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平开化寺大殿东壁卢舍那法界人中图像的来源及意涵
1
作者 李雅君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6期64-72,共9页
山西高平开化寺的大殿四壁绘有北宋元祐七年至绍圣三年的佛教壁画。其中,东壁所绘华严经变之南端,有卢舍那法界人中图像一铺。从该图像入手,通过将其与相关材料进行比对分析,基本可以获知其来源为流行华严与密教的辽国。辽代佛教的盛行... 山西高平开化寺的大殿四壁绘有北宋元祐七年至绍圣三年的佛教壁画。其中,东壁所绘华严经变之南端,有卢舍那法界人中图像一铺。从该图像入手,通过将其与相关材料进行比对分析,基本可以获知其来源为流行华严与密教的辽国。辽代佛教的盛行,极大刺激了雕版印刷的发展,并带动了跨地域的图像传播。开化寺卢舍那法界人中图像的出现,一方面体现了10至11世纪弥漫于辽宋社会的末法观念,另一方面也意在强调华严的救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化寺 华严经变 卢舍那法界人中像 佛教壁画
下载PDF
瞿昙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初探
2
作者 伯果 《高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86-97,共12页
瞿昙寺壁画分为两大系统,即藏传佛教密宗图像和汉传佛教传记、经变图像,技法上也体现出汉藏两种风格。其中该寺瞿昙殿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为明代汉式风格,是研究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像流变和明代河湟地区汉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关系的珍... 瞿昙寺壁画分为两大系统,即藏传佛教密宗图像和汉传佛教传记、经变图像,技法上也体现出汉藏两种风格。其中该寺瞿昙殿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为明代汉式风格,是研究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像流变和明代河湟地区汉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关系的珍贵资料。文章通过文献对照和实物分析对瞿昙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做了初步探讨。首先对壁画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其次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认为瞿昙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出自北宋惟白撰写的《文殊指南图赞》,跟山西崇善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一脉相承。由于画面人物不多,瞿昙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更多地将精力放在画面场景的设计上,讲究画面的构图均衡和空间处理,整个画面充满田园情调,带有浓郁的“人文画”气息。根据瞿昙殿及其他主要建筑的具体建成时间,初步判断瞿昙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绘制年代应在1391年至1430年之间。至于画师身份,从壁画图像范式、人物造型、场景风物和笔墨技法看,应该是汉族画师,可能来自河湟地区周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昙寺 善财童子 五十三参 入法界品
下载PDF
契嵩“心”本体的建立与诠释
3
作者 刘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6期93-99,共7页
契嵩的“心”本体是在宋代儒释会通的语境下建立和展开的。首先,契嵩将“心”这一概念抽象化、超越化、普遍化,说明其横竖周遍、绝言离相、非空非有、不可思议的外部情状和灵觉、寂净、圆融的内在特征,构建起“心”的形而上基础;其次,... 契嵩的“心”本体是在宋代儒释会通的语境下建立和展开的。首先,契嵩将“心”这一概念抽象化、超越化、普遍化,说明其横竖周遍、绝言离相、非空非有、不可思议的外部情状和灵觉、寂净、圆融的内在特征,构建起“心”的形而上基础;其次,契嵩以儒家“性情”概念作为前理解,对性与情所做的规定,解释说明了心的基本特性,“性”指向了心的真如不变,而“情”的存在则解释了心的圆融义;最后以华严法界观为认识方法,解释了清净无漏的“心”本体与世间生灭法的关系,并为儒释对话提供了思想支点,解决了心的归依问题,完成理论的逻辑闭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嵩 “心”本体 华严 性情 法界
下载PDF
郑板桥与儒释道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德开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期35-41,共7页
儒释道是对中国二千多年传统文化发展产生最大影响的哲学流派。三家哲学在许多人生理念上,异中有同、同中存异,相互影响、相为互补,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凝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历代统治者大多三教并用,作为统治子民的思想武器。... 儒释道是对中国二千多年传统文化发展产生最大影响的哲学流派。三家哲学在许多人生理念上,异中有同、同中存异,相互影响、相为互补,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凝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历代统治者大多三教并用,作为统治子民的思想武器。儒释道三家的区别为:儒家积极入世,道家消极避世,佛家彻底出世;儒家主张节欲,道家主张纵欲,佛家主张绝欲。唐以后,三教合一在诸多文人身上有集中体现,清代以郑板桥的表现最为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释道 仁者爱人 无为而治 禅宗 法界
下载PDF
《真禅内印顿证虚凝法界金刚智经》初探——从乌贤大王图像及相关文本出发 被引量:2
5
作者 闫雪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32-36,139,共5页
《真禅内印顿证虚凝法界金刚智经》是明代宣德年间宫廷写绘的一部修法仪轨经,现收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作者不详,经文和附图的书绘者分别为明宫廷著名书法家沈度和画家商喜。内容兼涉儒释道三教,并非一部纯粹的密教经典。于此文中,笔者... 《真禅内印顿证虚凝法界金刚智经》是明代宣德年间宫廷写绘的一部修法仪轨经,现收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作者不详,经文和附图的书绘者分别为明宫廷著名书法家沈度和画家商喜。内容兼涉儒释道三教,并非一部纯粹的密教经典。于此文中,笔者将以乌贤大王图像为线索,结合于云南发现的相关图像和文本对本经进行初步讨论,所述观点也并非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禅内印顿证虚凝法界金刚智经 乌贤大王 三教合一 三足乌 大黑天 张胜温画卷
下载PDF
《元始天尊说无上内秘真藏经》“法界”思想探微
6
作者 黄崑威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23-27,共5页
《元始天尊说无上内秘真藏经》融汇佛教“法界”学说思想成果,构建了大乘道教的“法界观”。“真藏”意味着法界,真实存在于众生自性本具的“道性”之中,所谓“道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真藏法是超越有无二边、“一真一切真”的最究竟... 《元始天尊说无上内秘真藏经》融汇佛教“法界”学说思想成果,构建了大乘道教的“法界观”。“真藏”意味着法界,真实存在于众生自性本具的“道性”之中,所谓“道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真藏法是超越有无二边、“一真一切真”的最究竟境界;一切众生都与天尊本性平等。《真藏经》的“法界”之说并非华严学“一真法界”义理的翻版,实际上是为了回护、彰显符合道教精神特质的“道”身有相学说,为诠释“道”的真常、实有之理论特质,论证“道性”的本体意蕴服务的。他不仅凸显“身”为实体,而且强调“心”亦是实体。在这一点上,《真藏经》又融会贯通了佛教天台宗圆教学说的“法身有相”命题。《真藏经》法界学说的理论特征与中国佛教“性空妙有”的思想特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藏经》 法界 道性论 华严宗 天台宗
下载PDF
基于文化体验的主题园区景观塑造研究——以浙江舟山普陀观音法界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7
作者 李丙华 赵铁铮 赵杨 《景观设计》 2023年第2期18-21,共4页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在物质文明生活已相当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不断提升。基于文化体验的主题园区具有“文化浸润”与“环境熏陶”的双重属性,越来越多地受到现代都市人群的青睐。本文以浙江舟山普陀的观音法界景...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在物质文明生活已相当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不断提升。基于文化体验的主题园区具有“文化浸润”与“环境熏陶”的双重属性,越来越多地受到现代都市人群的青睐。本文以浙江舟山普陀的观音法界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依托文化体验主题园区总体规划,以观音文化为主题,以诗词演绎融人文环境体验于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探讨观音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塑造方式和营造载体,以打造舟山普陀观音文化的人文胜境、诗意园林的磅礴之作,塑造丰富的景观体验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园区 文化体验 景观塑造 观音法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