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在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早期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内科监护室收治的119例膈肌功能障碍机械通气患者,根据不同的康复训练方式分为对照组(n=60,早...目的探讨在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早期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内科监护室收治的119例膈肌功能障碍机械通气患者,根据不同的康复训练方式分为对照组(n=60,早期康复训练)与研究组(n=59,体外膈肌起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比2组的血气指标、膈肌厚度及膈肌移动度、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core,APACHEⅡ)、肺部感染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ial blood,PaCO_(2))水平较低,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of blood,SaO_(2))、氧合指数(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xygen,PaO_(2)/Fi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吸气末与呼气末膈肌厚度、膈肌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PACHEⅡ、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8%,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10.36±1.15)d及住院时间(19.16±1.53)d短于对照组[(13.58±1.43)d,(21.25±2.02)d](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中采取体外膈肌起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其血气指标与膈肌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病情好转,提高其健康水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在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早期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内科监护室收治的119例膈肌功能障碍机械通气患者,根据不同的康复训练方式分为对照组(n=60,早期康复训练)与研究组(n=59,体外膈肌起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比2组的血气指标、膈肌厚度及膈肌移动度、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core,APACHEⅡ)、肺部感染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ial blood,PaCO_(2))水平较低,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of blood,SaO_(2))、氧合指数(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xygen,PaO_(2)/Fi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吸气末与呼气末膈肌厚度、膈肌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PACHEⅡ、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8%,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10.36±1.15)d及住院时间(19.16±1.53)d短于对照组[(13.58±1.43)d,(21.25±2.02)d](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中采取体外膈肌起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其血气指标与膈肌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病情好转,提高其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