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戴云山黄山松群落与环境的关联 被引量:31
1
作者 刘金福 朱德煌 +4 位作者 兰思仁 洪伟 郑世群 何中声 徐道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731-5736,共6页
基于戴云山黄山松群落类型31个样地(20 m×20 m)野外调查,筛选4个地形因子和11个土壤环境因子,采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探讨黄山松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之间的关联,定量分析环境因子间相互关系及其对黄山松群落格局的影响。结... 基于戴云山黄山松群落类型31个样地(20 m×20 m)野外调查,筛选4个地形因子和11个土壤环境因子,采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探讨黄山松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之间的关联,定量分析环境因子间相互关系及其对黄山松群落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DCCA第一排序轴主要反映黄山松群落的海拔变化,第二轴主要反映坡向变化,即沿第二轴从上到下,坡向越朝向阳坡,黄山松群落分布越明显。(2)DCCA表明第一轴与海拔的相关系数达0.5570,即海拔是黄山松群落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环境因子,呈现海拔越高,黄山松优势种群越显著,在海拔1400—1600 m表现突出。(3)黄山松群落主要物种在DCCA排序图的相对位置,反映坡向、坡位、有机质、人为干扰因素是影响黄山松群落分布的重要因素。(4)DCCA排序图中黄山松群落种类排序轴与环境排序轴的相关系数高于DCA,且消除CCA的"弓形效应",更能凸显海拔、有机质等环境因子对黄山松群落的影响,即黄山松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关联以DCCA排序方法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松 dca DCCA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与地形因子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1
2
作者 王洪丹 王金满 +3 位作者 曹银贵 卢元清 秦倩 王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5098-5108,共11页
在脆弱的生态环境改善和恢复过程中,植被恢复与重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黄土露天煤矿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认识矿区损毁土地植被恢复与地形、土壤因子之间的作用规律对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改善至关重要。为此,选择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 在脆弱的生态环境改善和恢复过程中,植被恢复与重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黄土露天煤矿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认识矿区损毁土地植被恢复与地形、土壤因子之间的作用规律对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改善至关重要。为此,选择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南排土场对2条样带27个复垦样地的土壤、地形、植被参数进行了采集与测定,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CANOCO4.5软件的降趋势对应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了地形与土壤因子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与土壤变量之间呈显著相关,与地形变量之间相关性不明显;坡度主要影响草本覆盖度,坡向与有机质和速效磷之间具有线性相关性;速效钾对植被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土壤容重与砾石含量对土壤养分含量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有机质与全氮呈显著正相关,各土壤养分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为了改善和恢复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脆弱的生态系统,应该考虑植被和土壤的联合演替。在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下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关键是改善土壤状况和增加人工植被,同时加强对排土场人工和自然植被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植被恢复 降趋势对应分析 冗余分析 黄土区
下载PDF
中昆仑山北坡策勒河流域生态因素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桂东伟 雷加强 +3 位作者 曾凡江 江源 穆桂金 杨发相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46,共9页
为探讨干旱区山地生境对植被格局的影响,以中昆仑山北坡策勒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对海拔1960~4100m范围内63块样方进行植被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18个环境指标描述群落的空间位置、地形和土壤特征。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无偏对应分析和无... 为探讨干旱区山地生境对植被格局的影响,以中昆仑山北坡策勒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对海拔1960~4100m范围内63块样方进行植被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18个环境指标描述群落的空间位置、地形和土壤特征。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无偏对应分析和无偏典范对应分析,从植物种、群落与环境的生态关系方面探讨研究区的植被分布格局,并给予合理的环境解释。为消除环境因子中存在的冗余变量,采用前向选择法及MonteCarlo检验,筛选出对植物群落产生显著影响(P<0.05)的环境因子参加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TWINSAN数量分类方法,将植被划分为4个群落类型;2)对于特定的研究区域策勒河流域,制约群落类型、植物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是海拔,即水、热2个环境因子,同时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增加呈单调递增趋势;3)对群落产生显著影响的环境因子主要有海拔、pH等6个变量。DCCA排序图明显反映出排序轴的生态意义,第1轴突出反应了群落所在环境的海拔,沿第1轴从左到右海拔逐渐升高,各群落也沿着海拔依次分布。相比于其他区域,干旱区山地物种稀少,植被格局分异明显,其中海拔是环境因子中对植被群落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利用数量生态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揭示其植被群落同环境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昆仑山 植物群落 TWINSPAN分类 dca排序 DCCA排序 策勒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流域底栖动物多样性及生态评价 被引量:25
4
作者 徐梦珍 王兆印 +2 位作者 潘保柱 巩同梁 刘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351-2360,共10页
雅鲁藏布江起源于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之一,是流经我国西藏境内重要的国际河流,其河流生态系统具有特殊地貌及生态条件。研究该流域底栖动物多样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是科学评价该区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实现资源... 雅鲁藏布江起源于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之一,是流经我国西藏境内重要的国际河流,其河流生态系统具有特殊地貌及生态条件。研究该流域底栖动物多样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是科学评价该区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实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础。2009年10月—2010年6月期间,以底栖动物作为指示物种,对雅江流域干支流及堰塞湖的14个采样断面进行河流生态评价。采用Alpha及Beta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指示局部采样河段及全区域的底栖动物多样性。对采样断面底栖动物组成分析发现:14个采样断面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10种,隶属57科102属。雅江干流底栖动物种类数最高为29,平均为19。支流年楚河种类数为17。支流拉萨河,尼洋河,帕龙藏布的最高种类数分别为25,33,36;平均种类数分别为21,21,22,生物多样性普遍高于干流。整个流域中底栖动物平均种类数相差不大,但种类组成和密度相差较大。调查区域的Beta多样性指数β高于低海拔地区的相似的山区河流,说明雅江流域内底栖动物群落差异性高于正常海拔地区。对14个采样断面的物种组成进行除趋势对应分析表明:影响雅江流域底栖动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为河型,河床阻力结构,堤岸结构,水流流速。保持稳定的阶梯-深潭结构和自然堤岸结构,以及适宜的流速有利于保护雅江河流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河流生态 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海拔 除趋势对应分析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现代沉积硅藻分布基本特征 被引量:45
5
作者 董旭辉 羊向东 潘红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98-304,共7页
首次对长江中下游地区45个湖泊表层沉积硅藻进行了分析.根据硅藻多属种百分含量在总磷浓度和营养梯度上的分布规律以及硅藻数据的降维对应分析(DCA)结果表明,硅藻组合响应于湖泊营养态的变化,尤其是当水体接近于富营养态时,硅藻组合出... 首次对长江中下游地区45个湖泊表层沉积硅藻进行了分析.根据硅藻多属种百分含量在总磷浓度和营养梯度上的分布规律以及硅藻数据的降维对应分析(DCA)结果表明,硅藻组合响应于湖泊营养态的变化,尤其是当水体接近于富营养态时,硅藻组合出现迅速转变,即以附生、附生浮游、浮游和底栖种类的多生态型的硅藻组合迅速被富营养浮游种为优势的组合取代.由此提出当Cyclostephanos、Stephanodiscus等种类和Cyclotella meneghiniana、C.atomus组合出现可以预警湖泊水体富营养的发生.另外,硅藻组合还能很好地指示草型和藻型湖泊的特征,可望成为有效判识湖泊生态类型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 湖泊水 湖泊生态 水体 总磷 长江中下游地区 硅藻组合 现代沉积 表层沉积 判识
下载PDF
山地河流浅滩深潭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比较研究——以重庆开县东河为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强 袁兴中 刘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6726-6736,共11页
浅滩和深潭是山地河流中常见的河流生境结构。2011年7月,在重庆开县东河上游双河口-杉木桥河段,选择21个浅滩和深潭,调查大型底栖动物,研究影响不同生境中底栖动物组成、分布和多样性的生态机理。结果表明:调查河段浅滩和深潭中大型底... 浅滩和深潭是山地河流中常见的河流生境结构。2011年7月,在重庆开县东河上游双河口-杉木桥河段,选择21个浅滩和深潭,调查大型底栖动物,研究影响不同生境中底栖动物组成、分布和多样性的生态机理。结果表明:调查河段浅滩和深潭中大型底栖动物分别为31种和24种,密度分别为450.62个/m2和86.24个/m2,生物量分别为2.88 g/m2和0.55 g/m2。浅滩有指示种11种,即纹石蛾(Hydropsyche sp.)、假蜉(Iron sp.)、假二翅蜉(Pseudocloeon sp.)、舌石蛾(Glossosoma sp.)、高翔蜉(Epeorus sp.1)、背刺蜉(Notacanthurus sp.)、Heterocloeon sp、锯形蜉(Serratella sp.)、朝大蚊(Antocha sp.)、等蜉(Isonychia sp.)、溪颏蜉(Rhithrogena sp.)。深潭指示种仅蜉蝣(Ephemera sp.)和黑大蚊(Hexatoma sp.)两种。刮食者为两类生境的优势功能摄食类群。浅滩中滤食者和刮食者比例显著高于深潭,而收集者和捕食者显著低于深潭。两类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浅滩中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量、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改进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明显高于深潭。受地貌形态、水力特征和冲淤变化规律影响的生境稳定性和异质性差异是导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浅滩 深潭 生境 除趋势对应分析(dca) 功能摄食类群 山地河流 指示种分析
下载PDF
荒漠啮齿动物群落与植物群落的对应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包俊江 张福顺 +3 位作者 武晓东 付和平 袁帅 张晓东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77,共6页
动物与其生存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生态学家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啮齿动物作为荒漠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功能群,其数量大小和生态功能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生境中的植被为啮齿动物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资源和栖息地,
关键词 荒漠 啮齿动物 对应分析 dca CCA
下载PDF
安西荒漠鼠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无偏对应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定震 刘 发 +2 位作者 宋志明 潘发成 宁瑞栋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8-116,共9页
本文通过对安西荒漠鼠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无偏对应分析,得出决定鼠类群落结构的环境主导因子因季节不同而有所不同:春季是地下水位、海拔高度、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夏季是植被覆盖度、植物平均高度、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坚实度;... 本文通过对安西荒漠鼠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无偏对应分析,得出决定鼠类群落结构的环境主导因子因季节不同而有所不同:春季是地下水位、海拔高度、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夏季是植被覆盖度、植物平均高度、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坚实度;秋季是土壤含水率。综合春、夏、秋三季资料,植被覆盖度、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坚实度是决定鼠类群落结构的环境主导因子。其中水是决定荒漠地区鼠类群落结构的最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荒漠 鼠类
下载PDF
增城市主要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庄雪影 王通 +1 位作者 甄荣东 黄坚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2-189,共8页
报道了增城市主要林区次生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南洋楹林等 4种森林群落的植物多样性。调查了 19个 4 0 0m2 的样方 ,共记录了 16 3种乔灌木植物种类。除 5种未能鉴定外 ,其余15 8种分属 5 0科 97属 ,包括 2种国家保护植物 ... 报道了增城市主要林区次生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南洋楹林等 4种森林群落的植物多样性。调查了 19个 4 0 0m2 的样方 ,共记录了 16 3种乔灌木植物种类。除 5种未能鉴定外 ,其余15 8种分属 5 0科 97属 ,包括 2种国家保护植物 :穗花杉和白桂木。等级聚类分析和无偏对应分析(DCA)结果显示 :次生林群落多样性较高 ,人工林较低。多样性变化的总趋势为 :次生林 >南洋楹林>马尾松林 >湿地松林。次生林与人工林群落在种类组成和多样性方面有较大的差异 ,次生林群落的树木种类较丰富 ,但大多数为早期的先锋树种 ,原生的地带性森林建群种 ,如壳斗科、樟科、木兰科等种类很少 ,而且相当多的次生林种类仅局限于天然林中 ,很少见于人工林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城 森林群落 植物多样性 广东 等级聚类分析 无偏对应分析
下载PDF
新疆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中硅藻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俊琢 张成君 +2 位作者 安娟 郭景 褚兆晶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0-274,共5页
通过采集新疆博斯腾湖不同水深、矿化度、营养盐浓度及pH环境下的湖泊表层沉积物,提取硅藻并进行种属组合分析,研究了中国西北干旱区半封闭淡水湖泊中硅藻的分布特征,并且运用降维对应分析(DCA),探讨了影响博斯腾湖现生硅藻组合特征的... 通过采集新疆博斯腾湖不同水深、矿化度、营养盐浓度及pH环境下的湖泊表层沉积物,提取硅藻并进行种属组合分析,研究了中国西北干旱区半封闭淡水湖泊中硅藻的分布特征,并且运用降维对应分析(DCA),探讨了影响博斯腾湖现生硅藻组合特征的主要水质环境因子及硅藻种属对水体理化性质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博斯腾湖硅藻组合受湖泊水深、矿化度影响明显分区:河口区受水体扰动作用影响明显,硅藻浓度变化大,以Fragilaria属为主;黄水湾区硅藻分布受矿化度及pH影响显著,以Mastogloia smithii、Navicula anglica、Gomphonema parvulum等底栖、喜碱性、微咸水种为主,淡水种Fragilaria属的含量明显低于其它区域,其含量的高低指示了水体矿化度的变化;在湖心区硅藻组合主要响应于水深变化,当水深增加时,Cyclotella radiosa、C.meneghiniana、Fragilaria bidens等浮游种含量显著增加,Mastogloria smithii、Gomphonema parvulum等底栖种含量明显降低或消失,且发现Fragilaria属在5.4~7.8m水深处生长繁盛。研究结果为建立中国西北干旱区的硅藻-环境因子关系数据库、重建本地区过去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斯腾湖 表层沉积物 硅藻 分布特征 dca
下载PDF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鹏 徐先英 +5 位作者 金红喜 张进虎 唐卫东 柴成武 靳虎甲 董志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4-371,共8页
绿洲-荒漠过渡带作为绿洲与荒漠的连接区域,在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与恢复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为例,在47个植物群落调查样地的基础上,应用双向指示种分类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研究区典型植... 绿洲-荒漠过渡带作为绿洲与荒漠的连接区域,在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与恢复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为例,在47个植物群落调查样地的基础上,应用双向指示种分类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研究区典型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并讨论了影响植物群落类型及空间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群落结构简单,植物种以旱生耐盐植物为主。(2)TWINSPAN分类将研究区的植物群落划分为11个群丛类型,即白刺+盐生草群丛、白刺+芦苇群丛、白刺+盐爪爪群丛、盐爪爪+黑果枸杞群丛等,分类结果在空间上反映了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的演替变化趋势。(3)DCA排序结果验证了TWINSPAN分类结果的合理性,同时指出制约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类型及空间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是地下水埋深和地貌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指示种分析 除趋势对应分析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 环境梯度
下载PDF
中国草原区主要群落类型花粉组合特征 被引量:73
12
作者 李月丛 许清海 +1 位作者 阳小兰 郑振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55-564,共10页
现代表土花粉组合与植被关系研究是推断过去植被演化的基础。对中国草原区 39个样点进行植被调查及表土花粉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 ,表土花粉组合可反映出草原植被的总体特征。大多数样品中乔木花粉百分比低于 5 %。蒿属、藜科是草原区所... 现代表土花粉组合与植被关系研究是推断过去植被演化的基础。对中国草原区 39个样点进行植被调查及表土花粉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 ,表土花粉组合可反映出草原植被的总体特征。大多数样品中乔木花粉百分比低于 5 %。蒿属、藜科是草原区所有样品花粉组合中最主要的成分 ,两者在花粉组合中所占比例多大于 5 0 % ,且人类活动越强或气候越干旱 ,蒿属、藜科花粉所占百分比越高。花粉组合不能反映群落结构特征 ,如建群种、结构、盖度等的差异在花粉组合中表现不出来。即使以禾本科为建群种的草原群落 ,禾本科花粉所占比例也多低于 10 %。花粉浓度在草原区花粉与植被关系研究中意义不明确。典型草原与荒漠草原花粉组合存在明显区别 ,无倾向性对应分析 (DCA)分析表明 ,典型草原区样品在第一排序轴的排序值多高于 0 ,荒漠草原区样品的排序值小于 0 ;典型草原区藜科花粉百分比一般低于 2 5 % ,花粉类型多样性指数大于 2 ,当蒿藜占花粉总数的 5 0 %以上时 ,蒿藜比值大于 2。荒漠草原区藜科花粉含量多高于 2 5 % ,蒿藜比值多为 0 .5~ 2 ,花粉类型多样性指数多为 1~ 2。蒿属花粉属超代表性 ,但在蒿类建群的群落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草原区 群落类型 花粉组合 无倾向性对应分析 聚类分析 化石花粉分析 全球变化
下载PDF
广州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冬季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庆芳 章家恩 秦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21-1526,共6页
对广州市越秀区和天河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绿地、林地、农田)下、6种不同样地(人民公园东部绿地、天河体育中心广场绿地、华南植物园、华南农业大学树木园、郊区岑村农田和郊区凤凰街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数量和结构组成、分布及其... 对广州市越秀区和天河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绿地、林地、农田)下、6种不同样地(人民公园东部绿地、天河体育中心广场绿地、华南植物园、华南农业大学树木园、郊区岑村农田和郊区凤凰街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数量和结构组成、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调查期间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1 365个,共25个类群,分别隶属于7门16个类群,优势类群为线虫纲(Nematoda)、蜱螨目(Acarina)和弹尾目(Collembola),共占总捕获量的83.44%。不同样地生境中土壤动物的类群组成以及个体数不同。各样地土壤动物群落复杂性指数(C)以华南植物园为最高,达2.822,人民公园绿地为最低。观测样地中小型土壤动物表现出明显的表聚现象,垂直分布有明显差异,类群数和个体数随深度增加而减少。群落排序的结果显示,土壤动物群落对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有所不同,其中倍足纲(Diplopoda)和石目(Archaeognatha)这两类土壤动物为稀有类群,仅在观测的林地类样地中有分布,对干扰最为敏感,可用于指示城市化进程S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土壤动物 数量结构 除趋势对应分析 土地利用类型 城市化
下载PDF
关帝山八水沟天然植物群落时空梯度的数量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邱扬 张金屯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13-120,共8页
在DCA排序的基础上,应用排序轴分类法对山西关帝山八水沟景观的天然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共划分出7类,效果较好.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DCA排序轴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结合DCA第2与3排序... 在DCA排序的基础上,应用排序轴分类法对山西关帝山八水沟景观的天然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共划分出7类,效果较好.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DCA排序轴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结合DCA第2与3排序轴的二维排序图反映了群落的时空变异,其中第2排序轴反映了群落在坡向与坡度方面的空间梯度,第3排序轴反映了群落的森林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植物群落 分类 dca 时空梯度 排序轴分类
下载PDF
博斯腾湖湖滨湿地植被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海燕 刘彬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43,共8页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对湿地植物群落进行分类,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典范对应分析(CCA)对群落进行排序,以明确博斯腾湖湖滨湿地的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及影响植被类型变化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湖滨湿...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对湿地植物群落进行分类,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典范对应分析(CCA)对群落进行排序,以明确博斯腾湖湖滨湿地的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及影响植被类型变化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湖滨湿地植被可分为7个主要群丛,分别为长苞香蒲(Ass.Typha angustata)、芦苇+长苞香蒲(Ass.Phragmites australis+Ty.angustata)、芦苇+水烛(Ass.P.australis+Ty.Angustifolia)、多枝柽柳-芦苇(Ass.Tamarix ramosissima-P.australis)、胡杨-多枝柽柳(Ass.Populus euphratica-Ta.ramosissima)、旱柳-多枝柽柳(Ass.Salix matsudana-Ta.ramosissima)和多枝柽柳(Ass.Ta.ramosissima),它们分布于湖滨浅水带、湖滨沼泽带、湖岸乔灌林带和旱生灌丛带;TWINSPAN分类产生的7个主要群丛在DCA排序图上被很好地反映出来。CCA排序与DCA排序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总含盐量是决定该地区植被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博斯腾湖湖滨湿地植被种类单一,生态结构简单,水盐动态及其相互作用是影响该地区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对博斯腾湖湖滨湿地进行植被保护与重建过程中,需重点考虑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总含盐量这2个主要环境因子的影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止土壤盐渍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被 双向指示种分析 除趋势对应分析 博斯腾湖湖滨湿地
下载PDF
三种香茶菜药材紫外光谱的除趋势对应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水良 陈文荣 方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28-1030,共3页
目的 了解香茶菜属不同产地、同一种的不同器官在紫外光谱上的差异情况 ,明确基于紫外光谱的除趋势对应分析在药材比较上的应用前景。方法 测定了香茶菜属中的香茶菜 Isodon amethystoides、显脉香茶菜 I.ner-vosa和大萼香茶菜 I.macr... 目的 了解香茶菜属不同产地、同一种的不同器官在紫外光谱上的差异情况 ,明确基于紫外光谱的除趋势对应分析在药材比较上的应用前景。方法 测定了香茶菜属中的香茶菜 Isodon amethystoides、显脉香茶菜 I.ner-vosa和大萼香茶菜 I.macrocalyx不同产地和器官 15个样品的紫外光谱 ,以波数 -吸光度为指标 ,以紫外光谱为对象 ,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 (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简称 DCA)比较 15个样品在紫外光谱上的差异程度。结果  (1)来自不同产地的香茶菜 ,其紫外光谱图有较大差异 ;(2 )来自同一产地的同批大萼香茶菜 (或显脉香茶菜 )样品 ,它们紫外光谱图非常接近 ;(3)大萼香茶菜和显脉香茶菜与香茶菜的紫外光谱差异不很大 ;(4) 3种香茶菜的茎和叶的紫外光谱差异明显。表明不同地理源的香茶菜属植物 ,它们的药效会有较大差异 ,在香茶菜属植物入药时 ,应该注意区分茎和叶药效上的差异 ,大萼香茶菜、显脉香茶菜可以考虑作为香茶菜的代用品。结论 基于紫外光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茶菜属 紫外光谱 除趋势对应分析 药材鉴定
下载PDF
废弃汞矿山苔藓植物群落生态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潘莎 张朝晖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1-248,共8页
对贵州省铜仁市云场坪镇废弃汞矿山的苔藓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通过野外全面调查和实验室仔细鉴定,发现废弃汞矿山苔藓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有13科52属62种(苔类植物2科2属2种,藓类植物11科50属60种)。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 对贵州省铜仁市云场坪镇废弃汞矿山的苔藓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通过野外全面调查和实验室仔细鉴定,发现废弃汞矿山苔藓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有13科52属62种(苔类植物2科2属2种,藓类植物11科50属60种)。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分析其分布格局表明,该区12个样点分为2个类型组,组1为废石、废渣样地,组2为废洞样地,说明废洞与废石、废渣生境差异性较大,废石、废渣生境较相似;北地扭口藓群落(Barbula fallax Com.)、阔叶小石藓群落(Weisiaplani folia Com.)、尖叶扭口藓群落(Barbula constricta Com.)、拟丛净口藓群落(Gymnostomum anoectangioides Corn.)、硬叶净口藓群落(Gymnostomumsubrigidulum Com.)为该矿区废石、废渣上的优势群落,其生物量为55.20~448.20g·m-2,饱和吸水量为260.80~3599.40g·m-2,说明在矿区这种干旱且保水能力弱的环境区域,苔藓植物群落以其特有的生态功能在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群落 废弃汞矿山 双向指示种分析法 除趋势对应分析 生态修复
下载PDF
广东天井山森林与植物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庄雪影 雷海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9-75,共7页
应用无偏对应排序法(DCA)和二元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分析了天井山地区11个不同演替阶段阔叶林群落的分布特点和植物区系多样性。结果显示,所调查的常绿阔叶林可划分为两大类:中山常绿阔叶林和丘陵低山常绿阔叶林... 应用无偏对应排序法(DCA)和二元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分析了天井山地区11个不同演替阶段阔叶林群落的分布特点和植物区系多样性。结果显示,所调查的常绿阔叶林可划分为两大类:中山常绿阔叶林和丘陵低山常绿阔叶林:前者分布在海拔900m以上的山地,后者分布在海拔390~900m之间的山地。由于人为的干扰,次生林在植物区系组成和结构上与原生林有较大的差异,差异程度与其干扰历史和演替时间有关,次生残林的退化程度较轻,择伐林次之,皆伐迹地次生林的退化程度最严重。如果没有人为的破坏,次生林将向着中生性群落演替。次生林植物区系的恢复与植物种源有关,与缺乏原生植被、土壤退化严重的香港地区相比,天井山仍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原生林和原生性次生林,次生林退化程度较轻,所以其次生林的自然演替速度和物种多样性的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恢复 植物多样性 天井山 dca TWINSPAN
下载PDF
新疆塔尔巴哈台山南麓拟南芥生存群落的种间联结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磊 邱东 +1 位作者 陶冶 刘彤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278-284,共7页
为揭示影响拟南芥分布的主要生物因素,本研究对塔尔巴哈台山南麓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生存群落内16个主要物种做种间联结性分析,结果表明:物种总体联结方差比率为1.474,表现为显著正联结。其中有65.83%的种对表现出正关联,余下... 为揭示影响拟南芥分布的主要生物因素,本研究对塔尔巴哈台山南麓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生存群落内16个主要物种做种间联结性分析,结果表明:物种总体联结方差比率为1.474,表现为显著正联结。其中有65.83%的种对表现出正关联,余下表现为负关联;χ2检验为显著或极显著关联的种对有35对,其中正关联26对,负关联9对;有77.5%的种对关联强度指数(OI)<0.6,χ2检验联结性多不显著;优势种对间的OI值基本都>0.6,多为显著或极显著正联结。去势对应分析表明,主要优势种都聚集在排序图中央,种间联结紧密,而次要种则零散于其周缘,连接性较弱。16个物种分成2个生态种组,但组间界限不明显。拟南芥与群落主要优势种关系密切,对其依赖性较强,表明群落优势种是影响拟南芥生存分布的主要生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种间联结 种间依赖 去势对应分析(dca) 短命植物 新疆
下载PDF
世界蓑藓属植物分布式样及其系统演化和生物地理学意义
20
作者 郭水良 吴倩倩 +1 位作者 于晶 曹同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4-173,共10页
蓑藓属(Macromitrium)是苔藓植物分类、生态学研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类群。以"Index Muscorum"中的14个藓类植物地理分布单位为分析区域,基于标本信息和相关文献,在分类修订的基础上,统计了世界蓑藓属274种植物在14个地... 蓑藓属(Macromitrium)是苔藓植物分类、生态学研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类群。以"Index Muscorum"中的14个藓类植物地理分布单位为分析区域,基于标本信息和相关文献,在分类修订的基础上,统计了世界蓑藓属274种植物在14个地理单位的分布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应用聚类分析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分别得到了14个地理单位的聚类图和三维空间图,直观展示了世界蓑藓属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发现蓑藓属植物区系在东亚(As2)、大洋洲(Oc)、南亚和东南亚(As3,As4)、非洲(Afr2,Afr3,Afr4)、中美洲—南美洲(Am2,Am3,Am4,Am5)、澳洲(Austr1,Austr2)存在区域分化。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是世界蓑藓属植物的多样化中心。除长柄蓑藓(M.microstomum(Hook.&Grev.)Schwgr.)在14个地理单位均有分布外,大部分种类分布限于少数或仅一个地理单位。蓑藓属植物在东亚、热带亚洲、热带美洲和澳洲不仅种类存在明显分化,而且形态性状也有区域特点。根据蓑藓属植物的现代分布式样,探讨了其系统演化和生物地理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蓑藓属 地理分布 聚类分析 排序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