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te Accurate Representation and Performance Prediction Algorithm Optimization for Industrial Equipment Based on Digital Twin
1
作者 Ying Bai Xiaoti Ren Hong Li 《Intelligent Automation & Soft Computing》 SCIE 2023年第9期2999-3018,共20页
The combination of the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IIoT)and digital twin(DT)technology makes it possible for the DT model to realize the dynamic perception of equipment status and performance.However,conventional di... The combination of the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IIoT)and digital twin(DT)technology makes it possible for the DT model to realize the dynamic perception of equipment status and performance.However,conventional digital modeling is weak in the fusion and adjustment ability between virtual and real information.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based on experience greatly reduces the inclusiveness and accuracy of the model.In this paper,a DT-IIoT optimization model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real-time representation and prediction ability of the key equipment state.Firstly,a global real-time feedback and the dynamic adjustment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by combining DT-IIoT with algorithm optimization.Secondly,a strong screening dual-model optimization(SSDO)prediction method based on Stacking integration and fusion is proposed in the dynamic regulation mechanism.Lightweight screening and multi-round optimization are used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e evolution model.Finally,tak-ing the boiler performance of a power plant in Shanxi as an example,the accurate representation and evolution prediction of boiler steam quantity is reali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al-time state representation and life cycl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of large key equipment is optimized through these methods.The self-lifting ability of the Stacking integration and fusion-based SSDO prediction method is 15.85%on average,and the optimal self-lifting ability is 18.16%.The optimization model reduces the MSE loss from the initial 0.318 to the optimal 0.1074,and increases R2 from the initial 0.731 to the optimal 0.9092.The adap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model are comprehensively improved,and better prediction and analysis results are achieved.This ensures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core equipment,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ing the equipment status and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twin(dt) digital representation transfer learning dual model optimization information fusion
下载PDF
Endodontic management of a fused left maxillary second molar and two paramolars using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2
作者 Xiao-Han Mei Jin Liu +6 位作者 Wei Wang Qian-Xia Zhang Tao Hong Shi-Zhu Bai Xiao-Gang Cheng Yu Tian Wen-Kai Ji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23期8367-8374,共8页
BACKGROUND Fused teeth usually involve several complications,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caries in the groove between fused crowns,tooth impaction,diastemas,aesthetic and periodontal problems,and pulpal pathosis,due to... BACKGROUND Fused teeth usually involve several complications,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caries in the groove between fused crowns,tooth impaction,diastemas,aesthetic and periodontal problems,and pulpal pathosis,due to the complex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fused teeth.A thorough diagnosis is paramount to forming an accurate treatment plan and obtaining a favourable prognosis.With the advent of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accurate 3-dimensional images of teeth and their surrounding dentoalveolar structures can now be readily obtained,and the technology can accurately provide a 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to acquire detailed diagnostic information.Therefore,we utilize CBCT data herein to generate a digital model for the infected region in a patient,and this model enables us to better plan the management of his case.CASE SUMMARY This report details the diagnosis and endodontic treatment of a rare case involving a fused maxillary second molar and two paramolars with apical periodontitis.The patient experienced pain upon biting and cold sensitivity in the area of the maxillary left molar.No caries or other defects were identified in these teeth,and a normal response to a pulp electric viability test was observed.With the aid of CBCT and digital model technology,we initially suspected that the infection originated from the isthmus between the maxillary second molar and two paramolars.Therefore,we only treated the isthmus by an endodontic approach and did not destroy the original tooth structure;furthermore,the vital pulp was retained,and good treatment outcomes were observed at the 24-month follow-up.CONCLUSION This finding may provide new insights and perspective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used tee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 Endodontic therapy fusion of teeth Maxillary molar digital model technology Case report
下载PDF
影像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震 徐睿 张晓冬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12期200-203,共4页
颅内动脉瘤是全世界范围内致残和致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动脉瘤的筛查、诊断、治疗决策、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等均是减少其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重点。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融合技术逐步出现在颅内动脉瘤诊疗的舞台中,能... 颅内动脉瘤是全世界范围内致残和致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动脉瘤的筛查、诊断、治疗决策、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等均是减少其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重点。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融合技术逐步出现在颅内动脉瘤诊疗的舞台中,能够丰富影像学信息,辅助医师对疾病进行判断及手术决策选择。本文对目前影像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影像融合技术
下载PDF
头颈部3D-CTA与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价值
4
作者 欧阳小辉 贠跃杰 李大成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9期64-68,共5页
目的分析探究头颈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许昌中医院期间收治的70例神经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 目的分析探究头颈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许昌中医院期间收治的70例神经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术中DSA辅助检查及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术中3D-CTA联合DSA辅助检查及治疗,对两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图像融合情况,发现观察组融合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所用照射剂量及造影剂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神经介入治疗患者应用头颈部3D-CTA联合DSA影像融合诊断技术更能有效减少放射量,可控制造影剂的剂量,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全面的诊断依据,降低手术治疗风险,值得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三维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影像融合技术 神经介入手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数字X射线断层融合技术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成文东 蔡裕兴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X射线断层融合(DTS)在静脉肾盂造影(I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IVP检查87例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38例;年龄20~68岁,中位年龄40岁。行IVP及DTS,回顾性分析图像特征。结果 8... 目的探讨数字X射线断层融合(DTS)在静脉肾盂造影(I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IVP检查87例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38例;年龄20~68岁,中位年龄40岁。行IVP及DTS,回顾性分析图像特征。结果 87例常规IVP检查中发现泌尿系结石42例,其中肾结石22例,输尿管结石16例,尿道结石4例。IVP联合DTS检查发现泌尿系结石65例,其中肾结石32例,输尿管结石27例,尿道结石6例,肾囊肿3例。IVP、IVP联合DTS检出结石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8.3%、74.7%。DTS均能清晰显示肾脏位置、大小、形态、密度、边缘,降低肠道伪影干扰,减少重叠区。IVP只能显示重复肾盂肾盏结构紊乱,DTS清晰可见重复肾盂肾盏。DTS可清晰显示尿道结石和输尿管内〈1 cm的结石,但IVP未能显示。结论 DTS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IVP,能更清晰地显示双肾盂、输尿管、膀胱,是对IVP一种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X射断层融合摄影技术 肾盂造影 泌尿系结石
下载PDF
探讨头颈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孙超 郁兆勇 +5 位作者 赵艳梅 孙迎迎 仝永红 戚谦 孔波 徐文慧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9期83-85,89,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3D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ed angiogram,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睢宁县人民医院神经介入... 目的探讨头颈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3D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ed angiogram,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睢宁县人民医院神经介入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手术过程中给予DSA辅助检查、治疗,观察组采用3D-CTA辅助检查、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均达到图像精确融合,高于对照组24例融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0,P<0.05);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对照组5例患者由于无法配合操作放弃治疗。观察组造影剂剂量(68.94±4.61)mL、接受射线照射剂量(910.98±32.69)mGy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59、94.605,P<0.05)。观察组出现语言功能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TA用于神经介入手术中能在将射线的辐射量降低的同时减少造影剂的使用量,降低手术风险,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影像融合技术 神经介入手术
下载PDF
数字化体层融合技术在茎突过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强 田军 +1 位作者 孙博 孟庆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6期1025-1027,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体层融合技术(DTS)在茎突过长(ES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onialvision Satire II摄影系统对30例茎突综合征患者及2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正位体层摄影,经工作站后重建处理后,测量茎突长度。结果 DTS技术可清晰显示茎突... 目的探讨数字化体层融合技术(DTS)在茎突过长(ES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onialvision Satire II摄影系统对30例茎突综合征患者及2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正位体层摄影,经工作站后重建处理后,测量茎突长度。结果 DTS技术可清晰显示茎突形态,ESP患者患侧茎突平均长度为(37.9±3.7)mm,正常茎突平均长度为(22.3±2.2)mm,二者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TS技术可清晰显示并测量茎突长度,由于价格低、辐射剂量明显小于CT,可作为茎突综合征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体层融合技术 茎突过长
下载PDF
数字化融合体层摄影在颞下颌关节摄影技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8
作者 朱汝忠 周艳芳 +1 位作者 李博 廖梓沅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7年第12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融合体层(DTS)摄影在颞下颌关节摄影技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可疑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用颞下颌关节侧位DR摄影技术,实验组用颞下颌关节数字化融合体层摄影技术,对双侧颞下颌关节进... 目的探讨数字化融合体层(DTS)摄影在颞下颌关节摄影技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可疑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用颞下颌关节侧位DR摄影技术,实验组用颞下颌关节数字化融合体层摄影技术,对双侧颞下颌关节进行开、闭口摄影,各共取120幅图像。由一位副主任医师和一位副主任技师,分别观察DR图像和DTS图像,评价两种成像技术所获得的图像质量和下颌骨关节面形态结构与移动情况。结果实验组图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颞下颌关节数字化融合体层摄影技术显示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与移动情况明显优于颞下颌关节侧位DR摄影技术,是颞下颌关节摄影的首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髁状突 数字化融合体层(dts) 摄影 DR摄影
下载PDF
断层融合技术在腰椎斜位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9
作者 龙健胜 蔡裕兴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5期476-479,共4页
目的 常规拍摄腰椎斜位片观察峡部,但制约因素较多,如肠气、肠内容物较多,常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通过与普通腰椎斜位片比较,探讨数字断层融合技术(DTS)在腰椎斜位摄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0例腰椎疼痛患者,其中男性3... 目的 常规拍摄腰椎斜位片观察峡部,但制约因素较多,如肠气、肠内容物较多,常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通过与普通腰椎斜位片比较,探讨数字断层融合技术(DTS)在腰椎斜位摄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0例腰椎疼痛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19 ~ 72岁,平均年龄42.5岁。行普通斜位X射线平片和DTS成像,将2种图像的清晰度、对比度进行比较,分析其相应的表现和诊断。结果 60例腰椎疼痛患者所拍普通腰椎斜位片与DTS图像的峡部裂比率分别为25.0 %、38.3 %,可疑峡部裂比率分别为25.0 %、3.4 %,普通腰椎斜位片有50.0 %未见明显峡部裂,而DTS为58.3 %,由此可见,DTS图像质量高于普通成像。结论 DTS断层融合成像拍摄腰椎斜位图像清晰度高,避免了临近结构的重叠及肠气、肠内容物等其他因素的限制,辐射剂量低,价格低廉,在实际明确诊断腰椎峡部裂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平片 数字断层融合技术(dts) 断层融合 腰椎峡部裂
下载PDF
枕颈角与后枕颈角影像学参数的数字化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曲星月 卜佳琪 +5 位作者 史君 段瑾东 周雯卉 李志军 王星 张少杰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影像学参数枕颈角(OC2A)和后枕颈角(POCA)在性别、年龄之间变化规律及相关性,为枕颈融合术中固定头颈位置的角度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73例(男性339例、女性134例)影像学资料,以性别分2组,每组又以年龄分为≤29岁、30~39岁、40~4... 目的探讨影像学参数枕颈角(OC2A)和后枕颈角(POCA)在性别、年龄之间变化规律及相关性,为枕颈融合术中固定头颈位置的角度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73例(男性339例、女性134例)影像学资料,以性别分2组,每组又以年龄分为≤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和≥70岁各6组。将扫描的颈椎断层影像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存贮,并导入Mimics16.0软件中测量OC2A与POCA,对两者值随性别、年龄的变化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C2A和POCA在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OC2A男性组中30~39岁除与≤29岁男性组外,其余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而女性组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OCA男性30~39岁组中除与≤29岁以下组外,与其余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40~49岁组则与每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女性组中则≤29岁组与各年龄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OC2A与POCA即两者间不存在相关性(r=0.038,P>0.05)。结论OC2A和POCA值在性别间无差异;男性OC2A和POCA值各年龄段间存在差异,提示临床注意考虑男性年龄差异;而女性OC2A值各年龄段间无差异,POCA却在各年龄段间有差异,OC2A和POCA值在不同年龄段和性别间的变化规律,为枕颈融合术中固定头颈解剖复位角度提供参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角 后枕颈角 影像学参数 枕颈融合术 数字化测量 计算机断层扫描 成人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超声和MRI对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11
作者 李鸿恩 张丽 +3 位作者 王霞 林兴 王伟 曾益辉 《放射学实践》 2024年第12期1623-1630,共8页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DBT)、超声和MRI对乳腺非肿块强化(NME)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3年6月在本院经乳腺MRI检查发现乳腺NME病变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156例中,良性病变60例(38.4...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DBT)、超声和MRI对乳腺非肿块强化(NME)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3年6月在本院经乳腺MRI检查发现乳腺NME病变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156例中,良性病变60例(38.46%),恶性病变96例(61.54%)。所有患者术前行DBT、超声和MRI检查(包括T 1WI、脂肪抑制T 2WI、DWI及动态增强序列)。参照美国放射学会(ACR)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分类标准来评估乳腺NME病变的影像学表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DBT、超声、MRI及多模态联合诊断对良、恶性乳腺NME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采用Z检验比较单项或联合检查诊断不同病理类型乳腺NME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良、恶性乳腺NME组之间患者年龄(t=4.841,P=0.000)和绝经状态(χ^(2)=7.708,P=0.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检查方法在诊断乳腺NME病变良、恶性方面的符合率:MRI(83.97%)>三者联合检查(82.69%)>DBT(74.36%)>超声(73.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32,P=0.043)。DBT、超声、MRI及三者联合检查鉴别乳腺NME病变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0、0.774、0.814和0.791;采用Delong检验对各种方法的AUC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Z检验结果显示,DBT、超声、MRI及联合检查对乳腺恶性肿瘤、浸润性癌、非浸润性癌、良性肿瘤及腺病的诊断符合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纤维腺瘤、非典型增生及其它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BT和超声检查相比,MRI能较显著提高对乳腺NME病变良恶性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 超声成像 非肿块强化
下载PDF
X线数字化断层融合成像在腓骨骨折及其分型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12
作者 王威 王文斌 刘英 《中国综合临床》 2024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X线数字化断层融合成像(X-ray digital tomography fusion imaging,DTS)在腓骨骨折及其分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95例疑似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全部患... 目的探讨分析X线数字化断层融合成像(X-ray digital tomography fusion imaging,DTS)在腓骨骨折及其分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95例疑似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全部患者行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X-ray photography,DR)、DTS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并以CT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对比分析DR与DTS对腓骨骨折及其分型的诊断效能。结果CT结果示骨折57例,未骨折38例,其中腓骨骨折线距腓骨尖以下的骨折26例,平于腓骨骨折线距腓骨尖及以上的骨折31例。DTS诊断腓骨骨折的特异度(78.95%)高于DR(6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44),并且DTS的kappa值(0.775)>DR的kappa值(0.529)。DTS对腓骨骨折分型诊断的灵敏度(96.15%)及特异度(92.75%)均高于DR(73.08%和88.4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6.10、45.32,均P<0.001);并且DTS对腓骨骨折分型的kappa值(0.848)>DR的kappa值(0.608)。结论DTS对腓骨骨折及其分型的诊断效果优于DR,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数字化断层融合成像 腓骨骨折 数字化X线摄影 诊断效能 分型
原文传递
DSA与Dyna-CT、MRI影像融合新技术在脑脊髓血管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廉亭 杨铭 +12 位作者 李俊 潘力 陈刚 向伟楚 李国栋 乔英 蔡明俊 刘鹏 盛柳青 伍杰 李欢欢 秦杰 赵曰圆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2期30-37,共8页
目的探讨DSA、Dyna-CT及MRI影像融合技术的开发与在脑脊髓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我院2011年引进的Siemens Artis Zee所带Dyna-CT与2006年引进的GE-3100所带的Innova-CT及其后处理软件:双容积(dural volume)、静脉CTA、三维融合(t... 目的探讨DSA、Dyna-CT及MRI影像融合技术的开发与在脑脊髓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我院2011年引进的Siemens Artis Zee所带Dyna-CT与2006年引进的GE-3100所带的Innova-CT及其后处理软件:双容积(dural volume)、静脉CTA、三维融合(three dimensimal fusion)、计算脑灌注血容量(parenchyma blood volume PBV)、Siemens i Flow、GE-Agioviz等后处理技术,在临床进行脑脊髓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断治疗时,在DSA造影后进行三维重建、三维融合等后处理,获得三维融合图像、脑血容量图像、脑血流全循环图像。结果利用两台DSA机器,进行了双容积重建,可以评价颅内、颈部植入支架后观察支架展开情况,可以评价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效果,可以看清颅内动脉及动脉瘤有无钙化,颅内及脊髓血管病变在正位、侧位与轴位上与颅骨、颅底及脊椎骨质结构的关系;可以从静脉CTA评价颅内血管病变,如动脉瘤、AVM等,进行DSA双侧颈内动脉系统、一侧颈内动脉系统与一侧椎基动脉系统三维血管重建后评价脑血管病,尤其是AVM的供血全貌;通过降血压BOT(balloon occlusion test,球囊闭塞试验)前后脑血容量变化找出了作为评估颈内动脉能否闭塞的金标准新的参考指标;建成了脑动静脉、静脉窦全循环像以及利用DSA与MRI影像融合后数据输入Mecromic神经导航行颅内深部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的直视手术获得成功。结论 DSA与CT、MRI影像融合后的三维影像对脑脊髓血管病的诊断、治疗有较大指导参考价值,甚至对科学研究及教学也有更直观、更有价值的帮助,多种影像融合是未来医学影像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髓血管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扫描 影像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