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sreading Rousseau? Jacques Derrida's Deconstructive Reading of Rousseau's Essay on the Origin of Languages
1
作者 Gerasimos Kakoliris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5年第10期499-512,共14页
Jacques Derrida's engagement with Jean-Jacques Rousseau in the second part of Of Grammatology constitutes the most systematic, extensive example of deconstructive reading. Nevertheless, the problem of whether Derrida... Jacques Derrida's engagement with Jean-Jacques Rousseau in the second part of Of Grammatology constitutes the most systematic, extensive example of deconstructive reading. Nevertheless, the problem of whether Derrida reproduces Rousseau's basic claims adequately has remained a peripheral concern. This has meant that this may constitute a misreading and the consequences that this would have for the deconstructive operation itself have not adequately examined. Hence, this enquiry into Derrida's reading of Rousseau centers upon the extent to which Derrida distorts Rousseau's text in order to be able to confirm deconstruction's radical theoretical pos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rrida ROUSSEAU Deconstructive Reading Rousseau's Essay on the Origin of Languages derrida'sOf Grammatology
下载PDF
Derrida-Lebowitz-Speer-Spohn方程的显示精确解
2
作者 王文君 尚亚东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33-37,共5页
研究在充分低的噪声水平下二维Toom模型中刻画沿着固定界面波动统计性质的一个新奇的三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Derrida-Lebowitz-Speer-Spohn方程.首先,获得这个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一个非线性变换,这个非线性变换可以将该方程约化为对应的... 研究在充分低的噪声水平下二维Toom模型中刻画沿着固定界面波动统计性质的一个新奇的三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Derrida-Lebowitz-Speer-Spohn方程.首先,获得这个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一个非线性变换,这个非线性变换可以将该方程约化为对应的线性偏微分方程.接着,利用分离变量方法获得了该约化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许多显式精确解.最后,借助于这个非线性变换得到原来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丰富的显式精确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rrida-Lebowitz-Speer-Spohn方程 非线性变换 分离变量方法 精确解
下载PDF
Derrida's Views on Translatability and Untranslatability
3
作者 金启军 郑鑫 马鹏飞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2年第8期20-22,共3页
Translation is a complicated subject,in which there are manifold problems since its establishment.The question of translatability and untranslatability is a heated topic in translation theory.Different experts have di... Translation is a complicated subject,in which there are manifold problems since its establishment.The question of translatability and untranslatability is a heated topic in translation theory.Different experts have different ways of demonstrating translatability and untranslatability.Since the deconstructive thinking was taken into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there have been more and more discussions about Derrida and his views on translation.The author,starting from the point of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Roman Jakobson's three types of translation,explains Derrida's ideas about translation from two aspects,translatability and untranslatability.Finally,the author gives some implications 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摘要 编辑部 编辑工作 读者
下载PDF
Writing as a Supplement: Jacques Derrida's Deconstructive Reading of Rousseau's Confessions
4
作者 Gerasimos Kakoliris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5年第6期302-313,共12页
The present study constitutes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the deconstructive reading of Rousseau's Confessions that Derrida undertakes in the second part of Of Grammatology. In this examination, the author will first lis... The present study constitutes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the deconstructive reading of Rousseau's Confessions that Derrida undertakes in the second part of Of Grammatology. In this examination, the author will first list some of the significations into which Derrida disperses (forced, as he asserts himself, by an "inassimilable residue" in the text itself) the meaning that he has already construed as apparently simple during the first moment of deconstructive reading (i.e., "the doubling commentary"); the author will then go on to enquire into the operations which enable Derrida to arrive at these self-conflicting significations. The main aim of this essay is to demonstrate that it is not language alone that disables the philosophy of Rousseau and enables the philosophy of Derrida. When Derrida attempts to support his philosophy through an analysis of Rousseau's theory of language and the alleged contradictions in Rousseau's texts, he misinterprets basic tenets of these texts in order to make them conform to the presuppositions of the deconstructive approach. The "reversal" and "displacement" of metaphysical conceptuality in the text of the Confessions is made possible after the text has had meanings transposed into it from a plurality of other texts. Derrida attributes to the text significations he discovers by construing, explicating and over-reading passages that occur elsewhere in Rousseau's total oeuvre (especially in the Essay on the Origin of Langu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rrida Deconstructive Reading Rousseau's Confessions
下载PDF
A Re-study of Derrida's Deconstructive Translation Thought
5
作者 康顺理 《海外英语》 2012年第8X期142-144,151,共4页
Since 1995,Derrida's deconstructive translation thought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China.Some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on Derrida's translation thought research;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misunderstandings... Since 1995,Derrida's deconstructive translation thought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China.Some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on Derrida's translation thought research;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his thought on translation.This paper intends to employ some words in his works or interview to clarify some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Derrida's translation thou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rrida deconstructive TRANSLATION THOUGHT Différa
下载PDF
Deconstruction of Derrida' s Language Philosophy from the Analysis of "Différance"
6
作者 Zhang Weiwe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76-282,共7页
"Différance"is Derrida made a word,the meaning of words for delay and spacing."Différance"from Derrida on Saussure's linguistics and d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metaphysics.Saussure... "Différance"is Derrida made a word,the meaning of words for delay and spacing."Différance"from Derrida on Saussure's linguistics and d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metaphysics.Saussure rules on the symbol of the arbitrary and differential principle,points out that the essence of language is different,Derrida thinks that Saussure's principle of incomplete,"différance"before"difference",and"difference"is"Différance"effect,"differences"must be on the premise of"différance"to play a role,become the source of the symbol."Différance"deconstructs the traditional metaphysical dualism not only,also reflects the d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ontology Derrida language philosophy,"différance"- "imprinting"theoretical model to illustrate the essence of the traditional mark is constantly to daub off itself,it is not present or abs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德里 解构 形而上学 索绪尔 传统 语言学 二元论
下载PDF
“准-先验性”和“与-在”:德里达与南希论素描
7
作者 苏林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5,57,共11页
素描不但在艺术中占据独特且重要的位置,更因其中蕴含的思之潜能为众多思想家所关注。现代法国哲学常以对于艺术的讨论来承载哲思,素描则因其与书写的联系受到解构主义的关注。德里达与南希都曾写过讨论素描的作品,在他们的思考中,素描... 素描不但在艺术中占据独特且重要的位置,更因其中蕴含的思之潜能为众多思想家所关注。现代法国哲学常以对于艺术的讨论来承载哲思,素描则因其与书写的联系受到解构主义的关注。德里达与南希都曾写过讨论素描的作品,在他们的思考中,素描皆与他者密切相关。但他们二人对他者的思考却有着不同侧重:德里达肯定他者之为全然他者,赋予其准先验色彩,进而更强调他者在意义建构之中的必须与我们因此而背负的债务,而南希在肯定差异与间隔的基础上更倾向于思考一种“与-在”模式。深入解读德里达与南希关于素描的讨论,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两位解构阵营内思想家的承续与差异,同时也能澄清二者解构思想的内在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描 他者 解构 德里达 南希 与-在
下载PDF
法与文学的“禁忌之恋”——在德里达《在法的前面》的前面
8
作者 胡行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7,共10页
本文对德里达的《前判:在法的前面》进行系统梳理和阐发。德里达的论题叠合了两个面向:一是法的文学,二是文学的法。“法的文学”指向法的叙述性和虚构性,法自身没有本质,它最中心的系谱历史不可讲述,可也正是它本源的空缺导致了叙述在... 本文对德里达的《前判:在法的前面》进行系统梳理和阐发。德里达的论题叠合了两个面向:一是法的文学,二是文学的法。“法的文学”指向法的叙述性和虚构性,法自身没有本质,它最中心的系谱历史不可讲述,可也正是它本源的空缺导致了叙述在延迟中的差异化重复。“文学的法”则指向文学的建制和惯例,一个文本一旦开始书写,就已经在彰显法的作用并完成“合法的”表述行为,文学的阅读和流通也在法中。引入《类型的法则》,会让我们进一步窥见法与文学的互相支配和生产,它更带来了文学和法的关系的性别化和性爱化。本文首先着眼于德里达讨论的两个面向,刻画出法与文学“禁忌之恋”的基本样貌。本文继而从中抽绎出德里达着重论述的独异性问题,并再结合《法的力量:权威的“神秘基础”》一文阐明法的普泛性与个体存在的独异性之间的裂痕以及由此而来的正义的不可能性,并探问文学的独异性如何有可能为个体存在的独异性赋能,让法也伫立在文学的前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卡夫卡 文学 独异性
下载PDF
“时间意外性”的多维透视——论德里达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阐释
9
作者 陶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40,共10页
文学阐释在德里达的思想中起着落实解构策略、开拓解构维度的作用。德里达在解读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时,挖掘了戏剧中的多个时间意外性(contretemps)的场景,通过时间、专名、反讽这几个向度围绕“时间意外性”展开了... 文学阐释在德里达的思想中起着落实解构策略、开拓解构维度的作用。德里达在解读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时,挖掘了戏剧中的多个时间意外性(contretemps)的场景,通过时间、专名、反讽这几个向度围绕“时间意外性”展开了精彩的阐释,并以三个不同的裂缝回答了意义生成的可能性条件这一问题。德里达的阐释在时间维度上讨论了时间与空间的裂缝,在专名维度上讨论了专名与承担者间的裂缝,在反讽维度上讨论了有限与无限的裂缝。这三个维度事实上互相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对“时间意外性”的多维透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罗密欧与朱丽叶》 时间意外性 时间 专名 反讽
下载PDF
从德里达“Déconstruction”一词的汉译看哲学术语的文化迁变
10
作者 王俊茗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24年第1期275-286,共12页
Deconstruction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重要的哲学术语之一。该术语自20世纪80年代初被翻译到国内,先后出现了近十几个译名,还与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Destruktion概念的译名纠缠不休,形成了种种“译名之争”现象。本研... Deconstruction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重要的哲学术语之一。该术语自20世纪80年代初被翻译到国内,先后出现了近十几个译名,还与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Destruktion概念的译名纠缠不休,形成了种种“译名之争”现象。本研究基于对“Deconstruction”汉译历程的梳理,结合概念史溯源,指出“译名之争”与Deconstruction在跨文化迁移过程中发生的变形有直接关系,其中第三方媒介、译者身份、接受语境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语言系统等,都是影响“Déconstruction”一词产生迁变的重要因素。从“文化迁变”的角度考察“Déconstruction”的汉译问题,或能为国内哲学术语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思考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 德里达 文化迁变 术语翻译
下载PDF
Derrida and the Art of Embalming: Thanatopraxie in "Tithonus" and A Tale ofa Tub
11
作者 Jayjit Sarkar Jagannath Basu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2020年第2期80-89,共10页
Taking a cue from Jacques Derrida's Glas,this paper seeks to understand the idea of thanatopraxie or embalming in art.It sees thanatopraxie as a strategy to(en)counter the prevalent idea of a“book”as the reposit... Taking a cue from Jacques Derrida's Glas,this paper seeks to understand the idea of thanatopraxie or embalming in art.It sees thanatopraxie as a strategy to(en)counter the prevalent idea of a“book”as the repository of the“truth”and the“divine.”It argues that a work of art can only exist in the world by transforming into“what(ever)remains”of a work-a wo-.Thanatopraxie thus,brings down a work from the realm of the transcendental and the divine to the world of banal existence.And,in order to comprehend these maneuverings,this paper looks into“Tithonus”and A Tale of Tub as texts where the“penetrable openings”are purposely kept open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work(in)to a w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anatopraxie derrida DEATH threshold work wo-
原文传递
解构主义翻译学派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从本雅明、德里达到韦努蒂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莉 曹子龙 《外语教育研究》 2023年第2期48-54,共7页
译者主体性研究是解构主义翻译学派代表人物本雅明、德里达与韦努蒂翻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译者主体性的阐发一脉相承、不断深化。本雅明作为解构主义翻译学派的先驱,率先对翻译工具论提出质疑,为译者正名;德里达延伸了本雅明译文... 译者主体性研究是解构主义翻译学派代表人物本雅明、德里达与韦努蒂翻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译者主体性的阐发一脉相承、不断深化。本雅明作为解构主义翻译学派的先驱,率先对翻译工具论提出质疑,为译者正名;德里达延伸了本雅明译文是原文“来世的生命”的思想,进一步解构了原文文本的权威,译者主体性得到昭彰;韦努蒂作为德里达作品的英译者,深受解构主义影响,以异化之“异”对抗翻译活动中的语言暴力,在后殖民的语境下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赋予译者更深刻的地位和意义,拓宽了译者主体性研究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主义翻译学派 译者主体性 本雅明 德里达 韦努蒂
下载PDF
德里达论文学语言——以《罗米欧与朱丽叶》为范例
13
作者 肖锦龙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8,共9页
语言的实质是什么?文学语言是怎么样的?这是德里达前期理论探索的核心问题。1971年,他发表了名作《签名事件背景》,对英美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解构主义改造,提出了解构式的语言理论,明确指出,语言不是记录事物的工具,而是以言做事的行为... 语言的实质是什么?文学语言是怎么样的?这是德里达前期理论探索的核心问题。1971年,他发表了名作《签名事件背景》,对英美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解构主义改造,提出了解构式的语言理论,明确指出,语言不是记录事物的工具,而是以言做事的行为,是述行性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他发表了两篇文学理论专论《格言错乱》和《“这种被称作文学的奇怪机制”:与德里达的访谈》,指出文学语言是一种独特的以言做事的行为方式。它的独特性在于:不是整体有序化的,而是分离零乱化的;不是统一一体化的,而是矛盾双重化的。德里达给这种独特的文学语言形式取了一个新名字叫“格言”。他借莎士比亚的《罗米欧与朱丽叶》对之作了极充分的论证说明。德里达的这种文学语言理论观念一举突破了千年传统,旷古烁今,很值得我们深入研讨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语言 言语行为理论 格言 《罗米欧与朱丽叶》
下载PDF
从边缘到中心——两部“爱丽丝”童话小说的解构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孟玲 卢雨菁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7-45,共9页
刘易斯·卡罗尔的两部“爱丽丝”童话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与《爱丽丝镜中历险记》)具有鲜明的自我解构特征。以德里达解构主义理论观之,卡罗尔打破传统儿童文学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采用去中心化叙事方式,建构开放性文本,并... 刘易斯·卡罗尔的两部“爱丽丝”童话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与《爱丽丝镜中历险记》)具有鲜明的自我解构特征。以德里达解构主义理论观之,卡罗尔打破传统儿童文学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采用去中心化叙事方式,建构开放性文本,并通过大量实验性文字游戏延异文本的终极意义,建构了多元共存、开放包容、意蕴无穷的儿童世界,既解放了儿童游戏的天性,也为成年人提供精神回归的家园。卡罗尔的解构之旅颠覆了以宗教训诫和道德说教为主流的儿童文学,推动了张扬幻想、追求快乐天性的儿童文学从边缘向叙事主潮的中心游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卡罗尔 两部“爱丽丝”童话小说 德里达 解构主义
下载PDF
罗兰·巴特文本理论的起源考察及其现代启示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啟泽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2-119,共8页
罗兰·巴特文本理论之建构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其理论缘起、写作风格、意识形态立场、理论价值追求等方面皆与他接受到的诸多理论家的认识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通过对罗兰·巴特文本理论发展历程中与其理论认识演进密... 罗兰·巴特文本理论之建构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其理论缘起、写作风格、意识形态立场、理论价值追求等方面皆与他接受到的诸多理论家的认识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通过对罗兰·巴特文本理论发展历程中与其理论认识演进密切相关的蒙田、尼采、索绪尔、德里达的有关理论观点的分析梳理,尝试展现罗兰·巴特文本理论在相应发展阶段中的理论相关性,明确其理论缘起,帮助我们更好地从宏观上把握罗兰·巴特文本理论的得失和价值,为西方文学理论中国化和中国文学理论自身的发展寻找良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巴特 文本理论 蒙田 尼采 索绪尔 德里达
下载PDF
给予、责任与踪迹:德里达《赠予死亡》的三重解构逻辑探赜
16
作者 万冰岩 《宜宾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71-78,共8页
德里达在《赠予死亡》的三四节集中考察了克尔凯郭尔《恐惧与战栗》一书中对亚伯拉罕献祭以撒的圣经故事的解读。这并不是德里达对后者既有论述的单纯复现,而暗含着他对“礼物现象”“责任概念”“文学实体”的解构活动。在论域上晚期... 德里达在《赠予死亡》的三四节集中考察了克尔凯郭尔《恐惧与战栗》一书中对亚伯拉罕献祭以撒的圣经故事的解读。这并不是德里达对后者既有论述的单纯复现,而暗含着他对“礼物现象”“责任概念”“文学实体”的解构活动。在论域上晚期德里达更多地转向了政治、伦理和宗教问题,但这篇长文在本质上仍深深铭刻着解构痕迹,德里达也正是通过“献祭以撒”这一主题,实现了礼物、伦理与文学的意义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伦理 宗教 文学 解构
下载PDF
论德里达对胡塞尔现象学中“发生”问题的批判
17
作者 王庭安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9期81-84,共4页
“发生”问题作为胡塞尔中后期哲学的一个核心主题一直困挠和阻碍着胡塞尔的先验哲学计划。德里达指出“发生”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和困难的原因在于“发生”概念具有二重性:起源与生成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意义同时蕴含于发生这个概念中。... “发生”问题作为胡塞尔中后期哲学的一个核心主题一直困挠和阻碍着胡塞尔的先验哲学计划。德里达指出“发生”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和困难的原因在于“发生”概念具有二重性:起源与生成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意义同时蕴含于发生这个概念中。由于胡塞尔对起源和明见性的追求,拒斥一种作为先天综合的发生,因此他的先验现象学陷入了一种起源与生成的僵局。德里达通过将辩证法引入先验现象学,提出“延异”概念,尝试解决胡塞尔现象学的发生困境,却不可避免地违背了胡塞尔现象学的宗旨。德里达的辩证法难以承担解决先验现象学发生困境的重任,没有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德里达对于胡塞尔现象学中“发生”问题的批判及其解决方案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胡塞尔现象学 “发生”问题 辩证法 批判
下载PDF
论德里达关于“幽灵”问题的探讨
18
作者 王心怡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24-128,共5页
“幽灵”是德里达后期研究中的重要意象,它是一种悖论性的存在,既在场又不在场,空间上可见又不可见,时间上亦生亦死。德里达借“幽灵”指出马克思的遗产具有异质性,主张继承马克思不断激进化的批判精神,因为这种批判精神包含着现实性和... “幽灵”是德里达后期研究中的重要意象,它是一种悖论性的存在,既在场又不在场,空间上可见又不可见,时间上亦生亦死。德里达借“幽灵”指出马克思的遗产具有异质性,主张继承马克思不断激进化的批判精神,因为这种批判精神包含着现实性和理想性。在德里达的观念里,民主制度即将来临又没有明确日期,如同游荡的幽灵,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追求它,去创造一种新的可能。人亦如此,我们无法否认死亡和终结,但“终结”并不意味着结束,它可以是绝境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可能性,一种“也许”,一种生成的空无。我们都在幸存着,以幽灵的形式幸存,在书写中期待他者的到来,朝向一种生命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马克思 幽灵 幸存
下载PDF
动画电影《大护法》中的角色塑造的解构主义研究
19
作者 张策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58-161,共4页
文章以电影《大护法》中的角色设计为研究对象,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对其创作手法进行分析,从角色的反模型化的形象塑造到中式山水画与西方暴力美学的融合,更深入地挖掘这部动画影片的独特魅力,并认为解构主义的思想用在动画的创新发展上... 文章以电影《大护法》中的角色设计为研究对象,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对其创作手法进行分析,从角色的反模型化的形象塑造到中式山水画与西方暴力美学的融合,更深入地挖掘这部动画影片的独特魅力,并认为解构主义的思想用在动画的创新发展上同样具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大护法》 角色塑造 德里达 解构主义
下载PDF
德里达解构视角下的服装设计
20
作者 薛子琪 姬益波 《西部皮革》 2023年第8期92-94,共3页
解构主义是雅克·德里达提出的哲学思想,是一种对事物的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它追求的是对一切既定事物、概念、结构、形式甚至是审美标准的打破,也就是把它们看作不完整、不统一,从而构成一种新的秩序。解构主义服装设计是一种完全脱... 解构主义是雅克·德里达提出的哲学思想,是一种对事物的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它追求的是对一切既定事物、概念、结构、形式甚至是审美标准的打破,也就是把它们看作不完整、不统一,从而构成一种新的秩序。解构主义服装设计是一种完全脱离传统服装的一种全新的设计风格。解构主义风格的服装设计师通常具有大胆的思维方式,他们将一些不相关的事物,如织物、平面、线条等组合起来,运用各种夸张变形、破洞、不规则剪裁等手法对其进行重新设计和再造,并与传统服装设计相比较来表达自己对服装的独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克·德里达 解构 设计 服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