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冠下裸斑形成土壤学机制
1
作者 张帅 吕杰 +2 位作者 马媛 陈静 沈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44-4853,共10页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与齿肋赤藓共生区域中,梭梭冠下常形成藓类结皮裸露斑块。为研究梭梭冠下裸斑形成机理,以裸斑内土壤、裸斑外藓类结皮土壤、背景裸地土壤以及背景藓类结皮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四类土壤营养物质含量和理化因子,并测...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与齿肋赤藓共生区域中,梭梭冠下常形成藓类结皮裸露斑块。为研究梭梭冠下裸斑形成机理,以裸斑内土壤、裸斑外藓类结皮土壤、背景裸地土壤以及背景藓类结皮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四类土壤营养物质含量和理化因子,并测定土壤代谢组以及分析其之间差异。结果表明,裸斑内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比与裸斑外藓类结皮和背景藓类结皮土壤并无显著性差异,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并非造成梭梭冠下藓类裸斑的原因。裸斑内土壤Na+、K+、Mg^(2+)、SO_(4)^(2-)、CO_(3)^(2-)、HCO_(3)^(-)含量显著高于裸斑外土壤、背景裸地土壤和背景结皮土壤,总盐含量最高为1.705 g/kg。这个含量不足以对齿肋赤藓正常生长造成影响,因此裸斑内土壤中较高的离子浓度也并非藓类裸斑产生的原因。土壤代谢组结果显示不同土壤代谢物具有极显著差异,油酰胺等酰胺类化合物相对丰度最高,占总代谢物的72.68%,且在裸斑内土壤中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裸斑藓类结皮土壤、裸地土壤和背景结皮土壤,因此推测裸斑内土壤中油酰胺等酰胺类化合物可能是抑制齿肋赤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造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冠下藓类裸斑产生的主要土壤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梭梭 藓类裸斑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代谢组
下载PDF
NaCl胁迫对荒漠苔藓齿肋赤藓膜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2
作者 林晓华 卓一林 +2 位作者 柳丽芳 施翔 卓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83-3491,共9页
苔藓结皮作为生物土壤结皮演替的最高阶段和生物量的最主要贡献者,对维持荒漠地表稳定和改善微环境具有重要作用。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 Mitt.作为荒漠苔藓结皮的优势种,是不可多得的开展抗逆性资源研究的重要材料。研究对齿... 苔藓结皮作为生物土壤结皮演替的最高阶段和生物量的最主要贡献者,对维持荒漠地表稳定和改善微环境具有重要作用。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 Mitt.作为荒漠苔藓结皮的优势种,是不可多得的开展抗逆性资源研究的重要材料。研究对齿肋赤藓进行不同NaCl浓度(0、200、300和400 mmol/L)和不同胁迫时间(处理1 d、2 d、3 d、5 d、7 d和14 d)处理,主要从结构特性和生理特性对其膜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齿肋赤藓在中浓度NaCl胁迫(200 mmol/L和300 mmol/L)下均未观察到电导率显著变化,而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特别在高浓度NaCl胁迫(400 mmol/L)下,细胞发生严重的质壁分离,叶肉细胞部分发生死亡,且出现大量泡状结构,而叶绿体大部分解体,片层结构消失,淀粉粒数量增加且体积变大,但这一过程中没有膜损坏的直接证据。据此关于齿肋赤藓耐受NaCl胁迫的膜结构稳定性有2种可能推测:(1)齿肋赤藓具有特殊的形态和解剖特征,例如:细胞壁较厚,且存在角隅加厚现象,使其能够在恶劣的盐胁迫环境下生存,并保留细胞结构完好无损;(2)在NaCl胁迫过程中,快速且持续的增加可溶性糖(“组成性”保护物质)和游离脯氨酸,有助于提高细胞膜的稳定性。荒漠苔藓齿肋赤藓虽然没有被定义为盐生植物,但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齿肋赤藓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模式物种展开关于盐胁迫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沙漠植物 齿肋赤藓 生理指标 透射电镜
下载PDF
Topographic differentiations of biological soil crusts and hydraulic properties in fixed sand dunes, Tengger Desert 被引量:14
3
作者 Zhi Shan ZHANG Yong Le CHEN +3 位作者 Bin Xing XU Lei HUANG Hui Juan TAN Xue Jun DO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5年第2期205-215,共11页
Biological soil crusts (BSC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urface soil hydrology. Soils dominated with moss BSCs may have higher infiltration rates than those dominated with cyanobacteria or algal BSCs. However, it is... Biological soil crusts (BSC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urface soil hydrology. Soils dominated with moss BSCs may have higher infiltration rates than those dominated with cyanobacteria or algal BSCs. However, it is unnown whether improved infiltration in moss BSCs is accompanied by an increase in soil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r water retention capacity. We investigated this question in the Tengger Desert, where a 43-year-old revegetation program has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two distinct types of BSCs along topographic positions, i.e. the moss-dominated BSCs on the interdune land and windward slopes of the fixed sand dunes, and the al- gal-dominated BSCs on the crest and leeward slopes. Soil water retention capacity an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were measured using an indoor evaporation method and a field infiltration method. And the results were fitted to the van Genuchten-Mualem model. Un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ies under greater water pressure (〈-0.01 MPa) and water retention capacities in the entire pressure head range were higher for both crust types than for bare sand. However,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ies in the near-saturation range (〉-0.01 MPa) showed decreasing trends from bare sand to moss crusts and to algal crusts. Our data suggested that topographic differentiation of BSC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not only soil water retention and hydraulic conductivities, but also the overall hydrology of the fixed sand dunes at a landscape scale, as seen in the reduction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in deep soil water stor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al crusts hydraulic conductivity moss crusts soil water retention curve Tengger desert
下载PDF
荒漠冻融期积雪变化对生物结皮甲烷通量的影响
4
作者 潘琪 陆永兴 +2 位作者 张元明 周晓兵 庄伟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017-5026,共10页
温带荒漠积雪覆盖是土壤含水量增加的重要方式,在冻融期带来丰富的水分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温带荒漠积雪深度时空格局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荒漠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通量。生物结皮在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温带荒漠积雪覆盖是土壤含水量增加的重要方式,在冻融期带来丰富的水分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温带荒漠积雪深度时空格局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荒漠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通量。生物结皮在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尤其是降水变化。然而,目前有关冻融期不同积雪条件下生物结皮温室气体通量的研究十分匮乏。CH4是重要的温室气体,选择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藓和地衣2种类型生物结皮为研究对象,以裸沙为对照,设置增雪、自然降雪(对照)和除雪三种处理,通过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探究CH4通量在冻融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冻融期多数情况下积雪处理和结皮类型对CH4通量影响不显著。荒漠生物结皮对CH4整体表现为吸收作用,是荒漠生态系统CH4重要的“汇”。两种结皮类型及裸沙CH4的吸收速率呈现为地衣结皮(-10.12μg m^(-2) h^(-1))>藓结皮(-1.73μg m^(-2) h^(-1))>裸沙(-1.69μg m^(-2) h^(-1))。CH4通量通常与土壤5 cm深处的温度和水分的相关性不显著,对其他土壤理化因子响应较弱。研究结果表明,积雪处理不会对冻融期生物结皮CH4通量产生显著影响,全球变化条件下温带荒漠积雪的改变可能对土壤CH4的产生和吸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藓结皮 地衣结皮 温度 降水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固定沙丘藓类植物结皮层的自然恢复及人工培养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田桂泉 白学良 +1 位作者 徐杰 王先道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4-169,共6页
通过藓类结皮层的自然恢复和人工培养藓类植物促进结皮层形成试验,研究了腾格里沙漠固定沙丘生物 结皮层形成过程中优势成分真藓(Bryum argenteum)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藓类结皮层人工去除后在3-4 年内70%的样方基本恢复,在此过... 通过藓类结皮层的自然恢复和人工培养藓类植物促进结皮层形成试验,研究了腾格里沙漠固定沙丘生物 结皮层形成过程中优势成分真藓(Bryum argenteum)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藓类结皮层人工去除后在3-4 年内70%的样方基本恢复,在此过程中真藓主要靠茎叶碎片传播和繁殖;通过分株法、撒茎叶法培养的真藓在1个 月后长满整个样地,主要通过如下方式繁殖--茎的碎片连续分枝可产生小植株,茎、叶均可产生原丝体,由原丝 体发育产生小植株,小植株又可再生原丝体,如此反复产生新植物体,这一过程是野外人工促进生物结皮层形成过 程中真藓主要的繁殖途径。与室内培养中真藓的繁殖特性相比较,野外培养的真藓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原丝体较 粗壮,分枝多,但在两种条件下的繁殖特性相同,能够揭示该地区自然条件下藓类植物萌发和定居的繁殖机理。该 研究为人工促进生物结皮层形成及治理受损结皮层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 藓类植物结皮层 自然恢复 人工培养 繁殖生物学 真藓 生物结皮层
下载PDF
原位显微红外法检测热胁迫对荒漠植物刺叶墙藓质膜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许书军 陈蔚红 +2 位作者 陈颖雯 何明 王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417-2421,共5页
利用显微红外光谱法研究了不同生境下的刺叶墙藓质膜结构及其热胁迫耐性机理。从酯酰基、碳氢化合物红外吸收区域分析表明,刺叶墙藓野生叶片通过加快组织内部碳氢化合物合成速度,减少质膜渗透性,减轻高温对质膜胁迫损伤;室内培养的原丝... 利用显微红外光谱法研究了不同生境下的刺叶墙藓质膜结构及其热胁迫耐性机理。从酯酰基、碳氢化合物红外吸收区域分析表明,刺叶墙藓野生叶片通过加快组织内部碳氢化合物合成速度,减少质膜渗透性,减轻高温对质膜胁迫损伤;室内培养的原丝体和新叶不能及时对热胁迫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性 显微红外 质膜透性 荒漠苔藓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固定沙丘结皮层藓类植物的生态功能及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1
7
作者 徐杰 白学良 +3 位作者 田桂泉 黄洁 张镝 冯晓慧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4-242,共9页
通过1998—2001年的野外调查,沙坡头地区固定沙丘结皮层藓类植物共3科、11属、24种,新发现 8 个本地区新记录种。人工固定沙丘仅分布有7种藓类,而自然固定沙丘包括了所有的 24 种藓类,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构成了复杂的苔藓植物群落。... 通过1998—2001年的野外调查,沙坡头地区固定沙丘结皮层藓类植物共3科、11属、24种,新发现 8 个本地区新记录种。人工固定沙丘仅分布有7种藓类,而自然固定沙丘包括了所有的 24 种藓类,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构成了复杂的苔藓植物群落。沿坡向随高度的上升,藓类植物的盖度减少,而藻类植物的盖度却有上升的趋势。自然固定沙丘藓类植物盖度明显小于围封的人工固定沙丘。人工固定沙丘随着固定年限的增加,藓类植物的生物量明显增高,不同种类藓类植物的生物量明显不同,综合盖度因素,真藓拥有该地区最大的生物量。不同类型、不同种类的藓类植物结皮厚度和株高之间都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 01)。不同固定沙丘藓类结皮土壤的总盐量、阴、阳离子总量都明显高于藻结皮和流沙,苔藓结皮中苔藓植物体内Mg/Ca率在0 50~0 98之间,结皮土壤Ca2+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种离子,Na+、K+ 离子含量较少。苔藓植物生物量与土壤磷、土壤有机质呈明显正相关(P<0 05),土壤pH值与土壤磷含量和苔藓植物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P 分别为<0 01 和<0 05),表明高的 pH值显著影响土壤磷含量和植物生物量。磷含量还与氮含量显著相关(P<0 05),充分表明磷是荒漠生态系统苔藓植物生长发育首要的限制因子。藓类结皮土壤中的有机质、全磷、全氮、速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沙丘 盖度 土壤磷 生物量 结皮 有机质含量 土壤环境因子 藓类植物 苔藓植物 维管植物
下载PDF
生物结皮影响下沙漠土壤表面凝结水的形成与变化特征 被引量:34
8
作者 张静 张元明 +2 位作者 周晓兵 张丙昌 魏美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600-6608,共9页
在水资源匮乏的沙漠生境,凝结水是植物、生物结皮、无脊椎和脊椎小动物的重要水分来源之一。采用微渗计法对比研究3种生物结皮类型(藻结皮、地衣结皮和苔藓结皮)和自然裸沙对地表凝结水量及凝结水蒸散过程的影响。微渗计的规格为内径6cm... 在水资源匮乏的沙漠生境,凝结水是植物、生物结皮、无脊椎和脊椎小动物的重要水分来源之一。采用微渗计法对比研究3种生物结皮类型(藻结皮、地衣结皮和苔藓结皮)和自然裸沙对地表凝结水量及凝结水蒸散过程的影响。微渗计的规格为内径6cm,高3.5cm的PVC管。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地表的总凝结水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总凝结水量随生物结皮发育水平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依次为:裸沙<藻结皮<地衣结皮<苔藓结皮,即生物结皮的存在有利于沙漠地表凝结水的形成。不同类型地表凝结水量的日均值有所差异。对于同一地表类型,凝结水量的最大值为最小值的数倍。黎明时,苔藓结皮的凝结水量最大,而裸沙的凝结水量最小,地衣结皮和藻结皮居中。凝结现象自20:00~22:00,次日8:00~9:00结束。大多数日出后凝结现象仍继续发生。不同类型地表的凝结及蒸散过程经历2个阶段:日出前凝结水量呈缓慢增加的趋势,日出后随温度的升高凝结水量快速减少,其中以苔藓结皮凝结水量下降最为迅速。凝结水量主要受温度、大气湿度、凝结面类型、气象条件和生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水 藻结皮 地衣结皮 苔藓结皮 裸沙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下载PDF
生物结皮中齿肋赤藓叶片毛尖对植株含水量及水分散失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陶冶 张元明 +1 位作者 吴楠 张丙昌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0-808,共9页
采用相对含水量、含水率、蒸散率、累积蒸散率等指标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中优势藓类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 Mitt.)叶片毛尖对其离体植株含水量及水分散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虽然毛尖仅占植株重量的4.77%,但水合... 采用相对含水量、含水率、蒸散率、累积蒸散率等指标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中优势藓类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 Mitt.)叶片毛尖对其离体植株含水量及水分散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虽然毛尖仅占植株重量的4.77%,但水合过程中毛尖内部及附属齿状芒刺均充分吸水,毛尖的存在使植株饱和水量增加了31.03%。(2)脱水过程中有毛尖植株的含水率和相对含水量的下降速度明显慢于无毛尖植株,而完全脱水后二者(不计毛尖重量)实际含水量相等。(3)脱水前期(第30 min之前)有毛尖植株的蒸散率小于无毛尖植株,且直至完全脱水前,前者的累积蒸散率都始终小于后者。实验表明,有毛尖植株的4个水分指标均比无毛尖植株延迟20 min达到恒定。研究结果在个体水平上证实了毛尖能有效提高和维持齿肋赤藓植株含水量并延缓水分散失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皮 齿肋赤藓 叶片毛尖 水分 脱水 藓类植物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生物土壤结皮对油蒿群落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孙永琦 冯薇 +2 位作者 张宇清 秦树高 毛赫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2-90,共9页
【目的】通过研究生物土壤结皮对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究半干旱区不同类型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养分周转的作用,为认识生物土壤结皮对沙地植被恢复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油蒿灌丛间的裸地、... 【目的】通过研究生物土壤结皮对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究半干旱区不同类型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养分周转的作用,为认识生物土壤结皮对沙地植被恢复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油蒿灌丛间的裸地、地衣结皮和苔藓结皮为研究对象,分析油蒿灌丛间裸地土壤(0~5 cm)、地衣结皮层和苔藓结皮层(0~1 cm)及其下层土壤(1~5 cm)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1)地衣结皮层和苔藓结皮层均显著改善油蒿灌木群落的土壤理化性质,且苔藓结皮层改善作用更为明显。地衣结皮层和苔藓结皮层相比油蒿灌丛间裸地,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分别提高3.30倍和6.51倍,微生物量碳含量(MBC)分别显著提高2.79倍和6.58倍,微生物量氮含量(MBN)分别显著提高3.49倍和12.73倍,全氮含量(TN)分别提高2.67倍和4.46倍,全磷含量(TP)分别显著提高1.82倍和2.06倍。生物土壤结皮下层土壤与灌丛间裸地相比微生物量氮(MBN)、TN和TP之间无显著差异,MBC显著降低。(2)与油蒿灌丛间裸地相比,地衣结皮层和苔藓结皮层显著提高了土壤转化酶和脲酶活性,其中,地衣结皮层分别提高转化酶和脲酶活性3.58倍和2.80倍。苔藓结皮层显著提高转化酶活性4.23倍。碱性磷酸酶活性则无显著影响。另外,生物土壤结皮层下土壤3种酶活性均无显著提高。(3)土壤理化性质显著影响3种土壤酶活性。SOC、MBC、MBN、TN和TP与土壤转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H与土壤转化酶活性显著负相关。SOC、MBN和TP与土壤脲酶活性显著正相关。pH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负相关。【结论】地衣结皮和苔藓结皮均能加速油蒿灌丛土壤碳素周转;氮素周转则主要由地衣结皮调控。另外,仅结皮层能提高油蒿群落养分周转。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土壤结皮可以加速油蒿群落间土壤养分的周转和提高土壤质量,促进该区域植被和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油蒿群落 地衣结皮 苔藓结皮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库布齐沙漠北缘苔藓结皮土壤酶活性及腐殖质组成特征
11
作者 高海燕 闫德仁 +1 位作者 张胜男 黄海广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168,共7页
生物结皮是流动沙地固定的显著标志,土壤酶活性和腐殖质含量变化是衡量干旱脆弱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程度的重要指标。以流沙为对照,选择固沙10年、20年、30年苔藓结皮样地,探究不同固沙年限苔藓结皮土壤酶活性及腐殖质组分变化特征。结果表... 生物结皮是流动沙地固定的显著标志,土壤酶活性和腐殖质含量变化是衡量干旱脆弱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程度的重要指标。以流沙为对照,选择固沙10年、20年、30年苔藓结皮样地,探究不同固沙年限苔藓结皮土壤酶活性及腐殖质组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固沙年限增加,苔藓结皮中酶活性增加1.3~9.4倍,胡敏酸(HA)含量从0.84g/kg增加到2.47g/kg,富里酸(FA)从0.62g/kg增加到2.28g/kg,胡敏素从0.86g/kg增加到5.57g/kg。冗余分析结果显示,腐殖质组分含量在前两轴累积能够解释土壤酶活性的94.25%,土壤腐殖质组分对土壤酶活性的重要性影响排序为富里酸>HA/FA>胡敏素>胡敏酸,且富里酸、HA/FA、胡敏素与土壤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富里酸、HA/FA、胡敏素是影响苔藓结皮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子。综上,苔藓结皮固沙年限的增加,可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腐殖质组分特征,对促进风沙土形成演变和脆弱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布齐沙漠 苔藓结皮 土壤酶活性 腐殖质 冗余分析
原文传递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苔藓结皮中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韩彩霞 张丙昌 +3 位作者 张元明 邰凤姣 张弛 邵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50-1055,共6页
为了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苔藓结皮中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运用稀释平板法和基于ITS-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得到的基因序列与NCBI数据库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苔藓... 为了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苔藓结皮中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运用稀释平板法和基于ITS-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得到的基因序列与NCBI数据库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苔藓结皮中共分离得到24株菌落形态各异的真菌,分属于11属21种,绝大多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为优势菌群,茎点霉属(Phoma)、曲霉菌属(Aspergillus)、镰刀孢菌属(Fusarium)为常见属;有些种类的真菌具有耐热及特殊产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苔藓结皮 可培养真菌 多样性指数
原文传递
荒漠苔藓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 Mitt.)瞬时遗传转化方法建立 被引量:4
13
作者 卓露 张道远 +2 位作者 李小双 杨红兰 管开云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13-1919,共7页
以野生极端耐干藓类植物齿肋赤藓(S. caninervis)为转化受体,进行农杆菌浸染,对GUS基因的瞬时表达率进行组织染色和分子检测分析。结果表明:GUS基因在野生齿肋赤藓植株个体中有一定表达,农杆菌培养过程中农杆菌浓度和瞬时转化过程中共... 以野生极端耐干藓类植物齿肋赤藓(S. caninervis)为转化受体,进行农杆菌浸染,对GUS基因的瞬时表达率进行组织染色和分子检测分析。结果表明:GUS基因在野生齿肋赤藓植株个体中有一定表达,农杆菌培养过程中农杆菌浓度和瞬时转化过程中共培养时间对瞬时转化率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最优条件为用1/2 MS+100μmol/L AS+3%蔗糖+0.02%Tween20,p H=5.6调整菌液浓度至0.8,得到最高转化苗GUS瞬时表达率,为38%。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齿肋赤藓外源基因瞬时遗传转化方法,为后续抗逆基因功能原位快速鉴定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苔藓 齿肋赤藓 瞬时转化 农杆菌介导
原文传递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中藓类植物形态解剖特征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红玲 张元明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3-370,共8页
对组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土壤结皮的4种1变种藓类植物刺叶墙藓(Tortula desertorum Broth.)、真藓(Bryum argenteum Hedw.)、绿色流苏藓〔Crossidium squamiferum(Viv.)Jur.〕、泛生墙藓(Tortula muralis Hedw.)、泛生墙藓无芒变种(T... 对组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土壤结皮的4种1变种藓类植物刺叶墙藓(Tortula desertorum Broth.)、真藓(Bryum argenteum Hedw.)、绿色流苏藓〔Crossidium squamiferum(Viv.)Jur.〕、泛生墙藓(Tortula muralis Hedw.)、泛生墙藓无芒变种(Tortula muralis var. aestiva Brid. ex Hedw.)的茎、叶形态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除刺叶墙藓叶片上部为2层细胞组成外,其他4种叶片均由1层细胞组成。所有藓类植物叶片都具有明显或粗壮的中肋,起到了支持叶片和导水的作用。茎皮部外层细胞壁不同程度加厚。生物结皮中的藓类植物表现出叶片背卷或内卷、具疣状突起、透明毛尖(泛生墙藓无芒变种除外)以及边缘细胞壁加厚等特征,这些特征是对干旱荒漠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荒漠藓类植物形态特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 生物结皮 藓类植物 形态解剖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新疆
原文传递
不同沙埋深度对刺叶墙藓植株碎片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聂华丽 吴楠 +2 位作者 梁少民 王红玲 张元明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70,共5页
采用撒茎法对构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苔藓结皮的优势种刺叶墙藓(Tortula desertorumBroth.)进行室内沙培实验,探讨不同沙埋深度对刺叶墙藓无性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添加任何营养元素或激素的原沙基质培养条件下,刺叶墙藓的植株碎... 采用撒茎法对构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苔藓结皮的优势种刺叶墙藓(Tortula desertorumBroth.)进行室内沙培实验,探讨不同沙埋深度对刺叶墙藓无性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添加任何营养元素或激素的原沙基质培养条件下,刺叶墙藓的植株碎片仍然能够生长并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2)在所设置的不同沙埋厚度条件下,刺叶墙藓的植株碎片在2 mm沙埋厚度时生长较好,生长趋势表现为:前12 d内生长较快,之后生长缓慢。第22 d以后,未见新生植株,苔藓植株数趋于稳定。大于2 mm的沙埋厚度则抑制其生长。同时指出,沙埋也是影响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苔藓植物生长和分布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叶墙藓(Tortula desertorum Broth.) 沙层厚度 苔藓结皮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原文传递
荒漠刺叶墙藓DNA的提取及PCR扩增反应条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红玲 张元明 +3 位作者 吴楠 陈荣毅 聂华丽 张静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8-106,共9页
采用改进CTAB法、NaOH法和直接PCR法(direct PCR amplification)提取藓类生物结皮中刺叶墙藓(Tortula desertorum Broth.)基因组DNA,比较其分离效果以及ISSR扩增效果。结果表明:改进CTAB法提取的基因组DNA质量好、纯度高,ISSR... 采用改进CTAB法、NaOH法和直接PCR法(direct PCR amplification)提取藓类生物结皮中刺叶墙藓(Tortula desertorum Broth.)基因组DNA,比较其分离效果以及ISSR扩增效果。结果表明:改进CTAB法提取的基因组DNA质量好、纯度高,ISSR扩增反应效果好。直接PCR法一旦体系建立,则是最简易快速、经济高效的模板制备方法,适于植株矮小、生物量很小的荒漠藓类植物个体模板DNA的制备。利用改进CTAB法获得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对ISSR反应组分浓度及反应程序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摸索和优化实验,建立了刺叶墙藓最优ISSR反应体系。反应总体积为20μL,各反应组分终浓度为:2μL 10×Buffer,2mM Mg^2+,0.1mM dNTPs,0.2μM引物,10-40ng模板DNA,1U Taq酶。扩增程序为:94℃ 4min,1个循环;94℃45s,退火温度(Tm)45s,72℃1min,35个循环;72℃7min,1个循环;4℃保存。刺叶墙藓是组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藓类生物结皮的优势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刺叶墙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叶墙藓 DNA提取 ISSR扩增 藓类生物结皮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原文传递
腾格里沙漠固定沙丘藓类植物结皮层的自然恢复及人工培养试验研究
17
作者 田桂泉 《河套学院论坛》 2008年第4期99-105,共7页
通过藓类结皮层的自然恢复和人工培养藓类植物促进结皮层形成试验,研究了腾格里沙漠固定沙丘生物结皮层形成过程中优势成分真藓(Bryum argenteum)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藓类结皮层人工去除后在3~4年内70%的样方基本恢复,在此过程... 通过藓类结皮层的自然恢复和人工培养藓类植物促进结皮层形成试验,研究了腾格里沙漠固定沙丘生物结皮层形成过程中优势成分真藓(Bryum argenteum)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藓类结皮层人工去除后在3~4年内70%的样方基本恢复,在此过程中真藓主要靠茎叶碎片传播和繁殖;通过分株法、撒茎叶法培养的真藓在一个月后长满整个样地,主要通过如下方式繁殖——茎的碎片连续分枝可产生小植株,茎、叶均可产生原丝体,由原丝体发育产生小植株,小植株又可再生原丝体,如此反复产生新植物体,这一过程是野外人工促进生物结皮层形成过程中真藓主要的繁殖途径。与室内培养中真藓的繁殖特性相比较,野外培养的真藓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原丝体较粗壮,分枝多,但在两种条件下的繁殖特性相同,能够揭示该地区自然条件下藓类植物萌发和定居的繁殖机理。该研究为人工促进生物结皮层形成及治理受损结皮层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 藓类结皮层 自然恢复 人工培养 繁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