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王建廷 邵瑞雨 +3 位作者 王晶 李娜 熊伟 王晓红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12期1266-1271,共6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保乳切除术的17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70例患者按7∶3分为模型组(119例)和验证组(51... 目的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保乳切除术的17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70例患者按7∶3分为模型组(119例)和验证组(51例)。根据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将模型组患者进一步分为损伤组(89例)和无损伤组(30例)。比较损伤组和无损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有糖尿病史,肿瘤T分期为T 2期,三阴性乳腺癌,放疗形式为序贯瘤床电子线补量放疗,以及较高的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及血红蛋白(Hb)水平是患者发生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这些指标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模型组,该模型预测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2(95%CI:0.890~0.974),灵敏度为97.14%,特异度为86.24%;对于验证组,该模型预测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风险的AUC为0.926(95%CI:0.880~0.966),灵敏度为86.36%,特异度为90.40%。结论BMI、糖尿病史、肿瘤T分期、三阴性乳腺癌、放疗形式、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及Hb水平均是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术 大分割放疗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康复新联合赛肤润治疗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鲤 杨晨 于洋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72-74,共3页
目的观察康复新联合赛肤润治疗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取40只SD大鼠,用放射性核素32 P敷贴固定于大鼠背部皮肤以制备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建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康复新组、赛肤润组、康复新联合赛肤润组(联合... 目的观察康复新联合赛肤润治疗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取40只SD大鼠,用放射性核素32 P敷贴固定于大鼠背部皮肤以制备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建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康复新组、赛肤润组、康复新联合赛肤润组(联合组),各10只。模型组用生理盐水擦拭皮损处;康复新组用康复新涂抹皮损处;赛肤润组用赛肤润喷涂皮损处;联合组先涂抹康复新液,待干后喷涂赛肤润,2次/d。各组均在8:00及16:00固定时间涂抹药液。观察创面局部变化及愈合时间。治疗第2周、4周、8周时取皮损创面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康复新组、赛肤润组、联合组的愈合时间显著缩短(均P<0.05);联合组的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康复新组及赛肤润组(均P<0.05);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联合组创面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水肿程度显著低于其他组,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及胶原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胶原纤维排列更整齐,表皮结构更加完整。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第2周、4周、8周时康复新组、赛肤润组、联合组的胶原纤维含量较高(均P<0.05);与康复新组、赛肤润组相比,联合组的胶原纤维含量较高(均P<0.05)。结论康复新联合赛肤润能够减轻放射性皮肤损伤创面早期炎症反应,促进创面血管新生与胶原纤维形成,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加快创面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创面愈合 动物模型 组织病理学 赛肤润 康复新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医用射线抗护喷剂联合德莫林乳膏治疗乳腺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疗效观察
3
作者 潘明 裴玲玲 王莹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765-768,共4页
目的探讨医用射线抗护喷剂联合德莫林乳膏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 目的探讨医用射线抗护喷剂联合德莫林乳膏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7)。2组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于放射治疗前1 d及放射治疗后将德莫林乳膏均匀涂抹于照射区域及区域外2 cm内,每日1次,连续使用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于放射治疗前1 d及放射治疗后在患侧乳腺、腋窝、锁骨上区皮肤喷涂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各部位早晚各喷涂1次,0.02 mL·cm^(-2),连续喷涂2周。药物治疗2周后,分别记录2组放射治疗≤2周和>2周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情况,并计算总发生率。于放射治疗2周后,依据急性放射性损伤程度分级观察并评估患者皮肤损伤发生情况。记录2组患者发生Ⅱ级及以上皮肤损伤的累积剂量。结果药物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983,P<0.05)。放射治疗≤2周,观察组患者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423,P<0.05);放射治疗>2周,2组患者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4,P>0.05)。药物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皮肤损伤程度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Z=3.129,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中发生Ⅱ级及以上皮肤损伤患者的累积剂量分别为(4318.87±323.72)、(4929.87±324.61)cGY;观察组患者中发生Ⅱ级及以上皮肤损伤患者的累积剂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用射线抗护喷剂联合德莫林乳膏应用于接受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及皮肤损伤程度,提高发生Ⅱ级及以上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累积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射线抗护喷剂 德莫林乳膏 乳腺癌 放射性皮肤损伤 皮损程度 累积剂量
下载PDF
低温联合奥克喷防治鼻咽癌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郭建霞 严布谷 +1 位作者 葛云 张羽祺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4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低温联合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商品名:奥克喷)对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100例行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 目的探讨低温联合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商品名:奥克喷)对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100例行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照射野皮肤局部应用冰袋和奥克喷。比较两组皮肤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放疗结束时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0级26例、Ⅰ级13例、Ⅱ级8例、Ⅲ级3例、Ⅳ级0例,对照组放疗结束时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0级8例、Ⅰ级19例、Ⅱ级14例、Ⅲ级6例、Ⅳ级3例,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发生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剂量<20 Gy 0例、20~40 Gy 5例、41~60 Gy 6例、>60 Gy 13例,对照组发生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剂量<20 Gy 2例、20~40 Gy 32例、41~60 Gy 5例、>60 Gy 3例,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温联合奥克喷防治鼻咽癌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患者皮肤对放疗的耐受剂量,降低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减轻皮肤损伤的严重程度甚至可以避免发生,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顺利进行提供担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医用射线防护喷剂 鼻咽癌 放射治疗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下载PDF
局部解剖学知识在急性皮肤放射性损伤教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静 李罡 +2 位作者 刘俊峰 刘跃光 孙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9期135-137,141,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解剖学知识在急性皮肤放射性损伤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3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区别教学,进行区别教学前发放相关的调查问卷进行预调查。对研究组学生采用局部解剖多学科相结合教学的方法,对... 目的探讨局部解剖学知识在急性皮肤放射性损伤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3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区别教学,进行区别教学前发放相关的调查问卷进行预调查。对研究组学生采用局部解剖多学科相结合教学的方法,对同年同期的对照组临床学生,进行常规的普通教学。研究组教学方式中将皮肤损伤分级具体内容结合皮肤解剖层次,进行表格整理,并对急性放射性损伤的治疗原理进行归纳,以供教员教学、学生学习。最后通过笔试成绩衡量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考核成绩[(86.9±6.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0.3±8.2)分],对放射性临床学科的学生进行区别教学,教学质量明显高于同年同期进行普通教学的临床学生,且研究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现课程满意度、内容是否容易接受、基础与临床结合能力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局部解剖学知识应用于急性皮肤放射性损伤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对急性皮肤放射性损伤结合皮肤解剖层次进行深入理解,提高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应用价值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解剖学 教学应用 辅助学习 急性皮肤放射性损伤教学
下载PDF
皮肤防护剂降低鼻咽癌患者放疗致皮肤及粘膜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春华 周春花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年第9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皮肤防护剂联合前列地尔降低鼻咽癌患者放疗致皮肤及粘膜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人2010~2012年适合放疗的鼻咽癌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A(n=30):采用放疗后皮肤防护剂.同时静脉滴注前列地尔脂微球制... 目的观察皮肤防护剂联合前列地尔降低鼻咽癌患者放疗致皮肤及粘膜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人2010~2012年适合放疗的鼻咽癌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A(n=30):采用放疗后皮肤防护剂.同时静脉滴注前列地尔脂微球制剂。对照组B(n=30):仅采用放疗后皮肤防护剂。对照组C(n=30):常规放疗后健康教育。观察指标为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以及体征、症状出现率比较。观察周期为4周。结果3组间放疗后损伤体征比较,在脱毛、红斑、色素沉着、干性皮炎、湿性皮炎方面,与对照组C比较,实验组A或对照组B均有疗效优势(P〈0.05)。而且在色素沉着、干性皮炎、湿性皮炎方面,实验组A优于对照组B(P〈0.05)。结论皮肤防护剂联合前列地尔是降低鼻咽癌患者放疗致皮肤及粘膜损伤的有效措施,还能延缓损伤出现的时间。与单用皮肤保护剂比较,联合方案疗效明显.尤其表现在降低色素沉着、干性皮炎、湿性皮炎的发生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急性放射损伤 皮肤防护剂 前列地尔脂微球制剂
下载PDF
凡士林纱块联合维生素B12合剂溶液在Ⅱ度放射性皮肤损伤换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晓云 温盛瑛 曾莺婷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24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凡士林纱块联合维生素B12合剂溶液在Ⅱ度放射性皮肤损伤换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1月我院收治的因调强放射治疗而引发Ⅱ度放射性皮肤损伤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 目的探讨凡士林纱块联合维生素B12合剂溶液在Ⅱ度放射性皮肤损伤换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1月我院收治的因调强放射治疗而引发Ⅱ度放射性皮肤损伤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浸透维生素B12合剂溶液的无菌纱块湿敷,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凡士林纱块敷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疼痛感评分及表皮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30 min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患者的VEGF、TGF-β1、bF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凡士林纱块联合维生素B12合剂溶液在Ⅱ度放射性皮肤损伤换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促进皮肤组织恢复,调节表皮细胞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士林纱块 Ⅱ度放射性皮肤损伤 外敷药物 疼痛感 表皮细胞因子
下载PDF
职业性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病例诊断评价
8
作者 马艳红 沙海洋 +3 位作者 马娅 赵燕 刘伟 李鹏 《辐射防护通讯》 2021年第4期39-43,共5页
采取问卷调查形式,收集并统计、分析2016—2019年确诊的6例职业性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病例。结果表明,工业辐照和工业探伤是导致工人职业性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重点工种,放射单位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尤其是岗前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采取问卷调查形式,收集并统计、分析2016—2019年确诊的6例职业性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病例。结果表明,工业辐照和工业探伤是导致工人职业性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重点工种,放射单位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尤其是岗前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工人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佩戴常规剂量计,并在关键岗位佩戴报警式剂量计;诊断职业性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涉及诊断医师对标准的熟悉程度和严格把握采用,关键在于明确的受照剂量和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性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诊断评价
下载PDF
核辐射事故的医学处理新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叶根耀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2003年第3期123-128,共6页
内容仅涉及ARS(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诊治新进展:1.早期分类中强调的呕吐开始时间更多地与照射剂量率相关。2.欧盟学者提出的神经血管(N1~4)、造血(H1~4)、皮肤(C1~4)和胃肠(G1~4)四系统的分级评估与综合评估———损伤等级(gradingcod... 内容仅涉及ARS(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诊治新进展:1.早期分类中强调的呕吐开始时间更多地与照射剂量率相关。2.欧盟学者提出的神经血管(N1~4)、造血(H1~4)、皮肤(C1~4)和胃肠(G1~4)四系统的分级评估与综合评估———损伤等级(gradingcode,RC)概念有新意,有利于ARS的预后判断和治疗措施的安排。3.IAEA/WHO组织专家写出的“如何辨认事故辐射损伤并作出初步反应”对“孤儿”放射源危害的辨认和正确处理有益。4.有分类诊断意义的辐射生物剂量计。5.对迁延性照射引起的外照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放射病有进一步深入的认识。6.支持治疗包括抗呕吐、止痛治疗、脑水肿治疗、营养、抗生素治疗等引起的感染的防治和输血治疗(浓缩血小板和浓缩红细胞)。7.保守性皮肤损伤处理措施和手术。8.造血生长因子的应用(刺激疗法)。9.HSCT(造血干细胞移植):提出了事故性TBI(全身照射)后进行Allo-BMT(异基因骨髓移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0.近年来实验犬和临床进展认为,non-ablative(非清髓性)外周血HSCT将是极重度以上放射病病人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辐射事故 医学处理 诊断 治疗 急性放射病
下载PDF
中药油膏治疗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强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0年第6期436-438,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中药油膏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核工业总医院收治的50例Ⅱ~Ⅳ级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 目的对比分析中药油膏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核工业总医院收治的50例Ⅱ~Ⅳ级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患者局部创面采用自制中药油膏治疗,对照组患者局部创面采用庆大霉素联合康复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最终两组患者创面均完全愈合,其中试验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11.62±4.65) 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18.42±8.39) d (t=3.544,P=0.001)。结论自制中药油膏可有效促进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油膏 庆大霉素 康复新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下载PDF
红蓝光局部照射在宫颈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及其对疼痛程度的影响
11
作者 金洋 崔杨 +1 位作者 刘玥 辛璐璐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5期757-759,共3页
目的:探究红蓝光局部照射在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间105例CC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照射组。常规... 目的:探究红蓝光局部照射在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间105例CC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照射组。常规组52例给予常规放疗后皮肤护理,照射组53例给予联合红蓝光局部照射,对比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皮损改善情况,疼痛程度。结果:照射组临床总有效率96.23%(51/53)高于常规组80.77%(42/52)(P<0.05)。照射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常规组更短;照射组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会(RTOG)分级水平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至干预后2周数字疼痛评分表(NRS)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且照射组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红蓝光局部照射对CC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进行干预,可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以及内皮细胞增殖,调节创面愈合情况,改善疼痛程度,调控皮损改善情况,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蓝光局部照射 宫颈癌 放射性皮肤损伤 疼痛程度
下载PDF
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的临床救治 被引量:21
12
作者 刘玉龙 王优优 +14 位作者 余道江 戴宏 卞华慧 陈炜博 李元 陈学英 冯骏超 邱梦悦 郑旭 包明月 郭凯琳 刘松涛 刘华江 张玉松 蒲汪旸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4-330,共7页
目的 通过对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的剂量估算、临床表现和医学处理的总结,探讨类似放射损伤的救治技术和发生、发展规律。方法 医护人员询问受照患者的详细病史,进行物理剂量和生物剂量估算,应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动态监测损伤... 目的 通过对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的剂量估算、临床表现和医学处理的总结,探讨类似放射损伤的救治技术和发生、发展规律。方法 医护人员询问受照患者的详细病史,进行物理剂量和生物剂量估算,应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动态监测损伤部位的温度改变。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治疗上,全身和局部治疗并重,躯体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步,采取综合措施。给予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功能、营养支持、抗感染、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对症治疗等进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包括镇痛、换药、清创及两次肌皮瓣移植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输注、负压封闭引流(VSD)等。结果 患者全身生物剂量估算结果为1.51 Gy,物理估算右下肢皮肤最大剂量值约为4 100 Gy,该结果和临床表现一致;患者受照后约40 d平稳进入恢复期;经过378 d的精心救治,右下肢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伤口愈合,但仍存在活动障碍。结论 早期进行局部不均匀照射的生物剂量估算结果与临床诊断相符,结合系统的医学检查指导救治方案的制定;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病程分期不明显,预后较好;局部严重放射性损伤迁延不愈,肌皮瓣移植是治疗的关键,显微外科技术、VSD封闭式引流技术及MSCs输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抗感染、营养治疗及心理疏导对患者全身及局部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IR 外照射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临床救治
原文传递
间生态组织保护理念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余道江 赵天兰 +4 位作者 刘玉龙 王优优 王帅 张舒羽 曹建平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5-471,共7页
目的探讨间生态组织保护理念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7例急性放射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4例,年龄45~76岁,会阴及臀部3例,胸壁2例,大腿2... 目的探讨间生态组织保护理念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7例急性放射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4例,年龄45~76岁,会阴及臀部3例,胸壁2例,大腿2例。早期根据放射皮肤损伤情况采用局部分区换药、使用"三明治"换药材料,保护间生态组织;放射损伤2个月左右,坏死组织界限明确,清除坏死组织,尽量保存间生态组织;清创后进行负压封闭引流(VSD),并用生理盐水浸泡创面,使创面保湿、促进间生态组织向良性转化;10 d左右肉芽生长良好时,设计血供良好的肌皮瓣或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皮瓣移植术后,继续使用VSD装置负压引流积液、促囊腔肉芽生长,促使皮瓣与基底及时建立血供,对创面的间生态组织进行最后的生物清洁作用,促进间生态组织向良性转化,减少进一步坏死。结果 7例Ⅳ度急性放射性损伤创面,术前换药时间为6~10周,清创后VSD应用时间为2~4周,除1例第1次手术后10 d皮瓣部分坏死、第2次手术皮瓣成活良好外,其余病例均一次完成皮瓣转移修复术,皮瓣成活良好,随访6个月至3年,无放射性溃疡产生。结论在术前、术中、术后及恢复阶段充分应用间生态组织保护理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可以促进急性放射性损伤后间生态组织向好的方向转化、控制皮肤软组织辐射损伤后坏死的范围及深度,为后期的皮瓣转移修复提供良好的基础,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修复 外科皮瓣 间生态组织
原文传递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局部伤口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包明月 刘玉龙 +6 位作者 王优优 余道江 卞华慧 陈炜博 李元 郑旭 郭凯琳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6-339,共4页
目的 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治疗1例外照射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合并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初步探讨其在创面修复中的有效性及机制。方法 采用上海脐血库提供的hUC-MSCs,输注前进行病原学检测,于第2次肌皮瓣移植术后的... 目的 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治疗1例外照射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合并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初步探讨其在创面修复中的有效性及机制。方法 采用上海脐血库提供的hUC-MSCs,输注前进行病原学检测,于第2次肌皮瓣移植术后的第8、15天对患者进行了hUC-MSCs静脉输注,每次剂量10.1×10^6 U,并3次通过外周血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复合扩增方法(STR-PCR)检测在不同时期创面愈合过程中hUC-MSCs的植入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第1次输注hUC-MSCs 1 d前、1 d后以及第2次输注hUC-MSCs 1 d前、1 d后、7 d后患者的外周血及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患者手术创面愈合良好;STR-PCR结果显示, 3次均未检测到hUC-MSCs植入;ELISA分析显示,在输注hUC-MSCs 1 d后,两次输注的患者血清中VEGF浓度分别由输注前的100.9、128.1 ng/ml上升至895.9、931.4 ng/ml,而在创面组织中则分别由122.2、138.6 ng/ml上升至850.8、978.6 ng/ml,升高明显,但是在输注hUC-MSCs 1周后,患者血清中及创面组织中的VEGF浓度与输注前相比变化不大。结论 hUC-MSCs可增强血液及局部创面中VEGF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创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IR 外照射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南京“5.7”事故受照者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修复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道江 刘玉龙 +5 位作者 王优优 王睿 王帅 王晓云 李秀洁 赵天兰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8-371,共4页
目的 探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在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对南京"5.7"放射事故受照者"王"的右大腿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进行救治。受照后62 d切除坏死组织;受照后171 d扩创,取联合皮瓣(右侧背阔肌肌皮瓣加肩胛骨... 目的 探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在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对南京"5.7"放射事故受照者"王"的右大腿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进行救治。受照后62 d切除坏死组织;受照后171 d扩创,取联合皮瓣(右侧背阔肌肌皮瓣加肩胛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 受照后180 d,皮瓣部分坏死;受照后263 d再次扩创,取左侧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残余创面。结果 右大腿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创面完全愈合,外形理想,并恢复大部分功能。结论 游离背阔肌肌皮瓣或其衍生的联合肌皮瓣,可以修复较大面积的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并可达到功能和外形同时修复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IR 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iv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修复 游离背阔肌肌皮瓣
原文传递
南京“5.7”放射事故急性放射病患者局部损伤感染的防治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旭 刘玉龙 +6 位作者 王优优 余道江 卞华慧 陈炜博 李元 包明月 郭凯琳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9-363,共5页
目的 探讨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局部严重放射损伤的感染防治措施及策略。方法 观察1例急性放射病患者受照部位感染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同时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对症支持治疗,采取病房... 目的 探讨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局部严重放射损伤的感染防治措施及策略。方法 观察1例急性放射病患者受照部位感染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同时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对症支持治疗,采取病房、物品表面消毒,常规换药及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术等手段防治感染,并评价疗效。结果 在病程早期,患者未出现发热,平稳地度过了极期;病程中期,创面持续存在多种细菌感染,清创、肌皮瓣移植过程中始终伴随鲍曼不动杆菌等耐药菌的定植感染;经综合治疗控制了感染。结论 急性放射病伴有局部严重放射损伤患者的感染防治要兼顾全身和局部处理,合理应用抗生素,采取综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Ir放射事故 急性骨髓型放射病 放射性皮肤损伤 感染
原文传递
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的营养治疗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学英 刘玉龙 +4 位作者 王优优 蔡梅芝 黄威威 洪秀秀 赵斯迪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7-381,共5页
目的 通过对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全程救治中的营养治疗,探讨放射损伤患者的营养治疗方案。方法 在不同救治阶段,对患者进行膳食调查和监测相关营养指标包括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等,并使用代谢车测定... 目的 通过对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全程救治中的营养治疗,探讨放射损伤患者的营养治疗方案。方法 在不同救治阶段,对患者进行膳食调查和监测相关营养指标包括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等,并使用代谢车测定患者静息能量消耗值,为患者制订不同的营养治疗方案。结果 患者入院时(受照后第5天)体重42.5 kg,受照后第172天(首次植皮术后)下降至最低为36 kg,此后逐渐回升,出院时(受照后第383天)体重基本恢复。血红蛋白入院时正常为135 g/L,受照后第172天降至最低为54 g/L,出院时恢复正常;淋巴细胞入院时偏低为0.5×10^9/L,受照后第58天恢复正常,受照后第172天降至最低为0.4×10^9/L,出院时恢复正常。血清白蛋白入院时正常为41.2 g/L,受照后第172天降到最低为25.3 g/L,出院时恢复正常;血清前白蛋白入院时正常为0.22 g/L,受照第248天降至最低为0.04 g/L,出院时基本恢复正常为0.17 g/L。肝功能指标入院时正常,胆红素指标略偏高,进行"全合一"肠外营养后约2.5个月后,肝功能指标和胆红素指标均逐渐升高,经调整营养治疗方案及保肝利胆等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受照后第294、308和342天使用代谢车测得患者的静息能量消耗值,据此确定患者当日热能需要量。结论合理营养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放射损伤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及临床疗效,是放射损伤临床救治的关键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IR 外照射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营养治疗
原文传递
3例^(192)Ir事故受照者的医学随访 被引量:1
18
作者 蒲汪旸 刘玉龙 +3 位作者 李元 戴宏 张玉松 庄志祥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9-581,620,共4页
目的对3例192Ir事故受照者进行每年1次的医学随访观察,为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治提供资料和经验。方法对3例192Ir事故受照者进行全面的临床观察、辐射遗传学指标和内分泌指标等检查。结果 3例受照者中1例受照区皮肤有角化、脱屑、毛细血管... 目的对3例192Ir事故受照者进行每年1次的医学随访观察,为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治提供资料和经验。方法对3例192Ir事故受照者进行全面的临床观察、辐射遗传学指标和内分泌指标等检查。结果 3例受照者中1例受照区皮肤有角化、脱屑、毛细血管扩张及色素沉着;1例受照者受照区皮肤色素脱失;3例受照者均有淋巴细胞亚型比例失调,2例受照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酸软无力。结论过量受照人员常有乏力表现,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轻度失调;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转归与受照剂量、初期损伤程度、损伤部位密切相关。事故照射后,受照者的心理常发生一系列变化,需要长期关注。对于电离辐射的致癌效应、遗传效应的评价有待于更长时间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IR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医学随访
原文传递
医用射线防护剂对比三乙醇胺乳膏防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皮肤损伤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19
作者 蓝晓雯 林潇 +5 位作者 何海艳 陈洁 祝小花 谭玉婷 薛卫平 黄晓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18-821,共4页
目的 评估医用射线防护剂对比三乙醇胺乳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2017-2018年间接受改良根治术后调强放疗的120例T1-4N1-3M0(Ⅱa-Ⅲc)期乳腺癌患者配对分为医用射线防护剂研究组60例和三乙醇... 目的 评估医用射线防护剂对比三乙醇胺乳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2017-2018年间接受改良根治术后调强放疗的120例T1-4N1-3M0(Ⅱa-Ⅲc)期乳腺癌患者配对分为医用射线防护剂研究组60例和三乙醇胺乳膏对照组60例(均从第1次放疗开始使用),对照组出现≥3级皮肤反应时交叉至研究组,观察至放疗后1个月.结果 全组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为100%,研究组82% 为1级反应,对照组以2级(47%)和3级(13%)皮肤反应为主(P=0.000).研究组皮肤瘙痒和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00).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明显延缓2级皮肤损伤发生(P=0.000).发生3级皮肤反应者在交叉至研究组或继续使用医用射线防护剂后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 医用射线防护剂与三乙醇胺乳膏相比,不仅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急性皮肤放射不良反应,而且能延缓皮肤损伤的发生,对3级放射性皮肤损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医用射线防护剂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原文传递
加味三黄汤冷冻液治疗鼻咽癌颈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
20
作者 王晓庆 胡玉锦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1年第6期137-138,共2页
目的分析鼻咽癌颈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用加味三黄汤冷冻液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此次研究所纳入对象为鼻咽癌颈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n=36),均为我院2017.5~2021.5月收治。回顾病例,以不同的治疗方案作为分组标准,将其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鼻咽癌颈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用加味三黄汤冷冻液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此次研究所纳入对象为鼻咽癌颈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n=36),均为我院2017.5~2021.5月收治。回顾病例,以不同的治疗方案作为分组标准,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样本均18例。常规治疗用在对照组中,基于此,加味三黄汤冷冻液治疗用于观察组中,就两组皮损痊愈时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皮损痊愈时间相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在鼻咽癌颈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治疗中,采用加味三黄汤冷冻液,既能缩短皮损痊愈时间,还能提升治疗效果,且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颈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加味三黄汤冷冻液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