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例主动脉DeBranch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芸 林丽霞 +1 位作者 余立挺 黄嘉熙 《护理学报》 2014年第22期54-55,共2页
总结2例主动脉DeBranch术后并发乳糜胸的护理经验,包括严密观察引流量、颜色、性状的变化,以便早发现、早干预;按医嘱做好戒脂饮食管理及静脉营养支持;加强液体管理,预防右心功能不全。经保守治疗,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留置心包胸腔引流... 总结2例主动脉DeBranch术后并发乳糜胸的护理经验,包括严密观察引流量、颜色、性状的变化,以便早发现、早干预;按医嘱做好戒脂饮食管理及静脉营养支持;加强液体管理,预防右心功能不全。经保守治疗,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留置心包胸腔引流管分别为18 d、2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debranch 乳糜胸 护理
下载PDF
Bentall+Debranch手术后机械通气肺感染患者护理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晓琳 《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5期105-106,共2页
总结1例Bentall+Debranch手术后机械通气肺感染患者在治疗后病情好转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由于患者接受的手术较为复杂,对身体整体系统影响较大,因此对患者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两方面着重处理以及特殊病情观察,制定符合患者病情的准确... 总结1例Bentall+Debranch手术后机械通气肺感染患者在治疗后病情好转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由于患者接受的手术较为复杂,对身体整体系统影响较大,因此对患者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两方面着重处理以及特殊病情观察,制定符合患者病情的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如伤口护理、消毒隔离、等,并且结合患者病情及心理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及健康宣教。经过精细的治疗与护理患者病情好转,脱机试验后,入院43 d成功拔出气管插管,目前生命体征平稳,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tall+debranch手术 机械通气 肺感染 护理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患者行Debranch术的手术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青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5年第7期103-105,共3页
总结了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Debranch术中护士的手术配合,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手术器械、物品的充分的准备;术中密切监测体温、脑氧饱和度,同时关注重点护理环节。认为手术室护士扎实的理论及实践操作能力,能提高手术配合预见性、保... 总结了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Debranch术中护士的手术配合,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手术器械、物品的充分的准备;术中密切监测体温、脑氧饱和度,同时关注重点护理环节。认为手术室护士扎实的理论及实践操作能力,能提高手术配合预见性、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debranch 手术护理
下载PDF
1例主动脉弓部溃疡合并脑梗死病人行Debranch+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莉 《全科护理》 2019年第20期2554-2555,共2页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是一组临床特点相近且以主动脉源性胸背痛和高血压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包括主动脉夹层、穿透性主动脉溃疡(penetrating aortic ulcer,PAU)和主动脉壁间血肿(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IMH)[1]。有证据表明,40%~50%...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是一组临床特点相近且以主动脉源性胸背痛和高血压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包括主动脉夹层、穿透性主动脉溃疡(penetrating aortic ulcer,PAU)和主动脉壁间血肿(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IMH)[1]。有证据表明,40%~50%的PAU 可并发主动脉夹层,或在发生时就可能发生破溃出血,有学者认为它们是主动脉夹层的早期征象[2]。目前对这两种急性主动脉病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与主动脉夹层存在明显区别,处理不当极易导致主动脉夹层破裂。我科于2018年3月收治1例主动脉弓部溃疡合并脑梗死及高血压行外科Debranch术+内科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病人,经精心治疗、护理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主动脉弓部溃疡 debranch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围术期 护理
下载PDF
脱支玉米淀粉-壳聚糖复合物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5
作者 刘敏 邢倩 +1 位作者 柯胜 周中凯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78,共10页
为了探究脱支处理对玉米淀粉-壳聚糖复合物理化性质和流变特性的影响,以玉米淀粉(MS)为原料,用普鲁兰酶酶解脱支,将脱支淀粉(DBS)与壳聚糖(CS)溶液混合制备脱支玉米淀粉-壳聚糖复合物(DBS-CS),测定复合物的微观结构、粒径分布、结晶结... 为了探究脱支处理对玉米淀粉-壳聚糖复合物理化性质和流变特性的影响,以玉米淀粉(MS)为原料,用普鲁兰酶酶解脱支,将脱支淀粉(DBS)与壳聚糖(CS)溶液混合制备脱支玉米淀粉-壳聚糖复合物(DBS-CS),测定复合物的微观结构、粒径分布、结晶结构、分子短程有序结构、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脱支玉米淀粉-壳聚糖复合物的颗粒表面附着壳聚糖越多,颗粒间的结合力越紧密且复合物的平均粒径越大,热稳定性提高。脱支后的DBS和DBS-CS的结晶度降低,结晶结构由A型转变为B型。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明淀粉与壳聚糖能够形成复合物且脱支后的玉米淀粉与壳聚糖复合效果更好。脱支淀粉-壳聚糖复合物具有典型的弱凝胶动态流变行为和假塑性剪切变稀行为。本研究结果为获得一种新型绿色的复合改性淀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壳聚糖 脱支处理 相互作用 流变学性质
下载PDF
压热及酶解脱支处理对莲藕淀粉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王青 朱双全 +4 位作者 周庆新 李晓红 张丰香 李美蓉 孙金月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27,共8页
淀粉是莲藕的主要成分。本研究通过压热处理、酶解脱支处理进行莲藕淀粉改性,并对其品质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改性后莲藕淀粉中直链淀粉与碘结合能力显著增强,其中普鲁兰酶脱支处理莲藕淀粉(ELRS)的碘结合力最高,即可溶性直链淀粉含量最... 淀粉是莲藕的主要成分。本研究通过压热处理、酶解脱支处理进行莲藕淀粉改性,并对其品质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改性后莲藕淀粉中直链淀粉与碘结合能力显著增强,其中普鲁兰酶脱支处理莲藕淀粉(ELRS)的碘结合力最高,即可溶性直链淀粉含量最高;水合能力显著增强,其中压热法处理莲藕淀粉(HLRS)的持水性、持油性和膨胀度(21.766%)最高,析水率(14.300%)最低;压热后普鲁兰酶脱支处理莲藕淀粉(HELRS)的溶解度(63.555%)、透明度(0.717%)最高;改性后莲藕淀粉的糊化起始温度(T0)、热焓值(ΔH)、糊化温度(ΔT)均有所下降,其中HELRS的ΔH最低,表明改性后熔解莲藕淀粉所需的能量减少;检测改性后淀粉的凝胶特性表明,莲藕淀粉的硬度、弹性、内聚性、粘性和回弹性均有所下降。该研究结论为食品生产中针对不同需求进行淀粉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莲藕淀粉的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藕淀粉 压热法 酶解脱支处理 理化性质
下载PDF
脱支和重结晶法制备抗性糊精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分析
7
作者 徐美琪 李思漫 +5 位作者 刘欣 欧月灵 罗舒雯 李琳 陈旭 朱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43,共7页
为探究脱支和重结晶法制备抗性糊精的结构和功能特性。以蜡质玉米和普通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脱支和重结晶法制备抗性糊精,对其形貌特征、结晶结构、热力学特性、官能团、糖苷键等变化进行表征,并探究其抗消化特性。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 为探究脱支和重结晶法制备抗性糊精的结构和功能特性。以蜡质玉米和普通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脱支和重结晶法制备抗性糊精,对其形貌特征、结晶结构、热力学特性、官能团、糖苷键等变化进行表征,并探究其抗消化特性。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两种抗性糊精热稳定性和溶解度显著增加(P<0.05),具有良好的色泽。两种抗性糊精形貌粗糙、呈不规则形状的小碎片聚集体。蜡质玉米抗性糊精呈典型的A型结晶结构,普通玉米抗性糊精呈典型的B型结晶结构。由核磁共振波谱和红外结果可知,抗性糊精在制备过程中糖苷键断裂重新聚合形成新的抗消化糖苷键,无新的官能团产生。两种抗性糊精的抗消化性能力增加,且普通玉米淀粉制备的抗性糊精的慢消化和抗消化性能力最强。综上所述,脱支和重结晶法能提高抗性糊精的抗消化能力,将为抗性糊精的绿色制备工艺进而实现产业化生产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糊精 脱支 重结晶 结构 功能特性 消化性
下载PDF
Effects of extrusion and enzymatic debranching o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gestibility of corn and potato starches 被引量:3
8
作者 Qing Liu Yihui Wang +6 位作者 Yueyue Yang Shichao Bian Xing Zhou Kunfu Zhu Lulian Xu Zhengyu Jin Aiquan Jiao 《Food Bioscience》 SCIE 2022年第3期654-661,共8页
Amylose content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contents of slowly digestible starch and resistant starch.Enzymatic debranching is a safe method to increase the amylose content,however,the lower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a... Amylose content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contents of slowly digestible starch and resistant starch.Enzymatic debranching is a safe method to increase the amylose content,however,the lower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and high viscosity of fully gelatinized starch limit the efficiency and yield of this method.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extrusion and enzymatic debranching on increasing the amylose content thereby increasing slowly digestible starch and resistant starch contents.Different starch concentrations (10%,15%,and 20%) of extruded corn starch (ECS) and extruded potato starch (EPS) were used to debranch.Both debranched ECS and debranched EPS showed high amylose content of approximately 90%,indicating that all samples with different starch concentrations achieved high-efficiency enzymatic debranching.Th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amples were mainly short amylose.The samples exhibit a typical B-type crystalline structure and the relative crystallinity of them exceeds 37%.The short amylose exhibited rapid rearrangement ability,with the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range of rescanning determined as 80–125℃,this will facilitate the formation of slowly digestible starch and resistant starch.The slowly digestible starch and resistant starch contents of the samples (debranched ECS and debranched EPS) were between 23% and 30% and between 31% and 37%,respectively.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xtrusion and enzymatic debranching of a high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can efficiently increase the amylose content,thereby 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digestibility of starch,and has broad prospects of the actual production of slowly digestible starch and resistant st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RCH EXTRUSION Enzymatic debranching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IGESTIBILITY
原文传递
苹果酸脱支淀粉酯对饼干品质及消化特性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安虹 赵祯博 +2 位作者 孟旭 刘延奇 闫溢哲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76,共6页
文章旨在研究添加苹果酸脱支淀粉酯对饼干品质及其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量较低时,有利于饼干形状的稳定,硬度、内聚性降低,使得饼干的口感更加酥松细腻;当添加量较高时,反而不利于饼干形状的稳定。随着添加量的增加,饼干颜... 文章旨在研究添加苹果酸脱支淀粉酯对饼干品质及其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量较低时,有利于饼干形状的稳定,硬度、内聚性降低,使得饼干的口感更加酥松细腻;当添加量较高时,反而不利于饼干形状的稳定。随着添加量的增加,饼干颜色逐渐变白,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饼干的褐变反应,降低饼干的特殊风味。苹果酸脱支淀粉酯的添加能够增加饼干中抗性淀粉的含量,从而使得饼干的消化性、估计血糖生成指数(eGI)降低。随着添加量的增加,饼干的感官评分逐渐下降。当添加量为2.5%和5%时,饼干的感官评分与普通饼干相近,但继续增加添加量感官评分大幅度降低。因此,在保证饼干感官品质的前提下,结合质构、消化性及eGI值,苹果酸脱支淀粉酯的最佳添加量为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酸脱支淀粉酯 饼干 体外消化性 eGI
下载PDF
脱支酶解-压热法制备淮山薯RS3抗性淀粉的工艺优化及体外消化模拟评价
10
作者 孙国勇 左映平 +2 位作者 丁仪 陈嘉丽 王夏琪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61,共4页
以淮山薯为原料,通过脱支酶解-压热法制备RS_(3)抗性淀粉。以抗性淀粉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通过体外消化模拟试验评价RS_(3)抗性淀粉的消化性能。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淀粉乳质量分数25%、普... 以淮山薯为原料,通过脱支酶解-压热法制备RS_(3)抗性淀粉。以抗性淀粉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通过体外消化模拟试验评价RS_(3)抗性淀粉的消化性能。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淀粉乳质量分数25%、普鲁兰酶添加量200 U/g(以干基淀粉质量计)、酶解时间12 h、老化时间18 h,在此条件下RS_(3)抗性淀粉得率为16.95%±0.22%;淀粉还原糖释放量为11.35%±0.20%,RS_(3)抗性淀粉还原糖释放量为8.42%±0.14%(P<0.05),表明RS_(3)抗性淀粉比淀粉抗消化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山薯 抗性淀粉 脱支酶解-压热法
下载PDF
高直链玉米脱支淀粉包合维生素E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馨月 仇丹 +3 位作者 王亚娟 尹佳明 王萍萍 肖志刚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4-262,共9页
维生素E(Vitamin E,VE)是人体必需的脂溶性营养素,但因化学性质不稳定,在食品加工中一般需进行负载保护。本研究以高直链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酶解法制备了脱支淀粉,然后对VE进行包合。以VE负载量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包合... 维生素E(Vitamin E,VE)是人体必需的脂溶性营养素,但因化学性质不稳定,在食品加工中一般需进行负载保护。本研究以高直链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酶解法制备了脱支淀粉,然后对VE进行包合。以VE负载量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包合工艺参数,最后对包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经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包合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25℃、VE添加量30%、反应时间4 h。在此条件下,VE负载量为178.34 mg/g。XRD结果表明包合物呈弱B+V型。60℃贮藏7 d后,包合物中VE保留率比物理混合物高5.41%;60℃水浴2 h后,包合物中VE保留率较玉米脱支淀粉-VE包合物高9.64%,包合物的贮藏稳定性和耐湿稳定更强,对VE的保护效果更好。本研究可促进高直链玉米淀粉在食品和医药化工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直链玉米淀粉 脱支淀粉 维生素E 包合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底物浓度对三种不同来源的脱支重结晶淀粉的影响
12
作者 田霞 田梦洋 +1 位作者 王志伟 周中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5-102,共8页
以三种不同来源淀粉(普通玉米淀粉、木薯淀粉、豌豆淀粉)为研究对象,对样品进行脱支重结晶处理,分析底物浓度对三类脱支重结晶淀粉的形态、大小、结晶结构、热性质和凝胶性质等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淀粉表面光滑无孔洞,脱支重结... 以三种不同来源淀粉(普通玉米淀粉、木薯淀粉、豌豆淀粉)为研究对象,对样品进行脱支重结晶处理,分析底物浓度对三类脱支重结晶淀粉的形态、大小、结晶结构、热性质和凝胶性质等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淀粉表面光滑无孔洞,脱支重结晶淀粉完整性均被破坏且受浓度影响不明显;粒径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增大;相对结晶度随底物浓度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与原淀粉相比,三种改性淀粉的储能模量(G')高于损耗模量(G"),凝胶强度增强,热稳定性和有序度(DO)均下降而双螺旋度(DD)均上升。改性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在较低底物浓度(6%、10%)表现出较弱的粘弹性,而豌豆淀粉在中等底物浓度(10%、14%)表现为较高的粘弹性;DD值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减小(底物浓度为18%样品除外);热稳定性随底物浓度增大有所改善,但仍低于原淀粉。由此可见,调节底物浓度可以选择性地获取理想的脱支重结晶淀粉,这将为不同品种淀粉的综合利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木薯淀粉 豌豆淀粉 普鲁兰酶 脱支 重结晶
下载PDF
腹主动脉夹层去分支杂交手术临床分析
13
作者 王臻 陈冬辉 +1 位作者 白丽君 张金洲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3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回顾腹主动脉夹层去分支杂交手术的诊治经验,为此类疾病治疗提供借鉴。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本院应用杂交手术治疗6例腹主动脉夹层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6例均为主动脉夹层,其中2例Debakey I型既往行升主动脉、主... 目的回顾腹主动脉夹层去分支杂交手术的诊治经验,为此类疾病治疗提供借鉴。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本院应用杂交手术治疗6例腹主动脉夹层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6例均为主动脉夹层,其中2例Debakey I型既往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置换及术中支架植入术。4例Debakey III型中2例既往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2例为首次诊断为腹主动脉夹层。本组6例患者均行腹主动脉夹层去分支杂交手术。均以髂动脉为流入道,行腹腔内脏动脉旁路手术,同期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围术期共发生一过性截瘫1例,死亡1例,无脑卒中和大出血事件,5例治愈出院。结论一期腹主动脉夹层去分支杂交手术为胸腹主动脉夹层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 腹主动脉 腔内修复 去分支
下载PDF
HybridⅡ型杂交和全弓置换术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脏器灌注不良的疗效比较
14
作者 刘天宇 王志维 谢孝平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815-818,共4页
目的比较HybridⅡ型杂交与全弓置换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脏器灌注不良的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诊治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脏器灌注不良病人127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Hybrid组56例,采用HybridⅡ型杂交手术,全... 目的比较HybridⅡ型杂交与全弓置换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脏器灌注不良的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诊治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脏器灌注不良病人127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Hybrid组56例,采用HybridⅡ型杂交手术,全弓置换组71例,采用全弓置换术。结果HybridⅡ组和全弓置换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分别为(32.6±26.7)小时和(61.8±31.1)小时,术后ICU住院时间分别为(75.3±30.6)小时和(104.4±34.1)小时,术后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21.4%和46.5%,术后30天内死亡率分别为1.8%和12.7%,术后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5.4%和18.3%,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分别为8.9%和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二次开胸止血、肝功能不全、气管切开、暂时性神经功能损伤、术后3年内死亡率及内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脏器灌注不良病人,行HybridⅡ型杂交手术近期预后满意,远期预后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脏器灌注不良 全弓置换 HybridⅡ型杂交
下载PDF
去分支杂交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陆顺 王海蛟 李伟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30-433,438,共5页
目的探究去分支杂交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本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38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将其分为去分支杂交组(B组,18例)、孙氏... 目的探究去分支杂交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本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38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将其分为去分支杂交组(B组,18例)、孙氏手术组(A组,20例)。对比两组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血制品输注量、术中尿量、术后ICU停留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随访1年,以了解术后预后情况。结果去分支杂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停留时间明显低于孙氏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去分支杂交组术后暂时性神经系统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孙氏手术组;去分支杂交组术中尿量多于孙氏手术组;去分支杂交组术后24 h引流量低于孙氏手术组。术后随访显示:孙氏手术组术后1例25 d死于肺部严重感染。去分支杂交手术组1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复查时发现内漏,6个月后复查时内漏消失;孙氏手术组未出现内漏。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卒中、凝血功能障碍、截瘫、上肢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两种术式均可作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去分支杂交手术虽然有术后发生内漏风险,但整体疗效较孙氏手术有一定优越性,因此临床上对于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可优先选择去分支杂交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孙氏手术 去分支杂交手术
下载PDF
灌浆结实期弱光对水稻籽粒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7
16
作者 李天 大杉立 +1 位作者 山岸徹 佐佐木治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5-550,共6页
选用IR72(籼稻)和日本晴(粳稻)为材料,在开花后进行遮光处理,对弱光条件下籽粒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及相关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在弱光条件下,两品种籽粒的淀粉含量减少,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蔗糖含量降低,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的变... 选用IR72(籼稻)和日本晴(粳稻)为材料,在开花后进行遮光处理,对弱光条件下籽粒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及相关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在弱光条件下,两品种籽粒的淀粉含量减少,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蔗糖含量降低,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的变化较小,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和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活性减弱,可溶性淀粉分支酶Q酶和颗粒结合型淀粉分支酶活性增强,淀粉去分支酶活性因品种而异,IR72表现为减弱,日本晴则为增强。相关分析表明,遮光下蔗糖输入量的减少量和淀粉合成量的下降量呈显著正相关;ADPG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分支酶活性与淀粉积累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分析指出,遮光下淀粉合成酶活性的降低与淀粉合成量的下降有关,淀粉分支酶活性的升高是直链淀粉占淀粉总量的比率减少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光 淀粉 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淀粉合成酶 淀粉分支酶 淀粉去分支酶
下载PDF
结实期水分亏缺对反义Wx基因转化系水稻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及淀粉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蔡一霞 王维 +2 位作者 张祖建 朱庆森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0-338,共9页
以反义Wx基因转化系水稻及其受体亲本武运粳7号(9522)为材料,研究了结实期水层灌溉和水分亏缺条件下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淀粉及直支链淀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以水层灌溉为对照,结实初期(花后5~10d)的水分亏缺利于籽粒... 以反义Wx基因转化系水稻及其受体亲本武运粳7号(9522)为材料,研究了结实期水层灌溉和水分亏缺条件下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淀粉及直支链淀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以水层灌溉为对照,结实初期(花后5~10d)的水分亏缺利于籽粒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ase)和颗粒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的提高,但随着水分亏缺时间的延长,到灌浆后期2种酶活性降低的速度快于对照。水分亏缺显著降低了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的峰值。Q酶活性于水分胁迫下显著受到抑制,花后20d到成熟期酶活性降低的幅度较大。而2类去分支酶(异淀粉酶和普鲁兰酶)于水分亏缺下活性显著升高,在灌浆后期花后25~30d普鲁兰酶仍保持着较高的活性。与水层灌溉相比,水分亏缺下籽粒中总淀粉的积累和支链淀粉含量明显降低。GBSS最大活性与直链淀粉含量关系最为密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1^**),SSS、Q酶和DBE最大酶活性分别与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不显著相关性。由此推测土壤水分对支链淀粉合成和积累的影响并不是由某一种酶调节的,而是由SSS、Q酶和DBE以及其他一些酶共同催化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分亏缺 Q酶 去分支酶(DBE) 直链淀粉含量 结实期
下载PDF
酶脱支处理对颗粒态缓慢消化淀粉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凯 陈威 +3 位作者 宫玉晶 刘宁 陈凤莲 杨春华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2-47,共6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了低于淀粉糊化温度条件下酶脱支处理对直链淀粉溶出及缓慢消化淀粉形成的影响。选取不同条件产物,采用Guraya法测定酶脱支处理后的缓慢消化淀粉含量的变化,从而研究酶脱支处理过程上清液中溶出的直链淀粉与沉淀...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了低于淀粉糊化温度条件下酶脱支处理对直链淀粉溶出及缓慢消化淀粉形成的影响。选取不同条件产物,采用Guraya法测定酶脱支处理后的缓慢消化淀粉含量的变化,从而研究酶脱支处理过程上清液中溶出的直链淀粉与沉淀淀粉颗粒态缓慢消化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进一步研究酶脱支淀粉的颗粒形貌、结晶特性、热焓特性。结果表明,直链淀粉溶出量与缓慢消化淀粉形成具有相关性;低于糊化温度下通过酶脱支制备缓慢消化淀粉能提高淀粉颗粒表面的疏松度;相对于结晶的数量,结晶的质量对淀粉消化性影响更大;酶脱支处理后,淀粉糊化的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止温度均有所增加,糊化温度区间变小,糊化焓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酶脱支处理 缓慢消化淀粉 颗粒态 直链淀粉 溶出
下载PDF
不同淀粉组分含量小麦品种灌浆过程中淀粉去分支酶的活性及类型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霞 谭胜兵 +1 位作者 田纪春 王宪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0-854,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淀粉组分含量小麦品种灌浆过程中籽粒所含淀粉去分支酶的活性及类型,为研究其在小麦支链淀粉合成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非变性PAGE与HPLC技术,对糯麦1号、关东107、鲁麦21和济南16四个小麦品种灌浆过程中... 【目的】研究不同淀粉组分含量小麦品种灌浆过程中籽粒所含淀粉去分支酶的活性及类型,为研究其在小麦支链淀粉合成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非变性PAGE与HPLC技术,对糯麦1号、关东107、鲁麦21和济南16四个小麦品种灌浆过程中的淀粉去分支酶进行分析。【结果】在灌浆过程中,淀粉去分支酶的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灌浆中期活性最大;淀粉去分支酶对底物支链淀粉均具有相似的酶解活性;对灌浆中期小麦淀粉去分支酶进行的纯化结果表明,小麦籽粒胚乳中也存在2种类型的淀粉去分支酶,一种是以极限糊精为特异性底物的极限糊精酶(Limit dextrinase),另一种是以支链淀粉为底物的异淀粉酶(Isoamylase)。【结论】虽然小麦淀粉组分含量不同,但所含的淀粉去分支酶却具有相似的活性变化,在体外对底物——支链淀粉也有相似的酶解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淀粉 淀粉去分支酶 非变性PAGE
下载PDF
可食性淀粉薄膜材料与性能研究[Ⅱ]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志达 朱秋享 +3 位作者 陈为旭 朱东红 林骏芳 吴宏怀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0-22,共3页
经比较玉米与木薯改性淀粉膜的性能后,采用玉米改性淀粉为原料,进一步探讨成膜配方中增塑剂用量,钙盐、丙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的影响。增塑剂Ⅰ用量在20%(重量计,下同)以内,增塑剂Ⅱ、CMC-Na在5%到... 经比较玉米与木薯改性淀粉膜的性能后,采用玉米改性淀粉为原料,进一步探讨成膜配方中增塑剂用量,钙盐、丙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的影响。增塑剂Ⅰ用量在20%(重量计,下同)以内,增塑剂Ⅱ、CMC-Na在5%到10%之间时,可得拉伸强度、百分伸长率和耐折度均较好的可食性淀粉薄膜。适当添加乳酸钙与丙氨酸可提高膜的拉伸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性 淀粉薄膜材料 脱支淀粉 配方 拉伸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