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红梢斑螟引诱剂的林间筛选
1
作者 张涛 李红卫 +3 位作者 仇学建 张柳 石旺鹏 于艳雪 《中国森林病虫》 2023年第5期7-13,共7页
为研发和优化引诱剂对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的诱捕效果,参考前人研究结果和预试验调整微红梢斑螟性信息素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醇乙酸酯(Z11-16:Ac)、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ld)、顺-9-反-11-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9,E11-... 为研发和优化引诱剂对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的诱捕效果,参考前人研究结果和预试验调整微红梢斑螟性信息素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醇乙酸酯(Z11-16:Ac)、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ld)、顺-9-反-11-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9,E11-14:Ac)和顺-9-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9-14:Ac)的组成与配比,前3个组分配比3∶6∶1为引诱剂A、配比5∶3∶2为引诱剂C,引诱剂A和C分别添加第4个组分Z9-14:Ac,配比3∶6∶1∶1为引诱剂B、配比5∶3∶2∶1为引诱剂D,引诱剂C分别添加2种虫害诱导挥发物苯甲醛和β-石竹烯及组合;选择三角形和桶状诱捕器在北京和河北地区进行林间筛选试验验证引诱效果。结果表明:调整引诱剂A组分配比后的引诱剂C对微红梢斑螟的引诱效果显著提高,添加组分Z9-14:Ac对引诱剂A的引诱效果没有影响,而对引诱剂C的引诱效果有提升趋势;引诱剂D对越冬代雄成虫引诱效果优于引诱剂A,引诱剂A对第一代雄成虫引诱效果优于引诱剂D;苯甲醛和β-石竹烯对引诱剂C的引诱效果无显著影响;三角形诱捕器的诱集数量显著高于桶状诱捕器。监测微红梢斑螟越冬代及第一代成虫可使用不同引诱剂提高监测效率;监测和诱捕时,优先选用三角形诱捕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红梢斑螟 信息素 引诱剂 绿色防控
下载PDF
微红梢斑螟的发生和防治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赵锦年 陈胜 黄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31-137,共7页
微红梢斑螟是危害松类的嫩梢、球果、芽和干的重要害虫。该虫在浙江省一年发生2至3代,以初龄幼虫在冬芽、枯梢或以中老龄幼虫在害梢中越冬。4月下旬至6月下旬,7月中旬至9月中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分别是越冬代,第1、2代成虫出现期。在... 微红梢斑螟是危害松类的嫩梢、球果、芽和干的重要害虫。该虫在浙江省一年发生2至3代,以初龄幼虫在冬芽、枯梢或以中老龄幼虫在害梢中越冬。4月下旬至6月下旬,7月中旬至9月中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分别是越冬代,第1、2代成虫出现期。在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园中的观察,了解了幼虫钻蛀芽、梢、果和干的不同习性,以及该虫发生与绒茧蜂、长体茧蜂等天敌的关系。通过研究,提出了灯诱杀虫、早春喷梢、打孔注射和保护天敌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红梢斑螟 生物生态学 防治 害虫
下载PDF
微红梢斑螟发育进度和成虫行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国兴 嵇保中 +3 位作者 刘曙雯 高江勇 高玉国 况美华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42,共5页
野外采集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幼虫进行室内饲养并结合灯诱试验,研究其发育进度和成虫活动规律。结果表明,越冬代幼虫蛹期平均为(13.8±2.8)d,化蛹率为57.2%,3月中旬始见化蛹,高峰期为4月中旬;成虫期平均为(6.7... 野外采集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幼虫进行室内饲养并结合灯诱试验,研究其发育进度和成虫活动规律。结果表明,越冬代幼虫蛹期平均为(13.8±2.8)d,化蛹率为57.2%,3月中旬始见化蛹,高峰期为4月中旬;成虫期平均为(6.7±1.2)d,羽化率51.7%,4月上旬始见成虫,高峰期为4月下旬。第1代幼虫蛹期平均为(10.5±2.3)d,化蛹率62.3%,7月下旬始见化蛹,高峰期为8月中旬;成虫期平均为(6.8±1.1)d,羽化率61.3%,8月上旬始见成虫,羽化高峰期为8月下旬。成虫补充营养的时间集中在01:00—10:00之间,在6种食料中取食蜂蜜的占53%,取食板栗花精油的占35%,取食梨汁的占11%。成虫白天静伏松梢针叶基部或笼壁上,夜间野外成虫有两个活动峰段,高峰期为21:00—24:00,次高峰期为01:00—03:00,野外峰段要比室内提前2 h。室内成虫求偶活动高峰时段为19:00—23:00,成虫求偶行为雌雄有别,日龄越接近,雌雄虫之间的求偶行为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红梢斑螟 室内饲养 发育进度 活动节律 求偶行为
下载PDF
微红梢斑螟的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田恒德 严敖金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1期54-63,共10页
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是松类梢果重要害虫,分布全国,幼虫钻蛀主梢及球果,在南京每年发生2~3代,以幼虫在枯梢及树皮伤口内越冬,次年5月转移为害当年新梢。成由于6至8月出现,生活史不整齐。本文报道各虫期生物学、生... 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是松类梢果重要害虫,分布全国,幼虫钻蛀主梢及球果,在南京每年发生2~3代,以幼虫在枯梢及树皮伤口内越冬,次年5月转移为害当年新梢。成由于6至8月出现,生活史不整齐。本文报道各虫期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防治试验结果,并讨论了防治策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红梢斑螟 钻蛀性 森林 害虫 防治
下载PDF
单波长太阳能灯诱杀微红梢斑螟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建军 栾庆书 +4 位作者 金若忠 姜旭 梁立明 杜勇 张丽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7-119,共3页
为探索无公害防治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的方法,采用320~585 nm的单波长太阳能灯开展了林间诱杀研究,筛选了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最佳波长、最适时间以及诱杀容器的颜色和置放高度,测定了其对非靶标昆虫的诱杀作用,比较了不同时... 为探索无公害防治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的方法,采用320~585 nm的单波长太阳能灯开展了林间诱杀研究,筛选了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最佳波长、最适时间以及诱杀容器的颜色和置放高度,测定了其对非靶标昆虫的诱杀作用,比较了不同时段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数量和比例。结果表明:380 nm太阳能灯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总量与368 nm的诱杀量差别不大,却显著大于其他波长灯的诱杀量;以21:00—23:00时段诱杀数量最多;蓝色容器的诱杀量最大;将盛水容器放在距地面1.2 m高度比放在地面对微红梢斑螟有更好的诱杀效果;380 nm灯对其他鳞翅目昆虫、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的诱杀量与对照灯的诱杀量相比无显著差异。因此,波长为380 nm的太阳能灯可作为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最佳灯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红梢斑螟 灯光诱杀 物理防治
下载PDF
微红梢斑螟的研究进展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16
6
作者 梁军生 周刚 +3 位作者 童新旺 刘跃进 王溪林 罗贤坤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32,共4页
简要综述了微红梢斑螟寄主及分布、生物学特性、虫害发生与林分的关系、天敌资源及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灾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研究。
关键词 微红梢斑螟 研究进展 防治对策 天敌资源
下载PDF
微红梢斑螟蛀孔在马尾松上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吴磊 玉舒中 +3 位作者 常明山 黄雪芬 李德伟 杨振德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3-198,共6页
为弄清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在马尾松上的空间分布规律,本文采用设置标准地随机取样的方法对微红梢斑螟蛀孔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用7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回归法、Taylor幂法则和兰星平的La-m回归法测定分... 为弄清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在马尾松上的空间分布规律,本文采用设置标准地随机取样的方法对微红梢斑螟蛀孔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用7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回归法、Taylor幂法则和兰星平的La-m回归法测定分析了微红梢斑螟蛀孔的空间分布型及其内在结构。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蛀孔在马尾松上的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是由微红梢斑螟自身生物学习性或环境因素引起的。此外,利用分布型参数确定了微红梢斑螟蛀孔的理论抽样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微红梢斑螟 蛀孔 空间分布型
下载PDF
思茅松主要鳞翅目害虫的产卵选择性 被引量:4
8
作者 马惠芬 刘凌 +1 位作者 闫争亮 刘云彩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7-109,共3页
运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比较了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阿丁枫(Altingia chinensis)和西南桦(Betula alnoides)的树叶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并对松实小卷蛾(Retinia crstata)、微红... 运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比较了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阿丁枫(Altingia chinensis)和西南桦(Betula alnoides)的树叶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并对松实小卷蛾(Retinia crstata)、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在3种树上的产卵选择性进行了试验。GC-MS分析结果表明:思茅松针叶的挥发性物质以α-蒎烯为主,也含有较多的β-蒎烯、莰烯、石竹烯、月桂烯和β-水芹烯等萜烯类化合物;阿丁枫树叶的挥发物以(E)-石竹烯、异石竹烯、α-依兰油烯、愈创烷-1(5),11-二烯及双环大根香叶烯为主;而西南桦树叶挥发物中,除含有α-蒎烯等萜烯类化合物外,主要以2-己烯醛、2-己烯-1-醇、(Z)-3-己烯-1-醇、(Z)-2-己烯-1-醇等绿叶气味物质为主。产卵选择性试验表明:松实小卷蛾、微红梢斑螟、思茅松毛虫偏好选择思茅松针叶为其产卵场所,而将思茅松喷施阿丁枫和西南桦树叶提取物后,针叶上的产卵量大大减少。说明植物挥发物在松实小卷蛾、微红梢斑螟、思茅松毛虫等鳞翅目松树害虫的产卵寄主选择中起关键作用,松树挥发物提供了寄主对雌虫产卵适宜性的化学信息,而阔叶树挥发物则对其产卵具有驱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实小卷蛾 微红梢斑螟 思茅松毛虫 思茅松 阿丁枫 西南桦 产卵选择
下载PDF
沈阳地区寄生微红梢斑螟的姬蜂 被引量:6
9
作者 孙淑萍 郭志红 +2 位作者 张瑶琦 盛茂领 陈国发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3,共3页
通过对沈阳地区松类枝梢的重要害虫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Hampson的天敌昆虫的调查,发现姬蜂8种,其中中国新记录3种:褐棱柄姬蜂Sinophorus fuscicarpus(Thomson)、带沟姬蜂Gelis cinctus(Linnaeus)、小卷蛾曲姬蜂Scambus buolian... 通过对沈阳地区松类枝梢的重要害虫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Hampson的天敌昆虫的调查,发现姬蜂8种,其中中国新记录3种:褐棱柄姬蜂Sinophorus fuscicarpus(Thomson)、带沟姬蜂Gelis cinctus(Linnaeus)、小卷蛾曲姬蜂Scambus buolianae(Hartig)。一次性调查寄生率为28.6%。对相关调查情况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蜂科 新记录 微红梢斑螟 钻蛀害虫
下载PDF
思茅松纯林及针阔混交林中松实小卷蛾和微红梢斑螟诱捕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志伟 闫争亮 +2 位作者 刘云彩 胡光辉 李思广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6-98,共3页
在思茅松纯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以(E,E)-2,4-癸二烯醛、(Z)-11-十六碳烯乙酸酯为引诱剂,对松实小卷蛾和微红梢斑螟进行了诱捕试验。结果表明,以(E,E)-2,4-癸二烯醛为引诱剂,在思茅松纯林和混交林内平均每个诱捕器分别诱捕到松实小卷蛾6.3... 在思茅松纯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以(E,E)-2,4-癸二烯醛、(Z)-11-十六碳烯乙酸酯为引诱剂,对松实小卷蛾和微红梢斑螟进行了诱捕试验。结果表明,以(E,E)-2,4-癸二烯醛为引诱剂,在思茅松纯林和混交林内平均每个诱捕器分别诱捕到松实小卷蛾6.30头和3.10头;以(Z)-11-十六碳烯乙酸酯为引诱剂,在思茅松纯林和混交林内平均每个诱捕器分别诱捕到微红梢斑螟3.60头和2.40头;混交林内的松实小卷蛾和微红梢斑螟的诱捕量显著少于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松实小卷蛾 微红梢斑螟 诱捕
下载PDF
微红梢斑螟雌雄形态识别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丽平 嵇保中 +3 位作者 刘曙雯 赵正萍 许忠祥 曹丹丹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6,29,共5页
描述了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幼虫、蛹和成虫雌雄形态识别方法。3~5龄雄性幼虫第5腹节背面紫褐色,与相邻体节形成明显区别。雌蛹腹部第8~10腹节节间缝不明显,第8,9腹节的生殖孔连接成长条裂缝状,裂缝两侧微凹或平坦。雄蛹腹部第8... 描述了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幼虫、蛹和成虫雌雄形态识别方法。3~5龄雄性幼虫第5腹节背面紫褐色,与相邻体节形成明显区别。雌蛹腹部第8~10腹节节间缝不明显,第8,9腹节的生殖孔连接成长条裂缝状,裂缝两侧微凹或平坦。雄蛹腹部第8~10腹节节间缝较明显,生殖孔位于第9腹节近后缘,纵裂状。生殖孔两侧各有一半球形瘤状。雌成虫触角丝状,密被短绒毛,腹部末端粗壮,圆筒形。雄成虫触角锯齿状,锯齿上密被长毛,腹部末端尖削,呈长钳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红梢斑螟 幼虫 成虫 雌雄识别
下载PDF
松梢隐翅虫对松梢挥发物的选择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正萍 嵇保中 +2 位作者 刘曙雯 王丽平 许忠祥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18-1023,共6页
为研究松梢挥发物与松梢隐翅虫之间的化学信息联系,本文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松梢隐翅虫雌、雄成虫对松树健康梢、微红梢斑螟幼虫虫害梢以及虫粪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马尾松、火炬松、黑松虫害梢对松梢隐翅虫雌、雄成虫的... 为研究松梢挥发物与松梢隐翅虫之间的化学信息联系,本文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松梢隐翅虫雌、雄成虫对松树健康梢、微红梢斑螟幼虫虫害梢以及虫粪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马尾松、火炬松、黑松虫害梢对松梢隐翅虫雌、雄成虫的引诱作用都显著高于对照,其中马尾松虫害梢对雌、雄成虫的引诱作用最强。对健康梢、一、二年生马尾松虫害梢以及虫粪的选择结果表明,雌成虫选择顺序为:微红梢斑螟幼虫虫粪>二年生虫害梢>一年生虫害梢;雄成虫选择顺序:二年生虫害梢>微红梢斑螟幼虫虫粪>一年生虫害梢。总体上,松梢隐翅虫雌、雄成虫都明显选择虫害梢,对健康梢有一定的驱避性。本文可作为进一步研究松梢隐翅虫成虫林间扩散行为、探索其作为载体昆虫携带病原物开展微红梢斑螟生物防治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梢隐翅虫 微红梢斑螟虫害梢 挥发性物质 选择行为
下载PDF
华山松球果螟危害对华山松球果及种子品质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舒金平 潘涌智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共3页
华山松球果螟(D ioryctria rubellaHampson)是华山松球果的重要害虫。通过对健康球果和不同等级受害球果及种子的品质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受华山松球果螟危害的球果在出籽率、种子千粒重、饱满率及种子发芽率等品质指标上明显低于健... 华山松球果螟(D ioryctria rubellaHampson)是华山松球果的重要害虫。通过对健康球果和不同等级受害球果及种子的品质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受华山松球果螟危害的球果在出籽率、种子千粒重、饱满率及种子发芽率等品质指标上明显低于健康球果相应的各项指标,华山松球果螟的危害对球果及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球果螟 华山松 种实害虫 种子品质
下载PDF
南京地区微红梢斑螟对松林的危害调查 被引量:9
14
作者 高江勇 嵇保中 +3 位作者 刘曙雯 王国兴 高玉国 况美华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6期54-56,共3页
微红梢斑螟是南京地区重要的松树蛀梢害虫,尤其对人工火炬松幼林危害严重。对南京及周边4个不同立地条件和林型的野外试验地松林受害株率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对人工纯林危害大于天然更新林;对火炬松危害大于马尾松和黑松... 微红梢斑螟是南京地区重要的松树蛀梢害虫,尤其对人工火炬松幼林危害严重。对南京及周边4个不同立地条件和林型的野外试验地松林受害株率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对人工纯林危害大于天然更新林;对火炬松危害大于马尾松和黑松;此外,统计分析表明马尾松受害梢率与受害株胸径呈典型的负线性相关关系。对采集回的受害松枝室内剖查结果统计显示,火炬松受害大于马尾松、黑松和湿地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红梢斑螟 发生危害 南京地区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害虫种类、危害及其天敌调查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锦年 金国庆 +3 位作者 荣文琛 秦国峰 洪杏春 王卸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53-157,共5页
马尾松(PinusmasonianaLamb.)适应性强、生长迅速,适宜营造用材林、纸浆林和防护林,在我国南方广大地区作为速生丰产林主要树种大面积栽植。马尾松人工林,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遭到多种害虫的侵害。由于经... 马尾松(PinusmasonianaLamb.)适应性强、生长迅速,适宜营造用材林、纸浆林和防护林,在我国南方广大地区作为速生丰产林主要树种大面积栽植。马尾松人工林,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遭到多种害虫的侵害。由于经营不当,致使目标害虫猖獗。为了搞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幼林 害虫种类 天敌种类 微红梢斑螟 干梢斑螟
下载PDF
微红梢斑螟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蒋继宏 刘应安 +1 位作者 薛贤清 郝新建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3期56-59,共4页
应用频次分析法和聚集度指标法对微红梢斑螟在马尾松和火炬松林中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微红梢斑螟在马尾松和火炬松林中的分布为聚集分布,主要是负二项分布.其聚集是某些环境作用所致,而不是微红梢斑螟本身的聚集习性.
关键词 微红梢斑螟 聚集度 空间分布型
下载PDF
华山松球果螟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舒金平 潘涌智 吴伟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1-45,共5页
对华山松球果螟的生活史和各虫态的生物学习性进行了描述;在云南楚雄市紫溪山该虫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球果中越冬;成虫多在12∶00~18∶00羽化,求偶及交尾在夜间进行;成虫羽化量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产卵场所具有选择性,卵主要产于2... 对华山松球果螟的生活史和各虫态的生物学习性进行了描述;在云南楚雄市紫溪山该虫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球果中越冬;成虫多在12∶00~18∶00羽化,求偶及交尾在夜间进行;成虫羽化量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产卵场所具有选择性,卵主要产于2年生球果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球果螟 生活史 生物学特性 种实害虫 产钾场妖 成虫
下载PDF
微红梢斑螟生物学特性及对南亚热带马尾松种子园的危害 被引量:2
18
作者 潘启龙 黄德卫 +3 位作者 谌红辉 杨桂芳 劳庆祥 蒋伟健 《广西林业科学》 2021年第4期408-413,共6页
采用全面踏查、定点跟踪观测和室内培养等方法,调查评估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对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子园1年生幼果、2年生球果和当年生嫩枝的危害情况,记录该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征,掌握其在南亚热带地区的活动规... 采用全面踏查、定点跟踪观测和室内培养等方法,调查评估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对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子园1年生幼果、2年生球果和当年生嫩枝的危害情况,记录该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征,掌握其在南亚热带地区的活动规律,为开展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在南亚热带地区1年发生3~4代;3—10月,1年生幼果损失率为70.8%,虫害率为31.4%~58.2%;2年生球果损失率为64.2%,虫害率为34.3%~59.6%;3月下旬—6月中旬,当年生嫩枝总体虫害率为21.3%。微红梢斑螟对种子园的综合危害率高达54.9%~83.1%。2月中旬—5月下旬是开展微红梢斑螟防治的最关键时期,应重点针对幼虫、蛹、成虫和卵各发育阶段的特点适时开展化学、物理和生物等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 微红梢斑螟 马尾松种子园 南亚热带
下载PDF
松实小卷蛾松梢螟对松树的为害性和空间格局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席客 徐福元 +4 位作者 姚竞德 林其瑞 马阅 梁家逊 王行政 《江苏林业科技》 1990年第2期30-35,共6页
对松实小卷蛾、松梢螟的为害性和空间格局及在序贯抽样技术中的应用的研究结果表明,二虫对松树为害具有选择性,松实小卷蛾幼虫主要为害侧枝,为害程度火炬松>黑松>湿地松>马尾松,松梢螟为害则以主梢为主,为害程度 黑松>湿地... 对松实小卷蛾、松梢螟的为害性和空间格局及在序贯抽样技术中的应用的研究结果表明,二虫对松树为害具有选择性,松实小卷蛾幼虫主要为害侧枝,为害程度火炬松>黑松>湿地松>马尾松,松梢螟为害则以主梢为主,为害程度 黑松>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松实小卷蛾和松梢螟的空间格局分别为负二项分布和奈曼分布,松实小卷蛾明显超过防治指标,急待全面防治,松梢螟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实小卷蛾 松梢螟 为害性 松树
下载PDF
马尾松微红梢斑螟的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军生 童新旺 +3 位作者 夏永刚 周刚 刘跃进 陈跃林 《林业科技开发》 2011年第3期112-114,共3页
继2008年南方重大冰冻灾害后,微红梢斑螟在湖南省马尾松人工林大面积暴发。应用4种不同类型农药林间喷雾防治微红梢斑螟幼虫,其中以2.2%甲维盐EC 1 500 mL/hm2用量防效最佳,施药第3天和第10天,防效分别为81.96%和84.60%;其次为30%氯胺磷... 继2008年南方重大冰冻灾害后,微红梢斑螟在湖南省马尾松人工林大面积暴发。应用4种不同类型农药林间喷雾防治微红梢斑螟幼虫,其中以2.2%甲维盐EC 1 500 mL/hm2用量防效最佳,施药第3天和第10天,防效分别为81.96%和84.60%;其次为30%氯胺磷EC 600 mL/hm2用量,施药第3天和10天,防效分别为67.95%和79.14%;而5%氟虫腈EC和10%吡虫啉WP防效较差。另外,4种药剂施药后均对马尾松生长安全,对非靶标昆虫无明显影响,且环境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微红梢斑螟 药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