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膈肌疲劳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昌枝 梁勇 +4 位作者 叶少武 冯洁美 邹艺 梁仕兰 朱贵朝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64-266,270,共4页
目的 探讨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病人膈肌疲劳的恢复作用。方法 选择2003年9月-2005年8月住院的65例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病人,按对照组与治疗组1:2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 探讨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病人膈肌疲劳的恢复作用。方法 选择2003年9月-2005年8月住院的65例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病人,按对照组与治疗组1:2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BiPAP通气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d进行膈肌肌电图检查,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及动作电位(AP)幅度。结果 对照组PNCT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左:(8.130±0.710)ms比(8.270±0.410)ms;右:(8.072±0.690)ms比(8.350±0.390)ms,P均〉0.05];AP幅度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0.414±0.141)mV比(0.590±0.140)mV;右:(0.414±0.135)mV比(0.550±0.170)mV,P均〈0.01]。治疗组PNCT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7.991±0.560)ms比(7.664±0.509)ms;右:(8.041±0.590)ms比(7.719±0.520)ms,P均〈0.01];AP幅度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0.405±0.165)mV比(0.613±0.164)mV,右:(0.388±0.170)mV比(0.599±0.171)mV,P均〈0.01]。两组治疗前PNCT及AP幅度无显著差异(P均〉0.05),治疗后PNCT有显著差异(P均〈0.01),AP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BiPAP通气治疗可以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病人的膈神经传导速度,而常规医疗干预仅能提高膈肌的动作电位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膈肌疲劳 膈神经传导时间 动作电位 无创正压通气
下载PDF
生脉散对家兔膈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关宿东 葛敏 +1 位作者 韩永勤 刘桂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732-733,共2页
实验以膈肌肌电图及膈肌诱发电位为指标,研究生脉散对家兔膈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脉散能提高正常家兔膈肌肌电的高、低频比值,中心频率及膈肌诱发电位幅度;(2)复制家兔膈肌疲劳后,静脉注射生脉散注射液2ml/kg... 实验以膈肌肌电图及膈肌诱发电位为指标,研究生脉散对家兔膈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脉散能提高正常家兔膈肌肌电的高、低频比值,中心频率及膈肌诱发电位幅度;(2)复制家兔膈肌疲劳后,静脉注射生脉散注射液2ml/kg有治疗作用;(3)提前30min静脉注射生脉散2ml/kg,对电刺激致伤家兔膈肌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散 肌电图 膈肌功能 诱发电位
下载PDF
膈肌肌电图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膈肌疲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昌枝 梁勇 +2 位作者 叶少武 邹艺 冯洁美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507-509,共3页
目的探讨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及动作电位(AP)幅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膈肌疲劳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COPD组)治疗前后进行膈肌肌电图检查,测定PNCT及AP,并与同期22例健康志... 目的探讨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及动作电位(AP)幅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膈肌疲劳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COPD组)治疗前后进行膈肌肌电图检查,测定PNCT及AP,并与同期22例健康志愿者(志愿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志愿组PNCT左右分别为(7·016±0·516)ms、(7·089±0·531)ms;AP左右分别为(0·508±0·131)mv、(0·573±0·134)mv。COPD组治疗前PNCT左右分别为(7·982±0·563)ms、(7·912±0·692)ms;AP左右分别为(0·405±0·165)mv、(0·388±0·170)mv。COPD组治疗后PNCT左右分别为(7·764±0·509)ms、(7·729±0·520)ms;AP左右分别为(0·613±0·164)mv、(0·599±0·171)mv。志愿组与COPD组治疗前PNCT及AP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志愿组与COPD组治疗后PNCT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而AP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COPD组治疗前后的PNCT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AP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PNCT及AP的测定可以评价COPD急性加重期膈肌疲劳,其中AP是检测膈肌的收缩疲劳,而PNCT则是检测神经肌肉连接点的传递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肌电图 膈肌疲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体表肌电监测及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迟春花 何冰 +1 位作者 边剑 罗义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7期11-12,共2页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呼吸肌体表肌电监测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3 2名COPD患者作为实验组 ,观察治疗前后膈肌、肋间肌肌电振幅、中位频率及血气分析的动态变化。另选择 6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呼吸肌体表肌电监测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3 2名COPD患者作为实验组 ,观察治疗前后膈肌、肋间肌肌电振幅、中位频率及血气分析的动态变化。另选择 6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膈肌和肋间肌振幅分别高于对照组的膈肌振幅(P <0 .0 5)和肋间肌振幅 (P <0 .0 0 1) ,服用具有兴奋呼吸中枢、扩张支气管作用的药物Pimexone 2h后 ,所有受试者的肌电振幅及COPD组的中位频率均较前下降 ,同时实验组PaO2 较服药前增加 (P <0 .0 1)。实验组服药前肋间肌振幅与PaO2 呈负相关 ,r=-0 .4 863 (P <0 .0 1) ,与PaCO2 呈正相关 ,r =0 .53 0 5(P <0 .0 1) ;服药后肋间肌中位频率与PaCO2 呈负相关 ,r =-0 .4 92 4 (P <0 .0 1)。结论 :体表动态监测COPD患者肌电变化 ,能反映其呼吸肌功能状态 ;肋间肌肌电振幅及中位频率与血气分析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肺疾病 隔肌疲劳 肌电描记术 体表
下载PDF
氨茶碱、多巴胺治疗膈肌疲劳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葛敏 梁超 +1 位作者 关宿东 刘桂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6-7,共2页
目的:观察氨茶碱与多巴胺联合用药对兔膈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复制膈肌疲劳(DiF)。家兔随机分为氨茶碱组、多巴胺组、联合用药组3组。于药前及药后30min、60min记录膈肌肌电图,算出高、低频比值(H/L)及中心频... 目的:观察氨茶碱与多巴胺联合用药对兔膈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复制膈肌疲劳(DiF)。家兔随机分为氨茶碱组、多巴胺组、联合用药组3组。于药前及药后30min、60min记录膈肌肌电图,算出高、低频比值(H/L)及中心频率(Fc),同时记录膈肌诱发电位(DEP)。数据经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氨茶碱10mg/kg、多巴胺1mg/kg,药后30min可提高H/L、Fc及DEP幅度;与药前比,P<0.05,合用与单用比,H/L及Fc,P<0.05。结论:氨茶碱、多巴胺有抗DiF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疲劳 药物疗法 氨茶碱 多巴胺 肌电图
下载PDF
辅酶Q_(10)对兔膈肌疲劳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葛敏 关宿东 +1 位作者 吴庆华 刘桂兰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6年第3期219-221,共3页
实验以膈肌肌电图(EMGdi)及膈肌诱发电位为指标,观察辅酶Q_(10)对兔膈肌作用,发现:(1)复制膈肌疲劳(DiF)后,静脉注射CoQ_(10)10mg/kg,对DiF有治疗作用;(2)提前1h静脉注射CoQ_(... 实验以膈肌肌电图(EMGdi)及膈肌诱发电位为指标,观察辅酶Q_(10)对兔膈肌作用,发现:(1)复制膈肌疲劳(DiF)后,静脉注射CoQ_(10)10mg/kg,对DiF有治疗作用;(2)提前1h静脉注射CoQ_(10)10mg/kg预处理,对电致伤膈肌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Q10 膈肌疲劳
下载PDF
五年来有关膈肌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郭先健 张睢阳 +6 位作者 王东林 王长征 佟万成 史依仁 贾巨才 王金平 毛宝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26-131,共6页
五年来作了膈肌功能研究,包括正常人和COPD患者吸气肌强度和耐力与肺功能的关系;最大自主通气对膈肌肌电图的变化,动物实验犬RDS膈肌功能的变化及氨茶碱疗效的观察;犬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模型的膈肌肌电图及跨膈压测定及刺激频率对膈肌... 五年来作了膈肌功能研究,包括正常人和COPD患者吸气肌强度和耐力与肺功能的关系;最大自主通气对膈肌肌电图的变化,动物实验犬RDS膈肌功能的变化及氨茶碱疗效的观察;犬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模型的膈肌肌电图及跨膈压测定及刺激频率对膈肌疲劳的影响。证明在RDS犬及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以及COPD患者存在膈肌疲劳现象。氨茶碱,西地兰及β_2受体兴奋剂舒喘宁对膈肌疲劳有减轻和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 综合征 氨茶碱 肺功能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家兔膈肌疲劳治疗作用的实验观察
8
作者 韩永勤 刘桂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131-132,291,共3页
采用油酸(0.1ml/kg)家兔耳缘静脉注射致伤造成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引发膈肌疲劳,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其治疗作用。结果表明:与用药前相比,11只致伤家兔注射黄芪后30、60min,吸气时间延长(P<0.05);膈肌放电积分曲线的峰值和斜率于注射黄... 采用油酸(0.1ml/kg)家兔耳缘静脉注射致伤造成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引发膈肌疲劳,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其治疗作用。结果表明:与用药前相比,11只致伤家兔注射黄芪后30、60min,吸气时间延长(P<0.05);膈肌放电积分曲线的峰值和斜率于注射黄芪后30、60及90min 上升(P<0.05);膈肌肌电图的中心频率(Fc)及高/低频率比值(H/L)于注射黄芪后30、60和90min 显著增加(P<0.001或 P<0.01),提示黄芪注射液对膈肌疲劳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膈肌疲劳 放电 肌电图
下载PDF
氨茶碱、环磷酸腺苷对膈肌疲劳的治疗作用
9
作者 李正红 华启海 +1 位作者 关宿东 田新引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氨茶碱、环磷酸腺苷(cAMP)对膈肌疲劳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用家兔双侧膈神经持续刺激,复制膈肌疲劳,分别给予氨茶碱10mg/kg、cAMP10mg/kg、氨茶碱10mg/kg加cAMP10mg/kg静脉注... 目的:探讨氨茶碱、环磷酸腺苷(cAMP)对膈肌疲劳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用家兔双侧膈神经持续刺激,复制膈肌疲劳,分别给予氨茶碱10mg/kg、cAMP10mg/kg、氨茶碱10mg/kg加cAMP10mg/kg静脉注射,于药后30min、60min记录膈肌肌电图的中心频谱(Fc)、高低频比值(H/L)及膈肌诱发电位的振幅(A)、潜伏期(L)。结果:氨茶碱、cAMP使疲劳膈肌的Fc、H/L、A有一定提高,L值缩短;两者合用则作用显著。结论:氨茶碱、cAMP能影响膈肌的功能状态,对膈肌疲劳有治疗作用。两者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茶碱 环磷酸腺苷 膈肌疲劳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小檗碱对家兔膈肌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葛敏 关宿东 +1 位作者 韩永勤 刘桂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2期76-77,共2页
实验以膈肌肌电图及膈肌诱发电位为指标,观察小檗碱对家兔膈肌的作用。发现:(1)小檗碱4mg/kg静脉注射,能提高膈肌肌电的高、低频比值(H/L)、中心频率Fc、及诱发电位幅度;(2)复制膈肌疲劳(DiF)后,静脉注射... 实验以膈肌肌电图及膈肌诱发电位为指标,观察小檗碱对家兔膈肌的作用。发现:(1)小檗碱4mg/kg静脉注射,能提高膈肌肌电的高、低频比值(H/L)、中心频率Fc、及诱发电位幅度;(2)复制膈肌疲劳(DiF)后,静脉注射小檗碱4mg/kg,对DiF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肌电图 膈肌疲劳 诱发电位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呼吸中枢驱动 被引量:7
11
作者 肖思畅 罗远明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02-503,共2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以睡眠时上呼吸道反复塌陷为特征的疾病,常伴日间嗜睡和心脑血管疾病。虽然上气道解剖异常可能与这一疾病的发生有关,但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OSAS的发生与呼吸中枢驱动异常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以睡眠时上呼吸道反复塌陷为特征的疾病,常伴日间嗜睡和心脑血管疾病。虽然上气道解剖异常可能与这一疾病的发生有关,但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OSAS的发生与呼吸中枢驱动异常有关。文章将介绍呼吸中枢驱动评价方法包括用多导食管电极记录膈肌肌电。研究显示,OSAS事件发生时呼吸中枢驱动事实上是下降而不是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呼吸中枢驱动 膈肌肌电
原文传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膈肌肌电图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宇虹 陈荣昌 +1 位作者 罗远明 钟南山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9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整夜睡眠前后和有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前后膈肌肌电图的变化。方法对22例中重度OSAHS患者和24例正常受试者使用胸壁表面电极记录膈肌肌电图,分别测定睡眠前后由单侧膈神经...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整夜睡眠前后和有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前后膈肌肌电图的变化。方法对22例中重度OSAHS患者和24例正常受试者使用胸壁表面电极记录膈肌肌电图,分别测定睡眠前后由单侧膈神经磁刺激(UMS)诱发的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及膈肌联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5例重度OSAHS患者经过有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超过2个月后再次测定上述指标。结果OSAHS患者与正常受试者比较,整夜睡眠前、后双侧PNCT显著延长[左侧:(8.4±0.6)ms、(8.4±0.9)ms与(7.3±0.8]ms、(7.3±0.8)ms;右侧:(8.4±1.3)ms、(8.9±0.8)ms与(7.2±0.8)ms、(7.2±0.8)ms,均P〈0.01);双侧CMAP幅值显著降低[左侧:(0.60±0.20)mV、(0.64±0.29)mV与(0.98±0.28)mV、(0.97±0.27)mV;右侧:(0.53±0.23)mV、(0.56±0.26)mV与(0.93±0.29)mV、(0.94±0.29)mV,均P〈0.01];两组受试者入睡前与睡眠后比较,双侧PNCT及C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例重度OSAHS患者经有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超过2个月后,双侧PNCT较治疗前显著缩短[左侧为(8.6±0.7)ms与(7.4±0.5)ms,右侧为(7.8±0.6)ms与(6.4±0.6)ms,均P〈0.05]。结论OSAHA患者膈神经传导和膈肌功能减弱,可能与长期夜间缺氧和(或)睡眠结构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膈神经 膈肌肌电图
原文传递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模式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云霞 张眙 阎锡新 《国际呼吸杂志》 2014年第A01期56-61,共6页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模式是一种与以往传统通气模式完全不同的新的机械通气模式。它通过获取的膈肌电信号作为呼吸机吸气触发、吸呼气切换及辅助水平的基础,因此产生与呼吸道压力或流量变化触发机械通气不同的特点,在此本文旨在综述这项...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模式是一种与以往传统通气模式完全不同的新的机械通气模式。它通过获取的膈肌电信号作为呼吸机吸气触发、吸呼气切换及辅助水平的基础,因此产生与呼吸道压力或流量变化触发机械通气不同的特点,在此本文旨在综述这项新的通气模式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 膈肌电信号 进展
原文传递
Effect of expiratory load on neural inspiratory drive 被引量:3
14
作者 XIAO Si-chang LU Yi-rong +2 位作者 GUO Hong-xi QIU Zhi-hui LUO Yuan-m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0期3629-3634,共6页
Background Neural respiratory drive is usually measured during inspiration, eve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in whom the primary physiological deficit is expiratory flow limitation.... Background Neural respiratory drive is usually measured during inspiration, eve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in whom the primary physiological deficit is expiratory flow limitation.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inspiratory muscle neural respiratory drive could be used to assess expiratory load. Methods Ten healthy young men, (26±4) years old, were asked to expire through a tube immersed in water where an expiratory load was required. The load was judged by the depth of the tube in water and the different loads (O cmH2O, 10 cmH2O, 20 cmH2O and 30 cmH2O) were randomly introduced. Each expiratory load lasted for 3-5 minutes and inspiration was unimpeded throughout. Diaphragm electromyogram (EMG) and transdiaphragmatic pressure were recorded by a catheter with 10 metal coils and two balloons. Incremental cycle exercise with and without an expiratory load at 30 cmH20 was also performed. Results Neural drive during expiratory loaded breathing was larger than during unloaded breathing but neural drive did not increase proportionally with increasing expiratory load; neural drive during expiratory loading at 0, 10, 20 and 30 cmH20 was (10.1±3.1) pV, (16.7±7.3) pV, (18.4±10.7) tJV and (22.9±13.2) pV, respectively. Neural drive as a percentage of maximum at the end of exercise with or without load was similar ((57.4±11.0)% max vs. (62.7±16.4)% max, P 〉0.05). Conclusion Neural respiratory drive measured at inspiration does not accurately quantify expiratory load either at rest or during exerci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phragm exercise expiratory load electromyogra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