者 潘天舒 唐沈琦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5,154,155,共14页
对近代上海城市发展过程中丧葬用时变迁的梳理,分析地方丧葬向城市殡仪转变的社会成因,以及这一由科学和“进步”理念所带来的变化对现代上海殡葬体系的影响。从近代至今,上海城市丧葬实践的时间系统始终处于加速状态。自开埠以来,现代... 对近代上海城市发展过程中丧葬用时变迁的梳理,分析地方丧葬向城市殡仪转变的社会成因,以及这一由科学和“进步”理念所带来的变化对现代上海殡葬体系的影响。从近代至今,上海城市丧葬实践的时间系统始终处于加速状态。自开埠以来,现代性的社会结构在上海逐渐形成,人口处于增长与流动之中,社会高度分化,社会组织各擅其事。基于汉人社会的丧葬传统,客死他乡而无力返葬的人,得到了会馆的照料,遗体依然被社会标记,保留生前的个体特殊性与社会文化属性。会馆为死去的人建立特有的社会空间,在客居者漫长的待葬过程中,地方性的文化体系得以重申,发挥着凝聚与整合的道德力量。随着近代西方公共卫生学在日常实践中的介入和社会医疗化程度的加深,关于“死去的人”的理解开始发生显著变化。在都市化进程中,人的生命被视作线性的时间过程,死亡被客观化为生物性的变化,通过技术的干预加以规范。这一在进化论和生物医学双重冲击下发生的观念变化,型塑了现当代城市丧葬实践:在人死后,死亡作为“科学”事实被快速确立,并被纳入到加速的组织流程与控制流程中。人们在快速和精细分割的丧礼过程中,如何排遣恐惧、痛苦、忧虑等面对死亡所产生的复杂情感,将成为一个需要长期观察和讨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城市 殡葬 时间
下载PDF
2016—2021年合肥市极端气温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时间序列分析
3
作者 肖长春 张磊 +1 位作者 余林玲 朱昱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06-412,共7页
目的探讨合肥市极端气温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及不同人群的敏感性分析。方法收集合肥市2016—2021年逐日气象资料、大气污染物监测资料及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数据。采用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 目的探讨合肥市极端气温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及不同人群的敏感性分析。方法收集合肥市2016—2021年逐日气象资料、大气污染物监测资料及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数据。采用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评估极端气温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影响以及对循环系统主要疾病死亡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以日均气温中位数(17.7℃)为对照,计算极端气温的相对危险度(RR)。结果合肥市极端气温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具有显著影响。极端低温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影响滞后时间长,lag4时达到最大,RR(95%CI)为1.067(1.039,1.095),且不同人群的死亡风险均明显增加。极端高温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在当天达到最大,RR(95%CI)为1.088(1.020,1.160),持续时间短;≥65岁、女性和脑血管病患者也均在当日效应最大,且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其他人群无明显影响。极端气温对不同人群的冷效应均高于热效应,低温对<65岁人群的死亡风险明显高于≥65岁人群,热效应则相反;女性冷效应和热效应均高于男性;脑血管病人群冷效应和热效应也均高于缺血性心脏病人群。结论合肥市极端气温可能增加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冷效应影响更大,不同人群对冷热效应的敏感性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循环系统疾病 冷效应 热效应 死亡风险 时间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的立法完善
4
作者 周晓莉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1-67,共7页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的设置应体现工伤补偿损害填补和生活保障的复合构造性。现行标准的计发基数全国均一化,具有与其他工伤补偿项目不协调、与工伤保险统筹层次不匹配、易导致过度补偿或补偿不足以及支付方式不合理等问题。理论上,工...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的设置应体现工伤补偿损害填补和生活保障的复合构造性。现行标准的计发基数全国均一化,具有与其他工伤补偿项目不协调、与工伤保险统筹层次不匹配、易导致过度补偿或补偿不足以及支付方式不合理等问题。理论上,工亡补助金的设置应在保留合理差异的基础之上实现再分配公平,其保障水平不应大幅度高于或者低于统筹地区的一般生活水平。在域外立法例中,一次性支付的工亡补偿大多表现为金额小、给付金额有限制,抑或在例外情况才进行支付。鉴于此,研究认为:中国的工亡补助金标准需要将计发基数调整为省级职工年平均工资,设置不同的给付档次并改变工亡补助金的给付方式,在实现其应有保障效果的同时,推进工伤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身损害赔偿 工伤死亡待遇 死亡赔偿金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
下载PDF
塑料扎带扎(勒)颈致人窒息死亡一例
5
作者 王立晓 李晓 +3 位作者 王金波 林晟鹏 李清 张正 《刑事技术》 2024年第4期437-440,共4页
本文介绍1例用塑料扎带扎(勒)颈致人窒息死亡的案例。死者为一青少年女性,独自登山时与家人失去联系,次日尸体在山上被发现。死者双手、双脚及颈部见塑料扎带捆扎,去除扎带后,颈部暴露一宽0.8cm的环形条状闭合索沟。死者颜面部轻度淤血... 本文介绍1例用塑料扎带扎(勒)颈致人窒息死亡的案例。死者为一青少年女性,独自登山时与家人失去联系,次日尸体在山上被发现。死者双手、双脚及颈部见塑料扎带捆扎,去除扎带后,颈部暴露一宽0.8cm的环形条状闭合索沟。死者颜面部轻度淤血,球睑结膜点片状出血,口鼻部与气管见较多蕈样泡沫,颈部索沟皮下及肌肉未见显著出血;镜下检验见颈部索沟皮肤角质层减少、细胞间距变窄、细胞及细胞核变长,肺淤血、出血,心间质灶性出血、部分心肌纤维断裂呈波浪样变,大脑细胞水肿、神经元缺氧性改变等;理化检验未检见常见毒物。综上分析,死者符合塑料扎带扎(勒)颈窒息死亡。通过死者口鼻部及气管较多蕈样泡沫,颜面部淤血、出血程度较轻等征象分析,颈部扎带未能完全闭合双侧颈动、静脉及气管,说明死者死亡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此外,本案利用胃内容物消化程度等指标推断的死亡时间与嫌疑人供述的作案时间存在数小时差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利用胃内容消化程度推断死亡时间在个别案件中存在较大误差,其原因与个人体质、现场环境、饮食情况等因素有关,提示法医同行在利用早期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时不能过度依赖单一指标,要尽可能综合案情、现场环境、饮食情况、个人体质等因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塑料扎带 扎颈 死亡机制 死亡时间
下载PDF
整体式闸首底板施工宽缝位置及合缝时间对底板的受力影响
6
作者 杨旭 宁庆臣 《水运工程》 2024年第8期323-328,共6页
针对我国船闸规范中未对闸首底板设置施工宽缝的相关理论进行规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浙江某船闸工程的案例进行研究,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设置施工宽缝和未设置施工宽缝两种结构模型进行数值分析,研究施工宽缝的位置及合缝时间对底板... 针对我国船闸规范中未对闸首底板设置施工宽缝的相关理论进行规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浙江某船闸工程的案例进行研究,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设置施工宽缝和未设置施工宽缝两种结构模型进行数值分析,研究施工宽缝的位置及合缝时间对底板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底板的负弯矩随宽缝位置由底板两侧向中间变化而减小,底板的负弯矩随合缝时间的推迟而减小,在设计中应在考虑施工便利等相关因素前提下,尽量使宽缝靠近底板中间轴线,并选择在边墩完成总沉降的60%~80%时进行合缝,以降低弯矩,实现最大的综合效益。为施工宽缝的底板理论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有助于规范设计和施工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闸首底板 施工宽缝 合缝时间 生死单元 ANSYS软件
下载PDF
超越死亡:论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理论中的爱之共同体
7
作者 王朝璐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0,共8页
自我维度在内时间意识中显现为生活主体,爱之共同体是生活主体的重要阶段。探讨爱之共同体的发生进程,势必要聚焦其中的关键节点--人格生成、世代生成以及爱之共同体。同时,还应抓住自我维度这条线索,从自我通过同感单向地通达他者,发... 自我维度在内时间意识中显现为生活主体,爱之共同体是生活主体的重要阶段。探讨爱之共同体的发生进程,势必要聚焦其中的关键节点--人格生成、世代生成以及爱之共同体。同时,还应抓住自我维度这条线索,从自我通过同感单向地通达他者,发展为自我与他者彼此通达,并尝试消弭主体之间的间隙,来展现爱之共同体的双重主体间性。在爱之共同体中,内时间意识真正完成了个体化,显现为完整意义上的个体存在,推进了内时间意识由时间性发生向人格性发生的转变。由此,历史、文化等具有实践意义的事件才能发生,并推动实践现象学视域的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时间意识 人格 家庭 死亡 爱之共同体
下载PDF
基于时序数据降维的脓毒症死亡风险预测模型
8
作者 朱亚强 袁学光 +2 位作者 李丹丹 李元涛 黄小红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4年第8期2355-2360,共6页
现有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大多需要患者的血常规结果等数据,输入特征较多且采集化验流程复杂。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包裹式(Wrapper)特征筛选方法以及基于LSTM和XGBoost的SD2V-XGBoost预测模型,能够仅使用较少的临床实时体... 现有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大多需要患者的血常规结果等数据,输入特征较多且采集化验流程复杂。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包裹式(Wrapper)特征筛选方法以及基于LSTM和XGBoost的SD2V-XGBoost预测模型,能够仅使用较少的临床实时体征预测脓毒症患者的死亡风险。首先,利用改进的包裹式特征筛选方法筛选出和患者死亡风险相关性高的特征;其次,使用LSTM网络将患者的时间序列数据映射成向量;最后,将LSTM网络输出的向量和患者体征的统计特征作为XGBoost的输入,预测患者的死亡风险。使用公开的MIMIC-III数据集进行实验。在输入特征数量方面,和已有研究的模型对比,SD2V-XGBoost模型在保持预测精度的前提下将输入特征数量减少了71%;在预测精度方面,仅使用临床实时体征,SD2V-XGBoost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52 1,准确召回率曲线下面积为0.632 0,死亡样本召回率为72.15%,均优于LSTM、XGBoost和随机森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短时记忆网络 死亡风险预测 时序数据处理 特征筛选 XGBoost模型
下载PDF
非编码RNA在法医学时间有关推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宋炳辉 何婷 傅俊江 《刑事技术》 2024年第4期401-409,共9页
与时间有关的推断,如死亡时间推断、损伤时间推断和体液遗留时间推断,是法医鉴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为侦破案件、划定侦查范围、确定犯罪时间以及甄别不在场证明提供线索。目前,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作为新兴的表观遗传标... 与时间有关的推断,如死亡时间推断、损伤时间推断和体液遗留时间推断,是法医鉴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为侦破案件、划定侦查范围、确定犯罪时间以及甄别不在场证明提供线索。目前,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作为新兴的表观遗传标记在多领域展开了深入研究,其中调控性ncRNA是在基因表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表观遗传学分子,其在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功能和机制被不断揭示。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ncRNA如微小RNA(microRNA,miRNA)和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在法医鉴定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它为解决法医学中时间有关推断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主要对miRNA和circRNA在死亡时间推断、损伤时间推断和体液遗留时间推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展示它们和法医学的密切联系,并对其在时间有关推断中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RNA 法医学 死亡时间 损伤时间 体液遗留时间 表观遗传学
下载PDF
Seize the Day:Awareness of Time in You,Andrew Marvell
10
作者 龚园媛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3期220-221,共2页
Based on the alternation of scenes,awareness of time is analyzed from three perspectives.The common one is to be aware of time flow in the change of scenes.The outstanding ones include the psychological and philosophi... Based on the alternation of scenes,awareness of time is analyzed from three perspectives.The common one is to be aware of time flow in the change of scenes.The outstanding ones include the psychological and philosophical perception of time.Being aware of the temporality of life,the individual need to take an open and unforced attitude toward death -"carpe di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SAGE of time time PERCEPTION PERCEPTION of deat
下载PDF
Hypothesis on supine sleep,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reduction and association with increasing autism incidence
11
作者 Nils J Bergma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s》 2016年第3期330-342,共13页
AIM:To identify a hypothesis on:Supine sleep,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 reduction and association with increasing autism incidence.METHODS:Literature was searched f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cidence time tr... AIM:To identify a hypothesis on:Supine sleep,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 reduction and association with increasing autism incidence.METHODS:Literature was searched f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cidence time trends,with correlation of change-points matching supine sleep campaigns.A mechanistic model expanding the hypothesis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further review of epidemiological and other literature on autism.RESULTS:In five countries(Denmark,United Kingdom,Australia,Israel,United States) with published time trends of autism,change-points coinciding with supine sleep campaigns were identified.The model proposes that supine sleep does not directly cause autism,but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of expression of a subset of autistic criteria in individuals with genetic susceptibility,thereby specifically increasing the incidence of autism without intellectual disability.CONCLUSION:Supine sleep is likely a physiological stressor,that does reduce SIDS,but at the cost of impact on emotion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population,a portion of which will be susceptible to,and consequently express autism.A re-evaluation of all benefits and harms of supine sleep is warranted.If the SIDS mechanism proposed and autism model presented can be verified,the research agenda may be better directed,in order to further decrease SIDS,and reduce autism incid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ISM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CIDENCE Prevalence PRONE SLEEP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UPINE SLEEP time trends
下载PDF
上海市普陀区老年居民2016—2021年自杀死亡分析
12
作者 陈俊 宋允雪 +2 位作者 桑灏 王婉 沈莉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3年第1期77-80,102,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60岁户籍居民的自杀死亡特征,为预防和减少老年人自杀事件发生、促进老年群体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2021年普陀区≥60岁户籍居民根本死因为自杀的死亡记录,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等...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60岁户籍居民的自杀死亡特征,为预防和减少老年人自杀事件发生、促进老年群体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2021年普陀区≥60岁户籍居民根本死因为自杀的死亡记录,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等指标,并分析其变化趋势以及死亡时间、死亡方式、生前患病情况等特征。结果2016—2021年上海市普陀区≥60岁户籍居民自杀死亡累计130人,占该人群死亡总数的0.28%。老年人口自杀粗死亡率为6.36/105、标化死亡率为0.87/105,两者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高,老年人的自杀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男性在85岁以下各年龄组的死亡率略高于女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方式以自缢和高坠为主,分别占自杀总死亡数的43.85%和37.69%。自杀死亡数在4—6月略多。有49.23%的死者生前患慢性疾病,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有12.31%的死者伴随有精神类疾病。结论上海市普陀区户籍老年人口自杀死亡风险有增加趋势,对患有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类疾病的老年人群应加强心理干预,以降低自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自杀 自杀方式 死亡时间 生前疾病
下载PDF
心源性猝死除颤复苏成功率与除颤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陈玉军 侯海娟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6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患者除颤时间与其除颤复苏成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5月于沭阳县中医院接受抢救的心源性猝死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多次体外电除颤复苏,比较各除颤时间患者复苏成功率、心功能指标...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患者除颤时间与其除颤复苏成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5月于沭阳县中医院接受抢救的心源性猝死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多次体外电除颤复苏,比较各除颤时间患者复苏成功率、心功能指标、电解质水平,观察除颤复苏成功率与除颤时间的相关性。结果:除颤时段<2 min复苏成功率高于除颤时段2~<5 min、5~10 min、>1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min时段复苏成功患者LVEF、E峰水平高于除颤时段2~<5 min、5~10 min、>10 min,LVEDD水平低于除颤时段2~<5 min、5~10 min、>1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颤时段<2 min复苏成功率患者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水平高于除颤时段2~<5 min、5~10 min、>1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心源性猝死患者接受除颤时间与复苏成功率呈负相关(r=-0.585,P=0.002)。结论:心源性猝死患者除颤时间与除颤复苏成功率呈负相关,应尽早对患者展开除颤操作,提升复苏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除颤时间 复苏
下载PDF
A Stochastic SIVS Epidemic Model Based on Birth and Death Process
14
作者 Lin Zhu Tiansi Zhang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16年第9期1837-1848,共12页
A new stochastic epidemic model, that is, a general continuous time birth and death chain model, is formulated based on a deterministic model including vaccination. We use continuous time Markov chain to construct the... A new stochastic epidemic model, that is, a general continuous time birth and death chain model, is formulated based on a deterministic model including vaccination. We use continuous time Markov chain to construct the birth and death process. Through the Kolmogorov forward equation and the theory of moment generating function, the corresponding population expectations are studied. The theoretical result of the stochastic model and deterministic version is also given. Finally,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to substantiate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of random wal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demic Model VACCINATION Continuous time Markov Chain Birth and death Process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下载PDF
基于ARIMA模型的我国人口数量的统计分析与预测
15
作者 王燕飞 吴珊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85-90,共6页
运用描述性统计和时间序列分析法对我国人口数量及其相关指标,包括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分别得出ARIMA模型,并预测2017年至2022年指标数据,对比真实值显示模型效果较好。为国家制定相关人口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描述性统计 时间序列分析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数量
下载PDF
2016—2020年南昌市大气PM_(2.5)短期暴露对人群循环系统疾病超额死亡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5
16
作者 江文斌 鲁柯柯 +5 位作者 何加芬 付俊杰 武昊 何文鑫 卢飞豹 宋孝光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80-285,共6页
目的评估南昌市大气PM_(2.5)短期暴露所致人群循环系统疾病超额死亡的风险。方法收集2016—2020年南昌市大气污染物、气象及死因监测资料,采用Poisson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分析PM_(2.5)短期暴露对人群循环系统超额死亡的影响。结果2016—2... 目的评估南昌市大气PM_(2.5)短期暴露所致人群循环系统疾病超额死亡的风险。方法收集2016—2020年南昌市大气污染物、气象及死因监测资料,采用Poisson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分析PM_(2.5)短期暴露对人群循环系统超额死亡的影响。结果2016—2020年,南昌市PM_(2.5)年均浓度为37.68μg/m^(3),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50664人。PM_(2.5)短期暴露所致全人群循环系统疾病超额死亡707人,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1.40%,PM_(2.5)每升高10μg/m^(3),男性、女性和≥64岁人群超额死亡危险度分别升高1.11%(95%CI:0.30%,1.92%)、1.64%(95%CI:0.79%,2.49%)和1.36%(95%CI:0.66%,2.07%)。结论南昌市大气PM_(2.5)浓度升高会增加男性、女性和65岁及以上人群循环系统疾病的超额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_(2.5)) 循环系统疾病 时间序列分析 超额死亡 风险评估
下载PDF
西宁地区不同死因雄性大鼠玻璃体液内镁离子、磷离子、尿素、淀粉酶、α羟丁酸脱氢酶的浓度变化与早期死亡时间关系
17
作者 凌云 赵海 +2 位作者 于聪 黄诗发 吴岳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95-104,共10页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不同死因雄性大鼠玻璃体液(vitreous humor,VH)内镁离子(Mg^(2+))、磷离子(P^(3+))、尿素(Urea)、淀粉酶(AMS)、α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的浓度变化与早期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关系。方法将105只雄性...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不同死因雄性大鼠玻璃体液(vitreous humor,VH)内镁离子(Mg^(2+))、磷离子(P^(3+))、尿素(Urea)、淀粉酶(AMS)、α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的浓度变化与早期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关系。方法将105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个大组(溺死组、勒死组、大失血死亡组),每个大组进一步按照死亡时间(0、3、6、9、12、18、24 h)分为7个小组,每组5只,以每组死后0 h组(死后即刻)作对照组。均置恒温恒湿培养箱(模拟西宁温、湿度:温度为14℃,湿度为55%)。三个死因组于设定的时间点提取玻璃体液,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仪检测Mg^(2+)、P^(3+)、Urea、AMS、α-HBDH浓度。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g^(2+)的浓度随着PMI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5);勒死组和大失血死亡组P^(3+)浓度随PMI延长呈现升高趋势,溺死组P^(3+)浓度随PMI延长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Urea的浓度随PMI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0.05);AMS的浓度随着PMI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再下降的趋势(P<0.05);α-HBDH的浓度随着PMI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P<0.05)。不同死因组同一PMI的Mg^(2+)、P^(3+)、Urea、AMS、α-HBDH浓度各不相同。溺死条件下的Mg^(2+)的三次回归模型的r^(2)最大,回归方程:y=0.089+0.004x-0.001x^(2)+2.936E-005x^(3);勒死条件下的Mg^(2+)的三次回归模型的r^(2)最大,回归方程:y=0.062+0.013x-0.001x^(2)+2.410E-005x^(3);大失血死亡条件下的Urea的三次回归模型的r^(2)最大,回归方程:y=0.730-0.011x-0.002x^(2)+6.613E-005x^(3)。结论1.在西宁地区,不同死因雄性大鼠玻璃体液内Mg^(2+)、P^(3+)、Urea、AMS、α-HBDH的浓度变化与早期PMI相关。2.雄性大鼠Mg^(2+)、Urea的浓度随PMI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α-HBDH浓度随PMI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趋势;溺死条件下的P^(3+)浓度随PMI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溺死和大失血死亡条件下的P^(3+)浓度与PMI呈正相关;AMS浓度随PMI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再下降的趋势。3.Mg^(2+)、P^(3+)和Urea的三次回归方程更适合于推断溺死条件下的雄性大鼠PMI;AMS的三次回归方程更适合于推断大失血死亡条件下的雄性大鼠PMI;α-HBDH的三次回归方程更适合于推断溺死和勒死条件下的雄性大鼠P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 病理 玻璃体液 死亡 时间 原因
下载PDF
常温下溶血程度估算死亡时间的初步探究
18
作者 赵晓云 李捷 +5 位作者 史俊展 马精晶 周路敏 姚泽伟 韦铭菲 李凡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79-182,共4页
为探究人体血液溶血程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用以估算死亡时间,本研究用抗凝管抽取23名年龄段20~30岁健康志愿者的肘静脉血,于室温25℃下每间隔6 h利用酶标仪检测其吸光度(OD值),记录达到不同溶血程度所对应的时间。结果显示:常温下血样... 为探究人体血液溶血程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用以估算死亡时间,本研究用抗凝管抽取23名年龄段20~30岁健康志愿者的肘静脉血,于室温25℃下每间隔6 h利用酶标仪检测其吸光度(OD值),记录达到不同溶血程度所对应的时间。结果显示:常温下血样溶血程度随溶血时间延长逐渐加重,溶血程度与溶血时间在7天内存在线性相关(r=0.866),且经SPSS分析发现,不同性别溶血速度无差异。结论是,在法医工作中,死亡时间在7天内的尸体,可通过建立溶血程度与溶血时间的回归方程初步估算死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推断死亡时间 溶血
下载PDF
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在预测急性心律失常患者心源性猝死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露露 刘晓林 张琰琰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612-1615,共4页
目的:评价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在预测急性心律失常患者心源性猝死(SCD)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27例发生急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远程实时心电监测、24 h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检测,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对急性心律失常... 目的:评价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在预测急性心律失常患者心源性猝死(SCD)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27例发生急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远程实时心电监测、24 h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检测,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对急性心律失常事件的检出率,QRS、QT、QTc值,预测SCD的准确率。结果:24 h心电图、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心律失常事件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随访3个月,SCD组患者常规心电图、24 h心电图和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三种方法检查QRS、QTc值均大于非SCD组;QT值小于非SCD组(P<0.05)。SCD组患者三种方法检查QRS、QT、QT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QRS、QTc值远程实时心电>24 h心电图>常规心电图,QT值远程实时心电监测<24 h心电图<常规心电图(P<0.05);非SCD组患者三种方法检查QRS、QT、QT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心电图监测急性心律失常患者QRS、QT、QTc阳性及三种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符合率均有差异,其中远程实时心电>24 h心电图>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远程实时心电监测预测急性心律失常患者SCD发生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律失常 远程实时心电监测 心源性猝死 预测
下载PDF
管仲卒年考
20
作者 丁新宇 《贵州文史丛刊》 2023年第3期56-64,共9页
管仲的去世时间,学界一般认为是《史记·齐世家》记载的齐桓公四十一年(前645)。但这个时间与《左传》《榖梁传》等书矛盾,与有因果关系的重耳行程和黄国灭亡时间存在误差。如果依据最可靠的《左传》以及日本藏古本《史记·秦... 管仲的去世时间,学界一般认为是《史记·齐世家》记载的齐桓公四十一年(前645)。但这个时间与《左传》《榖梁传》等书矛盾,与有因果关系的重耳行程和黄国灭亡时间存在误差。如果依据最可靠的《左传》以及日本藏古本《史记·秦本纪》等古籍,管仲的去世时间应在秦穆公十三年(前647),即齐桓公三十九年(前647)年初,而不是通常认为的齐桓公四十一年(前645)或秦穆公十二年(前6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仲 卒年 《史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