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2020年盐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学艳 刘付东 朱思雨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77-183,共7页
目的:了解2011—2020年盐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所致过早死亡情况,为防控恶性肿瘤、降低早死概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20年盐城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年龄别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 目的:了解2011—2020年盐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所致过早死亡情况,为防控恶性肿瘤、降低早死概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20年盐城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年龄别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死因构成、减寿年数、早死概率等指标。结果:2011—2020年,盐城市恶性肿瘤累计死亡人数177716例,占总死亡人数的31.96%,是盐城市居民的首要死因。恶性肿瘤年均粗死亡率为217.07/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0.73/10万,APC为-2.84%。恶性肿瘤死亡数及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逐年增长趋势,各年龄组男女死亡数构成有差异(CMH趋势性检验χ^(2)=151.39,P<0.001),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30.91,P<0.001)。盐城市居民死亡数排名前10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直肠癌、脑癌、乳腺癌、宫颈癌、结肠癌,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86.00%。盐城市居民因恶性肿瘤死亡累计减寿966839.0人年,减寿率13.41%,标化减寿人年数847247.23人年,标化减寿率11.75%,平均减寿年数11.33年。盐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所致平均早死率为7.73%,恶性肿瘤总早死率由2011年的8.91%,下降到2020年的6.15%(APC=-4.02%,t=7.92,P<0.001)。结论:恶性肿瘤死亡率、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肺癌位居恶性肿瘤死亡排名首位。不同性别、年龄人群恶性肿瘤死亡分布情况存在差异,对男女不同年龄段人群应采取不同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恶性肿瘤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死亡率 流行病学特征 死亡趋势
下载PDF
2014—2022年武威市凉州区居民心血管病死亡趋势及预测分析
2
作者 史福莉 李晓春 +2 位作者 李玉霞 沈丽丽 申希平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2期38-41,共4页
目的:了解2014—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居民心血管病死亡趋势并进行趋势预测分析,为制定凉州区心血管病整体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4—2022年凉州区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平台收集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心血管... 目的:了解2014—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居民心血管病死亡趋势并进行趋势预测分析,为制定凉州区心血管病整体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4—2022年凉州区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平台收集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心血管病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of changes,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of changes,AAPC),应用多项式曲线拟合2014—2022年凉州区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粗率并进行预测。结果:2014—2022年凉州区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上升4.49%,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APC=4.49%,P<0.05)。心血管病平均粗死亡率为248.32/10万,标化率死亡率为411.32/10万,男性平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其他类型心脏病和循环系统其他疾病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分别上升4.00%、5.50%、7.94%、4.01%,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多项式曲线预测2023—2024年死亡率分别为378.00/10万、429.80/10万。结论:凉州区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逐年上升,心血管病以肺原性心脏病和缺血性心脏病为主,老年人死亡率较高,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重视老年人心血管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死亡趋势 Joinpoint回归 多项式曲线
下载PDF
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情况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苏燕燕 神艳 +4 位作者 聂雷 刘燕青 甄娜 王霞 周超峰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分析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妇幼健康有关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收集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数据,运用JoinPoint模型,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 目的:分析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妇幼健康有关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收集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数据,运用JoinPoint模型,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为-5.00%,其中1991—2005年APC为-3.71%,2005—2013年APC为-8.16%,2013—2021年APC为-4.05%。1991—2021年我国城市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为-3.90%,30年间变化趋势出现2个拐点,其中1991—2002年APC为-5.17%,2002—2010年APC为0.70%,2010—2021年APC为-5.82%;1991—2021年我国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为-5.60%,30年间变化趋势出现2个拐点,其中1991—2004年APC为-3.55%,2004—2011年APC为-11.26%,2011—2021年APC为-4.14%。孕产妇主要死亡疾病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羊水栓塞、产褥感染和肝病。结论: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005—2013年下降幅度较大,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幅度大于城市。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羊水栓塞仍是产科主要死亡疾病,应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并优化多学科、全孕期精细管理,以保障孕产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率 变化趋势 JoinPoint模型 死因占比
下载PDF
2002-2020年上海方松街道社区居民死亡情况及其趋势分析
4
作者 张妤 刘飞 李玮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45-50,共6页
目的:分析上海方松街道社区2002-2020年居民死亡情况及其趋势。方法:整理2002-2020年上海方松街道社区户籍居民全死因监测资料,采用死亡率、中国标化死亡率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情况,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 目的:分析上海方松街道社区2002-2020年居民死亡情况及其趋势。方法:整理2002-2020年上海方松街道社区户籍居民全死因监测资料,采用死亡率、中国标化死亡率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情况,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并分析其趋势。结果:上海方松街道社区2002-2020年合计死亡3293例,粗死亡率为354.63/10万,中国标化死亡率为352.29/10万。2002-2020年合计粗死亡率AAPC为-2.46%(95%CI为-4.29%,-0.61%,P=0.01),合计中国标化死亡率AAPC为-2.72%(95%CI为-4.01%,-1.42%,P<0.001)。前5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占32.71%),心血管疾病(占26.66%),呼吸系统疾病(占12.82%),消化系统疾病(占2.98%),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占2.7%)。男、女性死亡率和标化率均逐年下降(均P<0.05)。男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均P<0.001)。65~79岁组死亡率年均下降7.85%(P<0.001)。2002-2020年60~69岁组死亡数占比AAPC(95%CI)为2.82%(0.23%,5.48%,P=0.034),80岁以上组死亡数占比AAPC(95%CI)为1.67%(0.48%,2.87%,P=0.009),均呈逐年上升;70~79岁死亡数占比AAPC(95%CI)为-3.53%(-5.04%,-2.00%,P<0.001),呈逐年下降。结论:上海方松街道社区居民的死亡存在性别、年龄和疾病差异,社区需加强65岁以下及男性居民的健康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死因监测 趋势分析 社区
下载PDF
Hypothesis on supine sleep,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reduction and association with increasing autism incidence
5
作者 Nils J Bergma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s》 2016年第3期330-342,共13页
AIM:To identify a hypothesis on:Supine sleep,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 reduction and association with increasing autism incidence.METHODS:Literature was searched f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cidence time tr... AIM:To identify a hypothesis on:Supine sleep,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 reduction and association with increasing autism incidence.METHODS:Literature was searched f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cidence time trends,with correlation of change-points matching supine sleep campaigns.A mechanistic model expanding the hypothesis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further review of epidemiological and other literature on autism.RESULTS:In five countries(Denmark,United Kingdom,Australia,Israel,United States) with published time trends of autism,change-points coinciding with supine sleep campaigns were identified.The model proposes that supine sleep does not directly cause autism,but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of expression of a subset of autistic criteria in individuals with genetic susceptibility,thereby specifically increasing the incidence of autism without intellectual disability.CONCLUSION:Supine sleep is likely a physiological stressor,that does reduce SIDS,but at the cost of impact on emotion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population,a portion of which will be susceptible to,and consequently express autism.A re-evaluation of all benefits and harms of supine sleep is warranted.If the SIDS mechanism proposed and autism model presented can be verified,the research agenda may be better directed,in order to further decrease SIDS,and reduce autism incid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ISM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CIDENCE Prevalence PRONE SLEEP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UPINE SLEEP Time trends
下载PDF
2000-2019年中国脑瘤死亡趋势分析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段朝晖 张敏 +5 位作者 徐杰茹 熊文婧 陈磊 赵湘铃 张译匀 让蔚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4-741,共8页
背景脑瘤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已获得广泛关注,但目前仍少有针对我国脑瘤死亡趋势分析与预测的有关研究。目的分析2000—2019年中国脑瘤的死亡变化趋势,并预测未来5年脑瘤的粗死亡率(CMR),为脑瘤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资料。方法提取2019年全... 背景脑瘤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已获得广泛关注,但目前仍少有针对我国脑瘤死亡趋势分析与预测的有关研究。目的分析2000—2019年中国脑瘤的死亡变化趋势,并预测未来5年脑瘤的粗死亡率(CMR),为脑瘤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资料。方法提取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数据库中2000—2019年中国脑瘤死亡数据,包括CMR和年龄标化死亡率(以2019年全球人口数据进行标化,ASMR)。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死亡趋势,采用内生因子估算法(IE算法)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PC模型)估计CMR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通过R(4.1.3)软件对2000—2019年脑瘤死亡数据建立GM(1,1)模型,预测未来5年脑瘤CMR。结果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2000—2019年全国脑瘤ASMR与不同性别ASMR均呈下降趋势,全国脑瘤ASMR平均每年下降0.68%,男性脑瘤ASMR平均每年下降0.47%,女性脑瘤ASMR平均每年下降0.87%(P<0.05)。APC模型显示,中国男性脑瘤死亡风险随年龄的变化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随时期变化是上升趋势,女性脑瘤的死亡风险均随年龄和时期增加而增大,即男性效应系数从1904—1908年出生队列组的0.62降低至2014—2019年出生队列组的-1.28,女性效应系数从1904—1908年出生队列组的0.36升高到1929—1933年出生队列组的0.57,随后逐渐降低,2014—2019年出生队列组的效应系数最低(-1.16)。GM(1,1)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19年后我国脑瘤CMR将持续上升,2020—2024年CMR将会达到4.34/10万、4.39/10万、4.44/10万、4.49/10万、4.54/10万。结论2000—2019年中国脑瘤ASMR总体呈下降趋势,死亡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大和时期的推移而增大,越早出生其死亡风险越大。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未来5年中国脑瘤死亡率均持续上升,我国脑瘤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应加强我国脑瘤高发人群的防治宣传工作,提倡良好正确的生活方式,降低脑瘤的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死亡趋势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预测 Joinpoint回归模型 GM(1 1)模型 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下载PDF
2016-2020年广东省居民死亡水平及主要死因变化趋势 被引量:5
7
作者 何昭璇 林立丰 +5 位作者 孟瑞琳 许晓君 许燕君 王晔 效拟 郑雪燕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3年第8期616-623,共8页
目的了解2016-2020年广东省户籍居民的死亡水平、主要死因构成及变化情况,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6-2020年各年户籍死亡率达到5‰的广东省国家死因监测点的户籍居民人口和死亡数据,按照性别、城乡分析全死因、三大类疾病和主... 目的了解2016-2020年广东省户籍居民的死亡水平、主要死因构成及变化情况,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6-2020年各年户籍死亡率达到5‰的广东省国家死因监测点的户籍居民人口和死亡数据,按照性别、城乡分析全死因、三大类疾病和主要疾病标化死亡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结果2016-2020年广东省户籍居民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61.78/10万、457.04/10万、438.33/10万、429.15/10万和411.89/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慢性病死亡占总死因的84.94%~86.38%,标化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死因前五位的疾病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2016-2020年,尽管广东省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其死亡构成占总死亡的66.15%~68.07%;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死亡水平上升;恶性肿瘤死因以肺癌为首,其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鼻咽癌死亡水平远高于全国;冠心病和脑卒中分别是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死因,其中冠心病和脑出血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占呼吸系统疾病死因的52.77%~64.65%。结论2016-2020年广东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其形势仍然严峻,男性和农村地区人群为重点防控对象。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广东省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死亡水平上升,鼻咽癌死亡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监测 主要死因 变化趋势 年度变化百分比
下载PDF
常熟市2018〜2022年育龄妇女死亡情况调查分析
8
作者 薛峰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36期52-54,共3页
目的调查常熟市2018~2022年育龄妇女死亡情况,分析引起常熟市育龄妇女死亡的原因。方法收集2018~2022年常熟市育龄妇女死亡个案信息共605例,对其开展回顾性分析,分类其死亡原因。结果分析605例育龄妇女的死因,以恶性肿瘤最为常见,且因... 目的调查常熟市2018~2022年育龄妇女死亡情况,分析引起常熟市育龄妇女死亡的原因。方法收集2018~2022年常熟市育龄妇女死亡个案信息共605例,对其开展回顾性分析,分类其死亡原因。结果分析605例育龄妇女的死因,以恶性肿瘤最为常见,且因自杀与意外事故而死的育龄妇女占比不断提升。其中,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乳腺癌,事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溺水、车祸。结论在2018~2022年间,常熟市育龄妇女的死亡原因主要为恶性肿瘤和意外事故,相关部门应大力开展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加大相关疾病和妇女自我保护意识的宣传普及力度,多方位做好育龄妇女的健康保健工作,以切实提升当地育龄妇女的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熟市 育龄妇女 死亡情况 死亡原因 变化趋势
下载PDF
2006—2020年中国肺癌死亡趋势分析——基于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被引量:6
9
作者 许靖 余欣 +1 位作者 马洪涛 万蓓欣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8期788-793,共6页
目的分析2006—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肺癌死亡率的流行趋势,为肺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卫生统计年鉴收集2006—2020年我国肺癌死亡数据,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和Intrinsic Estimator算法评估肺癌死亡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 目的分析2006—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肺癌死亡率的流行趋势,为肺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卫生统计年鉴收集2006—2020年我国肺癌死亡数据,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和Intrinsic Estimator算法评估肺癌死亡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结果中国居民2006—2020年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肺癌死亡风险的年龄效应随年龄增加而增大,时期效应随年代持续上升,队列效应说明,自1924年后出生的居民肺癌死亡风险呈下降趋势。结论应继续加大我国5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肺癌的防治工作力度,加强对肺癌高风险因素的防控工作,进一步探究时期效应对肺癌的影响,注重年轻队列的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死亡趋势 死亡率 APC模型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体质量指数的肝癌死亡趋势及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敏 张裕晓 +3 位作者 胡恒 江山佳美 梁雅丽 黄月娥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71-176,共6页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体质量指数(BMI)的肝癌死亡随年龄、时期和队列变化的长期趋势,为肝癌的病因学研究及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中整理出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肝癌死亡情况,运用Join...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体质量指数(BMI)的肝癌死亡随年龄、时期和队列变化的长期趋势,为肝癌的病因学研究及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中整理出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肝癌死亡情况,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其死亡趋势进行拟合,构建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及队列对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1990—2019年中国男性和女性归因于高BMI的肝癌死亡率总体均呈波动下降,男性高于女性;Joinpoint回归模型显示男性标化死亡率平均每年降低了0.37%(AAPC=-0.37%,P=0.026),女性标化死亡率平均每年降低了1.59%(AAPC=-1.59%,P<0.001);死亡风险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RR(男性):0.04~2.26;RR(女性):0.06~2.81];随时期的增长男性死亡风险增加(RR:0.87~1.14),女性死亡风险小幅度降低(RR:1.03~0.96);男性和女性死亡风险均随队列的推移而降低[RR(男性):1.93~0.35;RR(女性):2.09~0.24]。结论:中国归因于高BMI的肝癌标化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死亡风险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随出生队列的推移而下降。需加强对男性、高龄人口等高危人群的关注,加大防护力度,降低肝癌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高体质量指数 死亡趋势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全球疾病负担
下载PDF
2013—2022年重庆市南岸区居民常见伤害死亡趋势分析
11
作者 刘宪峰 邓雯文 +3 位作者 李高婷 祝麟 罗小翠 钟韵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3年第4期30-35,共6页
目的分析2013—2022年重庆市南岸区居民伤害死亡特征,为有关部门制定伤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 2019和SPSS 25.0对重庆市死因监测系统中2013—2022年报告伤害死因数据进行整理和粗死亡率(crude death rate,CDR)、标化死亡率(... 目的分析2013—2022年重庆市南岸区居民伤害死亡特征,为有关部门制定伤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 2019和SPSS 25.0对重庆市死因监测系统中2013—2022年报告伤害死因数据进行整理和粗死亡率(crude death rate,CDR)、标化死亡率(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SMR)计算,并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伤害死亡变化趋势。结果2013—2022年重庆市南岸区居民伤害死亡共2271人,粗死亡率24.79/10万,标化死亡率22.16/10万,其中,2013—2017年居民伤害CDR、SMR随年份变化均呈上升趋势,CDR平均APC值为8.81%、SMR平均APC值为8.84%,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伤害前五位死因分别为跌倒(10.24/10万)、交通事故(5.71/10万)、自杀(3.32/10万)、其他伤害(1.32/10万)、中毒(1.06/10万),占总伤害死亡比例达87.32%,年龄组<5岁、5~14岁和≥65岁居民伤害死因首位为跌倒,15~64岁居民伤害死因首位为道路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CDR平均APC值为-4.53%,SMR平均APC值为-4.27%,其他伤害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CDR平均APC值为14.75%,SMR平均APC值为13.36%,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3—2022年重庆市南岸区居民伤害死亡情况严重,应重点关注跌倒、交通事故、自杀等事件,采取有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伤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死亡率 死亡趋势 特征分析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趋势及其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12
作者 韩梦琦 朱文鹏 邹云飞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424-429,共6页
目的研究1990—2019年中国居民肺疾病死亡趋势及其年龄、时期、队列效应。方法 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GBD 2019),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 目的研究1990—2019年中国居民肺疾病死亡趋势及其年龄、时期、队列效应。方法 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GBD 2019),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用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 APC)模型探讨年龄、时期、队列效应。结果 1990—2019年,中国COPD的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 AAPC)=4.1%, P <0.05],男性和女性年平均变化率分别为3.6%、4.7%;AP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COPD的死亡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男性RR值为0.06~29.33;女性RR值为0.07~31.35);死亡风险随着年份的增加而降低(男性RR值为1.17~0.78;女性RR值为1.46~0.63);死亡风险随着年代的增加而降低(男性RR值为:3.75~0.15;女性RR值为:3.28~0.18)。结论 1990—2019年中国COPD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年龄越大、出生越早的人群其死亡风险越高,需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防护,降低我国COPD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联结点回归模型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死亡趋势
下载PDF
中国2006—2020年糖尿病死亡趋势
13
作者 朱文鹏 余浩 +1 位作者 程甜甜 邹云飞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99-303,314,共6页
目的研究中国2006—2020年城乡居民糖尿病的死亡趋势,为我国糖尿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中国2006—2020年城乡男女的糖尿病死亡率,并计算标化死亡率,利用Joinpoint软件分析城市男女、农村男女糖尿病的死亡趋势。结果城市居民的... 目的研究中国2006—2020年城乡居民糖尿病的死亡趋势,为我国糖尿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中国2006—2020年城乡男女的糖尿病死亡率,并计算标化死亡率,利用Joinpoint软件分析城市男女、农村男女糖尿病的死亡趋势。结果城市居民的糖尿病死亡率高于农村。城市居民以及男性、女性糖尿病死亡率在2006—2013年显著下降(AAPC=-3.69%、-2.72%、-4.14%,P<0.05),城市男性在2013—2020年则显著上升(AAPC=-3.69%,P<0.05)。农村居民及农村男性、女性糖尿病死亡率总体均呈上升趋势(AAPC=2.89%、3.24%、2.34%,P<0.05)。农村居民和农村男性在2006—2008年糖尿病死亡率显著上升(APC=17.18%、17.79%,P<0.05),在2008—2012年显著下降(APC=-4.90%、-5.18%,P<0.05),在2012—2020年再次显著上升(APC=3.59%、4.24%,P<0.05);农村女性在2006—2009年糖尿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10.55%,P<0.05),在2012—2020年也呈上升趋势(APC=3.15%,P<0.05)。城市居民糖尿病的死亡风险是农村居民的1.38倍(95%CI:1.21~1.57);每增加5岁,糖尿病的死亡风险增加1.29倍(95%CI:1.26~1.32)。结论4类人群各年龄组的糖尿病死亡趋势均不全是单调上升或下降趋势,存在有意义的转折点。地区、年龄均是糖尿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死亡趋势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临终地点分析:基于上海市静安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据
14
作者 于晓妍 程文迪 +1 位作者 万铃珊 张璟 《山西医药杂志》 2023年第9期643-649,共7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居民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临终地点的分布情况、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上海市静安区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的社区居民恶性肿瘤患者随访登记数据库,描述临终地点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居民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临终地点的分布情况、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上海市静安区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的社区居民恶性肿瘤患者随访登记数据库,描述临终地点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通过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临终地点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2013年至2020年6月,上海市静安区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恶性肿瘤死亡患者1343例,患者临终地点数据1216例,75.82%临终地点为医院病房。临终地点为家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年龄(χ^(2)=36.80,P<0.001)、病情知情状况(χ^(2)=24.87,P<0.001)和癌痛发生频率情况(χ^(2)=18.60,P=0.005)为临终地点的影响因素。结论医院病房是恶性肿瘤患者最主要的临终地点,选择家中临终的患者呈上升趋势。患者年龄、病情知情状况、癌痛发生频率情况均可能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的临终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终末期 临终关怀 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1992~2006年上海市闵行区伤害死亡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分析 被引量:29
15
作者 陈林利 汤军克 +2 位作者 赵根明 李惠英 尤佳恺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了解1992~2006年上海市闵行区伤害死亡的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为有关部门制定伤害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早死指数和期望寿命损失年数等指标,分析闵行区伤害的流行趋势及所致的疾病负担。结果1... 目的了解1992~2006年上海市闵行区伤害死亡的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为有关部门制定伤害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早死指数和期望寿命损失年数等指标,分析闵行区伤害的流行趋势及所致的疾病负担。结果15年间,伤害粗死亡率、在全死因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期望寿命损失年数均先下降后略微上升,以2001~2003年最低,2004~2006年上升;伤害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以及早死指数均逐年降低,以2004~2006年最低。结论伤害仍然给居民健康带来沉重的负担,应针对不同类型伤害、不同人群和老龄化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死亡趋势 疾病负担
下载PDF
南京市2007-2012年劳动适龄人口死亡分布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旭鹏 洪忻 +2 位作者 杨华凤 王志勇 徐斐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52-755,共4页
目的分析南京市2007-2012年劳动适龄人口死亡构成特征,了解其流行趋势,提供提高居民健康状况的政策依据。方法死亡数据包含南京市2007-2012年全部户籍人口死亡资料。使用根本死因编码进行死因构成和顺位分析。分析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 目的分析南京市2007-2012年劳动适龄人口死亡构成特征,了解其流行趋势,提供提高居民健康状况的政策依据。方法死亡数据包含南京市2007-2012年全部户籍人口死亡资料。使用根本死因编码进行死因构成和顺位分析。分析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结果 2007-2012年,南京市劳动适龄人口死亡率为128.13/10万,呈下降趋势,死亡率的EAPC值为-3.17%(P<0.05)。死因顺位排在前列的脑血管病(EAPC=-4.06%)、交通事故(EAPC=-7.10%)、肝癌(EAPC=-5.53%)、胃癌(EAPC=-6.88%)的死亡率逐年明显下降,而肺癌和心肌梗死的死亡率略有上升,但年度变化不稳定(P>0.1)。结论 2007-2012年南京市劳动适龄人口健康状况逐步提高,但政府部门仍需要关注对脑血管病和交通事故的防范,并且致力于降低肺癌和心肌梗死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适龄人口 死亡率 死亡趋势 EAPC
下载PDF
2013—2017年重庆市居民伤害死亡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春华 焦艳 +1 位作者 张华东 毛德强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分析2013—2017年重庆市居民伤害死亡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伤害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重庆市2013—2017年常住居民死因监测资料,提取伤害死亡病例,计算死亡率和顺位,以2010年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标准人口构成计算标化死亡率,使... 目的分析2013—2017年重庆市居民伤害死亡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伤害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重庆市2013—2017年常住居民死因监测资料,提取伤害死亡病例,计算死亡率和顺位,以2010年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标准人口构成计算标化死亡率,使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2软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2013—2017年,重庆市居民年均伤害死亡率53.28/10万,标化死亡率为49.74/10万。总体、男性、65岁以下人群伤害死亡率以及道路交通伤、其他意外伤害和加害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65岁及以上老人伤害死亡率和跌倒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道路交通伤、跌倒、其他意外伤害、故意自害及淹死为重庆市居民前5位伤害死因,淹死、道路交通伤、跌倒分别为0~14岁儿童、15~64岁劳动力人口、65岁及以上老人的首位伤害死因。结论尽管近5年总体伤害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伤害死亡率、跌倒死亡率却呈上升趋势,且不同年龄人群,首位伤害死因不同,因此,宜对不同年龄人群、不同类型伤害开展有针对性的伤害干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 伤害 死亡率 死亡趋势
下载PDF
2010年至2014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癌症死亡情况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朱陈 李辉章 +1 位作者 王悠清 杜灵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52-557,共6页
目的:探讨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2010年至2014年癌症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肿瘤防治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浙江省14个登记地区上报的2010年至2014年癌症死亡资料,经过分类、审核后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 目的:探讨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2010年至2014年癌症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肿瘤防治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浙江省14个登记地区上报的2010年至2014年癌症死亡资料,经过分类、审核后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前10位癌症死亡顺位和构成、各年龄段癌症死亡顺位和构成、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等。结果:2010年至2014年浙江省登记地区共报告癌症死亡病例为108 514例,其中男性70 578例,女性37 936例。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86.06/10万,中标率为103.02/10万,世标率为101.73/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1.46%。男女性中标死亡率比为1.95,城市与农村比为0.93。年龄40岁以后死亡率上升幅度显著,在年龄≥8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癌症粗死亡率从2010年的182.85/10万上升到2014年的191.00/10万,上升了4.46%,经年龄标化之后,中标死亡率则出现下降趋势,由107.85/10万下降至100.60/10万(APC=-1.96%,P=0.017)。肺癌、肝癌和胃癌排在癌症死亡的前3位,前10位癌症合计占全部癌症死亡构成的89.51%,不同年龄段癌症死亡谱不一致,0~14岁儿童白血病死亡率最高,青年组肝癌最高,中老年组肺癌最高。肝癌、胃癌和食管癌死亡率下降,胰腺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结论:浙江省登记地区癌症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表明癌症死亡人数将继续增加,中标死亡率下降表明浙江省癌症防控取得一定效果,仍需采用综合性的癌症预防策略,加强癌症的健康教育,推广早诊早治工作,增强癌症的规范化治疗和康复工作,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癌症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登记 死亡率 死亡顺位 趋势 浙江
下载PDF
中南地区结缔组织病住院患者10年死亡趋势:2005—2014(英文)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丽雅 左晓霞 +14 位作者 罗卉 李懿莎 游运辉 段力平 张卫茹 赵洪军 李通 宁旺斌 谢艳莉 刘思佳 谢晓韵 蒋莹 巫世瑶 朱红林 周亚欧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27-933,共7页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s)住院患者在10年期间死亡原因等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风湿免疫科在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确诊的CTDs住院患者中所有死亡病例...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s)住院患者在10年期间死亡原因等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风湿免疫科在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确诊的CTDs住院患者中所有死亡病例的所有临床资料。结果:10年期间CTDs住院患者的总体住院病死率为15.68‰。在CTDs患者的3大类死亡原因中,疾病本身占44.71%,感染占42.94%,合并症占12.35%。其中,疾病本身的死因构成比和住院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感染和合并症的死因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2014年,感染成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死因构成比为51.06%。合并肺间质病变的CTDs患者与没有合并肺间质病变的CTDs患者相比,前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缩短,其死亡风险是后者的1.722倍。在各种CTDs中,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的总住院病死率最高(45.98‰),系统性硬化症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因疾病本身死亡比例最高,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的因感染死亡比例最高,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因合并症死亡比例最高。结论:在CTDs住院患者中,因疾病本身导致死亡的死因构成比和住院病死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感染和合并症导致死亡的死因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感染成为第一位死因。CTDs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生存时间缩短,死亡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住院病死率 死因 趋势
下载PDF
1996—2015年上海市闵行区居民死因变化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丽菁 陈林利 +2 位作者 倪静宜 钱梦岑 方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0-566,共7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居民1996—2015年的死因变化情况,分析死亡原因和死亡率的变化和趋势。方法分别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等指标。应用转折点(Joinpoint)回归对死亡数据进行时间趋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转折点的显著性检验采用置...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居民1996—2015年的死因变化情况,分析死亡原因和死亡率的变化和趋势。方法分别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等指标。应用转折点(Joinpoint)回归对死亡数据进行时间趋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转折点的显著性检验采用置换检验,转折点的确定基于P<0.05。结果 2015年闵行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8.07%,较1996年上升了73.89%。近20年来,闵行区粗死亡率总体呈缓慢的上升趋势,年率变化(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为0.62%(P<0.05),标化死亡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APC=-3.73%,P<0.05)。2015年闵行区户籍全人群、男性和女性的前五位死因均为循环系病,肿瘤,呼吸系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简称"代谢病")和损伤中毒。循环系病、肿瘤、呼吸系病、损伤中毒的标化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3.16%、-1.86%、-8.03%、-4.96%,P<0.05);内营代病的标化死亡率在1996—2001年大幅度上升(APC为16.58%,P<0.05),2001—2015年趋于平稳。结论上海市闵行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中毒是目前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原因 死亡率 趋势分析 Joinpoint回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