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贝日记》和《魏特琳日记》的见证式书写与身份认同
1
作者 刘钰茂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42-47,共6页
作为记录南京大屠杀第一手资料的《拉贝日记》和《魏特琳日记》不同于传统日记完全私人化的叙事伦理,是面向公众作为目标读者的见证文学,在见证式书写过程中强调真实性的同时,遵循了“诗性正义”的道德逻辑。由于两位见证者多重身份认... 作为记录南京大屠杀第一手资料的《拉贝日记》和《魏特琳日记》不同于传统日记完全私人化的叙事伦理,是面向公众作为目标读者的见证文学,在见证式书写过程中强调真实性的同时,遵循了“诗性正义”的道德逻辑。由于两位见证者多重身份认同的差异,《拉贝日记》呈现出了全面化、客观化和理性化的特点,而《魏特琳日记》则充满了对日军暴行的强烈批判和对女性受害群体的强烈关注,体现了她的基督教救赎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贝日记》 《魏特琳日记》 见证式书写 身份认同
下载PDF
“吃人”命题的世纪苦旅——从鲁迅《狂人日记》到莫言《酒国》 被引量:5
2
作者 古大勇 金得存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05-109,共5页
莫言的《酒国》是在鲁迅传统及《狂人日记》的影响下创作的长篇小说,由于"吃人"主题的再现从而与《狂人日记》取得了某种精神对应。两篇小说中的"吃人"内涵同中有异。第一层面都指向真正的肉体"吃人"。... 莫言的《酒国》是在鲁迅传统及《狂人日记》的影响下创作的长篇小说,由于"吃人"主题的再现从而与《狂人日记》取得了某种精神对应。两篇小说中的"吃人"内涵同中有异。第一层面都指向真正的肉体"吃人"。第二层面是指向象征意义上的"吃人",《狂人日记》侧重于文化文明层面的批判,《酒国》侧重于现实政治层面的批判。两者的"吃人"都具有巨大的同化性与普适性,启蒙者形象被彻底解构,表现了改造"吃人"文化的艰难。两者都表达了对未来的焦虑和渴望。第三层面可作普遍的人类学意义上的理解。产生于20世纪的《狂人日记》和《酒国》体现的人道立场、启蒙态度、民主观念与批判精神,使之和古代的同类"吃人"题材的作品划上一道分水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酒国》 “吃人” 三层内涵 现代精神
下载PDF
是人吃人还是礼教吃人?——论鲁迅《狂人日记》的主题 被引量:11
3
作者 汤晨光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狂人日记》长期以来被定论为揭露礼教吃人,但从鲁迅的一贯思想和小说发表时鲁迅的自述可以断定,其原初的核心的动机是表现人吃人,是揭露存在于中国的食人蛮性,它通过对被吃的恐惧感传达出鲁迅对民族摆脱野蛮状态的热望以及对人的肌体... 《狂人日记》长期以来被定论为揭露礼教吃人,但从鲁迅的一贯思想和小说发表时鲁迅的自述可以断定,其原初的核心的动机是表现人吃人,是揭露存在于中国的食人蛮性,它通过对被吃的恐惧感传达出鲁迅对民族摆脱野蛮状态的热望以及对人的肌体和生命的强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吃人 礼教 鲁迅 狂人日记
下载PDF
革命、寓言与历史意识——论作为现代文学“起源”的《狂人日记》 被引量:7
4
作者 朱羽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60,79,共7页
鲁迅的写作与中国革命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经典话题,然而,已有阐释多以外在历史结论穿透鲁迅的文本却较为忽略其形式的"意味"。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包含着重要的形式线索,远非从"象征"出发的阐释模式... 鲁迅的写作与中国革命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经典话题,然而,已有阐释多以外在历史结论穿透鲁迅的文本却较为忽略其形式的"意味"。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包含着重要的形式线索,远非从"象征"出发的阐释模式可以把握。作为"文学"的"狂人日记"建构出全新的"吃人",动摇了旧有整全的意义世界,同时也付出了沉陷于寓言状态的代价。鲁迅以其写作承认了中国革命的吊诡之处及其寓言式的状态,也以此弃绝了诸种简单的进步或回退的历史意识与历史观念。在这个意义上,作为现代文学起源的《狂人日记》呈现出鲁迅关于中国革命及其历史展开的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狂人日记》 革命 寓言状态 历史意识
下载PDF
“进退维谷之间”——论张天翼小说《畸人手记》中知识分子“中间人”形象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海生 吴玉玉 《长春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57-60,共4页
在短篇小说《畸人手记》中,张天翼用辛辣的笔法刻画了一个知识分子如何在新旧两派势力夹击之下,变为"中间人"的过程。以这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小说还探讨了新文学幼稚病、国民性等问题,对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也作了一定... 在短篇小说《畸人手记》中,张天翼用辛辣的笔法刻画了一个知识分子如何在新旧两派势力夹击之下,变为"中间人"的过程。以这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小说还探讨了新文学幼稚病、国民性等问题,对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也作了一定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天翼小说 《畸人手记》 知识分子 中间人
下载PDF
来自生命深处的呐喊——论《狂人日记》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学谦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55,共7页
鲁迅《狂人日记》提出了封建文化"吃人"的思想命题。这种思想命题既是时代理性精神的反映,也是鲁迅个人化生命经验、文化感知的具象化。鲁迅少年时代在家庭变故中惨痛的经历,形成了"吃人情结"。这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提出了封建文化"吃人"的思想命题。这种思想命题既是时代理性精神的反映,也是鲁迅个人化生命经验、文化感知的具象化。鲁迅少年时代在家庭变故中惨痛的经历,形成了"吃人情结"。这是"吃人"命题个人情绪根源。同时,这种"吃人"思想命题也是对人类存在悲剧的揭示。"吃人"与"异化"是一致的,是人的必然性悲剧。但是,鲁迅并没有屈服这种必然性,而是以一种反抗的姿态获得了自由。鲁迅的伟大在于从中国文化现实,切入了世界性的文化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生命意识 悲剧 封建文化
下载PDF
跨越时空的交汇:鲁迅“嵇阮情结”的形成及创作体现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初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82-187,共6页
十年沉默期的鲁迅从辑录古籍碑帖中身临其境地回到了魏晋时代,读懂了嵇康、阮籍放达不羁背后隐藏着的深深哀伤,体悟到竹林玄学强调人与人的本性相融合的平衡美。这种萌生于中年时期的"嵇阮情结"潜在地与其青年时期所钟情的&qu... 十年沉默期的鲁迅从辑录古籍碑帖中身临其境地回到了魏晋时代,读懂了嵇康、阮籍放达不羁背后隐藏着的深深哀伤,体悟到竹林玄学强调人与人的本性相融合的平衡美。这种萌生于中年时期的"嵇阮情结"潜在地与其青年时期所钟情的"托尼学说"相契合,并相互验证地统一于鲁迅的"立人"思想中,成为他投身即将开始的"五四"创作浪潮的精神资源,生成了一系列心怀大爱的"狂人"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十年沉默期 竹林玄学 “嵇阮情结” “狂人”
下载PDF
《越缦堂日记》整理与研究刍议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桂丽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10-114,共5页
日记在清代发展迅速,具有数量大、篇幅长、内容多样、创作意识强的特点,为学界所重视,有必要对清代日记进行细致的整理与深入的研究。清代日记中,《越缦堂日记》较具代表性,文章试图抛砖引玉,对其整理与研究提出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 《越缦堂日记》 清代 日记
下载PDF
是人吃人还是礼教吃人?——鲁迅《狂人日记》的再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杨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91-93,共3页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总序言,它向人吃人的社会现实发起了猛烈的批判,同时这部小说对狂人心理感受的描写也是深刻细腻的。"人吃人"的现象背后蕴含着"礼教吃人"的本质。"人吃人"和"...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总序言,它向人吃人的社会现实发起了猛烈的批判,同时这部小说对狂人心理感受的描写也是深刻细腻的。"人吃人"的现象背后蕴含着"礼教吃人"的本质。"人吃人"和"礼教吃人"存在必然的联系,二者互为表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人吃人 礼教吃人
下载PDF
论鲁迅《狂人日记》的荒诞性
10
作者 普馨伟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95-98,共4页
以鲁迅《狂人日记》为文本,论析其荒诞特色。这荒诞、荒唐的艺术形象,蕴含有普遍象征意义,即鲁迅自己所揭示的主题"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这"吃人"的弊害不在真正吃人的本身,而在吃掉人的灵魂、精神、思... 以鲁迅《狂人日记》为文本,论析其荒诞特色。这荒诞、荒唐的艺术形象,蕴含有普遍象征意义,即鲁迅自己所揭示的主题"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这"吃人"的弊害不在真正吃人的本身,而在吃掉人的灵魂、精神、思想、自由、人格,成为一切听从主子的精神奴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狂人日记》 《厌恶》 荒诞 比较
下载PDF
现代性人格的建构与展示——中国现代作家日记散论
11
作者 张高杰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54-58,共5页
作家日记写作和出版实绩构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景观。现代作家日记出现,源于"五四"对人的重新发现。现代作家日记是创作主体对自我形象的书写和生命意志的表达,其中体现着理性批判、个性自由、忏悔、孤独等现代人格意识。
关键词 现代作家日记 人的发现 人格精神
下载PDF
也谈《狂人日记》的艺术构思
12
作者 林慧频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34-37,共4页
鲁迅采用日记的形式,从第一人称的角度,现实主义地描写一个狂人真实的言行感受,揭示了狂人的内心矛盾,在惊恐与抗争、迷惘与向往、愤怒与羞恨等感情的复杂冲突中,"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以崭新的思想和独创的构思打... 鲁迅采用日记的形式,从第一人称的角度,现实主义地描写一个狂人真实的言行感受,揭示了狂人的内心矛盾,在惊恐与抗争、迷惘与向往、愤怒与羞恨等感情的复杂冲突中,"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以崭新的思想和独创的构思打破了中国的寂寞,使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看出了耀眼的阳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东西 独创 抗争 艺术构思 鲁迅 毁灭 言行 第一人称 描写
下载PDF
“老人与性”之间的形而上学之思——论库切小说《凶年纪事》中的人道主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昊 彭青龙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7,共6页
《凶年纪事》展现了库切对"老年与性"这一贯穿全文的主线的形而上学之思。C先生意识与无意识的分裂映射出西方语言能指和所指的分离,最终解构了以本质主义为核心的西方哲学传统;而由其形而上的耻辱感引出安雅的独自出走,从而... 《凶年纪事》展现了库切对"老年与性"这一贯穿全文的主线的形而上学之思。C先生意识与无意识的分裂映射出西方语言能指和所指的分离,最终解构了以本质主义为核心的西方哲学传统;而由其形而上的耻辱感引出安雅的独自出走,从而重构多元话语机制的新世界。C先生的性欲折射出其旺盛的生存意志,以及其自身的终极精神救赎。本文以"老人与性"为切入点,分析其在文本中发挥的主线作用,彰显库切深切的人道主义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切 《凶年纪事》 老人 人道主义
下载PDF
叙事学视野中的《狂人日记》
14
作者 许昭 曾宏伟 《商洛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31-34,共4页
学术界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进行了诸多的解读剖析。现借助叙事学视角,从四个方面逐一阐述文本于传统小说所表现出的不同面貌:在叙事时间上突破连贯叙述、在叙事角度上突破了全知叙事、在叙事结构上注重非情... 学术界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进行了诸多的解读剖析。现借助叙事学视角,从四个方面逐一阐述文本于传统小说所表现出的不同面貌:在叙事时间上突破连贯叙述、在叙事角度上突破了全知叙事、在叙事结构上注重非情节因素的运用,在叙事语貌上形成了以古意入白话的艺术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文本叙事模式发生转变的深层原因应当归结为作家在时代背景下对世界与自我认识的突破和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时间 叙事角度 叙事结构 叙事语貌 《狂人日记》
下载PDF
曹禺戏剧中的“疯癫者”形象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珊珊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38-42,37,共6页
文学作品中的“疯癫”通常都有着强烈的隐喻意义。剧作家曹禺通过“疯癫者”形象揭示了文明社会的隐疾,用“非理性”的形象呼唤着理性的回归,并通过“疯癫者”的悲剧命运来窥见人的挣扎与脆弱。而潜藏在“疯癫者”命名现象背后的话语权... 文学作品中的“疯癫”通常都有着强烈的隐喻意义。剧作家曹禺通过“疯癫者”形象揭示了文明社会的隐疾,用“非理性”的形象呼唤着理性的回归,并通过“疯癫者”的悲剧命运来窥见人的挣扎与脆弱。而潜藏在“疯癫者”命名现象背后的话语权力争夺战也由此浮现。曹禺从人本身的角度出发,观照人类生存,使得这些“疯癫者”形象能够超越历史,在曹禺剧作中熠熠生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疯癫者 文明 悲剧
下载PDF
从《越缦堂日记》看李慈铭的小说研究
16
作者 秦敏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4期126-129,共4页
李慈铭《越缦堂日记》中记述了他关于古代小说的一些见解。他重视古代小说,认为具有可补史阙与以资考辨的文献价值,同时强调小说的伦理教化功用。李慈铭长于考辨,对古代小说的成书与作者多有考证,往往具有独到的学术眼光,对我们研究古... 李慈铭《越缦堂日记》中记述了他关于古代小说的一些见解。他重视古代小说,认为具有可补史阙与以资考辨的文献价值,同时强调小说的伦理教化功用。李慈铭长于考辨,对古代小说的成书与作者多有考证,往往具有独到的学术眼光,对我们研究古代小说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慈铭 《越缦堂日记》 小说研究
下载PDF
《狂人日记》的成因述评
17
作者 黄玉杰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68-70,共3页
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的雏形为章太炎,迫害狂患者的模特儿为阮久荪。小说“吃人”主题的现实基础是徐锡麟、秋瑾遇难被吃,历史基础是《通鉴》中记载的大量事例,分直接吃人和礼教吃人两种。小说形式上借鉴了果戈理的《狂人... 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的雏形为章太炎,迫害狂患者的模特儿为阮久荪。小说“吃人”主题的现实基础是徐锡麟、秋瑾遇难被吃,历史基础是《通鉴》中记载的大量事例,分直接吃人和礼教吃人两种。小说形式上借鉴了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小说的直接促成者为钱玄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狂人日记》 创作成因 述评
下载PDF
关于屈原诗歌艺术特色问题的论争
18
作者 郭宗昌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41-43,共3页
在中国的学术界,屈原的诗歌艺术特色问题历来就存在着诸多的争议,而争议的焦点又在于他的诗歌艺术特色的繁复性构成和形象指认。本文试图运用现代文艺学的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之进行新颖的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屈原在其诗歌艺... 在中国的学术界,屈原的诗歌艺术特色问题历来就存在着诸多的争议,而争议的焦点又在于他的诗歌艺术特色的繁复性构成和形象指认。本文试图运用现代文艺学的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之进行新颖的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屈原在其诗歌艺术中所要塑造的是一个有似于“狂人”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诗歌艺术 论争 “狂人”形象
下载PDF
从摩罗诗人到狂人——鲁迅关于“真的人”的人学问题研究
19
作者 武楚璇 王泽龙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51-54,64,共5页
从写作《摩罗诗力说》开始,鲁迅一直在探索"真的人"的存在方式。留学时期,鲁迅赋予摩罗诗人以"精神界之战士"的天才形象。归国后,鲁迅作《狂人日记》,把"真的人"的形象具象化为"狂人"的一个方... 从写作《摩罗诗力说》开始,鲁迅一直在探索"真的人"的存在方式。留学时期,鲁迅赋予摩罗诗人以"精神界之战士"的天才形象。归国后,鲁迅作《狂人日记》,把"真的人"的形象具象化为"狂人"的一个方面。从摩罗诗人到狂人,鲁迅关于"真的人"的研究从抽象的异域形象发展到具体的本土形象,从空想的浪漫派精英到现实的自省型先驱,已经有了大跨度的进展。但是,他对于将来一定会出现"真的人",还存在确信却渺茫的希望,这种希望一直伴随他此后的人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摩罗诗力说》 《狂人日记》 精神界之战士 “真的人”
下载PDF
论《米》的心理脉诊与男性写作
20
作者 杨国蓉 《神州》 2011年第07X期12-13,共2页
《米》是苏童向新历史小说转型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现实中的城市和梦中的乡村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叫五龙的逃荒男性从枫杨树乡来到城市奋斗和毁灭的过程。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另辟蹊径,通过心理学角度,对苏童笔下的这... 《米》是苏童向新历史小说转型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现实中的城市和梦中的乡村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叫五龙的逃荒男性从枫杨树乡来到城市奋斗和毁灭的过程。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另辟蹊径,通过心理学角度,对苏童笔下的这名逃难乡村青年疯狂想要占有米的行为,分析他在乡村洪水灾难中由于食物的匮乏而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投射行为。另外,《米》中与五龙发生千丝万缕关系的除了米便是女人,然而作为男性作家笔下的女人,她们都没有逃脱被贬低或压迫的厄运。也就是说,女性在男权社会中,不在是男性作家笔下的花玉,而是一堆血淋淋的碎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痴迷与占有 男性视角 女性生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