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Regions Surrounding Chao Lake on Water Quality Change of Chao Lake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腾飞 王晴晴 +2 位作者 唐晓先 刘西军 张云华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12期2866-2869,共4页
The research analyze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ound Chao Lake as well as changes of water quality in Chao Lake and explored the relation- ships of local population and GDP with water chemical oxygen demand (... The research analyze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ound Chao Lake as well as changes of water quality in Chao Lake and explored the relation- ships of local population and GDP with water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total phosphorus (TP), total nitrogen (TN), chlorophyll and eutrophication index. The re- sults showed that population around Chao Lake and GDP kept growing from 2001 to 2013, and water quality was improving. In addit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except of water eutrophication, GDP and population showed inverse correlation with other indices, demonstrating that water quality has been effectively controlled in Chao Lake rece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rounding Chao Lake areas Water quality of Chao Lak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orrelation analysis
下载PDF
基于用地性质与乘客需求特性分析的TOD开发方案优化思路与方法研究
2
作者 陆化普 叶桢翔 张永波 《城市设计》 2024年第1期22-29,共8页
积极推进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土地使用的深度一体化,已经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然而,TOD项目有成功,也有失败。本文通过天津、重庆案例深入分析了TOD项目成败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TOD项目潜在客户需求总量与需求结构分析的思路... 积极推进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土地使用的深度一体化,已经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然而,TOD项目有成功,也有失败。本文通过天津、重庆案例深入分析了TOD项目成败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TOD项目潜在客户需求总量与需求结构分析的思路与方法,最后提出了优化评价TOD项目的评价分析指标,期待能为推进TOD深度发展和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D 需求特性 交通与土地使用深度融合
下载PDF
高铁网络发展下的站城空间与功能关系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3
作者 王磊 张潇冉 +1 位作者 韦胜 任宗悦 《中国名城》 2024年第9期40-49,共10页
在过去近20年里,中国高铁网络化已成为城市和区域空间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各级政府也在不同层面上实施了高铁站区建设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策略。为此,建立站城空间及站城功能联系的分析框架,以长三角为案例区,探讨不同类型高铁站的站区发... 在过去近20年里,中国高铁网络化已成为城市和区域空间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各级政府也在不同层面上实施了高铁站区建设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策略。为此,建立站城空间及站城功能联系的分析框架,以长三角为案例区,探讨不同类型高铁站的站区发育及站城关系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高铁站城联系具有较大的分异特征,大多站区功能发育水平较低,区域中心城市和部分地级城市与其主要高铁站区之间相互强化发展,而其他高铁城市与站区之间功能联系有待提升,不同类型高铁站的站城功能联系发育水平受站区、城市和区域因素的交互影响。结合站区发展潜力、地区差异化的高铁出行需求、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建议提升站城交通服务质量、分类分级培育站区主导功能、优化站城功能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站城关系 时空距离 功能联系 站区发展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实践驱动理论构建——站城融合X混合功能模块体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东杰 郦仲华 +2 位作者 姚涵 于晨 郭雪飞 《铁道经济研究》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铁路客站功能日趋完善,站城连接愈发紧密。将客站及其周边5~10 min的步行范围定义为站城核心区并作为主要研究范围,对站城融合案例功能和空间类型进行系统性梳理,首次提出X混合功能模块,结合客站功能模块、城市配...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铁路客站功能日趋完善,站城连接愈发紧密。将客站及其周边5~10 min的步行范围定义为站城核心区并作为主要研究范围,对站城融合案例功能和空间类型进行系统性梳理,首次提出X混合功能模块,结合客站功能模块、城市配套功能模块、城市开发功能模块3大基础功能模块,构建站城融合X混合功能模块体系,分析国内外典型案例柏林中央车站、上海虹桥站和兰州中川站的功能模块构成。通过构建站城融合X混合功能模块体系,促进未来设计创新和机制突破,提升站城融合发展空间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站 站城融合 站城核心区 功能模块 客站功能 城市配套功能 城市开发功能 混合功能 理论构建
下载PDF
长株潭城际铁路站域开发功能量化分析
5
作者 胡凯恒 黄春华 《价值工程》 2024年第21期1-4,共4页
以长株潭城际铁路为例,运用熵值法、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站点进行类型划分和开发功能量化。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站点专业化特征不同,商业型站点开发功能普遍较高,混合型和居住型站点次之,产业型站点开发功能较低;站域开发功能上限受城市... 以长株潭城际铁路为例,运用熵值法、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站点进行类型划分和开发功能量化。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站点专业化特征不同,商业型站点开发功能普遍较高,混合型和居住型站点次之,产业型站点开发功能较低;站域开发功能上限受城市等级影响,各站域开发功能受地理位置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铁路 土地利用 站域开发功能
下载PDF
铁路客站碳排放物理边界界定与运行碳排放研究
6
作者 张学萍 孙永强 +1 位作者 周正 田喆 《铁道经济研究》 2024年第3期24-32,共9页
随着我国铁路网快速发展,铁路客站数量持续增加,碳排放总量持续增长,准确量化铁路客站碳排放量,可以加快推动铁路客站低碳转型发展。根据客站工程设计界面,提出界定铁路客站碳排放物理边界的方法。依据铁路客站的客流强度,分析供暖空调... 随着我国铁路网快速发展,铁路客站数量持续增加,碳排放总量持续增长,准确量化铁路客站碳排放量,可以加快推动铁路客站低碳转型发展。根据客站工程设计界面,提出界定铁路客站碳排放物理边界的方法。依据铁路客站的客流强度,分析供暖空调系统、生活热水及开水系统、照明系统、电梯及自动扶梯系统、客运服务信息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和碳汇系统的能源消耗量及其碳排放因子,构建铁路客站运行碳排放计算模型。以严寒地区哈尔滨市某线侧式客站为例,测算结果表明:该客站运行单位面积年碳排放量为154 kg/(m^(2)·a),50 a全寿命周期总碳排放量为7 700 kg/m^(2),其中供暖空调系统、电梯及自动扶梯系统和照明系统碳排放占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站 物理边界 计算范围 运行碳排放 模型 客流强度 能源消耗量 碳排放因子 严寒地区 低碳发展
下载PDF
站域防误装置的研制与工程实践
7
作者 薛飞 李荣昌 +3 位作者 赖勇 高小全 刘安琪 王作梁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7-10,共4页
针对变电站间联络线操作闭锁的安全性需求,论述了站域防误装置的需求背景与技术开发方案,阐述了开发应用原则。站域防误装置已在江苏宿迁多个站点部署应用,运行效果良好。
关键词 站域防误 装置开发 工程实践
下载PDF
可溶岩地区抽水蓄能电站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探讨
8
作者 赵国斌 王汉斌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7期24-30,共7页
为适应新型能源体系构建的需要,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和建设在全国普遍展开,有相当数量的站点布置在可溶岩地区。与常规水电站不同,抽水蓄能电站对水库渗漏、地下洞室围岩质量等要求更高,因而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总结... 为适应新型能源体系构建的需要,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和建设在全国普遍展开,有相当数量的站点布置在可溶岩地区。与常规水电站不同,抽水蓄能电站对水库渗漏、地下洞室围岩质量等要求更高,因而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总结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工程地质勘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可溶岩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面临的水库岩溶渗漏、岩溶库基稳定、地下水顶托、岩溶洞段地下洞室围岩稳定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探讨,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岩地区 抽水蓄能电站 岩溶渗漏 库基稳定 地下水顶托 围岩稳定
下载PDF
湖库型景区生态旅游保育对游客口碑传播意向影响——以福建省水口水电站为例
9
作者 任柯颖 欧华锋 查瑞波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9-46,共8页
生态旅游保育的独特性在于开发与保护并行,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福建省水口水电站库区为研究对象,采取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库区生态旅游的视角探究、分析生态旅游保育与游客口碑传播意向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湖库型生态旅游保... 生态旅游保育的独特性在于开发与保护并行,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福建省水口水电站库区为研究对象,采取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库区生态旅游的视角探究、分析生态旅游保育与游客口碑传播意向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湖库型生态旅游保育研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库区生态旅游保育各个维度均对游客满意具有显著影响,对游客口碑传播意向具有一定正向影响;游客口碑传播意向作为中介变量显著影响游客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保育 可持续发展 库区生态旅游 水口水电站 口碑传播
下载PDF
中国“光伏+采煤沉陷区”模式的发展研究
10
作者 黄平源 杨红江 +2 位作者 张卡 袁晨辉 谢书 《太阳能》 2024年第9期7-14,共8页
中国自开展“光伏+采煤沉陷区”模式建设的探索工作以来,多地以绿色能源创新应用带动采煤沉陷区经济转型,研究内容聚焦在“光伏+采煤沉陷区”模式的具体项目设计实践、地基稳定性评估、综合效益评估等方面,并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但目前... 中国自开展“光伏+采煤沉陷区”模式建设的探索工作以来,多地以绿色能源创新应用带动采煤沉陷区经济转型,研究内容聚焦在“光伏+采煤沉陷区”模式的具体项目设计实践、地基稳定性评估、综合效益评估等方面,并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但目前存在一些客观问题限制了该模式的推广应用。基于文献研究法,对中国“光伏+采煤沉陷区”模式发展的特征与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其发展历程,对其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客观问题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光伏+采煤沉陷区”模式的应用主要分布在具有高强度煤炭开采基础的地区。2)该模式下,光伏支架的选型与设计需要考虑沉陷稳定性、地层情况、洪水位及开发模式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并需要对项目进行包含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益评估。3)该模式存在采煤沉陷区的土地性质发生变化未及时办理转用审批、电网建设滞后影响消纳通道、固定式水上光伏电站应用的便捷性与环保性有待提高等问题。4)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要确保光伏电站所用采煤沉陷区的土地权属合法合规;创新就地消纳模式;建议利用遥感和大数据手段监测水域情况,并通过高效智能运维管理对采煤沉陷区中水上光伏电站的稳定运行作出有效保障。5)建议在项目建设前期的采煤沉陷区治理中要优化政府财政支出,建立采煤沉陷区治理资金使用效率评估机制;不断拓宽资金渠道,完善管理及监督机制,从而提升财政补贴和项目投资在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 采煤沉陷区 水上光伏电站 发展特征 解决措施 综合效益评估
下载PDF
地铁站域步行空间的模块化设计更新策略
11
作者 安从工 张金博 《城市建筑》 2024年第21期65-69,共5页
随着我国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已经深深融入城市生活。步行是人们乘坐地铁出行时衔接城市地铁交通最主要的方式,步行空间则是步行活动的重要载体。地铁站域的模块化设计是一种创新性的规划方法,本研究探讨了如何通过模块化设计来提升地... 随着我国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已经深深融入城市生活。步行是人们乘坐地铁出行时衔接城市地铁交通最主要的方式,步行空间则是步行活动的重要载体。地铁站域的模块化设计是一种创新性的规划方法,本研究探讨了如何通过模块化设计来提升地铁站域步行空间的多功能性。采用ArcGIS软件对天津市地铁进行核密度分析,选定3个地铁站点为研究样本,运用语义分析法设计站域步行空间环境评价体系,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站域步行空间的使用者进行环境评价感知的心理感知调查,通过SPSS软件分析评价数据。结合样本站域步行空间的现状问题,应用模块化设计提出优化策略,提升站域步行空间的可达性和便捷性,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居民创造一个安全、便利的交通枢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域 步行空间 模块化设计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一体化视角下的高铁片区交通组织策略思考
12
作者 张辉 黄伟 黄亚丽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6期64-67,共4页
站城融合逐渐成为共识,不少城市的高铁片区成为城市建设或更新的重点区域,如何针对新要求优化高铁片区的交通系统是重要议题之一。从一体化的视角探讨高铁片区开发建设中重点要素与交通组织的协同策略,并以雄安高铁片区为例,总结高铁片... 站城融合逐渐成为共识,不少城市的高铁片区成为城市建设或更新的重点区域,如何针对新要求优化高铁片区的交通系统是重要议题之一。从一体化的视角探讨高铁片区开发建设中重点要素与交通组织的协同策略,并以雄安高铁片区为例,总结高铁片区的交通组织、土地开发互馈、建设运营协同的技术方法,供类似高强度地区开发建设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片区 站城融合 交通组织 土地开发互馈 建设运营协同
下载PDF
TOD视野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域空间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冰晶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3年第5期8-13,共6页
在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TOD开发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域空间开发模式以最大程度发挥TOD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带动、引导作用,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在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域空间开发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站域空间... 在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TOD开发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域空间开发模式以最大程度发挥TOD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带动、引导作用,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在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域空间开发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站域空间开发需研究的因素(即车站类别、站域空间功能、线站位规划及车站选址、预测开发规模),并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对点状、线状、网状3种站域空间开发模式进行阐述,以期为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域空间开发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 站域空间 TOD 开发模式
下载PDF
轨道交通TOD推进城市更新的机制保障与实现路径——以东京二子玉川站再开发为例
14
作者 朱丹 刘李红 +1 位作者 荣朝和 王大鹏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9-136,共8页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是实现特大城市有效更新的重要路径。针对轨道交通TOD推动城市更新的机制保障及实现路径问题,从制度特征、核心主体及更新规律3个层面总结东京轨道交通TOD推动城市更新发...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是实现特大城市有效更新的重要路径。针对轨道交通TOD推动城市更新的机制保障及实现路径问题,从制度特征、核心主体及更新规律3个层面总结东京轨道交通TOD推动城市更新发展的特征,分析东京二子玉川站再开发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通过赋予以轨道主体为核心的再开发组织法定权利,将规划开发及土地利用的权利下放给市场,可以实现再开发组织自主进行项目设计和项目开发;实施“再开发促进地区”制度,放宽再开发区域内的容积率限制,能够激励轨道主体参与公共空间建设并获得更高的开发强度,推动土地利用价值最大化并实现参与主体的利益平衡。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特大城市TOD模式下的城市更新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轨道交通 TOD 二子玉川站 容积率奖励 激励相容机制
下载PDF
高铁站区位条件对高铁站区发展的影响
15
作者 吴昊 张瑜 张焕 《中国铁路》 2023年第5期27-34,共8页
将高铁站区不可开发土地面积和站城相对距离作为区位条件,纳入高铁站区发展的影响因素,并以京广高铁29个车站为样本,借助地理信息软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高铁站区位条件对站区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站区不可开发土地面... 将高铁站区不可开发土地面积和站城相对距离作为区位条件,纳入高铁站区发展的影响因素,并以京广高铁29个车站为样本,借助地理信息软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高铁站区位条件对站区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站区不可开发土地面积对高铁站区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制约影响;站城相对距离越小,越有利于3 km圈层的站区发展。从高铁站区发展角度看,高铁站应尽可能建在城区内或城区边缘,同时在1 km范围内尽量避开水体和山体等制约土地开发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站 区位条件 高铁站区 土地开发 相对距离 京广高铁
下载PDF
高铁站建设对城市时空演变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孟鸽 袁大昌 米晓燕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59,共7页
关于高密度城市高铁站周边建成区域的研究已成为未来我国高铁站选址规划和站点周边发展亟待探讨的方向。文章以全国运营规模排名前25位的高铁站设站城市与站点周边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城市重心偏移模型和站点周边建设... 关于高密度城市高铁站周边建成区域的研究已成为未来我国高铁站选址规划和站点周边发展亟待探讨的方向。文章以全国运营规模排名前25位的高铁站设站城市与站点周边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城市重心偏移模型和站点周边建设斑块生长模型。其次,定量解析2004-2019年城市发展的时空演变,并判定与高铁站建设的相关性。最后,运用聚类分析法分类探讨高铁站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高铁站的选址规划和周边建设提供类型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成区 高铁站周边区域 重心偏移模型 建设斑块生长模型 时空演变
下载PDF
乡镇社工站建设中的领导注意力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万江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7-155,共9页
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社会组织的发展与领导注意力密切相关。乡镇社工站作为一种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广受关注的农村基层社会服务组织,正在吸引基层政府的注意力并在各地渐次兴起。本文以雨露机构的社工站建设为案例,从纵向发展历程和横... 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社会组织的发展与领导注意力密切相关。乡镇社工站作为一种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广受关注的农村基层社会服务组织,正在吸引基层政府的注意力并在各地渐次兴起。本文以雨露机构的社工站建设为案例,从纵向发展历程和横向发展类型两个维度剖析乡镇社工站建设中的领导注意力现象。从纵向发展历程看,对应领导注意力经历个体重视、群体推动和制度建设三个阶段,乡镇社工站亦走过零星出现、逐渐扩散到规范发展三段历程;从横向发展类型看,依据注意力主要来源于上级主管机关民政部门还是上级政府部门的不同,乡镇社工站的领导注意力可分为以块为主的紧密型、以条为主的疏离型以及条块结合的联动型三种类型。研究显示,唯有实现持续的制度性注意力吸引和条块结合的注意力联动,乡镇社工站方可获得持续稳定发展。为此必须内外同时发力,一方面必须提高相关领导对社工站建设的认知,另一方面社工行业务必在乡镇社工站建设事业中做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社工站 社工机构 农村社区发展 社区治理 领导注意力
下载PDF
多主体博弈视角下高铁站区土地综合开发模式研究——以沿江高铁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春山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5,共11页
实施以站城融合为内涵的高铁站区土地综合开发是推动铁路建设和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高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高铁站区土地综合开发涉及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铁路主体、社会企业多主体利益。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 实施以站城融合为内涵的高铁站区土地综合开发是推动铁路建设和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高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高铁站区土地综合开发涉及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铁路主体、社会企业多主体利益。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合作开发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形成合作共赢局面,是在高铁站区土地综合开发市场化实践过程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基于多主体博弈视角,在分析高铁站区土地综合开发功能定位、站区选址区位特点基础上,将高铁站区土地综合开发分成三类:城市综合体高铁枢纽,一般开发型站区和单一交通功能为主的站区。高铁站区土地综合开发应坚持“分类管理,一站一策”开发策略,根据不同开发类型因地制宜地建立开发模式。城市综合体高铁枢纽型站区宜采用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开发模式;一般开发型站区宜采用地方政府与其他主体平等协商,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开发模式;单一交通功能型站区宜采用地方政府给予大量政策支持,吸引其他主体参与的开发模式。沿江高铁汉阳站站区的土地综合开发模式实践探索,初步验证了城市综合体高铁枢纽型站区土地综合开发模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开发 开发模式 多主体博弈 高铁站区 沿江高铁
下载PDF
高铁站区土地综合开发的协同治理逻辑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春山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126,共5页
研究目的:我国高铁建设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但高铁建设自身存在投资额较大、周期较长、收益率较低的问题。如何对高铁站区周边土地进行有效开发,进而获得收益反哺高铁建设,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系统... 研究目的:我国高铁建设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但高铁建设自身存在投资额较大、周期较长、收益率较低的问题。如何对高铁站区周边土地进行有效开发,进而获得收益反哺高铁建设,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系统分析高铁站区对土地价值的影响路径以及开发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探讨合作机制的构建模式,以期为我国高铁站区土地综合开发提供借鉴。研究结论:(1)高铁站区土地综合开发的价值呈现是站区的节点、场所和媒介这三种价值相互融合趋向最大化的过程;(2)交通与土地发展的功能匹配以及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平衡是影响高铁站区土地综合开发的关键因素;(3)高铁站区土地综合开发是不同参与主体不断协作从而实现各自利益诉求契合的过程,需要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共同支持以促进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站区 土地综合开发 多主体 协同治理
下载PDF
日本轨交站域地下步行系统发展类型动因研究
20
作者 顾宗超 刘睿哲 陆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8-1066,共9页
地下步行系统作为解决城市中心密度过大、交通拥挤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世界各地应用广泛。由于地下空间建设的不可逆性,对地下步行系统发展的空间类型和驱动因素的把握,对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行人系统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 地下步行系统作为解决城市中心密度过大、交通拥挤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世界各地应用广泛。由于地下空间建设的不可逆性,对地下步行系统发展的空间类型和驱动因素的把握,对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行人系统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探究地下步行系统发展动因,首先通过对日本地下步行系统案例探究和总结,将日本轨交站域地下步行系统的局部发展类型总结为:缝合型、吸引型、连接型、拓展型4种,并从所处位置、容积率、人流疏导形式、出入口形式、衔接方式5个方面对比归纳其空间组织规律,总结出气候、容积率、商业、交通4种区域影响因素。以期为国内地下步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步行系统 地下街 发展类型 驱动因素 轨交站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