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壤性水稻土无机肥连施与土壤结构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7
1
作者 赖庆旺 李茶苟 黄庆海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68-174,共7页
良好的土壤物理环境,是农业高产稳产的基础。通过9年定位研究阐明,红壤性水稻土无机肥连施特别是偏施,随着有机和无机胶结物质的数量减少,土壤结构性遭受破坏,容重增值,孔隙度降低,水稳性结构破坏率提高,微团聚体分数系数上升,致使土壤... 良好的土壤物理环境,是农业高产稳产的基础。通过9年定位研究阐明,红壤性水稻土无机肥连施特别是偏施,随着有机和无机胶结物质的数量减少,土壤结构性遭受破坏,容重增值,孔隙度降低,水稳性结构破坏率提高,微团聚体分数系数上升,致使土壤紧实,耕性变坏,土壤肥力衰退。无机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物理环境,为建立优化施肥结构展示了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性 水稻土 无机肥 土壤结构
下载PDF
风沙土开垦中的风蚀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董治宝 陈渭南 +1 位作者 李振山 杨佐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4-80,共7页
针对以往对土壤风蚀与土地开垦的关系缺乏定量研究,本文以野外实地采集的风沙土样为实验材料,对土地开垦过程中影响风蚀的两个主要因素──地表破坏与植被破坏分别进行风洞实验,结果表明,土壤风蚀率随地表破坏率的增大呈二次幂函数... 针对以往对土壤风蚀与土地开垦的关系缺乏定量研究,本文以野外实地采集的风沙土样为实验材料,对土地开垦过程中影响风蚀的两个主要因素──地表破坏与植被破坏分别进行风洞实验,结果表明,土壤风蚀率随地表破坏率的增大呈二次幂函数增加;随植被盖度的减少呈指数增加。综合地表破坏及植被盖度对土壤风蚀的影响,最后得出,土壤风蚀率随土地开垦率的增大呈指数增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沙土开垦中,有效地防止土壤风蚀需要掌握的临界开垦指数以及风沙土开垦所必备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土 风蚀率 地表破坏率 植被盖度 土地开垦率
下载PDF
围封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国会 王建军 +1 位作者 陶利波 许冬梅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81,共6页
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研究了围封禁牧条件下宁夏荒漠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0~40cm土层土壤团聚体组成、破坏率及平均重量直径(MWD)等指标,以探讨围封对荒漠草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封有利于荒漠草原... 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研究了围封禁牧条件下宁夏荒漠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0~40cm土层土壤团聚体组成、破坏率及平均重量直径(MWD)等指标,以探讨围封对荒漠草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封有利于荒漠草原土壤团聚体的形成,随围封年限的增加,<0.25mm土壤微团聚体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0.25mm干筛团聚体含量在0~10cm和10~20cm土层变化显著,均以围封10年的草地最低;<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在0~10cm和20~40cm土层变化显著,其中0~10cm土层以围封7年的草地最低,20~40cm土层以围封10年的草地最低;随围封年限的增加,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以围封10年的草地最高,团聚破坏率则以围封7年、10年的草地较低,未封育和封育3年的草地较高。从垂直分布看,随剖面深度的增加,大团聚体特别是>5mm粒级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封 荒漠草原 土壤团聚体 平均重量直径 团聚体破坏率
下载PDF
天然结构性软土解构规律及参数分析
4
作者 王智超 蒋明镜 +1 位作者 陈双林 蔡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8-514,共7页
以Bothkennar和Pisa粘土率无关结构性特征试验为基础,对2类基于实测数据的典型解构函数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完善了参数评价及取值方法;进一步结合天然Batiscan粘土的CRS以及固结蠕变等率相关结构性特征试验结果,在解构函数中引入了率敏性... 以Bothkennar和Pisa粘土率无关结构性特征试验为基础,对2类基于实测数据的典型解构函数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完善了参数评价及取值方法;进一步结合天然Batiscan粘土的CRS以及固结蠕变等率相关结构性特征试验结果,在解构函数中引入了率敏性影响,并利用CRS试验数据对率相关性解构函数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2类解构函数都能较好地反映率无关与率相关屈服解构过程,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结构性 解构函数 率相关
下载PDF
植物篱-农作坡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特征 被引量:50
5
作者 蒲玉琳 林超文 +2 位作者 谢德体 魏朝富 倪九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128,共7页
基于植物篱控制水土流失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植物篱-农作坡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与常规等高农作模式相比,植物篱-农作复合农业模式下土壤>0.25mm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3.3%~16.1%和37.8%~55... 基于植物篱控制水土流失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植物篱-农作坡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与常规等高农作模式相比,植物篱-农作复合农业模式下土壤>0.25mm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3.3%~16.1%和37.8%~55.6%,明显提高了各坡位粒级>0.25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改善了粒级>0.25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在下坡位的相对富集和上坡位相对贫乏的状况.植物篱显著提高了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降低了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和>0.25mm土壤团聚体破坏率,进而增强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和抗蚀性.坡度与植物篱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和坡面变化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篱 土壤团聚体 土壤结构破坏率 坡度 水土流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