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ies on Dynamic of Dominant Populations in Dinghushan Forest in Succession 被引量:2
1
作者 PENG SHAOLIN FANG WEI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5年第B06期1-11,共11页
关键词 鼎湖山森林 人口 动态环境 植物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Roots of pioneer trees in the lower sub-tropical area of Dinghushan, Guangdong, China
2
作者 HAO Yan-ru PENG Shao-lin +4 位作者 MO Jiang-ming LIU Xin-wei CHEN Zhuo-quan ZHOU Kai WU Jin-ro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77-385,共9页
Representative pioneer tree root systems in the subtropical area of South China were examined with regard to their structure, underground stratification and biomass distribution. Excavation of skeleton roots and obser... Representative pioneer tree root systems in the subtropical area of South China were examined with regard to their structure, underground stratification and biomass distribution. Excavation of skeleton roots and observation of fine roots of seven species including the Euphorbiaceae, Theaceae, Melastomataceae, Lauraceae and Fagaceae families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Pioneer tree roots in the first stage of natural succession were of two types, one characterized by taproot system with bulky plagiotropic branches; the other characterized by flat root system with several tabular roots. The late mesophilous tree roo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one obvious taproot and tactic braches roots up and down. Shrub species roo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heart fibrous root type featured both by horizontally and transversally growing branches. Root shapes varied in different dominant specie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succession. (2) Roots of the different species varied in the external features-color, periderm and structure of freshly cut slash. (3) In a set of successional stages the biomass of tree roots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the age of growth. During monsoon, the total root biomass amounted to 115.70 t/ha in the evergreen broadqeaved forest; 50.61 t/ha in needle and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dominated by coniferous forest; and 64.20 t/ha in broad-and needle-leaved mixed forest dominated by broad-leaved heliophytes, and are comparable to the underground biomass observed in similar tropical forests.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about roots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in the lower sub-tropical area of Dinghushan, Guangdong,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oneer tree Tree roots Lower subtropical forest dinghushan China
下载PDF
广东省天牛科新纪录——增华华草天牛
3
作者 范宗骥 林美英 +2 位作者 张泽坤 程德洪 梁恒然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3期86-88,共3页
2024年4月29日,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开展昆虫多样性监测中拍摄和采集到增华华草天牛(Sinodorcadion zenghuaae Xie&Wang,2020)。华草天牛属和增华华草天牛分别为广东省天牛科新纪录属及新纪录种,这丰富了广东天牛科昆虫的多样... 2024年4月29日,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开展昆虫多样性监测中拍摄和采集到增华华草天牛(Sinodorcadion zenghuaae Xie&Wang,2020)。华草天牛属和增华华草天牛分别为广东省天牛科新纪录属及新纪录种,这丰富了广东天牛科昆虫的多样性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华华草天牛 鼎湖山 天牛科 新纪录
下载PDF
鼎湖山厚壳桂群落演替过程的组成和结构动态 被引量:93
4
作者 彭少麟 方炜 +4 位作者 任海 黄忠良 孔国辉 余清发 张德强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5-249,共5页
森林群落的演替是以群落结构的变化为表现特征的。本项研究系统地研究鼎湖山森林群落的不同演替阶段的代表性群落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结构动态。本文以永久样地12年的前后调查为基础,并比较1955年的调查结果,研究了鼎湖山地... 森林群落的演替是以群落结构的变化为表现特征的。本项研究系统地研究鼎湖山森林群落的不同演替阶段的代表性群落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结构动态。本文以永久样地12年的前后调查为基础,并比较1955年的调查结果,研究了鼎湖山地带性植被季风常绿阔叶林厚壳桂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的结构动态。结果表明该群落在演替过程中,其种类结构没有大的变化,但优势种群的个体数量有一定的变化。阳生性的类群更趋于衰亡,中生性类群更趋壮大。在群落的组成结构上,其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为稳定,而生态优势度指数略微下降和群落均匀度指标略微增加,反映了该群落作为接近地带性气候顶极类型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演替 组成结构动态 鼎湖山 厚壳桂 群落
下载PDF
鼎湖山三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碳释放研究 被引量:96
5
作者 易志刚 蚁伟民 +3 位作者 周国逸 周丽霞 张德强 丁明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673-1678,共6页
土壤呼吸是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一个重要指标 ,是土壤碳流通的一个主要过程 ,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一个关键部分 ,对研究全球变化非常重要。国内土壤呼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山地温带林区、尖峰岭热带森林及东北羊草草原和中... 土壤呼吸是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一个重要指标 ,是土壤碳流通的一个主要过程 ,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一个关键部分 ,对研究全球变化非常重要。国内土壤呼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山地温带林区、尖峰岭热带森林及东北羊草草原和中亚热带等地 ,南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呼吸尚无报道。选取南亚热带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演替系列中的 3种主要植被类型 (季风常绿阔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 )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土壤呼吸和与之相关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年均土壤呼吸速率依次是 477.9,435 .4,42 9.5 mg CO2 · m- 2 ·h- 1,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接近 ;3种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变化规律与土壤呼吸变化规律一致 ,季风常绿阔叶林最高 ,马尾松林最低 ,土壤微生物量高的土壤中碳周转量较大 ,碳素周转还带动了其他营养元素周转 ,有利于生态系统生存和持续发展 ;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代谢熵依次是 0 .5 8~ 0 .60 ,0 .92~ 1 .0 0 ,1 .30~ 1 .35 ,表明 3种植被类型土壤中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碳的利用效率依次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 主要植被 土壤碳释放 土壤呼吸 土壤碳流通
下载PDF
黄果厚壳桂种内与种间竞争的数量关系 被引量:73
6
作者 张池 黄忠良 +2 位作者 李炯 史军辉 李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6,共5页
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建群种黄果厚壳桂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黄果厚壳桂所受到的竞争强度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黄果厚壳桂种内竞争较与伴生树种云南银柴的种间竞争弱.黄果... 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建群种黄果厚壳桂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黄果厚壳桂所受到的竞争强度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黄果厚壳桂种内竞争较与伴生树种云南银柴的种间竞争弱.黄果厚壳桂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云南银柴>黄果厚壳桂种内>荷木>白颜树>肖蒲桃>锥栗>红车>臀形果>柏拉木>水石梓>窄叶半枫荷>厚壳桂.整个林分及黄果厚壳桂种内竞争木对对象木的竞争强度与对象木的胸径大小之间的关系近似服从幂函数关系,而伴生树种竞争木对对象木的竞争强度与对象木的胸径大小之间的关系近似服从对数函数关系.竞争强度和对象木的胸径大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壳桂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竞争指数 鼎湖山
下载PDF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0公顷样地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218
7
作者 叶万辉 曹洪麟 +5 位作者 黄忠良 练琚愉 王志高 李林 魏识广 王章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4-286,共13页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北回归线附近保存较完好的地带性植被,是在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植被类型,具有热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质,群落结构相对复杂,组成种类相对丰富。参照巴拿马巴洛科罗拉多岛(Barro Colorado Island,...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北回归线附近保存较完好的地带性植被,是在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植被类型,具有热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质,群落结构相对复杂,组成种类相对丰富。参照巴拿马巴洛科罗拉多岛(Barro Colorado Island,BCI)50hm2热带雨林样地的技术规范,采用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的统一调查研究方法,于2005年在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建立了20hm2固定监测样地,调查并鉴定了样方内胸径(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大于1cm的木本植物。首次调查结果表明,群落内共有木本植物210种,71617个活的个体,分属于56科119属。从乔木区系的组成及其特点可以看出,其南亚热带的区系成分占绝对优势,并呈现出由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趋势。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地上成层现象较明显,乔木可分为3层,其中重要值最大的锥(Castanopsis chinensis)、木荷(Schima superba)和黄杞(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均是乔木上层的优势种;中层是群落的主要层,由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黄叶树(Xanthophyllum hainanense)和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等中生和耐阴树种组成;下层成分较复杂,物种多样性高,不同地段的物种组成差异较大。样地内物种十分丰富,种-面积曲线拟合显示其物种数量接近于BCI。稀有种比例极高,有110种,占总物种数的52.38%,其中有45%的稀有种源于物种本身的特性,有20%源于区系交汇,人为或自然干扰造成的稀有种占30%以上。样地中所有个体的径级分布(以1cm等级排列)明显呈倒"J"形,表示群落稳定与正常生长状态。根据对优势种径级结构的分布分析,将各树种的径级结构归纳为4种类型:1)峰型(中径级个体储备型),此类物种为乔木上层优势种;2)倒"J"型(正常型),此类物种为乔木中层的优势种;3)类倒"J"型(偏正常型),此类物种占据乔木的中、下层;4)"L"型(灌木型),此类物种分布于乔木下层和灌木层。点格局分析得出优势种在各个层上的绝大部分尺度都是聚集分布的,而不同径级的空间分布随物种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点格局显示了优势种在相同径级的分布(特别是DBH=10~40cm)具有一定的空间互补性。对大径级(DBH>40cm)的504个个体进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这些个体随机分布于整个样地,但不同的物种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大样地 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分布格局 物种组成
下载PDF
鼎湖山南亚热带森林群落演替对土壤化学性质影响的累积效应研究 被引量:60
8
作者 欧阳学军 黄忠良 +4 位作者 周国逸 褚国伟 李炯 史军辉 徐国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54,共4页
比较研究了南亚热带鼎湖山森林群落演替序列中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表层(0~20cm)土壤pH值、有机质、全N、速效K、交换性Ca和Mg、有效P、B、Mo、Cu、Fe、Zn和易还原Mn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土... 比较研究了南亚热带鼎湖山森林群落演替序列中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表层(0~20cm)土壤pH值、有机质、全N、速效K、交换性Ca和Mg、有效P、B、Mo、Cu、Fe、Zn和易还原Mn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土壤pH值显著高于其它两森林土壤;随着群落的进展演替,养分在土壤中的累积(Ca除外)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即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指标的累积呈现出持续增加(有机质、交换性Mg、有效B、Mo、Cu、Fe和易还原Mn)、持续递减(交换性Ca)、先增加再减少(有效P)和先减少再增加(pH值、总N和有效Zn)的4种变化形式;土壤养分元素的相关对对数以马尾松林最多。植物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累积效应显著,森林群落的进展演替过程是土壤养分不断积累的过程,土壤有效养分元素来源也趋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 南亚热带 森林群落演替 土壤化学性质 累积效应 土壤PH值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碳贮量和分配特征 被引量:121
9
作者 方运霆 莫江明 +3 位作者 Sandra Brown 周国逸 张倩媚 李德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5-142,共8页
基于 6 1个土壤剖面的数据 ,分析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4种自然植被类型 (沟谷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和山地灌木草丛 )和 4种次生植被类型 (马尾松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灌丛 )的土壤有机碳贮量及... 基于 6 1个土壤剖面的数据 ,分析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4种自然植被类型 (沟谷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和山地灌木草丛 )和 4种次生植被类型 (马尾松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灌丛 )的土壤有机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如下 :(1)各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 ,但植被类型不同其减少程度不同。除 >4 0 cm土层外 ,自然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次生植被类型。 (2 )土壤碳密度和土壤有机碳含量一样随深度增加而减少。两大植被类型间比较 ,除山地灌木草丛 >4 0 cm土层外 ,自然植被类型各个土层土壤碳密度都高于所有的次生植被类型对应的碳密度。对于整个土层而言 ,各植被类型土壤碳密度在 30 .9~ 12 7.9t/ hm2间 ,总平均为 73.9t/ hm2。 (3)各植被类型的土壤厚度平均为36 .7~ 73.3cm,总平均为 5 6 .4 cm。除了山地常绿阔叶林外 ,土壤厚度基本上沿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 (4)保护区各植被类型总面积为 10 2 8.4 hm2 ,土壤总碳贮量为 72 2 87.0 t,其中 0~ 10、10~ 2 0、2 0~ 4 0 cm和 >4 0 cm四个土层分别占 32 .0 %、2 0 .6 %、2 5 .8%和 2 1.6 %。自然植被土壤碳贮量在表层 (0~ 2 0 cm)的比重比次生植被的高。所有的植被类型中 ,混交林碳贮量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含量 土壤碳密度 碳贮量 碳分配 鼎湖山
下载PDF
鼎湖山植物群落及其主要植物的热值研究 被引量:88
10
作者 任海 彭少麟 +2 位作者 刘鸿先 曹洪麟 黄忠良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8-154,共7页
在测定了南亚热带鼎湖山的4种植物群落37种主要植物热值的基础上得知:所有这些植物各器官的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分布范围为:叶片17242.7~24533.3J·g-1和18188.5~25879.0J·g-1;... 在测定了南亚热带鼎湖山的4种植物群落37种主要植物热值的基础上得知:所有这些植物各器官的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分布范围为:叶片17242.7~24533.3J·g-1和18188.5~25879.0J·g-1;根14927.1~19287.8J·g-1和15620.7~20345.8J·g-1,枝、干16158.1~21815.9J·g-1和16908.9~23012.6J·g-1。呈现叶>枝或干>根,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的格局;同一群落从乔木层到草本层,各层次的叶片和平均干重热值是逐渐减小的,且上层乔木单位面积叶片含能量高于下层灌木的,这种格局可能与群落内光照强度的递减有关;同一种植物在演替早期各群落内的热值差距大,而在演替后期各群落内的热值差距小得多,这意味着随群落演替的进行,生境趋同性增大,因而热值接近;各群落内叶片的热值最高,凋落叶的次之,地被物的最小,影响凋落叶释放能量的主要因素不是微生物数量的大小,而可能是温度、淋溶和水分等生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值 鼎湖山 植物群落
下载PDF
鼎湖山马尾松林群落生物量生产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被引量:70
11
作者 莫江明 彭少麟 +2 位作者 Sandra Brown 孔国辉 方运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3-200,共8页
通过处理 (根据当地习惯收割凋落物和林下层 )和保护 (无任何人为干扰 )样地的比较 ,在 10 a时间里研究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林群落生物量生产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1990~ 1995年 ,由于人为干扰活动而直接从处... 通过处理 (根据当地习惯收割凋落物和林下层 )和保护 (无任何人为干扰 )样地的比较 ,在 10 a时间里研究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林群落生物量生产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1990~ 1995年 ,由于人为干扰活动而直接从处理样地取走的有机质总量为 2 1.2 1t/hm2 。 1990~ 2 0 0 0年 ,保护样地林下层生物量以 34%~ 5 3%的年增长速率从 2 .2 3t/hm2 逐年提高 ,至 1995年达到高峰 (11.10 t/hm2 ) ,之后因与乔木层马尾松生长竞争原因而下降至 9.4 4 t/hm2 ;地表凋落物主要来源于林下层植物且地表凋落物量变化与林下层生物量变化相类似。在整个试验过程 ,尽管保护样地和处理样地乔木层马尾松个体总数均随时间而减少 ,但它们的总生物量则随时间而增加且其增加的速率随时间和样地不同而异。 1990~ 1995年 ,保护样地总生物量增加了 38.3% (从 81.2 t/hm2增至 112 .3t/hm2 ) ,较处理样地 (收获林下层和凋落物 )总生物量增加的百分比高 4 .7个百分点 (33.6 % ,从 98.8t/hm2增至 132 .0 t/hm2 )。然而 ,1995~ 2 0 0 0年 ,保护样地总生物量增加的百分比为 2 9.1% (从 112 .3t/hm2 增至 14 5 .0 t/hm2 ) ,较处理样地 (1995~ 2 0 0 0年也停止人为干扰 )增加的百分比却低 3.2个百分点 (32 .3% ,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生物量生产 马尾松 退化 恢复 鼎湖山
下载PDF
鼎湖山演替系列中代表性森林凋落物研究 被引量:137
12
作者 张德强 叶万辉 +2 位作者 余清发 孔国辉 张佑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938-944,共7页
研究鼎湖山演替系列中代表性森林季风常绿阔叶林 (简称阔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简称混交林 )和针叶林 (或马尾松林 )的凋落物产量、组成特征和季节动态变化及其分解速率 ,结果表明 :其年均凋落物量 ( t/hm2 )分别为 8.2 8( 7.57~ 9.1 ... 研究鼎湖山演替系列中代表性森林季风常绿阔叶林 (简称阔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简称混交林 )和针叶林 (或马尾松林 )的凋落物产量、组成特征和季节动态变化及其分解速率 ,结果表明 :其年均凋落物量 ( t/hm2 )分别为 8.2 8( 7.57~ 9.1 2 )、8.50 ( 7.85~ 9.2 6)和 3.31 ( 2 .4 5~ 3.74 ) ;叶、枝和花果杂物的比例 ( % )分别为 61 :1 7:2 2、67:1 6:1 7和 78:4 :1 8;凋落物的凋落高峰出现在雨季初期和旱季前期 ;凋落物的年均分解速率 ( % )分别为 4 9.1 6、4 0 .85和 36.94 ,差异显著。不同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差异显著的产生是在凋落物分解前期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 演替系列 代表性森林 凋落物
下载PDF
鼎湖山不同自然植被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 被引量:57
13
作者 林英华 张夫道 +3 位作者 张俊清 欧阳学军 莫定生 周国逸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616-2622,共7页
2001年10月~2002年8月采用大型改良干漏斗和手拣法对鼎湖山鼎湖山南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河岸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沟谷常绿阔叶林和灌木草丛6种自然植被类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蜱... 2001年10月~2002年8月采用大型改良干漏斗和手拣法对鼎湖山鼎湖山南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河岸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沟谷常绿阔叶林和灌木草丛6种自然植被类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蜱螨目(Acarina)和弹尾目(Collembo1a)为6种自然植被常年优势类群,缨翅目(Thysan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和双翅目(Diptera)幼虫则为常年常见类群.土壤动物群落类群和个体数量的消长规律分别是:10月=6月=8月>4月>2月=12月和4月>10月>6月>8月>2月>12月.土壤动物个体数量总数依次为南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河岸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沟谷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草丛;不同月份、不同植被类型以及不同月份和不同植被类型之间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具有较大变化,组成差异极显著(F=5.63,α=0.0001;F=11.08,α=0.0001;F=2.97,α=0.0001),不同类群之间个体数量差异极显著(F=102.38,α=0.0001),但月份间类群数差异不显著(F=0.50,α>0.05).多样性分析表明,类群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除南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12月最高外,其它则2月最高,优势度指数则相反;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最大,针阔混交林则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时空变化 自然植被 鼎湖山
下载PDF
鼎湖山植物群落α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32
14
作者 李林 周小勇 +2 位作者 黄忠良 魏识广 史军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301-2307,共7页
用样带取样法,来研究不同取样尺度和不同取样尺度条件下的多个环境因子与鼎湖山植物群落α多样性的关系。取样尺度分别为10、20、40、80m和160m。涵盖鼎湖山主要的植被类型: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沟谷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相关... 用样带取样法,来研究不同取样尺度和不同取样尺度条件下的多个环境因子与鼎湖山植物群落α多样性的关系。取样尺度分别为10、20、40、80m和160m。涵盖鼎湖山主要的植被类型: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沟谷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对各层次的α多样性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达到显著相关性的取样尺度也不一样,表现出较大的复杂性,同时也表明样带上的环境异质性较高。因此,用海拔梯度作为主要的环境梯度来研究鼎湖山植物群落多样性具有合理性。海拔高度与乔木层多样性的关系在所有取样尺度上都较密切,这说明海拔高度可能是影响乔木层α多样性的最重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 样带 取样尺度 Α多样性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各层次优势种热值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旷远文 温达志 +2 位作者 周国逸 刘世忠 张德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12,共7页
探讨鼎湖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层次优势植物热值一般规律 ,可为该群落能量特征和生态效率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2 0 0 2年用PARR 12 81型氧弹热值仪测定了该群落不同层次 2 1种优势植物不同器官(部位 )热值 .结果表明 ,... 探讨鼎湖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层次优势植物热值一般规律 ,可为该群落能量特征和生态效率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2 0 0 2年用PARR 12 81型氧弹热值仪测定了该群落不同层次 2 1种优势植物不同器官(部位 )热值 .结果表明 ,季风常绿阔叶林各优势种的平均干重热值在 15 92~ 19 6 6kJ g间 ,乔木 1层干重热值以厚壳桂最高 ,乌榄最低 ;乔木 2层华润楠最高 ,云南银柴最低 ;层间藤本植物白背瓜馥木和杖枝省藤分别为 19 73和 18 19kJ g ;灌木层干重热值最高仍为厚壳桂 ,最低为云南银柴 ;草本层植物干重热值在 15 92~ 17 5 2kJ g之间 .各层优势种平均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都表现为 :层间藤本 >乔木 1层 >乔木 2层 >灌木层 >草本层 .植物器官去灰分热值存在差异 ,乔木 1层中锥栗、荷木树皮及厚壳桂、乌榄树叶最高 ,乔木 2层中云南银柴根最高 ,层间植物叶 >干 >根 ,草本植物是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 ;同种植物 (厚壳桂或云南银柴 )在不同层次中的去灰分热值没有明显差别 ,器官生长的年龄 (或直径 )对去灰分热值有影响 ,随年龄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常绿阔叶林 优势种 鼎湖山 干重热值 不同层次 优势植物 2002年 厚壳桂 南亚热带 科学依据 基础资料 生态效率 藤本植物 植物器官 地下部分 地上部分 草本植物 灌木层 草本层 乔木 灰分 云南 特征和 热值仪 层间 植物叶
下载PDF
鼎湖山3种演替群落凋落物及其水分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46
16
作者 闫俊华 周国逸 +1 位作者 唐旭利 张德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09-512,共4页
对鼎湖山 3种演替群落凋落物及其水分特征研究表明 ,凋落物现存量为针叶林 >混交林 >阔叶林 ,年凋落量阔叶林 >混交林 >针叶林 ,说明针叶林凋落物分解较阔叶林迟缓 ;针叶林凋落物中叶所占的比例最大 ,而阔叶林最小 ,枝和花... 对鼎湖山 3种演替群落凋落物及其水分特征研究表明 ,凋落物现存量为针叶林 >混交林 >阔叶林 ,年凋落量阔叶林 >混交林 >针叶林 ,说明针叶林凋落物分解较阔叶林迟缓 ;针叶林凋落物中叶所占的比例最大 ,而阔叶林最小 ,枝和花果所占的比例以阔叶林最大 ,针叶林最小 ,与它们的林木分枝多少以及林冠幅度大小有关 ;凋落物的最大持水率为针叶林 >混交林 >阔叶林 ,但差异不明显 ;凋落物含水量以阔叶林最大 ,混交林次之 ,针叶林最小 ,与凋落物最大持水率恰恰相反 ,说明凋落物的含水量受林地环境条件的制约 ;凋落物饱和含水时相对自由水面蒸发率阔叶林为 78.95 % ,混交林为 82 .45 % ,针叶林为 91.2 2 % ,说明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 ,阔叶林凋落物水分损失较难 ,而针叶林凋落物水分损失较容易 .这也是阔叶林具有较小的最大持水量而却有较大的自然状态含水量的原因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 演替群落 凋落物 水分特征 森林
下载PDF
鼎湖山酸沉降背景下主要森林类型水化学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55
17
作者 刘菊秀 张德强 +2 位作者 周国逸 温达志 张倩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223-1228,共6页
雨水的水质在通过森林后会发生变化 .如果雨水是酸性的 ,这种变化会更加明显 .通过一年多时间在鼎湖山主要森林类型采样分析发现 ,鼎湖山大气降水pH值低 ,酸雨频率高 ;阔叶林穿透雨 pH值比大气降水高 ,树干径流和地表水 pH值比大气降水... 雨水的水质在通过森林后会发生变化 .如果雨水是酸性的 ,这种变化会更加明显 .通过一年多时间在鼎湖山主要森林类型采样分析发现 ,鼎湖山大气降水pH值低 ,酸雨频率高 ;阔叶林穿透雨 pH值比大气降水高 ,树干径流和地表水 pH值比大气降水低 ,土壤自然酸化非常严重 ;混交林穿透雨和地表水酸度比大气降水低 ,树干径流酸度则大于大气降水 ;针叶林穿透雨和树干径流都有进一步酸化趋势 ,但地表水pH值比大气降水高 .3种林型比较 ,阔叶林林冠缓冲能力最强 ,针叶林土壤缓冲能力最大 .3种林型 ,林内降水和地表水养分N、P、K、Ca、Mg和Na含量除N外都明显高于大气降水 .各林型树干径流对养分富集能力强于穿透水 ,养分在大气降水中的浓度低于在地表水中的浓度 .针叶林林内降水比混交林和阔叶林养分含量高 ,但地表水中养分浓度比后两者低 .从地表水的养分浓度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 酸沉降水 化学特征
下载PDF
生境异质性对鼎湖山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1
18
作者 彭闪江 黄忠良 +2 位作者 徐国良 欧阳学军 张池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1-398,共8页
根据鼎湖山永久样地的调查资料 ,探讨生境尺度异质性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多样性指数随着生境异质性的变化而产生较大的差异。群落多样性指数随地形差异而表现出南坡 >北坡、坡底>坡中 >坡顶的变化趋势。海拔... 根据鼎湖山永久样地的调查资料 ,探讨生境尺度异质性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多样性指数随着生境异质性的变化而产生较大的差异。群落多样性指数随地形差异而表现出南坡 >北坡、坡底>坡中 >坡顶的变化趋势。海拔梯度与多样性指数的线性关系不很明显 ,但仍有随海拔升高而下降的倾向。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权重参数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的第一主成分中 ,干扰体系和坡向造成的异质性生境影响最大 ,其贡献率为 4 2 .95 %。影响群落多样性的第二主成分因子主要是土壤类型和海拔梯度的变化 ,贡献率为 2 6 .2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类型 物种多样性 鼎湖山 地形特征 海拔梯度 干扰体系 植物群落
下载PDF
南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效氮含量及其对模拟氮沉降增加的初期响应 被引量:63
19
作者 方运霆 莫江明 +3 位作者 周国逸 Per Gundersen 李德军 江远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353-2359,共7页
研究了南亚热带主要森林类型 (马尾松林、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 )土壤有效氮含量对模拟氮沉降的初期响应。结果显示 :(1)马尾松林、混交林和阔叶林 0~ 10 cm和 10~ 2 0 cm两个土层有效氮 (铵态氮 +硝态氮 )含量总平均分别为 6 .2 4... 研究了南亚热带主要森林类型 (马尾松林、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 )土壤有效氮含量对模拟氮沉降的初期响应。结果显示 :(1)马尾松林、混交林和阔叶林 0~ 10 cm和 10~ 2 0 cm两个土层有效氮 (铵态氮 +硝态氮 )含量总平均分别为 6 .2 4、6 .2 2和14 .77m g/kg,其中铵态氮占 4 5 .3%、4 8.7%和 14 .5 %。 (2 )外加氮处理使 3个森林两个土层的有效氮含量都在增加 ,但其影响程度取决于土层、氮处理水平、氮处理时间和森林类型。总体而言 ,0~ 10 cm土层略比 10~ 2 0 cm土层敏感 ;氮处理水平越高土壤有效氮增加越多 ;外加氮处理时间越长 ,处理样方与对照样方的差距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森林土壤 铵态氮 硝态氮 鼎湖山
下载PDF
鼎湖山马尾松林凋落物及其对人类干扰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45
20
作者 莫江明 孔国辉 +2 位作者 Sandra BROWN 方运霆 张佑昌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56-664,共9页
通过处理 (根据当地习惯收割凋落物和林下层 )和保护 (无任何人类活动 )样地的比较 ,在 3年时间里研究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林凋落物、养分动态及其对人类干扰的响应。处理和保护样地年平均凋落物总量分别为 :... 通过处理 (根据当地习惯收割凋落物和林下层 )和保护 (无任何人类活动 )样地的比较 ,在 3年时间里研究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林凋落物、养分动态及其对人类干扰的响应。处理和保护样地年平均凋落物总量分别为 :2 .388和 2 .342 t· hm- 2 · a- 1 ,它们主要由针叶组成 (45 .4 %~ 78.8% ) ,皮 +枝占12 .4 %~ 14 .4 % ,杂物 8.6 %~ 4 0 .2 %。凋落物量具有明显的年、季和月变化规律。尽管为人工起源的马尾松林 ,但其凋落物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变异系数 >2 2 % )。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浓度因组分和季节不同而异 ,但总的趋势以杂物和春季的浓度最高。凋落物主要营养元素的归还量亦随季节和组分不同而异 ,其年平均归还总量为 :处理样地 N 15 .85 kg· hm- 2 · a- 1 ,P 0 .6 3kg· hm- 2 · a- 1 ,K 2 .86 kg· hm- 2 · a- 1 ,Ca 6 .0 4 kg· hm- 2 · a- 1 和 Mg1.77kg· hm- 2 · a- 1 ;保护样地 N 16 .2 4 kg· hm- 2 · a- 1 ,P 0 .6 7kg· hm- 2 · a- 1 ,K 2 .6 1kg· hm- 2 · a- 1 ,Ca 5 .4 1kg· hm- 2 · a- 1 和 Mg 2 .0 9kg· hm- 2 · a- 1 。当停止人为干扰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林 人类干扰 鼎湖山 凋落物 养分动态 生物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