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eak phonation due to unknown injury of the corticobulbar tract in a patient with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 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 study
1
作者 Sung Ho Jang Han Do Lee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936-936,共1页
In this study,we report on a patient who showed weak phonation following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which was demonstrated by 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
关键词 TBI dtt Weak phonation due to unknown injury of the corticobulbar tract in a patient with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 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 study
下载PDF
磁共振DTI及DTT技术在成人视放射病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2
作者 吴永顺 黄穗乔 +1 位作者 刘盼丽 元建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0期27-29,共3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评估成人视放射病变的各向异性程度、视放射神经纤维束构象特征及临床价值及探讨视放射病变对外侧膝状体(LGN)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收集经磁共振检查、临床资料或手术病理...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评估成人视放射病变的各向异性程度、视放射神经纤维束构象特征及临床价值及探讨视放射病变对外侧膝状体(LGN)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收集经磁共振检查、临床资料或手术病理证实累及视放射的脑内病变12例及磁共振检查无异常的健康体检者12例,以上受检者均进行过磁共振DTI及DUALTSE序列扫描。根据是视放射是否受累及,将12对视放射分成病变组、对照组,通过后处理软件分别获得部分各项异性指数(FA)值、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平均纤维束长度(ML)、单位像素纤维束数目(MF)、LGN的高度与体积及进行纤维束追踪与成像分析,且两两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病例中有16个视放射纤维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纤维束稀疏、移位或破坏,累及视放射的病变可导致LGN大小、形态甚至信号发生一定改变,且病例组与健康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性,其ADC值、ML值及MF值均较健康组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组与对照组间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累及视放射的病变可导致LGN形态或信号发生一定改变,病例组LGN高度及体积的缩小与健康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DTI及DTT技术可作为评价颞、枕部病变所致视放射及LGN形态、功能改变的既安全又客观指标;术前运用DTT技术对保护具有重要功能的白质纤维束及了解病变与该纤维束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纤维束示踪 视放射 外侧膝状体
下载PDF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和术中视觉诱发电位监测在视放射区病灶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赵鹏来 张岩松 +6 位作者 马骏 肖朝勇 苗伟 胡新华 刘文 刘宏毅 常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DTT)和术中视觉诱发电位(VEP)监测在视放射区病灶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病灶位于视放射区域的患者,手术前进行磁共振(MRI)DTT检查,了解视放射神经传导束与病灶关系;利用神经导航设定手术入路,术中...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DTT)和术中视觉诱发电位(VEP)监测在视放射区病灶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病灶位于视放射区域的患者,手术前进行磁共振(MRI)DTT检查,了解视放射神经传导束与病灶关系;利用神经导航设定手术入路,术中行VEP监测指导手术操作。结果本组6例手术标本病理结果:2例星形胶质细胞瘤(WHOⅡ级),1例少枝胶质细胞瘤(WHOⅡ级),1例少枝-星形胶质细胞瘤(WHOⅡ级),1例间变型星形胶质细胞瘤(WHOⅢ~Ⅳ级),1例海绵状血管瘤;术后VEP检查均正常,无视觉功能障碍。结论术前进行DTT和神经导航规划,术中实时导航和VEP监测,可以在手术中有效地保护视放射,避免术后出现视觉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放射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视觉诱发电位 神经导航
下载PDF
脑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瘤周DTI参数的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石磊 张辉 +2 位作者 邵国良 俞炎平 庞伟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5期506-509,共4页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脑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瘤周弥散各向异性特点。方法:25例脑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术前行DTI扫描,测定瘤周脑实质区及对侧正常脑实质的平均弥散系数(MD)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脑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瘤周弥散各向异性特点。方法:25例脑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术前行DTI扫描,测定瘤周脑实质区及对侧正常脑实质的平均弥散系数(MD)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观察病灶与白质纤维束的关系。结果: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瘤周MD值为1.610±0.23,高于对侧正常脑实质(P<0.01)。FA值为0.236±0.06,低于对侧正常脑实质(P<0.01)。结论:DTI能够准确反应脑星形细胞瘤瘤周各向异性特点,DTT能够较为准确显示病灶与白质纤维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脑星形细胞瘤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结合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冯俊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782-785,791,共5页
目的探讨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联合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就诊于邯郸市眼科医院并经病理证实为脑胶质... 目的探讨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联合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就诊于邯郸市眼科医院并经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恶性程度将研究对象分为低级别组(n=38)和高级别组(n=42)。分别测量2组患者瘤周水肿带、瘤体的平均各向异指数(average fraction anisotropy,rFA)值、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值,并通过DTT对肿瘤周围白质纤维束发生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同组患者中,周围水肿带、瘤体rFA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患者在3个部位的rFA值未见明显差异(P>0.05);同组患者中,周围水肿带、瘤体rADC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2组患者健康对照区无明显差异(P>0.05),但周围水肿带及瘤体的rADC值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TT结果显示,相较于低级别组,高级别组出现纤维束浸润、推移和破坏的程度更为严重(Z=4.278,P<0.001)。而通过与病理检查的金标准进行比较,DTI的诊断符合率93.75%(75/80)与DTI+DTT的诊断符合率96.25%(77/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联合DTT尚不足以明确脑胶质瘤的分级诊断,但是却能够全面详细地显示出周围脑白质神经纤维改变、与肿瘤的关系,从而为胶质瘤术前评估、手术结果观察以及远期预后判断提供科学有效的影像学依据,仍然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脑胶质瘤
下载PDF
核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素成像对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判定 被引量:3
6
作者 任钰 陈嘉峰 饶明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0-573,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状况,分析运动功能变化并对临床预后进行判定。方法对18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患者16例,脑出血患者2例)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素成像(DTI)检查纤维束的连续性及破坏情况。于患者入院时、发...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状况,分析运动功能变化并对临床预后进行判定。方法对18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患者16例,脑出血患者2例)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素成像(DTI)检查纤维束的连续性及破坏情况。于患者入院时、发病后2周、1月及2月分别进行肌力判定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皮质脊髓束受累情况分为2级,1级:皮质脊髓束完整,共5例;2级:皮质脊髓束中断,共13例。16例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肌力及NIHSS评分与皮质脊髓束级别明显相关(P<0.05),发病后2月NIHSS评分转归情况与皮质脊髓束级别有显著性差异(P=0.0202)。2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肌力均为0级但DTI显示皮质脊髓束完整的其预后也较好。18例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不同时期NIHSS评分与皮质脊髓束级别明显相关(P<0.05),发病后2月NIHSS评分转归情况与皮质脊髓束级别有显著性差异(P=0.0269)。结论三维纤维束示踪成像图可以更立体直观的显示皮质脊髓束状况,并在脑血管病初期即可对其损伤情况进行判定,同时可以提示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脑血管病 预后
下载PDF
磁共振纤维束成像指导的靶区勾画对483例脑胶质瘤放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琰君 郭娟 +4 位作者 袁灿亮 于得全 周洁晶 梁军 韩良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2009-2013,共5页
目的:分析483例在我科完成胶质瘤调强放疗患者的长期随访数据,评价磁共振颅内纤维束成像技术联合调强放疗对胶质瘤局部控制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83例已完成调强放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胶质瘤患者的病理类型、放疗靶区勾画方法和... 目的:分析483例在我科完成胶质瘤调强放疗患者的长期随访数据,评价磁共振颅内纤维束成像技术联合调强放疗对胶质瘤局部控制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83例已完成调强放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胶质瘤患者的病理类型、放疗靶区勾画方法和剂量、放疗后病灶控制和生存情况。结果:WHOⅡ级胶质瘤96例,WHOⅢ级胶质瘤148例,WHOⅣ级胶质瘤239例。放疗靶区(GTV和CTV)依据传统磁共振T1加权、T2加权图像和磁共振纤维束成像显示病灶及邻近颅内纤维束的关系确定。放疗后89.0%患者头痛、头晕明显减轻,88.2%患者单侧肢体无力明显减轻(从2级恢复到4级)。头颅增强MRI提示64.2%患者颅内局部病灶缩小、水肿减轻,30.0%患者病灶稳定在术后大小。放疗后6月85.1%患者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从60或70分上升到90或100分。放疗后部分缓解(PR)64.2%,稳定(SD)30.0%,进展(PD)5.8%。WHOⅡ级胶质瘤1年平均OS 76.0%,2年平均OS 71.6%,3年平均OS 64.9%,5年平均OS 61.5%。WHOⅢ级胶质瘤1年平均OS 80.4%,2年平均OS 75.0%,3年平均OS 67.5%,5年平均OS 55.0%。WHOⅣ级胶质瘤1年平均OS 48.1%,2年平均OS 35.8%,3年平均OS 31.5%。放疗后1年19.9%患者有轻-中度记忆力下降;1.0%认知功能明显下降。结论:磁共振颅内纤维束成像技术联合调强放疗可有效照射胶质瘤远处浸润的亚临床病灶区,尤其是对未达全切和手术后再次复发的胶质瘤患者起到局部控制肿瘤、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作用。然而磁共振纤维束成像技术指导靶区对胶质瘤患者放疗疗效的长期影响尚需更多的病例及更长的时间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放疗 磁共振纤维束成像 靶区勾画 调强放疗 局部控制 预后
下载PDF
白质纤维束成像评价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敏 于向荣 +2 位作者 贾中正 周康荣 周建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5-758,共4页
目的利用白质纤维束成像(DTT)分析皮质脊髓束(CST)损伤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对35例累及基底节、内囊、放射冠等白质区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扩散张量成像及DTT。测量患侧与健侧CST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观察CST的移位、连续性及破... 目的利用白质纤维束成像(DTT)分析皮质脊髓束(CST)损伤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对35例累及基底节、内囊、放射冠等白质区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扩散张量成像及DTT。测量患侧与健侧CST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观察CST的移位、连续性及破坏情况;采用人体肌力测试(MMT)评分标准判断脑梗死患者肌力预后情况,分析CST损伤程度与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梗死灶和CST的关系分为接近、部分穿行和完全穿行3种。CST接近梗死灶者,FA值轻度降低(P>0.05),临床随访无明显肌力减退;CST完全穿行梗死灶者,FA值显著低于健侧(P<0.001),预后差;CST部分穿行于梗死灶者,结果介于上述两者之间。CST损伤程度与MMT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917,P<0.01)。结论DTT可直观显示CST损伤情况;CST的损伤程度与脑梗死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扩散张量成像 白质纤维束成像 皮质脊髓束
原文传递
脑白质疏松症弥散张量成像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琳琳 孙夕林 +3 位作者 王凯 黄涛 王丹 申宝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9期1748-1751,共4页
脑白质疏松症发病率逐渐增高,其相关的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发现LA患者存在的隐匿性损伤对早期治疗及预防有重要临床意义。LA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受损引起血管通透性的改变,从而使周围组织的弥散程度发... 脑白质疏松症发病率逐渐增高,其相关的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发现LA患者存在的隐匿性损伤对早期治疗及预防有重要临床意义。LA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受损引起血管通透性的改变,从而使周围组织的弥散程度发生改变,细胞外水分子运动对信号的改变起主导作用。DTI是目前检测脑白质唯一的无创性方法,可从量和方向上反映成像的体素内水分子扩散的变化,可以测量组织中扩散的各向异性。DTI较传统的MR能更好的反应神经系统白质的超微结构的改变,为影像学与其病理生理的相关性研究提供新的方法。目前对脑白质疏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神经功能相关区域DTI量化指标的改变,因此本文对脑白质疏松的DTI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纤维束成像
原文传递
MR扩散张量成像和纤维束示踪技术评价经阴道分娩初产妇肛提肌损伤 被引量:6
10
作者 崔璨 李娜 +4 位作者 程悦 赵玉娇 吴彦洪 尹建忠 沈文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年第4期306-310,共5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和纤维束示踪技术在经阴道分娩初产妇肛提肌损伤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及盆腔器官脱垂的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纳入2014年6月—2015年1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经阴道自然分娩后6个月初产...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和纤维束示踪技术在经阴道分娩初产妇肛提肌损伤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及盆腔器官脱垂的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纳入2014年6月—2015年1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经阴道自然分娩后6个月初产妇50名(观察组),无症状未孕未产志愿者33名(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受试者行盆底横断面、冠状面FSET2WIMR及DTI检查。对DTI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肛提肌各分支(耻骨内脏肌、髂尾肌)的3D肌肉纤维束图像,并评价其纤维示踪的精确性,对能够得到较为精确纤维束示踪图像者测量其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应用FSET2WIMRI影像评价产妇肛提肌损伤情况,并将其分为耻骨内脏肌无损伤组、耻骨内脏肌损伤组,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对照组、无损伤组及损伤组间FA、ADC值的差异。结果2组受试者均获得较为精确的耻骨内脏肌3D肌肉纤维束图像及对应的FA及ADC值,而髂尾肌3D肌肉纤维束图像均不精确。12例(24.0%,12/50)产妇存在耻骨内脏肌损伤,其中9例表现为单侧部分缺损,3例表现为双侧萎缩;4例(8.0%,4/50)产妇存在髂尾肌损伤,均表现为单侧部分缺损。对照组未发现肛提肌损伤。对照组、耻骨内脏肌无损伤组和损伤组耻骨内脏肌的FA值分别为0.49±0.08、0.52±0.11、0.53±0.13,ADC值分别为(1.79±0.29)×10-3mm2/s、(1.75±0.34)×10-3mm2/s、(1.93±0.35)×10-3mm2/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217、1.747,P值均〉0.05)。结论DTI纤维束成像能够3D显示耻骨内脏肌纤维束结构,但髂尾肌的显示较为困难。目前DTI尚不能准确定量诊断肛提肌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纤维束示踪技术 肛提肌 分娩 产道
原文传递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纤维束成像对脑肿瘤诊断及对邻近纤维束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芳 季学兵 丁宛海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4期212-217,共6页
目的 1探讨MR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ghy,DTT)技术显示良、恶性脑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纤维束解剖关系在手术前中的临床价值。2探讨DTI在高级别与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1探讨MR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ghy,DTT)技术显示良、恶性脑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纤维束解剖关系在手术前中的临床价值。2探讨DTI在高级别与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诊断价值。主要为ADC值、FA值及FDi值的应用。3利用DTT定量分析测量正常人的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的FDi值与FA值,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9例脑肿瘤行常规MRI及DTI检查,应用Philips公司提供的(Fiber track)软件包分析处理,分别获取各自的部分各向异性图(FA图)、彩色编码张量图及脑白质纤维束图,分析肿瘤与瘤周白质纤维束的关系。测量10例低级别胶质瘤与15例高级别胶质瘤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邻近白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ADC值、FA值及FDi值。对11例健康正常人行DTI检查,通过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设置得出双侧CST三维示踪图像,并由软件计算获得双侧CST的条目数及FA值,由公式FDi(纤维密度指数)=纤维束条目数/ROI面积或像素,求得相应FDi值。结果1良性及恶性肿瘤,瘤周白质纤维束都可以发生移位;瘤周水肿区白质纤维束表现为浸润和破坏为主,其破坏程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比。2低级别胶质瘤及高级别胶质瘤相应瘤周水肿区的ADC值高于实质区的ADC值;两者的实质区、瘤周白质区及及正常对侧白质区ADC值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而高级别胶质瘤肿瘤实质区的ADC值(1.265±0.064)×10^(-3) mm^2/s高于低级别胶质瘤ADC值(10.75±0.032)×10^(-3) mm^2/s,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低、高级别胶质瘤肿瘤实质区FA值与瘤周水肿区FA值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邻近白质区及对侧白质区FA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低级别胶质瘤实质区的FA值(0.175±0.036)明显低于高级别胶质瘤肿瘤实质区的FA值(0.223±0.051),且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低级别胶质瘤水肿区FDi值高于高级别胶质瘤,且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正常健康人皮质脊髓束的FA值与FDi值具有正的线性相关,(r=0.773,P<0.05)。结论 1磁共振DTI及DTT技术可在活体中清晰、直观、无创地显示脑肿瘤与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关,对术前恶性脑肿瘤的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2DTI结合常规MRI检查,有助于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3 FDi是白质纤维束定量化指标,是对FA值的量化与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弥散张量成像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脑肿瘤 手术
原文传递
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程华 俞正勇 陈祥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6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其在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3例脑肿瘤行常规MRI及DTT检查,通过获取部分各向异性图(FA图)、彩色编码张量图及脑白质纤维束图,依次分析83患者肿瘤与瘤周白质纤维...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其在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3例脑肿瘤行常规MRI及DTT检查,通过获取部分各向异性图(FA图)、彩色编码张量图及脑白质纤维束图,依次分析83患者肿瘤与瘤周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测量83脑肿瘤患者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邻近白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ADC值、FA值。结果:ADC值在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邻近白质区中,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具有差异性,而在正常白质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FA值在肿瘤实质区,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具有差异性,而在瘤周水肿区,邻近白质区中,正常白质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83例良、恶性肿瘤瘤周白质纤维束都可以发生移位;瘤周水肿区白质纤维束表现为浸润和破坏为主,其破坏程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比。结论:DTT可直观显示脑白质损伤程度并观察神经纤维束受损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恶性脑肿瘤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脑白质纤维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