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Wind Speed Evaluation Technique in Wind Turbine Installation Point by Using the Meteorological and CFD Models
1
作者 Takanori Uchida 《Journal of Flow Control, Measurement & Visualization》 2018年第3期168-184,共17页
It is highly important in Japan to choose a good site for wind turbines, becaus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ind speed is quite complicated over steep complex terrain. We have been developing the unsteady numerical m... It is highly important in Japan to choose a good site for wind turbines, becaus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ind speed is quite complicated over steep complex terrain. We have been developing the unsteady numerical model called the RIAM-COMPACT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pplied Mechanics, Kyushu University, Computational Prediction of Airflow over Complex Terrain). The RIAM-COMPACT is based on the LES (Large-Eddy Simulation). The object domain of the RIAM-COMPACT is from several m to several km, and can predict the airflow and gas diffusion over complex terrain with high precision.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design wind speed evaluation technique in wind turbine installation point by using the mesoscale meteorological model and RIAM-COMPACT CFD model was proposed. The design wind speed to be used for designing WTGs can be calculated by multiplying the ratio of the mean wind speed at the hub-height to the mean upper-air wind speed at the inflow boundary, i.e., the fractional increase of the mean hub-height wind speed, by the reduction ratio, R. The fractional increase of the mean hub-height wind speed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CFD simulation results. This method was proposed as Approach 1 in the present paper. A value of 61.9 m/s was obtained for the final design wind speed, Uh, in Approach 1. In the evaluation procedure of the design wind speed in Approach 2, neither the above-mentioned reduction rate, R, nor an upper-air wind speed of 1.7 Vo, where Vo is the reference wind speed, was used. Instead, the value of the maximum wind speed which was obtained from the typhoon simulation for each of the investigated wind directions was adopted. When the design wind speed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50-year recurrence value, the design wind speed was 48.3 m/s. When a somewhat conservative safety factor was applied, that is, when the 100 year recurrence value was used instead, the design wind speed was 52.9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ign wind speed Complex TERRAIN METEOROLOGICAL MODEL CFD MODEL
下载PDF
Design and Experimentation of a 1 MW Horizontal Axis Wind Turbine 被引量:1
2
作者 Miguel Toledo Velázquez Marcelino Vega Del Carmen +2 位作者 Juan Abugaber Francis Luis A. Moreno Pacheco Guilibaldo Tolentino Eslava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2014年第1期9-16,共8页
In this work was carried out the aerodynamics design of a 1 MW horizontal axis wind turbine by using blade element momentum theory (BEM). The generated design was scaled and built for testing purposes in the discharge... In this work was carried out the aerodynamics design of a 1 MW horizontal axis wind turbine by using blade element momentum theory (BEM). The generated design was scaled and built for testing purposes in the discharge of an axial flow fan of 80 cm in diameter. Strip theory was used for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s was conducted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erformance curves adding increasingly correction factors to the original equation of ideal flow to reduce the error regarding real operating values got by the experimental tests. Correction factors introduced in the ideal flow equation were the tip loss factor and drag coefficient. BEM results showed good approximation using experimental data for the tip speed ratio less than design. The best approximation of the power coefficient calculation was for tip speed ratio less than 6. BEM method is a tool for practical calculation and can be used for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wind turbines when the flow rate is not too turbulent and radial velocity components are neglig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Turbine design BET BEM TIP speed Ratio TIP LOST Factor HAWT
下载PDF
典型峡谷Ⅴ型地貌下桥址区风特性
3
作者 张玥 刘子琦 石慧慧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5-586,共12页
为得到山区峡谷典型Ⅴ型地形下的桥梁抗风设计的关键风特性参数,通过“数值风洞试验”建立模型,以实桥为工程背景构建三维地形网格,基于3种典型湍流模型和流体壁面粗糙度对桥位的风场特性进行分析,选取最优湍流模型和流体壁面粗糙度对... 为得到山区峡谷典型Ⅴ型地形下的桥梁抗风设计的关键风特性参数,通过“数值风洞试验”建立模型,以实桥为工程背景构建三维地形网格,基于3种典型湍流模型和流体壁面粗糙度对桥位的风场特性进行分析,选取最优湍流模型和流体壁面粗糙度对该地形桥位处的风场特性进行分析;围绕两个影响桥址区风特性的地形参数(山体高度和夹角),阐明Ⅴ型峡谷地形下风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与现行规范进行对比,推算桥面设计基准风速。结果表明:该Ⅴ型峡谷地形的最佳湍流模型和流体壁面粗糙度分别为RNG k-ε和20 m;随着山体高度及山体夹角两参数的变化,风速增加幅度分别为2.37%~12.56%和1.24%~6.98%;山体高度及山体夹角两变参数下,梯度风高度分别为700 m和800 m左右;实际湍流强度大于规范中四类地表规范值,在离地高度40 m范围内,湍流强度更接近于D类地表。实际Ⅴ型峡谷桥址区不能简单按规范归为C类或D类地形,在设计风参数计算时应综合考虑规范和经验公式,还可借助模拟手段来提高其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特性 Ⅴ型峡谷 数值风洞试验 湍流模型 地形参数 设计基准风速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场景的输电线路典型微地形、微气象区设计风速分析
4
作者 孟佳佳 张新燕 苟伟 《电力勘测设计》 2024年第5期79-82,共4页
气象条件是输电线路设计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微地形、微气象对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以实际线路工程为例,基于三维路径场景,结合现场踏勘情况,识别出沿线影响风速特性的主要微地形有地形抬升型(山丘、悬崖)和垭口型。根据... 气象条件是输电线路设计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微地形、微气象对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以实际线路工程为例,基于三维路径场景,结合现场踏勘情况,识别出沿线影响风速特性的主要微地形有地形抬升型(山丘、悬崖)和垭口型。根据山丘、悬崖和垭口三种典型微地形风速仿真分析结果,利用风速增大模型,计算得到不同微地形条件下的修正风速,从而提高线路工程设计风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三维场景 微地形 微气象 设计风速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航拍的近地风场类别确定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正农 代向奎 +1 位作者 蒲鸥 吴红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2,共12页
应用无人机航拍城市地区地面的照片,通过对照片进行识别可快速获取地面建筑物信息,进而有效地获得测区内地貌状况并且实现参数化.通过建立地面粗糙度Z0与地面粗糙度指数α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该地区近地风场类别,同时应用无人机搭载风速... 应用无人机航拍城市地区地面的照片,通过对照片进行识别可快速获取地面建筑物信息,进而有效地获得测区内地貌状况并且实现参数化.通过建立地面粗糙度Z0与地面粗糙度指数α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该地区近地风场类别,同时应用无人机搭载风速仪对该地区的风场和风剖面进行实测并通过分析获得了该地区的近地风场类别,进而对采用两种方法获得的近地风场类别识别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通过这两种方法判定的场地类别一致,且相对误差在5%以内.该研究实现了依据实际地貌判定同目标建筑相关的风场类别,所用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地区的建筑抗风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地面粗糙度 风速 航拍 抗风设计
下载PDF
单/双承力索桥梁接触网设计风荷载研究
6
作者 代笑颜 牛华伟 +2 位作者 杨佳 陈奋飞 陈政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94-2802,共9页
为解决桥梁接触网设计风荷载取值问题,提出桥梁接触网设计风速及风荷载的修正方法。通过桥梁节段及风屏障缩尺模型风洞试验,确定某桁架桥梁接触网的桥梁断面及风屏障的风速修正系数;通过刚性节段模型测力风洞试验,确定了单承力索、双承... 为解决桥梁接触网设计风荷载取值问题,提出桥梁接触网设计风速及风荷载的修正方法。通过桥梁节段及风屏障缩尺模型风洞试验,确定某桁架桥梁接触网的桥梁断面及风屏障的风速修正系数;通过刚性节段模型测力风洞试验,确定了单承力索、双承力索、接触线、单线单导和双线单导等不同布置形式接触网的体型系数;根据试验测试的修正系数,计算按本文修正方法计算的设计风荷载取值与规范值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桁架梁断面及桥上风屏障后,桥面接触线位置处风速修正系数取1.13,承力索位置处风速修正系数取1.14,可知桥梁断面及风屏障会提高接触网设计风速;不同布置形式接触网体型系数按不同风速工况的包络值,接触线取1.4,单承力索取1.5,双承力索取1.75,明显大于现行规范的取值1.2。根据试验测试的修正系数计算的接触线、单承力索和双承力索设计风荷载结果是现行规范的1.46倍、1.6倍和1.86倍,表明桥梁接触网设计风荷载取值会比普通接触网显著增加。研究成果可为桥梁接触网设计阶段风荷载取值提供参考,为我国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计规范的条文修订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接触网 设计风速 设计风荷载 桥梁断面修正系数 体型系数
下载PDF
施工临时设施抗风设计研究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汪钲东 汪刚 +2 位作者 郭振志 周照飞 陈泽宇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198-2202,共5页
随着超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不断攀升,施工临时设施的抗风安全成为超高层建造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对于临时设施的风荷载规范和标准相对较少,导致临时设施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指标很难平衡。因此,施工临时设施的抗风设计研究... 随着超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不断攀升,施工临时设施的抗风安全成为超高层建造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对于临时设施的风荷载规范和标准相对较少,导致临时设施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指标很难平衡。因此,施工临时设施的抗风设计研究变得十分重要。本文旨在介绍国内外关于临时设施设计风速和风荷载关键参数取值的问题,并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在临时设施抗风研究方面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还对施工临时设施抗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临时设施 设计风速 风荷载
下载PDF
山区桥梁设计风参数实测方法及与规范结果对比研究
8
作者 白洪涛 张志田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63,共8页
针对山区桥梁设计风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结合地形模型风洞试验、现场风观测、气象站数据统计分析确定山区桥梁设计风参数的方法。采用地形模型风洞试验确定桥址风场空间分布;利用短期内桥址现场与气象站同步观测结果对比确定两地风... 针对山区桥梁设计风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结合地形模型风洞试验、现场风观测、气象站数据统计分析确定山区桥梁设计风参数的方法。采用地形模型风洞试验确定桥址风场空间分布;利用短期内桥址现场与气象站同步观测结果对比确定两地风速缩放关系;再根据气象站长期风速资料确定风速概率分布模型,并结合风速缩放关系、桥址风场空间分布得到桥址各位置的设计基准风速以及检验风速。以某拟建跨峡谷大跨悬索桥为背景,应用该方法确定了该桥设计风参数,并与《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3360-01—2018)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山区桥址平均风速沿桥轴线呈不均匀分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桥址平均风速在高风速时以东南风向与西北风向为主,且东南风向形成负攻角,西北风向形成正攻角,风攻角正负具有明显的风向依赖性;平均风攻角随着风速的增加而降低,但仍明显高于我国规范规定范围;-3°~+3°小风攻角下,规范方法得到的检验风速高于实测方法,偏安全,对于大风攻角,规范方法偏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桥梁 设计风速 风攻角 检验风速 地形模型风洞试验 现场风观测 规范对比
下载PDF
玉屏核电厂区域龙卷风参数估算与分析
9
作者 黄晨然 朱军 +2 位作者 向淑君 李霄 夏阳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3年第4期48-52,共5页
利用玉屏核电站厂址周围3个经纬度区域范围内1950—2021年期间的龙卷风调查资料,采用富士达F等级划分法评定龙卷风级别,按照《核电厂厂址选择的极端气象事件(HAD101/10)》的规定,估算出核电站设计基准龙卷风相关参数和设计基准等级。结... 利用玉屏核电站厂址周围3个经纬度区域范围内1950—2021年期间的龙卷风调查资料,采用富士达F等级划分法评定龙卷风级别,按照《核电厂厂址选择的极端气象事件(HAD101/10)》的规定,估算出核电站设计基准龙卷风相关参数和设计基准等级。结果表明:玉屏核电站厂址区域设计基准龙卷风最大风速估算值为63.9 m·s^(-1)(对应10-7概率值),总压降为29.5 hPa,压降速率为7.1 hPa·s^(-1),最大旋转风速为51.8 m·s^(-1),最大平移速度为12.1 m·s^(-1),设计基准等级为F2。计算结果为项目设计和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风 设计基准 富士达分级 风速概率
下载PDF
江苏滨海海域海上风电场的极值波高推算
10
作者 蔡丽 《海岸工程》 2023年第1期61-74,共14页
为了给江苏滨海海域海上风电场的结构设计提供更为合理的设计参数,本文利用定量分析法对比分析了采用不同推算方法推算得到的工程海域极值波高,讨论了不同推算方法的差异及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年极值法、条件极值法(包括风暴统计法、阈... 为了给江苏滨海海域海上风电场的结构设计提供更为合理的设计参数,本文利用定量分析法对比分析了采用不同推算方法推算得到的工程海域极值波高,讨论了不同推算方法的差异及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年极值法、条件极值法(包括风暴统计法、阈值上限法)和组合法推算出的工程海域极值波高受理论频率曲线、热带风暴年均频次、极端设计风速和特定水位的影响较大。其中,热带风暴年均频次主要影响风暴统计法推算的结果,当热带风暴年均频次不小于1时,推算的结果趋于稳定,相对偏差小于5%;极端设计风速和特定水位主要影响组合法推算的结果,极端设计风速的选择主要影响极值波高在各个方向上的分布,特定水位的叠加主要影响极值波高的幅值;对于非特定水位下的极值波高,利用条件极值法中的风暴统计法推算的结果最大,为6.55m;利用年极值法中P-Ⅲ型曲线推算的结果最小,为5.48m;两者相对偏差约20%;对于特定水位下的极值波高,利用组合法推算出的NW—SE方向极值波高与水位呈正相关,即叠加正水位时,极值波高增大,叠加负水位时,极值波高减小,幅值变化可达±15%;且极值波高的方向分布与所采用的极端设计风速的方向分布相同,利用极值波高对应的设计风速推算出的极值波高在各方向上的分布更符合实际海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海上风电场 极值波高 极端设计风速
下载PDF
核电厂超大型海水冷却塔设计风压的取值方法研究
11
作者 李相业 《南方能源建设》 2023年第S01期58-63,共6页
[目的]发展核电是我国构建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低碳电力系统的重要举措,研究开发适用于核电厂的超大型海水冷却塔,可以大大拓宽核电的厂址资源。[方法]核电厂超大型海水冷却塔属特种构筑物,受力计算属于三维空间曲面结构,通常由风荷载... [目的]发展核电是我国构建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低碳电力系统的重要举措,研究开发适用于核电厂的超大型海水冷却塔,可以大大拓宽核电的厂址资源。[方法]核电厂超大型海水冷却塔属特种构筑物,受力计算属于三维空间曲面结构,通常由风荷载参与的组合起截面控制作用。基于核电厂冷却塔设计工程实例,研究了核电厂超大型海水冷却塔的最大风速和设计风压。[结果]提出了核电厂冷却塔设计风压取值的建议和分析方法。[结论]研究成果对拓宽核电厂址资源储备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超大型海水冷却塔 最大风速 设计风压
下载PDF
基于短期风速观测的输电线路设计风速移植方法研究
12
作者 战祥伦 李磊 +1 位作者 谷洪钦 李志龙 《电力系统装备》 2023年第4期98-101,共4页
文章针对无资料地区输电线路设计风速取值困难,提出了基于短期风速观测的设计风速移植方法,在临时气象站与长期气象站同期观测的基础上,将长期气象站重现期风速计算成果移植到临时气象站,在此基础上得到临时气象站点重现期风速的计算方... 文章针对无资料地区输电线路设计风速取值困难,提出了基于短期风速观测的设计风速移植方法,在临时气象站与长期气象站同期观测的基础上,将长期气象站重现期风速计算成果移植到临时气象站,在此基础上得到临时气象站点重现期风速的计算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典型工程案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设计风速 临时气象观测 风速移植
下载PDF
小型风电行星齿轮的结构设计及动力学分析
13
作者 汲柏良 杜昱成 秦清海 《东北电力技术》 2023年第1期38-43,50,共7页
应用于家庭小型低风速风电领域的永磁同步发电机往往尺寸较大,增加了生产制造的成本,给发电机的运输以及安装带来困难,将增速齿轮箱引入风电机组提高输入转速,能够减小发电机的尺寸和降低制造成本。行星齿轮具有结构紧凑、抗冲击能力强... 应用于家庭小型低风速风电领域的永磁同步发电机往往尺寸较大,增加了生产制造的成本,给发电机的运输以及安装带来困难,将增速齿轮箱引入风电机组提高输入转速,能够减小发电机的尺寸和降低制造成本。行星齿轮具有结构紧凑、抗冲击能力强、效率高等优点。对行星齿轮进行结构选型设计计算,确定行星齿轮各构件的尺寸,在计及时变啮合刚度以及综合啮合误差的条件下通过集中参数法建立平移-扭转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采用四阶Runge-Kutta法进行数值求解。结果表明,行星齿轮各构件各向振动位移幅值较小,可将行星齿轮运用于低风速风电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风速风电 行星齿轮 结构设计 集中参数法 时变啮合刚度
下载PDF
低风速风力机叶片气动设计方法研究
14
作者 肖航 《新能源科技》 2023年第1期50-56,共7页
中国海上长江口以北、内陆中东南部地区风资源较为匮乏,年均风速低,提高低风速风电场经济效益是风力发电技术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文章阐明了低风速风电项目投资的必要条件和风资源特征,明确了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目标和运行特征,具... 中国海上长江口以北、内陆中东南部地区风资源较为匮乏,年均风速低,提高低风速风电场经济效益是风力发电技术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文章阐明了低风速风电项目投资的必要条件和风资源特征,明确了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目标和运行特征,具体定义了一款低风速风电叶片设计目标,并通过叶片优化设计实现了风力机年发电量的最大化。优化设计的叶片满足《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组选型导则》要求。通过对在役叶片进行优化,发电量提升了0.6%~1.03%,证明文章所述优化设计方法具备工程化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 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机组 低风速 风力机叶片 气动设计
下载PDF
基于气弹试验15MW超长柔性叶片颤振临界风速预测的叶根反力法
15
作者 陆曼曼 柯世堂 +3 位作者 吴鸿鑫 高沐恩 田文鑫 王浩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8-728,共11页
颤振是风力机叶片超大化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难题,气弹模型测振风洞试验是其最有效的预测方法之一,但传统方法无法精确解决模型相似比和测量精度的难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主梁刚度等效原则的超长柔性叶片气动/刚度映射一体化三维完全气... 颤振是风力机叶片超大化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难题,气弹模型测振风洞试验是其最有效的预测方法之一,但传统方法无法精确解决模型相似比和测量精度的难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主梁刚度等效原则的超长柔性叶片气动/刚度映射一体化三维完全气弹模型设计方法,采用高速摄像技术和高频六分量天平进行全风向角同步测振和测力风洞试验;系统研究了NREL‑15 MW超长柔性叶片的非线性动态响应频谱特性,对比分析了基于叶尖位移与叶根反力的风力机叶片颤振性能和临界失稳状态,发现了采用叶根反力来预测颤振性能的可行性,提出了超长柔性叶片颤振失稳预测的叶根反力法。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气弹模型设计和实验方法能精确有效地模拟风力机叶片动力性能与颤振行为,试验发现超长柔性叶片在桨距角为93°~96°和284°~287°区间内发生颤振,颤振区间内颤振临界风速随桨距角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桨距角为94°时达到最小,其风洞临界风速为5.4 m/s;叶根反力与叶尖位移存在一致发散性和强相关性,提出的叶根反力颤振指标δ≥2%时,风力机叶片进入颤振临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 MW超长柔性叶片 气弹模型设计方法 同步测振测力试验 颤振临界风速 叶根反力法
下载PDF
中菲结构规范中关于风荷载计算对比研究
16
作者 张文超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第9期130-132,共3页
风荷载是结构设计的重要荷载之一,中国和菲律宾规范关于风荷载的规定有所不同,通过研究两国规范中关于风荷载规定的异同,可为相关项目进行结构设计提供指导。在风荷载计算方法、风荷载基本参数方面比较中菲两国规范的异同,并选取多、高... 风荷载是结构设计的重要荷载之一,中国和菲律宾规范关于风荷载的规定有所不同,通过研究两国规范中关于风荷载规定的异同,可为相关项目进行结构设计提供指导。在风荷载计算方法、风荷载基本参数方面比较中菲两国规范的异同,并选取多、高层建筑作为实例,分别按中菲规范计算风压设计值,并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中菲规范在风荷载的计算方法上基本相同,但在风荷载的基本参数上有所区别,不同高度的建筑物按中菲规范计算得到的风压设计值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荷载 菲律宾结构规范 基本风速 体型系数 风振系数 风压设计值
下载PDF
家电产品臭氧浓度控制相关因素研究
17
作者 高伟 李星湖 +2 位作者 汤璐 潘耀权 徐艺宁 《日用电器》 2023年第11期93-97,共5页
近年来使用臭氧除菌除臭的家电产品逐渐增多,臭氧浓度对产品除菌除臭的效果起着关键作用。本报告通过改变臭氧发生器使用时的风速、温度、相对位置等相关因素,旨在得出影响臭氧浓度的相关因素,为后续使用臭氧发生器的家电设计提供一定... 近年来使用臭氧除菌除臭的家电产品逐渐增多,臭氧浓度对产品除菌除臭的效果起着关键作用。本报告通过改变臭氧发生器使用时的风速、温度、相对位置等相关因素,旨在得出影响臭氧浓度的相关因素,为后续使用臭氧发生器的家电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保证设计产品的臭氧浓度符合使用需求,同时使得臭氧发生器的臭氧产出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 风速 温度 相对位置 家电设计
下载PDF
风沙地区高速铁路综合选线原则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正邦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2,共7页
风沙灾害威胁着沙区铁路建设运营,由于高速列车具有速度快、车体轻的特点,线路在穿越风沙地带时受到的风沙流威胁更大。为在选线设计时就将线路风沙危害尽可能地减小,通过分析风沙流对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的影响机理,针对风沙地区特殊的... 风沙灾害威胁着沙区铁路建设运营,由于高速列车具有速度快、车体轻的特点,线路在穿越风沙地带时受到的风沙流威胁更大。为在选线设计时就将线路风沙危害尽可能地减小,通过分析风沙流对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的影响机理,针对风沙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结合铁路选线基本理论与方法,提出风沙地区高速铁路综合选线原则及风沙流区、戈壁区、大风区的高铁线路选线设计要点。以兰新高铁为例,通过详细勘察风沙区和分析现有资料,从线路走向方案设计、工程投资、环境影响等方面研究风沙地区高速铁路综合选线原则在实际线路工程中的应用,并确定了高速铁路在风沙地区较为合理的线路设计方案。经过兰新高铁多年的实际运营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性,可为今后风沙地区高速铁路选线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风沙地区 综合选线原则 选线要点 兰新高铁 选线设计
下载PDF
大跨度高速铁路混凝土独塔斜拉桥设计
19
作者 段鈜 《科学技术创新》 2023年第13期168-171,共4页
新建昌九高速铁路跨赣江南支主桥采用(100+100+240+70)m混凝土独塔斜拉桥结构。主梁为单箱双室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索塔中上塔柱采用H型设计,下塔柱采用双肢薄壁构造以减小阻水率,塔梁之间采用全固结体系;索塔锚固区采用混凝土齿块+环向... 新建昌九高速铁路跨赣江南支主桥采用(100+100+240+70)m混凝土独塔斜拉桥结构。主梁为单箱双室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索塔中上塔柱采用H型设计,下塔柱采用双肢薄壁构造以减小阻水率,塔梁之间采用全固结体系;索塔锚固区采用混凝土齿块+环向预应力钢绞线体系;斜拉索采用平行钢丝拉索。通过多种有限元计算程序,对主桥主梁应力与变形、工后徐变、桥塔受力、斜拉索受力及列车行驶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桥具备结构力学性能优异,列车行驶舒适性优秀,工后徐变小,对无砟轨道适应性好等特点。该桥总体采用常规挂篮悬臂浇筑法并结合支架现浇法进行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塔斜拉桥 高速铁路 桥梁设计 风-车-桥动力响应 工后徐变
下载PDF
琼州海峡跨海工程风速观测与设计风速计算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杜尧东 宋丽莉 +2 位作者 毛慧琴 植石群 钱光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8-101,共4页
利用5a的多层梯度测风资料,对工程区3个测点与参照气象站风速的相关关系、风随高度变化的规律以及阵风系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区3个测点与参照气象站风速之间的关系均以线性方程拟合效果最佳。利用这些线性方程对工程区短... 利用5a的多层梯度测风资料,对工程区3个测点与参照气象站风速的相关关系、风随高度变化的规律以及阵风系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区3个测点与参照气象站风速之间的关系均以线性方程拟合效果最佳。利用这些线性方程对工程区短期测风资料进行了延长,并采用极值Ⅰ型分布计算了10m高处重现期10min平均最大风速。然后,根据风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和阵风系数,计算了桥面高度各重现期瞬时最大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州海峡跨海工程 年最大风速 资料延长 极值Ⅰ型 阵风系数 设计风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