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palatal lateral excisions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maxilla and dental arch 被引量:1
1
作者 Jun WU Qian ZHENG +4 位作者 Bing SHI Tian MENG Yan WANG Sheng LI Li-shu LIAO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38-648,共11页
Objective: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palatal lateral excisions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xilla and dental arch, and to investigat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Methods: A ... Objective: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palatal lateral excisions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xilla and dental arch, and to investigat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Methods: A total of 112 3-week-old Sprague-Dawley (SD) mal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and 3 experimental groups: the mucoperiosteal denudation group, the mucosal flap excision group, and the periosteum excision group.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bilateral mucoperiosteal, mucosal flap and periosteum were excised respectively in the lateral one half of the palate. Four rats in each group were randomly chosen for sacrifice every two weeks. The maxilla was dissected following the excision. The widths of the maxilla and dental arch were measured and the histological phenomena were investigated at different phases. At the same time, 12 animals in each group were sequentially injected with calcein every two weeks. Three animals in each group, whose fluorescent labeling was used, were sacrificed for investigating bone formation at Week 8 following injection. Results: (1) Each experimental group presented the constriction of the maxilla and dental arch. The upper first molar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inclined medially. The mucoperio-steal denudation group showed the largest degree of effect followed by the periosteum excision group. The indices of the mucosal flap excision group, which retained the structures of the periosteum layer, had the most approximate values to the control group; (2) Different histological changes amo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detected. The fibers penetrated into the palatal bone as Sharpey's fibers in the mucoperiosteal denudation group. The pattern of bone deposition was the bundle type. Sharpey's fibers were not found in the mucosal flap and periosteum excision groups and the depositions of palatal bone were the lamellar type as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3) The rates of bone deposi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rates in different phases were the most approximate values to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mucosal flap excision group, which has the same structure of periosteum as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re wer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xilla and dental arch in different types of palatal lateral excisions. Periosteum is important for bone for-mation and deposition pattern. The prevention of Sharpey's fibers forming and attaching to the palatine can effectively avert the following mal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ral excision Maxilla growth dental arch growth PERIOSTEUM CALCEIN Sharpey's fibers
下载PDF
Changes in the crown angulation and dental arch widths after nonextraction orthodontic treatment: Model analysis of mild crowding with high canines 被引量:1
2
作者 Morio Masunaga Hiroshi Ueda Kazuo Tanne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2年第3期188-194,共7页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xamine which factors contributed to the correction of crowding in two patients who underwent nonextraction orthodontic treatment. A study mode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xamine which factors contributed to the correction of crowding in two patients who underwent nonextraction orthodontic treatment. A study mode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the orthodontic treatment for crowding with high canines on crown angulation and dental arch width in two pati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rown angula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dicating distal tipping in the maxillary dental arch. This tendency was most commonly observed in the premolars among the lateral teeth. With respect to the dental arch width, the largest change was evident in the first molar and first premolar regions in cases 1 and 2, 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these results, up-righting of mesially tipped lateral teeth and expansion of narrow dental arches could prove to be the keys to the success of space regaining or correction of high canines and mild crow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WDING HIGH CANINE CROWN Angulation dental arch Width Model Analysis
下载PDF
Articulated dental cast analysis of asymptomatic and symptomatic populations 被引量:7
3
作者 Frank E Cordra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26-132,共7页
Dental instrumentation has long provided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musculo-skeletal function of the gnathic system. While large population studies associate dental arch displacement (DAD), especially laterally, ... Dental instrumentation has long provided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musculo-skeletal function of the gnathic system. While large population studies associate dental arch displacement (DAD), especially laterally, with symptoms, mandibular condyle displacement (CD) resulting from DAD has not been targeted as possibly etiologic in the production of common muscle contraction headache (CMCH) and temporo-mandibular dysfunction (TMD). The objective was to evaluate the three-dimensional nature of DAD and CD between the seated condylar position (SCP) and the intercuspal position (ICP) and to compare results derived from large deprogrammed asymptomatic and symptomatic populations. A total of 1 192 sets of dental casts collected from asymptomatic and symptomatic populations were articulated in the SCP. The initial occlusal contact, DAD, and condylar displacement were evaluated for frequency, direction, and magnitude of displacement between the SCP and ICP. The data revealed significant displacement between the SCP and ICP of the condyles (displaced most frequently inferior (down) and posterior (distal)) and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frequency and magnitude of displacement of the dental arches (with posterior premature occlusal contacts, increased overjet, decreased overbite, midline differences, and occlusal classification changes) in symptomatic subjects. These discrepanci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clinically significant. The data support the concept of increased DAD and CD with dysfunction. Transverse condylar displacement, commonly presenting with dental cross bite, may be associated with CMCH and TMD. Displacement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 may be an etiologic factor in CMCH and dysfunction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tal arch displacement condylar displacement seated condylar position intercuspal position musculo-skeletaldysfunction temporo-mandibular dysfunction common muscle contraction headache
下载PDF
上颌中切牙牙弓形态、牙槽骨厚度及矢状面位置的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范玉亭 扈宗鑫 +1 位作者 甘抗 朱娟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利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图像评估上颌前牙牙弓形态、中切牙牙根矢状位置(sagittal root position, SRP)与牙槽骨厚度的关系,并根据年龄、性别对其分组,临床医生在即刻种植体植入时应考虑... 目的:利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图像评估上颌前牙牙弓形态、中切牙牙根矢状位置(sagittal root position, SRP)与牙槽骨厚度的关系,并根据年龄、性别对其分组,临床医生在即刻种植体植入时应考虑这些因素。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患者的CBCT影像进行分析,根据牙弓形态、年龄、性别对其分组,对患者的320张上颌中切牙矢状位CBCT图像进行了检查,以测量唇侧骨板和腭侧骨板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槽骨厚度因牙弓形态和SRP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方圆形牙弓型和Ⅰ类SRP在腭侧的骨厚度最高。尖圆形弓型和Ⅱ类SRP在唇侧骨厚度最高。牙弓形态与SRP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年龄、性别、牙弓形态、SRP与牙槽骨的根尖水平厚度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患者的年龄、性别、牙弓形态和SRP与上颌中切牙的牙槽骨厚度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因此,临床医生在计划即刻种植体植入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中切牙 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牙弓形态 牙槽骨厚度 种植牙
下载PDF
不同矢状骨性错畸形牙弓及基骨宽度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徐舒豪 彭薇 +1 位作者 黄诗言 李小兵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矢状骨性错畸形患者锥形束CT(CBCT)的牙弓及基骨宽度数据并作对比分析,从而揭示不同矢状骨性错畸形患者的牙弓及基骨宽度间的差异和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于德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口腔正畸专科就诊的16... 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矢状骨性错畸形患者锥形束CT(CBCT)的牙弓及基骨宽度数据并作对比分析,从而揭示不同矢状骨性错畸形患者的牙弓及基骨宽度间的差异和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于德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口腔正畸专科就诊的165例骨性Ⅰ类、150例骨性Ⅱ类及102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CBCT,测量其牙弓及基骨宽度数据;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法分析不同矢状骨性错畸形患者的牙弓及基骨宽度的差异,以Pearson检验分析牙弓与基骨宽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骨性Ⅰ类患者相比,骨性Ⅱ类患者的下颌牙弓宽度(-1.75±0.38)mm及基骨宽度(-3.23±0.43)mm均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骨性Ⅲ类患者的下颌牙弓宽度(1.57±0.42)mm及基骨宽度(3.85±0.48)mm均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种不同矢状骨性错畸形患者的上下颌牙弓与基骨宽度之间均存在一定相关性(P<0.001)。结论骨性Ⅱ类患者的下颌牙弓及基骨较骨性Ⅰ类患者更窄,而骨性Ⅲ类患者的下颌牙弓及基骨较骨性Ⅰ类患者更宽大,牙弓与基骨宽度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畸形 牙弓 基骨 锥形束CT
下载PDF
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的替牙列期儿童颅-颌骨及牙弓形态差异性分析
6
作者 付丽丽 阎旭 +2 位作者 胡娟 赵蔚萍 王丽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31-53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的替牙列期儿童颅-颌骨形态及牙弓形态差异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宿州市立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替牙列期错[牙合]畸形儿童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NB角等进行分...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的替牙列期儿童颅-颌骨形态及牙弓形态差异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宿州市立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替牙列期错[牙合]畸形儿童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NB角等进行分类,其中Ⅰ类、Ⅱ类和Ⅲ类患儿分别为34例、35例、31例。比较不同类型患儿头颅侧位X线[前颅底长度、上颌长、下颌长、下前牙唇倾度、蝶鞍中心与鼻根点及上牙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NA)、蝶鞍中心与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NB)]及模型差异(牙弓宽度、牙弓长度及腭穹隆坡度),以及不同性别间的差异。结果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上颌长、下前牙唇倾度和SNA分别为(37.80±3.50)mm、(85.03±4.06)°和(75.56±2.14)°,明显低于Ⅰ类[(43.01±2.91)mm、(93.20±4.45)°、(79.15±2.20)°]和Ⅱ类[(42.97±3.10)mm、(97.01±3.11)°、(82.10±2.06)°]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下颌骨长和SNB分别为(89.97±3.11)mm和(74.03±2.30)°,均明显低于Ⅰ类[(93.10±3.41)mm、(77.56±2.11)°]和Ⅲ类[(93.06±3.11)mm、(77.70±2.19)°]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Ⅰ类、Ⅱ类、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的前颅底长度、下颌骨长、下前牙唇倾度、SN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Ⅰ类、Ⅱ类、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的上颌长和SNA均显著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上牙弓长为(23.84±1.11)mm,明显短于Ⅰ类[(25.80±1.20)mm]和Ⅱ类[(25.71±1.31)mm]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Ⅰ类、Ⅱ类、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牙弓形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的替牙列期儿童颅-颌骨形态及牙弓形态存在差异,对早期识别及干预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错[牙合]畸形 替牙列期 颅-颌骨形态 牙弓形态
下载PDF
下颌扩弓结合固定矫治技术-制动力系统临床应用初探
7
作者 赵冰净 韩易辰 +3 位作者 全梓锋 陆勇 张照明 高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0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下颌扩弓结合固定矫治技术-制动力系统用于提高扩弓效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例青春发育高峰期中度拥挤伴有牙弓狭窄的安氏Ⅰ类直面型患者,均采用上、下颌扩弓结合固定矫治技术-制动力系统进行矫治。在4个矫治阶段[扩弓前(T0期... 目的探讨下颌扩弓结合固定矫治技术-制动力系统用于提高扩弓效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例青春发育高峰期中度拥挤伴有牙弓狭窄的安氏Ⅰ类直面型患者,均采用上、下颌扩弓结合固定矫治技术-制动力系统进行矫治。在4个矫治阶段[扩弓前(T0期)、扩弓加力结束即刻(T1期)、拆除扩弓器即刻(扩弓结束后6个月,T2期)、矫治结束后(T3期)]对患者拍摄锥形束CT(CBCT)片。应用CBCT片分别测量各个矫治阶段颊尖间距离、牙根尖距离、牙长轴与水平面的夹角、釉质牙骨质界点到牙槽嵴顶点的距离,观察牙齿位置变化及牙槽骨改建的情况。结果CBCT的测量结果显示:T0~T1期所有牙齿颊尖间距离均增加;T1~T3期颊尖间距离一直在减少(第一磨牙除外),第一磨牙颊尖间距离在T2~T3期增加。T0~T1期所有牙齿牙根尖间距离均减少,T1~T3期尖牙和第二前磨牙牙根尖间距离一直在增加,而第一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牙根尖间距离在T2~T3期减小。颊尖间距离的变化小于牙根尖间距离的变化。T0~T1期所有牙齿牙长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均增加,T1~T3期牙长轴与水平面的夹角逐渐减少(第一磨牙除外),第一磨牙夹角在T2~T3期有少量增加。T0~T1期所有牙齿釉质牙骨质界点到牙槽嵴顶点的距离均增加,T1~T3期釉质牙骨质界点到牙槽嵴顶点的距离逐渐减少,牙槽骨的高度在逐渐恢复。结论下颌扩弓结合固定矫治技术-制动力系统有望提高下颌扩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弓狭窄 安氏Ⅰ类错畸形 下颌扩弓 下颌扩弓结合固定矫治技术-制动力系统 下颌牙弓扩展效率
下载PDF
直丝弓矫正技术治疗替牙期牙齿畸形患儿的效果
8
作者 刘青敏 罗丹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9期98-100,共3页
目的:观察直丝弓矫正技术治疗替牙期牙齿畸形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于平顶山市口腔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替牙期牙齿畸形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取不锈钢丝... 目的:观察直丝弓矫正技术治疗替牙期牙齿畸形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于平顶山市口腔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替牙期牙齿畸形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取不锈钢丝矫正技术治疗,研究组采取直丝弓矫正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龈沟液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咀嚼效率、家长满意度和治疗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37/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龈沟液AL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咀嚼效率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整体美观度、牙齿形态、咬合度等家长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2/38),低于对照组的23.68%(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丝弓矫正技术治疗替牙期牙齿畸形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咀嚼效率和家长满意度,降低龈沟液ALP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不锈钢丝矫正技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畸形 直丝弓矫正技术 不锈钢丝矫正技术 并发症 碱性磷酸酶 咀嚼效率
下载PDF
上颌前方牵引联合螺旋扩弓器对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颌面软硬组织的影响
9
作者 岳梦娅 刘涛 《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78-81,共4页
目的在上颌前方牵引的基础上给予骨性Ⅲ类错[牙合](替牙期)患儿螺旋扩弓器进行扩缩处理治疗,观察疗效以及对患儿牙颌面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60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分... 目的在上颌前方牵引的基础上给予骨性Ⅲ类错[牙合](替牙期)患儿螺旋扩弓器进行扩缩处理治疗,观察疗效以及对患儿牙颌面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60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分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上颌前方牵引治疗,联合组30例在上颌前方牵引的基础上给予螺旋扩弓器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颌面结构、上气道间隙及三维指标。结果联合组临床有效率(86.67%)较对照组(63.3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颌面结构相关指标上下颌突差(ANB)、下颌平面角(FH-MP)、下面高(ANS-Me)、腭平面角(SN-PP)较对照组更高,上中切牙的突度(L1-MP)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上气道间隙指标鼻咽直径(PNS-R)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上气道三维指标鼻咽段最小截面积(NP area)、鼻咽段最小截面积处冠状径(NP cor.)、鼻咽段最小截面积位置矢状径(NP sag.)、鼻咽段容积(NP volume)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前方牵引联合螺旋扩弓器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颌面结构及上气道状态恢复,改善颌面软硬组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组织 骨性Ⅲ类错[牙合] 螺旋扩弓器 上颌前方牵引 替牙期
下载PDF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患者的效果及对牙根吸收状况、美观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钰涓 解碧晶 张雪晶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8期85-88,133,共5页
目的分析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口腔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0例,常规口外弓强支抗治疗)和观察组(40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的... 目的分析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口腔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0例,常规口外弓强支抗治疗)和观察组(40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牙根吸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咬合力、咀嚼功能及牙周健康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咬合力及咀嚼功能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牙龈退缩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及菌斑指数(PLI)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正畸美观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患者能取得理想疗效,有着较高的正畸美观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口外弓强支抗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 咀嚼功能 牙齿美学
下载PDF
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对比研究的进展与方向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玉 王培军 +1 位作者 周珊 白雪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5期4068-4072,共5页
背景:研究表明,自锁托槽在正畸治疗中有优于传统托槽的特点,但也存在诸多争议。目前,对于自锁托槽的独特作用,探讨者也是各持己见。目的:综述近年来有关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对比研究的方向与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0至2014年PubMe... 背景:研究表明,自锁托槽在正畸治疗中有优于传统托槽的特点,但也存在诸多争议。目前,对于自锁托槽的独特作用,探讨者也是各持己见。目的:综述近年来有关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对比研究的方向与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0至2014年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self-ligating bracket,conventional orthodontic bracket",中文检索词为"自锁托槽,传统托槽,正畸治疗"。结果与结论:自锁托槽节省椅旁操作时间已被证实与接受。有关自锁托槽能够降低正畸治疗中摩擦力的观点仍存在很大的争议,目前较明确的观点是,自锁托槽在使用细圆丝时的摩擦力小于传统托槽;对于自锁托槽在关闭间隙与精细调节阶段产生的摩擦力是否明显小于传统托槽还没有被证实,需要更多的临床对比试验。自锁托槽在扩大牙弓、减少支抗丧失与牙根吸收上与传统托槽差异不明显,并且研究多在体外进行,无法精确模拟口腔内的真实情况,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量、统一疗效判断标准的试验,对自锁托槽的治疗效果进一步作出的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自锁托槽 传统托槽 椅旁操作时间 口腔卫生维护 摩擦力 牙根吸收 支抗丧失
下载PDF
广西壮族正常青少年牙弓测量分析(模型研究Ⅱ) 被引量:8
12
作者 方志欣 周嫣 +1 位作者 陈世稳 黄敏方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 :得出壮族正常牙合青少年牙弓宽度、长度、相关指数比率、腭盖高度等的均值及标准差 ,从而分析壮族人的牙弓形态特征。方法 :测量广西壮族正常牙合青少年的 10 0副牙牙合模型 (男女各 5 0副 )得出相关数据。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 目的 :得出壮族正常牙合青少年牙弓宽度、长度、相关指数比率、腭盖高度等的均值及标准差 ,从而分析壮族人的牙弓形态特征。方法 :测量广西壮族正常牙合青少年的 10 0副牙牙合模型 (男女各 5 0副 )得出相关数据。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与国内外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壮族青少年牙弓宽度和长度除长度在切牙区外均男性大于女性 (P <0 .0 5 ) ,腭盖高度男性大于女性 (P <0 .0 1) ,相关比率男女无差异 (P >0 .0 5 )。壮族人的牙弓形态无论男女前部均较平 ,牙弓长度相对短 ,总体成方圆型。结论 :壮族青少年的牙弓形态有其独特特征 ,临床矫治时应考虑本地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壮族 正常He 青少年 牙弓测量
下载PDF
口呼吸与鼻呼吸儿童牙弓、基骨形态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凯 曾祥龙 俞梦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6-539,共4页
目的 :比较口呼吸与鼻呼吸儿童牙弓、基骨形态的差异 ,探讨呼吸方式与牙弓、基骨形态的关系。方法 :通过口鼻气流同步测定系统的随机检测 ,选择鼻呼吸比例≤ 70 % (口呼吸组 )及≥ 95% (鼻呼吸组 )的 11~ 14岁儿童各 3 4人 ,测量石膏模... 目的 :比较口呼吸与鼻呼吸儿童牙弓、基骨形态的差异 ,探讨呼吸方式与牙弓、基骨形态的关系。方法 :通过口鼻气流同步测定系统的随机检测 ,选择鼻呼吸比例≤ 70 % (口呼吸组 )及≥ 95% (鼻呼吸组 )的 11~ 14岁儿童各 3 4人 ,测量石膏模型 ,比较其牙弓、基骨形态的差异。结果 :①口呼吸儿童与鼻呼吸儿童相比腭盖较高 ,上颌基骨较窄 ,形态相对窄长。②口呼吸儿童比鼻呼吸儿童的上颌中、后段牙弓较长 ,牙弓形态相对窄长 ,下颌牙弓后段形态也相对窄长。结论 :口呼吸可以引起儿童牙弓、基骨形态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呼吸 鼻呼吸 儿童 牙弓形态 基骨形态 正畸学 儿童 牙殆模型
下载PDF
错畸形牙特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金军 王林 +3 位作者 张卫兵 王珊 严斌 赵春洋 《口腔医学》 CAS 2009年第10期505-508,共4页
目的通过对错畸形患者的牙冠、牙弓、牙槽弓、基骨弓形态的测量分析,探讨错畸形的牙特征。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错畸形患者的初始记存模型382副,按照安氏Ⅰ、Ⅱ1、Ⅱ2、Ⅲ类分组。测量牙冠、牙弓、牙... 目的通过对错畸形患者的牙冠、牙弓、牙槽弓、基骨弓形态的测量分析,探讨错畸形的牙特征。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错畸形患者的初始记存模型382副,按照安氏Ⅰ、Ⅱ1、Ⅱ2、Ⅲ类分组。测量牙冠、牙弓、牙槽弓、基骨弓的形态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382例错畸形患者的Bolton指数、Pont指数与正常人群不同,且存在组间差异。牙列拥挤与牙弓、牙槽弓、基骨弓的形态密切相关,其中牙弓前段长度与牙列拥挤的相关性最大。结论错畸形患者的牙特征与错畸形的形成密切相关,且有别于正常,牙弓前段长度对牙列拥挤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冠宽度 牙弓形态 牙列拥挤 错畸形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个性化正畸牙弓形态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胡玮 段银钟 林珠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 :开发一个实用性的个性化正畸牙弓形态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方法 :利用 Pentium35 0、12 8M计算机 ,在 WINDOWS98环境下用 Borland Delphi5 .0语言进行研制、开发。结果 :该系统具有 1牙弓形态的预测以及间隙分析和计算 ,有利于提... 目的 :开发一个实用性的个性化正畸牙弓形态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方法 :利用 Pentium35 0、12 8M计算机 ,在 WINDOWS98环境下用 Borland Delphi5 .0语言进行研制、开发。结果 :该系统具有 1牙弓形态的预测以及间隙分析和计算 ,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治疗方案制定的合理性 ,以及疗效分析的客观性 ;2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用户界面 ,提高了操作的人机互动性 ,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 ;3运用计算机软件的形式 ,结合头影测量分析 ,使对患者牙弓形态的分析更加科学化 ,提高了模型测量分析计算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结论 :该系统可适用于颅面的正常发育特征和错牙合形成的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牙弓 形态设计 CAD 软件
下载PDF
上颌牙弓狭窄与口周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钱红 段银钟 +2 位作者 宋建国 钱芳 韩长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研究上颌牙弓狭窄与口周力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 :用新型计算机辅助口周力测量系统对 16名上颌牙弓狭窄患者上下颌第一磨牙颊侧、舌侧进行口周力测量。结果 :口周力两次重复测量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男女之间各牙位的口周力值... 目的 :研究上颌牙弓狭窄与口周力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 :用新型计算机辅助口周力测量系统对 16名上颌牙弓狭窄患者上下颌第一磨牙颊侧、舌侧进行口周力测量。结果 :口周力两次重复测量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男女之间各牙位的口周力值无显著性差异 ;同侧上下颌第一磨牙颊侧压力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舌侧压力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该口周力测量系统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口周力与性别无相关性 ;牙颌形态影响口周力 ,口周力会因牙颌形态的改变而发生适应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系统 口周力 上颌骨 牙弓狭窄 牙颌形态 相关性研究 错HE畸形
下载PDF
快速上颌扩弓保持与复发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莉莉 段银钟 +1 位作者 李若萱 王海雪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 :研究腭中缝扩张 (Sd Sd)、牙槽突倾斜和弯曲 (At+b At+b)、牙齿移位 (Td Td)、牙齿倾斜 (Tt Tt)在快速扩弓、保持和复发结束时的比例变化及该变化与扩弓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 6周龄SD雄性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均设... 目的 :研究腭中缝扩张 (Sd Sd)、牙槽突倾斜和弯曲 (At+b At+b)、牙齿移位 (Td Td)、牙齿倾斜 (Tt Tt)在快速扩弓、保持和复发结束时的比例变化及该变化与扩弓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 6周龄SD雄性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均设实验组 6只和对照组 2只 ,实验组经过快速扩弓期 ( 1周 )、保持期( 4周 )、复发期 ( 4周 ) ,对照组不作扩弓处理 ,制作四环素荧光标记不脱钙磨片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将图像输入计算机分析仪测量腭中缝的宽度 (SW )、磨牙颊尖区增宽的量 (即扩弓量M M )和磨牙牙槽嵴增宽的量 (RM RM) ,从而利用公式计算出 4个部分的比例。结果 :磨牙扩弓量 (M M )在扩弓结束时、保持结束时、复发结束时 4部分 [(Sd Sd) :(Tt Tt) :(At+b At+b) :(Td Td) ]的比例变化为 :45 .2 % ( 0 .47mm ):17.8% ( 0 .19mm) :2 5 .7% ( 0 .2 7mm) :11.4% ( 0 .12mm ) -5 2 .3 % ( 0 .47mm) :15 .5 % ( 0 .14mm ):18.9% ( 0 .17mm) :13 .3 % ( 0 .12mm) -61.8% ( 0 .3 4mm) :18.2 % ( 0 .10mm) :1.8% ( 0 .0 1mm) :18.2 % ( 0 .10mm )。结论 :腭中缝扩张 (Sd Sd)是快速上颌扩弓中最重要的部分 ,其稳定性关系到扩弓的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上颌扩弓 复发 动物实验 药物标记 腭中缝
下载PDF
上颌牙弓反复快速扩缩对大鼠环上颌周围骨缝的组织学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冯光耀 邹冰爽 +1 位作者 高雪梅 曾祥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研究上颌牙弓反复快速扩缩对大鼠上颌周围骨缝的组织学影响。方法:选择6周龄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2只,随机分成3组:单次扩弓组9只,连续扩弓5 d后处死;反复扩缩组9只,先扩弓5 d,再缩弓5 d,然后再扩弓5 d,如此反复扩3次,... 目的:研究上颌牙弓反复快速扩缩对大鼠上颌周围骨缝的组织学影响。方法:选择6周龄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2只,随机分成3组:单次扩弓组9只,连续扩弓5 d后处死;反复扩缩组9只,先扩弓5 d,再缩弓5 d,然后再扩弓5 d,如此反复扩3次,缩2次共25 d后处死;对照组4只,不进行任何矫治,分别在第5天和第25天各处死两只。实验动物处死后,立即取腭中缝及与矢状方向改建密切相关的腭颌缝、额颌缝、前颌缝、颧颌缝,制作脱钙骨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酒石酸抗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破骨细胞,并进行破骨细胞计数。结果:组织学观察发现,单次扩弓组除腭中缝外,其他上颌周围骨缝与对照组类似,无明显组织学变化;而反复扩缩组的腭中缝及其他骨缝的多处区域受到牵拉,缝宽度增加,成骨细胞增多,纤维结缔组织被拉伸、变形,与骨缘分离,排列紊乱,亦有少数区域呈骨受压吸收现象,破骨细胞和骨吸收陷窝增多,成骨细胞减少,纤维结缔组织密集。破骨细胞计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单次扩弓组只有腭中缝的破骨细胞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反复扩缩组各骨缝的破骨细胞数均比单次扩弓组和对照组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牙弓反复快速扩缩后,环上颌周围骨缝均有明显的组织学改建,具有更高的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 牙弓 正畸矫正器设计 组织学
下载PDF
重庆市正常青少年牙颌模型测量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萍 李晓智 +1 位作者 张福军 周建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9-641,共3页
目的通过对92名重庆市正常牙合青少年的牙颌模型测量研究,建立重庆市正常牙合青少年的牙冠宽度和高度、牙弓宽度及长度、腭盖高度的均值及标准差,为正畸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重庆市正常牙合青少年牙颌模型92付(男45付,女47付),用数显... 目的通过对92名重庆市正常牙合青少年的牙颌模型测量研究,建立重庆市正常牙合青少年的牙冠宽度和高度、牙弓宽度及长度、腭盖高度的均值及标准差,为正畸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重庆市正常牙合青少年牙颌模型92付(男45付,女47付),用数显游标卡尺在模型上测量牙冠宽度、高度、牙弓宽度及长度、腭盖高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国内外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重庆市正常牙合青少年的牙冠宽度、高度、牙弓宽度及长度、腭盖高度均为男性大于女性。各测量结果与国内外部分地区的报道有不同。结论人类的牙、牙弓存在种族、地区和性别差异,临床上应参照本地区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牙合) 牙颌模型 牙冠 牙弓 测量
下载PDF
咬痕个体识别的比对方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力 任嘉诚 +3 位作者 徐华 王晓明 李健 陈建东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建立一个牙模数据库,为通过牙齿、咬痕进行个人识别的研究及其在法医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 经过对400例牙模进行分析、计算,将牙齿的形状、排列转换成数字型(X,Y)坐标,通过计算出每颗牙关键点与坐标原点的相对位置,在... 目的 建立一个牙模数据库,为通过牙齿、咬痕进行个人识别的研究及其在法医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 经过对400例牙模进行分析、计算,将牙齿的形状、排列转换成数字型(X,Y)坐标,通过计算出每颗牙关键点与坐标原点的相对位置,在DOS系统下运用Borland C++5.0语言编写程序,快速地计算出牙齿和牙弓的特征。结果 能对牙模进行自动识别,达到排除与认定。其比对精度长度为1.3mm,角度3°;可取的最少牙点位数目为12~14较为合理,大致需要5~7个完整的牙痕。结论 该方法是研究咬痕与牙模比对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痕个体识别 比对方法 牙模数据库 法医鉴定 牙位 牙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