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ergy-Efficient Large-Scale Antenna Systems with Hybrid Digital-Analog Beamforming Structure 被引量:1
1
作者 Shuangfeng Han Chih-Lin I +2 位作者 Zhikun Xu Qi Sun Haibin Li 《ZTE Communications》 2015年第1期28-34,共7页
A largescale antenna system (LSAS) with digital beamforming is expected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energy efficiency (EE) and spectral efficiency (S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However, there are many c... A largescale antenna system (LSAS) with digital beamforming is expected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energy efficiency (EE) and spectral efficiency (S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However, there are many challenging issues related to calibr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st in implementing a digital beamforming structure in an LSAS. In a practical LSAS deployment, hybrid digitalanalog beamforming structures with active antennas can be used.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optimal antenna configuration in an N &#215; M beamforming structure, where N is the number of transceivers, M is the number of active antennas per transceiver, where analog beamforming is introduced for individual transceivers and digital beamforming is introduced across all N transceivers. We analyze the green point, which is the point of maximum EE on the EESE curve, and show that the logscale EE scales linearly with SE along a slope of lg2/N.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 on EE for a given SE value in the case of fixed NM and independent N and M. In both cases, there is a unique optimal M that results in optimal EE. In the case of independent N and M, there is no optimal (N, M) combination for optimizing EE.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rovided, and these results support our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beamfornling analog beamforming hybrid beamlorming energy efficiency spectral efficiency
下载PDF
Beamforming of Whole Airspace Phased Array TT&C System Based on Linear Subarrays 被引量:2
2
作者 马传焱 李志刚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15年第1期128-132,共5页
The whole airspace phased array telemetry,track and command(TT&C)system is regarded as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next generation TT&C system,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ntenna units and the beamforming tech... The whole airspace phased array telemetry,track and command(TT&C)system is regarded as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next generation TT&C system,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ntenna units and the beamforming technology have sparked wide interest in this field.A method for antenna distribution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linear subarrays technology.A symmetrical truncated cone conformal array is composed of the linear subarrays placed on the generatrix.The impact of truncated cone bottom radius and elevation angle on beamforming are studied and simulated.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e system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ole airspace TT&C system truncated cone conformal array digital beamforming
下载PDF
Adaptive monopulse beamforming with partial parallel structure 被引量:1
3
作者 Liang Chen Weixing Sheng Xiaofeng Ma Fei Huang and Yubing H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6期802-814,共13页
A new recursive algorithm with the partial parallel structure based on the linearly constrained minimum variance (LCMV) criterion for adaptive monopulse systems is proposed. The weight vector associated with the ori... A new recursive algorithm with the partial parallel structure based on the linearly constrained minimum variance (LCMV) criterion for adaptive monopulse systems is proposed. The weight vector associated with the original whole antenna array is decomposed into several adaptive weight sub-vectors firstly. An adaptive algorithm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LCMV principle is then deduced to update the weight sub-vectors for sum and difference beam, respectively. The optimal weight vector can be obtained after convergence. The required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s evaluated for the proposed technique, which is on the order of O(N) and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LCMV method. The flow chart scheme with the partial parallel structur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introduced. This scheme is easy to be implemented on a distributed computer/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 system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heavy computational burden and vast data transmission of the large-scale adaptive monopulse array. Then, the monopulse ratio and convergence rat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re evalu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Compared with some recent adaptive monopulse estimation methods, a better performance on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monopulse ratio can be achieved with the proposed adaptive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beamforming monopulse estimation linearlyconstrainted minimum variance (LCMV) parallel distributed com-putation.
下载PDF
Efficient parallel adaptive array beamforming algorithm
4
作者 Huang Fei Sheng Weixing Ma Xiaof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6期1221-1226,共6页
For a large-scale adaptive array, the heavy computational load and the high-rate data transmission are two challeng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 adaptive digital beamforming system. An efficient parallel digital beam... For a large-scale adaptive array, the heavy computational load and the high-rate data transmission are two challeng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 adaptive digital beamforming system. An efficient parallel digital beamforming (DBF) algorithm based on the least mean square algorithm (PLMS) is proposed. An appropriate method is found to partition the least mean square (LMS) algorithm into a number of operational modules, which can be easily executed in a distributed-parallel-processing fashion. As a result, the proposed PLMS algorithm provides an effective solution that can alleviate the bottleneck of high-rate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cost. PLMS requires less computational load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parallel algorithms based on the recursive least square (RLS) algorithm, as well as it is easier to be implemented to do real time adaptive array processing. Moreover, low sidelobe of the beam pattern is obtained by constraining the static steering vector with Tschebyscheff coefficients. Finally, a scheme of the PLMS algorithm using distributed-parallel-processing system is also propos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LMS algorithm has the sam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performance as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LMS algorithm. Moreover, the PLMS algorithm can obtain the same good beamforming performance, regardless how the algorithm is partitioned.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will be used in a large-scale adaptive array system to deal with real time adaptive digital beamforming proces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ive digital beamforming parallel algorithm least mean square generalized sidelobe canceller.
下载PDF
基于DBF的高灵敏度雷达侦察技术研究
5
作者 张代省 《长江信息通信》 2024年第9期162-165,共4页
电子侦察是电子对抗的重要环节,也是敌我识别的关键组成。针对远距离、低发射功率的雷达信号侦察,本文提出了基于DBF的高灵敏度雷达信号侦察技术,相比传统的数字信道化侦察技术大幅度提升了其接收灵敏度进而提升了侦察距离。
关键词 侦察 dbf 接收灵敏度 数字信道化
下载PDF
星载MIMO-SAR与距离向DBF相结合系统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齐维孔 禹卫东 祁海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51-2257,共7页
将星载MIMO-SAR系统与距离向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相结合,设计了DBF-MIMO-SAR系统,能够解决星载MIMO-SAR系统距离模糊较大的问题.该系统方位向各孔径不是同时发射信号,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顺序发射.接收回波时,各孔径同时接收,在距离向... 将星载MIMO-SAR系统与距离向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相结合,设计了DBF-MIMO-SAR系统,能够解决星载MIMO-SAR系统距离模糊较大的问题.该系统方位向各孔径不是同时发射信号,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顺序发射.接收回波时,各孔径同时接收,在距离向使用DBF技术,分离回波信号和抑制距离模糊.同时分析了DBF-MIMO-SAR系统主要系统参数,包括脉冲重复频率、孔径间发射脉冲延时、雷达方程、数据率.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实现高分辨率宽测绘带模式,减小距离模糊和方位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多发多收 数字波束形成 高分辨率宽测绘带 距离模糊
下载PDF
基于DBF技术的星载SAR宽测绘带实现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齐维孔 禹卫东 黄平平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9-294,共6页
在研究距离向使用数字波束形成(Digital Beanforming,DBF)实现星载SAR宽测绘带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星载DBF-SAR距离模糊与传统星载SAR距离模糊的不同,并利用阵列天线零点指向技术实现宽零陷的原理,展宽模糊点所对应位置零陷宽度,从而在... 在研究距离向使用数字波束形成(Digital Beanforming,DBF)实现星载SAR宽测绘带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星载DBF-SAR距离模糊与传统星载SAR距离模糊的不同,并利用阵列天线零点指向技术实现宽零陷的原理,展宽模糊点所对应位置零陷宽度,从而在提高星载SAR宽测绘带基础上有效地减小距离模糊,提高成像质量。通过仿真和比较分析,表明使用具有宽零陷指向特性的DBF技术实现星载SAR宽测绘带模式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数字波束形成 零点指向技术 宽测绘带 距离模糊
下载PDF
距离向DBF-SAR系统抗欺骗干扰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齐维孔 禹卫东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830-2835,共6页
该文利用距离向DBF技术,提出使用DBF-SAR系统抗欺骗干扰的方法。DBF-SAR系统抗欺骗干扰主要思想是,根据欺骗干扰回波方向和真实目标回波方向不同的原理,利用距离向多孔径,增大系统自由度,对各孔径接收回波使用距离向DBF技术,通过谱估计... 该文利用距离向DBF技术,提出使用DBF-SAR系统抗欺骗干扰的方法。DBF-SAR系统抗欺骗干扰主要思想是,根据欺骗干扰回波方向和真实目标回波方向不同的原理,利用距离向多孔径,增大系统自由度,对各孔径接收回波使用距离向DBF技术,通过谱估计,估计出欺骗干扰方向,然后计算加权系数形成等效距离向天线方向图,在干扰方向形成零陷,实现空域滤波,抑制干扰方向信号,从而达到抗欺骗干扰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距离向DBF-SAR系统能有效地抗欺骗性干扰,提高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欺骗干扰 数字波束形成 空域滤波 电子反对抗
下载PDF
一种基于DBF的双基地雷达系统的性能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徐晓靖 刘克胜 查林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04年第6期327-332,共6页
讨论了一种基于数字波束形成的脉冲追赶式双基地雷达系统的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对该双基地雷达的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 。
关键词 双基地雷达 dbf 四抗 同步 测量精度
下载PDF
数字波束形成技术(DBF)在雷达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胡可欣 胡爱明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3-106,114,共5页
数字波束形成技术是天线波束形成原理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广泛应用于阵列信号处理领域。由于电磁工作环境的恶化和大量射频干扰的存在,在极低的信干噪比(SINR)条件下进行目标检测和信息提取十分困难。对于阵列系统,往往... 数字波束形成技术是天线波束形成原理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广泛应用于阵列信号处理领域。由于电磁工作环境的恶化和大量射频干扰的存在,在极低的信干噪比(SINR)条件下进行目标检测和信息提取十分困难。对于阵列系统,往往采用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ADBF)技术,来抑制强干扰和方向性干扰对有用信号的影响。介绍了数字波束形成器的基本原理及其DSP的实现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波束形成 数字信号处理器 空间滤波
下载PDF
DBF-SAR系统1比特量化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杰文 祁海明 +1 位作者 李杨 禹卫东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87-2394,共8页
为解决DBF-SAR系统数据率巨大和星上处理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各通道回波和距离向匹配滤波器都1比特量化的处理方法。首先证明当回波信噪比较低时,符号位已包含了目标的幅度信息,从而为1比特量化提供了可能;在此基础上,利用各通道间... 为解决DBF-SAR系统数据率巨大和星上处理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各通道回波和距离向匹配滤波器都1比特量化的处理方法。首先证明当回波信噪比较低时,符号位已包含了目标的幅度信息,从而为1比特量化提供了可能;在此基础上,利用各通道间信号相关性强而噪声相关性弱的特点,通过数字波束成形技术,提高了系统信噪比。接着探讨了该方法的硬件实现结构和资源消耗情况。最后,仿真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在不明显降低成像质量的前提下,简化了系统电路设计和减小了数据率,对DBF-SAR系统的工程实现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数字波束成形 1比特量化
下载PDF
DBF及脉冲追赶技术在双基地雷达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张林 高新成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35,共4页
分析了数字波束形成的一般原理和通道校正算法,以及脉冲追赶技术原理及双基地雷达空间同步方法,并且介绍了一种数字波束形成及脉冲追赶模块及其在某双基地雷达中的应用。
关键词 双基地雷达 数字波束形成 脉冲追赶
下载PDF
基于波束空间的DBF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曾浩 庞宇 杨力生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00-1103,共4页
该文对波束空间数字波束合成(Digital Beamforming,DBF)的前后向平滑协方差矩阵估计算法进行了改进,利用对称阵列特殊结构,把复数运算转化为实数运算,从而减少了运算量。文章介绍了算法的原理和实现过程,并分析了运算量。而仿真表明,改... 该文对波束空间数字波束合成(Digital Beamforming,DBF)的前后向平滑协方差矩阵估计算法进行了改进,利用对称阵列特殊结构,把复数运算转化为实数运算,从而减少了运算量。文章介绍了算法的原理和实现过程,并分析了运算量。而仿真表明,改进算法在减少运算量的同时,保持了阵列抑制干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波束合成 协方差矩阵 前后向平滑 波束空间
下载PDF
多维波形编码SAR俯仰向级联DBF成像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峰 张永胜 +2 位作者 孙造宇 金光虎 董臻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8-855,共28页
在采用多维波形编码(MWE)技术的新体制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中,利用俯仰向的数字波束形成(DBF)来实现多个发射波形重叠回波的可靠分离是一个关键问题。该文详细研究了星上实时波束控制与地面后置零陷控制相结合的混合俯仰向DBF分离方... 在采用多维波形编码(MWE)技术的新体制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中,利用俯仰向的数字波束形成(DBF)来实现多个发射波形重叠回波的可靠分离是一个关键问题。该文详细研究了星上实时波束控制与地面后置零陷控制相结合的混合俯仰向DBF分离方法的成像性能问题。作为一种包括星地两级DBF网络的级联结构,其中的星上部分通过在划分的多个天线子孔径上实现实时主瓣波束指向控制,确保在整个测绘上足够的信号接收增益;而后置自适应DBF网络主要完成零陷抑制的任务,以消除其它发射波形带来的距离向干扰,可自适应于地形高度起伏变化带来的视角变化。根据对发射波形时频结构先验信息的利用情况,提出了两种星上实时波束形成器的实现方式。对混合DBF方法下的成像信噪比和模糊度性能进行了理论建模与仿真实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混合DBF方法可以为优化图像模糊度和信噪比性能提供额外的设计自由度,并降低星上数据通道数目。与纯地面DBF网络相比,采用混合DBF网络可以在显著减少星上输出数据量的同时获得满意的性能,在给出的实例中,实现相近性能的条件下,相应的星上数据通道数从10个减少到6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波束形成 多维波形编码 多发多收 合成孔径雷达 距离模糊
下载PDF
一种DBF体制卫星接收共形相控阵天线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国栋 张宙 王焕菊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2-329,共8页
提出了一种全数字波束合成(digital beam forming,DBF)体制卫星接收共形相控阵天线设计思路.该天线采用半球形共形阵排布方式,阵元采用双层微带贴片天线实现宽带圆极化.在半球形的布局下,通过判断卫星信号来波方向在球面上的投影来选择... 提出了一种全数字波束合成(digital beam forming,DBF)体制卫星接收共形相控阵天线设计思路.该天线采用半球形共形阵排布方式,阵元采用双层微带贴片天线实现宽带圆极化.在半球形的布局下,通过判断卫星信号来波方向在球面上的投影来选择工作的阵元,形成与来波方向一致的波束,在全空域(—75°~75°)的仰角内可实现增益起伏小于1.5dB的波束覆盖;后端采用射频数字一体化设计技术,可同时形成多个波束,实现了一个天线跟踪多颗卫星的能力.最后加工和测试了天线样机,验证了共形半球阵的波束形成能力.提出的天线设计思路有助于拓展数字波束体制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对全空域多波束相控阵天线的研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波束形成 半球面共形 相控阵 卫星应用
下载PDF
基于∑-Δ技术的DBF中抽取滤波器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浩 谭晓衡 刘玲 《电讯技术》 2005年第3期47-50,共4页
介绍了在基于∑-Δ技术的数字波束合成(DBF)中抽取滤波器系统设计方法和具体实现方案。CIC滤波器、补偿滤波器、FIR滤波器三级级联方式一方面降低了采样率,另一方面对∑-Δ调制完成解调。通过实例仿真,证明了设计的可行性。
关键词 抽取滤波 数字波束合成 ∑-△调制
下载PDF
通道失配对超视距雷达DBF副瓣电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倪晋麟 储晓彬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1年第3期338-341,共4页
在超视距雷达中 ,需要经过 FFT来获得距离信息。FFT对于正弦信号而言是匹配滤波器 ,随着积累时间的增加匹配滤波器的带宽会随之减少。不同距离单元的幅相不一致性与不同的频率相对应。随着 FFT点数的增加 ,每个距离门对应的带宽会不断减... 在超视距雷达中 ,需要经过 FFT来获得距离信息。FFT对于正弦信号而言是匹配滤波器 ,随着积累时间的增加匹配滤波器的带宽会随之减少。不同距离单元的幅相不一致性与不同的频率相对应。随着 FFT点数的增加 ,每个距离门对应的带宽会不断减小 ,带内的起伏会随之减小。同一距离门之间的幅相误差趋于固定 ,经过校正后 ,DBF的性能也会有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视距雷达 通道失配 dbf副瓣电平
下载PDF
基于QPSK的智能天线固定多波束基带DBF算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姜永权 魏月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114-1117,共4页
射频 (RF)波束形成算法 ,难以直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 (DSP)技术 ,实时完成数字波束形成 (DBF)计算 .对于相移键控 (PSK)调制方式 ,本文认为RF波束形成算法可等效在基带实现 .针对四相相移键控 (QPSK)调制方式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智能天... 射频 (RF)波束形成算法 ,难以直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 (DSP)技术 ,实时完成数字波束形成 (DBF)计算 .对于相移键控 (PSK)调制方式 ,本文认为RF波束形成算法可等效在基带实现 .针对四相相移键控 (QPSK)调制方式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智能天线固定多波束基带DBF算法 .与RF波束形成算法相比 ,提出的算法可实现同样的辐射方向图 ,但需要的计算量却大幅度地降低 .基带DBF算法 ,使智能天线的实现更为简单、应用更为灵活、性能更为优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天线 基带数字波束形成 相移键控 QPSK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星载SAR俯仰向DBF处理技术 被引量:6
19
作者 冯帆 李世强 禹卫东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65-1470,共6页
在星载SAR系统的高分辨率宽测绘带成像应用中,为了增大接收增益,提高回波的信噪比,可利用数字波束形成(DBF)技术实现俯仰向多通道接收并处理回波信号。该文分析并推导出了俯仰向通道的响应函数。基于这一结果,提出了一种时变加权与FIR... 在星载SAR系统的高分辨率宽测绘带成像应用中,为了增大接收增益,提高回波的信噪比,可利用数字波束形成(DBF)技术实现俯仰向多通道接收并处理回波信号。该文分析并推导出了俯仰向通道的响应函数。基于这一结果,提出了一种时变加权与FIR滤波相结合的DBF处理方法,并且给出了系统实现框图。与其它DBF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在不增加系统实现复杂度的前提下,实现对长脉冲的接收增益最大化与系统性能最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近似达到理论上的系统性能最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数字波束形成 时变加权 有限冲激响应滤波 接收增益
下载PDF
远距离支援干扰下DBF雷达作用距离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亮 徐振海 +1 位作者 熊子源 王雪松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12年第3期241-245,共5页
在平面相控阵中应用DBF技术对于提高雷达系统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数字波束形成(DBF)在平面相控阵雷达中的应用。建立了子阵级DBF的信号模型,根据一维阵元级DBF推广得到了子阵级DBF,引入雷达方程和干扰方程,总结得到了雷达作用距离... 在平面相控阵中应用DBF技术对于提高雷达系统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数字波束形成(DBF)在平面相控阵雷达中的应用。建立了子阵级DBF的信号模型,根据一维阵元级DBF推广得到了子阵级DBF,引入雷达方程和干扰方程,总结得到了雷达作用距离与雷达、干扰和目标参数的关联关系。分析了远距离支援干扰对DBF雷达作用距离的影响,并给出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子阵级DBF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雷达的作用距离,为研究DBF雷达的抗干扰性能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波束形成 子阵级dbf 远距离支援干扰 雷达作用距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