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ression of ceramide galactosy transferase in sciatic nerve of ra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after electroacupuncture at Zusanli and Shenshu points
1
作者 Hongsheng Dong Yunyun Zhang Yin Shi Min Zheng Qiujuan Z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35-338,共4页
BACKGROUND: Ceramide galactosyltransferase (CGT) protein and mRNA expression defect can cause the abnormal morphology and slowing conduction velocity of peripheral nerve. Morphologic change and functional disorder ... BACKGROUND: Ceramide galactosyltransferase (CGT) protein and mRNA expression defect can cause the abnormal morphology and slowing conduction velocity of peripheral nerve. Morphologic change and functional disorder of myelin sheath and axon appear when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 occurs. Whether electroacupuncture at Zusanfi(ST 36) and Shenshu(BL 32) points can enhance the expression of CGT protein and mRNA in the DPN tissue?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Zusanfi and Shenshu points on motor, 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 and CGT mRNA and its protein expression of sciatic nerve in rats with DPN. DESIGN: A randomized and controlled animal experiment SETTING :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and Central Laboratory, Yuey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 Western Medicin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TERIALS : Totally 60 healthy male Wistar rats of clean grade, aged 4 month, with body mass of 200 to 220 g,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Streptozotocin (STZ, Sigma Company of USA, Batch No. S-0130). METHODS: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the Animal Experimental Center and Central Laboratory, Yuey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 Western Medicine during February 2005 to March 2006. (1) Fifteen rats were randomly chosen,serving as normal group.AU the other rats were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once with STZ to develop experimental diabetic rat models. If fasting blood glucose was ≥ 15 mmol/L,sensory nerve and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of sciatic nerve was obviously slowed, tail-swaying temperature threshold was increased and myelinated nerve fiber of sciatic nerve changed, DPN models were successful. The successful model ra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3 groups: model group, control group(electroacupuncture at non-meridian-non-acupoint)and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electroacupuncture at Zusan/i and Shenshu points], with 15 rats each. The rats in the normal group and model group were untouched. In the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electroacupuncture at Zusanfi and Shenshu points), Shenshu point (double) and Zusanfi point (double) were chosen referencing to The Atlas of the Rat's Acupoints. G6805- Ⅱ electric acupuncture apparatus was used, and current intensity was controlled at 20 min/time, once every other day, 12 times within 24 day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ip of rat-tail was stimulated, and the concrete procedures were the same as in the electroacupuncture at Zusanfi and Shenshu points. (2)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and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of rats were detected with neuroelectrophysiology detector in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 and the expressions of CGT protein and mRNA of sciatic nerve were detected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and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technique. MAIN OUTCOME MEASURES: (1) Motor and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2) The expression of CGT protein and its mRNA. RESULTS: All the 60 rats entered the stage of result analysis. (1) Comparison of motor and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of rats after electroacupuncture: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of rats in the model group[(31.37±3.69) m/s], control group [(32.74±5.42) m/s] and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41.30 ±1.15) m/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group [(41.30±1.15) m/s, P 〈 0.01]; The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of rats in the model group[(18.17±9.54) m/s], control group [(21.39±5.61) m/s]and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35.81 ±4.59) m/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group [(46.38± 6.32) m/s,P 〈 0.01]; The motor and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odel group [(38.04±2.01) m/s vs. (32.74±5.42) m/s,(35.81±4.59) m/s vs. (21.39±5.61) m/s,P 〈 0.01]. (2) Comparison of the expression of CGT protein of sciatic nerve of rats: The number of CGT positive cells of sciatic nerve in model group, control group or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at in normal group [(9 770.33±1 461.73), (10 588.13±1119.52), (27 518.27± 9 078.29), (37 769.67±4 021.81)/μm^2,P 〈 0.01]; The number of CGT positive cells of the sciatic nerve in the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mode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 〈 0.01). The number of CGT positive cells of sciatic nerve was close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P 〉 0.05). (3) Comparison of CGT mRNA expression of sciatic nerve of rats: Ct value of CGT mRNA of sciatic nerve of rats in the model group,control group and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group (13.75±2.60,14.81±2.80,11.67±1.75,9.30±0.98, P 〈 0.01 ); Ct value of CGT mRNA of sciatic nerve of rats in the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mode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 〈 0.01), and that was close between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 Electroacupuncture at Zusanfi and Shenshu points can increase motor and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of rats with DPN. It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up-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CGT mRNA and its prot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n Expression of ceramide galactosy transferase in sciatic nerve of ra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after electroacupuncture at Zusanli and Shenshu points
下载PDF
振动感觉阈值(VPT)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7
2
作者 沈娟 曾辉 +2 位作者 李连喜 包玉倩 刘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7,共7页
目的探讨以振动感觉阈值(vibrating perception threshold,VPT)检查为主联合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评分(diabetic neuropathy symptom,DNS)、足外观、温度觉、痛觉及触觉5种简易检查方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 目的探讨以振动感觉阈值(vibrating perception threshold,VPT)检查为主联合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评分(diabetic neuropathy symptom,DNS)、足外观、温度觉、痛觉及触觉5种简易检查方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17例2型糖尿病患者记录DNS,同时行足外观检查、VPT、温度觉、痛觉、半定量音叉、10g尼龙丝检查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ng velocity,NCV)测定。按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分为不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n=130),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n=87),比较两组的基本情况和代谢指标。计算5种联合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Youden指数以及Kappa值(κ值),与NCV检查进行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结果两组间年龄、糖尿病病程、VPT值有显著差异,DPN组明显高于无DPN组(P<0.05)。VPT与正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conducting velocity,MCV)、尺神经MCV、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感觉性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ng velocity,SCV)、胫神经MCV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5种联合检查方法与NCV检查的秩相关分析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VPT联合DNS检查与NCV的相关性最好(r=0.799)。VPT联合DNS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4.4%、100%、89.9%,与NCV检查高度一致(κ值为0.780)。结论 VPT联合DNS是准确筛查和诊断DPN的适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神经传导速度(NCV) 振动感觉阈值(VPT)
下载PDF
温经通络熏洗方治疗DPN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金花 李惠林 +2 位作者 赵恒侠 刘燕平 李增英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温经通络熏洗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标准的DPN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弥可保,治疗组采用温经通络熏洗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红细胞醛... 目的探讨温经通络熏洗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标准的DPN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弥可保,治疗组采用温经通络熏洗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红细胞醛糖还原酶(RBC-AR)、红细胞Na-K-ATPase活性、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温经通络熏洗方对DPN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证候和RBC-AR、红细胞Na-K-ATPase活性,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血糖及HbAlc治疗后其绝对值均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温经通络熏洗方在不影响血糖的情况下,治疗DPN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温经通络熏洗方 机理
下载PDF
电针对DPN大鼠坐骨神经神经生长因子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东红升 张秋娟 +1 位作者 杨强 郑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8期730-732,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DPN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电针组取大鼠足三里、肾俞穴进行电针治疗,通过免疫组化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DPN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电针组取大鼠足三里、肾俞穴进行电针治疗,通过免疫组化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坐骨神经神经生长因子(NGF)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大鼠NGF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0.01);电针组大鼠治疗后坐骨神经NGF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肾俞穴能够使DPN大鼠坐骨神经NGF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促进坐骨神经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神经营养因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电针 大鼠
下载PDF
3.0T超导磁共振成像和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5
作者 张梅 马燕 +1 位作者 马娟 王伟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6期67-71,共5页
目的:探究3.0T超导磁共振成像(MRI)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诊治的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是... 目的:探究3.0T超导磁共振成像(MRI)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诊治的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DPN将其分为DPN组(44例)和非DPN(NDPN)组(36例)。两组均采用3.0T超导MRI行磁共振(MR)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检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FGF21、MHR水平。比较两组MR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参数中视神经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系数(MD)、平行扩散系数(λ_(∥))及垂直扩散系数(λ_(⊥))值,以及血清FGF21、MHR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MR弥散张量成像参数及FGF21、MHR与DPN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均显著高于N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9、7.852,P<0.05),FA值显著低于NDPN组,MD、λ_(∥)及λ_(⊥)值显著高于N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34、10.459、12.233、4.640,P<0.05);DPN组血清FGF21、MHR水平显著高于N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6、24.509,P<0.05)。Spearman秩相关性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病程、MD、λ_(∥)、λ_(⊥)值、FGF21及MHR水平与DPN呈显著正相关(r=0.458、0.666、0.836、0.799、0.445、0.282、0.864,P<0.05),FA与DPN呈显著负相关(r=-0.753,P<0.05)。结论:MR弥散张量成像相关参数及FGF21、MHR水平均与DPN存在显著相关性,且患者的年龄、病程也与DPN的发生有关,需引起临床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弥散张量成像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2型糖尿病(T2DM) 相关性
下载PDF
黄芪联合川芎嗪加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6
作者 郭茜 陈永华 +2 位作者 邓颖 杨娟 王小星 《黑龙江医学》 2015年第9期1009-1011,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联合川芎嗪加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评价及神经传导速度传导的影响。方法将120例DPN患者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西医治疗组、对照组,治疗4周(其中川芎嗪治疗2周)后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黄芪联合川芎嗪加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评价及神经传导速度传导的影响。方法将120例DPN患者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西医治疗组、对照组,治疗4周(其中川芎嗪治疗2周)后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评价、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前后多伦多CS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组内比较(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多伦多CS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与西药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P<0.05);西医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也有明显变化,和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黄芪联合川芎嗪加中药熏洗能明显增加神经传导速度,有效改善DPN症状及体征,提示该治疗方法能有效控制和延缓DPN的进一步发展,值得临床上广泛运用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中药熏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中壮医结合诊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思路探赜
7
作者 王志威 胡璟 +1 位作者 裴以禄 杨继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0期14-17,26,共5页
从中医络病理论、壮医道路理论认识唐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机制,以此为例探索中壮医结合之路。基于中医络病理论对DPN发病机制再认识,初期为气络病变,因气络虚滞在经而发病,病久为脉络病变,因脉络瘀滞入血而发病。受中医络病理论对... 从中医络病理论、壮医道路理论认识唐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机制,以此为例探索中壮医结合之路。基于中医络病理论对DPN发病机制再认识,初期为气络病变,因气络虚滞在经而发病,病久为脉络病变,因脉络瘀滞入血而发病。受中医络病理论对DNP再认识的启示,认识到DPN壮医发病机制为龙路火路不通,病初为火路不通,病久为龙路不通。贯串中医学、壮医学、西医学对DPN的认识,发现DPN发病初期与“气络病变-火路不通-NEI网络”有相关性,病久与“脉络病变-龙路不通-血管系统病”有相关性。结合临床经验,认识到中壮医结合治疗DPN具有互助性。该病机的互通性与治疗的互助性丰富了DPN的诊治思维,创立了中壮医结合诊治DPN的思路,促进了壮医与中医的融合发展,为少数民族医药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络病理论 龙路 火路 中壮医结合
下载PDF
远志对DPN大鼠背根节神经元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颖 马洪伟 +2 位作者 付秀美 陈志宏 薛景凤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观察远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坐骨神经相关神经元胞体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空白对照组,DPN模型组及远志预防组。DPN模型组和远志预防组大鼠建立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模型后,远志预防组... 目的:观察远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坐骨神经相关神经元胞体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空白对照组,DPN模型组及远志预防组。DPN模型组和远志预防组大鼠建立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模型后,远志预防组大鼠给予远志(2.7g/kg/d)灌胃6周。以大鼠尾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30m/s为标准建立DPN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坐骨神经对应背根节神经元Bcl-2、Bax阳性细胞数,免疫印迹法检测背根节Bcl-2、Bax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背根节神经元的凋亡指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PN模型组大鼠背根节Bc l-2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Bcl-2的表达明显降低,Bax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Bax的表达和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DPN模型组比较,远志预防组大鼠背根节Bcl-2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Bcl-2的表达明显升高,Bax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Bax的表达和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远志可通过上调DPN大鼠背根节神经元胞体Bcl-2的表达,减少Bax的表达,抑制背根节神经元凋亡,预防DPN大鼠背根节神经元胞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 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坐骨神经 背根神经节 神经元 凋亡
下载PDF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9
作者 吴春锋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193-195,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研究组给予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SCV、胫...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研究组给予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SCV、胫后神经SCV、腓肠神经SCV、腓总神经MCV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DPN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血糖控制情况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下肢神经减压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丁佐佑 陈增淦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对周围神经减压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单侧下肢神经减压术的DPN患者共计40例,以HbA1c=8%为标准分...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对周围神经减压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单侧下肢神经减压术的DPN患者共计40例,以HbA1c=8%为标准分为血糖控制尚可组和血糖控制不佳组。在术前1天和术后6个月,测量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两点辨别觉(two point discrimination,TPD)和10 g单丝测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VAS、TPD和10 g单丝测验结果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血糖控制尚可的患者术后VAS、TPD和10 g单丝测验结果均优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结论良好的血糖控制对DPN患者下肢神经减压术后疼痛的缓解和肢体感觉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血糖控制尚可的患者手术疗效明显优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周围神经减压术 血糖控制
下载PDF
针药结合对DPN患者FBG、PBG、NO、SOD含量和MDNS评分的影响
11
作者 魏仁贤 董勤 戴芳芳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3期75-78,共4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针药结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FBG、PBG、NO和SOD含量和MDNS评分的影响,探讨针药结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观察,有完整资料者58例,其中针药治疗组33例,药物对照组25例.结果:治疗3周后,... 目的:观察和比较针药结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FBG、PBG、NO和SOD含量和MDNS评分的影响,探讨针药结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观察,有完整资料者58例,其中针药治疗组33例,药物对照组25例.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都能使空腹血糖(FBG)及餐后血糖(PBG)显著下降,治疗组餐后血糖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而空腹血糖的下降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两组的NO含量和药物组SOD的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而针药组的SOD值升高和MDNS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MDNS评分与FBG、PBG明显正相关,与NO和SOD含量呈负相关.结论:针药结合能对单纯药物治疗控制较差的餐后血糖起明显调节作用;针药结合能有效提高SOD水平,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MDNS评分,提高临床疗效;但短期疗效上,针药结合对NO含量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结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空腹血糖(FBG) 餐后血糖(PBG) NO SOD MDNS评分
下载PDF
皮肤自发荧光(SAF)与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琦 乔小娜 +7 位作者 伊娜 郑杭萍 刘思颖 熊茜 张烁 刘晓霞 李益明 鹿斌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6-323,共8页
目的在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探讨皮肤自发荧光(skin autofluorescence,SAF)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之间的关系。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从上海市静安区医联体慢病管理库中纳入资料完整的115名... 目的在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探讨皮肤自发荧光(skin autofluorescence,SAF)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之间的关系。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从上海市静安区医联体慢病管理库中纳入资料完整的115名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纳入者均进行SAF检查及神经传导功能检查(nerve conduction studies,NCS),并根据NCS的检查结果分为DPN组和非DPN组。结果115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DPN组39人,非DPN组76人。DPN组SAF测量值为(2.67±0.45)AU,显著高于非DPN组的( 2.28 ±0.41)AU( P <0.001)。根据SAF测量值的第25百分位数和第75百分位数将所有纳入者分为低、中、高SAF组,NCS检查参数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远端潜伏期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F为DPN的独立危险因素(OR=8.947,95%CI:1.675~47.793, P =0.010)。ROC曲线显示SAF诊断DPN的曲线下面积为0.726 (95%CI:0.630~0.821, P < 0.001 )。结论SAF为DPN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中国汉族2型糖尿患者中DPN患病风险筛查可能存在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皮肤自发荧光(SAF) 神经传导功能
下载PDF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李红 陈亚青 +4 位作者 周筠 贺铭 雷涛 宋利格 张秀珍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63-665,共3页
目的观察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DPN患者1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依帕司他)88例,对照组(仅控制血糖)70例,各组治疗前、后测FPG、2hPG、HbA1c、血浆内皮素(ET)并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治疗前后治... 目的观察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DPN患者1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依帕司他)88例,对照组(仅控制血糖)70例,各组治疗前、后测FPG、2hPG、HbA1c、血浆内皮素(ET)并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正中神经与腓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及ET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以提高DPN神经传导速度,具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中药筋脉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4
作者 吴群励 梁晓春 +3 位作者 姜楠 栾松 崔丽英 郭赛珊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第10期860-865,共6页
目的观察中药筋脉通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方法,将54例2型DPN患者分为筋脉通组和弥可保组。两组均予降糖、降压等基础治疗,治疗组予筋脉通胶囊,对照组予甲钴胺片。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和... 目的观察中药筋脉通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方法,将54例2型DPN患者分为筋脉通组和弥可保组。两组均予降糖、降压等基础治疗,治疗组予筋脉通胶囊,对照组予甲钴胺片。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和中医证候评分以及神经电生理和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检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的中医症状总分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下降(P<0.01或P<0.05);神经系统症状减轻,神经体征总体改善率为50.0%;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异常的改善率为36.0%,SSR上肢波幅明显增高(P<0.05);神经传导速度(NCV)的改善率为MCV15.8%、SCV25.0%,尺神经运动波幅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检测未见异常改变(P>0.05);与弥可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脉通能明显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体征,对SSR及NCV检测参数亦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筋脉通胶囊 电生理 神经功能评分 中医证候评分
下载PDF
强力天麻杜仲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观察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琳 喻明 曹玉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51-1455,共5页
目的评估雷氏强力天麻杜仲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探讨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方法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40例,分为强力天麻杜仲联合甲钴胺治疗组(A组)35例、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 目的评估雷氏强力天麻杜仲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探讨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方法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40例,分为强力天麻杜仲联合甲钴胺治疗组(A组)35例、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治疗组(B组)35例、单用强力天麻杜仲组(C组)和单用甲钴胺治疗组(D组)各35例。用药8周后比较4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用药前后肌电图及下肢动脉超声改变、检测患者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血流变指标。结果与D组比较,A、B组周围神经症状缓解率提高。A组感觉神经传导波幅改善更为明显,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缩短。下肢动脉超声显示A组和C组患者用药后下肢动脉多普勒流速曲线参数增加。A组和C组用药后血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血流变指标改善。结论强力天麻杜仲胶囊联合甲钴胺能够明显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下肢动脉血流和神经传导速度及胫神经H反射、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强力天麻杜仲胶囊 甲钴胺 肌电图
下载PDF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万继峰 陆尤 +4 位作者 郝丽梅 任歆 徐云燕 常素杰 周卫东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第12期1049-1051,共3页
目的探讨苦碟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和客观判断疗效的方法。方法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5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降糖及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苦碟子注射液,疗程均为4周... 目的探讨苦碟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和客观判断疗效的方法。方法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5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降糖及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苦碟子注射液,疗程均为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和胫神经的潜伏期均缩短,波幅均增高,传导速度均增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各神经的潜伏期缩短更明显,波幅增加更增高,传导速度更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碟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确切,神经传导速度(NCV)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碟子注射液 甲钴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神经传导速度(NCV)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F反应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维华 赵忠新 +1 位作者 张楠 沈玉兰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目的 研究糖尿病 (DM)患者和健康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及 F反应 ,探索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DPN)的诊断价值。方法 患病组 2 2 2例 (男 12 0例 ,女 10 2例 )。年龄 18~ 85岁 ,平均 5 9.6岁。对照组 15 5例 (男 76... 目的 研究糖尿病 (DM)患者和健康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及 F反应 ,探索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DPN)的诊断价值。方法 患病组 2 2 2例 (男 12 0例 ,女 10 2例 )。年龄 18~ 85岁 ,平均 5 9.6岁。对照组 15 5例 (男 76例 ,女 79例 ) ,年龄 18~ 82岁 ,平均 48.6岁。用 Keypoint四道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测定正中、尺、腓、胫四条神经肘至腕 (至踝 )段 MCV,并在腕 (踝 )点引出 F波。检测指标包括远端潜伏期 (DPL)、近端潜伏期 (PPL)、MCV、F波潜伏期 (Fw PL)、F- M波间期 (F- MIPL)、F波传导速度 (FCV)及 F波比值等。结果  (1) DM组以上四条神经 MCV的异常率依次为 5 1.4%、5 1.6 %、6 8.5 %、45 .2 % ,F反应异常率依次为 5 2 .7%、5 8.0 %、5 3.0 %、6 3.9%。 (2 ) DM组各条神经 F反应各参数异常率普遍较高 (30 .1%~ 5 3.0 % ) ,腓神经和胫神经的 MCV异常率亦高 ,达 6 3.5 %和 41.1%。 (3) DM组和对照组间 F波比值无显著性差异 (P >0 .1)。 (4 ) DM组一项以上参数异常者 16 7例 ,阳性率达 75 .2 % ,多数患者 (92 .1% )临床和电生理结果一致或电生理异常先于临床出现。结论  MCV和 F反应测定是诊断 DPN的敏感指标 ;其中 Fw PL和 F- MIPL最为敏感。应重视多条神经、多个参数的检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F反应 对照研究
下载PDF
九虫丹联合中药外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丽丽 李登宇 +1 位作者 李显筑 冯丽君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第11期993-994,999,共3页
目的观察九虫丹联合中药外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内服九虫丹联合中药外洗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12和静脉注射凯时治疗... 目的观察九虫丹联合中药外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内服九虫丹联合中药外洗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12和静脉注射凯时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多伦多临床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九虫丹联合中药外洗疗法改善DPN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疗法;九虫丹联合中药外洗疗法在降低DPN患者的神经病变评分方面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疗法;九虫丹联合中药外洗疗法改善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九虫丹 中药外洗
下载PDF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1
19
作者 林甲宜 戴伦 徐结桂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69-271,共3页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的疗效。方法 采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 DPN 6 6例 ,同时与甲钴胺治疗的 2 2例作对照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 DPN患者肌电图、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山梨醇的影响...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的疗效。方法 采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 DPN 6 6例 ,同时与甲钴胺治疗的 2 2例作对照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 DPN患者肌电图、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山梨醇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 5 1.5 1% ,对照组为 2 2 .72 % (P<0 .0 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9.39% ,对照组为 5 8.10 % (P<0 .0 5 ) ,治疗组在治疗后 ,空腹血糖略有下降 (P>0 .0 5 ) ,糖化血红蛋白有显著下降 (P<0 .0 1) ,血流变学有明显改善。红细胞山梨醇有明显下降 (P<0 .0 1)。结论 葛根素治疗 DPN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蛋白非酶糖基化
下载PDF
针灸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9
20
作者 续畅 吴汀溪 +3 位作者 宋婧 杜鑫 李彬 黄凤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2期74-77,共4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CNKI、万方、VIP、CBM及Pub Med数据库,收集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7篇,患者累...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CNKI、万方、VIP、CBM及Pub Med数据库,收集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7篇,患者累计5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可显著的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正中神经、胫神经的运动及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治疗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