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差点儿”中的隐性否定及其语法效应 被引量:39
1
作者 袁毓林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4-64,共11页
文章尝试用"差点儿"中隐性否定的语义溢出,来解释"差点儿没(有)VP"格式中冗余否定的形成机制;用句式的"肯定vs.否定"和其中VP的"积极vs.消极"的配置方式,来推导整个句式评价意义的"正面vs... 文章尝试用"差点儿"中隐性否定的语义溢出,来解释"差点儿没(有)VP"格式中冗余否定的形成机制;用句式的"肯定vs.否定"和其中VP的"积极vs.消极"的配置方式,来推导整个句式评价意义的"正面vs.反面"(庆幸vs.遗憾);进而用"乐观原则"来解释"差点儿VP"格式三缺一格局的语用动因,以便用句式缺位来说明"差点儿VP"格式中隐性否定的语义溢出的条件。文章还基于对真实文本中400多个"差点儿VP"实例的分析和统计,说明在语言运用层面的语法中,对于歧义句式"差点儿没(有)VP"、甚至所有的"差点儿VP"格式,语言使用者都有可能采用概率性的处理策略,来自上而下地获取其语义解释。文章还指出,"差点儿(没有)VP"格式的使用受到社会道义的约束,这保证了概率语法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否定 语义溢出 冗余否定 句式格局 乐观原则 道义约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