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年唐山古冶5.1级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海洋 毛丰龙 +2 位作者 王朝景 刘德强 李博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4-231,240,共9页
基于唐山及周边地区2019年9月-2021年4月连续4期流动地磁观测资料,获得唐山地区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模型,以此分析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5.1级地震前后半年期岩石圈磁场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岩石圈磁场变化的水平矢量在地震前出... 基于唐山及周边地区2019年9月-2021年4月连续4期流动地磁观测资料,获得唐山地区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模型,以此分析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5.1级地震前后半年期岩石圈磁场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岩石圈磁场变化的水平矢量在地震前出现明显的方向转向和幅值弱化的现象,地震前后经历了“由震中向周边分散→由周边向震中汇聚发震→方向反转”的时空演化过程;(2)震中附近各测点岩石圈磁场总强度值在地震前后具有规律性时序变化,均呈现“震前缓慢减小→同震时期急剧增大→震后急剧减小”的特征;(3)基于压磁效应和断层亚失稳模型分析,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或许是由震中附近主要断裂地应力的积累和释放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冶5.1级地震 流动地磁 岩石圈磁场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基于潮汐附加构造应力的2013年灯塔M_(S)5.1地震射出长波辐射变化分析
2
作者 荆涛 Boonphor Phetphouthongdy +4 位作者 Chansouk Sioudom 刘洋洋 李继庚 康春丽 马未宇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2,共11页
针对2013年1月23日辽宁灯塔M_(S)5.1地震,利用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Additional Tectonic Stress Caused By Tidal Force,ATSCTF)计算模型,计算得到震中位置(41.5°N,123.2°E)在地震前5周以及震后3周(2012年12月16日—2013年2月1... 针对2013年1月23日辽宁灯塔M_(S)5.1地震,利用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Additional Tectonic Stress Caused By Tidal Force,ATSCTF)计算模型,计算得到震中位置(41.5°N,123.2°E)在地震前5周以及震后3周(2012年12月16日—2013年2月15日)的ATSCTF变化。地震发生时,ATSCTF垂直方向分量处于高相位点附近,显示引潮力对本次正断层走滑型地震具有诱发作用。以ATSCTF变化周期的各低相位点时间(2012年12月19日、2013年1月4日、2013年1月18日、2013年2月2日)数据分别为背景,各周期期后数据分别与背景逐日相减,计算研究区(36°N~46°N,118°E~128°E)范围内,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卫星射出长波辐射数据(Outgoing Long Wave Radiation,OLR)在各ATSCTF周期时段分布及其变化。结果显示,无震的ATSCTF变化的A、B、D周期,震中附近OLR无变化;发震的ATSCTF变化的C周期,在空间上,该地区震前OLR仅震中及其南侧区域发生了显著连续升高变化过程,在时间上经历了初始微异常→异常加强→高峰→衰减→发震→平静的演化过程,与岩石应力加载—破裂经历:初始微动破裂→扩张破裂→应力闭锁→地震爆发→平静的力学演化过程中各阶段红外辐射特征一致;显示引潮力对处于临界状态的活动断层具有诱发作用,而OLR是地震构造应力应变过程辐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3年灯塔M_(S)5.1地震 长波辐射 潮汐附加构造应力 震前ATSCTF周期异常
下载PDF
文安和古冶2次M_(S)5.1地震活动特征对比
3
作者 宋程 张永仙 +1 位作者 夏彩韵 孙路强 《华北地震科学》 2024年第3期83-90,共8页
对2006年文安M_(S)5.1地震和2020年古冶M_(S)5.1地震前的异常平静图像、区域-时间-长度(RTL)曲线、地震图像信息(PI)热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次M_(S)5.1地震前存在不同程度的时空平静异常图像;②RTL方法显示,文安地震前半... 对2006年文安M_(S)5.1地震和2020年古冶M_(S)5.1地震前的异常平静图像、区域-时间-长度(RTL)曲线、地震图像信息(PI)热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次M_(S)5.1地震前存在不同程度的时空平静异常图像;②RTL方法显示,文安地震前半年存在显著平静异常,古冶地震前半年内未出现平静异常;③PI方法显示,在3年预测窗长和0.1°×0.1°网格尺度下,2次地震的震中附近皆存在热点,文安地震的有效热点相比于古冶地震对地点指示意义更好,发震风险性更高。该研究对华北地区M_(S)5.0以上地震活动特征总结和地震危险性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安M_(S)5.1地震 古冶M_(S)5.1地震 平静异常 RTL方法 PI方法
下载PDF
2022年7月2日皮山M_(S)5.1地震宏观异常调查与分析
4
作者 亚森·奥斯曼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5期339-345,共7页
以地震宏观异常现象的历史发展过程为出发点,具体描述和田地区皮山县震中周围动物震前、震后异常变化现象和特征。阐述了新疆和田地区皮山5.1级地震现场震中西南方向6~15 km村庄农户圈养的牛、羊等不同动物的反常现象,并针对在地震前后... 以地震宏观异常现象的历史发展过程为出发点,具体描述和田地区皮山县震中周围动物震前、震后异常变化现象和特征。阐述了新疆和田地区皮山5.1级地震现场震中西南方向6~15 km村庄农户圈养的牛、羊等不同动物的反常现象,并针对在地震前后动物发生异常变化的18个调查点、98次异常进行详细统计。其中,皮山县乔达乡8个调查点7种动物宏观异常显著,异常数量总计46次;昆泉镇10个调查点4种动物宏观异常显著,异常数量总计32次。经统计,临近地震发生前24~36小时左右,狗、鸡、鸽、鸭反应异常显著,总宏观异常次数占比较高,动物主要表现为躁动不安、狂吠不止。由此分析得出:临震前,在不同时间段的11个调查点附近7种动物具有较明显的异常反应,从时间尺度上来看,离震中越近的地方,动物异常越早,异常动物数量、种类越多;反之越少。宏观异常现象具有向震中区域靠拢的趋势,空间分布较为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山5.1级地震 宏观异常调查 异常特征分析
下载PDF
2020年古冶M_(S)5.1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变化特征
5
作者 张娜 龚燕民 苏树朋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2期60-67,共8页
总结归纳河北及邻近地区2014年以来4级以上中强地震震兆异常特征位置,结合2020年古冶M_(S)5.1地震发生前后岩石圈磁场H矢量、D、F总场3个要素地磁异常变化图像,分析发震前后岩石圈磁场震兆异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河北及邻近地区7个M... 总结归纳河北及邻近地区2014年以来4级以上中强地震震兆异常特征位置,结合2020年古冶M_(S)5.1地震发生前后岩石圈磁场H矢量、D、F总场3个要素地磁异常变化图像,分析发震前后岩石圈磁场震兆异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河北及邻近地区7个M≥4地震均发生在岩石圈磁场各地磁要素0值线附近的高梯级带、0值线附近及矢量方向转向等特征部位;②古冶M_(S)5.1地震符合河北中强地震岩石圈磁场震兆异常空间位置特征,概率达75%;③丰南M_(S)4.5地震后唐山岩石圈磁场异常区异常特征出现增强,原地震危险区有再次发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磁场 流动地磁 2019年丰南M_(S)4.5地震 2020年古冶M_(S)5.1地震
下载PDF
2013年辽宁灯塔M5.1地震震源机制中心解及震源区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戴盈磊 万永革 +2 位作者 孔祥雪 王承伟 索锐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0-580,共11页
采用HASH方法计算得到辽宁灯塔M5.1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为12.85°,倾角为89.42°,滑动角为175.83°。结合不同震源机制结果确定了本次地震震源机制中心解:节面Ⅰ走向为13.16°,倾角为88.64°,滑动角为171.01&... 采用HASH方法计算得到辽宁灯塔M5.1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为12.85°,倾角为89.42°,滑动角为175.83°。结合不同震源机制结果确定了本次地震震源机制中心解:节面Ⅰ走向为13.16°,倾角为88.64°,滑动角为171.01°;节面Ⅱ走向为103.38°,倾角为81.01°,滑动角为1.37°。为进一步研究本次地震的孕育背景和发生条件,收集2001—2013年辽宁地区128个M_(L)2.5~4.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演该地区构造应力场,模拟在其作用下产生的各种震源机制及相对剪应力和相对正应力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辽宁地区在主压应力轴为NEE向,主张应力轴为NNW向的走滑构造应力体系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应力积累,在剪应力最大区域、沿应力场最优节面发生破裂,从而发生灯塔M5.1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塔M5.1地震 震源机制中心解 构造应力场 剪应力 辽宁地区
下载PDF
灯塔地震农村房屋震害特征简介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超 李东春 +1 位作者 翟文杰 肖遥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9-195,共7页
2013年1月23日辽宁省灯塔市柳条寨镇发生了5.1级地震。震中柳条寨镇地震烈度达6度,造成了农村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现象。介绍了辽宁省农村房屋的主要结构特点和6度地震下的典型震害特征,并给出了农村砖木、砖混结构在6度地震下主要... 2013年1月23日辽宁省灯塔市柳条寨镇发生了5.1级地震。震中柳条寨镇地震烈度达6度,造成了农村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现象。介绍了辽宁省农村房屋的主要结构特点和6度地震下的典型震害特征,并给出了农村砖木、砖混结构在6度地震下主要破坏等级的比例,同时对6度地震下典型房屋建筑的震害特征和该有相应的农村房屋抗震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塔地震 地震烈度 农村房屋 震害特征
下载PDF
文安地震前华北区域长波辐射场的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康春丽 王亚丽 刘德富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3-88,共6页
利用NOAA/IR极轨卫星所获取并发布的热红外长波辐射(OLR)月平均网格数据信息(空间分辨率为2.5°×2.5°),采用涡度处理方法,在对华北地区OLR多年背景场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级地震前华... 利用NOAA/IR极轨卫星所获取并发布的热红外长波辐射(OLR)月平均网格数据信息(空间分辨率为2.5°×2.5°),采用涡度处理方法,在对华北地区OLR多年背景场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级地震前华北地区OLR的短期异常演化特征。结果显示,华北地区OLR正常背景场变化较为平稳,但在文安地震之前这种平稳均一的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在地震发生之前2个月,在震中附近出现了OLR的显著增强异常现象。结合以往开展的大量的震例分析结果,显示出这种震前的异常演化特征具有广泛的普适性。这一认识的取得对于开展华北地区地震短临预报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辐射 异常信息 前兆特征 文安5.1级地震
下载PDF
灯塔M5.1地震震前重力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玉森 焦明若 +3 位作者 韩绍欣 底欣欣 索锐 曾冠男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9-164,共6页
利用辽中南地区2011~2013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深入分析研究2013年灯塔M5.1地震震前的重力空间演化特征及变化机理,结果表明:1)辽中南地区重力场异常变化与灯塔M5.1地震在时空上具有很好的对应性;2)震前1 a重力场四象限特征明显,震前0.5 ... 利用辽中南地区2011~2013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深入分析研究2013年灯塔M5.1地震震前的重力空间演化特征及变化机理,结果表明:1)辽中南地区重力场异常变化与灯塔M5.1地震在时空上具有很好的对应性;2)震前1 a重力场四象限特征明显,震前0.5 a出现50μGal的正负反向变化,并伴有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重力点值时序上升和下降趋势明显,重力剖面呈剧烈的上升-下降波动变化;3)结合2011~2012年重力变化背景场和区域地质构造分析认为,灯塔地震可能是由辽中南地区地壳深部物质迁移和地壳构造运动共同作用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测量 灯塔M5.1地震 重力场 空间变化
下载PDF
2013年1月23日辽阳灯塔5.1级地震异常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焦明若 王海燕 +3 位作者 曹凤娟 王亮 贾晓东 李广平 《防灾减灾学报》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2013年1月23日12时18分,辽阳灯塔发生5.1级地震,位于辽宁2013年度地震危险区附近,有一定程度的中期预测。经震后清理,灯塔5.1级地震前存在1项背景性、3项中短期测震学异常(总计4项异常);存在3项中长期、5项短临前兆学异常(总计8项异常)... 2013年1月23日12时18分,辽阳灯塔发生5.1级地震,位于辽宁2013年度地震危险区附近,有一定程度的中期预测。经震后清理,灯塔5.1级地震前存在1项背景性、3项中短期测震学异常(总计4项异常);存在3项中长期、5项短临前兆学异常(总计8项异常)。部分异常对灯塔5.1级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及震级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塔地震 地震活动性异常 前兆学异常
下载PDF
2020年河北唐山M_(S)5.1地震b值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杜航 王俊 +3 位作者 朱音杰 王大伟 肖飞 徐年 《华北地震科学》 2021年第3期92-98,共7页
为了考察b值在2020年唐山M_(S)5.1地震前的时空变化特征,分别从大尺度区域及小尺度区域对2009年1月至地震发生前2个研究范围的b值变化进行时空扫描计算。结果显示:唐山M_(S)5.1地震震中位置b值被小尺度区域很好地表现出来,而大尺度区域... 为了考察b值在2020年唐山M_(S)5.1地震前的时空变化特征,分别从大尺度区域及小尺度区域对2009年1月至地震发生前2个研究范围的b值变化进行时空扫描计算。结果显示:唐山M_(S)5.1地震震中位置b值被小尺度区域很好地表现出来,而大尺度区域b值空间扫描未表现出明显异常;从大尺度区域可以看出,河北怀安—北京、唐山地震余震区东北及西南段、渤海等区域处于低b值区,未来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因此,在做b值研究时要选择适当的研究范围,防止研究范围过大b值异常区被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M_(S)5.1地震 B值 时间扫描 空间扫描
下载PDF
2013年1月23日辽宁灯塔5.1级地震浅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彤霞 陈楠 +3 位作者 吴建霆 王岩 翟丽娜 王亮 《防灾减灾学报》 2014年第2期27-30,共4页
2013年1月23日12时18分,在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与沈阳市苏家屯区交界(41.5oN,123.2oE)发生5.1级地震。地震发生在NE向的营口—佟二堡断裂带附近,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震源机制显示为走滑类型地震。地震发生在新出现的地震活... 2013年1月23日12时18分,在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与沈阳市苏家屯区交界(41.5oN,123.2oE)发生5.1级地震。地震发生在NE向的营口—佟二堡断裂带附近,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震源机制显示为走滑类型地震。地震发生在新出现的地震活动增强区域,震前九个月发生ML4.1地震,并出现明显的小震活跃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塔5.1级地震 地震地质背景 震源机制
下载PDF
2020年河北唐山5.1级地震前震源参数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冬圣 王想 +3 位作者 蔡玲玲 贾炯 李小军 王亚玲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利用谱分析方法对河北省测震台网2016年1月—2020年7月唐山老震区(117.5°~119.5°E,39°~41°N)85次M_(L)≥2.5地震进行震源参数分析,发现该时段唐山老震区应力降范围在0.1~10.3MPa,主要集中在0.1~1.0MPa,其中应力降小... 利用谱分析方法对河北省测震台网2016年1月—2020年7月唐山老震区(117.5°~119.5°E,39°~41°N)85次M_(L)≥2.5地震进行震源参数分析,发现该时段唐山老震区应力降范围在0.1~10.3MPa,主要集中在0.1~1.0MPa,其中应力降小于2MPa的地震占81%。当2.5≤M_(L)≤3.5时,应力降、拐角频率与震级之间无明显的对应关系;M_(L)≥4.0地震较少,但应力降有随震级增大而增大的趋势,拐角频率有随震级增大而减小的趋势。2019年12月5日河北丰南M 4.5地震和2020年7月12日唐山M 5.1地震之间发生了7次M_(L)≥2.5地震,震级范围为2.5≤M_(L)≤2.8,提取该震级范围的震源参数进行时空分析,发现唐山M 5.1地震前有2次明显的高应力降事件,2次高应力降事件呈现出应力降数值高、拐角频率高、震源尺度小的特点,表明单位体积所释放能量较多。2次高应力降事件均发生在唐山M 5.1地震震中17km范围内,可能是唐山M 5.1地震前震源区构造应力较高的一个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降 拐角频率 唐山5.1级地震
下载PDF
2013年辽宁灯塔M5.1地震地磁异常变化特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贾立峰 乔子云 +2 位作者 张国苓 寇海川 梁红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7-443,共7页
采用地磁谐波振幅比方法和地磁总强度F21相关法对2013年1月23日辽宁灯塔M5.1地震震中周边的铁岭台、营口台、通化台及朝阳台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地磁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利用震中周边16个台站的地磁Z分量数据进行了大区域地磁低... 采用地磁谐波振幅比方法和地磁总强度F21相关法对2013年1月23日辽宁灯塔M5.1地震震中周边的铁岭台、营口台、通化台及朝阳台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地磁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利用震中周边16个台站的地磁Z分量数据进行了大区域地磁低点位移异常扫描,分析震前可能出现的短期地震地磁异常。通过不同方法总结了在显著地震发震前出现的中期至短期的不同地磁异常特征,结果显示:4个地磁台站地磁谐波振幅比结果部分周期在发震前2~4 a开始出现下降变化,在转为上升过程中或者上升至高值后发震;地磁总强度F21相关法在地震前有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特征;区域地磁低点位移法在震前13天显示了极为明显的分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塔M5.1地震 地磁异常 地磁谐波振幅比 地磁总强度F21相关法 区域地磁低点位移法
下载PDF
辽宁灯塔M5.1地震序列重新定位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素梅 马莉 +1 位作者 许振峰 李铁亮 《防灾减灾学报》 2018年第3期42-48,共7页
对辽宁灯塔地震序列中的事件进行重新定位,最终得到了研究地区较精细的震中分布图像和有所收敛的震源深度剖面图像以及小震精确定位结果,结果显示辽宁灯塔震群大致呈北南向线性分布,初步推断该地区存在一条隐性北西向地震条带。
关键词 双差地震定位法 灯塔地震序列 重新定位
下载PDF
新疆皮山M_(S)5.1、叶城M_(S)5.0地震震源机制解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萍 魏芸芸 张琳琳 《内陆地震》 2021年第4期301-308,共8页
利用CAP方法反演2021年9月4日皮山M_(S)5.1地震和2021年9月5日叶城M_(S)5.0地震。反演得到皮山M_(S)5.1地震节面I:走向303°,倾角64°,滑动角74°;节面Ⅱ:走向156°,倾角29°,滑动角119°,P轴方位44°;矩... 利用CAP方法反演2021年9月4日皮山M_(S)5.1地震和2021年9月5日叶城M_(S)5.0地震。反演得到皮山M_(S)5.1地震节面I:走向303°,倾角64°,滑动角74°;节面Ⅱ:走向156°,倾角29°,滑动角119°,P轴方位44°;矩震级为4.8,矩心深度为19 km。叶城M_(S)5.0地震节面I:走向287°,倾角50°,滑动角108°;节面Ⅱ:走向80°,倾角43°,滑动角70°,P轴方位4°;矩震级为4.76,矩心深度为19 km。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基本一致,均为逆冲型破裂事件,与泽普断裂的断错性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山M_(S)5.1地震 叶城M_(S)5.0地震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2020年7月12日唐山M_(S)5.1地震前后视应力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宁 杨春利 +3 位作者 王亚玲 王莉婵 李冬圣 蔡玲玲 《华北地震科学》 2021年第3期99-104,共6页
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发生M_(S)5.1地震,震中位置位于唐山老震区,是1995年之后唐山地区最大地震。选取河北台网监测到的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24日期间河北唐山地区M_(L)≥2.5地震,利用Brune模型,计算出震源区相应地震的视应力值,... 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发生M_(S)5.1地震,震中位置位于唐山老震区,是1995年之后唐山地区最大地震。选取河北台网监测到的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24日期间河北唐山地区M_(L)≥2.5地震,利用Brune模型,计算出震源区相应地震的视应力值,分析震源区应力调整过程;利用CAP和GPAT两种方法计算河北唐山M_(S)5.1地震震源机制解,并结合震源区附近地质构造分析其发震构造,结果显示:①地震前后视应力变化过程为主震前趋势升高—震时达到峰值—震后趋势下降;②主震发震断层为唐山-古冶断裂,错动方式为右旋走滑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应力 唐山M_(S)5.1地震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河北唐山古冶5.1级地震前的重力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洪良 王青华 +2 位作者 张展伟 杨雅慧 刘书峰 《华南地震》 2021年第2期71-75,共5页
利用京津冀地区2018-2020年5月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了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古冶5.1级地震前不同时间尺度重力场变化。结果表明:0.5年尺度重力场变化图像较好地反映了此次地震“震前一年,重力场持续上升(正)变化→震前反向变化→在... 利用京津冀地区2018-2020年5月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了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古冶5.1级地震前不同时间尺度重力场变化。结果表明:0.5年尺度重力场变化图像较好地反映了此次地震“震前一年,重力场持续上升(正)变化→震前反向变化→在重力变化梯度带零等值线附近发震”的演化过程;震前0.5年和1年年尺度重力场均显示,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零等值线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古冶5.1级地震 重力变化 零等值线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法在2013年灯塔M_S 5.1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岩 李彤霞 +2 位作者 钱蕊 邵媛媛 翟丽娜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年第5期44-48,共5页
以2013年1月23日灯塔M_S 5.1地震为研究对象,计算地震发生区域的地震频次N、b值、η值、A(b)值、M_f值、AC值、C值、D值、R_m值、能量E、响应比Y等11个地震活动性参数,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参数约简和数据挖掘,得到综合参数W,发现... 以2013年1月23日灯塔M_S 5.1地震为研究对象,计算地震发生区域的地震频次N、b值、η值、A(b)值、M_f值、AC值、C值、D值、R_m值、能量E、响应比Y等11个地震活动性参数,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参数约简和数据挖掘,得到综合参数W,发现W在灯塔地震发生前有明显异常变化,说明主成分分析法在地震活动性参数的信息再挖掘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参数 主成分分析 灯塔地震
下载PDF
2021年9月4日新疆皮山M_(S)5.1地震震群序列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琳琳 聂晓红 +1 位作者 向元 高荣 《内陆地震》 2021年第4期309-318,共10页
介绍2021年9月4日新疆皮山M_(S)5.1和9月5日新疆叶城M_(S)5.0两次地震的震源和序列参数等资料,分析地震序列活动特征、序列参数以及序列类型,并与历史地震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次5级地震前,震区发生多次MS≥3.0中小地震活动... 介绍2021年9月4日新疆皮山M_(S)5.1和9月5日新疆叶城M_(S)5.0两次地震的震源和序列参数等资料,分析地震序列活动特征、序列参数以及序列类型,并与历史地震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次5级地震前,震区发生多次MS≥3.0中小地震活动,形成前震序列。对主震与次大地震间的震级差和主震占整个序列的能量比分析认为,该地震序列属于"前-主-余"型震群。(2)地震序列的P值、b值和h值等参数的变化特征显示,此次地震的余震序列衰减正常。(3)地震前,西昆仑地区存在3项地震学异常,目前仍存在一些地震学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山M_(S)5.1地震 叶城M_(S)5.0地震 序列特征 趋势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